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新列强时代-第1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这样也好,他也不希望自己身边的心腹之人是个官场老油子,被人下手坑了都不知道怎么回事。

……

好不容易将两江总督衙门辖下近十万清军的军务处理个头绪出来,吴可又陷入了无休止了两江政务之中。

两江的政务,却是比军务要麻烦上十倍不止。

经济,民生,教育等等等等都得顾及,尤其此时还是战争期间,两江之地又是主要交战区域,好好的一个膏腴之地被打得破烂不堪。

可就是如此,两江依旧是朝廷最重要的财税之地,每年给朝廷提供的财政收入数以千万计,可见两江之地对朝廷的干系之大。

放在往年两江之地百姓的担子虽重但生活还算可以,起码混个温饱不成问题。只要肯努力加上脑子又不笨的话,就是过上小康生活也不是什么难事。

可是自从太平军占据了金陵后,两江之地连年战乱民众苦不堪言,不仅要负担朝廷沉重的税收,还得勒紧裤腰带供应驻扎在两江地区的十来万清军已及江南江北两座大营,几乎被刮尽了最后一滴油水。

当然这么说两江之地不是没钱了,而是底层百姓的生活已大不如前,大部分油水和利益基本上都落入地方权势人物之手。怎么说两江包括了上海苏州等沿江沿海大港茂城,因为战争的缘故经济总量不仅没有下降,反而还依托战争物资的吞吐输送得到进一步开发增长。

可惜的是朝廷不给力,让洋人在上海租界胡作非为,不仅抢去了码头管理权而且还将最重要的关税大权都没能保住。

这可都是巨大的利益啊,每年起码能提供上千万两银子的巨大利益,更不用说随着上海海关的陷落,使得英美列强对大清倾销商品再无阻碍,能以更便宜的价格贩,卖新奇的工业产品。

可笑大清上海海关那帮老爷们一点进取心都无,地盘被洋人抢去了却是不做抵抗,竟然还把官衙从上海撤到苏州,基本上完全丧失了海关衙门应有的作用和功能,还犹自挺立以为挂了个牌子就行,真真可笑之极。

其实想要收回海关大权简单得很,这里毕竟是大清的地盘,海关衙门的官员真能狠下心与洋人作对的话,那些与洋人关系密切的买办商人们还是很好拿捏的。

没了那些熟悉国内情况的买办商人帮忙,洋人就算运来再多的廉价新奇工业产品都不顶用,因为这些东西根本就卖不进内陆地区,只在沿海几处租界流通的话根本就不符合洋人的利益。

人家万里遥遥将廉价新奇的工业产品运来远东之地,可不是小打小闹做小买卖的,而是想彻底打开大清国内地市场,而这一切的前提条件是海关和内地的官员们都得大力配合才成。

可是看看移驾苏州的海关衙门一帮老爷们,每日依旧悠闲度日跟上海洋人掌握的海关井水不犯喝河水,一点都没有想要主动争取收回上海海关的迹象。

吴可之前不知道也就罢了,这段时间闲暇之余翻阅两江公,文时明了这些,自然气得够戗心中对苏州海关衙门那帮占着茅坑不拉屎的官员有了不少意见。

只是眼下暂时还没功夫和精力处理这些麻烦事,等以后腾出手来再好好料理海关衙门那帮家伙,还有上海租界里的那帮骄横洋人们。

话说过年之时,上海租界里的英美领事巴巴找上门,希望能和新任两江总督商讨通商事宜。尽管吴可之前带兵跟英法联军打得不相上下,可是这两位领事大人却依旧态度高傲没怎么把吴大总督放在眼里,语气很有那么点不恭敬。

吴可当时正着急处理两江糜烂的军务,哪有时间和功夫跟这帮洋人磨嘴皮子,再说了通商事宜这样的大事也不是他可以轻易决定的,所以随便招待了一下便将洋人领事们糊弄过去,怎么也得等到他彻底腾出手来才好慢慢跟他们耗不是?

洋人的事情可以先放到一边,眼下他们的势力还没通过长江覆盖整个南方地区,现在摆在吴可案头最麻烦的民政事务,就是如何安抚治沸腾的民怨还有四下流窜的流民。

没错,两江鱼米之乡既没遭灾又没出现什么意外变故,只因着战乱频繁的缘故便搞得民不聊生流民四起,治安环境更是恶化严重。

这可不是啥好事,搞不好又会出现几起规模浩大的民变。先不说真出了问题吴可将要承担的责任,就是要他带着手下人马把枪口对准手无寸铁的饥荒百姓就很是为难。

可问题事两江总督衙门府库当中根本就没多少银子,他从安徽带来的私库也因为整顿军务消耗得七七八八,没有银子说什么都是废话。

不过好在依靠鱼米之乡膏腴之地的优势,两江粮库中倒是不缺粮食,只要运用得好这也是一笔不小助力,不过首先得将江苏本省境内的那些土匪武装全部剿灭,免得破坏了他之前的惠民行动。

心中有了想法他也没藏着掩着,而是直接招呼两江总督衙门的一干官吏,先开了个碰头会将心中想法道出,而后也不理会手下是何心思直接分派任务下去……

第423章招工

“招工了招工了……”

常州知州衙门前,一位衙役打扮的公人扯起嗓子连连大喊。

“招什么工,难道衙门又有什么劳役差遣么?”

国人爱看热闹的天性使然,沿街听到吆喝的路人呼啦一下围了过来,一点都没在意这里可是知州衙门所在。

“谁知道呢,衙门里的大老爷的想法咱们小老百姓可猜不着,兴许又是什么摊派或者加税什么的吧?”有那消息灵通人士很‘自然’说道。

“什么,又要摊派加税,这日子可咋过啊?”

‘知情帝’话音刚落,顿时引来周围民众一阵骚动,群情汹涌议论之声大作。

“这可怎么办是好,俺家的米缸都快要见底了,接下来怎么过都不知晓,衙门竟然还要摊派加税?”

“哼,衙门里的大老爷们又怎么可能知晓咱们老百姓的苦楚,没银子了自然要好好刮一刮地皮!”

“嘘,你小子声音小点,别以为你是读书人衙门就不敢整治你拉,还是少说两句别给家人惹祸!”

“怕什么,衙门里那点事还想瞒得过谁?”

“……”

“你们嚷嚷什么嚷嚷什么呢,没听见老子喊的是招工不是劳役吗?”

那位站在衙门前的公人听不下去了,生怕这些城中居民的话给自己惹来麻烦,忙不迭怒吼出声将下面的议论声压了下去。

“什么招工,衙门又是招的什么工?”

尽管心中存疑,但衙役的话还是吸引了一部分围观民众的好奇心。

招工啊,怎么说都是一个来钱的路子,对于缺乏进项的城中居民还是很有些吸引力的。放在和平时期自然不用如此,单单依靠身前的金陵还有身后的苏州,常州居民就足够混个温饱并还有所富余。

可是现在情况不同了,金陵城被太平军占据根本指望不上,苏州也是重兵云集小心防范,加上常州本身也囤积了不少清军人马,一些原本很普通的商业往来几乎全部断绝,不是家里有关系或者有能耐的家伙还真没胆子趟这样的浑水,常州城里居民们的进项自然少得可怜,日子也跟着艰难起来。

那衙役腰板一挺大声吆喝道:“衙门今日招收三十人清扫城中主要街道,衙门负责早晚两顿饭食,另外一天的工钱为三斤粮米,一日一结概不拖欠!”

“这是真的么,不会是骗人的吧?”

听得衙役解释,围观群众又是好一阵骚动。

放在以往这样的条件自然没人愿意响应,城中居民随随便便找份差事工钱都比这强得多。可是现今不是生活艰难吗,能有份养家糊口的活计就不错了,谁还有那闲心挑三拣四嫌这嫌那啊?

但官府的威信实在弱得可怜,在场百姓却是不敢深信,要是被衙门诓去白白做了一天工倒也罢了,可要是被衙门惦记上时常来这么以来谁都受不了。

“是啊,衙门说的话有几句是实在的?”

不待那位衙役解释,周围民众又议论开了,也许见得四下人多胆壮,说起话来很有些不客气。

“就是就是,衙门说的话谁能信啊?”

“不过活计倒是简单,如果衙门说话算数的话也是一项不错收益!”

“这谁知道呢,还是看看情况再说吧,别到时候便宜没占到反惹一身骚!”

“……”

“够了你们这些人瞎嚷嚷什么呢,愿做的报名不愿的又没人强求,也不知道你们在这罗嗦个什么劲?”

那公人只听得脸色发青,急忙大声吆喝着将那些不堪入耳的议论压了下去,心头却是暗暗叫苦不迭,原本以为讨了个好差事,没想竟是个烫手山芋。

“官爷这话当真?”

围观群众当中自然有那家境极为窘迫,迫切想找个吃饭活计的百姓动了心思。

“老子骗你们干啥,左右不过清扫街道的活计,做过了不就知道了么?”

那公人不耐烦的摆了摆手,冲着一干围观群众大声吆喝道:“散了散了都散了,不想接活的都围在这干吗?”

“二娃子你这是什么态度,小心我在你老子那告上一状,让你小个小兔崽子好好松松筋骨?”

围观人群之中走出一位衣裳破旧的老大爷,手指那公人鼻子一阵笑骂。

“三大爷我哪敢啊?”

那公人顿时苦了脸色,连连叫苦道:“这本事知州老爷心善,想给诸位乡亲一个来钱活计,没想到搞到现在却遭了诸怀疑,我这不是心情不爽么?”

“好,我老头子信你小子这回,这个擦差事算我一份如何?”

那老大爷也是果断,想也没想立刻开口说道。

“放心吧三大爷,我就算有胆坑了别人也不敢坑你啊!”

那叫二娃子的衙役大喜,终于有一个肯主动报名的了,他一把握住三大也的手掌笑道:“这次招工确实是真的,知州大老爷难得的发善心三大爷可得好好把握,要不把几位小叔叔一同叫来?”

“这,这,这不太好吧……”

三大爷也是生活所迫想试试水而已,自己被坑了无所谓可不想自家子弟也跟着被坑,那日子还怎么过?

“三大爷你就信我这一回,就算答应的粮食拿不到,但不还有早晚两顿免费饭食么?”那叫二娃子的衙役轻声劝道。

“说得倒是,三娃子你真没诓我?”

那三大爷极为心动,眼下这世道能有碗饭吃就不错了,哪还能奢求其它?

“我诓谁也不敢诓三大爷啊,不然我爹还不得扒了我的皮?”

叫二娃子的衙役一脸苦笑,拍着胸膛保证道。

“那就好那就好,二娃子你就提三大爷还有几位叔叔报名吧,我这就回去喊你那几位叔叔过来!”

三大爷松了口气,跟着叫二娃子的衙役叮嘱一番便匆匆离去,显是回家喊自家那几位壮劳力去也。

“原来衙门招工是真的啊,那算我一个!”

“算我一个也算我一个,真有这样的好事怎么能少得了我?”

“还有我还有我,给我也报个名!”

“……”

有了第一个吃螃蟹的,貌似还与眼前衙役有些亲戚关系,顿时还在观望的人群热闹起来,既然这事看着像是真的他们自然不会放过机会。

虽说一天三斤米粮的报酬少了点,可提供早晚两顿吃食还能给家里带去些好处,在眼下常州城内也算不错的待遇,总比那些累死累活连自己都填不饱的活计要强得多不是?

很快,叫二娃子的衙役便招齐了三十人,待集合时间一到三十人便扛着扫帚铲子之类的清理工具,浩浩荡荡分赴常州城四面主要街道干去清理活计。

这次知州衙门真的没有诓骗他们,干活之前一人分了三个大大的白面馒头和一碗浓粥,这伙食标准让那三十位招来的清洁工把心放了下来。

……

距离知州衙门不远处的某坐两层酒楼,吴可站在二层雅间窗前,一直等那些三十位新招‘清洁工’的身影消失在街角才收回目光。

常州知州衙门突然的招工正是他的手笔,目的嘛自然是想给底下生活贫苦的百姓一条活路,此次招工还只是一个开始试水之作而已。

只是没想到,常州官府的公信力竟然弱到这等地步,招个工还遭到质疑不说磨蹭了这许久才完成任务。

希望这次的‘招工’能让官府的威信稍微上升那么一点点,不然以后的计划就没办法继续下去了。

“大人,用不着如此花费精力吧?”

跟在身边的幕僚张松不解问道。

两层酒楼早就被督标卫队包场,大部分随行卫队战士都留在一楼,所以二楼就显得十分空旷,除了十来位身手不凡的亲信护卫之外,也就只有吴大总督跟张大幕僚两人。

张松自然知道吴大总督打算整顿两江政务,他也帮着搜集了不少资料准备了好几套方案,无论从上至下还是从下而上都做了准备,只等吴大总督挑选然后便放开手脚大干一场。

他都准备好了,无论两江官场那些老油子们是什么想法,打算低头配合呢还是暗地里使坏,他都做好了艰苦奋斗的准备,可问题是吴大总督没按套路出牌,让他之前的所有准备都做了无用功。

他就不明白了,吴大总督不将精力花在那帮油滑的文官身上,怎么有闲心关注那些底层百姓的死活?

说句不好听的,就算吴大总督再得民心,要是没衙门里那帮官油子们的帮衬依旧难以成事。就算吴大总督大发善心,大不了在城里贫民区设粥施棚做做善事事也就成了,没必要搞什么‘雇工’浪费时间。

最让他看不懂的是,吴大总督对此还十分关注,并特意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亲自关注,从早上一直看到大上午也就是现在,真不明白吴大总督心中到底是何想法?

“呵呵,一时也说不明白,等到这次招工出了效果你就知道本督的用意了!”

吴可呵呵一笑,懒得解释‘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就算说了张松也不一定明白又何必费那精神呢,还是用事实说话最好。

“走吧,时间也耽搁了不少,咱们现在出城去各大兵营看看,希望这段时间的训练有些成效!”

说着,他挥了挥手转身向楼下走去。

“大人……”

张松本还想说些什么,见吴可转身就走顾不得心中疑惑急忙跟了上去……

第424章正轨

一圈兵营巡视下来,虽然问题依旧多多,但是严格训练的效果也逐渐显现出来……

别的不说,充足的伙食供应,加上严格的训练要求,让各大兵营里的清军将士们渐渐显出了;差别。

有那勤奋上进的自然脱颖而出,就算身体一时还有些单薄没养到最佳状态,也不是那些懒惰没上进心的军中同僚可以相比。

事实摆在那儿,有锻炼和没锻炼的差距还是非常大的。

各大兵营主将在派驻监督训练的督标卫队指挥官的强烈要求下,不得不捏着鼻子重新整编手下弟兄。

训练中表现突出有上进心的,自然被整编到新的营头,同时无论是待遇还有福利方面都以最好标准提供。

为了这事,各大兵营都闹腾了不少乱子,各营主将被整得焦头烂额郁闷不已,幸好时间不长便看到了整编的效果,那几个重新组建的营头无论是战斗力还是表现都已经将原来那些老营头甩开一段不小距离。

谁都喜欢手下兵将骁勇,各大兵营主将虽不乏那滥竽充数之辈,但在此关键时刻也知道手握强兵的好处。

有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各兵营主将们心中的不满自然消失无踪,全心全意按照吴大总督的要求加强训练不落人后。

没办法,吴可吴大总督为了督促他们不要懈怠,可没每隔一段时间就从各兵营拉几个营头出来练上一练,哪个兵营主将也不愿意在这等关头丢乖卖丑。

那些还想闹事的懒惰兵将,在督标卫队和各大营主将的强力弹压之下,也翻不起多大风浪,最多也就是导致兵营大家事件增多而已。可这样的事情正是吴大总督想要的,只要不出人命或者重度伤残什么的根本就没心思理会。

不过让吴可稍感郁闷色是,围绕常州驻扎的各大兵营,能够组建的新营头数量却是少得可怜。

比如总兵熊天喜一个五千人的兵营,勉强也就组建了三个新营头不过一千五百来人而已。其余三千五百来人中还有五百以上的空额,剩下三千来人挑挑拣拣估计还能重组两个稍有战斗力的营头,其余人等就是放在后勤部队都嫌碍事。

要是放在乡勇队,吴可吴大总督自然可以一言而决,不合格的直接从战兵序列剔除甚至直接赶出兵营都可,麾下将领最多也就心头牢骚两句不敢反抗。

可是放在常州驻军这儿却是不成,不说清军绿营关系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在讲究兵为将有的时代吴大总督的威信还没大到那种程度。

而且各大兵营中多的是与各级武将军官沾亲带故的裙带兵将,这些家伙既是各级武将掌握军队的主力,同时也是扰乱兵营秩序的最大祸端,想要依靠命令强压驱除根本就不现实。

吴可也懒惰浪费精力跟各大兵营主将在这些方面计较,反正到时完不成作战任务该罚罚该打打,至于各大兵营主将最后如何选择就不关他什么事了。

吴可吴大总督手头掌握着关系近十万清军的后勤钱粮供应,他倒是不怕哪个不怕死的玩意敢跟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