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新列强时代-第2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有……”

吴可也懒得理会手下官员尴尬神色,继续开口说道:“我昨天所言征税不是开玩笑的,先不在两江全盘推广,只拿常州做个试点!”

“不知大人如何是试法?”

吴可的一番言论,又引来官员们心中一阵忐忑。

“凡是常州所开大烟馆全都得在衙门报备,先征个百分百的税看看情况再说其它!”吴可淡淡一笑,胸有成竹缓缓说道。

“百分百,那岂不是十成税?”

底下官员闻言齐色变,看向吴大总督的目光中全是诧异惊奇之色,有没有这么狠啊?

“大烟馆的利润到底有多丰厚,我前段时间也仔细查过,一倍的税虽重但他们赚到的又何止一倍之利?”

手下官员们的惊奇表情让吴可有些啼笑皆非,狠狠的扫了他们一眼沉声道:“咱们收的税重了他们自然卖得更贵,能吃得起的人又有多少?”

“难道他们不会买回去在家里抽?”

有官员立刻道出吴可话中漏洞。

“咱只管向烟馆收税,至于他们怎么卖出去咱们不管!”

吴可轻笑出声脸色冷然,道:“只要不让烟馆偷漏了大烟储备,那该收的税咱们一分不少都能收到!”

“另外!”

不等手下官员反应过来,吴可又继续说道:“加强对烟土走私的监察力度,但凡抓住一起便处理一起绝不姑息!”

“大人,如何处理此等宵小总有个章程吧?”

又有官员出列问道。

“但凡被抓住的走私者,暗人头每人罚款千两罚款,没钱的话老老实实去工程营接受劳动改造,不干满十年就不放他出来!”吴可轻描淡写说道。

咝……

闻言底下官员无不吸气变色,这一招实在够狠。

走私烟土这等玩意,一般人数绝对少不了,只要抓住一伙起码能罚款上万两白银,这种处罚力度只比抄家好上那么一点点。

“好了,别的不用多说,还望诸位各司其职不要让我失望才好!”

吴可不耐烦的摆了摆手,示意决心以下不容更改。

……

两江总督吴可一声令下,两江总督衙门迅速运转起来,江苏和安徽两省巡抚衙门也跟着忙得团团乱转。

安徽巡抚衙门倒还轻松一些,之前吴可还在淮北之时,管辖范围内就不允许烟田和大烟馆子出现。翁同书需要做的其实非常简单,就是牢牢把持淮北连同它省的交通要道,不许外省烟土流入即可。

翁同书倒是想搞一搞叹土经济,可惜的是他在淮北的地位还不够稳固,说话分量比之两江总督那是差太远了,底下没人配合加上淮北工商业本就兴旺,他倒也没一意孤行要跟上外界主流。

麻烦的是江苏一省,吴可上任时间毕竟不长,加上江苏本有种植烟土之传统,烟田面积确实着实不小……

第467章纷乱

还是那句话,只要肯认真做事,什么麻烦都不是麻烦……

吴可确实没打算立即搞出禁烟这样的激烈手段来,先派官吏清查盘点江苏省境内之烟田数量。

总督大人下了严令,又有督标卫队战士时常监督巡视,下面办事的官吏自然用心不敢怠慢分毫。

官府清查各地烟田的动作自然小不了,各地烟浓闻讯无不战战兢兢诚惶诚恐,生怕官府想找茬搂钱更是配合得紧,清查工作进行得十分之顺利。

种植烟土又不是什么了不得的罪过,相反这些年还是各地老农最为看重的‘经济作物’,每年的出产可比同等田产粮食要赚得多。

总督府也只是下达了清查烟田数量的命令,下面的官吏虽有胆大妄为的,趁机从烟农手里捞力量不少好处,但也不岸做得太过引起上头不满。

特别是镇江某位巡检因盘剥烟农太甚,被监察队发现证据确凿就地斩首之后,便再没有官吏敢做得太过引火烧身。

这些清查工作虽然烦琐但还罢了,毕竟没引起多大乱子,可吴可准备在常州试点的烟土税却引起不少麻烦。

大烟馆竟然要出一倍的税,这是要人命的节奏啊!

“胡大人,用不着这么狠吧?”

常州城西某家大烟馆里,烟馆老板正一脸郁闷的接待衙门里的官老爷。

“张老板,又不是我找你麻烦,上头的命令我也不得不听啊!”

前来通知的衙门官员连连苦笑,道明其中原由希望姓张的大烟馆老板不要将一腔怒火发泄到自己身上才好。

能在常州城内开得了大烟馆的老板又岂能简单得了?

就像眼前的张老板,听说有亲戚在苏州巡抚衙门里当官,而且品级还不低是个手握实权狠角色,张老板在常州城里也是小有名声的厉害角色,又同城里的帮派还有衙门里的官员都有交情,是个在黑白亮道都吃得开的角色,一般的常州衙门官吏都不敢轻易招惹。

“那胡大人能不能跟我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

张老板满脸肥肉轻轻一抖,也知道姓胡的小小县丞在常州城中,说话跟本不顶用,谅他也没这胆子盘剥自家开的大烟馆。

“这个……”

胡大人脸上有些微不悦,尼玛的不是说了上头的命令么,有能耐你丫去衙门里找县令询问去啊。

当然这话只在心中想想是不好说出来的,见张老板动问只得诬赖回答:“这个我也不太清楚,张老板你知道的我官微职卑……”

“哈哈,胡大人说笑了说笑了,谁不知道胡大人在常州衙门里的地位,上头就是有什么事交代下来胡大人也是最先知道的!”

张老板心中暗骂一声‘王八蛋’,脸上依旧笑得跟个弥勒佛似的,伸手从袖子里取出两张面值百两的银票,不动声色递了过去笑吟吟道:“区区茶礼不必客气,我只想知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倍的大烟税可不是开玩笑的,这得少赚多少银子啊?

对于张老板而言,这完全就是天降横祸好不好?

“这个……”

胡大人右手轻轻在茶几上一拂,原本放在上面的两张银票已消失不见,他故作为难的沉吟一会,在张老板的再三催请下才‘不情不愿’的吐露实情,却是将弥勒佛似的张老板吓得脸色发白冷汗直流。

他怎么也没能想到,这加征大烟税的命令竟然是两江总督所下。

堂堂的两江总督,两江三省权势最大之人,他一小小开大烟馆的怎讷讷感得罪得起?

他在常州城黑白两道通吃又能怎样,常州城内外重兵云集,得罪了两江总督分分钟就有全家倾覆的风险。

就是他倚之为靠山的那位在巡抚衙门供职的远房亲戚,在两江总督跟前也不过蚂蚁般的存在,随手可灭的小角色而已,哪会为了他的事自取灭亡?

“总督大人怎么突然想着加征‘大烟税’了?”

心中苦涩连言辞稍稍犀利一点的抱怨都不敢有,只得灰心丧气颓然问道。

“这谁知道呢?”

胡大人也是不敢说了,轻巧的岔开了话题跟张老板聊一些吃吃喝喝风花雪月的东西,待吃饱喝足立刻拍拍屁股走人赶赴另一处宴请。

不仅仅张老板如此,常州城里开大烟馆子的其它几家老板全都傻了眼。

他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从相熟的官员口中得到‘大烟税’的来由,一个个瞪大了眼珠子却是无可奈何。

是,他们本身的实力确实不容小觑,可是比起堂堂的两江总督而言,却不过只是随手便可捏死的蚂蚁而已,根本就没有抵挡之力。

几家大烟馆骚动了一会之后很快就平息下来,老板们和他们身后的势力不敢妄动,却是各想主意想要规避这样巨额的‘大烟税’。

有的请帐房先生盘算了一通,最后得出就算交纳巨额‘大烟税’,大烟馆子依旧收益颇丰,这还是在烟馆子里的大烟不提价的前提下,如果提价的话赚得只会更多。

烟馆老板一听这话乐了,既然烟馆收益依旧不小,那就没必要跟两江总督衙门对着来,老老实实缴税做生意就好。没听前来通知的官员说嘛,只要他们按时缴税不偷税漏税,以后他们烟馆就不会再有官面上的麻烦。

你问为何,上了总督衙门的名单而已,哪个官吏吃了雄心豹子胆敢跟总督衙门过不去,总督衙门就得跟他的官帽子过不去了。

这是识时务的表现,能如此看得开的烟馆老板和其背后势力,也只有区区一家别无分号。

有老老实实准备缴纳高额‘大烟税’花钱消灾的,自然少不了想要偷税漏税玩阴谋小手段的。他们自持手脚干净让人查不出漏洞,还就不信总督衙门日理万机有闲功夫彻查到底。

可惜让他们失算的是,总督衙门这次可是下了大决心,有两江总督吴可一直严密关注衙门官吏哪有胆子轻忽?

而且常州城里就那么几家大烟馆子,要查起来也容易得很。小动作不大做得隐蔽还可能蒙混过关,可是一旦偷漏的大烟太多被查出来,那就不是简单的罚款了事,起码得没收大烟馆子一般财产,另外烟馆老板接受三个月劳动改造。

有几位自栩聪明背后势力硬扎的烟馆老板就此栽了大跟头,因为他们的小聪明被个狠狠惩罚一通还丢了大脸,当然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更有那行事阴诡性格极端的烟馆老板,认为衙门的做法实在太过,舍不得那么点‘大烟税’利益,觉得常州城内不是个开烟馆的好去处,干脆直接将烟馆弄到城郊,结果自然吃了更大的亏。

常州虽比不得苏州豪富,但随着两江总督衙门临时驻扎于此,有钱人也着实不在少数。吸食大烟的主力也正是这些有钱人和其子孙,他们真不怎么在乎烟馆涨价什么的,只要能让他们抽得舒心就成。

有相熟的大烟馆子搬到城外,有钱的熟客们自然不会眼巴巴跟着过去,转身便找寻其它大烟馆子继续享受,至于搬到城郊的大烟馆子生意如何,那又关他们屁事?

结果忙不迭搬迁的大烟馆子自然生意惨淡,虽然还不至于关门歇业但也就勉强赚点小钱而已,跟在常州城里的红火相比好似天壤之别。

他别是当衙门正式给城里按时缴税的大烟馆子颁发‘营业执照’的时候,更是后悔得肠子都青了。

他们倒是想重新搬回城里开门营业,可惜城里已由新开的大烟馆子顶了他们的位置,加上衙门监管根本就没给他们重起的机会。

也有大烟馆子老板脑子灵活,想到了之前吴可跟手下官员商量时,所想的零买散卖的好主意,可惜衙门监督得紧根本就没给他们这样的机会,该缴的大烟税一分没少不说,还因为劳驾衙门里的官吏多忙活了一阵子,反到还得凭空多给些好处和辛苦费。

总之,因为两江总督衙门突然颁布的‘大烟税’,作为试点的常州城好一阵鸡飞狗跳。

不过也正是因为两江总督衙门的强大威慑,那些有的没的势力蹦达了几天之后便自行老实下来,根本用不着吴大总督亲自出手料理。

等常州城里做为试点的大烟馆子老实下来,整个江苏的烟田清点工作也差不多进入了尾声,再没人暗地里捣乱,加上衙门官吏难得的高效了一把的情况下,盘点工作进行得非常顺利。

“嘿嘿,你们也都看看,这就是烟农民一年的正常收入!”

吴可冷笑着将手头资料甩在桌案上,摇了摇头满脸不屑的冲着堂下一众官员撇了撇嘴。

随着烟田盘点工作的深入,自然而然烟农们的收入情况很轻松便搞到了手,污可看到后很有些不可思议,尼玛的城里的大烟馆子价格那么高昂,可从烟农手里收购未加工烟土的价钱,还不足烟馆出售价格的二十分之一,就比种粮稍微多赚了那么一点点而已。

对吴可而言,这就意味着他准备的计划可以强行推行下去了……

第468章严重的土地兼并

“什么,强令百姓种粮?”

吴可这主意一出,顿时让一干隶属于两江总督衙门的官员炸了锅。

“大人万万不可啊!”

“为何不可?”轻松搞定了‘大烟税’,单单常州城里每月便因此多出上千两入帐,吴可自然想再接再厉。

“种植烟土之利远比种植粮食之利要高,恐烟农不会答应!”

“哼,既然种粮之利不如种烟之利,那咱就提高种粮之利好了!”

吴可毫不客气说道,自有一股威风霸道。

“不知大人如何提高种粮之利?”

吴可上任已快一年时间,下面官员早就摸清了他的脾性,知道在谈工事之时吴大总督最喜各抒己见,所以官员们倒也跟吴可有来有往说得热闹。

“不过提高官府收粮之价而已!”

吴可淡然一笑,对此却是早有准备。

“这样不好吧,江苏乃鱼米之乡每年产粮甚多,衙门每年支出要大上不少!”

“哼,谁我我要全部包揽了!”

吴可冷笑连连:“江苏鱼米之乡不假,可大多良田都落入权贵之手,百姓手里的田地不是中等就是薄地,就是有良田也小得很,一年又能有多少进项?”

“我只高价收寻常百姓家里余粮,那些权贵之家的收成想都不用想!”说着大手一摆做嫌弃状。

“这个,恐日后有能闹事!”

“哼哼,他们如果在自家闹事也就罢了,要是胆敢折腾得过份了,老爷不捕会跟他们客气!”

吴可眼中冷芒闪烁心坚如铁,裂嘴轻笑冷酷道:“谁要是敢胡乱蹦达,老子就给他按个通匪大罪收拾了去!”

堂下官员一阵无语,吴可都说得这么狠了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土地兼并在历朝历代都是动摇统治根基之大害,江苏此时的情况也不容乐观。

作为赫赫有名的鱼米之乡,自然引来众多权贵豪富大肆圈地,随着时间流逝土地越来越集中,失去土地的流民却是越来越众。

遥想当年清军入关以后,为了发展社会经济,增加税赋收入,稳定社会秩序,实行了以“法明”、“圈地令”、“奖励垦荒”为主的土地政策。

这些土地政策的推行极大地扩充了满清贵族和八旗子弟的土地财富,使清初的土地耕地面积逐年增长,有利于清初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并对“康乾盛世”的出现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可是情况到了现在,土地兼并的问题已经十分严重。

首先,一开始是地主阶级和大旗权贵疯狂抢掠自耕农的土地,使农民沦为佃农为其做牛做马。

一方面,皇室、王公、八旗贵族、大地主们利用政治特权,以投献、请乞、夺买等手段掠夺土地。

八旗王公贵族在京畿附近有大量田庄,之后又在各地广占庄田,一代一代地圈占。

这些特权阶级所拥有的田地,占田竟达全国耕地的六分之一还多。

另一方面,大官僚、大地主、土豪劣绅也在疯狂抢掠农民的土地。

到了清中晚期至上而下的土地兼并狂潮使全国90%以上的土地集中在地主阶级和八旗权贵手中,而相对立的,是90%以上的人口沦为佃农和一无所有的流民,有田者十分之一,为人佃者十分之九,说的就是这种境况。

伴随而来的是租粮奇高,江南一亩之收三分之二要交给地主,加上各种差役、赋税,逼得佃农只有选择逃亡。

清朝开国时,因土地大量抛荒几乎自由民人人家里都有田地,只是或多或少而已。可到了眼下土地兼并已到了不可收拾之地步,四处流民四起起义不断,朝廷疲于应付却是越剿越多。

而因为各种内忧外困,朝廷缺钱就要不断增加捐税,这些负担就全都被地主阶级和八旗老爷们转嫁到佃农身上,这就加速了农民的破产和土地兼并的进程,佃农不堪重负而逃亡,自耕农为活命出卖土地,至使流民队伍不断扩大。

大量自耕农的消失,又直接导致小手工业者的破产。因为大多数手工业者生产的产品是面对普通农民的需要而生产的。由于土地兼并,90%以上的人口变成佃农,交了地租所剩无几,也就丧失了购买力,手工业者的产品也就失去了销售对象。

当农民纷纷破产沦为佃农的时候,就会直接导致手工业者的作坊,工场破产倒闭,加入流民的大军。

当整个地主阶级和八旗老爷们把下层劳动人民剥夺的一干二净以后,接下来,大地主大商人开始对中小地主和小商人实施剥夺。

在清朝,大小地主和八旗老爷们都兼兼营一些店铺、牙行、盐酤、煤灰窑以及一些手工作坊、工场等工商业。

当土地兼并疯狂进行时,普通百姓陷入绝对贫困,贫困人口占绝对数量时,整个社会生产出来的产品在价值上无法实现,因为佃农交完地租所剩无几,雇工连吃饱肚子都不可能。

地主和不少八旗权贵要靠佃户养活,工商业的经营也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这期间由于土地兼并,普通百姓又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人口却在艰难困苦中增长十分缓慢!

清朝中期以后,疯狂的土地兼并和对农民的残酷剥削,造成农民生存环境的急剧恶化。

而地主阶级和八旗权贵为了保证自己的劳动力需求,又有各地战乱四起开始组织民团武装,任意鱼肉佃农。

到眼下,很多地方的佃农事实上已经沦为农奴一流,八旗权贵豪绅地主在自己的领地上私设公堂、格杀庄佃、吊拷租户已无所顾忌。

至乾隆后期以来,田连阡陌的大地主遍布黄河上下大江南北,大官僚、大地主、土豪劣绅的庄田横跨州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