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新列强时代-第2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各国海军的中坚力量,也是国家实力的象征。

按这时的简单划分标准,可以将铁甲舰按排水量分为:一等铁甲舰(排水量在5、6000吨以上),这类大型铁甲舰便是后代战列舰的始祖。

另一种铁甲舰较小,称为二等铁甲舰(排水量在3、4000吨),外头装甲更是薄弱得很。

而这次被水雷轰中的英国战舰却为巡洋舰,不然的话就自家后勤单位土法制造出来的水雷,想要对铁甲舰造成什么伤害却是千难万难。

巡洋舰是19世纪海军中除铁甲舰之外的另一重要舰种,由风帆战舰时代的单层炮甲板军舰发展而来。

最初,这种军舰有个显著特点,就是火炮一般采用船旁列炮布置法,分布在军舰两舷,不注重口径大小,而偏重数量,即所谓“尚多而不尚巨”,因此在那个崇尚巨舰大炮的年代里,这种军舰一般不会用来直接参加正规海战,通常只是作为铁甲舰的助手,执行一些护卫商船、侦察通信的零散工作。

到了19世纪中期以后,特别是利萨海战之后,巡洋舰的设计思路发生了一定变化,某些军舰上开始出现毫不逊色于铁甲舰的大口径火炮。

吴可从西班牙和荷兰两国处购买的战舰也是这个类型,他倒是想买铁甲舰,也得人家肯卖才成。

他不知道自己能在两江总督任上待多久,但他已经吃够了海军不给力的苦头,所以也不管那些巡洋舰不能充当海战主力,可怎么说都是一分战里不是?

况且大清各路水师都还是老式摸样,指挥作战模式陈腐守旧,一下子给他们采购太先进的东西他们不一定用得好,估计光培训都得花费一段不短时间。

而此时的巡洋舰正好是风帆战舰和铁甲舰的过度产品,既有传统的风帆动力又有先进的蒸汽动力,用做清军水师适应新式战舰的训练船最好不过。

再说了,巡洋舰的火力放在清军水师里头也是极强的,只是相比铁甲舰不仅防御薄弱火力也不足而已。

如今大清水师根本上不得台面,他就是想帮着更新换代也没这样的人才,当然他也不想太过刺激英法等列强国家,让他们警惕大清有向海洋发展的趋势就不好了,还是巡洋舰用着便利不惹眼。

对于海军大国来说,因为国力雄厚,拥有的军舰数量众多,门类齐全,可以奢侈到为专门的任务而设计专门的军舰,各类军舰都有各自不同的用途,绝不混淆(这种情况在21世纪的今天依旧存在,海军大国可以为了指挥而设计建造专门的指挥舰,而小海军国家的一艘驱逐舰可能会同时扮演指挥舰、驱逐舰、训练舰等多种角色,贫富悬殊,由此可见)。

在眼下这个时代,铁甲舰是海战战场上的斗士,它的一切设计都为了执行大规模海战而考虑,为此采用厚甲、重炮;而巡洋舰的用途平时是保卫商旅、巡弋护卫海外殖民地,“周莅属部”,战时则用于配合铁甲舰,执行侦察通信,以及破坏敌方海上运输线,袭击商船等任务。

因此巡洋舰的设计最初也是紧密围绕它的任务而展开的,为前往遥远的海外殖民地巡弋,煤舱的容量就设计得很大;为扮演侦察通信、偷袭破交等角色,就具备了较高的航速。

大续航力、高航速,这就是眼下时代巡洋舰的特征,大清水师还给这种军舰取了一个好记的名字——快船!

大海军国家可以为专门的用途配属专门的军舰,但小海军国家就不胜负荷了。国力有限,军舰的数量本就不多,从成本考虑,不可能让一艘军舰只遂行一种用途,原来是辅助舰种的巡洋舰,在这些国家的海军里有时也被迫披挂上阵,参加与铁甲舰的搏杀。

当然早期巡洋舰的设计根本不适应参加大型海战,于是一些国家在这方面进行了变通,装备类似铁甲舰的装甲和大口径火炮,“兼快船、铁甲之利”的巡洋舰应时而生,成了小海军国家的至宝。

而据他所知,列强国家派来远东的海军战舰,大部分也都是装甲薄弱的巡洋舰,就算外覆铁甲装甲厚度有多大可想而知。

也只能说后勤单位自制的水雷威力不行,不然区区巡洋舰遇上了水雷起码都得一个重创的下场,哪里像这次英国军舰只是小有损伤受惊而逃的事儿?

“嘿嘿真是可惜,如果那艘英国战船再靠近岸边意一点,估计他们就别指望能好摸好样的回去!”张树声有些可惜的摇了摇头。

“你知足吧,那些水雷威力也就那样,想要将人家留下还得靠岸防炮才成!”

吴可撇了撇嘴一脸无奈,叮嘱道:“经过这次一吓,估计洋人水师那边会老实一段时间,你回去后交代工程营弟兄加快动作,先把几座炮台立起来再说!”

送走了张树声后,吴可又吩咐亲信将这次事情给海州和南通两地驻军通报一声,要他们小心洋人军舰的报复性打击。

待又处理了几件急务后,他便亲身前往放置八门大将军重炮的仓库巡视一圈,吩咐管理仓库的官员好生照料不要出了差子。

果然不出所料,洋人军舰撞上了水雷差点吃了大亏后老实下来,再没过于靠近岸边耀武扬威,最多也就是远远的亮个相露一露肌肉。

没了洋人军舰的干扰,盐城和海州两地工地的进度都加快了不少,就在他将四门大将军炮安置在盐城海边新修建的炮位上时,从常州方向匆匆赶来的信使带给了他一个不知好坏的消息……

第475章钦差

“我说桂大中堂,你不在京城上朝怎么跑到两江来了?”

吴可得了消息后不敢怠慢急匆匆赶回常州,一见京城来人便忍不住开口调侃。

“呵呵,要不是你吴梦臣搅动得两江风起云涌,我也不必跑上这么一趟!”

从京城领命来到两江的正是吴可的熟人,以前一起在天津战场共事半年的大学士桂良。

“哦,这么说倒是小弟的错罗?”

吴可眉头一挑,倒也不在意桂良话中深意,只笑着跟其调侃道。

到了他这等地位,一般朝堂上的闲言碎语又哪能轻易奈何得了?

不说朝堂上有多少同盟好友,就单单两江总督位份别人找茬时,也得掂量掂量承不承担得起后果。

“哎呀老弟,老哥我该说你什么好呢?”

桂良坐在书房客椅上一脸无奈:“此时正值多事之秋,老弟行事还需谨慎一些啊!”

“老哥放心就是,我自有分寸!”

吴可如何能听不出他话中之意,轻笑着摇了摇头,淡然道:“要不是小弟极力约束,只怕上海早就打起来了!”

“你有分寸就好!”

桂良这才满意点头,同时又露出满脸好奇之色,问道:“到底怎么回事,竟然闹得这么僵?”

“小弟这也是无奈之举啊!”

吴可双手一摊,又将因为上海海关的争端与洋人闹得不可开交,还有他为了分摊上海的经济地位准备再开盐城和海州两大对外港口,结果被租界洋人发觉不时派军舰过来闹事,最后搞得大家火气越来越大的事儿简单述说一遍。

“这帮洋人,真真可恶!”

桂良可是跟列强公使打过交道的,熟知洋人性情并不像那些迂腐夫妇开口‘友邦’闭口‘田朝上国’,一脸愤愤被吴可所言气得不轻。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闹得不可收拾对谁都不好,可是有些事情却是万万相让不得!”桂良既然领皇命而来,自然表示朝廷不愿意与洋人彻底闹翻,都是熟人吴可也没避讳这些东西。

“海关衙门那边到底怎么回事?”

桂良跟着埋怨一阵后步入正题,从跟节问题上入手。听吴可的意思,所有的一切都是从海关大权上惹出来的麻烦。

“老哥可知上海海关一年可收关税几何?”吴可不答反问。

“这个真没怎么注意!”

桂良实话实说:“隐隐约约听人说过一年不下百万两,广东那边的关税也就这水平,应该差不了多少吧?”

“错,大错特错!”

吴可斩钉截铁道:“上海海关关税一年起码三百万两靠上,这还是洋人主动调低了入口关税的缘故,如果放在之前只会更多!”

“不会吧,这么多?”桂良睁大眼睛被吓了一跳。

“只多不少!”吴可没有从关税当中捞银子的打算,所以说出一些实话也没什么,见桂良如此反应忍不住一阵好笑,眉头一挑轻笑道:“别的不说,苏州海关收税就这么点时间,不也收上来近百万两银子?”

“难怪难怪……”

桂良先是发了一阵子呆,等反应过来猛一拍巴掌连连摇头感叹,对吴可的话却是深信不疑。

吴可轻笑着摇了摇头道:“所以说,有些东西是不得不争啊!”

“盐城和海州又是怎么回事?”

桂良好一阵才将心中滔天骇浪压下,先将上海海关的事情放一边,他要把差点引起两江清军与洋人火并的事儿弄个清楚明白。

吴可没有隐瞒直言道:“洋人霸着上海海关不松手,不就是因为上海地理位置重要,是两江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对外贸易通道么?”

桂良点点头,虽然有些词汇听不太懂,但总体意思他是明白的。

“在苏州海关初见成效之后,我便想着再搞几个对外贸易港口出来,分薄上海的重要地位,到时候跟洋人提要求底气也足一些不是?”

吴可笑呵呵将心头想法详细道出:“反正江苏靠海的地儿多的是,之前我在巡视的时候的划定了盐城和海州两地,这不等手头稍有闲钱便开始了动作!”

桂良提出不同意见:“不对吧,盐城和海州虽然靠海,但没有江河直接连通内地,地理环境怎么都没有上海优越,洋人哪会有那么大反应?”

吴可嗤笑出声,脸上满满都是鄙夷跟不屑,解释道:“所谓贪心不足蛇吞象,洋人想要把持大清的对外贸易,同时最大可能的替他们本国工业产品在大清倾销做前提准备,自然不愿意看到不受控制的对外港口出现!”

接着,他又将洋人对殖民地经济实行剥削的一些做法简单解释了一下,最主要的就是工业产品的大量倾销,直接摧毁殖民地本土手工作坊经济,控制了殖民地经济基本上就主宰了殖民地的命脉。

“可恶,这帮洋人真真是狼子野心!”

桂良听得好一阵目瞪口呆冷汗淋漓,他还是头一次听说洋人对付敌人的具体手段,怎一个毛骨悚然了得?

“所以,盐城和海州港口是必须要搞好的!”

吴可双手一摊满脸坚定,挥了挥手不客气道:“这一点希望老哥跟朝廷解释清楚,我这也是无可奈何之下的决定!”

“放心吧老弟,老哥明白的!”

桂良连忙拍着胸口保证道:“怎么说老哥我在朝堂上还有些薄面,不让朝堂上某些跳梁小丑扯后腿还是办得到的!”

“老哥也不需如此!”

似乎想到什么好笑之事,吴可忍不住轻笑出声,道:“如果哪位朝堂大员觉得咱做得不对,那就让他帮两江解决头疼的财政问题,两江总督衙门的弟子可都被前任何大总督掏得差不多了!”

桂良忍不住哈哈大笑,指着吴可捉狭道:“哈哈,老弟你可真够有趣的,只怕我一开口某些人脸都得气青!”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吴可一脸无奈解释道:“总督衙门缺银子,我只得使尽浑身解数搞钱。可我又不想从百姓圣上刮油水,百姓的投资本就艰难,就算要刮地皮也刮不到多少好处,说不定还会搞得民怨沸腾盗匪四起!”

接着,他又将江苏和安徽两地的民生状况,简单跟桂良解说了一通,有数据有事实容不得他不信,只能连连道‘老弟有心’。

这就是朝堂有人好办事,桂良怎么说都是吴可的熟人,不看僧面看佛面怎么也得给几分面子,尤其还是吴可理由充分的时候。

如果换了敌对派系大员过来,哪会给他解释的机会,见面就得一同训斥下来,然后将所有责任全都栽他头上。

听了吴可一番解释后,桂良满心沉重连道两江总督不好当,转眼间便话锋一转,询问起吴可是否有禁烟想法。

吴可听得心头一凛,暗骂狗,娘养的尽知道打小报告,桂良来了常州也不到三天时间吧,外头的这些事情就传到他耳中了。

“决无此意!”

吴可断然否决:“还不是没钱逼的,大烟中的利润有多大老哥想必心中清楚,小弟我也只想从中分一杯羹而已!”

见桂良点头认可但眼中依旧有怀疑之色,他便忍不住继续解释道:“两江之地别的不多就是有钱人多,小弟以为让这些有钱人抽大烟就成,底下百姓就没这个必要了,他们抽不起搞不好就是家破人亡的下场,眼下局势如何老哥心中明了,我可不愿意在这上头多花费精神!”

对于吴可的解释桂良还是很满意的,到此他来常州的任务基本上已算完结,回去之后能向朝廷交代。

他告诉吴可接下来他准备去上海租界一趟,跟洋人商谈接触眼下的紧张局势,并告诫吴可千万要约束手下不得妄动,这是朝廷的要求。

吴可忙问缘故,桂良也没有瞒他,表示眼下朝廷的头号大敌依旧是长毛,洋人的事情先放一边再说。

吴可对此自然持有不同意见,认为洋人狼子野心不可不防,据他所知香港那边英法联军依旧动作频频,显然不甘心直线的大沽口之败。

桂良无奈表示朝廷不是没有防备,只是不想长毛还在的时候另立大敌。

接着他又透漏了一个不好消息,朝廷得到线报,金陵长毛已秘密与洋人取得联络,更达成了采购大批军火的协议,朝廷不希望这时候逼得洋人太紧。

吴可这才了然,太平军本就很难对付,要是他们还装备了大量洋枪洋炮的话那还了得?

当然吴可对此却是不惧,可朝廷却不想再节外生枝。

见吴可领会了个中深意,桂良这才满意点头,道:“上海毕竟是两江辖下,此次上海租界之行还需老弟多多配合才是!”

“老哥放心就是!”

吴可点点头应道:“我本就没有与洋人大动干戈的想法,只是不岔他们的气焰太过嚣张,竟然朝廷不愿跟洋人彻底撕破脸皮,我自然会大力配合!”

桂良这才放下心头大石,摔快的答应了吴可的接风宴请,一时间宾主尽快自不细表。

第二天桂良谢绝了两江官员的挽留,在吴可亲自陪同下赶赴苏州……

第476章艰难

桂良进入上海租界,如何与诸列强公使讨价还价不必细说……

他的到来,确实缓解了两江清军与租界列强之间的紧张关系。

为了表现诚意,桂良踏入上海的那一刻,原本在长江口张牙舞爪的江南水师悄无声息的撤退,苏州河畔的清军驻军人数,也猛然锐减到五千左右。

租界高层看到了大清国的‘诚意’,自然也就客客气气接待了朝廷特使桂良。他们也受够了这样僵持紧张的局面,巴不得能够尽快恢复正常状态。

租界高层松了口气,与上海隔条苏州河的苏州城也松了口气,谁都不愿在自家门口打仗,一个不好被波及到就是鸡飞蛋打的局面。

不管桂良与租界列强怎么谈,吴可没兴趣知道,在表示了‘诚意’后他立即召集了江苏和安徽两省巡抚还有布政使等高级官员,一同商讨善后事宜。

和洋人之间打不起来了,各项民生政策还有军事政策也都要及时跟进,免得出了差子到时候脸上不好看。

海州和盐城港口的建设不能停,正好此时洋人正着一口气准备教训大清,一时实力不足给他找麻烦,不趁机将事儿办利索了以后还有得麻烦。

经过了之前与洋人紧张对峙,大有一言不合便大打出手的事情,此时江苏和安徽两省巡抚以及布政使等大员已经算是一条绳子上的蚂蚱,在对付洋人的事情上自然是齐心协力一致对外。

洋人不想要他们做什么,他们偏偏就要做什么。

两烦琐政事交代下去后,吴可一下子竟有些清闲。

自从桂良到了上海租界与洋人交涉以来,之前一直游荡在盐城和海州外海上的洋人战舰消失不见,上海租界与苏杭之间的往来也恢复了正常,好似之前的紧张局势不过是一场梦幻而已。

他没理会桂良与租界高层到底在商量什么,一说就是半个来月还没有结束的架势,想着桂良之前跟他说的话便将目光放在金陵城中的太平军身上。

朝廷不是担心太平军与洋人勾结吗,那他就断了太平军与洋人联系的通道。

他找来心腹将领,先将金陵通往江苏的陆地通道全部封锁,再吩咐江南水师统领加强长江水道上的封锁力度,力求不让太平军有大宗货物银钱流进落出。

太平军想要在洋人处购买大批军火,所要花费的金银可不是个小数目,洋人又都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想要达成合作没有大笔银钱怎么可能?

既然有大宗银钱来往,想要监控就比较容易了。

此时胡雪岩还没起来,南方之地的钱庄票号大部分都是徽商把持,以吴可在安徽地面上的影响力,要两江之地的钱庄帮忙督察那真是再简单不过的事儿。

时光不知不觉迅速流逝,当吴可从忙碌中彻底清闲下来,才惊讶发现时间已到咸丰九年的腊月。

金陵太平军自从被狠整了一通后便老实下来,小半年时间也没折腾什么乱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