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新列强时代-第2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贵州那帮苗民确实闹腾得够久了,自从广西这边有了个大成国之后,贵州那边的苗民便遥相呼应跟着闹腾起来,到了现在五六年时间过去,大成国都成了过去式了,可是贵州那帮苗民却是越闹声势越大,到了眼下贵州清军都有些束手无策的感觉。

吴可可不想让这帮苗民人出的乱子波及临近的广西,加上又有张亮基的面子摆在那儿,所以这兵是一定要出的……

第583章回返两广

广西梧州。

作为广东与广西之间的交通抠纽,在广西战乱逐渐平息之后,没过多长时间梧州便依仗优越的地理位置变得繁华喧嚣起来。

尤其是大成国水师与广东水师血战过的梧州港口,之前的萧条破坏一去不回返,取而代之的是无数商船民船蜂拥而至,将个小小河道港口点衬得热闹不已。

熊光宇跟身边两位心腹小弟,就混在乱糟糟的码头人流之中,缓慢向停泊在远处的客船方向移动。

“变化真大啊!”

看着周围繁华热闹的景象,熊光宇实在忍不住心头震惊感慨出声。

“是啊,咱们上次经过的时候,我记得这儿萧条得很连人都没几个,更不用说这么多民船了!”

这时身边的心腹小弟也跟着感慨起来,脸上满满都是不可思议的神情。

“别说废话了,咱们赶紧上船,这味道实在难闻得很!”

另一位小弟显然受不了码头上各种气味混杂而成的古怪味道,以手掩鼻冲着两大大咧咧的同伴不爽道。

等到三人上了客船,将随身携带的包裹都安置妥当,这才有闲暇站在船舷一边注视码头上的繁忙景象,一边继续刚才中断的话题。

“不得不承认,那位总督大人确实有些本事!”

刚才嫌弃码头气味难闻的那位小弟,这时候首先开口说了句公道话。

“嘿嘿,那位确实有能力,不然咱们眼下也不会待这儿了!”

另一位小弟随意找了个干净甲板坐下,闻言忍不住嘿嘿一笑,脸上神色颇有那么点复杂,不过却没什么负面情绪。

显然在他心中,并没有因为替吴大总督做事而有什么不爽的。

三人好一阵沉默,回想这一路来的风风雨雨不禁感慨万千,直到客船启动时的号子声将三人惊醒,这才意兴阑珊的返回船舱。

三人这是从安南回返两广,准备好好跟身后那位吴大总督合计合计,以后黄鼎凤部四万人马的路才怎么走?

没错,年初黄鼎凤部突然出动,绕道南宁直接冲出了大清国境,作为此项行动首倡者的熊光宇,自然义不容辞跟着四万将士一起杀进安南国内。

原本以为出了大清日子会很不好过,谁料到阮式越南竟然那么挫?

先不说驻防边境的安南部队被黄鼎凤部大军搞了个措手不及,就连广西前线清军都没反应要是安南军队有反应那才叫惊悚。

黄鼎凤部四万大军轻易冲破了安南国布置在边境上的守卫部队,而后又在谅山将安南匆匆集结的三万大军干得屁滚尿流哭爹喊娘,大军的前进路上几乎没有一合之敌,轻轻松松就杀到了安南国都河内门口。

军中上至大帅黄鼎凤下至最底层的营中杂役,任谁都没料到安南国军队竟然这么不堪一击,在背井离乡士气低落的四万犹如丧家之犬般的大成国残余武装面前,竟然被打得溃不成军直接杀到国都城下。

黄鼎凤和一干军中,将领顿时傻了眼,尼玛的安南国部队也太挫了点吧,这仗顺得让这帮大成国余孽们都有些不真实的感觉。

等他们反应过来心中的激动可想而知,早知道安南国部队这么菜,不等秀京被围他们就该过来的,与其在国内跟难缠的清军死磕,还不如到临近的安南国建国立业还不用担心清军疯狂围剿。

经过与安南国部队一连串的胜仗,黄鼎凤部原本低迷的士气突然高涨起来,特别是当部队打到安南国首都河内城外时,当初大成国初立时的冲天气势又上来了,就连跟着跑到安南来的广州天地会众人都忍不住一阵热血沸腾。

尽管黄鼎凤体恤手下将士,没有不顾伤亡攻打河内城,可就兵围安南国首都的彪炳战绩,放在大成国中那是独一无二,就是当年太平军气势最鼎盛之时,也没见他们打到北京城下不是?

反正最后河内城还是没打下来,围了半个月让安南国国王和贵族大臣们好好感受了一把心跳的惊悚,最后因为粮草短缺不得不后撤至谅山城休整。

总之,黄鼎凤部四万将士杀入安南的过程,那真叫一帆风顺春风得意来形容。

没了烦人的清军围追堵截,只需应对战力低下的安南国部队,那真是再轻松惬意不过的事儿了。

反正广西跟安南挨得近,与当地百姓沟通交流啥的不成问题,也不存在水土不服的麻烦,黄鼎凤部的日子竟一下子松快下来,很多战士竟还有些不太适应。

见安南国部队这么不顶用,黄鼎凤和手下将领也不客气,直接占据了从镇南关到谅山一带全部都收做自家地盘,至于谅山到河内有带自然就是交战区域了。

期间安南国也组织了好几次围剿行动,规模一次比一次大,怎么说都是不鸟大清的顽固藩属,战斗力一般但是性格够坚韧,一次又一次被虐得惨不忍睹,最后一次还是熊光宇三人离开之前,安南国竟是组织了五万人规模的大军气势汹汹杀奔而来,结果依旧以大败亏输终结。

三人离开之前,已经在谅山城自立旗号的隆国公正准备再攻河内城,打算好好给安南的君主和王公大臣们一个好看。

因为献策有功,熊光宇和他的一干心腹手下,在谅山城隆国公麾下地位一下子就起来了,及得黄鼎凤和其手下一干将领看重,每每有要事商量时都会喊他过去旁听,顺便听听他这位编外人士的意见。

还真别说,在谅山城熊光宇竟有种当年初起之时意气风发之感,埋没的一身本事有了用武之地。反正他跟翔勇队也只是互相利用的关系,不存在忠诚不忠诚的问题,他倒是很热情的参与了黄鼎凤部的一些事务当中。

怎么说熊光宇都是当过一方统帅,转战鄂,豫,皖,苏四省见过世面的狠角色,要不是为了一帮兄弟的活路,他还跟不愿意跟老对头合作。

这么多年见得多了心中自有天地,在某些方面的能力比常年窝在广西一地的黄鼎凤都强,每每提出的建议切中要害让人有醍醐灌顶之感,自然越发受到黄鼎凤部一系高层的看重。

也许是被黄鼎凤部欺负惨了,又或者觉得国内部队干不过这帮突然闯入安南的大清土匪,安南国高层迫不得已下派出使者向大清求援,消息传到黄鼎凤耳中自然引起他的高度关注,找来心腹手下一商量觉得不能坐以待毙。

要是大清出兵支援安南的话,那谅山城黄部人马的好日子就到头了。都不需要劳烦朝廷大动干戈,只需老对手两广清军就足够黄部好好喝一壶的。

这样的事情自然不是黄鼎凤和手下心腹将领们愿意看到的,必须立刻作出反制措施,最起码也要第一时间知晓两广清军的动静。

这时熊光宇见此便清命返回两广,直言不讳与两广总督麾下将领将领有些联系,可以通过他们知晓两广清军的一举一动。

这厮自爆的消息真够惊人的,竟然跟两胳总督手下将领有联系?

要不是他最近的表现不错,之前在广西时又没任何值得可疑的地方,又是出身太平军一系,估计黄鼎凤和他手下一干心腹将领还真会怀疑他的动机。

“我是鄂南人!”

熊光宇只解释了这么一句,不过就这一句已经足够了,谁不知道那位两广总督吴可就出身鄂南啊,要说他们有点关联还真说不准。

他这也是无奈之举,眼见以后有常驻安南的架势,他不得不提前将一些隐患消除,免得以后无意中暴露出来被打个措手不及。

毫无疑问,他的出身就是最大的隐患。现在没人关注也就罢了,以后等在黄鼎凤部的地位逐渐抬高,谁知道会不会有人拿这事发难?

与其等那时候被人道破玄机处境尴尬,还不如早早的自己暴料,怎么说也能争取个印象分不是?

果然,尽管刚听到这个劲爆消息时被震得不轻,心中难免产生怀疑和防备情绪,不过等他们彻底反应过来又感觉不对,再细问了熊光宇与乡勇队的纠缠历史之后,虽说心中依旧存有疙瘩但基本的信任还是不缺的。

既然熊光宇毛遂自荐又有这个门路,他们正好顺水推舟答应下来,眼下黄部的情况也真不怕两广清军知晓,同时也能好好观察观察熊光宇的真实表现,确认这位是否还值得他们的继续信任?

于是,熊光宇便带上两名得力心腹,与黄鼎凤炮钎的一小队精干人手,悄无声息的返回了离开不久的广西地界。

随行那一小队精干人手进入广西之后立刻与熊光宇分别,说是要去联络广西各地还在坚持顽抗的地方反清武装,看能不能拉到谅山加入隆国公麾下,以增补隆国公手下的损耗。

熊光宇不知道这话是真是假,当然这跟他没多少关系也不想追究,与黄鼎凤所派精干小队分开之后,他带着两位心腹小弟也不避讳,直接跨过半个广西赶赴广东而来……

第584章幸灾乐祸

“活该!”

吴可看着手头收集整理的情报,心中快意忍不住轻笑出声。

所谓现世报还得快,之前曾国藩为了调兵一事没少跟两广总督衙门打嘴炮,现在可好遭报应了吧?

他手中情报,正是手下精干人员收集的关于石达开部离桂之后的行动详略,见到石达开祸害湘军他心中说不出的痛快。

话说石达开亲率本军四万余人离开广西进入湖南之后,就严格执行军令,计时赶路风雨无阻。遇到大股清军尽量回避绝不恋战,遇到险地抛弃辎重轻装前行。

队伍首尾相距数十里,但是全军上下一心,都想早日打到天府之国的四川去。经过两个多月的急行军,他们于1862年1月下旬感到湖南省西北边境的龙山,随即渡过湘鄂边界的北河,在前来迎接的兄弟队伍热烈欢迎之下,进驻湖北来凤县城。

要知道自1859年底,石达开部太平军驻扎广西庆远时,遇到天灾军粮供应不上,部队不得不分散就食造成离散现象。其中有一支队伍有宰制曾广依率领,直接进入了贵州省境活动。

当时贵州的清军兵力空虚,他们得以顺利进军,在一年多时间里,从贵州南部一直发展到西北部。

到1861年8月,曾广依命令其部下傅丞相与李检点率领一支队伍由贵州进入四川綦江县。这就是最先进入四川的一支太平军。在刚进入四川省境之时,这支队伍不过数千人,经过一个多月的战斗,攻克黔江之后,已经发展到三万余人。

待传来翼王石达开已经率领本军从广西进军湖南,准备奇袭四川军行急如风雨的消息时。傅丞相与李检点大喜过望当即决定前往迎接,就于1861年10月16日下令全军撤离黔江,分兵两路进入湖北省境,连克咸丰,来凤等县,一面进行休整,一面等到石达开的大军到来。

1862年1月31日,两支太平军兄弟队伍在来凤城内大摆筵席欢庆会师。附近虽有清军驻防,但都畏惧太平军势大不敢正眼相看,太平军就在这里高高兴兴渡过天历新年。

两支队伍中的老兄弟久别重逢畅叙离情,新兄弟则是在湖南各地,或是在贵州和四川各地参加的互不相识,这时也通过介绍成为亲如手足的一家人。

石达开本军离开广西时有四万余人,沿途又招收了不少新兄弟,这时总数也已有六七万人。前来迎接的兄弟队伍也有三万多人。为了以后进入四川时每一支队伍里都有熟悉四川情况的兄弟作为向导,两支大军在来凤休整的时候全部改编,混合编组全军人数超过十万。

两湖地区可是湘军的大本营和粮仓,如果突然出现上十万太平军部队,又是由名将石达开统帅,身处安庆前线的湘军主帅曾国藩新镇忧急可想而知。这厮病急乱投医之下竟把主意打到进入广西的湘军头上,结果却碰了一头包。

石达开部在来凤休整了一个月之后,全军欢欣鼓舞地向四川进军。沿途经过咸丰,宣恩,绕出黑洞卡,避开清军匆忙布下的堵截直趋利川。

利川是鄂西进入四川的门户,石达开命令全军以急行军的速度,由小道直趋四川,其部于1862年2月17日胜利进入四川省境。

石达开扬鞭跃马登上了两省分界的分水岭,富饶的四川已在眼前。这时既已进入了四川的大门,可以不必再偃旗息鼓,而是大张旗鼓地向着川边的第一座城——石(石主)厅前进。

就在十万太平军豪情满怀地进入四川之时,四川的局势已经有了很大变化。简而言之这种变化对太平军十分不利,四川境内清军云集正以逸待劳的等候石达开部到来呢。

也就是两年前,四川地方官都是些无能之辈,而且地方兵力空虚不堪一击。1859年冬,李永和蓝朝鼎所率领的反清武装从云南进入四川时,可以用一呼百应所向披靡来形容。

当时李部反清武装人马从几千人迅速扩大到二三十万人,就连四川首府成都都岌岌可危。

太平军如果这时入川不难席卷全省,可惜他们错过了这个大好机会。

1861年太平军石达开部大将曾广依的部下首先入川,朝廷误以为石达开本军到来大为震动,急调老奸巨滑的湖南巡抚骆秉章入川布防,不久就提升他为四川总督统调四川军政。

骆秉章得到朝廷倚重办事极为卖力,他先出手镇压李蓝两部反清武装,使出朝廷对付叛军惯用伎俩,又剿又抚各个击破,不长时间就击败了李蓝部反清武装的主力人马,之后便腾出手来沿着长江北岸布防,以后太平军主力的到来。

因此,当石达开部十万太平军进入四川之时,等待他们的已不是遍地的反清烽火,而是严阵以待的四川清军。

两广清军一直严密关注石部太平军动静,广东与湖南还有广西与湖南交界之地都有重兵囤防戒备,一直目送石部太平军主力入川才松了口气,却也气得手头缺兵少将的湘军主帅曾国藩够戗。

太平天国战争爆发以来,太平军主要活动地区是长江中下游。朝廷为了镇压太平军起义四处绸缪,把号称天府之国的富庶的四川定为协济省,尽量利用四川的人力物力财力接济战区各省。

从这也看出四川对于朝廷的重要性,此时四川总督又是湘军大佬骆秉章,给予正在两江奋战的湘军主力极大帮助,曾国藩自然也不愿意四川被石达开部太平军祸害了去。

可惜的是曾某人的心太大,一直把主要目光集中在太平天国首都天京之上,此时湘军又陷入惨烈的安庆攻防战中不得脱身,能给予四川清军的直接帮助十分有限,因此对于‘袖手旁观’的两广清军自然十分不爽。

可他再不爽又能怎样,反正两广总督吴可跟曾某人的关系不睦,没落井下石一直供应湘军部分粮饷已经很仗义了,要是曾某人再剧场不休的话真以为吴可是好欺负的不成?

话说尽管石达开部太平军主力已经杀入四川,可两广清军依旧不敢有丝毫大意,生怕四川清军不给力顶不住石部太平军的冲击。要是太平军腾出手来,直接穿越清军兵力空虚的贵州,刚刚平息大致战乱的广西又得倒霉。

因此石达开部在四川的行动,依旧极受吴可关注不敢有丝毫懈怠。

石达开率领的十万大军进入四川境内,即分兵三路前进。

由人台左宰辅李福猷领前军,经蚕溪、大中坝等地径攻石(石主)厅。石达开自领中军继进。又天台左宰辅赖裕新领后军,经悦来场、鱼池坝等地直抵长江南岸,然后沿江而上,打听渡口情况,相机渡江。如果得不到渡江的机会,就前往涪州(今涪陵)会师,共同围攻涪州。

说起来湘军真是人才济济,早在几年前已故湘军大佬湖北巡抚胡林翼便对言谈下情况又所预料,又对此情形做出了鞭辟入里的精准分析。

作为眼下大清数一数二的重臣,吴可想从朝廷弄到一些机密资料真是小菜一碟,看到石部太平军如此作为时忍不住想起这篇早已拜读的奏章,如今看来真真忍不住惊叹胡林翼的高瞻远瞩。

一旦太平军入涪州,则大江之险必失。大江之险失,则湖北必无安枕之日,此异常之大变。贼计果逞,必于近一二年内闭关不出,自谋巢穴。一年之后,乃图四川。

十年、二十年之内,鄂不得安,而关中亦必危矣。古今谋吴楚必争上游,盖取高屋建瓴之势也。千里金陵,一日可至。王睿、杨素之造州于蜀也。秦之破楚,必先取巴蜀以出口关。贼之志在此,鄂之所患亦在此为大。湖南之辰永等府,不能阻遏于前,而从后尾追,是送贼于蜀也。

……

对于四川局势,吴可既有担心又抱着幸灾乐祸的想法,巴不得巷军越倒霉越好,省得曾某人没事就惦记两广清军。

也就在太平军刚刚入川不久,意气风发跟四川清军打得不可开交之时,熊光宇带着两名心腹弟兄返回广西的消息传到他耳中,顿时便将投入四川的光住目光收了光住回来,急忙派遣心腹手下前往广东与广西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