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新列强时代-第28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没想到派去贵州的湘军将领太不老实,对围剿贵州当地叛乱武装的事儿很不上心,倒是一门心思关注四川战局,恨不得找个机会杀进四川联合当地清军给石达开部太平军狠狠一击。

吴可对他们这样的表现自然十分不满,找了个由头强令他们返回贵州与广西边界驻扎,根本就没理会他们参与四川大战的热切心情。

结果三部湘军人马刚刚调离四川与贵州交界之地,石部太平军便趁虚而入,通过贵州北部的山林地形甩脱四川清军的追击不说,还长驱直入在贵州甚至云南两省搅风搅雨威风不可一世。

这让那三支湘军武装将领十分不满,认为要是他们不突然撤离的话,根本就不会给太平军进入贵州搅风搅雨的机会。

因为这事,进入两广的湘军将领跟总督衙门交恶,不愿意继续接受两广总督衙门的‘乱命’。这些家伙还在军中传出一些很不好听的话来,跟驻防广东各地以及镇南关的乡勇队人马搞得很僵。

而且,在去年年尾的时候,就有风声传出说是三支湘军不愿继续待在广西受气,想要返回两江或者干脆直接加入四川战场。吴可虽然听到风声却不以为意,没想到这帮家伙在过年当口突然来这么一手。

当然,太平军在四川与清军打得确实够激烈,四川总督骆秉章的形势也不怎么美妙,估计也是促使这几位湘军将领下定决心离开广西的主要原因之一。

1862年11月15日,石达开率领本军由云南镇雄出发,分兵数路入川,使清军首尾不能相顾,其中一路在东川附近与赖裕新部会合。

石达开这次迂回行军,绕了一个大圈子,于11月下旬出其不意地击败了驻守川南的湘军,进占筠连,高县前锋直指横江镇。不久就占领了横江镇以及附近的双龙场,玉皇楼等地,夹横江两岸为营,纵横数十里,旌旗相望,金鼓相闻。

横江是金沙江南岸的一条支流,发源于贵州威宁,经云南大关流出川境,至安边汇入金沙江。横江全江虽然只有五六百里,沿途支流颇多水量不小可以行船。

而横江注入金沙江时,水流甚急。涨水期间,如果从横江驾船而下,可以利用流水的冲力一直冲到北岸瞬息可达,对岸清军虽有炮船,也无法阻拦。

石达开进驻横江后,亲自到江口视察,认为这个计划可以实现,就决定长期驻扎固守阵地,征集船只作好抢渡准备。

当时石部太平军已经征集了几十只小船,石达开立即组织人马,从11月24日至29日,多次进行试探性抢渡都未成功。因为横江河道不宽险滩甚多。船只虽是顺流而下,为了避让险滩行船不能太快,再加上石部太平军缺少远程大炮,没有充足的火力进行掩护,在清军的炮船轰击和北岸清军利用拦船铁索,滚木垒石的重重阻扼下难以成功。

石达开和部将们都认为,从这里抢渡的设想是不错的,不过冬季水浅行船难以充分利用水流的冲力。明年春节涨水,横江和金沙江水位升高,险滩都被淹没,船只顺流直冲而下,瞬息即到一定能够抢滩成功。

所以决定在这里坚守到明春涨水。在这段时间里,他命令部队抓紧时间尽力征集改造各种船只,训练水战人员,取土熬销,熔铸炮子补充弹药,并且在横江上建搭浮桥,使两岸人马通行无阻。全军挖壕筑垒,作久守打算。

在石部太平军新附众之间,必有不少船夫水手。石达开下令层层传达,公开征求能够从事水战的人员,直接命令“誓必渡此金河,凡有能水战者,即到统兵大将处报名。果能渡此大河,所有同过浮桥之人,准于每张封条抽取银十两,以赏水师。兵士之有功者,赏军功检点职衔,功高者,赏侯爵豫爵。”

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新加入军中许多能够驾船泅水修船造船的将士,都踊跃前来报名。各个营地上都在打造船只,休整器械,训练人员忙得热火朝天。

四川总督骆秉章得知石达开屯聚横江,“誓必渡此金河”时大为恐慌。要知道石达开大军一旦渡过金沙江,势必席卷川西拿下成都。

为了在这一场生死搏斗中取胜,他不惜孤注一掷,调集了四川境内一切可以调动的队伍来和太平军决战,一定要抢在春水涨发之前,拔除横江阵地这个据点,以消灭心腹之患。

于是,他先后调来川军唐友耕部,熊浣章部,滇军杨发贵部扼守金沙江北岸,湘军臬司刘岳昭部,提督胡中和部,总部萧庆高,萧庆泗,刘景春,唐应聘,何胜必部集中于横江附近,四面围攻太平军的大营。

就是如此他还不放心,同时还暗中勾搭留驻广西的湘军刘长佑部,刘坤一部以及蒋益澧部,希望这三部湘军中的主力精锐能够加入四川战场,成为他手中对付石达开部太平军的王牌!

吴可对于骆秉章的小动作心知肚明,只是不愿跟这位太过计较,也就睁只眼闭只眼算了,当时湘军三部人马虽然已有离开流言,但他终究没收到正式的辞呈,也不好捕风捉影说些什么难听的话,不然只怕连面子上那点客气都没了。

话说骆秉章高出这么大动静,石达开又怎么可能没半点反制措施?

他已经预见到了这一场大战立即回收兵力,将在高县,筠连和川黔边境活动的队伍调回大营,并把李福猷部也从云南副官村召回横江,集中了优势兵力严阵以待,准备同前来争夺横江的清军进行决战。

1862年12月上旬,各路清军先后抵达横江附近。一时间横江上空乌云密布山雨欲来风满楼。这一次大战清军方面势在必攻,不夺取横江这一块渡江基地,他们就不能安枕入眠,而太平军方面势在必守,如果失掉了横江这一渡江基地,抢渡金沙江的计划就会全部落空。

1863年1月8日,横江大战的序幕正式拉开。大战不是由清军主动挑起,而是由石达开派出部队分兵三路主动出击,逼近双龙场大营的清军开始的。

当时太平军大队驻守横江两岸,石达开本人则驻守距江岸二十余里的双龙场。湘军提督胡中和,总兵萧庆高,何必胜等都逼近太平军营垒而扎营,双方剑拔弩张,冲突一触即发。

当天一早,石达开亲自指挥双龙常德太平军猛扑胡中和的营盘,其他各路太平军也纷纷出动。清军处处应战大战全面展开。

石达开知道清军已经全面进攻,就下令各部坚守营垒,以逸待劳大量杀伤来攻清军部队。进攻清军被遏制在太平军阵地以北寸步难进,双方连日激战相持不下损失惨重。

也就在这时,一直摇摆不定的入桂湘军大佬递上辞呈,正式向两广总督吴可表明了态度,他们想要参加激战正酣的四川横江大战,显然战斗激烈程度已经大大出乎了骆秉章的意料……

第615章意料之外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既然他们不愿待在两广,那就随他们去吧!”

等到手下议论纷纷将事儿说完,吴可这才淡淡表示道。

“大人是不是太便宜湘军那帮混蛋了?”

吴水牛一脸不爽咬牙切齿,清军中可不讲究什么发扬风格团结友爱,不是一路人不互相捅刀子已经很给面子了。

在座非乡勇队系文武官员低着脑袋不哼声,这样的事情不是他们有资格插手的,尽管某些清军将领心中同样很不舒服。

湘军作为新近崛起的强力军事集团,势力之大实力之强在整个大清也是数一数二的存在,能与之对抗或者说平级的官场和军中势力真没几家。

吴可所领导的乡勇队,可能是军中唯一能与湘军对抗甚至压制湘军的强大军事集团,通过一系列的战斗已经表现了他们强悍的实力。

可就是如此,乡勇队比湘军强的地方也就是军事实力以及财政方面,在官场上的势力就远远不如了。没办法谁叫人家完全是文人统兵,只要有点功劳很容易就能爬上地方官府一把手的高位。

比如这次提出要离开广西的三支湘军部队首领,刘长佑眼下任职广西布政使,蒋益澧担任广西按察使,刘坤一则是广东按察使,都是两省响当当的高级官员,只要功劳足够稍微操作一下便能直接升任地方督抚之职。

这就很了不得了,地方官府一把手掌握军政财等核心权力,要不是他们除了领兵打仗在政务以及财政方面毫无建树之外,只要湘军势力早就在南方一家独大,就连朝廷也遏制不住其凶猛发展势头。

这也是朝廷一直防备曾国藩,对湘军势力一再打压的主要原因,实在是湘军的底蕴深厚不得不防啊。

在座基本上都是四品以上官员,不论文武在地方上都是响当当的角色,对于湘军势力也是忌惮得很,一般情况能不得罪最好不要轻易得罪。

再说了,这是两广总督吴可与两江总督曾国藩之间的交锋,他们也没资格插手其间,搞不好没讨到好处倒把自个给搭了进去,那就大大的不美了。

况且,在座一干两广高层官员之中,可是着实有人正希望吴可倒霉呢,最好一下子从两广总督的位子上摔下来。

比如,广西巡抚劳崇光绝对是最不爽吴可的两广封疆。

要知道吴可没来之前,他可是署理两广总督啊,结果吴可一来他又被打回原形,重新干回了广西巡抚这个很没‘前途’的位置。

要是之前没有署理两广总督的经历倒也罢了,可是有了这样的经历之后他又自认干得不错,这时候吴可突然跑来横插一脚抢了本是他的东西,心中能爽快得起来就叫见鬼了。

受到影响的不仅仅只是劳崇光,原本历史上此时的广西巡抚可是湘军大将刘长佑,可是因为吴可的到来他只能委屈在布政使位置上了。

一省巡抚与布政使的地位完全不同,如过此时刘长佑是广西巡抚的话,其部的自由度就要大得多,两广总督吴可的命令也可听可不听,而不像眼下在两广地盘上三支湘军部队不得不听命于两广总督衙门。

“强扭的瓜不甜,怎么说湘军在覆灭伪大成国的战斗中表现优异,也算是对两广有功,没必要搞得大家脸上都不好看!”吴可摇了摇头否决了手下小弟找茬的提议,一点都没有节外生枝的想法。

于是,经过一番紧急磋商,两广总督衙门发文允准了三支湘军人马的请求,准许他们主动撤离广西……

让两广官场中人大感诧异的是,之前三支湘军人马还闹腾得轰轰烈烈,为的就是迅速离开广西支援湘军在其它战线上的战斗。

可让人没想到的是,两广总督吴可答应了他们的请求,结果他们反倒不急着离开广西了,而是准备安安心心在广西过个好年,等到来年开春再离开不迟。

对此吴可也没说什么,同时还压下了乡勇队一干将校的不满和冲动,这点器量他还是不缺的,不就是多供应上万湘军几个月粮饷么,两广总督衙门还出得起这钱,没必要斤斤计较搞得自己小气巴拉让人瞧不起。

寒冬季节确实不是出兵的好时候,虽然两广气候温润不像北方那般冷得让人受不了,但是温度也高不到哪去这时候长途行军可不是开玩笑的,搞不好会出现严重的非战斗减员现象。

同时刘长佑等人也得好好观察一下,究竟是增援战火正浓的四川战场,还是局势更加紧张的两江战场?

先说四川战场,清军与石达开部太平军在横江边上打得热火朝天基情四溢。

战斗之时清军在火器上占了很大优势,石达开部则占据了有利地形,以及人数上的优势。太平军在横江镇和双龙场两处营垒森立卡坚路险,清军则需仰面进攻不断被炮石击中伤亡惨重。

紧接着石达开又命手下人马在双龙场大营外增筑二十多座营垒,下令各部坚守阵地以逸待劳,打算彻底挫败清军的进攻。

此役石达开部准备充分,作战异常英勇,清军游击胡万浦,涂振南,胡得元,都司胡东山,卜修明,秦龙麟,守备李正才,罗辉四,匡惟喜等众多将领均在激战中被击毙。

激烈的战斗连续进行了二十多天,太平军营垒巍然不动清军大量伤亡,眼看着清军即将无功而返,不料在这时突生意外最终改变的这场激烈战斗的最后结局。1月30日拂晓,清军倾巢出动,从北面向太平军阵地猛扑,太平军沉着应战,据垒回击。激战中清混胡中和率领湘军沿小道而至,对太平军营垒进行夹击。

在激烈的战斗中偷袭清军的火药射入太平军营房,引起冲天大火太平军将士在烈火中坚守不退,有的人马弹药用完后直接抄起铁锅和石头砸向来犯清军,有的操起刀矛同清军肉搏鏖战,表现得极为顽强。而湘军三个营攻打太平军的一处街垒,整整围攻了半天都还打不下来!

正在这胜负难分的关键时刻,太平军暗中投清将领郭益集与冯百年率其部下三千人突然哗变,在双龙场纵火内应给予顽强抵抗的石部太平军沉重一击。

双龙场是石达开所部的大营所在,是太平军的总指挥部,一旦出事军心动摇都是轻的,搞不好会出现兵败如山倒的局面。

石达开在激战中惊闻,不得不分出一部份兵力前去镇压叛变,削弱了正面防御力量,使刘岳昭部湘军得以乘虚而入。石达开看到大营已经被清军攻陷,手下人马腹背受敌无法继续坚守,被迫将部队从横江一带全部撤走。第二天石达开率军由燕子滩渡过横江,全军退入云南境内次横江大战,太平军坚守二十二日,清军持续进攻伤亡惨重却束手无策,但在关键时刻太平军出现叛徒最终让清军达成目的,使得太平军抢渡金沙江的计划落空,参战清军以及四川总督骆秉章无不大松了口气。

1月30日最后一仗中,太平军石达开部伤亡上万蒙受了相当大的损失。石达开在云南镇雄一带招兵之时来者不拒,以致泥沙俱下鱼龙混杂,既招来了成千上万的优秀兵源,也混进了一些目的不纯的投机份子。

手下将领叛变事件的发生并非偶然,石达开接受了这个惨痛的教训,之后在进军途中不再像先前那样大招新兵,对于新接受的人马也开始采取比较慎重的态度。想要杜绝这样的事以后就不再发生。

石达开进入云南后,活动于永善,镇雄,昭通,东川一带,这时他找到了赖裕新部的一些伤员,从他们口中得知了赖裕新所率领的中旗部队的消息。这支部队于1962年12月中旬到达东川,年底于米粮坝顺利渡过金沙江,深入四川宁远地区。他立即集结部队决定跟踪前进,渡江入川。

为了迷惑四川清军,不使四川清军知道自己的真实去向,石达开采取了声东击西的部署,先命令李福猷率领三万余人的一支部队,大张旗鼓地向贵州进军,经威宁,水城,平远。大定,遵义,仁怀,桐梓,绥阳,直趋四川,造成回攻川东和东趋湖南的声势。

四川果然中计,一时都把李福猷部误认为是石达开的本军,各部清军纷纷追赶。等到四川清军弄清楚时石达开早已率主力四万多人在几乎未遇阻拦的情况下渡过金沙江,朝着成都进军了。

至此,石达开终于突破了四川清军苦心经营了一年半的长江防线,在他第四次进入四川之时,未动一刀一枪,便顺利渡过金沙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逼成都而去,打了四川清军一个措手不及。

这样的情况是谁都没想到的,让吴可以及刘长佑等关注四川战士的人大感意外,没想到四川清军努力了这么久伤亡超过两万,就换来了这么一个尴尬的结果……

第616章平静

情势对于四川总督骆秉章而言,一下子变得十分不利……

成都作为四川首府不容有失,朝廷再宽宏大度有耐心,一旦成都出了变故都容不下骆秉章继续坐在四川总督这个位子上!

作为湘军大佬,骆秉章跟湘军早已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关系,无论早就参与四川大战的湘军将士,还是一直密切关注四川大战的湘军将领,都不会眼睁睁看着骆秉章的艰难处境而不理不睬。

原本还打算在广西过个好年,并且等到春暖花开之际离开广西的刘长佑部等湘军大将坐不住了,四川战事突生如此变故,刘长佑等湘军大将一边咒骂云贵两地大漏勺的同时,不得不在潮湿阴冷的正月匆匆召集准备支援四川。

因为早就得到两广总督衙门放行的,不需要再跟总督衙门打什么招呼,只要做好的准备随时都可以离开。

当然了,三部湘军精锐人马不可能一窝蜂全都跑去四川,湘军最重要的战场还是在两江,眼下由曾国藩亲自主出的天京攻防战正打得如火如荼呢,正需要湘军上下团结一心共同努力。

安庆失守后,陈玉成受到革职处分,坐守桐城并于1862年5月放弃桐城北走寿州,被淮地团练武装头目苗沛霖诱捕送往清军胜保大营,6月,4日在河南延津被杀年仅26岁。

陈玉成的死亡以及淮南地区大部失陷,使太平军在皖南以及皖中地区防务瓦解。太平天国只能依靠李秀成等奋力新开辟的小片苏浙根据地支撑危局。

湘军收复安庆后,曾国藩即设大营于此。同治元年正月初一(1862年1月30日),朝廷任命曾国藩为协办大学士,统辖苏、赣、皖、浙四省军事,全面主持剿灭太平天国首都天京事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