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新列强时代-第29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关键是朝廷与湘军在金陵城的缴获分配上,产生了极大矛盾和冲突。

江浙是天下财富最集中的省份,而金陵作为十朝古都,由太平天国经营十多年,金银财宝堆积如山。曾国荃的部队在这里得到的钱财,是一个难以统计的数字,全都被湘军放的那一把火推得干干净净。

曾国荃下令攻城时没有宣布纪律,当曾国藩得知弟弟纵容部下烧杀抢掳时,便对他加以训斥,而他辩解道:立功的将士太多,清廷拿来奖励的官职太少,而且其中很多只是虚职,五个实缺,有一万多人排队等着,那么这些大兵吃什么?拿什么养活老婆孩子?

听了弟弟这番话,曾国藩只好叹息说:“凡是带兵的人,都免不了中饱私囊,我无法禁止别人的这种行为。”他无法要求别人做圣人,只好独善其身了。

入城湘军抢来的大量财物要运送回家,湘军水师的上行船,大部分都为湘军运送赃物。曾国荃更强硬规定士兵托运的行李,水师无权检查,只有他的监察部门可以检查。他委任的监察官员当然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受了几坨银子的贿赂便放行,大家皆大欢喜都有好处可得。

早在攻打吉安时,其部吉字营的士兵就用马队护送赃物回湖南;打下九江以后,大部分将士走水路运赃;后来不敢明目张胆地用水师的船只运了,就雇用民船运送。攻克安庆以后,有的将士甚至与洋船搭上了线,将金银珠宝一箱箱运到城陵矶,在那里有专门的保镖取货,再将赃物护送回他们的老家。

在曾国荃的部队里,官阶越高,越是贪心,军营中流传着“顶红心黑”的歌谣。上梁不正下梁歪,当兵的就去搜刮老百姓。参将、游击和都司一类的军官所得的饷银,加上他们一路掳掠的银子,平均每人都有了十二万到二十万两的积蓄。

守备、千总和把总平均收入则有七万到十万两,就连一个普通的小兵,饷银加上掳掠所得,每人也有二万到五万两银子。难怪湘中地区出去当兵的人,家家盖起了大瓦房,购置了几十上百亩的田产,喂了好几头水牛。

曾国荃的部属带着大量银子还乡,互相攀比奢侈,有的一夜输掉几万两银子,把一个本来注重农耕和文化的湘潭搅得乌烟瘴气。

吉字营五万将士的烧杀抢掠疯狂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连友军都看不惯了。曾国藩当然是明白这种情况的,“升官发财乐呵呵”是他这支部队的动力。他在1857年给咸丰帝的奏折里公开宣称:湘军的将士认为军营是图名图利的场所,把打仗当作日常的事务。

因为搜刮得实在太狠,等到朝廷派来接手战利品的钦差乐呵呵赶到金陵时,等待这位的却是大半变成废墟的金陵城,以及少得可怜的金银缴获……

第640章风光和隐患

开什么玩笑?这不是把朝廷当傻子玩吗?

湘军大队进入金陵城后搜杀焚掠三日。令人意外的是,风传天京城内“金银如海,百货充盈”,而除了缴获洪秀全在长沙南门外所刻玉玺、金印外,湘军竟一无所获。

谁都不是傻子,金陵城中究竟有没有大笔金银存在,用屁股想都知道答案。

朝廷可不是好糊弄的,尤其在这等财政极度困难的情况下,金陵城中太平军的金银早就在朝中大佬的考虑范围之内。

可是湘军却言无任何金银上的缴获,这是把朝廷当傻子蒙呢?

朝廷自然不敢,此时朝野又有流言不住传出,大体意思上说曾氏兄弟私心甚重,在金陵掳掠金银财宝无数,却全部运回老家一分也不愿留给朝廷。

别说什么流言止于智者之类的屁话,朝廷眼下被严峻的财政形势逼得差点喘不过气,一旦看到银子眼睛都红了,哪能受得了湘军如此无赖的贪墨银钱?

就连身在两广的吴可都听到消息,京城中对曾式兄弟不爽的朝臣大有人在,尤其是两兄弟独占收复金陵的滔天大功之时,眼红警惕的人着实不在少数。

为了独吞收复金陵的滔天大功,曾式兄弟确实做得有些过分,在朝廷一再催促他们加快进攻速度的时候,还很风骚的跟淮军领袖李鸿章玩了回“将在外军令有所不授”的把戏,好好的把朝廷一干大佬给恶心了一番。

从桂良写给吴可的私人信件里可以轻易看出,这位朝堂中立派领袖对曾式兄弟的做法十分不满,从信中隐约透出的信息,结合乡勇队派驻于京城的探子传信,可以猜到就连洋务派在京城的领袖恭亲王,对曾氏兄弟都颇有微词。

更别提快要穷疯了的两宫太后,以及一干保守派大臣,对于湘军一毛不拔的举动有多恼怒了,总之一句话曾氏兄弟此举确实得罪人不轻。

这不,朝廷索要缴获金陵金银不得当即翻脸,以追查天京金银下落为名,指责曾国荃部军纪败坏。还在江西、湖北两省的长江码头设哨卡盘查,对从金陵开出的船只予以严格验查。

与此同时,朝廷还指派江宁将军富明阿到金陵,名为慰劳实是监视。

收复金陵时的钱财缴获还仅仅只是朝廷与湘军矛盾的开始,除此之外因为赏赐缘故朝廷与湘军之间也没少发生龌龊。

收复金陵之后自然要论功行赏,曾国藩把湘军各位将领的功劳上奏朝廷,按照所俘太平军将领李秀成的说法,上奏洪福瑱已死。

而浙江和江西的各路清军都想夸张太平军余部的势力,却报告洪福瑱实际上并没有死。于是朝廷得到不同奏报给搞糊涂了,不知道这位太平天国的继承人到底是挂了还是没挂。

因为这事,湘军在朝堂上闹出老大笑话,曾国藩给搞了个没脸,他怎么也没想到浙江和江西两地清军如此不给面子,竟然唱起了反调。

当然,收复金陵这样的大功不可不赏,朝廷很快给出丰厚赏赐。

不久朝廷下诏表示,官文和曾国藩红旗奏捷,攻克江宁省城,览奏之余,与天下臣民同样深为欣喜。洪秀全从道光三十年倡乱,从广西奔向两湖和三江,袭击直隶和山东,百姓惨遭荼毒云云。

又言文宗皇帝命两湖总督官文为钦差大臣,与湖北巡抚胡林翼肃清湖北上游,胡林翼驻扎宿松,筹办东征。又任命曾国藩为两江总督钦差大臣,统一号令,功绩与日俱增。咸丰十一年七月,文宗皇帝龙驭上宾,当时已经丢失一半的江浙郡县,朝廷任命曾国藩为协办大学士,节制四省军务,权力出自一人。

该大臣自受任以来,即建议从上游分路进攻,命令彭玉麟、杨岳斌和曾国荃等人水陆并进,接连攻克沿江的一百多座城市和关隘,斩杀外援的太平军十几万人,合围江宁,断绝了城内的接济。

6月16日,曾国荃攻克金陵。据俘虏供称,洪秀全其实已于本年5月服毒而死,洪福瑱继位,城破后穿上官军号衣,从太平门缺口冲出。曾国荃加派骑兵,追到淳化镇,擒获烈王李万材,据他的口供,李秀成之兄巨王、幼西王、幼南王、定王、崇王和璋王,趁夜冲出,被官军骑兵追上,将各头目全部杀毙。其余两广和两湖多年的悍贼,经各将士于十七八日全部搜杀。

诏书说,曾国藩等人栉风沐雨,艰苦备尝,所以要给予特别的奖赏。

钦差大臣、协办大学士、两江总督曾国藩,从咸丰三年在湖南首倡团练,创立水师,与塔齐布、罗泽南等人一起,屡建大功,保全湖南郡县,攻克武汉等城,肃清江西全境。

东征以来,从宿松攻克潜山和太湖,进驻祁门,接连攻克徽州郡县,然后攻克安庆,作为根据地。命令水陆将士,进占下游各州郡。有幸大功告成,诛杀反叛首领,实在是由于该大臣筹策无遗,谋勇兼备,知人善任,调度得宜。曾国藩着赏太子太保衔,锡封一等侯爵,世袭罔替,赏戴双眼花翎。

清朝开国以来,文臣封侯,曾国藩是首开先河。

浙江巡抚曾国荃,以诸生从戎,随同曾国藩在数省作战,功绩颇著。咸丰十年,在湘乡招募勇丁,攻克安庆省城。同治元年和二年,接连攻克巢县、含山与和州,率领水陆各军紧逼金陵,驻扎雨花台,攻拔伪城。

洪秀全大部队包围军营,苦战数月,奋力击退。本年正月攻克钟山石垒,收拢对金陵的包围圈,督率将士鏖战,开挖地道,亲冒矢石,攻打半月之久,未曾后撤,实属坚忍耐劳,公忠体国。曾国荃着赏太子少保衔,锡封一等伯爵,赏戴双眼花翎。

记名提督李臣典,在枪炮丛中抢挖地道,誓死杀敌,从倒口首先冲入,众军随之,因而得手,实属谋勇过人,着加恩锡封一等子爵,赏黄马褂、双眼花翎。

萧孚泗督办炮台,首先夺门而入,并搜获李秀成、洪仁达,实属功劳卓著,加恩锡封一等男爵,赏双眼花翎。

记名总兵朱洪章赐黄马褂,授予骑都尉世职,只要有提镇职位出缺,首先将他题奏。

大帅们评论攻入金陵的功劳,李臣典以决策居第一,萧孚泗以先入为第二,朱洪章直攻天王府以北,率部短兵巷战一昼夜,搜杀太平军将领最多,功列第三。

朝廷封赏一下,湘军内部许多将领为朱洪章打抱不平。朱洪章倒是谦虚表示:“我只是一介武夫,由行伍升为总兵。如今幸好东南已经平定,我身经百战,还能活下来,已经要感谢老天格外保佑,还争什么功呢?”

至于他心中真实想法如何,旁人却是不得而知。

诏书同时对其余一百二十多名文武官员都给予了不同程度的评功晋级。吴国宗冒死为地道测量数据,以提督记名,授予一品封典。黄润昌以按察使使用,加授布政使官衔。黄万鹏以总兵记名简放。二十六岁的陈湜升任道员,以按察使记名,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这是湘军自成立以来最辉煌鼎盛的日子,气势之盛不作第二人想。这时,便体现出两广总督吴可和手下乡勇队的重要性。

此时整个南方除了乡勇队之外,根本就没有湘军的对手存在,就连看湘军很不顺眼与曾国藩多番为难的左宗棠,以及其手下楚军都没这个资格。

这段时日是湘军上下最光辉闪耀的时候,同时也是朝廷对队最为忌惮跟防备的时候,湘军自号雄兵过五十万可把朝廷吓得不轻。

为了平衡湘军的势力,朝廷在大肆封赏湘军上下的同时,对于其他各路部队的统帅和封疆大吏也给予了奖赏,理由是他们共济时艰。

钦差大臣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加赏一贝勒。钦差大臣、大学士、湖广总督官文,以及江苏巡抚李鸿章,都锡封一等伯爵,赏双眼花翎。陕甘总督杨岳斌和兵部侍郎彭玉麟,都赏给一等轻车都尉和太子太保衔。

四川总督骆秉章,赏给一等轻车都尉和双眼花翎。浙江提督鲍超,赏给一等轻车都尉。西安将军都兴阿,江宁将军富明阿,广西提督冯子材,都赏给骑都尉。京口副都统魁玉,赏给云骑尉。漕运总督吴棠,赏给头品顶戴。

但是,杭州将军国瑞和江西巡抚沈葆桢,在朝廷的这次额外加恩中,没有得到实际的好处,只是得到了表扬,理由是要等到他们肃清浙江和江西的太平军以后再行加恩。清廷把恩赏悬而不发,是要让他们用更多的军功来博取。

可以说,除了南方三督已经其部将校外,凡是参与了围剿太平军的清军将领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赏赐,尤其是湘军一时风光无限气势之盛举国侧目。

但这不代表朝廷不重视南方三督,恰恰相反作为与湘军关系不睦,举国唯一能与湘军抗衡不落下风的军事政治集团,以吴可为首的南方三督比之前更受朝廷关注和看重……

第641章松散的湘军联盟

“湘军好大声势,可是替咱们挡了不少来自朝堂的恶意!”

湘军立下收复金陵的不世大功,得到朝廷大加封赏,这些对吴可基本没啥影响,他此时的地位已经达到了顶点,再想上升一步基本没可能,除非他想要不顾一切与朝廷撕破脸皮,显然此时还不是时候。

他的心态放得轻松可不代表手下小弟也能如此坦然,跟红顶白是普罗大众的通病,尽管吴可早早给他们打了预防针,却依旧引起乡勇队内部一阵骚动。

敏锐的察觉到手下将校心态不对,吴可不敢有丝毫马虎第一时间召开千户以上级别扩大会议,让手下这帮受到刺激的弟兄好好的降降心头炽热。

“你们可能不知道,咱们在琼崖以及谅山的一系列动作,在朝堂上可是引起好大一番争论!”吴可要让手下将校明白乡勇队的真实处境,以免这帮家伙因为羡慕嫉妒而做出啥不理智举动害人害己。

“要不是琼崖太过偏僻,谅山又是安南境内不在大清,以朝堂上那帮守旧大臣的顽固,咱们能安心坐在这里羡慕湘军的好运?”吴可挥舞手臂嗤笑道:“别做梦了,咱们在朝堂上可是有不少敌人的,他们怎么可能看着咱们过得如此轻松惬意,还不是咱们做事稳妥不留把柄的缘故?”

“之前咱们的处境也不怎么好,虽然在京城有不少大臣帮咱们说话掩护,但南方三督联盟的名头实在太大,要说朝廷不忌惮那是在骗鬼!”吴可站在主席位置上痛陈厉害:“你们之前不是问我为何不在两广大肆铺设铁路这样的好玩意么,有朝廷一干敌对大臣盯着稍有不谨就是天大麻烦,低调都来不及呢哪还好张扬出头,生怕朝堂上那帮顽固大臣不找麻烦是吧?”

一通话说得在座乡勇队将校面面相觑,他们这才知晓两广之前的处境有多微妙,吴大总督行事如此低调那也是被逼的啊。

同时心中很是惭愧,没想到朝廷给了两广这么大压力,吴大总督却是一个人抗了下来,没让他们这些做小弟的分担丝毫,果然是合格的大佬。

吴可一番告戒,也让他们从对湘军大获好处的羡慕情绪中清醒过来,有那脑子灵活颇有政治头脑的第一时间便反应过来,明白湘军如此声势对两广和乡勇队是好事而非坏事,有湘军这个大靶子顶在前头他们身上来自朝廷的压力将会小上不少,说不定还能因此得到不少好处呢。

果然,就听吴可继续说道:“咱们此时的实力已经发展到一个极限,想要再上一层不是不可能,但必须安下心来扎稳根基才成,这时湘军冒头对咱们来说是好事而非坏事,起码朝堂上绝大部分顽固大臣的注意都将被吸引过去!”

“这得替咱们省多少麻烦事啊?”

此话一出引来烘笑一片,之前的凝重气氛一扫而空。

“你们也不必羡慕湘军的好命,朝廷对他们的大肆封赏,并不见得一定都是好事!”吴可语不惊人死不休,不等手下一干将校有什么反应,他自顾自继续说道:“湘军现在能有近五十万兵马吧,这一次朝廷封赏光挂提督衔的就不下十位,这么多一品高官怎么安排?”

“整个大清一品武将的数额就这么多,湘军一下子冒出来这么多,不是想抢别人饭碗么?”说起这个吴可就气不打一处来:“咱们乡勇队这边,可是连一位记名提督都没有呢!”

这话就很有煽动性了,果然手下一干将校脸色都很不自然。

没办法,乡勇队崛起的速度实在太快,而且掌权的基本上都是年轻后生,除了吴可这么一位异数已经难能可贵,想要手下弟兄年纪轻轻全都身居高位,就算乡勇队有这样的强烈意愿朝廷也不肯答应啊。

所以到了现在,乡勇队总兵近十位,就是没有提督连记名提督都没一个。要说吴可手下几位心腹大将的战功,一点都不比湘军大佬少,可惜资历和年龄是个硬伤,不是想提就能提起来的。

“湘军挂一品提督衔的武将便不下十位,总兵数量不用多说几乎泛滥成灾!”

吴可挑了挑嘴轻笑着说道:“这么多高级武将,怎么分配怎么安置都是麻烦,弄不好湘军内部都会自己闹腾起来!”

不像乡勇队这样组织严密的军事力量,湘军只是一支松散的联盟武装,曾国藩作为湘军的领袖,真正能由他直接掌握和节制的部队只有四支:曾国荃的“吉字营”一直是曾国藩基本力量;而彭玉麟、杨岳斌统领的湘军水师自然为曾国藩马首是瞻;李鸿章作为曾国藩的衣钵弟子,他所统领的淮军也能服从“曾帅”的节制;胡林翼、罗泽南统帅的“湖北湘军”与曾国藩的嫡系湘军关系最为密切,血缘最为亲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合作默契相互支援,同心协力亲如一家。

另有新宁人江忠源、刘长佑前后统领的“老湘军”一直与曾国藩的湘军有地域之分,但没有不可调和的矛盾,在战略上仍能良性配合,没有对抗与掣肘;刘坤一所部湘军自成系统,却也能与曾国藩的主力联合行动共同克敌。

至于骆秉章掌控的湖南地方武装也时常响应曾国藩、胡林翼的呼号,四面出击,支援在外省作战的野战湘军,但不受曾国藩、胡林翼指挥,1860年骆秉章以部分湖南地方武装为基础编成“入川湘军”,追击太平军石达开部,更与曾国藩的指挥系统完全脱节,但在战略上仍然是一个遥相呼应的军事同盟。

也就是说,在对付共同的敌人太平军时,组成湘军的几部人马大体上亲密无间,可一旦涉及自身利益那情况就不同了,之前的那点战友情又顶得了什么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