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在北宋的幸福生活-第20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普通版本书集,不然,情况或许更加热闹。

    毕竟,虽然按照指令,那些书托也提及过有彩印版本。但在没有亲眼见过之前,大多数人是不信的,其余少数也是半信半疑。

    “您看,是不是该出货了?”这时初儿反而不急了,轻声问道:“或者继续等下去

    饥渴效应。差不多到火候了吧,考虑了下,楚质笑道:“不必了,清仓吧,让印社做好准备,生意很快就要上门了

    翌日,春光明媚,白云朵朵。是个难得的好天气,有人选择待在家里,躺在院落竹床之上,享受着温暖阳光普照,也有人闲不下来独自一人。或约三五好

    与往日无异,坊市依然那么热闹,就在杭州城最为繁华的地带,忽然,一阵敲锣打鼓的声音响彻云霄,格外了人瞩目。不过也没人觉得奇怪,以为只是普通卖艺杂耍的。然而,锣鼓声响了三遍还未停下。反而越敲越猛,像是要将锣鼓敲破似的。

    而且锣鼓声响之地,也没见摆放着如巨石大锤,或者狼牙大棒之类的兵器。而是摆着四条长型方案。围成一个方形,案上用黑布蒙了起来,没人能看出底下是什么,同时还有几个麻衣伙计在方形内,面向各方而立,脸上透出神秘笑容。

    天下从不缺乏好奇心旺盛的人,况且这里又是杭州最热闹的地方,人潮穿梭不息,一听到动静,又见如此奇异的情况。立时把方形桌案围拢起来,议论纷纷。

    “耳是有什么新戏耍

    “莫非是有大夫在此义诊?。

    “可能是说书的吧

    诸多猜测,更有离谱的。居然认为方形内的几人是官衙缉获的囚犯,因牢狱犯满,故暂时关押此地,古有画地为牢,今有搬桌成狱,喜哉,上古之风犹存”没等这人摇头晃脑。呜呼哀哉完毕,就被旁人呸了满面,外加一个熊猫眼,活该挨揍,从来没见过有囚犯会满面笑容的。没人理会这个酸丁,干脆直接询问起来,

    “小伙,聚在这做什?”

    “就是,道个明白。也好让大家耸衬啊

    此时,锣鼓声歇,在一片催促声中,几个伙计相视微笑,极为默契的一扯。蒙在桌案上的黑布立时卷起,刹时,成排成片,整齐划一的崭新书籍展现众人眼前。

    “这是,,?。

    一本本书籍,如同从一个模子压制出来似的,成形成块,排列如墙,散如出阵阵书香,纸张洁白如雪,质量上佳,这可从侧边就能看得出来,更加让人惊异的是,书的封面。居然是工笔彩画,有知画之人。相比对照,就能知道每本书的封面运笔如一。画风一致,应该是出自同一个人的手笔。

    有人不禁惊叹起来:“几千本书,不知耗时多久,怕是要一年半截吧。”

    感叹片刻,终于有人注意到书名:“楚景纯诗词集。”

    ”什备?。

    。真是这书!”

    近日来传得沸沸扬扬的,在场之中,没听说过这书的人屈指可数,闻言纷纷争相挤上前去观看,有性急的,直接拿起书本,伙计也没有阻拦,微笑面对。

    上手之后,没来得及感受书本的质量,也没心情感叹封面彩图,而是迫不得已翻开首页,粗略洌览书中序言,正要继续翻页观看正文,留意到序言最后的署名,范仲淹三字跃居首位,读者为之一滞,连呼吸都忘记了。

    半响,才重重的喘息,放声叫道:“范公,作序的居然是范公,”

    “谁?范太守?。

    经人提醒,又是纷纷扬扬一阵,在旁围观的人哄传得更加厉害了,争先恐后向前挤,情形之乱,堪比乱麻。

    几个伙计显然也没有料到出现这种情况,似有几分措手不及,半响,眼看成排序列的书墙就要倒塌紊乱之时,才有人反应过来,拾起铜锣,使劲敲打,错锁几声,震耳欲聋。

    围观百姓惊愕,却听一个伙计扯开喉咙叫道:“诸位莫挤,今日我等在此售书,若想购置,请自觉排队,售完即止,数量有限,莫失良机啊

    。倒要看看”能写出什么书集来,或许连我都不如。”

    “听闻楚知县是进士出身。买回去沾点灵气也好。”

    。买上几本,拜读之后,若有机会,奉承几句,搭个关系,说不定有好处。”

    卖花赞花香,书册堆积如山,数不胜数,能有什么限量,对伙计的花言巧语嗤之以鼻的同时,心思各异,但目的倒是一致,大部分人纷纷按照伙计的提示。围在方形书案四边,排成几条长龙。

    幸运排在第一的是个年轻的士子,时常买书,经验丰富的询问起来:“这书分有几卷,多少钱一卷啊?”

    “仅此一卷,千钱即可。”顾客至上,真诚以待,伙计牢记主事的吩咐,一脸灿烂的笑容,彬彬有礼。但是说出来的书价却吓人一跳。

    “多少?”士子连连眨眼。掏腰包的动作顿时立止,不可置信的确认。

    “一贯。”伙计很机灵,立刻换了个通俗易懂的说法,笑容依旧。

    “抢钱呀!”

    年轻士子很干脆的把钱袋塞了回去。

    。

    。

    貌似三千字比较有感觉,注意前面还有一章(未完待续)

    ( )

第三百六十五章热议

    二朝经济水平远高干其他朝旦令人值得称道的是来说。朝廷国库到是经常缺钱,皇帝私用不足,但是百姓却较为富裕,颇有藏富于民间的状况。

    然而,钱财来之不易,除了那些不知父辈赚钱辛苦的纨绔子弟,败家二世祖外,一般人家,还是较为节俭的,年轻士子显然就是继承了先辈们这种优秀的传统美德,一听,仅一卷书册,就要一贯钱,顿时不乐意了。

    “一贯钱,我没有听岔吧。”

    “什么书这般贵,难道是前朝的孤本。”

    也不怪众人有着诸多意见,毕竟就是享誉天下的大儒所出文集,也无非是两:百文钱一卷,虽然动辄就是十几卷,也要花几贯钱,但是人家是什么人物,名家学宗,后辈学子景仰的对象,所出文集,是他们毕生学问的大成之作,这钱,给得不冤枉,且值得。

    而楚质的诗词集,说得难听点。就是无聊消遣的闲书,可看可不看。若不是为了满足一时的好奇,或许就是白送,人家也未必乐意接受。

    普通百姓在埋怨书贵,可是底下有的人却想得更加深处,窃窃私语起来。

    “楚知县素有清誉,上任以来,所作所为,也称得上通达二字,不似庸碌之人,今日怎突然犯浑了?”

    “疾风知劲草,路遥知马力。有什么奇怪的。”

    “或许吧,唉,也不知收敛些。如此大肆宣扬,不怕地方言官参他一本,劾其借机出书之名,实则敛财芶利。”

    两人不是造谣中伤,往楚质身上泼污水,说的也是事实,毕竟在世人的意识中,楚质应该是自费印书的,那现在售书的,也肯定是受他指派。价格如此昂贵,不是为了敛财又是为了什么。

    较真的说,这想法也没啥错误之处,要知道楚质本就是印社的幕后东主,从书集成稿。到宣扬策划;也是他出的主意,甚至书集的定价,也由他拍板同意的,综上所述,楚质被参,一点也不冤。

    然而,接下来伙计的话,又某些人疑惑起来,觉得自己的设想似乎有差错。

    “嫌贵,那你就别买,让开。别挡路。”

    本以为会听到这样的话语,年轻士子已经做愤然拂袖的准备,不料事情有点出乎意料,却见伙计态度温和。从书墙中抽取了本书册出来,双手呈在士子面前,笑容不改道:“这位公子,本书由我西泠印社负责印制,规格统一,统一价格,质量上佳,极适合珍藏存世,购置之后。若是发现书册页面、内容有折损或疏漏之处,三日内可退钱包换。”

    熟练的广告词脱口而出。之后伙计才笑道:“公子且看,此书无论是用纸、着墨、校对、排版,甚至页面插图,无一不是经由印社精心挑选,细心染印,只字检查,认真刻画。单是用料成本就近七百文钱,再算上人工费,包装费、运输费等等。我们只是赚些小钱而已。”

    别看伙计表面上诣滔不绝,其实他对自己所说的话,也是半懂半糊涂的,旁边的人更是如此,听着觉得好像不对,细想又觉得有些道理。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年轻士子也不客气,直接拿起书册,掂量一下。着手不轻不重,大约三四十页纸吧,封面是古朴的山水图,奇峰怪石。竹梅相映,色彩斑澜。

    “怎么看也不像是画上去的。”

    年轻士子嘀咕,扉页自上而下的就是楚景纯诗词集几字,一个竖线之下,楚质二字略表明作者身份。用的是行书,飘逸圆润,颇具风范。

    手指滑落,封面纸质细腻,没有摩挲感觉,居然连装钉线也没有,心中掠过一丝好奇,年轻士子翻开书页。映入眼帘的是范仲淹所著的

    言。

    “诗词,可寄之以情,抒之以志。虽不登大雅之堂,闲暇之余,却能陶冶情趣

    先是评价了诗词,而后就是劝告楚质不要沉浸其中,专心研究学问。以修身齐家,经国治世,寥寥数百言,却从中看出范仲淹对于他的看重寄望。

    哼,真是令人嫉妒得不行,年轻士子双眼冒着红光,恨不能书中的名字换成自己,谁不知道,得范公这么提携,以后前程想似锦都难。

    “咦。”

    愤愤不平的再翻开一页,进入书丰正文,入眼的是竹石诗,乍看之下,年轻士子惊疑起来,这是楚质写的第一首诗,由此而得到何涉的赏识,朗朗上口,寓意深长,流传甚广,年轻士子自然清楚,怎会觉的惊讶。

    由于年轻士子表现得太过惊奇。顿时引得旁人的好奇,后面有个性子急的,干脆绕过他,另向伙计索取一本书,打量片刻,表情居然与士子如出一辙,一脸的惊奇。八“寿不室伙计倒没什么。笑容以待的等候,可是后面柏伙是不乐意了,心痒难耐,忍不住叫嚷起来:“两位,你们到底买不买书的,麻烦快些好吗。”

    “就是,没钱的赶快让开,别占着位置。”一个身穿绸缎的富商附和道,以他的家底,区区千钱,根本不值一提,重要的是,能不能凭借此书与楚知县扯上关系。

    在一片催促声中。年轻士子俊脸微红,暗暗咬牙,摸出钱袋,挥手道:“书我要了,结账吧。”

    “谢公子惠顾,找您钱,慢走。”生意做成了,伙计自然笑容灿烂。手脚麻利的结算,恭送年轻士子离去。

    “给我一卷。”

    “我也要一卷。”

    士子前脚网走,后面的立时蜂拥而上,场面十分火爆,自然,也有人或囊中羞涩,或别有用心,则选择了驻足冷眼旁观。

    半个时辰之后,数千册书集堆成的书墙已被搬空,只剩下空荡荡的书案,还有几大筐散乱成串的铜钱。收拾之后,几个收钱收到手麻脚软的伙计,把铜钱搬上车辆,痛苦并快乐的走了,让闻讯而来的人失望不已。

    “人呢?不是说这有楚知县的诗词集吗。”

    怎么说杭州城也有数十万居民。钱塘县治下占有一半以上,作为楚质治下百姓,不管是受到其恩惠想要予以报答,还是想趁机奉承巴结一下知县,想必有算多人乐意掏出一贯钱前来帮衬的。

    然而,他们来得似乎有些晚了。这时,不少人庆幸自己下手快,不然。就与他们一样,闻讯而来,败兴而归。

    “到其他书铺问下。”

    不知是谁开口提醒,立刻得到众人的响应,人潮奔涌而去,来到附近一家书铺,望着来势汹汹的人流,着实让书铺掌柜惊吓不已,还好,听闻是来买书的,才安下心来。

    “什么?没有!”

    “刚才还卖来着

    再次失望离去,连续问了几家,得到一样的回复,让众人一阵惊奇。

    “对了,刚才在那卖书的是什么书社?”

    “好像叫什备西泠印社。”

    “没听说过,杭州城有这家书社吗。”

    “我知道在哪。”

    “那还等什么,带路

    呼呼的,一群人又涌了出去。留下书铺的掌柜伙计面面相觑。

    片刻,掌柜反应过来,一拍桌案。叫道:“都愣着做什么,关门,打样

    “掌柜,现在才未时,离百时还早。”伙计好心提醒起来。

    “我当然知道,带足银两,随我去取书。”

    在许多人前去西泠印社求书进货的时候,偶有几个。占了先机,手中有书的人,纷纷拿出来炫耀。

    “看到了没有,楚知县的诗词集。限量版,彩印,市面上不过千册而已

    其实伙计的原话是万册,先发行几千册。可是经人折折扣扣下来,顿时少了几倍,想来再经过几番口耳相传,数字还会倍减。限量版到是容易理解,但是彩印是什么意思?旁人莫名其妙的惑问起来。

    “这都不懂,真是。

    不知道宋代有没有落伍这词,反正也就是这个意思,炫耀之人拿起书一翻,得意洋洋说道:“看到了没,插图,彩色的,批注,由范公亲自点评,朱兰色

    彩色套印方法到元朝才有,到了明代中期才逐渐成熟,更加不用说彩印插图,简直就是开天辟地的创举。前无古人,闻所未闻。

    为了迎合众人的阅读习惯,字体排版倒没有革新,但是应用钦活字。油墨染印,字迹清晰,线条突显。图文并茂、刻印俱佳,纸质雪白细润,称不上精品的话,那简直就是没有天理了。

    “才千钱而已。再过几年,怕就不只这个价钱了,值得。”

    宋人也有收藏金石刻印。冉玩书籍的习惯,况且,抛开书籍内容不说。只要有几分眼光的,都可以看的出来,第一套彩印书籍的潜在价值。几年之后,升值是必然的。

    “兄台运气真是好啊旁人羡慕说道:“却不知此书是在何处购得?。

    “西泠印社出版。”指着书册尾页说道,上面还有一些资料,都是介绍西泠印社的,其中地址最为明显详细,深怕别人找不到似的。

    “西泠印社,”

    刹时间,杭州城每个角落。都在传诵这个名字,从与众不同的装钉书册方式,到刻印精良字体,蒋印,插图等等,每个细节都让人议论不止。而本该成为话题主角的楚质,反而给人遗忘了。

    ( )

第三百六十六章巴结

    当然事情闹得沸沸扬扬,怎么可能说忘就能忘的。在帆州,讨论的最多的固然是西泠印社的情况,然而,在官场却暗潮涌动。

    上任半年有余,楚质的风头一向很劲,几度已成为焦点,最多的评价是为官清正。爱民如子,温文儒雅,是个谦谦君子,然而,在好评如潮的光芒下,肯定会有那么一点点不和协的声音。

    太阳的背后,总有阴影的存在,系统学习过逻辑学、辩证法、矛盾统一论等等哲学思想的楚质,自然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十分的淡定。

    “大人,你怎么还在喝茶啊?”刘仁之情绪急虑,在官衙里联踪了二十多年,有些事情他看得很开。但是更加明白什么叫做众口钦金。

    一条银练从半空悬流直下,在天青色的茶盏激荡浮荡,卷起变幻莫测的图案,淡白色的雾气弥漫飘升。淡淡的清香扑面,沁人心脾。

    悠悠推了杯茶盏到刘仁之面前,楚质执盏到鼻,闭目轻嗅,轻抿了口,唇齿留香,喉透肺,令人回味。不愧是白茶佳品。

    “今日本官轮休,不用值班点卯,不喝茶做什公”楚质微笑道。仔细把玩着天青色的茶盏,寻思着这是不是传说中的那个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浆来的柴窑青瓷,这可是万金难求的好并西啊,要不要挖个坑埋起来留给后世子孙。

    “大人倒是好稳当,却不知再过些日子,或许就天天沐休,用不着点卯了。”刘仁之一阵胸闷,忍不住微讽了句。

    “那敢情好啊。”仿佛不明暗示,楚质笑得更加开心:“有这等好事,主簿何不早说

    “大人刘仁之无奈,高声提醒道:“现在可不是嬉耍玩笑的时候,若是再不动作,以后的事情就可真是难料了。”

    “到底是什么事情啊,说得这么严重。”楚质懒洋洋道:“积下的文状不是已经处理完毕,拟订成稿上报了吗,且今日又没听闻堂外有百姓击鼓鸣冤。”刘仁之轻声道:“大人莫要装糊弄。下官不信你没听到外面的流言。”

    “既然是流言,那何必理会低头看着茶盏,楚质无动于衷,主要是不好意思辩解,毕竟人家揣测的也有些附合事实。

    刘仁之苦笑。摇头叹道:“下官自然知道大人清白,但非是下官多虑,实在是人言可畏,众说纷纭之下,若是,一时不查,听信了某些谣言,对大人有害无益啊

    “那你说我该如何?”楚质问道:“站出来辟谣?”

    “不可刘仁之连忙阻止:“容易落人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