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在北宋的幸福生活-第2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送上门来的功劳往外推,心中确信了**分,谨存一丝疑虑,杨承平羞惭之际,也松了口气,感激涕零,看来楚质也不是食古不化之人,就怕遇到个,自诩清正无私,知道自己贩卖私盐,立即翻脸擒拿归案以正国法。

    自觉欠下一个,人情,杨承平豪气说道:“楚大人要修建盐场为民谋利,在下不敢落于人后,有什么需要,尽管开口就是。”

    杭州城谁不知他是个大财主。况且也不能拦着人家行善不是,所以楚质也不客气,闻言微笑道:“其实也不须要什么,招募几人劳力就可开工了。”

    咦。杨承平与刘仁之面面相觑,听着怎么像是在说梦话。

    就在楚质在钱塘折腾的时候,汴梁城却是一片祥和气氛,大内福宁殿西阁,皇帝赵祯的寝宫,幄帘之内,只铺着颜色暗淡的素色被褥。看上去已经很久没有替换了,如果有外人见到这一幕,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

    收咱,汁为朝帝王,起居用度居然如此简不仅用度那样朴素,就连饮食也一直简单,有一次宫廷内宴,席上摆着一盘时鲜,就是二十来只螃蟹,听闻每只千钱,他都要生气刮宦官奢华浪费,一餐下来,那盘螃蟹连动都不动一下。相对一些以豪侈闻名的大臣。赵祯的生活确实令人同情,拿前朝名臣寇准为例,天天在庭院燃巨烛,耀如白昼。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还有吕蒙正,喜欢吃鸡舌汤,一天要杀成百上千只鸡。

    近的就是小宋学士,夜夜拥歌故饮美酒。无日不醉,日子过得逍遥滋润。两者做个时比,身为帝王的赵祯反到比较可怜,这不,早朝才罢,便匆匆忙忙的赶斑宫中,网坐下来就吩咐内侍取水来。

    太监头子,内副都知甘昭吉连忙奉上茶水,同时低声埋怨道:“陛下若是口渴,吩咐奴婢伺候就是。”

    也只有仁恕宽厚的赵祯能容忍旁人以这样的语气和自己说话,举杯连饮几盏茶水,才和颜笑道:“些微小事,忍耐片刻就是,不然形成定制。尔等又要大费周折,时时提壶在旁侍候。”

    “陛下就知何必奴婢,须珍惜龙体啊。”甘昭吉眼睛微红,深有感动。历经多年挣扎才坐到如今的位置,他自然明白跟了位仁慈主子是多么值得庆幸的事情。

    “溜须拍马。”赵祯笑斥了句,挥手说道:“取今日奏章来。”

    甘昭吉领命而去,片外就抱了堆折子,有序的放在龙案上,随之乖乖退到一旁,为防唐朝时太监乱国之祸,北宋对内宫宦官的管理十分严格,不要说参政议政了,就是随意多说了句话,后果也不堪设想。

    这可量前车之鉴,当初就是有个内侍杖着自己是赵祯亲信,且颇得信任。一次大臣上书请皇帝减裁官中内侍婢女时,他正为赵祯梳头。见到了奏折内容,便开玩笑说大臣多事,如果皇帝真要裁员,请从他起。

    没想一语成谶。赵祯二话不说,立灰赏赐钱财,送其回家,至此宫中内待谁也不敢再多舌戏语,免得落此下场。

    抿了口茶水,赵祯惬意提起朱笔,仔细批阅奏折,其实这些折子在政事堂的时候,已经让几个宰铺商讨拟提好实施意见,就等赵祯通过,或者增删改动。再不然干脆驳回,另找时间与具体商议。所以极快一堆奏折只余下寥寥几本。

    适时,赵祯才有空暇伸个懒腰,活动下手腕关节,或者夹两块细糯香润的糕点充饥,慢慢展开一份折子,粗细微看,脸色突变。

    “京东路青州镇海军缺响哗变,事已平息。”快速看完,赵祯心情稍安,微微皱眉,京东路是开封的屏障。也是抵御辽国的第二道防线,不容有变,再看宰相的建议。原安抚使撤职,另派名大臣前去镇守,至于人选,自然是给皇帝圣裁。

    能镇得住场面,安抚一方的大臣朝中确实不少,可是派谁去呢考虑片亥,一时之间赵祯也想不到适合人选。干脆暂时把奏折搁置一旁,继续批阅其他。

    又过了片亥,几本奏折相继批阅完成,仅剩下的却是楚质奏请新建盐场的奏折。其实像这种小事,根本没有必要面呈皇帝,由政事堂决断就行,却不知为何原因,居然堂而皇之的出现在龙案上。

    或许是官员的一时疏漏吧。赵祯也没有多想,随手批了个准字。为朝廷开源,谁不喜欢,忽然发现名字有些眼熟,仔细一看,不是那个,诗词写得巧妙,连宋祁都自叹弗如的小进士吗。

    为了他,当初朝中也热闹过一阵子,最终给打发到江南去了,也不知现在怎样,是否有新词问世。赵祯轻笑了下,侧身说道:“昭吉。可曾听闻过这个楚质?”

    来了,心中一紧,吕昭吉自然笑道:“禀陛下,不仅听闻过,而且耳熟能详呢。”

    哦。有点惊讶,又有点怀疑。赵祯淡声道:“这是为何啊。”

    “陛下不知,这人近段时间来可是大出风头小小年纪居然出了本诗词集。”吕昭吉嘿嘿笑道:“其中还有范相公的序言、点评,不知得多少人羡慕妒忌。”

    “居然有这等事情,书集何在,快取来让联一观。”赵祯颇感兴趣。

    “陛下稍等,奴婢马上就去。”吕昭吉连忙说道小步跑了出去。

    “这小子怎么攀上了范卿的关系,对了。范卿也在杭州。”赵祯微笑,目光忽然落到案前的那份奏折上。(未完待续)

    ( )

第三百七十八章惊叹

    …杭州,暖风吃得游人醉,阳米明媚,春意更浓,诈才客忙着踏青赏玩时,钱塘楚知县却兴致勃勃的扯着刘仁之前去盐场巡视,由于杨承平的大力支持,不愁人力物力,几日功夫盐场就按照楚质的规戈修建完毕。

    然而,望着一片片类似农田的空地,无论刘仁之还是杨承平都摇头无语。如果不是见到楚质言语条理分明,恐怕怀疑他是不是得了失心疯,纷纷极言相劝,却拧不过他,只能任由他折腾,抱着眼不见为净的心思,再也没去盐场看过。

    反正是修条堤筑,铲平块空地而已,也算不得劳民伤财,且任其胡闹吧。反正到时朝廷来人勘察时,肯定不会予以通过的。

    而且当盐场修筑完成之后。楚质却忽而没有了动静,既没筹备柴薪,又没有召集盐户,只是命令一帮衙役严加看守。他们还以为楚质意识到事不可成,已经自动放弃,对此刘仁之心中暗喜,却不会笨到出言讽刺。仿佛全然没有此事似的。不想,才过几日而已,又被楚质拖着去巡察盐场。

    “大人,县衙还有许多公文还未处理。要不先等下官批示妥当之后,再陪大人前去巡视如何?”刘仁之说道。显然是对盐场不抱期望,连煮盐的灶户都没有一个。能有什么令人震撼的事情发现。

    春阳暖人,但是盐场海风烈急,待久了也好生灼热,还是留在官衙比较清凉。

    “刘主薄。待会你就不会这么说了,如果让你不来,说不定日后还会责怪本官。”楚质笑着说道。不是谁都能第一时间见证奇迹的。

    不太认同楚质之言,却不见得会却反驳。刘仁之心中不以为然。沉默的跟随楚质前行,再过片亥就是盐场。那时就可知道楚质在卖弄什么玄虚了。

    盐场选址的时候,楚质故意挑了个地方僻静,而且只有一条通道的地形。所以只要守住路口,就不怕别人从其他道路进去,当然。海运除外,不过一般情况下,无缘无故的没人会来这人迹罕至的地方。

    在离盐场还有几百步时。几个衙役纷纷冒了出来行礼,此后。每段距离就有几个衙役出现,真可谓是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对于盐场未完成,就看管得如此严密,刘仁之不予评价,心中却泛起了一丝好奇,难道里面真有天大的机密不成

    步步前行,依稀就能见到盐场,还是与之前一样,没有灶具。也没有柴薪。更加没有盐户煎盐的迹象,甚至连一丝烟火都不见。

    刘仁之彻底失望,却见长贵不知道从哪个角落里跑了过来,一脸的激动。语不成调:“公子,真的,好多,好多的盐。”

    “知道,知道。”楚质轻拍着长贵的肩膀,微笑说道:“还未称得上盐,只是一层粗劣渣津而已,还要经过加工处理。

    ”

    盐?在哪里,刘仁之张目四望,半天没看也所以然来,很怀疑这对主仆是不是在捉弄自己。

    “主薄在找些什么?”楚质含笑问道。

    “下官是在寻大人所说之盐。”刘仁之说道,压根就觉得楚质是有意寻自己开心。

    “眼前的难道不是。”楚质轻轻一笑。慢步向前面一块块像田一样的空地走去?

    “主薄定是老眼昏花了,居然连盐也不识?”长贵也嘻笑说了句,连忙跟上楚质的脚步。

    揉了揉眼睛,还是没有发现。刘仁之有些生气了,很想拂袖离去,但想想还是留下看看他们在玩什么把戏,慢慢腾腾走了十几步,忽然察觉脚下有异,下意识低头观看。顿时眼睛圆瞪,满面惊愕,膛目结舌。

    以最快的速度在地上摸了把,沾舌微舔。一股咸中带苦涩的味道在舌根蔓延。

    “真的是盐,好多的盐。”刘仁之喃喃自主,表情不可思议。一脸难以置信。从脚下起止,方圆几十丈的地方。尽是凝结成块的盐沙。

    半响。觉得脑袋晕乎乎的刘仁之恢复了一丝神智,赶忙跑到楚质旁边,急声道:“大人,这些盐是从何而来?”

    “当然是煎煮出来的,不然你以为是偷来的不成。”楚质轻声笑道,欣赏着刘仁之近乎失态的表情。

    “大人莫要说笑,此地根本毫无煎煮之迹。”刘仁之表情肃然。低声说道:“大人,下官知你关忧百姓,但也不该使些手段,从何处弄来这些盐,若是让朝廷发现。恐怕连范公也保不住。”“胡言乱语。”楚质啼笑皆非,弄了半天,刘仁之压根不相信自己,还真认为这些盐是自己偷盗而来的。

    “刘主簿,你可别污蔑我家公子。”长贵在旁愤慨说道:“这些而”至使了神仙年段,凭空变出来“变出来的?。刘仁之很怀疑,简直是在污辱他的智商嘛。

    “别听长贵胡扯楚质笑了笑,伸手指着盐田示意,轻声说道:“主管还没看明白吗,这盐就是如此得来的啊

    怎么得来?刘仁之迷惑的看着眼前情况。一条长长的堤坝把盐田围了起来。任海水浪潮在外惊涛拍岸,坡度较高的部分,也就是他们如今站立的地方,貌似均匀的铺着一层盐粒,而倾斜朝下的地方,似乎还有些潮水。水质浑浊,白茫茫的好像是盐。

    “该死,好端端的,你们怎么样盐沾水了刘仁之愤然叫道,急忙跑了过去,想予以补救,忽然又惊愣起来。

    楚质走来笑道:“主薄,怎样,可看得明白

    “似懂非懂,糊里糊涂刘仁之说道,低头看着低下的一滩潮水,海风刮过,仅片刻时间是。居然变成了薄薄的一层盐粒。

    “如此,我就让你看个,明白楚质笑道,拉着刘仁之走出盐田之外,朝长贵稍微示意,忽然堤坝缺开一角。潮水争相涌进,片匆就把盐田淹没,还未等刘仁之反应过来,跺足心痛,堤坝缺口又迅速堵塞,一层潮水就留在盐田之内。

    “大人这是何意?。刘仁之厉声问道,在为满地的盐粒痛惜。

    “不用可惜楚质微笑道:“等三日之后,潮水干透,又是满地盐块。而且比刚才的还要多出一层来

    “这怎么忽然止声。把可能二字吞回肚子,刘仁之呆呆着看着盐田,想象一下过程,只觉思绪混乱。脑袋胀得发痛。

    “还是想不清楚?。楚质微笑说道:“本官问你,盐是怎么得来的?。

    “炭薪煎煮海潮刘仁之立即脱口回答,在沿海地区肯定是这个方法,如果是内陆的话。有盐井盐池之类的特殊环境,直接开挖就可。

    “海潮干而淅盐楚质笑道:“既然如此,何必要用炭火煎煮,须知天地本就是一个烘炉。连江河之水也能晒干,区区一片潮水自然不在话下

    “果然眯眼抬头感受灼热的阳光,刘仁之幡然醒悟,心中大受震动,转身看向楚质,其中崇拜敬佩之意毫不掩饰:“大人之智,堪比孔明。

    这个时候,市井之中已经有三国话本的雏形,诸葛亮多智近乎妖的聪明形象,经过说书人的慢慢完善,也逐渐得到世人所知,刘仁之这是有感而发啊。

    “哪里,日夜深思,偶有所得罢了。”楚质谦虚道,别的功劳可以推,但是这个足以留名青史的壮举一定要归于名下,十一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改变中国科技史上的进程,具体里程碑式的意义想想就让人心情爽快。

    “只要大人将此法上奏朝廷,陛下一定会大肆嘉奖刘仁之欣喜道。说不定自己也能从中沾点光,不耗人力、炭薪便能晒出盐来。大宋沿海十几州。能开辟出多少个盐场,其中利润之丰豫,简直不可想象,光是这个功劳,封侯拜相怕是不怎么可能,但越级提拔,授予散官章服那是必然的事情。

    楚质现在是大理评事,知钱塘县事,才七八品的官职,已经很让人羡慕了。特别是如此年轻,再破格提拔,以后的前程一片光明啊。

    刘仁之浮想联翩,却忽然听楚质说道:“不急,待朝廷来人之后,再上报也不迟。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不然别人以为本官为求政绩。弄虚作假,欺瞒朝廷呢

    “言之有理反应过来,刘仁之笑道:“恐怕大人之意并不仅如此吧

    “明白就好望着堆积在盐田附近,刘仁之误以为是沙丘的盐山,楚质也觉得有些难办:“这些盐如何处理?总不能私自卖了吧。”其实他也曾经想过,可惜没有门路,只能放弃这个念头。“这还不简单眼珠一转,刘仁之笑道:“大人莫要忘记了。盐场之所以能修建完成,杨东主可是出了大力气,可要好好感谢人来”

    “你的意思是?。楚质迷惑问道。

    “大人莫非不知,杨东主不仅是粮商而已。也兼涉有盐运买卖相对来说,刘仁之要比楚质更加了解杭州士伸商贾的情况。

    “果真如此,那太好了。”楚质心中喜悦,忽然想起一事,连忙说道:“对了。这事先瞒着太守,不然以他的秉性,定然不允我这样行事。等钱粮凑足了,我再向他请罪(未完待续)

    ( )

第三百七十九章安石

    吕日。技田潮水半干,把这此半浊潮水倒入结晶池,继再过两日,就会逐渐析出粗盐来。可惜现在是春季,要是烈日炎炎的盛夏,怕仅一日一夜功夫,潮水早就彻底干透,析盐速度更加快些。当然。晒析出来的粗盐还要经过进一步的加工,把杂质去掉,这就要专门的盐工帮忙处理了。

    望着盐田池中堆积如山的盐粒。杨承平目瞪口呆,难以置信,精神恍恍惚惚,半天没有回过神来。

    在一般的盐场,可是要经过好几道程序,分煮、煎、熬三种方式,费时费力费柴。甚至几百人同时开工,才能获得几十上百斤盐,然而,现在只需开辟一个盐田,引海潮入田。之后不用怎么理会,层层盐块居然自动析了出来。

    想到盐户们的日夜操劳,一家老小都是面真肌瘦没有人样,却不及人家一夕所得,真是天理何在。杨承平万分感叹,对发明此法的楚质佩服得五体投地。

    “杨兄。”有些许得意,但是想到正事,楚质连忙正色说道:“以一个月为限,此地所产之盐,就全部拜托你了。”其实楚质也知道,这样做不符合程序,容易被人指责。但事急从权,也不顾上那么多了。

    “定不负大人之托。”杨承平肃容道,难掩心中欣喜,如此大单的生意,其中利润之丰厚,要比走私赚钱多了,等等,没有朝廷的盐引。以及盐官开的勘合,与走私也没什区别。

    怪不得当日说要与我合作贩卖私盐,原来说的是这个啊,杨承平心中嘀咕,彻底恍然大悟,片玄之后。忽然想到,当楚质将晒盐之法献给朝廷,沿海诸州都建起这种盐田,日产盐量必定过亿万斤,盐价必定会降下来,私盐之厚利将不复存在了。

    对此杨承平却不感失落二因为经过几日的反思,他也有洗手不做的念头,毕竟不是单纯的逐利商贾。为了利润可以无视一切,有家族的负累,幡然醒悟之后,不敢再作出有辱门风的事情。

    然而杨承平却不知道,就,算食盐产量大增,只要朝廷的食盐专卖政策依旧,百姓享受不到实惠,私盐贩卖泛滥的情况不会有所改变。得到满意的回复。楚质也不耽搁,立即打道回衙,春天一到,事情又开始繁多起来,又到了忙碌的时候。

    望着楚质远去的身影,杨承平心中掠过敬佩、羞愧、感激之意,良久。才回身对旁边低头的随从说道:“于二,明天你就带人来”

    忽而发现于二满面悲伤,扑通跪到在地,双手捧着盐粒,默默流泪不止,杨承平轻轻叹气,当年于二的兄长就是为了煮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