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裂土美利坚-第1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有什么“有事启奏,无事退朝”的前奏,方一坐定,珠帘后面就传出来了慈禧的询问声。

    “这……“

    众多满汉官员你望望我,我望望你……他们差不多都知道了在美华工暴动的事儿,可不管是谁,不管说得多欢,多么得认为一群草民都能行,堂堂大清肯定更行,在心底上,他们都没把这当回事儿……人家那可是在美利坚。听说美利坚老远了,那边的事儿又跟咱们大清有个屁的关系?怎么太后突然问起这个?而且还是在乾清宫,在这大朝会的时候?这不应该是当作闲事儿唠磕的时候说的吗?

    “怎么,就没人知道吗?”珠帘后面的声音略有些不满。

    “启禀太后,”曾纪泽看看左右,走了出去,“据微臣所知,确实有一群大清子民在美利坚为luàn,不过,他们是因为不堪受彼国之人欺压,这才……”

    “这才暴*?”一名腆着大肚子的满族官员冷笑了一声,“luàn民而已,曾大人又何必替他们申辩什么?”

    “你……”

    “回禀太后,这些luàn民可不是一般的luà鸿章见曾纪泽被人呛了一口,也慢慢地从队列里踱了出来,他现在虽然还没有后来的那种威望气势,但手握淮军的直隶总督终究不是空杆子的户部左shi郎能比的,那些满族官员虽然狂妄,但也知道什么人能惹,什么人能惹但最好别惹,所以也没再出声。

    “不是一般的luàn民?”慈禧在珠帘后面明显有些不满,“哀家当然知道他们不是一般的luàn民。若是一般,又岂敢在那洋人的国家胡闹?”

    “微臣得到消息,不久前,这些luàn民刚刚打败了美国人的数万大军,而统率这数万洋人大军的,正是美利坚前任总统格兰特……”

    “前总统……”

    “差不多就跟咱们的大清的太上皇一个意思。”

    “滋……这洋人竟然还御驾亲征?”

    “前总统”的名号很是惊住了一批人。毕竟,几十年了,大家对西方的制度多多少少总还有一丁点儿的了解,虽然也有不少的官员,尤其是满族官员在一开始的时候把总统当成了跟他们平时所称呼的“都统”差不多的职位,可经过旁人的解释,也都明白了这个词的份量……当然,他们并不知道,“前总统”一词如果放在美国,那也就是个名人而已,其身份也还是一般的平民,跟他们想象中的“太上皇”差着十万八千里。

    “微臣跟那格兰特也边一面之缘,两年前,格兰特环游世界之时,还曾来过咱们大清,与微臣有过一番jiāo谈……”李鸿章也略有些得意。他虽然知道在欧美各国,总统或者首相什么的卸了任就是平民,但根深蒂固的观念依旧让他对自己曾经跟美利坚前总统平起平座jiāo谈过的往事颇感自豪,再怎么说,那也是一国元首,论地位跟大清的皇帝是平起平座的……阿弥陀佛,罪过罪过,怎么能把一个洋人跟皇帝相提并论?这话可千万不能说出口,不然就麻烦了。

    “据臣所知,格兰特曾连任两届美国总统,而在此之前,他曾经是美国第一名将,指挥数十万大军剿灭南方叛luàn,功勋卓著”给自己提了一个小醒,李鸿章又继续说道。

    “哦?那不就是那什么美国的曾文正了?”慈禧惊讶道。

    “这个……也差不多。”人家可比我那老师强多了,老师一辈子也就是nong了个两江总督,人家管的可是整个美国,虽然管的好像不咋的……李鸿章暗暗心道。

    “如此说来,那美国第一名将居然也被我大清的一群草民给打败了?”慈禧又道。

    “确实是打了一仗。”曾纪泽上前道:“臣从驻美公使陈兰彬那儿得知,那一仗,那群草民从美国西北角一直打到了西南,狂追美军数千里,连下三州之地,呜,美利坚之地以州代省,三州,就是三省”

    “滋……”

    “乖乖,居然打下了三个省?”

    乾清宫里先是一片吸气声,紧接着又闹哄起来。在场的满汉官员们想起了大清国以前跟洋人jiāo战的经过……就是洋人最厉害的时候,几千人可就打下了北京。现在,一群草民,居然打败了几万的洋人,还乘胜追击几千里……

    “不对吧?”满族官员里面也不尽是傻瓜,“几千里?那美利坚多大丁点儿的国家,三个省,居然有几千里之地?”

    “臣之前曾经找人查过,”李鸿章又接了上来,“美利坚国土并不下于我大清,其西部之地共有三州,分别为哥伦比亚大区(华盛顿州)、俄勒冈、加利福尼亚……此三州以加利福尼亚最大,南北长近两千里,足有三个山东那么大”

    “滋……”

    又是一阵倒吸冷气的声音。

    “三个山东?那不是相当于一下打下了五个省?”

    “这简直就是长máo再世啊,怪不得那些洋人一个个都紧盯着……”

    “那些草民在最西北的哥伦比亚大区打败了美国人的大军,尔后便长驱直下,bi降了三州,再由西向东,如今已经杀进了美利坚中部,中途各州,无不胆战心惊,无人敢挡”李鸿章再次说道。

    “哼,那就是一群luàn臣贼子。居然任由一帮luàn民肆意横行,这要是在我大清,凡相关各地督抚都得斩首”有官员冷哼道。

    “斩首?哼,这样的官员,至少应该腰斩”

    “凌迟处死”

    “一群白痴”曾纪泽站在一边翻了个白眼儿。他很想给这些官员普及一下外国的行政知识,可是想了想,还是放弃了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因为如果他那么做了,肯定比对牛弹琴还要吃力,说不得还要落一身不是。

    “恭亲王、庆郡王、李鸿章、曾纪泽留下,其余人等,都散了吧”珠帘后面突然说道。

    ……

    慈宁宫。

    散了朝会,慈禧回到了自己的寝宫,而恭亲王奕訢、庆郡王奕劻和李鸿章、曾纪泽也奉命来到。

    “哀家一直呆在宫中;今日突然提及泰西之中;你们都觉得奇怪吧?”君臣见礼,慈禧又给众人赏了座,又向开口问道。

    “太后圣明烛照,自然无所不知。”庆郡王奕劻谄笑着拱手道。

    “什么圣明烛照?是英国公使夫人si下里给哀家说的……”慈禧微笑着挥了挥手,“她还问哀家是否有意援助那些草民……”

    “竟有此事?”

    李鸿章和曾纪泽都是一惊,不过两人也都是人jing,扫一眼看到奕訢面无表情,而奕劻则一副得意洋洋的面孔,立即就知道两人肯定早就知道了这件事,那么,慈禧又把两人叫来是为了什么?

    “哀家听英国公使夫人说及,那些草民似乎还有些本领,不仅打得那美利坚叫苦不迭,还说什么要再建一国……不知你们可都听过?”慈禧又道。

    “太后,英夷狡诈,定然不会存有好心,此事……还是不理的好。”曾纪泽拱手说道。

    “李卿,你怎么看?”慈禧神sè不变,又看向了李鸿章。

    “这……”李鸿章陷入了沉思之中。他知道,慈禧一个后宫fu人,突然问及这些外事,肯定是有什么目的。如今,朝堂之上也就是他和恭亲王奕訢还有些自己的势力,他的势力在地方,在拥有淮军这么一支足以威震全国的军事力量,即便是左宗棠的楚军也不能相比;而奕訢则是当年咸丰争夺皇权的最大劲敌,在满清贵胄之中威望极高,而且还曾帮着两宫皇太后收拾掉了辅政八大臣……至于曾纪泽和奕劻,叫过来恐怕是因为他们一个有跟外国人打jiāo道的经验,另一个,恐怕就是个托儿了。可是,这西太后到底是想干什么呢?李鸿章有些拿不准。

    “诶,要是慈安太后还在就好了,至少不用这么麻烦。”李鸿章不自禁地想起了才死去了半年多的那个nv人,一向不怎么爱出风头的东太后。

    “西太后野心勃勃,可惜只是小事jing明,大事上,还是远不及东太后啊”

第226章 这些人成不了事儿

    第226章这些人成不了事儿

    说起清末,人们记起的肯定是李鸿章、袁世凯,而相较于两人,也只有慈禧才能稳居在前。“西太后”之名可说得上是臭名昭著,足以遗臭万年。而唯一能够跟西太后放到一起的,自然就只有曾经跟其一起垂帘听政的东太后慈安。

    说起慈安,后世许多书籍电影电视上面都只是将其描述成了一个老实巴jiāo的传统nv人,对比慈禧,长期以来,慈安给人一种过于忠厚老实,缺乏政治才干,事事依赖慈禧的印象,当然,人们也都相信,慈安是被慈禧给害死的,因为她的存在妨碍了慈禧独揽朝政的野心。

    可是,事实真个儿如此?

    身为清廷重臣,不论李鸿章,还是曾纪泽,其实都很清楚地知道,慈安远不是外界传说的那么没料儿。真实的慈安出身于世代官宦之家,从小就受到过良好教育。特别是她成为中宫皇后的五年中间,清王朝遭遇了空前的外患内忧,使她在忧患中成熟,在忧患中增长阅历。在美nv如云的皇宫,在多情好sè的咸丰帝身边,能保持11年荣宠不衰,除了凭借她本人的超凡的容貌和人品之外,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因素,就是她有一套十分成功有效的处理和驾驭她与众妃嫔、与夫君皇帝关系的秘诀。这些都足以表明慈安是一位城府很深的大智若愚的nvxing。

    而走出后宫,只是把慈安简单地作为一个政治人物来衡量,也是很不简单的。即使把她与慈禧放在一起做比较,慈安太后也绝不是一无是处。决定朝政大端,慈安优于德,而慈禧优于才。慈安对权力不感兴趣,所以日常朝政多让慈禧处理。而“慈禧慑于嫡庶之分,亦恂恂不敢失礼”。遇到朝政大事,慈禧不敢擅做主张,仍要征询慈安的意见。由此可见,慈安太后在控制局面、掌控权力方面也是很有一套办法的。在光绪年间任过大清国驻英国大使,回国后先后任过光禄寺卿、太常寺卿、大理寺卿、左副都御使的薛福成,在他的《庸盦笔记》中记到:诛杀陷城失地、临阵逃脱的两江总督何桂清,将骄蹇贪yin的胜保下狱赐死,赏给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爵位,皆出自慈安之意。

    一个忠厚老实、缺乏政治才干的nv人,能够这么杀伐决断?

    而近的不说,咸丰死后,肃顺等八大臣辅政,慈禧因为生了同治而为圣母皇太后,双方争权夺利……最后,慈禧终于在奕訢等人的帮助下杀败了八大臣,却还是不得不向慈安称臣,以东太后为尊。仅仅是因为慈安是正宫皇后出身,是同治的母后皇太后?开什么玩笑?权力面前,名位什么的又算个屁?不过是块遮遮掩掩的兜裆布,如果慈安没用,就算慈禧给她留下听政的位子,她又能干什么?身为咸丰死后才真正崛起的汉臣之一,李鸿章深深地明白,其实,自己,乃至自己老师曾国藩,还有左宗棠之所以能够在平定太平天国和捻军的战事中脱颖而出,在满清贵胄的层层阻挠之中跃登重臣之位,主要还是因为慈安的决定。因为,纵然是两宫皇太后一起垂帘听政,“大举措大诛赏”也依然是由慈安来主持,慈禧不过是处理一些“庶务”至于说什么他们都是慈禧向慈安举荐的,那更是笑话……李鸿章对自己的情况很清楚,而身为曾国藩的学生,他也知道自己的老师对两宫皇太后分别是个什么态度。同治改元之初,也就是同治帝刚刚登基的那段时间,慈安就下旨任他老师曾国藩为两江总督。而曾国藩也感慈安太后的知遇之恩,尽心谋国。慈安则自军政、吏治、黜陟、赏罚,无不咨询曾国藩并采用其建议……于是当时遂有“至军国大计所关,及用人之尤重大者,东宫偶行一事,天下莫不额手称颂”之说。

    而除此之外,大太监安德海胡作非为,被山东巡抚丁宝桢逮了,慈禧有意袒护,慈安却“立命诛之”,一点儿面子都不给慈禧……这是一个忠厚老实的nv人能办的事儿?

    从同治改元,到年初突然崩逝,慈安执掌大清最高权柄二十年,这二十年里,大清经历了许多事情,但大体上都能攘外安内,几年前还在新疆打了胜仗,保住了大片国土,虽说主要是左宗棠的功劳,可谁敢说那里面没有慈安这个最高统治者的功劳?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保持国家的基本稳定,维护皇权,这是一个没什么才能的nv人能做到的?

    可惜,这样一个nv人却最终死了。{手、打{{吧年初,先是听说东太后偶染小恙,可没两天就突然病逝……有人说是西太后所害,因为慈禧想独揽朝政,可李鸿章觉得这话很不靠谱。以慈禧的本事,未必害得了慈安,而且,如果真的要害,干嘛要等上二十年?二十年啊二十年前,西太后就已经凶狠无比,把辅政八大臣杀了个jing光,二十年来,她如果真的不满,真的想独揽朝政,还害不了一个慈安?

    李鸿章深信自己的判断,可是,负责的对象由慈安变成了慈禧,虽然这位慈禧太后同样也很jing明,可大事上……李鸿章对这位正式晋级为唯一太后的nv人可真不怎么放心。要不然,她突然把在家伙召集起来,提那些在美国的草民做什么?这事儿是大清能掺和的?

    “不知太后的意思……”

    得,这小娘们儿大面儿上虽然比不上东太后,可为人也够jing明的,而且还心狠手辣,最喜欢记仇,如今人家是大清头号杠把子,咱还是先往后退一退,反正,那边儿不还有恭亲王的嘛,先看看再说。李鸿章打定主意,不经意地先瞟了自己对面的奕訢一眼,又朝慈禧拱了拱手。

    “哀家倒是没什么意思,就是想问一问,这英国公使夫人说的,到底有没有个谱儿,还是故意在那儿说乐子逗哀家呢?”慈禧淡淡说道。

    “太后,”没等李鸿章回话,一边的庆郡王奕劻就忍不住冒头了。这位才四十岁出头,瘦瘦的大清重臣、宗室,是乾隆十七子永璘之孙,辅国公绵xing长子。论能力嘛,倒也不是多么突出,甚至可以称得上是一般而下,可就是这位老兄,在晚清时代可说得是一位风云人物,原本的历史上,他在光绪十年任总理各国事务大臣,十七年迁总理海军事务大臣,二十九年任领班军机大臣,三十四年晋封世袭罔替庆亲王,宣统三年任首任内阁总理大臣……突出的政绩,那是一点儿没有,就是专mén卖官鬻爵。奕劻的贪婪庸恶,在当时可谓是人尽皆知,其卖官鬻爵之多,不可胜数。世人因为其庭若市,戏称之曰“老庆记公司”。可不管怎么说,怎么戏谑,这位庆亲王还真就站得住,稳得了,晚清政坛官员想要升迁,更是几乎都要走庆记一mén。举个例子,有个汉族官员叫陈夔龙,历任河南布政使、漕运总督、河南巡抚、江苏巡抚、四川总督和湖广总督等要职,他在宣统元年出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官居一品;清亡后在上海当寓公,直至解放前夕才去世,整整活了九十余岁。他历经同治、光绪、宣统三朝,自称三朝老臣,期不负厚恩。他起于寒士,又是汉族,但是却能官运亨通,其中与奕劻有着莫大的关系。据说,陈夔龙继妻许氏在奕劻府中常来常往,讨得了福晋的欢心,被奕劻认做了干nv儿,等奕劻继荣禄成为晚清枢臣领袖,陈夔龙便开始了自己飞黄腾达之路,从布政使一溜向上,到封疆大吏。而陈夔龙那么多的官员之中,四川总督却并未到任,《国闻备乘》记载:“莅任未久,升川督,夫人又不yu往。夔龙计无所出,乃si于奕劻,令尔巽以两湖让之,而令锡良以四川让尔巽。以一nv子之爱憎牵动数省督、抚,当时用人之得失盖可睹矣”……因为干nv儿不喜欢跑远路,就接连调动了好几个封疆大吏,庆亲王的果然不一般。

    奕劻死后,满清官员照例向皇帝请求给这位新的铁帽子王一个谥号,可溥仪认为这家伙祸国有术,实在是不配有什么谥号,就是非要有,也得是最恶劣的那几种,比如什么“幽”、“丑”之类,这样闹到最后,给了个“密”字。而这个“密”,在《谥法》里面就是“追补前过”的意思,在满清三百多年所有亲王里面,这是最差的一个谥号。

    当然,那都是以后的事情了。这时候的庆亲王还只是庆郡王,虽然开始大肆巴结慈禧,可在慈禧手里毕竟还有奕訢、荣禄这些有能力的满族大臣,轮不到他出头,更轮不到他去做什么朝堂领袖,所以,奕劻能做的,依旧是巴结,想方设法的巴结……而这一回,他认为是一个机会,很大的机会。

    “太后,奴才以为,自两宫垂帘,我大清二十余年来攘外安内,国势愈强,泰西诸国莫不侧目,今一班草民亦能在洋国捭阖,可见我大清国运日隆……重现康乾之时的盛世之态也只是早晚而已。所以,那英夷公使此番作为,应该不是什么诡计,而是真个有意儿讨好咱们大清,当然,那也是讨好太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