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唐之李家庶子-第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君汉愣了一下,“郎将竟与翟大哥还有交情,这……这实在是让人感到意外之极啊!”

    李隐知道黄君汉之名,除了翟让提到过以外,自然是还与他的“先知”能力有关了,据他了解,这黄君汉虽然没在各类史书上被单独立传,也没被各种传奇小说花笔墨描述过,但也相当的不简单。

    因为李隐前世在读李靖、徐世绩等人的传记中,便时常能看到这黄君汉的只言片语,比如李靖平定江南,黄君汉是李靖的手下大将,比如李世民灭关东诸侯,黄君汉曾是他的八大总管之一,又比如徐世绩跟突厥交战时,黄君汉是他指挥下的某一路的将军……

    额,总的来说,黄君汉就是一个“千年老二”,一直没有做过主帅。

    但是,能一直被李世民、李靖、徐世绩等这个时代的牛人委以重任,可见他的能力也是顶尖的,黄君汉本人最后也因战功被封为虢国公、持节六州总管。

    李隐这时向黄君汉问道:“你刚才说我有危险临近,这是怎么回事?”

    黄君汉伸手指了某个方向,“在前方四十余里的兴龙坡处,杨玄感任命的郑州刺史顾觉带了五千人埋伏在那里,意图伏击郎将。”

    李隐听后惊出一身冷汗,他以为这洛阳附近现在基本没有忠于杨玄感的军队了,所以就没让探马走得那么远,要是没有黄君汉的告知,在这大意之下定会损失惨重。

    在感激黄君汉的同时,李隐暗暗告诫自己,任何时刻都不能丢了警惕之心。

    “这顾觉还真是大胆啊,在各路援军陆续到来的时候,不逃去与杨玄感汇合,竟还敢来伏击我!”李隐也是不得不佩服这顾觉的胆量。

    李隐看向黄君汉,热情的道:“不知黄大哥接下来有什么打算?”

    黄君汉道:“不满李郎将,现在天下大乱,生活着实不易,我原本是打算去瓦岗投奔翟大哥的,但近来听闻了你的事迹后,觉得你跟你混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就是不知道你嫌不嫌弃我黄某是个犯事之人。”

    李隐哈哈一笑,“只要是有才能的人,我都不嫌弃,我军中尚缺一个旅帅,你就暂时屈居一下如何?”

    黄君汉听后大喜,立即跪下拜谢。

    李隐随即让士兵加固营寨,防止顾觉在前面等得不耐烦后直接出兴龙坡来袭。

    李隐既然知道有埋伏后,自是不怕这顾觉的,但所谓杀敌一千,自损八百,顾觉那五千人战斗力即使再差,要将他们击溃,自身也是要付出损伤的,李隐可不想这么干。

    所以他一边让人加固营寨,一边派人四处向附近赶去洛阳的援军,述说顾觉那五千军在兴龙坡的消息。

    这些援军少则一两千,多则有个四五千,都立即像饿狼见着肉一般,纷纷往兴龙坡赶去,都想要杀顾觉立功。

    李隐见去的人多了后,便率军离开偃师,绕了个大弯,来到兴龙坡斜侧方的较远处。

第七十一章 兵败

    李隐带着人在兴龙坡较远处的斜侧方等了半个时辰后,听到了阵阵厮杀之声传来,想来是各路援军终于和顾觉的人马打起来了。

    李隐没立即上去凑热闹,等双方人马打了一会后,这才伸了个懒腰,指挥着军队冲杀了过去。

    ……

    屈突通得以率军渡河之后,杨玄感只得把军队分为两部分,西面防范卫文升,东面阻击屈突通。

    由于隋朝各路援军的到来,杨玄感军的人心已经不稳了,自从韦福嗣逃走后,短短两日之内,又接连有二十多个达官子弟带着人马逃走了,虽然气急败坏的杨玄感派人捉回来了一些,但这对全军的士气打击非常的大。

    那些成功从杨玄感军中逃离的人,大都投靠了樊子盖,樊子盖由此觉察到了战机,又出兵与之大战,杨玄感的军队因士气低落,屡次被击败。

    这日,感到困窘的杨玄感,再次与党羽们谋划计策。

    李子雄率先道:“救援东都的军队到的越来越多,我军几次都被打败,看来已不可久留此地了,不如直入关中,打开永丰仓赈济贫苦百姓,三辅之地就可以挥手而定了,我们据有府库,或凭借雄关自守,或向东争夺天下,也可以成就霸王之业!”

    杨玄感也觉得这时现在的唯一活路了,于是点头答应了。他又将目光看向李密:“法主,你有什么要教我的吗?”

    李密道:“弘化郡的太守元弘嗣向来跟杨家交好,他在陇右掌握着强兵,我们可以扬言他谋反并派遣了使者迎接您,咱们借此机会入关,就可以欺骗众人了。”

    杨玄感摇了摇头,苦笑道:“我不久前得到消息,那昏君已派李渊取代元弘嗣了,现在关右十三郡都是在受李渊节度。”

    “什么!”李密听后大惊失色。他在之前还是挺淡定的,就是因为觉得杨玄感还有元弘嗣这个好棋子,但没想到现在唯一的一个好棋,也不存在了,这才瞬间慌了神。

    七月二十三日,杨广以弘农华阴县的杨氏族人为向导,彻底舍弃洛阳,引兵西图关中,并向人四处言道:“吾已破洛阳,取关中矣!”

    樊子盖、宇文述、屈突通等人知道后,立即掩兵直追。

    杨玄感军抛弃辎重一路往西疾奔,进入了弘农郡,此处是杨氏老巢,附近的百姓听闻杨玄感带兵到了之后,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使得有些落魄的杨玄感十分感动。

    有个慈眉善目的此地父老向杨玄感道:“离此地不远的弘农宫宫城空虚,有多秸栗稻谷,攻之易下,进可绝敌人之食,退可割宜阳之地也!”

    杨玄感听后认为这计很好,随后指挥军队往弘农宫而去。

    弘农郡的太守,是蔡王杨智积(隋文帝之弟的儿子),他在几日前就对官员僚属们道:“杨玄感听说朝廷大军将到,定会打算向西谋取关中,要是他这个计划成功了,就很难把他打败了,我们应当用计牵制住他,让他无法进军,不出十天,就可以将他抓住。”

    于是他便派了个慈眉善目的老者,去对杨玄感说了那一番话,其实弘农宫并不空虚,相反,此地早已被杨智积布下重兵,而且这里地形较为险要,比弘农郡的郡城更容易防守。

    当杨玄感兵临弘农宫的宫城之下时,杨智积怕杨玄感攻城之心不坚定,便登上城上的女墙以恶毒的语言大骂杨玄感。

    杨玄感勃然大怒,立即停止前进,准备亲自率军攻城。

    李密察觉到有些不妥之处,立即向杨玄感劝道:“楚公如今蒙骗众人向西进军,兵贵神速,何况追兵将到,怎能在此地停留耽误。要是向前不能占据潼关,退后又无地可守,追兵一到,何以自全?”

    怒气冲天的杨玄感不听李密的劝告,立即率军攻城,早有准备的杨智积从容调兵防守,杨玄感军久攻不下。

    随后,杨玄感依李子雄之计,放火烧弘农宫城的城门,但杨智积却从城内向外放更大的火,通天大火在城墙附近猛烈的烧着,杨玄感的士兵因而无法进城,一天过后仍未攻下城池。

    “楚公不好了,蒲山郡公在昨夜离营而去了!”口干舌燥的杨玄感,猛然听到这个消息后,将附近的东西都狠狠的摔在了地上,大骂道:“以前有方士对我说,李密这斯脑后长有反骨,不是可靠之人,现在果然应验了!”

    这时,杨玄感之弟杨积善匆匆走了进来,神色慌张的道:“大哥,大事不妙了,樊子盖、宇文述、来护儿、屈突通、卫文升共领兵二十余万,已离我们不到三十里了。”

    杨玄感脸色一变,以怨恨的目光看了看弘农宫,然后下令全军向西疾奔。

    宇文述、卫文升、屈突通等各路军队在(wen,四声)乡县的皇天原(今河南乡县西南四十五里处)追上了杨玄感军。

    杨玄感率军登上盘豆(皇天原附近),摆开战阵,连绵五十里,且战且走。

    隋朝各军分军出击,杨玄感军一天之内三次被击败。

    当杨玄感率军到达一个叫董杜原(盘豆之西不远处)的地方时,知道再这么下去,唯有死路一条,索性不再撤退,于八月初一这天摆下战阵,与隋军正面对战。

    隋各路大军一起进攻杨玄感,来护儿、樊子盖、卫文升等军冲在最前列,宇文述、屈突通等军则在侧翼进攻。

    李隐这时也在宇文述的大军之中,不过纯属打酱油的,因为隋军人数太多,此时任谁都能看出杨玄感已是穷途末路,正是抢大功之时,所以李隐这类“杂牌军”都安排在远远的,收割人头的机会并不多。

    双方鏖战一个多时辰,正胶着之时,屈突通率领奇兵袭击杨玄感军后方,杨玄感军瞬间大乱,士兵开始大队大队的溃逃。

    杨玄感军于是在这董杜原大败,投降的投降,逃跑的逃跑,杨玄感本人见大势已去,唯有长叹一声,率众突围而出,等到摆脱隋军时,身边只剩下十余骑了。

第七十二章 末路

    秋风萧瑟,已有树木开始枯黄,一阵凉风吹过,落叶纷飞。

    黄昏之时,几只乌鸦在一株老树上“呀,呀”的叫着,一阵马蹄声响起,乌鸦四散飞走。

    来的人有十余骑,每个人都显得疲惫异常,身上沾满了未干的血迹,这些血迹不知是他们自己的,还是敌人的。

    中间的一匹马,或许是精疲力尽了,这时前蹄一弯,倒了下去,将马背上的人狠狠的摔了出去。

    “楚公!”其他人大喊了一声,立即勒住马,下去将那人扶了起来。

    这个人便是这几个月以来搅动大隋江山的楚国公杨玄感,不过此时,他的身边除了十几个亲卫外,就只剩下弟弟杨积善了。

    杨玄感亲卫扶起来后,过了好一会才能重新站稳。

    杨积善道:“大哥,你来骑我的马吧!”

    杨玄感惨然一笑,摇了摇头,“四周想必都是敌兵,骑马不骑马又有什么区别呢?”

    他说着一晃一晃的向前走去。

    杨积善与众亲兵见此,也只好放马离去,随杨玄感徒步而行。

    众人的脚踩在落叶上,发出“莎莎”的声音,沉默许久的杨玄感忽然开口问道:“这附近是什么地界?”

    杨积善答道:“这里名叫葭芦戍。”

    “葭芦戍……葭芦戍……”杨玄感念叨几句后,忽然放声大笑了一会,“这里不就是一百多年以前仇池武都国的国都吗?他们的最后两个王杨僧嗣和杨文度,都是死在这里的,老天看来对我不薄,让我死在一个杨姓的国都里。”

    杨积善愕然道:“大哥,你这是什么话?只要逃入关中,我们未尝不能东山再起啊!”

    杨玄感渭然一叹:“四弟,我们逃不掉的了,他们已经将我们合围了!”

    杨积善听后,脸色惨败的后退了几步,一阵颓然。

    杨玄感将自己的武器拔了出来,递到杨积善的手上,双眼盯着他道:“为兄即使是死,也不愿忍受别人的侮辱,你杀了我吧!”

    杨积善连连摇头,“我怎敢弑兄?弑兄之后,我还还有什么面目去见父亲?”

    杨玄感道:“你杀了我,那昏君或许会饶你一命,那我们杨氏一脉也就可以保全了,动手吧!”

    在杨玄感的咱三威逼之下,杨积善最终还是流着泪水,举起刀来。

    杨玄感疯狂的哈哈大笑了几声,最后喊道:“下手吧!”

    杨积善哭泣着闭上了眼睛,大叫了一声,一刀将杨玄感尸首分离。

    隋末第一个称得上枭雄的人物,就此毙命。

    杨积善抽空全身力气似的瘫坐在地上,就在这时,一阵马蹄声响起,转瞬之间,杨积善等人已被团团包围。

    杨积善脸如死灰的瞥了一眼当中的以为青年,眼神空洞的道:“你就是唐国公的儿子吧,我在酸枣城的时候见过你。”

    包围杨积善等人的,正是李隐所部。

    李隐这时下了马,走到杨积善身边,给了他一个水囊。

    杨积善不客气的接过水囊,猛灌了几口水,然后道了一声:“谢谢!”

    李隐始终沉默不语,杨积善看了看自己大哥的人头,然后看向李隐,“你说,我拿着这个人头去见天子,他会免我一死吗?”

    李隐摇了摇头,“最轻的,只怕也是车裂之刑。”

    杨积善苦笑了一声,“历朝历代,哪一个帝王会轻饶谋反之人?可笑我大哥还想靠我保全杨氏血脉!”

    杨积善随后又看向李隐道:“看在同为关陇门阀子弟的份上,请你允许我自行了断。”

    李隐点了点头,起身走开了。

    一会后,有士兵将杨玄感、杨积善两兄弟的头颅,撒上防腐之物后,装在特制的盒子上送到了李隐面前,李隐没看一眼,摆了摆手让那士兵退下了。

    李隐看向那最后的十余名杨玄感亲卫,轻叹道:“脱掉你们的盔甲,将武器丢了,往西北方跑去吧,应该能活命的。”

    那十几个亲卫互相看了看对方,眼神中流露出决然之意,然后忽然拔出武器,齐齐往自己的脖子抹去。

    “不可!”李隐话音刚落,这十几个杨玄感亲卫都倒了下去,四周的枯叶,立即被鲜血染红了。

    “唉,这又是何必呢!”李隐好一阵子才回过神,然后翻身上马,将一个火折子抛在枯叶上,火焰慢慢燃起,渐成熊熊大火,将那里的尸体全都烧了。

    ……

    中秋佳节将近,东都洛阳比平时要更热闹了几分,丝毫看不出不久前这里刚经历过一场大战。

    皇宫之中,刚返回洛阳的李隐,正跪在那答话。

    杨广端坐在远处的龙椅上,让人看不清龙颜,他这时道:“李隐,你在此次平定杨玄感叛乱中立功不小,朕定有重赏。”

    “末将不敢贪功,全靠陛下洪福齐天,将士卖命!”李隐大声道。

    杨广沉吟一番后,又道:“杨玄感与其弟杨积善的尸身,你为何没带回来?”

    李隐道:“回陛下,末将嫌麻烦,就只带个头颅回来,其余的都一把火烧了!”

    杨广淡然道:“下次再遇到这种事,可不许再自作主张了,朕原本还打算将杨玄感的尸体五马分尸,然后在闹市陈尸三天,最后才剁碎焚烧的,你这倒是便宜那贼子了。”

    “末将该死!”李隐立即诚惶诚恐的喊道。

    杨广道:“这次念你年轻不懂事,就算了,你是朕看重之人这才特意点醒,以后不要再犯就行了。”

    李隐连声称是。

    杨广摆手道:“好了,朕还有其他事情要处理,你就先下去吧!”

    李隐躬身走了出去,将出宫门的时候,远远的见到了御史大夫裴蕴、刑部侍郎骨仪、大理卿郑善果和东都留守樊子盖,李隐知道,这四人一起入宫面见杨广,只怕没什么好事。

    李隐的猜测没有错,他们那四个人,面见了杨广后,接了一个在最短时间内,追查、处置杨玄感党羽的命令。

    四人在离开皇宫前,应该对四人道:“杨玄感振臂一呼,就有十多万人响应,我越发觉得天下的人不必多,人一多就相聚为盗。若不把这些心怀不轨的人完全杀干净,就不能惩戒后人。”

第七十三章 有女初长成

    负责追查、处置杨玄感党羽的四名官员中,以裴蕴和樊子盖为主,樊子盖性情本来就残忍,裴蕴又一直是秉承了杨广的旨意的,因此在听了杨广那番话后,都觉得用严刑惩治杨玄感的党羽。

    短短几日之后,被处死的人便有上万人,他们的家产全部被官府没收,其中冤死的人占了大半,流放发配边地的有三千余人。

    长孙无忌与观音婢的舅舅高士廉,与兵部侍郎斛斯政是很要好的朋友,而斛斯政无疑是杨玄感一党的,现在还逃在高丽待着呢。

    按理说高士廉肯定是不算杨玄感一党的,他跟杨玄感同朝为官多年,话都没说过几次,但谁让他是杨玄感同党的朋友呢。

    裴蕴和樊子盖等人办案,但凡能与同党扯上丁点关系的人,最轻的也是流放发配的,高士廉作为大罪臣斛斯政的好朋友,樊子盖原本是要判他死刑的,但裴蕴知道高士廉交友甚广,不愿为此多得罪人,所以就从轻判了个发配边疆,为交趾郡朱鸢县(今越南河内南部)的主簿。

    高士廉事母至孝,但因岭南地区多瘴疠,许多发配到那些地方的官员,大都死在半途中,所以哭泣着将母留下,让妻子鲜于氏留下照顾母亲。

    同时高士廉又怕他走了之后,妹妹一家三口没有着落,就卖掉大住宅,买了较小的地方安顿妹妹一家,并将多出来的钱财,都给了妹妹和母亲。

    将一切都安排妥当后,高士廉这才在家人的相送下,来到城外的十里长亭处,由于现在是非常时期,高士廉的好友都不敢前来相送,场面略显冷清。

    “母亲,天气凉了,您要多注意点身体啊!”高士廉关切的对一个老太太说道。

    老太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