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凤和鸣-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子姜伯庸,庶子、家中行五,五郎君。

    四子姜伯锦,家中行六,六郎君。

    嫡幼女姜元羲,家中行五,五娘子。

    以上是姜元羲那一房的主子,等其他人物陆续出场,我再放谱系图。

    另,不用对姜伯庸手中的金子惊讶,因为郑幼娘对姜伯庸没有苛待,姜家也没有人慢待他,作为门阀,姜伯庸是姜家子这一点,他就有不少的零花钱了。

    从上文就可以看出,无论是姜元羲还是姜伯锦,对他都是当哥哥对待的,姜伯庸除了月钱之外,时不时还能从姜松、郑幼娘处得到一些补贴。

    以及,感谢小四的和氏璧,加更过两天哈,谢谢小洲、爱鹿、数字君的打赏,么么哒~~

    大家加把劲,推荐票快满一千了,很快就可以搞个大事情了,快砸我(* ̄3)(e ̄*)

第26章 看今朝【求推荐票】

    这一天,位于东城贵戚里的李府,车水马龙。

    众多有着徽记的马车,络绎不绝的停在李府侧门。

    今天是当朝太尉、五姓之一、陇西李氏的家主,李太爷的五十寿辰。

    五十而知天命,到这个岁数,已经是活多一天就赚一天的年纪了。

    因而李家的孝子贤孙早在三个月之前就开始大肆操办。

    三天前李府就已经开始了寿宴,是李氏一族族人来给李太爷贺寿。

    而到了今天的正日子,则是广宴宾客,都城有些名气的人家都来给李太爷贺寿。

    姜元羲跟在郑幼娘身边,先去给李太夫人请安,而姜家的子弟,则跟着姜太傅他们去了前院。

    李太爷的寿宴,诸多青年俊彦摩拳擦掌,预备着要一鸣惊人,让这些朝中大佬们看到自己的才华。

    这很重要!

    如今要入朝为官,只有通过推举。

    如果能入九卿的眼,让九卿推举,起点最少也是一个六品,未来以期九卿之位也不是不可能。

    太尉的五十大寿,其他九卿都来捧场,如此盛会,怎么能少得了青年俊彦展现的机会?

    不仅如此,世家贵女也会同样出现,一来这是个观察光明正大观察青年俊彦的机会,二来这同样是一个可以让自己扬名的好时机。

    不要以为世家贵女就不用舞台展现自己了,要是没有舞台,谁知道你是哪根葱?又怎么知道哪家的贵女可为冢妇?

    是以,在给李太夫人请安过后,姜元羲就跟着自家阿姐等人去了花园处。

    在花园那里,已经三三两两席地而坐不少人了,郎君和小娘子对面而坐随处可见。

    十几年前天下战火纷飞,礼崩乐坏,时至今日,从秦汉沿袭下来的彪悍民风依然影响着方方面面,其中不禁女子骑马打马球、男女大防并不厉害可见一斑。

    姜元羲眼力好,一眼就看见了崔雅娘,与自家阿姐说了一声,就去找她了。

    “五娘,快来坐,来尝尝李府的点心,听说这是厨子花了不少功夫研制出来新品种。”

    崔雅娘等姜元羲跽坐下来,立即就将案几之上摆着的一碟子点心往她前面推。

    与此同时,她艳羡的叹息一声,“李氏的食谱,又要多上一道了。”

    姜元羲甚少见到崔雅娘如此盛赞某一样事物,要知道作为同为五姓之一的清河崔氏,那可是跟陇西李氏同一个级别,得此赞誉,让姜元羲也好奇起来。

    低头一看,映入她眼睑的,就是四个晶莹剔透的小团子,最让人惊奇的是,在晶莹剔透的团子面头里有一朵粉嫩的樱花。

    此时正值三月阳春,樱花绽放之时,她们所在之地,同样也是一个樱花树环绕之地,坐在樱花树下吃着这道点心,不仅应景,还引人夺目。

    姜元羲拿起筷子,夹起一块小团子放进嘴里,闭着眼睛慢慢品尝。

    片刻之后,姜元羲睁开眼睛,赞叹道:“味道果然好极,口感弹性十足,甜而不腻,还带有樱花的清香,口齿留香,更妙的是,我尝到了一点点冰凉的气息,想来这道点心应当是从冰块上取下来的,这李家的厨子当真是好心思,只不知道这道点心叫什么名字。”

    “叫陌上粉,可惜就是不知道这李家厨子用的是什么材料,不然回去让家中厨子学着做也不是难事。”

    崔雅娘一边惋惜,一边又吃了一块陌上粉。

    不独姜元羲这一处对这款新出的点心盛赞,其他地方也差不多。

    在此处花园靠西边的一个案几坐席里,有一个身穿薄纱裙的少女,耳边听着他人对眼前这道点心的盛赞,嘴角微微勾勒起一抹嘲讽的弧度。

    朱唇微微轻启,声若蚊蝇的声音从她嘴里道出,“我道是什么点心这么厉害,不过是些用葛粉就能做出来的点心,如此就能得到盛赞,这些人真是见识浅短,鼠目寸光。

    看来这北梁朝的人也不过如此,若是我将蛋糕做出来,岂不是要遭受这些人的顶礼膜拜?

    果然,古之人民就是愚昧蠢钝,日后我未必不能成为第二个吕后。”

    她的声音充满自信和骄傲,还带着一股睥睨天下的气势。

    “噗嗤”

    “那边那个是谁?怎么连最基本的礼仪都不懂?”

    一道带着轻蔑笑意的声音传入少女的耳朵,她不以为意,继续沉浸在自己的计划中,脑中不断完善着自己等会接下来的计划。

    “就是,怎么会有人席地盘膝而坐?如此不雅,一看就是泥腿子出身。”

    “你看她身上穿着的,应当是绞绫,如今才三月芳菲,就穿上绞绫了,真是不知羞。”

    绞绫薄而轻盈,都城的贵女们一般是待到6月炎夏才开始穿上这种绸缎的,毕竟绞绫工序繁而复杂,一匹也要三金,不是家资富余,真穿不上绞绫。

    因而说这话的人,其实也带上了一丝嫉妒之心。

    顾以丹本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开始听到有人评头论足坐姿的时候,她并不知道是在说她,但紧随其后的说起绞绫,她哪里还不知道是在说她?

    她顺着声音侧过头,一眼就看到两个少女并案而坐,见她望来,那两个少女非但没有被人抓包的羞愧感,反而拿着团扇,似笑非笑的与她对视。

    顾以丹嗤笑一声,眸底带着浓浓的讥讽,脸上带着挑衅,轻轻吐出几个字,“井底之蛙,不可与之相比。”

    她的声音不高不低,足以让两个少女听到,刹那,她们的脸色就涨红了,美目愤怒的瞪视着顾以丹。

    顾以丹轻哼一声,一边若无其事的回过头,一边小心的观察着其他人的坐姿。

    方才那两人充满着轻视的话,让她上了心,虽然觉得那两人一根手指头都未必比得上她,但人总是希望自己更加完美。

    等见到其他人都是跽坐而后,顾以丹轻轻皱了皱眉,低头看着自己盘膝而坐的双腿,嘟哝了一声,“那些人就不怕得萝卜腿吗?”

    话虽这么说,顾以丹还是不由自主的悄悄学着其他人一样,跽坐在席上。

    “诸位郎君小娘子,干坐在这里未免太过枯燥,既是李太尉的寿宴,不如我们为李太尉大寿添一份热闹?”

    听到此人的话,在场众人不自觉挺直了腰背,不少人开始摩拳擦掌。

    来了,能否借此机会一飞冲天,就看今朝了!

    。。。。。。

    陌上粉,其实就是水馒头,你们百度一下就知道怎么做了,很简单的。

    调味料:

    葛粉3大匙

    水2杯

    片栗粉(即马铃薯淀粉)3大匙

    面粉1大匙

    黑糖浆4大匙

    砂糖2大匙

    作法:

    1。将4大匙黑糖和2大匙砂糖拌匀,入锅炒至糖焦融后,倒入2大匙水拌匀,即成黑糖浆备用。

    2。锅中先放入葛粉,加水拌匀后再倒入片栗粉和面粉,搅拌至溶解后以小火加热,边煮边搅拌至糊状且呈透明后,倒入模型中,再以汤匙沾水将表面抹平。

    3。冷却后脱模扣出,最后淋上黑糖浆即可。

    另,艾特可怜可叹,我在召爷那里看到你了,太能吃那里……哈哈哈哈……握爪……

第27章 斗艺【唯小四和氏璧加+】

    “哈哈哈。。。卢三郎都这么说了,那就由我先抛砖引玉吧。”

    又一个青年开口,众人循声望去,就见青年面容清秀、身上带着一种贵气,独自一人坐在一张案几之后,迎着众人的视线,也怡然自得,未见丝毫紧张。

    “咦,是王家大郎,人称都城五俊之一的津公子。”

    崔雅娘在姜元羲耳边小声说道。

    姜元羲自然是知道都城五俊的,五俊就是五姓的贵公子,一为太原王氏的王星津,二为范阳卢氏的卢子晋,三为清河崔氏的崔玉书,四为荥阳郑氏的郑和安,五就是陇西李氏的李仲闻了。

    先前一开始第一个站出来说要热闹热闹的,就是卢家的卢子晋。

    在这样的场合,自然也只有同为五姓之一的世家子先出声。

    而在场能单独一案几的,都是身份地位最顶尖的人。

    卢子晋微微一笑,朝王星津一引手,“王大郎,这里可是很多小娘子看着的,可不要丢人。”

    从卢子晋毫不忌讳的玩笑,就知道两人私交不错。

    王星津也不生气,沉吟一下,复又开口,“纸笔来!”

    立时就有李家候在这里的仆从去准备笔墨纸砚。

    王星津执笔沾墨,在纸上一气呵成,笔走游龙。

    当他搁笔之时,引得众人探头观看,纷纷想知道五俊之一的津公子究竟写了什么。

    王星津略略等了等墨迹干了,摆摆手,他的长随就拿起宣纸,面向了卢子晋所在方向。

    “绛阙,正春光到时。

    当人日、诞芳仪。

    向宫壶、雅著徽誉美,懿德无亏。

    深被恩荣,金殿宴嬉。

    气融怡。

    贤均木,宜颂二南诗。

    天心喜、锦筵启。

    阖部奏笙箫,祝寿处、愿与山齐。

    年年常奉,明主禁掖。”

    卢子晋一句一句念出来,末了摇头笑叹,“好一手《长寿仙促拍》(注1),又被你这家伙抢了先。”

    这是一首祝寿诗,不仅应景,还能让借此在九卿面前刷一刷自己的才华和书法。

    王星津一笑,对李家的仆从吩咐了一声,“此乃小子写的字,烦请拿给太尉,请他老人家指点一下小子的字。”

    倘若是另外一个人这么说,李家的仆从都未必肯扫一眼,但当这么吩咐的人变成太原王氏的嫡子,李家的仆从微微躬身,双手捧起那幅字就退了下去。

    其他人暂时也没有心情吟诗作对了,他们都知道,王星津所谓的抛砖引玉,并不是说写寿诗,而是通过自己这幅字,告知太尉等九卿,他们这些年轻人在此一较高下,惟愿九卿斧正。

    万一他们在这里玩得开心,九卿却无一知道,岂不是媚眼抛给瞎子看?

    当然了,作为为大家冲锋陷阱的人,王星津抢先一步占了九卿的注意,也是应有之义。

    只看九卿有没有兴趣来搭理他们这些年轻人了。

    片刻之后,那李家仆从又回来了,手上空空如也,很明显王星津那幅字已经被李太尉留了下来。

    这李家仆从回来之后,站在场中高声道:“津公子的字,已在家主手中传阅,家主赞曰其字入木三分、力透纸背、下笔风雷、大气磅礴,假以时日,未尝不能成为一大家。

    另,奉家主令,因知诸位郎君和小娘子在这里一展所长,家主将与姜太傅、崔大司空等家主在附近观之一二,诸位所展得到在场大部分人认可的,都将奉于家主案几之前。”

    这话一落下,场中就响起了轰然声。

    不仅仅李太尉,就连其他九卿都来附近观察他们,这怎么不让这些年轻人激动?

    万一入了某巨头的眼,入朝为官不过一句话的事,这下子,只要有点野望的人都开始蠢蠢欲动了。

    不少人相互看着,都在忌惮第二个站出来的人。

    王星津是都城五俊之一,他们比不过,却不能让其他人再抢了第二去。

    要知道,很有可能现在附近某一处,李太尉等九卿就在观察他们。

    樱花徐徐飘落、充满着香气的花园中,无声的弥漫着一种剑拔弩张的气势。

    撕裂这股气势的,是一个甜美又清脆的声音。

    “刚才津公子已经露了一手,接下来应该到我们小娘子了,郑三娘不才,愿为大家奏一曲。”

    说这句话的是一个坐在崔雅娘身边隔了好几张案几的小娘子,她是荥阳郑氏的嫡女,家中行三,她的嫡亲哥哥就是五俊之一郑和安,安公子。

    她容颜娇俏,面上带笑,一举一动都带着得体的闺范,说话却又带着一股毋庸置疑的口吻,很明显,这是一个对自己很有信心,且性格有些强势的小娘子。

    不然何至于在这种青年俊彦争锋的场合中,厮杀进来,摆明了就是不肯让郎君们独领风骚。

    不提郑三娘的身家背景,只看在她这么一个娇滴滴的小娘子份上,其他郎君们就不好驳了她的面子,正好她这么一打岔,反而恰到好处的调和了郎君们的暗流。

    于是不少郎君纷纷出声,个个都笑着洗耳恭听。

    郑三娘嘴角一勾,给自己的侍女使了个眼色,等自己洗干净了双手,侍女也将她的琵琶拿了过来。

    郑三娘接过琵琶,素手轻扬,一窜窜磅礴大气的音调就响了起来。

    姜元羲闭着眼睛,静静的听着这首《夕阳箫鼓》,眼前仿佛出现了春江海潮、江树花林、月升月落,苍茫深阔,静谧优美。

    一曲终了,郑三娘轻声道:“三娘献丑了。”

    “啪啪啪”

    王星津鼓了掌,赞叹道:“此曲余音绕梁耳,当真是清耳悦心。”

    郑三娘抱着琵琶,微微颔首,“津公子谬赞了。”

    话虽谦虚,脸上却带着自信,显然觉得自己受得起这样的称赞。

    王星津微微一笑,眸子带着一抹欣赏之色看着郑三娘。

    其他人也多有称赞,郑三娘来者不拒,一一接下。

    于是,一郎君一小娘子轮流展现才艺的顺序也定了下来。

    场中瞬间开始热闹起来,每个人都想尽办法表现自己,每个人都想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展露出来,以期入九卿巨头的眼。

    在花园旁边一座阁楼里,崔太爷看着花园处的斗艺,将目光投向对面坐着的一个老者。

    “姜大哥,怎生你家没有一个后生晚辈出来斗艺?就连我家的雅娘都弹奏了一曲。”

    姜太傅不紧不慢的回答:“近来我家后生晚辈不肖,可不敢在这里丢人现眼。”

    其他人:“。。。。。。”

    好个睁眼说瞎话的九卿巨头!

    。。。。。。。

    注1:宋朝,曹勋,《长寿仙促拍》

第28章 大敌至

    最近朝堂上,真是上演了一出好戏。

    姜太傅追着赵沈魏三家来胖揍,赵沈魏三家也不是软柿子,当然不可能坐以待毙,于是迎头还击。

    朝堂诸公几乎每天都能看好戏。

    一开始的时候,赵沈魏三家在姜太傅的胖揍之下几近毫无还手之力,眼看赵沈魏三家在朝堂上的势力就要被连根拔起了,这时候赵沈魏三家的姻亲也下场了。

    乱拳还能打死老师傅呢,更何况姜太傅要面对的至少有六家以上的势力?

    就是姜家再厉害,也独木难支了。

    大家都以为到了这个时候,姜家的姻亲郑家也应该下场了,结果郑家一动不动,摆明了冷眼旁观,任由姜太傅在数家势力面前节节败退。

    不少人都在猜测恐怕姜家和郑家有了龋龃,不然郑家不会眼睁睁的看着自己在朝堂上互为犄角的姻亲一退再退。

    这场胖揍,最终可以算得上是两败俱伤。

    姜太傅成功的将赵沈魏三家的门徒撸了过半,但姜太傅也不是没有付出代价,至少在赵沈魏三家以及他们姻亲的围攻之下,姜家的势力也大损。

    姜太傅的二子,任左中郎将的姜枫被罢黜,听说如今在家借酒消愁,酒后妄言甚至有些怨怼老父亲的意思,埋怨老父亲为了一个孙女就断送了儿子的前途,似乎父子之间埋下了隔阂。

    而姜家一退再退,已经退至了九卿权柄中倒数第二的位置。

    仅次于大鸿胪荥阳郑家之下,连寒门草根出身郑家和甘家都比姜家厉害了。

    至于荥阳郑家,可不是说他的势力比姜家差,而是郑家家主郑太爷任职的是九卿之中的大鸿胪。

    大鸿胪在现今这个朝代中,几乎没什么权柄了,因为根本就没有万国来朝,大鸿胪徘徊在权力的边缘,要不是一直以来都是九卿之一,恐怕连这个九卿都要被撤了。

    但荥阳郑家的子弟多在朝堂中活跃,综合来说,其势力一直名列前茅的。

    毫不夸张的说,姜家的地位已经摇摇欲坠,如今只能夹起尾巴做人,要不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