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凤和鸣-第1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先是抬头望了望天,天空晴朗,海天一色的美景让她心下稍安,看着不似会有风暴的样子。

    接着望向邵兕虎,“小虎,要不我们再往前一些?”

    她打算若是再往前十里,若是看不到鱼怪的踪迹就回去。

    姜元羲问错了人,问邵兕虎只会得到一个答案,“好。”

    然后船又继续前行。

    心中计着距离,姜元羲蓦地抬头,凝神远望,

    “小虎,听到什么声音了吗?”

    邵兕虎凝神静听,随着大船航行,片刻之后他才开口,“怎么听着好像有人在高歌一曲?”

    而后他自己又摇头,“不对,就是长长的叫一声,停顿几息又叫一声,难道说。。。”

    姜元羲神色郑重的点头,“看来我们遇到鱼怪了。”

    两人全神贯注,邵兕虎手中已经弯弓搭箭,姜元羲手中提着长枪,随着大船前行,声音越发清晰。

    姜元羲两人也看到了鱼怪,不是一条,是一群。

    好像是在嬉戏一样,一条鱼怪跃出水面又跳下,另一条鱼怪同样也会跃出来,水面上掀起了浪花。

    陡然出现了一条大船,鱼怪们似乎也有些惊慌,没有在嬉戏,姜元羲看得分明,有好几条小的鱼怪被几条大的鱼怪引着往深海里游走了,只留下其他几条大的鱼怪在那里看着她们。

    似乎是在警惕他们?

    纵是鱼怪走了大部分,留下的也有五六条,每一条都比昨日看到的大,邵兕虎看向了姜元羲。

    若是只有一条鱼怪,说不得姜元羲就动手了,好几条呢,万一伤了其中一条,其他的发疯了,大船绝对会被撞毁。

    就在她方才的观察中,似乎这群鱼怪的族群也通人性一样,遇到不明危险之时,母亲带着孩子先撤离,留下父亲们守着后路。

    姜元羲仔细的端详着鱼怪们,她发现了一件事,大船在缓慢的前进,鱼怪们虽是半包围着大船,但是大船进它们就退,双方的距离几乎没怎么变过。

    这是不是可以看做这些鱼怪并不会主动进犯人类?

    “小虎,来,帮我把网撒下去。”姜元羲观察了片刻之后,心头一动,招呼邵兕虎把渔网撒了下去。

    然后姜元羲就不再看渔网,而是专注的看着鱼怪们。

    半响之后,邵兕虎紧绷着身子,弓箭拉得满满的,警惕的看着突然散开的鱼怪们。

    鱼怪们嘴里发出声音,各自游动,交错而行,水被它们搅得浪花四起。

    船微微沉了沉,又很快平稳下来。

    鱼怪们又停了下来,再一次聚在一起,看着他们,叫了一声,一个跃身,潜进深海消失不见,其他几条跟着也走了。

    略等了等,邵兕虎才慢慢放松了身子,把弓箭放下。

    姜元羲来到甲板边,低头一看,见海面上的渔网里都能看到活蹦乱跳的鱼儿,她神色有些许的复杂,“原来如此,看来倒是要跟其他人说,若是遇上这些黑白大头鱼,不能伤害它们,若是遇着它们有危险了,能搭把手就搭把手。”

    姜元羲放下长枪,拉着渔网往上拉,邵兕虎在一旁帮着她。

    昨日里靠着十几二十来人才把渔网拉上来,今日两人就拉上了来,幸好没人看见,不然姜元羲也得头疼怎么解释自己的力气。

    看着堆满了甲板的鱼,姜元羲琢磨着问道:“小虎,你说那些黑白大头鱼帮着赶鱼儿进渔网,是想帮我们呢,还是想让渔网满了让我们早点走?”

    没错,方才那几条鱼怪交错相游之后,他们的大船就微微沉了沉,是因为渔网里装了满满的鱼儿,比昨日的还多。

    邵兕虎想了想,摇摇头。

    姜元羲想不出个所以然,索性也懒得去想,两人一起动手调整风帆,转了个向,开始回航。

    “小虎,我算着我们已经远离了海边五十多里,为了避免遇上这群鱼怪,日后我们就在近海二十里的地方操练。”

    “好。”

    姜元羲又琢磨了下,“霍先生想要出海远航的事恐怕短期内不行了,这群鱼怪就是头一个难题。”

    邵兕虎才懒得管霍景山出不出海,一脸无所谓的样子。

    此行最大的收获大概就是确认了鱼怪是一群,且性情确实温和,等姜伯庸一众人见到大船的身影,差点腿软。

    下了船的姜元羲就对上了一张张怨妇脸,特别是姜伯锦,好像独居深闺的怨妇一样哀怨的看着姜元羲,看得她头皮发麻,差点没忍住手痒。

    “船上有鱼,找人收拾一下。”

    不用姜元羲说,他们也看到了,因为有几条鱼跳得高高的。

    “五娘,海里的鱼很多吗,你们出海一趟又网了这么多鱼回来。”姜伯锦啧啧称叹。

    还是姜伯庸记得这行出海的目的,“五娘,见着鱼怪了吗?”

    其他人也支起了耳朵,聚精会神。

    “见着了,一群鱼怪呢,不过依我观察,它们性情温和,只要不主动招惹应当没问题。不过为了以防万一,我们最好还是不要出海二十里之外,见着了鱼怪就回来吧。”姜元羲也没有把话说死,万一鱼怪发疯呢?

    姜伯庸更在乎另一件事,“五娘,你说我们专门安排人每天打鱼如何?”

    反正大船半个月就能造出一艘,船越多,打的鱼就越多。

    姜元羲心下有一种果如她所想的感觉,五哥果然很在乎存粮。

    似乎是随着年底越近,他就越发着急,她听说过五哥已经找了朱学真,商量着趁着冬天农闲,开垦更多荒地的事了。

    “行,反正海里的鱼很多,这事就五哥看着办吧。”

    海很大,一时半会的,也不怕会捕捞鱼给没了,只不知道五哥到底想要多少存粮?

    姜元羲总觉得,再过一段时间,她就知道为何五哥要这么多存粮了。

第308章 事有反常必有妖

    邵兕虎带着陆明等人在船上操练起来,顺带的每天都会带上一船的鱼回来。

    除此之外,就是曾经商讨过的要在县城门口建两面城墙的事,也正式开始动工了。

    正好是农闲,徐峰也是赞成的,号召了县里的劳力,就当是徭役了。

    县里的百姓们不明白为何要建城墙,以前几十年都是这样过来的,不过这是县令大人他们决定好的事,百姓们也不会反对就是了。

    建城墙要用的石头,都是在矿山里头拉出来的,正好省了开山凿石的功夫,石泥是姜元羲安排忠心之人调和而成。

    人多力量大,两面高大的城墙,只用了两个月都不到的时间就建好了。

    离着过年还有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姜元羲索性又让人在海边那个方向同样修建了一面城墙,至于说从船坞里挖的直通大海的溪流,建了一面闸门,新大船要从船坞出去之时把闸门打开,已经下水的大船倒是不回船坞了,都在海边抛锚停靠。

    要不是快要过年了,姜元羲还准备在海边建一个码头的,随着大船的数量越来越多,这件事就不得不提上日程,不过这些都是开春之后的事。

    造的大船越多,捕获的鱼儿就越多,县衙建的粮仓已经堆不下那些鱼干了,姜元羲又让人再建了一个大的粮仓。

    徐峰不知姜元羲要这么多鱼干作何,但是没有人会嫌弃肉少,这也是粮食的一种,建粮仓之时徐峰想着照这样开春之后天天捕鱼下去,又默默把粮仓的规模扩大了一倍。

    “徐大人,往年丹阳县的寒冬也这般暖和?”姜元羲一身棉袄长袍,阿方还想给她披上鹤氅,被她拒绝了。

    一开始就是听说丹阳县到了冬天会很寒冷,郑幼娘特意收拾了很多厚的衣裳给她带来,结果真的到了寒冬,姜元羲觉得她不用穿棉袄都行。

    带着疑惑,她来找徐峰了。

    徐峰也紧皱眉头,“大人,往年县里至少要穿好几件衣裳才能出门,今年不知怎的竟暖和了许多。”

    姜元羲一下子就听出了其中的不对劲,“你是说往年丹阳县很冷,今年却暖和了起来?”

    徐峰肯定的点头,“是,好几十年了,还没遇到过这么暖和的冷冬呢,不,眼前都不算是冷冬了,就比秋天之时冷了一点,往年寒冬要消耗很多柴禾的,今年几乎都没什么百姓烧柴禾取暖了。”

    徐峰只是感慨今年的寒冬好过了很多,姜元羲心中却有一种不安隐隐跃现,与徐峰分别之后,她极力就找上了姜伯庸。

    “五哥,你的情报网如何了?”

    面对姜元羲的问题,姜伯庸道:“现在几乎北梁的郡城都有你的铺子。”

    这意味着姜伯庸的情报网也几乎铺满了北梁的郡城之地。

    来不及感叹五哥不声不响就帮她增加了这多的产业,也来不及叹服五哥弄了这么大的情报网,她神色肃然的问:“五哥,帮我看看其他各地是不是跟往年相比,暖和了许多。”

    姜伯庸心头一凛,心中再次感慨,五娘这是察觉到不同了?

    姜伯庸一口就应下,“最迟五天就能给你各地的情报。”

    五天过后,拿着姜伯庸给她的各地情报,姜元羲神色略有些难看。

    其他各地也跟丹阳县一样,都比往年暖和了很多,而靠近大晋那边,原本就靠近南方,这个寒冬更是一点都不冷,就跟秋天一个样。

    很多百姓们都在庆幸冬天不寒冷,不用在担心会在寒冬之时冷死人了。

    姜伯庸甚至还给了大晋的情报姜元羲,当她看到大晋全境整个冬天比他们北梁还暖和之时,只来得及感慨一下五哥的手竟然伸进了大晋之外,一股更大的不安浮现在她心头。

    事有反常必有妖,冬天就要有个冬天的样,冬天暖和起来,肯定是有不对劲的地方。

    沉思了许久,依然不得其意,姜元羲捏了捏眉心。

    就在这时,朱学真一脸郑重的来找她,“五娘,你随我去田里看看。”

    朱学真很着急,根本不等姜元羲拒绝,拉起她就走。

    他的脚步很快,带着焦躁,姜元羲的心立即就提了起来,生怕是田里出了事。

    等她来到田里,朱学真指着田地问她:“看到了吗?”

    劈头盖脸这么一问,姜元羲有些怔忪,纵然她帮着朱学真观察过稻谷的生长情况,也摸不着头脑这话是何意。

    好在朱学真也不是真的在考校姜元羲的农事,继续道:“我问过县里的老庄稼了,他们说丹阳县的田地寒冬之时都会结霜的,到了临近过年之时还会下雪,雪花会覆盖田地。

    瑞雪兆丰年,大雪覆盖田地一个寒冬,等来年开春,大雪融化,不仅滋润了田地,还能让地里的泥土休养生息,肥厚许多,开春之后春耕,稻谷会长得更好。

    你看这田地,不要说大雪覆盖了,连结霜都没有,泥土松软的很,若是在其他地方也就罢了,但丹阳县肯定出问题了。”

    朱学真跳下田里,从自己腰间拿起挂着的小锄头,用力一挖,挖了好几下,招呼姜元羲下来看,“五娘,你来看。”

    姜元羲目力极好,站在田埂上已经看得一清二楚了,饶是她天不怕地不怕,此时也头皮发麻。

    盖因那泥土里密密麻麻的虫卵看得她头一次有些恨自己目力好的,她鸡皮疙瘩都出来了。

    朱学真转了个身,又继续挖,然后姜元羲就看到另一个坑里依然密密麻麻的虫卵,一边全身的鸡皮疙瘩不断的冒出来,一边神色也难看了很多。

    “朱先生,这些虫卵莫不是。。。?”姜元羲很期盼不是自己想的那样,可惜朱学真打破了她的幻想,“是,这些很有可能就是蝗虫的虫卵。”

    朱学真的神色也难看的很,他是农家矩子,对农事极是娴熟,若是在其他地方兴许他不会特意来田里查看,可丹阳县的田地他很看重,再加上跟老庄稼们闲聊之后,他顿时坐不住了,随便找了一块田挖开,看到最不想看到的事发生之后,第一时间就是来找姜元羲。

    姜元羲想的更多,连丹阳县都这样,其他地方呢?

    她还记得大晋那边如今可是比北梁最暖的地方还暖和呢。

    姜元羲抬头望了望天,轻轻吐了一口气,“老天爷不给活路啊。”

    然而天不救人,人要自救。

    一瞬间,姜元羲脑海中就想出了不少法子应对,头一个想到的,就是五哥坚持要养的鸡。

    “朱先生,若是把鸡放养在田里可有作用?”

    朱学真连连点头,“当然有用,这些虫卵可算是遇上天敌了。”

    姜元羲心下稍宽,她记得小哥财大气粗,足足采买了上万只鸡崽回来,几个月过去了,鸡崽早就长大了,其后更是组织了不少人手专门看着母鸡孵蛋的,一来二去,整个丹阳县少说也有数万只鸡了吧?

    “那就让百姓们都把鸡赶来田里,把这些虫卵都吃了。”

    姜元羲当下就想回去跟徐峰、小哥他们商量此事,临近过年了,顶好还要让百姓们过年不要杀鸡,鸡有大用!

    才转身,朱学真就叫住了她,“五娘,让鸡吃虫卵这事不急,鸡再多,也不可能把虫卵都给吃光的,而且要鸡把虫卵吃了,就得先把地里的泥土挖一遍,无异于就是春耕一遍,这样太过耗费时力了。”

    姜元羲顿时诚恳的请教,“朱先生有何指教?”

    朱学真一字一句,“烧田!丹阳县的百姓们都习惯了秋收之后田里不种东西的,所以现在田里肯定是空的,让人带上柴禾,就在田埂上把柴禾都烧旺了,然后扔田里,把田都给烧一遍,我们选在正午之时来烧,雾气少,就算田里有水汽也没事,多放几根柴禾就好了,等烧了一遍田,挖了田看看虫卵还剩多少,剩的少了,不妨再烧一遍,然后再放鸡进去吃虫卵。”

    这法子好,方才她看了,虫卵就在泥土下两寸地里,她曾经见过胡不归在地里挖了一个坑,把鸡用荷叶包了放进去,然后把坑给填好,上面就开始烧火,等火烧完了,再焖一下,埋在坑里的鸡也熟了。

    生鸡都能成熟鸡,就不信这样烧了,虫卵还能活!

    事不宜迟,姜元羲立时就回县衙找了徐峰、主簿林飞等人来告知此事,得知田里竟然有虫卵,徐峰和林飞等人俱都面色大变,听姜元羲说要烧田,且这法子还是朱学真提议的,徐峰第一个响应。

    姜元羲还出了县衙告示,让捕快头贴在露下,敲锣打鼓让百姓们务必要配合。

    这事一出,百姓们顿时哗然,田就是他们的命根子,大多数人并不怎么相信田里长了虫卵,但更多的老庄稼忧心忡忡。

    捕头已经有经验了,在露下也不走,等了一两个时辰之后,回来的百姓们越发的多,不约而同的面色都带上了焦急,纷纷把捕头包围。

    “大人,田里真的长了虫卵,这可咋办?”

    “大人,告示上说的啥,大人说怎么办?”

    这些人家里头很多都是把自家孩子送进太学院之后去换取了新谷种的,都盼着开春之后种上新种子,好让自家有个好收成。

    这会儿不要说好收成了,要不是县令大人出了告示,他们都不知道田里长了虫卵,等开春之后,虫卵都破壳而出了,种上了谷种,万一没等来收成,而是等来蝗虫。。。。。。

    百姓们的脸色更差了。

    捕头又把姜元羲吩咐的法子一连说了三次,大家一听,烧柴禾?

    哪家还能缺了柴禾呢,以为今年跟往年一样冷得很,都备了很多柴禾在家里头呢,百姓们先是松了一口气,又听可能到最后要鸡去吃虫卵,甚至若是来年真的有蝗虫过境,那就放鸡群出去,能吃多少是多少,这么一听,当中有脑子灵活的顿时就偷偷靠近捕头问道:“大人,先前县令大人不是弄了个让人领养猪羊之事吗,我记得那会儿鸡不是很多人领养,现在还能领养吗?”

    捕头有些没好气的看着这人,“真当大人平日里的都闲着没事做呢,大人一举一动都带着深意,看吧,当初让你们领养鸡崽,你们嫌弃不肯要,现在知道错了吧。”

    这人不断的点头认错,“是是是,知道错了,知道县令大人是为了我们好,是我们不识好歹,真的知道错了,大人现在还能让我们领养鸡回去么?”

    捕头其实也未必知道当初姜元羲让人买了这么多鸡崽回来的用意,但不妨碍他对姜元羲的敬仰,是的,这半年里头,姜元羲所作的桩桩件件都让他觉得姜元羲是他见过最聪慧之人,修建太学院、造大船、带来了能亩产三石以上的新谷种、修建城墙,采买猪羊鸡回来,当时他也嘟哝了一句姜元羲就喜欢瞎折腾,如今等这事儿一出,他就觉得是姜元羲当初有先见之明,肯定是姜元羲夜观星象知道会有天灾,才提前买了这么多鸡崽回来,不然怎么解释,难道是大人银钱多了没地儿花么?

    当其时姜元羲答应采买这么多鸡崽回来,还真的是因为银钱多的很,要不然姜伯锦也不会如此大手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