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凤和鸣-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仲闻微微挑了挑眉,这丫头对着崔四郎,瞬间又换了一张脸。

    李仲闻很认真的打量了一眼崔玉书,还是觉得自己比崔玉书更加俊秀,不过怎么待遇差这么多呢?

    崔雅娘也叫了一声,“四哥,你怎么不关心一下你妹妹呢?”

    崔玉书理直气壮的,“你不是说为了苗条,日常不能吃太多?五娘还小,正在长着个子呢,当然要吃饱。”

    崔雅娘朝崔玉书挥了挥小拳头。

    李仲闻无语的看着崔玉书一撩衣袍坐在他身边,这一坐,就将他与姜元羲隔开了。

    “你怎么来我这里?那边不是给你备了案几坐席?”

    李仲闻指了指不远处的案几,没好气的道。

    “我家妹妹在这里,我来这里不是天经地义?”

    崔玉书自顾自的坐下来,还吩咐侍女给他要了一套碗碟和酒菜。

    “你不是最喜这种场合?怎么不去跟他们斗艺?”

    李仲闻手指敲了敲案几,似笑非笑的看着崔玉书。

    崔玉书一副奇怪又诧异的样子看着他,神色有些夸张,“你不知道?我这几年已经跟在祖父身边学习了,这种场合哪还适合我?”

    然后崔玉书又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哦,也对,毕竟你都离开都城好几年了,有些不清楚都城的状况也是应有之义。

    不过你不是很欣赏那位顾小娘子么?怎么不去与她畅谈一番?”

    这话一出,就是百无聊赖的姜元羲都看了一眼李仲闻,更不用说一直就看不惯顾以丹的崔雅娘,已经略带不满的看着李仲闻了。

    李仲闻无语的看着好友颠倒黑白,先是声若蚊蝇的嘀咕,“崔四郎,过几天我们比划两手。”

    崔玉书斜睨了一眼,应下了挑战,“正好也想试试你这几年有没有长进。”

    紧接着,李仲闻就将声音微微提高,为自己解释:“真正欣赏顾小娘子的是你四哥,我可是一来花园就在这里坐下了,你四哥方才还去跟顾小娘子说话了呢,聊得好不开心。”

    而后崔雅娘就将狐疑的目光投在自家哥哥身上。

    “噗嗤”

    姜元羲却忍俊不禁,因为她已经听到方才李仲闻和崔玉书两人之间的小声私语了。

    坐在她身边,就算再小声,又怎么可能躲过她这个修炼万物生的人?

    很明显这两人就是在互相拖后腿。

    姜元羲突如其来的笑声,让李仲闻、崔玉书两人一愣,见到他们投过来的目光,姜元羲眉眼弯弯,“崔四哥跟闻公子的感情真好。”

    两人齐齐嗤笑一声,“谁跟他感情好?”

    有了崔玉书做缓冲,李仲闻总算是与姜元羲说笑几句了。

    这边四人在说笑,殊不知早就引起了其他人的注意。

    今天是李太尉的大寿,作为他的孙子,李仲闻本身就引人注目,更不用说李仲闻有一种潇洒不羁的风度,容貌清新俊逸,哪怕是他手中拿着酒杯的动作,都带着一种让人挪不开眼的迷醉。

    至少场中不少小娘子们都偷偷将目光投在他身上。

    且在九卿之中,除了太傅和大将军之外,就属太尉的权责最大,作为李太尉备受宠爱的嫡长孙,可以肯定的是,李仲闻未来的前程必定是锦绣的。

    更重要的是,李仲闻已经年十五,到了知爱慕的年纪,万一被他看上了眼,入了心,日后还怕嫁不进李家?

    见到李仲闻与崔玉书两个贵公子跟两个小娘子有说有笑的,不知多少小娘子暗恨。

    顾以丹微微咬了咬唇,看着姜元羲那个案几,觉得她很碍眼。

    先前嘲笑她不说,如今还抢了李仲闻和崔玉书的注意,她早就打听清楚了,五姓之一权势最大的是陇西李氏,而九卿之中权势滔天的,李太尉是一个,就是其他五姓的九卿也比不上的。

    加之李仲闻又身材颀长、俊逸潇洒,这样一个贵公子,真真是夫婿的好人选。

    不是说都城五俊文采学识很厉害的么,为何李仲闻和崔玉书对她的诗词没有王星津和卢子晋那般热络欣赏?

    顾以丹心中恨得直跺脚。

第34章 分赃

    花园旁边楼阁之中,李太尉、姜太傅、崔大司空、卢大司农、郑大鸿胪、王太仆等人坐在案几前,在他们眼前,放着三张纸。

    李太尉很认真的将三首诗看完,而后对旁边的王太仆笑着道:“你们家星津的字,越来越好了。”

    王太仆笑得谦虚,“可别赞他,省得这小子尾巴翘上天去。”

    李太尉随手就将三首诗递给旁边的崔大司空,仿佛这是一样无足轻重的东西。

    等三首诗在六位巨头手中传阅完,最后的郑大鸿胪笑呵呵念到:“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嗯,是个有志气的孩子。”

    然后呢?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顾以丹以为自己这三首诗会让巨头惊为天人、击节而叹、多有赞誉,然而事实上,在六位巨头们眼中,还不如王星津的字来得重要。

    最后还是郑大鸿胪见没有人点评此诗,随口赞了一句。

    是这三首诗当不得赞誉吗?

    当然不是,只《将进酒》一首,就足以名传千古。

    可惜它出现的时机不对。

    李白处在开元盛世,那时候的唐朝,乃天朝上国,百姓安居乐业、海晏河清,又因朝廷对外极为强势,拳打突厥,俘虏突厥可汗,将突厥灭亡,可谓是千古奇功,此战奠定了中华为世界第一强国的地位,中国皇帝被尊为天可汗。

    除此之外,唐军还击败了阿拉伯帝国与吐蕃联军,收复小勃隶,开拓版图,此战奠定了新疆的版图。

    那时候的唐朝,可谓是万国来朝,百姓们都有一种极为强烈的自信心,因此也就催生出一批风花雪月的文人骚客,这些文人骚客所做的诗词,都带上了一种豪迈大气。

    可如今呢?

    如今北梁立国才十几年,民间时至今日还有百姓食不果腹,在这样的条件下,哪有人有心思吟诗作对?

    至于世家公子贵女们,那都是娱乐之作,一旦那些世家子弟要进入朝堂了,诗词也就再也无法对他们有用了。

    而对于九卿这种巨头来说,诗词歌赋还不如一条对百姓有益的条陈来得重要。

    更何况,在这些巨头们眼中,小娘子们终究是要嫁作他人妇的,又不能当官,还不值得巨头们将太多的注意力放在她们身上。

    若然是一个郎君做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诗词,巨头们还有兴趣见见,考核一下他是否得用。

    顾以丹的谋算,至少是失败了一半。

    李太尉吩咐了一声在旁边候着的家仆,“这三首诗乃今天斗艺之魁,去问管家拿一套文房四宝给那位顾小娘子吧。”

    “诺。”家仆退了下去。

    巨头们也就将顾以丹抛在脑后,开始说起今天会面的主要目的。

    “我家大郎游学归来,他这几年长进了很多,连我这个做祖父的,对他的功课都满意非常。”

    作为今天的主人家,李太尉当仁不让的开了个头。

    崔大司空也呵呵一笑,捻须道:“我家四郎也历练出来了。”

    郑大鸿胪微微一笑,“我家二郎,也快要回都城了。”

    卢大司农紧接着道:“我家三郎,也学有所成了。”

    王太仆慢悠悠的开口,“我家大郎,你们方才个个都对他称赞有加的。”

    李太尉等人心中暗骂一声厚脸皮。

    在场就只剩下一个人没有出声了。

    姜太傅悠悠然端起一杯茶,慢慢的喝着。

    面对五道炯炯的目光,姜太傅闲闲的开口,“先前不是说了吗,我家子孙后辈不肖,可比不得你们家人才辈出,老夫真是羡慕。”

    可惜在他脸上看不到任何一丝一毫的羡慕之色,不然更加有说服力一点。

    面对如此耍赖皮的姜太傅,其他人暗骂一声老狐狸。

    他们口中提到的郎君们,正是年轻一辈中最出色的五个。

    李家大郎,李仲闻。

    崔家四郎,崔玉书。

    郑家二郎,郑和安。

    卢家三郎,卢子晋。

    王家大郎,王星津。

    正正是都城五俊。

    与其说今天巨头们来给李太尉贺寿,不如说是来分赃的。

    什么赃物呢?

    推举名额。

    这些巨头们对自己的孙子寄予厚望,将他们视为自己的接班人,将来九卿的位置就是为他们准备的。

    但是九卿中有权势重如太傅、太尉的,也有悠闲度日如大鸿胪的,这当中到底二十几年后谁是太傅、太尉,谁是大鸿胪、大司空,除了要靠他们年轻人各自的才华之外,还要看他们家族的角力。

    无疑,一个好的起点,能让他们领先其他人好几步。

    今天聚会,其实就是想分赃朝中的官职。

    虽说有“内举不避亲”的说法,但要真的是各家推举各家的子弟,这吃相也太难看了。

    不啻是在告诉天下,这北梁的朝堂是他们世家的一言堂。

    真要是这样,恐怕皇帝就要将他们家族夷为平地了朝堂的官员都如你们家族囊中取物般简单了,还要他这个皇帝做什么?

    不如皇帝你们来做?

    因此,他们都有共识,自家的子弟让别家推荐,然后自己再推举别家的子弟。

    至于姜太傅,名为太傅,实行丞相之职,统领百官,有他在,至少可以交易讲价,看能不能将自己的孙子放到理想的位置。

    一时之间,诸位巨头就开始了争论,到了后来,除了姜太傅能作壁上观,其他人差点火气大到开始全武行。

    。。。。。。

    说起穿越者写诗适不适用这件事,其实我是觉得,每个朝代都有每个朝代的特色。

    如汉唐这种对外极为强势的,能按着北方的夷狄,如匈奴、如鲜卑、如突厥、如吐蕃等外族来胖揍,自然就让中国成为天朝上国,万国来朝。

    这个时候的百姓,是极为自信的,因为国家强势了,百姓自然就有底气了。

    同时,这时候也会涌现很多著名的大文人,如司马相如、李白等人,他们的诗词磅礴大气,因为那是一个时代的反映。

    有如汉唐这种强势王朝,自然也有宋朝这种被辽金元按着来揍的朝代,这个时候的诗人,多是婉约派,如苏轼、李清照等人,更有陆游这种在临终之前都希望“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爱国诗人。

    在汉唐之时,用那种凄楚婉约的诗词,明显是不合时宜的。

    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特色,有些东西不是通用的。

    在西元之前的汉朝,根本不可能出现如宋朝那样的交子、银票,为何?

    因为没有金本位、银本位的支撑。

    那时候西汉的金,是作为贵金属的,多数是皇帝赏赐给大臣,大臣们也喜欢带着金器去墓穴,因为他们讲究“侍死如奉生”,他们墓穴里多金器,金都无法流通,怎么可能变成货币做金本位呢?

    一直到东汉之后,才开始慢慢流通,但那时候也无法出现银票。

    所以有些东西,要符合时代,才能发展起来的。

    大家以后要是有机会穿越,不要选不适用的诗词哦~~

    哎哟,不知不觉就说了这么多,好啦,不说了,以上是我一家之言,大家看看就好了。

第35章 鸿鹄有志

    从寿宴上归来,姜元羲回梧桐苑换了一身衣服,又去看望姜伯庸。

    姜元羲一进庭院,就见到姜伯庸躺在摇椅上,闭着眼睛休憩。

    姜元羲朝姜伯庸身边的侍女招招手,等侍女来到她身边,才低声问道:“五哥这是睡着了?”

    侍女还没有回答,姜伯庸已经睁开了眼睛,声音微微提高,“是五娘回来了啊。”

    姜元羲朝侍女摆摆手,侍女微微躬身退下,在姜伯庸身边放了坐席,她跽坐下来,轻声问道:“五哥,你今日好点没有?”

    姜伯庸温柔一笑,轻轻拍了拍姜元羲的头,“好很多了。”

    姜元羲看着姜伯庸头上还绑着的纱布,嘟哝道:“骗人,明明还没有大好。”

    姜伯庸假装听不到姜元羲的话,其实他还真的是大好了,头上的伤口已经结痂了,之所以还继续绑着纱布,只不过是想提醒姜元羲她做的好事,想让她一直内疚下去而已。

    姜元羲又问道:“那你今天听了乐曲了吗?”

    姜伯庸轻轻点头,含笑道:“乐姬已经给我弹了一个时辰的乐曲了。”

    “嗯,那就好。”

    姜元羲点点头,而后又一一问了姜伯庸今天的饮食,等全部问完之后,姜元羲都感到有些口干了。

    姜伯庸贴心的吩咐侍女给她准备茶水,而后轻声问道:“李太尉府中热闹吗?”

    问这句话的时候,他脸上带着一层淡淡的失落。

    这让姜元羲见了心中更是难受,自责不已,要不是她,五哥也能去李太尉府中参加寿宴的。

    姜元羲捧起茶杯喝了一口,然后开始滔滔不绝给姜伯庸讲述李太尉寿宴之事。

    等姜元羲讲完,一壶茶都差不多见底了。

    姜伯庸脸上带着神往,赞叹道:“想不到那个顾小娘子如此高的志向,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好诗好句!”

    “可惜无缘一见这位奇女子。”姜伯庸低低叹了一声。

    姜元羲觉得歪了歪头,“五哥对这位顾小娘子很有好感?”

    姜伯庸心中一凛,他想到自己还未定亲,万一让姜元羲误会了,跟郑幼娘说他爱慕顾小娘子,恐怕姜家就会为他聘顾小娘子回来。

    这可不行,他的妻子无论如何都万万不能是顾以丹!

    姜伯庸摇了摇头,“怎么会,五哥连她什么样子都没见过,如何来的好感?五哥只是遗憾无缘得见当时这首大作出世之景而已。”

    怕姜元羲会纠缠这方面,姜伯庸不着痕迹的转移话题,他淡笑着看姜元羲,问道:

    “五娘有没有跟那位顾小娘子交上朋友?你可是我们姜氏一族的神童,想来跟这位顾小娘子应当有很多话题畅谈才是。”

    姜伯庸心中猛然间有一丝紧张感,竟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听到姜元羲哪种回答了。

    上辈子也是跟如今一样,那位顾小娘子在李太尉的寿宴上以三首诗惊艳众人,其后声名大噪,这三首诗一夜之间就在世族中流传,几天之后传遍北梁大地。

    顾以丹因此也得了一个“天下第一才女”的名头。

    诸多文人骚客将那首《将进酒》奉为百年来第一诗,极大的捧高了顾以丹的地位。

    而且姜伯庸很清楚的知道,这位顾三娘还不止这么点本事,日后还会搅动都城风云、乃至天下风云。

    这是一个能与姜元羲匹敌的奇女子。

    她有着诸多的奇思妙想,每当你以为她只有这么点本事的时候,下一刻她就会打破你对她的印象,她会让人更加的惊叹。

    当年甚至有不少人惜叹,“顾三娘奈何为女子”。

    可就是这么个奇女子,也不知为何会处处跟姜元羲敌视。

    她们两人到底是如何结下仇怨的,竟无人得知。

    这个隐秘,姜伯庸隐隐有种感觉,或许会在今天得知。

    就是不知道姜元羲是不是还跟上辈子一样,与顾以丹不对付了。

    姜元羲听到顾以丹的名字,耸了耸肩,脸上带着一种无所谓,“没呢,顾小娘子身边聚满了人,哪轮得到我上前与之攀谈?”

    姜伯庸心中五味杂陈,他能看得出姜元羲是真的无所谓,似乎在她心中,顾以丹并不值得她重视。

    就跟上辈子一样,姜元羲对顾以丹某些做法其实很不赞同。

    原来重来一遍,姜元羲还是做出了同样的选择,那他呢?

    他是不是还会跟上辈子一样庸庸碌碌?亦或是能成功的逆天改命?

    这个时候,姜伯庸心中蓦地生出了一种恐惧,对未来的恐惧,对日后自己命运的恐惧。

    姜伯庸藏在薄纱毯子下面的手,渐渐紧握。

    “五娘为何没在宴会上斗艺?你可是我们姜氏的麒麟儿,就是大哥与你相比,也多有不及,如果你当时能露一手,就能跟顾小娘子斗个旗鼓相当了,相信之后也能跟顾小娘子成为知己好友。”

    姜伯庸勉力压制住心底的恐慌,语气中带上一种惋惜之意。

    姜元羲却没有觉得可惜,她漫不经心的托着腮,“因为没意思得很。”

    这个回答,让姜伯庸微微一怔。

    见五哥不明白,姜元羲又继续解释,“这种吟诗作对的宴会,没意思得很。就算能做出千古好诗,又有什么用呢?

    除了一个才子才女的名声之外,于家族、于家国都毫无用处,还不如去演武场上锻炼身体保家卫国呢。”

    姜伯庸心中一震,眸中复杂之色一闪而过,原来这个时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