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调教初唐-第4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流霜低吟了一声,似乎怕痒,缩了缩脚,身子往里一歪便睡了过去,倒是婉儿,被我一捏脚,便惊醒了过来,见到自己身上盖着半片被子,小巧玲珑的纤足正被我拿在掌中,不由得嘤吟一声,我又不敢突然放手,以免吵到流霜,只好竖起了一根手指,示意婉儿不要发出声音,缓缓地替她脱掉了鞋子之后,把双腿放进了被子里,小心地掖好了被角,这才松了口气。

    只这么一番小动作,可就没想到,婉

    角里边,竟然涌出了晶莹地泪水,纤手紧紧捂在嘴前露带雨地瞅着人,叫我如何不怜,轻轻地叹了口气,也不多说,径直把外披脱去,就这么靠在了床榻的边上,一把缆住了婉儿的纤腰,在她腮边轻啄了一口:“乖婉儿,怎么了,莫非还有人敢欺负你不成?”

    婉儿干脆就撒了手,死死地勒着我地脖子,把头埋在了我的胸口处,嘤嘤地哭着,却又不停地摆着头,我岂能不明白婉儿的心思?手轻轻地搭在了她那一头滑润如丝绢的青丝上,在她的耳边低声地道:“好了婉儿,是公子我对不起你们,可你也该知晓,我虽然未曾与你行那纳妾之礼,可我心里边,何尝拿你、灵儿和婵儿当着旁人了?”

    “……驸马爷。”婉儿哭声凝住了,缓缓地抬起了头来望着我,水红的双眸,满脸的泪痕,还有那微微发肿的双唇,我伸了一根手指头压在了她那温软潮湿的唇瓣上,冲她耳语道:“日后,唤我俊郎便是,有何不可?”

    婉儿久久地望着我,渐渐地,原本怨然的俏脸上绽开了笑意,却又固执地摇了摇道:“妾还是愿意唤您为驸马爷。”

    我点了点她的鼻尖,故意板起了脸道:“莫非你还觉得公主殿下会罚你不成?若是公主真那么小心眼的话,又岂放任你们,你这丫头,有些时候,胆子大一些,反而是好事,明白吗?”婉儿怯生生地点了点头,回眸看了一眼在床榻里边熟睡的流霜一眼,方自把丰唇凑到了我的耳边,低低地唤了一句:“俊郎……”

    火炉上的水壶儿发着滋滋的声响,怀里的婉儿笑得份外的香甜,腻在我的怀中,手了勒得甚紧,似乎生怕这一松手,人便不在怀中一般,我只是轻轻地抚拍着婉儿的背,就这么搂着她,直至天明。

    ----------

    李愔这个在林邑的暴发户王爷出资五十万贯,李恪也同样以五十万贯,至于李贞等皇子,皆是十万贯,又或者是三五万贯,加上本公子在长安的纨绔之友们的解囊相助,而本公子又再补了五十万贯之后,五百万贯的注册资本金终在贞观二十三年年初之时凑齐。

    五百万贯,这绝对是一个令人生畏的数字,嗯,至少大唐个人资产在五百万贯以上的人几乎没有,就算是本公子出尽家资,也还差上百多万贯,当然,那些已经在世间屹立不倒数百年的世家门阀,五百万贯,也该是有的,不过都不是任何一人,只不过是他们的共同财产。

    这已经超过了贞观十七年大唐一年赋税收入的资本,竟然是用来创办一间钱行的,这不能不把大唐举国上下都吓了一大跳。不过,没人再敢出言来表示反对,这里面,不仅仅有朝庭里的实力派:比如本公子、程叔叔、李靖伯父、李绩大叔,就连高士廉老大人也插了一脚,虽然钱不多,不过两万贯,但是他代表的却是大唐帝国的后族,只要这位老爷子还活着一天,长孙无忌就没办法成为后族的领袖。

    当然还有朝庭的少壮派,例如崔仁师,王方翼、李乾佑,还有本公子的那帮纨绔名将,裴行俭的婆娘更是把她家和定芳兄家的入股钱亲自送到了我婆娘的手里边。

    嗯,代表着大唐新生代力量的,文武方面,都几乎人手一份,当然大家都打着为朝庭效力,为皇帝陛下分忧的幌子,不过,所有入股人员,都得经过本公子的手边,还好,没有哪个我看不顺眼的,嗯,长孙无忌虽说算上一个,不过他是让他媳妇把钱送到了我老婆的手里,至于褚遂良,这家伙没有出资,咱也没功夫跟他计较。反正就算他想出钱,嘿嘿,咱也要为难于他。谁让这个老东西整天为难我爹,听老爷子说了,这段时间,这家伙可是弹劾了我家老爷子不少回。

第952章 孔老头要下课了

    是一向以清廉视人的魏叔玉也有些不好意思地上门掏这让我很是大吃一惊,我自然知道这家伙的家庭情况,虽然不敢说家无余财,可这家伙跟他爹一般,太清廉了,若是拿出个千来贯我或许还信,可是一万贯,我甚至怀疑这家伙鬼迷心窍,也去学人贪赃枉法,后边一问了才知道,原来这钱是他的婆娘交给他的。

    “哈哈哈,叔玉兄,你早说嘛,害得小弟都在这儿担心个半天,生怕咱这个铁面无私的兄台,竟然也干起其他的勾当。”我拍着桌子指着面红耳赤的魏叔玉大笑道。因为父亲与魏叔父的关系,加上这些年时常的来往,跟魏叔玉的关系,虽然比不上亲兄弟,却也是十分的融洽,至少不需要像对付那半打青春版程叔叔一般地伤脑筋。

    果然,魏叔玉气的踹了我一脚笑骂道:“你这家伙,整天就想一些歪头歪脑的事儿,莫非就许你有钱,不许旁人得财不成?”

    “哪能啊,呵呵,小弟不过是觉得高兴罢了,对了叔玉兄,您可莫要忘记了,您也是股东了,怕是过了年,陛下就会宣布了,到时候,您拿着这张条,直接去总行那儿领股东证便成,到时候我会先给他们打声招呼,嗯,不用打也成,长安里边,谁不认识您这位魏强项哪!”我冲魏叔玉笑道。

    魏叔玉白了我一眼:“懒得理你,对了。听说你家那口子又怀上了?”

    “嗯,那是当然,嘿嘿,咋样,用不用小弟教你两招?”我眉飞色舞地冲魏叔玉挤眼道。好事总会双喜临门,李漱又怀上了。还有儿也珠胎暗结,嗯,听婉儿说。这几日灵儿也是茶饭不思。晨起欲呕。看样子,本公子的能力更胜往昔,或者应该说本公子属于暴发型地选手。不来则罢,一来就来一串。

    娘亲乐得都找不着北了,大嫂那边也怀着快生了,咱这边一下就冒了三个大肚婆。娘亲不乐才怪,年纪大了。总希望能见到孩子们开枝散叶,嗯,老爷子已经开始专研起《说文解字》这部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字典。准备继续给娃子们起名,看样子,本公子想过这样的瘾头的话,只能等到我的孙儿辈了。

    ----------

    “我可不像你一般急。再说了,为兄我可也不比你差,对了。你老婆跟我婆娘说什么呢?两个女人怎么那么多话。从方才说到现在,都有一个多时辰呢。”魏叔玉抿了一口酒,冲着远处歪歪脑袋。我扭头一看。这姐俩笑得甜滋滋的,不知道在嘀咕啥子,李漱手扶在小腹处,才两个月。这丫头……就是喜欢摆显。

    “甭理她们,能有啥好事,咱们聊咱们地。”我冲魏叔玉举起了酒杯。魏叔玉点了点头。刚端起了杯子,突然间想起了一件事,抬头冲我正色道:“俊哥儿,你听说了吗?孔老祭酒已经上表向陛下致仕了。”

    听了魏叔玉这话,我不由得笑了起来:“这有啥,从前两年到这会子,这位孔老爷子上表致仕,没有十回,怕也有个七八回了,哪一次不是被陛下驳回。”

    “这一次,陛下没有驳回,而是留中不发。”魏叔玉很是意味深长地道。这不由得让我一愣:“不是吧,难道陛下他……”

    魏叔玉见我的表情,不由得笑了起来:“你想哪儿去了,你觉得陛下像是半途而废之人吗?呵呵,只不过,这位孔老大人这几年来,为了这个科举改革,给折腾得够呛,得罪的人,多得海了去了,孔老大人怕是已经熬不住喽。”魏叔玉说这话地时候,不由得有些感慨。

    我也点了点头,说实话,对这位孔老头,我还是相当地尊敬,虽然这位老头总喜欢跟我对着来,但他并非是无礼取闹,他是按照他地思维模式来行事,或者应该说他跟我的冲突是观念上的冲突,还有学术理念上地坚持。这位老爷子今年怕也有七十四还是七十五了,年纪比我家老爷子还大上好几岁呢。

    大唐科举制度,这位孔老头倒也能干,硬生生把这些科举制度的改革生生地贯彻了下来,现如今大唐对于科举制度还加以抨击的人不能说没有,但是比起几年前来,已经是少得不能在少了,况且,现如今的人抨击地只是执行的力量,而非是制度本身,也就是说经过了几年地实践,这种制度确实已经深入了人心,而且在实际使用当中,并

    显的弊端。

    废话,这些改良制度,可是后世一直沿用至科举制度消失为止,不敢说是最好的,至少是最适用的,况且,士子们不再像以往一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那样的话,他们连第一关都过不去。

    因为如今地考试,总会牵涉到当地地民生,还有当地官吏的作为,他们必须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这样一来,他们也才能了解百姓的生活,为他们以后地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知识。

    “是啊,孔老大人这几年的功绩,可算得是有目共睹,这一点,就算是小弟,也不得不说上一个服字,要是没有他,怕是咱们大唐的这个科举制度改良,不知道还要拖上多少年。毕竟,凭这位老大人在士子心目中的威望,还真是无人能及。”我也很是用力地翘起了个大拇指言道。

    “嗯,是啊,这位老大人也算得是功成身退了,对了,老兄我倒是听到了个消息,陛下准备让令狐德棻来接任国子监祭酒。”魏叔玉抿了口酒,美滋滋地砸砸嘴,挟起了一块肥而不腻的肘子肉丢进了嘴里享受着。

    “令狐德棻?”我不由得一愣,这家伙我不认识,可并不妨碍我不知道他的事迹,这家伙也是出身于官宦世家,祖父令狐整为北周大将军,父亲令狐熙北周位至吏部中大夫、仪同大将军。

    至于他,原任大随想府记室,后迁起居舍人,礼部侍郎、太常卿,也曾经在弘文馆和崇贤馆里边当过学士,不过,这老家伙没有教过我。至于我从哪儿知道他的事迹的,这说来也巧,我爹曾经奉李叔叔的命令修撰史书,而这位令狐大人也同样奉命修撰史书,他与当时的秘书郎岑文本主修的便是《周书》,专记西魏、北周史事。

    ----------

    不过北周诏令文书多仿先秦文体,《周书》如实照录。但书中叙事纪言,也往往过于文雅,华而失实,不能恰当反映北周当时风气,也就是说,这位兄台确实有材,不过,却有些虚浮,老爷子在给我灌输这些历史的时候曾经不止一次地提到过这位兄台,当成反面教材来进行批评,当然是在家里边私下说的,这种话可不能乱说出去。

    所以我就记住了这家伙,毕竟后世咱认识姓令狐的也就一人,还是从金大师的《笑傲江湖》里认识的那个令狐冲。

    “让这位令狐大人来担当国子监祭酒?陛下这是怎么样的,这位老爷子年纪可也不小了,而且威望……怎么会用他呢?”我摸摸下巴,很是疑惑。魏叔玉摆了摆头:“我哪知道,反正这事还在讨论,不过相信变动应该不会了,想来,这位令狐大人,不过是一个过渡人选罢了,不然,陛下肯定会另择他人的,别说你,就是为兄,也不看好此人。”

    “哦,兄长你这话有道理,很有可能,陛下是为了给其他人铺路,不然,不会这么干。”我点头,很认同魏叔玉的说法。哥俩吃吃喝喝,又聊了许久,魏叔玉这才打着饱呃携着婆娘衡山公主告辞了出去。

    方自送别了这二位,远远就见父亲晃晃悠悠地打马行来,我下意识地一抬眼,才注意到太阳已经挂到了西边,乖乖,一顿酒,竟然从中午喝到了晚饭时间,看样子魏叔玉的话也不少,想当初,我总以为这位魏家长子是个古板之人,相处久了才知道,这位除了在大是大非上认死理之外,小聪明劲儿也不少。一张嘴皮子也能说会道得紧,不然,衡山公主也不会整天都甜滋滋的,很幸福的模样。

    “孩儿见过父亲。”我就候在府门口,殷勤地接过了老爷子手中的马缰。“嗯,方才老夫见着叔玉贤侄和衡山公主了,怎么不留人吃晚饭?”老爷子把马鞭丢给了身后的家将,回过脑袋来白了我一眼嗔道。

第953章 关爱

    不好意思地干笑了两声,下意识地拍了拍还圆溜溜的是孩儿不愿意留他们二位,而是孩儿跟叔玉兄一边聊一边吃,从中午一直吃到现在……”

    老爷子看着我那圆溜溜的肚子,哭笑不得的摆了摆脑袋:“你这孩子,算了,走吧,陪老夫走两步,骑马久了,这腿脚都有些麻。”背起了手,迈着四方步,在前边缓缓地移着脚步,道路上的积雪,都已经被家丁们铲到了道路两旁,天依旧很干冷,不过,松柏依旧显得份外的苍翠,浓郁的绿与干净的白色互不干挠,却又相互装点着。

    “今天,江南道的奏报来了,你大哥今年干的不错,那些种植双季稻的州县,都大获丰收,另外,那个流求大岛上边,三季稻的试种也很成功,陛下今天还狠夸了你大哥一回呢,呵呵……”老爷子看样子心情相当的不错,抚着长须,一脸的欢喜。

    “大哥作事一向兢兢业业,能有今日之成绩,孩儿倒觉得不出什么预料。只是不知道大哥什么时候才能回京。都离开长安几年了。也不知道大哥如何怎样?”我在边上接口道,说实在话,我确实有些想念这位兄长了,嗯,过去兄弟俩互相帮衬,在老爷子跟前交替掩护的事儿,也一晃眼过了几年了,咱的大侄子也都不小了。

    老爷子轻叹了口气:“不急,想急也急不来,你大哥在江南道至少还得呆上个一两年的功夫。若是陛下不放心其他人,怕是三五年都难得回来。”老爷子站到了一株腊梅前,看着那和着雪儿怒放地花瓣,嘴角一弯:“为父倒希望你大哥能多在外边历练几年,如今回来,反而不妥。”

    “父亲您这是甚子话,难道大哥回家了您还想撵他出去不成?”我在边上开玩笑道。老爷子很心疼大哥,这点我清楚得很。毕竟我家三兄弟。我跟老三根本不捡父亲的性子长。我觉得我们更像娘亲。只有大哥,那股子温文尔雅的气质,凡事兢兢业业的刻苦精神,与父亲肖似得紧。

    ----------

    或许,老爷子对于大哥的期望值更高一点,毕竟大哥身为咱家的长子,而且一向表现得很是中规中举。就连李叔叔也曾夸我大哥除了在办事的经验上不足之外,其他方面都是拔尖的人材。老爷子看样子是希望能在自己退休之后,让大哥来接他地班。

    从贞观初年起,似乎已经开成了一种惯例,不为州县之官吏,没有地方上地治理经验,根本就谈不上入阁拜相。咱地大哥如此已经做出了相当的成绩,若真再过上一两年。大哥回朝之时。至少也能干上个侍郎,也就是副部长级别的官员,过上三年五载。只要能多出点成绩,肯定能入阁为相,到了那时候,老爷子也能安心地退下来了。

    这一点,我自然举双手赞成,说实话,本公子最不喜欢的就是跟一帮子文诌诌的家伙一块儿在那之乎者也,更不愿意跟一票模样猥琐的老爷们在朝堂上勾心斗角,那不是我的强项,我更喜欢培养自己地实力,自己的声望,就像宫女姐姐在我耳边说过的一般,只要我能尽量地不涉足到朝庭的内部政治斗争范围,凭着在文人士子和军方的的势力和威望,只要你不造反,就算是陛下也不会动我。

    至少在大唐这个时代,就算是皇帝杀人也得讲求真凭实据,况且,李叔叔和李治跟我的关系还算得融洽,另外,李治相对于他那个强势的舅舅而言,更偏向我这一边,因为那位长孙无忌确实太过强势了,据李治自己说,即使现在他当了太子,长孙无忌却依旧把他当成当年那个无依无靠,可有可无地小子,虽然达不到斥去喝来地地步,可也好不了多少。

    嗯,这就好,反正对于李治和长孙无忌之间的情况我乐于成见,或者应该说我这个第三者就更能容易在这样的环境下生存下来,用第三者这个词来形容似乎不太对劲,不过,对敌人不利地,就是对我有利的,这一点,我还能分得清楚。

    “对了,告诉你一件事,陛下已经下令,晋国子监祭酒孔颖达孔老大人为曲阜县候,呵呵,这位孔大祭酒,也算得是功成身退喽……”老爷子抚了抚长须感叹道。

    我在边上小心地问道:“难道了孔大人真要致仕了?”老爷子点了点头:“孔大祭酒,这两年来,身子骨是

    不成了,今年年中时,大病了一场,如今已经不良于以,陛下已经应允了,也着实难为他了,呵呵,这几年来,靠着他,才能把科举改良贯彻下来,若是换了旁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