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九重薇-第9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白嬷嬷笑着领旨退去,又细心地将门阖上,只留了这祖孙二人并肩坐在临窗的大炕上。

    轩窗半掩,阵阵清竹的幽香淡远高洁,细细嗅来心情高旷敞亮。

    依旧不舍得放开孙女的手,皇太后抚摸着慕容薇腕上自己昔年赐下的玉镯,怜惜地说道:“阿薇,我从老太君那里听说,你心里藏着不少事情。想是皇祖母在病中无法体谅,你父皇母后面前,又不大容易开口,才让你为难。”

    没有责备与盘问,只有宽容和体谅。慕容薇听得一酸,将头抚进皇太后怀中,险些落下泪来。

    借着夏钰之的手行事,她已经影响了父皇的决策,或多或少开始染指朝堂。皇祖母没有一味打压与谴责,反而相信她有自己的道理,怎能不令她感激涕零。

    皇太后轻拍着她的嵴背,将她揽在怀中,似是回忆,又似是解释:“你曾祖父膝下没有儿子,唯有我们姐妹三人。他一世要强,将我们当做男孩儿来养。你皇祖父也曾说过,楚家女儿不输男子。”

    捧起慕容薇一双雪白的柔荑,皇太后绵软的话里添了铿锵之意:“阿薇,这纤纤玉手并不是只能用来拿针绣花,也可以挽系风云。”

    孙女与夏钰之配合默契,这一路上打压了江阴邦的气势,扭转了淮州的局面,又发现了钱唯真和汇通钱庄那样大的秘密,昨夜里老太君说得详详细细,皇太后心内一股自豪悠然生起。

    孩子们并非不懂事,一味的争权夺利,而是努力替大人分担风雨,想要接过上一辈挑着的担子。那么他们斟酌之后所做的决定,必然不会浮浅到只在儿女私情上头做文章,自然有他们的道理。

    皇太后将那信交给慕容薇,抚摸着孙女的手,总得自然随意:“可能向皇祖母说说,为何一定要讨要玉屏山那块地做为封邑?”

    皇祖母既已痊愈,老太君自然不需要再做说客。夏钰之的信明着写给老太君,实则是请她传话给皇太后,好叫老人家有思想准备。

    慕容薇不晓得昨夜里皇祖母已然与老太君议了大半宿,更没想到皇祖母上来就开门见山,比自己还要迫切。

    提起玉屏山那块地,原是要取得皇祖母的支持。慕容薇并不迟疑,虽然殿门已经阖上,她还是小心翼翼,闭了半开的轩窗,又将唇覆在皇祖母耳边,一五一十将经过低低叙述了一番。

    连自己救下顾晨箫那一节,慕容薇也未隐藏。

    言之凿凿,慕容薇说顾晨箫明确表示,他的消息本得自大阮的高官,因牵涉过大,不敢只凭一人的话语断定,才悄悄人潜入西霞。

    康南多矿,顾晨箫带的本是这方面的专家,他的手下人确实曾在山中发现颜色赤红的土壤,证实了那大阮高官所言不虚。

    闻道夏钰之与顾晨箫已经结盟,对这个今年一战成名,被封为战神修罗的年轻人,皇太后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皇太后缓缓转动着无名指上老绿正阳的翡翠戒,记得初一寿康宫内那两位异国皇子的音容相貌,探究的语气浓厚:“那小子看起来与秦恒一般的温润秀雅,没想到上得战场却是叱咤风云的人物。若论实力、论行事,秦恒终究太过仁厚,不及他多矣。”

    非是仁厚不好,而是当此乱世,一味的宅心仁厚只能成为敌人打压自己的武器。皇太后足不出门,对天下局势却了如指掌,不觉就着这二人多品评了两句,以此提点孙女。

    慕容薇乖巧地点头。她与温婉一样记得,再过几个月,秦恒便会带着正式的国书请求联姻,若温婉得偿所愿,上一世秦怀欠下二人的血债,温婉这一世必要他偿还。

    以此影响秦恒,大约他终究会成为杀伐决断果敢坚毅的帝君,不辜负温婉两世期待之情。

    慕容薇染了淡粉色蔻丹的十指如葱,轻轻划过那信笺的墨迹,指给皇祖母看:“皇祖母,您可晓得这大阮的来,它依附康南数年,终究不能躲过灭亡的悲剧,可是其中还有什么隐情?”

    “大阮?”皇太后仔细咀嚼着这个名字,回想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国。听闻大阮民风淳朴,国君贤明,守着方园数十里的土地与世无争,想要建立真正的世外桃源。

    因是托了康南的庇护,大阮年年都向康南进供,两国一直相安无事。真真想不起,这样和平安宁的大阮究竟哪里妨碍了康南的利益,竟被夷为平地。

    只依着外表判断,便永远瞧不见事实的真相。皇太后深信有因必有果,两国相安数年,康南既然在此时去灭大阮,就一定有大阮不能存在的理由。

    “我会查一查,那大阮还有什么秘密,值得康南这样大费周章”,拿银签子挑起一枚晶莹的龙眼肉,皇太后慢慢咀嚼着,深邃的目光落在信里频频提到的大阮二字上,似是触动久远以前的往事。(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二百五十三章 康南

    皇太后倚着金线缠枝飞燕衔花的大迎枕,手指轻抚着青花蓝瓷的茶盅盖子,又将思绪绕回到顾晨箫与夏钰之的结盟上头。

    陈年旧事,里头未必瞧不出玄机,顾晨箫对大阮那一战,便处处透着蹊跷。

    怕孙女对康南和顾晨箫并不了解,皇太后打开了话匣子,饮了杯黄芪茶润喉,便与孙女细说起前因。

    康南太子顾正诺对顾晨箫已起杀心,顾晨箫势必寻找外援来巩固自己的势力。与其在国内联络那些脚踏两只船、如今还不想站队的大臣们,不如将眼光放在西霞与建安,更能闯出一片天。

    年前顾晨箫在西霞做客时,便与秦恒同进同出,听说相谈甚欢。如今又与夏钰之站在相同的一边,借着攘外来发展自己的势力,与顾正诺平分秋色。

    康南帝正当春秋鼎盛,昔年立了顾正诺做太子,并不是他的本意。

    不过是太后与皇后这一对纳兰氏的姑母与侄女强行逼宫,以强大的母族势力和国舅爷手握的兵权相胁迫,逼得康南帝就范。

    为了保住当时冠宠后宫的君妃娘娘与她才刚诞下的麟儿,康南帝才不得不妥协。君威受挫,帝后、母子之间几近恩断义绝。

    晨箫这个名字,便是康南帝亲自赐下,足见对这个儿子的看重。值得一提的便是,顾晨箫并不按皇室子侄的“正”字排辈,晨箫二字为得是纪念他与君妃娘娘定情的那段过往。

    为了这段忘年的恋情,康南帝与君妃娘娘都付出良多。

    皇后纳兰氏借机造势,叫康南帝背上嫌弃糠糟之妻的骂名。为天下人所唾弃。而君妃娘娘,却是舍弃了与她父亲及整个族人的亲情,一直未再踏足她的家乡。

    不管天下人如何议论,对两人这段真挚的过往,皇太后心里其实是赞赏的。

    皇太后坐正了身子,目光里透出丝丝凝重。她悉心教导着孙女,想要为慕容薇更明确地指明方向。

    “阿薇,你虽养在深闺,也应熟知天下事。如今的康南国内,纳兰一家在皇帝重重打压下,已不复当日辉煌。纳兰太后抱恙,皇后中宫形同虚设,国舅纳兰成的兵权亦被剪除了大半,除却一些文官的依附,纳兰氏手中已无多少底牌可用。”

    皇太后眸中犀利的神色一闪,透出片片清明:“阿薇,你懂皇祖母的意思了么?”

    慕容薇端肃了神情,起身答话:“皇祖母的意思便是,康南帝君春秋鼎盛,纳兰氏无人可用,他年这兄弟二人手足之争,顾晨箫未必不是赢家。”

    说到底,顾晨箫已然掌了部分军权,胜算比顾正诺更大,夏钰之此时与他结盟,等于提前抛出橄榄枝,侧面表明了西霞的态度。

    他年顾晨箫位登大宝,两国便会因这提前的盟约更添亲厚。

    慕容薇分析得句句到位,皇太后眼中深以为然,拍着慕容薇的手以示赞赏。

    对顾晨箫在玉屏山当机立断选择与夏钰之合作,皇太后十分欣赏。若不是怕他日后羽翼渐成,会成为慕容的威胁,皇太后简直要拍案叫好。

    皇太后分析得全都正确,可惜她毕竟不是神仙,料不到以后会发生的事。

    方才说起的康南帝春秋鼎盛,以他如今五六十岁的年纪,的确没有问题。可慕容薇分明记得,也就这两三年的功夫,康南帝骤然暴毙。

    顾晨箫曾经说起,父皇患有隐疾,全靠母妃配制的丸药续命。为着他与母妃一直支撑,拼尽了最后的心力,可惜终不能将最心爱的小儿子送上帝位。

    因怕自己去世之后,顾正诺不会放过顾晨箫母子,康南帝秘密写下遗诏,等于赐了这对母子免死金牌。

    当年顾晨箫仓促起兵,因流苏的出卖功败垂成,顾正诺终于找到杀死他的理由,想要除之而后快。已然成为太妃的君娘娘请出先帝遗诏,保下儿子一条性命,并且自请与儿子一起圈禁在汨罗福地之内。

    可惜这些事不能对皇祖母她老人家细说,康南帝的病情到底如何,还须私下里探探顾晨箫的口气。若能有妙方,帮康南帝延得几年寿命,便能替顾晨箫牵制住顾正诺那个猥琐小人。

    至于苏暮寒是何时与顾正诺以及秦怀结盟,又怎样说动这两人对他一力支持,慕容薇却记不起,想要拜托夏钰之仔细留意。

    这些事此时都不便提起,慕容薇将话题转向皇太后最感兴趣的铜锡矿上头。

    “土壤颜色赤红,顾晨箫手下那些懂矿藏的人说得言之凿凿,十有**这大阮高官的消息是真。西霞并不缺铜锡矿,而是这些年没有寻得”,孙女儿轻的话在耳边响起,皇太后心中振奋,手握的玉如意轻轻跌在榻上。

    天下三分,西霞势力一直略逊。

    好在建安帝君念着昔日救命的恩情,承诺过只要一日有她乔浣霞在,便不对西霞用兵。这些年两国的边境一直平静,又开通集市互惠互利,也能换些马匹军需。否则,西霞哪有精力与那些小国周旋?

    建安盛产马匹,不缺战场上的良驹;康南国内有矿,可以锻造兵器。

    唯有西霞,当年占了大周的姑苏行宫,得了大把的银子,国库算得充盈,只是手中白白握着金山银海,却难买到马匹与兵器这两样东西。

    建安每年都会向西霞提供些马匹物资,却也怕养虎为患,从不提供用来繁衍后代的种马。西霞虽花大价钱找人养马,想要育出良驹,近几年却无大的建树。

    若玉屏山中若真能挖出铜锡矿,士兵的装备有了保障,西霞国力势必大涨。皇太后听得心情激荡,转眼便明白了孙女讨要封邑的真实意思:“你不想在此时公开,要暂时将那里做为一个秘密?”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孙女的意思,此时不宜将消息外扬。”慕容薇眸色清亮,倒映出皇太后深湛的目光,里面饱含着深深的赞许。

    她侃侃而谈,全是深思熟虑的从容:“大阮高官知道的消息,未必没有别人知晓。玉屏山位置特殊,离苍南苏家老宅实在太近,不晓得这里头有着多少巧合。”(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二百五十四章 向荣

    慕容薇墨绿的罗衣如水般霞影拂动,朵朵璀璨的金线梅花娇影灼灼。

    冷静内敛的神情瞧得皇太后有半分恍惚。不经意间,孙女已经褪去了稚嫩,像一朵稠艳明媚的花朵徐徐绽开,自成一段指点江山的繁华胜景。

    皇太后心内兀自唏嘘,慕容薇依旧言语清浅,宛如轻流的夜风:“这个时候,姨父刚刚过世,苏家人蠢蠢欲动。牵一发而动全身,阿薇不想节外生枝。”

    提起苏家老宅,慕容薇眼中一片涟漪,闪过异样的情绪。那微微的波动瞒不过老谋深算的皇太后,自打见了夏钰之的信,皇太后便深深怀疑,这几个孩子是否已经知道了苏暮寒的身世,昨夜里老太君将她的猜测一一证实。

    “这么说来,暮寒的身世你其实早就知晓,才一次一次地想要防备着他?”皇太后目色无波,微微坐正了身子,又将玉如意拿在手里。

    这两个孩子貌合神离,唯有大女儿楚朝晖蒙在鼓里。船上自有皇太后的人,一字不落地将消息传回。

    少了清梨檀的香气,好些日子并不习惯,皇太后习惯性地想唤白嬷嬷添香,才想起自己听了罗讷言的建议,用了多日的香炉早已收起。

    为了掩饰自己的情绪波动,皇太后端起面前的热茶,轻轻啜饮了一口,等着慕容薇回话。

    “阿薇的确是早就知晓。皇祖母,罗秀才的来,夏老太君曾问过孙女,孙女说这是机缘。表哥的身世也是一样。其实这些年,您与父皇苦心隐瞒,终究无济于事。小皇帝的血脉不止这一支,除阿薇之外,知道的大有人在。”

    父皇与母后面前无法开口的话,慕容薇反而全向祖母倾诉:“长辈们原是好意,怕上一代的恩怨牵涉到下一代无辜的人,才选择隐瞒。其实,这天下哪有什么永久的机密,也未必每个人都有姨父那般的胸襟。”

    苏家族人借机囤聚,肖洛辰回京之后立即将这些消息上奏给夏阁老,皇太后自然知晓。慕容薇打铁趁热,又侃侃说道:“表哥在苏家晓出晚归,连给姨母请安都顾不上,只做些不可告人的事,唯独瞒住姨母一人而已。”

    “暮寒在苏家如何行事,难道是温尚仪说与你知道?她凭得什么身份,你可有求证这番话的真伪?”皇太后猜测着温婉的身份,想从慕容薇口中发现端倪。

    一母双胎的秘密,并非皇太后刻意隐瞒,而是她与苏家族人一样,根本想不到当年的公主殿下也能存活。

    昨夜里老太君从皇太后口中晓得这个机密,两人便大胆猜测温婉的身份。到不似夏钰之的想法那样有趣,实在是因为周家当年太过落魄,竟要卖女求生,两人始终不敢断定这一脉是否也是皇室后裔。

    “皇祖母,的确被您猜中,婉姐姐便是那小皇帝的那另一条血脉传下。不过,同样流着大周皇族的血,她却与苏家老死不相往来。”

    慕容薇将当年公主殿下的家训,以及周家二老如今的所在都详详细细说与皇太后,打消她的疑心。实话实说,彼此省心省力,不必动用老太君的人暗地去查。

    末了,慕容薇又央求道:“婉姐姐的身世,您大可不必提起。既然落迫时都不曾依附苏家,如今也与他们没有关系。请您与老太君说一声,几个人盯住苏家那位云南来客”。

    云南来客,以苏暮寒族叔相称的那个人,虽然是同一支船队一路走到苍南,却从未下过船,只为避人耳目。

    肖洛辰传回的话里,进苏家祠堂祭拜时,楚朝晖与温婉被留在外头,那位自称族叔的人,却与苏暮寒一起,参与了苏睿灵位入祠堂的整个过程。

    今次返程,那人依然同行,说是不舍族中亲情,要放弃云面的家业留在西霞霞,转而一心一意辅佐苏暮寒。

    关心的承度超过了长辈对晚辈应有的感情,到似是忠臣向帝王效忠。

    这般的欲盖弥彰,其实想避也避不住。慕容薇始终记得千禧元年苏暮寒称帝时,这位苏光复大丞相的名头已响遍朝野,连苏暮寒都称他一声“相父”,以报这些年辅佐之恩。

    慕容薇无法叙述这个苏光复前世的身份,只能借着述说苏氏老宅的种种不合情理,要皇祖母自己判断。

    皇太后胸有丘壑,与孙女几句话谈笑间便晓得了大概。这个所谓的族叔大约是位核心人物,直接左右着苏暮寒的决策。

    一把老骨头还算硬朗,皇太后打算与老太君再逞强一回,替年轻一辈多担些风雨。轻拍孙女的手示意自己省得,皇太后安娴地转了话题,与慕容薇聊起自己年轻时的衣裳首饰。

    “过几天收拾箱笼,把哀家年轻时的首饰给你们分一分,白放了多年,到糟蹋好东西”,瞧着慕容薇身上墨绿的凉绸宫裙,皇太后偏头想道:“皇祖母有套祖母绿的头面,透得水晶一般,正配你这墨绿的裙衫,回头叫白嬷嬷与你送去。”

    因喜欢草木欣欣向荣之势,皇太后这些年一直爱穿绿衣。慕容薇连着几次请安,都刻意换了绿色裙衫,瞧在皇太后眼中,便如小苗破土,渐成青萌碧树,如今大有亭亭如盖之势,心上由衷欣喜。

    临近午时,白嬷嬷去而复返,手上托着一个小巧的红木挖云托盘,里头盛了两盏香香的核桃露,笑眯眯呈到说了半日的祖孙面前:“太后娘娘说起话来便忘了时辰,秀才大夫要您每日饮现磨的核桃露,奴婢可不敢忘了嘱咐。”

    正是说得有些劳乏,慕容薇接了自己面前这盏,先拿小匙挖了两勺品着滋味。兑了牛乳的核桃露滑腻甜润,确是滋补的好东西,皇太后慢慢用完,才含笑拿手指虚点白嬷嬷,一幅佯怒的口气:“果然是寿康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