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奋斗在晚明-第1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宁修确实有些想看看这位申阁老长的什么样子。毕竟他此前对于申时行的了解全部限于史书,缺乏一个立体的概念。

    “不过,我们能进入国子监吗?”

    “这个不难。”

    刘惟宁得意道:“宁贤弟莫不是忘了刘某在国子监有人。”

    宁修点了点头,他们本就是举人,有刘惟宁这层关系在他们进入国子监旁听确实不难。

    “好吧,我们何时动身?”

    “越快越好。”

    刘惟宁淡淡笑道。

    二人用过便饭这就离开会馆前往国子监。

    据刘惟宁得到的可靠消息,内阁大学士申时行申阁老将会在午后于国子监讲学一场。

    这种机会可遇不可求,一定不能错过。

    二人来到国子监大门前自然遇到了盘问,不过刘惟宁报出身份轻松化解。

    宁修不由得感慨朝中有人好办事,古人诚不欺我。

    进到国子监里迎面便是一面照壁。绕过照壁后是一个很空阔的小场,估计是举行活动的地方。

    越往里走建筑越密集,光看规模确实十分宏大,远非府学县学可比。

    不愧是大明官学的门面!

    此时正是休息的时间,宁修看到不少监生三三两两的谈笑着,有的甚至在谈论时政。

    进入了国子监这种公立大学就相当于买了一份保险,生活上肯定是优渥的。

    对那些胸无大志只想混日子的人来说,确实是一个不错的地方。

    “宁贤弟,我们去那边找个人问问。”

    刘惟宁也是第一次来国子监,和宁修一样两眼一抹黑,自然得勤问一些了。

    “好。”

    二人一齐朝那些高谈阔论的监生走去。

    “敢问几位朋友,听说申阁老今日午后要在国子监讲学,不知具体是在哪处馆阁?”

    “呵,你们是新来的吧?连明伦堂都不知道?申阁老来咱们国子监肯定是去明伦堂讲学的。你们要想去可得早些占位子,去的晚了肯定没位子了。”

    “几位朋友不去听吗?”

    刘惟宁不禁疑惑道。

    “去听那老货聒噪作甚。”

    一个监生嗤笑道:“都是两只眼睛一张嘴,他便是巧舌如簧又能如何?还能说出花来?”

    “对呀,有那个工夫倒不如聊聊风花雪月,岂不美哉?”

    “多谢了。”

    刘惟宁冲几人拱了拱手,便和宁修往明伦堂方向去了。

    “唉,无怪进士们都瞧不起监生,他们自己也太不争气了些。”

    走出稍远一些,刘惟宁如是感慨道。

    宁修则淡淡一笑:“每个人有自己的选择,倒也不能说他们的选择就是错的。”

    刘惟宁嘴巴张得犹如鹅蛋:“宁贤弟认同他们说的?”

    宁修摇了摇头:“自然不是。不过我们有我们的道,他们有他们的道。道不同不相为谋就行了,没必要非争出个对错来。”

    刘惟宁不禁哑然。

    但细细一品,宁修说的确实很有道理。

    他们来到明伦堂前时堂前已经聚集了不少监生,看样子都是准备抢位子听申时行讲学的。

    宁修冲刘惟宁递了个眼色,意思是:看嘛,还是好学上进的人多的。

    刘惟宁砸吧砸吧嘴,想说些什么最终还是咽下了。

    二人混到国子监监生之中,听得他们议论道:“申阁老此番来国子监讲学,便是我们的业师,将来说起来我们也是阁老门生了。”

    “是啊,若是能够吟诵一两篇诗文让申阁老记住那就再好不过了。”

    。。。。。。

    。。。。。。

第二百八十三章 国子监之行(下)第四更

    这些国子监监生完全没有意识到“混入”了两名新人。

    事实上,国子监太大了,其内监生无数,绝不可能人人都认识,不相识的还是大多数的。

    宁修与刘惟宁来的还算赶巧,明伦堂中还有位置。他们赶忙到堂中坐定,等着申时行临堂讲学。

    明代阁臣基本学问都很好。这也不难理解,毕竟有明一代有非庶吉士不得入阁的潜规则。

    虽然这一潜规则在明末崩坏,但在万历朝还是一直奉行的。

    申时行的学问并不差,甚至在某些经义的理解上很有见地。

    宁修一直对申时行无感,这是因为这位阁老是个典型的老好人,谁也不得罪。

    在张居正与张四维身后申时行理所当然出任首辅,可他凡是遇事只知道和稀泥,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会做官不会做事。

    但宁修却不得不承认申时行的学问很好,若安心搞学术没准会成为一代大家。

    可惜他终究是个仕官。

    宁修有些好奇申时行究竟是什么学派。明代因为出了个王阳明,故而心学极为盛行。到了万历朝,心学早已有了诸多分支。

    申时行是苏州人,照理是应该了解心学的。

    不过宁修觉得申时行多半不会讲心学。原因无二,张居正不喜欢。

    张居正不但不喜欢心学,他还不喜欢一切书院学说。

    为此他不惜下令禁毁天下书院。

    虽然这个命令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并没有彻底的贯彻,但确实禁毁了一部分书院。

    申时行此时刚刚入阁不久,自然是唯张居正马首是瞻。张居正不喜欢的事情他一定不会去做。

    正自思考的工夫,便听得一名监生高呼:“阁老来了!”

    众人闻言皆是深吸一口气,把身子坐定,一副恬和平静的模样。

    宁修看的直想发笑,心道这帮学生真是人前一套背后一套啊,跟后世那些在老师面前争着做好学生的孩子没啥区别。

    过了须臾的工夫,申时行踱着四方步施施然走进堂中。

    宁修定睛瞧去,只见这位申阁老身高约七尺,仪态雍容,身有贵气。一身大红色蟒袍让无数监生流口水。

    这是阁辅级别的官员才能享受的礼遇,他们这种监生出身的怕是这辈子都没有机会了。

    宁修发现申时行比他想象中的要年轻一些。也许因为保养得当的缘故,申时行并没有显现出丝毫的老态,面容白皙,皮肤紧致。

    最引人注意的要数他的下颌美髯了。

    申时行蓄的须不短不长,不浓不疏却是恰到好处。

    他甫一走到案几前,众监生纷纷冲他拱手行礼。

    申时行嘴唇翕张,拱了拱手淡淡道:“为师亦还礼。”

    看这架势确是以业师自居了。

    “今日,为师讲的是君恩。”

    听到这儿几乎所有人都吃了一惊。

    明代士大夫喜欢辩经,常常与人一辩一夜。即便申时行不讲心学,也可以聊聊儒家经典嘛,好端端的讲什么君恩?

    换句话说君恩可怎么讲呐。

    以臣议君,可是大忌。

    好在申时行论的是君恩,还少些忌讳。

    即便如此若是被有些人利用亦会十分狼狈。

    “诸位都是国子监的监生,是大明着力培养的人才。”

    申时行开篇的一句话就石破天惊。

    那些监生纷纷都涨红了脸,恨不得将头埋下去。

    这句话他们自己都不信。

    若真是朝廷着力培养的国之栋梁,那么为何不能做到五品以上的高官,为何要低那些进士出身的官员一头?

    申时行却不管这些,自顾自的说道:“诸位自该潜心求学,争取早日报效君恩。”

    申时行稍顿了顿,继续说道:“眼下朝廷打算编修史料文集,翰林院人手不够,打算征幕一批书办帮忙,诸位若是有意大可踊跃报名。”

    尼玛,众人听到这里才是如梦方醒。

    原来申阁老根本不是来讲学的,是来替翰林院招人的!

    编修史料文集,这个名头听起来高大上,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卵用。

    因为功劳都是翰林院那些修撰、编修老爷的,底下的书办基本捞不到什么好处。

    等于他们累死累活忙里忙外,最终看着别人累功升迁,这样的傻事有谁会去做?

    更何况。。。。。。书办可是吏啊。

    他们便是再不济,一旦业满也能分个小官当当,总比当吏强吧。

    现在当了吏将来会不会影响当官?这显然是国子监监生们最为关注的事情。

    申时行见监生们面露异状,便扫了众人一眼。

    稍稍压下监生们的情绪,他继续陈言。

    “怎么,有什么问题吗?”

    诸监生面面相觑。他们纵然心中有怨气又如何敢表露出来?

    再怎么说申时行也是内阁大学士,捏死他们就像捏死一只蚂蚁一样简单。

    “学生愿意前往。”

    刘惟宁出人意料的发声。

    宁修直是骇了一跳,这厮在出什么幺蛾子?

    去翰林院做书办,当个临时工?

    申时行半眯着眼睛朝这边望来。

    “贤生有意去做书办?”

    “正是!”

    刘惟宁毅然道。

    “好,好啊!”

    申时行显然十分激动。

    其实一开始他也不愿意做这等得罪人的事情。

    但首辅把这个活儿派给了他,他怎么好拒绝?便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他本以为国子监监生中没人会主动响应,想不到竟然有这种有识之士。

    只要有了第一个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

    申时行此刻只想早些把翰林院需要的书办招募完毕,交差了事。

    那些国子监监生也纷纷朝刘惟宁望来,只觉得此人是得了失心疯。

    不过也有一部分监生态度出现了松动,心里想着莫不是这活儿有什么猫腻好处?要不然怎么会有人争抢着去应募?

    很快真的有人响应号召表示愿意应募,渐渐的便也凑了十数人。

    申时行好不容易凑齐了人数却是长松了一口气。

    他的不悦一扫而空,又笑着说了几句劝勉的话,便叫报名的监生把名字写下。

    他还特意叫来了刘惟宁。第一个发声的人总会给人留下较深的印象,至少申时行记住刘惟宁了。

    。。。。。。

    。。。。。。

第二百八十四章 年夜饭(上)第五更

    申时行满意的离开了国子监。

    一众监生则是纷纷感慨,他们到底是后娘养的,没人疼没人爱。好不容易盼来个阁老,以为他老人家是来讲学的,谁知人家只是给翰林院的“老爷们”招书办。

    宁修更是疑惑不解的冲刘惟宁道:“刘兄这是何意啊。”

    刘惟宁微微眯着眼睛,嘴唇翕张道:“宁贤弟莫要以为这翰林院的书办轻贱,若能得进翰林院对大比可是大有助力的。”

    宁修隐约明白了什么,催问道:“刘兄的意思是借翰林院的藏书理通经义?”

    刘惟宁却是摇了摇头。

    “翰林院的修撰,编修们可都是天榜出身。”

    宁修不由得神情一振。

    所谓的天榜指的就是科举中的一甲前三,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状元、榜眼、探花。

    状元、榜眼、探花会立即授官,供职翰林院。其中状元授予修撰,榜眼、探花授予编修。

    刘惟宁的意思莫不是想要向这些人请教文章?

    若是一般的书办,这些翰林老爷们自然不会正眼瞧。可刘惟宁的身份却不一般,他是堂堂举人出身!

    “刘兄高见,这些翰林官都是刚刚入仕不久,文章还不显得暮气。拿来做参照自然再合适不过了。”

    刘惟宁微微颔首:“再者,方才申阁老言明这书办只是临时差遣,大比前便能结束,并不影响赴试。我去不过是抄誊一些文书,十分轻松,其余时间自然可以温书作文。能够在翰林院这种地方读书备考,也算是福气了。”

    宁修细细想来确实是这么个道理。

    在湖广会馆温书也是温书,在翰林院温书也是温书。那么为何不选择在文气更盛的翰林院呢?

    再说,翰林院的这些大佬也是人脉啊。

    与他们结交一番,自可留下一段善缘,将来没准还有用处。

    毕竟刘惟宁没有宁修的资源,不可能和张家三公子谈笑风生。

    “刘兄好眼光。”

    宁修拱了拱手道。

    “哈哈,宁贤弟快别说了。愚兄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愚兄可是羡煞你啊。”

    二人相视一笑,结伴离开明伦堂,出了国子监。

    。。。。。。

    接下来的一个月过的很快,宁修整日在张居正京邸和张懋修温习儒家经典,并互相出题应答。

    这种方式显然要比一个人闷头读书效率高,宁修觉得自己对某些经义的理解又提升了一个等级。

    眼瞅着就是年关,宁修和张懋修难得的放松了下来,准备新年。

    宁修虽然身在异乡,好歹还有未来老泰山家可以蹭饭,便不多叨扰张三公子了。

    只是戚灵儿因此有了充足的时间缠着宁修,弄得宁修好不尴尬。

    男欢女爱本就是不能用世俗情理衡量的,宁修也只好尽量满足未婚妻的愿望,与她在一起多待些时间。

    除夕当夜,戚府上下张灯结彩,确是热闹非凡。

    宁修这个“准女婿”自然是戚家人的座上宾,根本不用动手帮忙,只需要坐在那里享受喜悦即可。

    戚继光和王月娇则坐在上首看着儿女们忙活,脸上浮现出笑意。

    与寻常人家长辈并没有什么两样!

    戚报国一边指挥家仆准备爆竹,一边命他们张挂彩灯。

    他见小妹戴着个面具凑到近前便打趣道:“咋的,妹妹你不陪着心上人,来凑啥热闹。”

    戚灵儿声音微变:“屋里憋闷的很,出来透透气。”

    说罢一把摘下面具,笑吟吟道:“这个面具如何,唔,想好了再说!”

    戚报国搓了搓手掌,似笑非笑道:“未免太丑了些。”

    戚灵儿一翻白眼,立时粉拳砸来。

    “就知道欺负人,这是我亲手做的!”

    “哎呀,小妹你不要再打了,我这骨头都要被砸烂了。”

    戚报国嬉笑道。

    戚灵儿捶打了好一阵只觉得无聊,便索性坐在屋前的石阶上,望着漆色天幕上的月亮发呆。

    “不知怎的,总觉得这个年和以往相比很不一样。”

    “那当然了,小妹你有心上人了嘛。”

    戚灵儿一时怔住了,她紧紧咬着嘴唇不知该说些什么。

    便在这时,听得屋里王月娇唤道:“报国,灵儿,快来吃饺子了。”

    戚报国便搓了搓手掌,冲戚灵儿道:“傻妹子,别坐在这儿瞎寻思了,我们进去吃饺子。”

    戚灵儿唔了一声,便由着戚报国拉起,往屋里走去。

    一进屋只见一家人围坐一桌,年夜饭早已布好。

    戚报国和戚灵儿连忙入席坐定。

    众人齐齐把目光朝戚继光望去。

    作为一家之主,戚继光理所当然的要在除夕夜说些什么。

    戚继光清了清嗓子,沉声道:“今天是除夕,多的话老夫便不多说了,只希望这个家能够和和睦睦的。家和万事兴。”

    很简单的一番话,却符合戚继光的性情。

    稍顿了顿,戚继光继续道:“不过与往年相比今年也有所不同,那便是我戚家有了新成员,相信你们也看到了,就是宁修。”

    我靠!宁修听到这里不由得暗暗腹诽,这老泰山说话也太霸道了吧。

    他可没有入赘,怎么就成了戚家的人了?

    “你们今后要像待自家人一样待他。”

    戚继光说完这番话,几位大舅哥都纷纷表示一定会多多照顾准妹夫,戚灵儿和宁修听得直是涨红了脸。

    再之后便是小辈们向二老敬酒了,先是戚继光的儿子们,接着是戚灵儿,最后轮到了宁修。

    礼不可废,走完这一套流程才可以吃年夜饭。

    依然是长辈先动筷子。

    戚继光和王月娇开动之后,小辈们才可以开吃。

    王月娇心疼女婿和女儿,给二人各夹了一个饺子。

    宁修虽然不喜这举动,却也千恩万谢的应下了。

    他将饺子送入口中用力一咬,却觉得牙根一阵酸痛。

    呀,这饺子怎的如此硬?

    他也顾不得仪态,连忙将饺子吐出来。待他定睛一瞧,不由得乐了。原来这只饺子里藏了一枚铜钱。

    宁修前世过年回老家时老人们便习惯在几个饺子里包上硬币,吃到这几个饺子的被认为会新年行大运,想不到明朝的人也有这个习俗!

    。。。。。。

第二百八十五章 年夜饭(下)第一更

    见宁修吃到了包有铜钱的饺子,戚家一家人都乐了。

    戚继光咳嗽了一声,捋须笑道:“贤婿真是好福气啊。”

    宁修尴尬的无言以对。

    见状,戚灵儿打趣道:“真是个呆子,傻人有傻福,我想吃还吃不到呢。”

    宁修心道哪个想吃,连牙都要被咯掉了啊。

    好在这一尴尬持续了没多久,戚报国也吃到了一个包有铜钱的饺子。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