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奋斗在晚明-第1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宁修满意的扫视了众人一眼,心道看来他们都已经被自己驯服了。

    宁修需要的是士兵们绝对的效忠和服从。军队是最不讲道理的地方,和士兵们讲道理便是和自己过不去。

    历代善于掌兵者都有着对军队极强的掌控力,治军更是严苛。

    远的不说,便说本朝军神戚继光戚少保,宁修的老泰山,便是治军严苛的典范。

    戚家军都是从义乌矿工中挑选出的,本身具有吃苦耐劳的素质。

    戚继光正是利用这点对他们严格训练,最终练出一只所向披靡的强军。

    众人往往只看到戚家军之强,却不曾看到戚继光治军的严格。

    戚继光光是制定军规便花费了无数心血,其中关于违规当斩的条例就有数十条之多。

    慈不掌兵。

    宁修对这些士兵已经算很仁慈了。

    宁修把具体工作交给戚文去做,自己则离开军营去往新安县。

    海船、新兵都在筹备之中,乌猪山岛那边也得赶快收拾出来。

    宁修离开时留下了一些衙役和巡检司的土兵,也不知道他们把工作做到哪一步了。

    。。。。。。

    。。。。。。

    新安县别院。

    “夫君。。。”

    戚灵儿不知何时从后面摸了过来,一双玉臂紧紧环住宁修脖子,柔声道:“夫君辛苦了,妾身为夫君做了一碗燕窝,夫君快尝尝吧。”

    宁修在灵儿的手掌上亲了一口,笑道:“哦?多谢娘子了啊,为夫一定要一口喝光。”

    戚灵儿却是啊了一声涨红了脸。

    宁修心中只觉得好笑,都老夫老妻了亲一口都害羞。

    “娘子,为夫也给你做道菜吧。”

    灵儿直是一愣,她知道宁修擅长做菜,可从没有央求过他。一来是君子远庖厨的观念深入人心,宁修已经是一县父母官,自然不应该下厨做饭。

    二来,做菜本身就是女人的事啊。这要是传出去她非得落个不贤的名声。

    “你不必在意他人的眼光。”

    知妻莫若夫,对妻子的顾忌宁修自然了如指掌。

    “啊。”

    戚灵儿还是有些不放心,嘤声道:“若是让人知道了,妾身真的没脸见人了。”

    宁修无奈。

    灵儿还是受制于时代的眼光啊。

    “也罢,为夫不说出去便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这样子啊。”

    戚灵儿歪着脑袋考虑了半天这才点了点头。

    “好吧,不过夫君要给妾身做什么菜啊?”

    灵儿的眼中满是期待。

    “嗯,为夫给你做的这道菜叫做水煮鱼。”

    “水煮鱼?”

    戚灵儿眼中写满了疑惑,鱼的做法他听说过很多,却从没有听说过有一种水煮鱼的。

    这水煮鱼是咋做?直接把鱼扔到水里煮?

    “哈哈,娘子你就等好吧。剩下的就交给我。”

    说罢宁修直接卷起袖子,大踏步朝东厨走去。

    做水煮鱼,辅料汤料最重要。熬汤汁是宁修的专长,很快他就把水煮鱼需要的汤汁调备完毕开始煮治。

    水煮鱼的味道全在汤汁,需要用文火慢煮。

    宁修闲来无事便开始做几道冷拼配菜。

    菜是最家常的拍黄瓜,芸豆,不过配着水煮鱼吃却很清爽。

    戚灵儿蹑手蹑脚的走了进来,看着眼前景象啧啧称奇。

    真想不到夫君还会做一手拿手好菜。

    “夫君,妾身来给你打下手吧。”

    戚灵儿半倚在宁修身上,柔声道。

    一缕温存的气息呼在了宁修的耳边,他只觉得一股温热涌了上来。可惜手里还拿着菜刀,不然宁修真想顺势把爱妻搂入怀中。

    “好啊,帮我把黄瓜切了。”

    “嗯。”

    戚灵儿轻应了一声,从宁修手中接过菜刀开始切起了黄瓜。

    落得清闲的宁修则在一旁饶有兴致的看着。

    还别说看灵儿切黄瓜的样子还真的有两下子。

    宁修原本以为像灵儿这样的将门虎女根本不会做菜,谁曾想她的技艺炉火纯青,虽然比不了宁修,但也算中上水准了。

    “娘子,为夫给你继续讲红楼梦的故事吧。”

    。。。。。。

    。。。。。。

第三百四十六章 我最懂你(第二更)

    “这黛玉妹妹是何苦来哉!”

    戚灵儿抹了抹眼泪,嘤声道:“真是太惨了!”

    宁修那个后悔啊,早知道爱妻会哭的跟个泪人似的,就不应该把黛玉葬花这回讲给她听。

    女人终归是感性动物,感情一动起来,完全就不受控制了。

    “额。。。”

    对于安慰人宁修还是很擅长的。

    他清了清嗓子,柔声道:“不如我们讲讲另一个故事吧。”

    戚灵儿眼眶还有些发红,啜泣道:“讲什么?”

    “灰姑娘的故事。”

    宁修嘴角上扬,十分拉风的讲道:“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灰姑娘的女孩,和继母以及两个姐姐生活在一起。”

    听到继母二字,灵儿微微皱了皱眉。女人的直觉告诉她这会是这个故事的关键人物。

    “这个继母对灰姑娘很严苛,所有脏活累活都交给她做。”

    果然!这个继母是个狠毒的人呐。

    灵儿暗暗想道。

    “她的两个姐姐也经常欺负她,不给她好脸色看。”

    宁修继续讲道。

    “灰姑娘真可怜啊,比黛玉还可怜。”

    灵儿声音里已经带了颤意。

    “她的继母叫灰姑娘住在阁楼里,那阁楼有些残破,还透风。灰姑娘睡觉的时候还能听到飒飒风声。灰姑娘却一直乐观生活,没有因为受到区别对待而埋怨。”

    宁修顿了一顿,继而道:“直到有一天灰姑娘在外遇到了狩猎的王子。。。”

    宁修把这场偶遇描绘的轻描淡写,但戚灵儿眼中已经放出光来。

    “夫君,快讲啊。之后怎么样了?”

    “之后传来了国王为王子选妃的消息。”

    “啊,那灰姑娘一定是王妃的最合适人选。”

    戚灵儿攥紧了拳头道:“毕竟她和王子一见钟情啊。”

    宁修笑道:“没有那么简单,参加选妃晚宴的都是达官显贵的女儿,灰姑娘无权无势怎么可能进入城堡参加晚宴。”

    “啊!”

    戚灵儿惊呼出声。

    “那可怎么办?她和王子之间不可能了吗?”

    “不会,有个小仙女给她变出了一身行头。这样灰姑娘便可以名正言顺的前往宫堡晚宴了。”

    “太好了!”

    戚灵儿兴奋道。

    “王子和灰姑娘在晚宴上相遇,二人一起起舞,享受着参宴众人的艳羡。后来。。。后来灰姑娘突然离开,王子下令禁卫军追赶,却没有找到她。”

    “啊!”

    戚灵儿刚刚放下的心又悬到了嗓子眼。

    “你别担心,王子没有放弃寻找灰姑娘,为此他不惜拒绝国王的命令,迎娶他国公主。最后王子终于找到了灰姑娘,并迎娶了她。二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宁修讲完之后戚灵儿的眼睛还是直的。她痴痴道:“真好,比红楼梦的故事好多了。灰姑娘也比黛玉幸运的多。”

    宁修心道那是自然,欧洲童话故事一般都是幸福美满的大团圆结局,如果出现悲剧结局那一定不能算童话。

    “嗯嗯,再给我讲一个类似的故事吧。”

    “。。。。。。”

    看着妻子一脸欲求不满的样子,宁修清了清嗓子道:“今天不行,明天再给你讲。”

    “可夫君明天一早就要回香山县了啊。”

    宁修与灵儿达成共识,每隔一日来新安县陪她,第二天再返回香山县,这样既可以保证香山县的政务不会耽搁,又可以保证灵儿不会太思念自己,恰是两全其美。

    “啊,这都被你看出来了,还是你懂我。”

    “哼,就知道夫君是在敷衍我。”

    戚灵儿傲娇的撅起了小嘴,索性往宁修怀里一倒:“我不管我不管,我就要夫君给我讲故事。”

    “水煮鱼好了!”

    宁修忽然灵机一动,灵儿闻言亦神色一亮。

    “娘子,我们先吃鱼吧。”

    戚灵儿本就是个吃货,对于水煮鱼自然不会拒绝。

    她点了点头就要伸手去端锅。宁修却把她拦住,自己上手去端。

    在他看来疼媳妇是一个男人的责任。正所谓糟糠之妻不下堂,这是他必须做到的。

    “夫君你对我真好。”

    灵儿脸颊通红,说话都带着一股蜜意。

    恰在此时,桃春突然冲了出来,大笑道:“小姐原来你也会说这么肉麻的话啊。”

    戚灵儿这才意识到桃春一直在外面偷听,嗔怒道:“你个死妮子,真是翻了天了。看来真应该叫老爷早些把你收了房,调教一番。”

    桃春吐了吐舌头道:“小姐才不会呢。小姐舍不得和奴婢分享老爷!”

    “你!”被桃春说破了心思,戚灵儿作势欲打,桃春连忙灵巧的闪开,扮了个鬼脸:“小姐好坏!”

    “咳咳。”

    作为一个男人在这种时候自然应该采取和稀泥的方式。

    宁修嘴角上扬,笑声道:“你们名为主仆,却情同姐妹,怎么调笑我不管,但别把我拉上。”

    二女同时冲宁修丢了个白眼。

    宁修直欲吐血,心中感慨女人心,海底针。

    过了片刻灵儿才道:“算了,不拿夫君打趣了。昨日爹爹送来一封书信,还问起你来着。”

    “哦?老泰山有何见教?”

    “还能是啥,还不是催着夫君和妾身要孩子。爹爹想抱外孙了。”

    宁修那个尴尬啊。

    看来古往今来长辈们对下一代的祈盼都是相同的。

    既然老泰山主动提了,那么这事自然得提上日程。

    今晚宁修决定再好好陪陪灵儿。

    至于桃春,反正迟早是自己的人,嗯先不急。

    饭要一口一口吃,不然会噎着。

    “哎呀,奴婢突然想到还有件事没办,这便告辞了。”

    桃春捂嘴笑了一声,便一步三颠的跑了。

    “这个死妮子!”

    戚灵儿摇了摇头。

    “娘子,现在就剩下我们两人了。”

    宁修突然把戚灵儿抱了起来,吓了她一跳。

    “夫君你要做什么?”

    “和你行敦伦之礼啊。老泰山不是都催你了嘛。”

    “啊,可这是白日宣淫啊。不行,白天不行的。”

    虽然心中十分想要,可戚灵儿还得顾忌他人的想法,连连摇头。

    “什么白日宣淫,娘子你不必理会那些邪说。”

    宁修嘿然一笑道:“娘子,我今日一定叫你满意。”

    。。。。。。

    。。。。。。

第三百四十七章 海贸之利(第一更)

    这一夜不知梅开了几度。

    老泰山过问房事之后宁修正式把造人工作提上日程。

    但这种事情终归不是你想要就有的,宁修也只能多多耕耘,尽人事,听天命。

    翌日一早宁修便返回了香山县。

    衙门事务倒是没有什么要紧的,宁修便把更多精力放在乡兵训练上。

    他当然不可能把没经过系统训练的乡兵派到乌猪山岛上驻防。这样的士兵和军户老农民没有任何的分别,除了做炮灰没有任何用处。

    训练过程是枯燥的,在戚文等训导官的指挥下,新兵们重复着简单的动作。

    宁修完全按照戚家军的方式训练他们,注重实用性和配合,那些花哨的东西一概摒弃。

    其实他想配备更多的长枪兵和火枪手。

    毕竟面对骑兵的大规模冲锋,长枪兵配合火器排队枪毙是不错的选择。

    没有人比宁修更清楚在辽东,一个叫建州女真的渔猎部落正在崛起,三十年后就会成为大明的心腹大患。

    现在虽然是太平盛世,但未雨绸缪总是好的。

    但眼下火铳的配备是个问题。尽管赵广宁找来相当多的佛郎机人指导火铳打制,但因为原材料的限制,火铳的产量一直上不去。

    火铳打制需要相当多的钢,而大明的钢产量一直不高。

    广东本身打制钢铁的技术很高,可一样产量有限。

    这让宁修头疼不已。

    大明仍然采用灌钢法制钢,这种方法当然没办法保证钢的产量。宁修虽然是化工博士,但在炼钢上却懂的不多,对于技术升级一筹莫展。

    是以宁修只能等到火铳配备的差不多了再整编火铳队。

    他的预计是保证整只部队百分之五十的火器配备。这样在面对骑兵时就不会处于下风。

    当然,绝对不能让火铳队直接面对骑兵,必须要用长枪兵掩护。

    这些长枪兵充当的是肉盾的角色,没有坚实的盾,矛就无法发挥出威力。

    练兵不是一天的事情,宁修还是要保持充足的耐心。

    他的设想是用半年到一年,把这只军队训练成一只令行禁止,战斗力强悍的强军。

    戚文等人很热衷于练兵,宁修也乐得如此做起了甩手掌柜,具体的训练事宜都交给了戚文等人去办。经过一个月的基础训练后便可以把这些人派驻到乌猪山岛驻防,为下一步的走海经商做准备。

    宁修现在有两艘大福船,一艘小福船,数量上稍有些少,但勉强也是够了。

    他找来赵广宁,咨询海贸相关的事宜。

    赵广宁长期和佛郎机人混在一起,对南洋贸易了然于胸。他自己在南洋也有多处产业。

    宁修主要询问了走海的线路、风险、收益等等。赵广宁十分耐心的一一做了解答。

    有了赵广宁这个南洋通,宁修心里渐渐有了底。原本他对于这一块是两眼一抹黑的,现在就像有了指路的明灯,底气足了很多。

    是以宁修决定收服赵广宁,让其为我所用。

    这一日宁修把赵广宁叫来县衙,一番寒暄之后直入正题。

    “润田,你快来说说,本官若是想要走海,做些什么贸易最好?”

    赵广宁听宁修喊起他的字直是激动不已。

    县尊大人这是把他当作自己人了啊。

    赵广宁稍稍定了心神,清了清嗓子道:“启禀县尊,以某之见,往南洋贸易,以丝绸、漆器最宜,茶叶次之。”

    宁修点了点头道:“那瓷器呢。”

    大明的瓷器享誉天下,欧洲人以拥有一套大明瓷器茶具为荣,瓷器在欧洲更是奢侈品。

    如果把瓷器输出到南洋,估计也能大赚一笔吧?

    谁知赵广宁摇了摇头道:“县尊有所不知,这瓷器虽好但不易运输,何况是长途海运。十件瓷器运到南洋售卖能存下两三件完好的就不错了,平摊下来利润并不如漆器高。”

    “哦?漆器的利润如此之高?”

    “那当然,我大明的漆器,天下第一!”

    赵广宁满是豪情的说道。

    宁修不由得升起一股豪情来。

    后世人们都以拥有一套东瀛漆器为荣,概因东瀛漆器精良无比。殊不知东瀛漆器之崛起便是满清入关之后。在此之前,大明的漆器才是天下第一。

    至于丝绸就更不用说了,苏绸一匹在南洋可以卖出天价,即便是次一点的鲁绸其价格也是难以想象的。

    按照赵广宁的估计,如果按照三艘福船都装丝绸和漆器来计算,一次走海的净利润在二十万两左右。

    这个数字直是让宁修惊讶。

    要知道他其他产业的利润加在一起也就是一年二十万两出头,一次出海所获竟然与其相抵。

    如果宁修能够有一只三十艘福船的船队,那走海一趟利润就是两百万两。

    两百万两!这可是大明一年的税收总额啊!

    都说海商富可敌国,宁修算是明白了!

    最可怕的是,这些银钱海商们会用来发展船队,扩张的速度会更快。

    像明末声名显赫的海寇郑芝龙,就是靠走私起家,其在福建、小琉球往南洋的线路几乎垄断。

    一想到这儿宁修便觉得心痛。

    明代中前期还能收到全国税额十之三四,后期却连十之一二都收不到了。

    这一方面是因为里甲制度崩坏所致,另一方面更深层次的原因却是因为科举。

    科举制度的核心是读书取士,而取的士又会摇身一变成为大地主。

    大明的官绅是不分的,这些官员名下土地自然免税,还会引得亲朋族人争相投献。如此一来,基层的一大部分土地都成了免税的。剩下的交税的都是自耕农。

    而自耕农能承担多少税额?

    官员们为了政绩只能和当地士绅沆瀣一气,把缺额的份子摊派到这些自耕农的身上。最后自耕农的压力越来越大,不堪重负最终破产。

    这个问题在万历后期乃至明末尤其明显。加收辽饷后自耕农的压力到了顶峰,许多人不堪欺压最终揭竿而起,变成贼寇。

    这是大明末年贼寇四起的根本原因。天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