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奋斗在晚明-第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宁修这倒不是客套,而是真的想对孙文正表达感谢。

    “哈哈,都说了出门在外互相帮衬,陈小哥儿太客气了。”

    孙文正与宁修又闲聊了几句,便各自回屋了。

    宁修刚躺在床上想要小憩一会,屋外便电闪雷鸣。

    宁修索性翻身起来走到窗边听雨。

    听着雨水噼啪噼啪打在窗棂上,宁修只觉得十分享受。

    他透过窗子匆匆扫过大街,只见客栈门前似乎多了一驾黑色棚顶的马车。

    这么晚了还有人来投宿,应该是赶着城门关闭前进城的吧?

    宁修有些好奇,便下楼去瞧了瞧。只见客栈一楼大堂内,一个小伙计双臂张开拦在客栈大门口连连摇头道:“不行,小店真的已经满房了。公子还是去别家看看吧。”

    “这位小哥儿,屋外下着滂沱大雨,你叫我们去找别家投宿?”

    “唉,是真的满房啊,若还有空房小的怎会把公子往外推。”

    “少爷别跟他废话,我看他就是欺负我们是外地人故意刁难。闪开,闪开!”

    一个小书童抢过身子,开始推搡客栈的小伙计。

    可那小伙计却是纹丝不动,急得小书童大叫道:“啊,有没有同情心啊,外面的雨那么大,要被淋死了!”

    宁修咳嗽一声,走向那小伙计道:“外面这么大的雨,不如先让他们进来避避雨吧?”

    “哎呦客官,您说的轻巧放他们进来容易,可不得一直看着?要是出点什么事,倒霉的还是小的。”

    宁修皱了皱眉,这小伙计不是把二人当贼防呢吧。

    “我那屋子还算大,不若你让他二人和我和将就将就挤一晚吧。”

    “这。。。。。。”

    那伙计显然有些犹豫。但宁修这么说了,他要是拒绝岂不是打了客人的脸?

    咬了咬牙,他点头道:“好吧,既然客官你愿意让他们合住,小的也不拦着。不过您明日退房离开后他们就得走!”

    “你!”那小书童见客栈伙计狗眼看人低,以为他们住不起店直是怒目圆瞪。

    小伙计哼了一声,闪开身子把二人让了进来。

    那一主一仆进了屋子宁修才注意到二人没穿蓑衣,衣衫已经全部湿透就那么贴在身子上想必十分难受。

    “快随陈某进屋来吧,烤烤火能暖一些。”

    宁修管小伙计要了个炭盆,便引着二人上楼去了。

    。。。。。。

    。。。。。。

第八十七章 奇葩的主仆

    (感谢书友huang900928,书友柔之虎,书友l599xl再次的100币打赏~)

    宁修把主仆二人让进屋中,放下炭盆掌了灯。

    虽然油灯的灯光不算太明亮,但总比在客栈大门前亮多了。

    宁修总算看清了二人的面容。

    那书生约摸十四五岁,和他年纪相仿,身着一件藏青色蓝缘粗布行衣,腰间束着一件宝蓝色腰带。因为被雨水淋湿的缘故,此刻衣裳紧紧贴在他身上。

    再把目光朝上移去,白皙的面颊,精致的五官似粉雕玉琢一般。

    宁修不禁暗暗赞叹,这厮真是生了一副好皮囊。

    至于那小厮的装扮则比较普通了,一般的青衣小帽,容貌上也没有太过出奇的地方,只是觉得很白净。

    “喂,你一直盯着我们家公子看干什么?”

    小书童做出一副忠心护主的架势,向前迈了一步。

    “陶春,不得无礼!”

    那玉面公子呵斥了书童一句,转而向宁修赔礼道:“下人不懂事,叫这位朋友见笑了。”

    宁修摆了摆手笑道:“不碍事的,这位小兄弟快人快语倒也有趣。哦,在下陈义,湖广荆州府人。”

    “荆州?”

    玉面公子嘴角微微抽搐了一下。

    宁修点了点头道:“不错,陈某来开封是为了卖布的,如今棉布都已经卖掉自然是打算回荆州了。”

    “陈朋友是个行商?”

    玉面公子微微有些惊讶,稍顿了顿面色恢复了平静。

    “在下陶凌,京师顺天府人,与小仆陶春二人结伴外出游学,一路走走停停到了开封,恰巧也要去荆州。”

    “哦,原来陶公子也要去荆州,真是巧了。原本陈某还想明日离开后,这间屋子空出陶兄就可以住下了呢。”

    宁修暗暗观察了一番,这二人都是一副涉世未深的模样,倒符合他们主仆二人的身份。

    宁修放下心来,一边弯腰用火折子引燃炭盆,一边提醒道:“陶公子,你二人浑身都湿透了,赶快换件衣服穿吧,若是染了伤寒可就不好了。”

    这主仆二人应该是第一次出远门,竟然连蓑衣斗笠都没有带,下车后被淋成这个狼狈样子。

    他弄好炭盆转过身来,见二人表情尴尬面色潮红直是大惑不解。

    “怎么,陶公子不会连换洗的衣裳都没有带吧?我这里还有几件干净的,要不要拿给你们先穿着?”

    “不,不必了。谢谢陈朋友。”

    陶凌咬了咬嘴唇道:“陶某这里有换洗的衣裳。”

    宁修笑了笑道:“哦,那快换上吧。”

    “陈朋友,这房间内没有屏风吗?”

    “屏风?咱们都是大男人,要屏风作甚?”

    宁修心道这些富家读书人面皮还真是薄,都是大老爷们竟然在乎这些。

    “不,不行,我家公子身份尊贵,岂能在你面前换衣裳!”

    我靠,这小书童很不会说话啊,宁修皱了皱眉刚想反驳,那陶凌便抢先斥责道:“又多嘴,这里没你说话的份。”

    说罢他叹了一声道:“陈朋友,陶某从小到大都没有在人前更衣过,能否请陈朋友先出去一下,等陶某换好衣裳再进来?”

    听到这里宁修微微有些愠怒,这陶家主仆当真是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话都让他们俩说了,宁修能说什么?

    “好吧,我便出去透透气,陶公子请便。”

    唉,宁修有些怀疑当时是不是应该当作没看见。把这主仆二人让进来不讨好不说一会睡觉都麻烦。三个大老爷们挤一张床,还不得挤死。

    宁修在穿堂歇了半盏茶的工夫,陶凌便喊道:“陈朋友,我们换好了。”

    宁修这便推门而入,只见陶凌、陶春二人已经换上了干净的衣衫。

    “唔,你们肚子饿不?这里有些点心垫垫肚子吧。”

    陶凌冲宁修拱了拱手道:“多谢陈朋友。”也许是因为太饿,他也顾不得仪态拿起糕点便往嘴里塞。

    至于那小书童在陶凌面前倒是很讲规矩,双手束立站在一旁。

    陶凌一连吃了三块糕点才意识到小书童也没吃晚饭,尴尬的擦掉嘴角的皮屑笑道:“陶春,你也吃啊。”

    “哦。”陶春显然也饿坏了,得了允准一连吃了好几块糕点。

    陶家主仆风卷残云的将糕点吃了个干净,又喝了点水围在炭盆旁烤火。

    宁修笑声道:“陶公子去荆州是游学怀古?真是好见识!要比底蕴,能比过荆州的地方可不多。”

    陶凌点头应道:“不错,素闻荆州乃荆楚名城,襟江带湖,水系纵横,西控巴蜀,东指吴越,为七省通衢。。。。。。陶某一直想亲眼看看那些前人留下的古迹。”

    说实在的读书人游学是一种风气,基本上家庭条件稍微好些的都会在考中秀才功名后游学以增长见识阅历。

    尤其是在晚明,礼崩乐坏世风奢靡,县学府学都不必每天去点卯了,挂个名赶在科试前回来就行。

    “既然如此,陶公子不若便与陈某同行吧。陈某孑身一人路上也好有个伴。”

    宁修来时是跟着孙家商队,返回时要是一个人也太闷了,陶家主仆在的话至少有个说话解闷的人。

    “嗯,陶某也正有此意。”

    “时间也不早了,咱们早点睡吧,明日一早就起来赶路!”

    宁修可不想在开封府停留太多的时间,早点返回荆州才是正事。

    “唔,那怎么睡呢?”

    “咱们三个挤一挤,在床上将就一晚就是了。”

    说着宁修便开始脱外衫。

    “你。。。。。。你干什么!”

    小书童陶春又跳出一步,眉毛一挑质问道。

    “脱衣服啊,你睡觉的时候难道穿着外衫?”

    宁修直是觉得莫名其妙,他又没脱亵裤裸睡,一惊一乍的干嘛?

    “不行,谁知道你有没有什么体味,要是熏到我家公子可咋办?你去地上睡!”

    我靠!

    到底这客房是谁花钱住的,怎么宁修反倒像是被施恩一般?

    陶凌瞪了小书童一眼,冲宁修拱手赔礼道:“陈兄莫要见怪,我们睡地下就行。”

    嗯,这个陶公子倒是懂礼的多。只是他为啥一直坚持分开睡呢?大家一起睡虽然挤了点可是热乎啊。

    罢了罢了,随他们去吧。

    在开封府内跑了一天,宁修已经疲惫不堪熄灭了油灯倒头便梦游周公了。

    。。。。。。

    。。。。。。

第八十八章 嵩阳书院

    翌日一早宁修一行便从开封府出发,他们经中牟、郑州至密县,后直取登封。

    至登封后他们却没有急着渡过颍水赶路而是稍稍一兜,往登封旁的嵩山而去。

    嵩山又号中岳,为五岳之一,其上佛寺道场无数,风景极为秀丽。

    宁修绕了个小圈去到嵩山肯定不是欣赏风景的,他是要顺路看一看著名的嵩阳书院。

    作为一个文化人,对于书院肯定是有情结的。虽然宁修主修的是化工专业,但不妨碍他课余沉浸在传统文化的世界里,他最青睐关注的自然属书院了。

    嵩阳、应天、岳麓、白鹿洞。。。。。。

    后人提起书院往往最先想起的就是这四个如雷贯耳的名字。但实际上到了明朝应天书院已经焚毁,四大书院能够传承讲学的只有三座。

    明代尤其是晚明书院极为发达,到了崇祯年间全国竟有书院两千余所。

    最著名的自然属东林书院了。东林党由此而来,只不过背负的多是骂名罢了。

    明代的书院其实也分为官学和私创书院,有明一代禁毁书院的大规模运动就有足足四次。但书院的生命力却极为顽强,几经禁毁却依旧蓬勃发展,到了明末有两千余所便是最好的证明。

    要说起来,宁修最推崇的政客张居正在书院一事上还有些黑历史。

    张居正曾因为书院私社妄论朝廷大政而下令禁毁书院,细算一算就是万历七年也就是明年的事。

    虽然宁修知道张居正死后书院便又恢复盛行,仍不免有些悲戚。

    站在张居正和当权者的角度看,这个做法没什么问题。

    可站在一个读书人的角度看,这简直就是一场灾难。

    将来有机会再见到张居正的话,宁修真想好好劝阻一番这位阁魁。

    虽然他知道自己人微言轻,但该说的话还是要说,说过了才不后悔。

    从荆州出发到开封的路上宁修满是心事,自然无暇去嵩阳书院观瞻。现在他解决掉了楚汪伦这个麻烦,归途之中去到嵩阳书院自然没啥问题。毕竟,从河南去湖广总归是要往南阳方向走的,去一趟嵩山不算太绕路。

    至于陶凌主仆,本就是外出游学,自然没什么意见,欣然同意了。

    嵩阳书院位于嵩山南麓,由于名气实在太大,前来观瞻的学子络绎不绝。快到书院山门前已是川流不息。

    嵩阳书院始建于北魏,真正出名是在宋代。

    二程在此讲学后,嵩阳书院渐渐成为理学的发源地。

    在明代,嵩阳书院依然有很多大儒前来讲学,各学派于此论辩,是个纯纯粹粹的讲会式书院。

    来嵩阳书院的多是放荡不羁性格狂傲的儒士,对自己信奉的理论有一种近乎狂热的坚持。

    宁修也有坚持的理论,但不同于这些儒士的一义一理,而是一个关乎家国天下的设想。只是从现在看,这个设想太过遥远。

    嵩阳书院为一个五进院落,虽然足够阔畅,但因为名气太大又无条件向天下读书人开放,常常人满为患。

    宁修将马车停在书院前,和陶家主仆依次跳下来朝大门走去。

    只见大门两侧有一副对联,宁修情不自禁的念了出来。

    近四旁,惟中央,统泰华衡恒,四塞关河拱神岳,

    历九朝,为都会,包伊洛涧,三台风雨作高山。

    这是何等的自信,何等的霸气!

    历史上的嵩阳书院曾经损毁于明末,后世看到的是经过清朝修复的。

    宁修在万历六年见到这个著名书院的原貌,心中直是激动不已。

    陶凌显然也很激动,攥紧拳头对宁修道:“陈朋友,想不到你还对书院如此痴迷呢。其实吧,我听人说这嵩阳书院推崇的不是科举之道,而是修身讲学,我觉得很有道理的样子。”

    宁修赞同道:“是啊,凭什么科举才是读书人的出路,凭什么没有功名的人便不能求学便低人一等?这价值观太畸形了。真正的读书人应该不限于此。”

    陶凌咬了咬嘴唇道:“陈朋友,我们快进去看看吧。”

    跟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往里挪步,宁修忽生一种后世参观旅游景点的错觉。

    只不过在这里停留的不是拍照留念的游客而是慕名而来的学子。

    个中感觉,还是不太一样的。

    进了大门就是先圣殿,之后是讲堂、道统祠和藏。中轴线的两侧植满了松柏,松柏下是一排排灰色的瓦房,大概是给书院学生、讲师居住用的。

    因为完全对外开放的缘故,宁修分不清哪些是慕名前来的读书人,哪些是书院的先生、学生。

    讲堂此时正在授课,宁修便和陶家主仆二人一道前往,在讲堂外听了一听。

    讲堂中的地面铺满了木板,所有学生都是按照古礼跪坐,旁边有凭几倚靠,身前摆放着一张矮几,放有文房四宝。

    此时讲的是《春秋》,大概已经快结束的样子。宁修听了不到半盏茶的工夫,书院的学生们便躬身向授课的先生行礼。

    之后学生陆续从讲堂中走出,宁修和陶凌闪到一边表情极为羡慕。

    对宁修来说,在书院潜心修学当然是最希望做的事情。但其实这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且不说他要做生意赚钱改善家境,将来还得考科举谋功名。活在这个世道总归是要向世俗妥协的。

    他做不到完全的出世,因为这个世界有太多的羁绊,他放不下。

    正自发愣,方才授课的先生走了出来。

    只见他身材高挑,将一身玄黑色道袍撑得十分有型。看年岁这位老先生应该在六十岁上下,虽然头发已经全部花白,但老人的精神十分好,目光炯炯,面容红彤彤的。

    见三个陌生的年轻人站在讲堂旁,那先生咳嗽了一声道:“几位小友也是来旁听的吗?”

    宁修点了点头,冲那老先生拱手一礼道:“小子三人仰慕嵩阳书院之名,特来观瞻一二。听得先生讲《春秋》,顿觉茅塞顿开。”

    “哦?这位小友也喜读《春秋》?”

    老先生捋了捋胡须和声道。

    。。。。。。

    。。。。。。

第八十九章 书院上演全武行

    (感谢书友飘荡在天空的100币打赏,感谢书友huang900928,书友l599xl,书友宝宝熊猫再次的100币打赏~)

    宁修心中暗叫不妙,他现在的身份是个贩布的商人,张口闭口《春秋》岂不是惹人生疑?

    这位老先生倒是没啥,可身边的陶家主仆可是要一起同行的。万一二人起了疑心可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

    出门在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没必要为了辩学暴露了身份。

    他赶忙往回找补道:“额,小子只是听朋友们讲起过,自己是不大懂的。唔,陶兄,你不是外出游学吗?这么好的机会,还不和先生辩学一番?”

    宁修灵机一动,把陶凌推了出来。反正这厮是个读书人,拿他挡一挡问题应该不大吧。

    “我?”

    陶凌显然吃了一惊,连连摆手:“我不行的。”

    “为何?陶公子不是读书人吗?据我所知,读书人游学访古倒是其次,辩学才是重点。这么好的机会错过就太可惜了。”

    “我。。。。。。我真的不行的。”

    陶凌神色一黯,垂下头去。

    这就有些尴尬了。。。。。。

    好在那老先生也是通情达理之人,并没有太过为难三人,淡淡一笑踱步离开了。

    这个陶凌的反应有些不寻常啊。

    照理说读书人是最喜欢表现自己的。在嵩阳书院这么神圣的地方,遇到大儒讲师难道不应该争抢着表达自己对于经典的见解吗?

    宁修是因为顾忌到假身份不宜暴露太多,可这陶凌陶公子在顾忌什么?

    难道。。。。。。难道这位陶公子的身份也是假的?

    这个念头一闪而过,随即便被宁修否定。

    看这主仆二人的生活经验,绝对是纨绔富家子弟那种类型。他们若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