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官途-第3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汪书记笑着说:“我可没这个意思,这只是你的理解。”

陈小雨说:“我理解错了吗?”

汪书记说:“大错特错!”

陈小雨说:“你这是死不承认!”

汪书记说:“我倒是在考虑如何在内容上,实际上跟紧他的步伐。我这人命苦,和你不一样,你有先天之利,和他有一种先天缘分,我只能靠后天来补。”

陈小雨说:“你别在我面前叫苦,我苦的时候你不知道。”

汪书记问:“你有什么苦的?不就是跟他去临市的时候,他只是个市长,还不能完全作主的时候苦一点?回到市县,你还有什么苦的?哪一天,他调到地级市去,他还不一样把你调过去。”

陈小雨说:“说老实话,我不想总跟着他,或者说,想换一种形式跟着他,像你这样多好,有自己的地盘,可以干自己的事。”

汪书记笑着说:“你这就不能干自己的事?你不就来干自己的事了?”

这么说着,他就对陈小雨说,谈谈你的事吧!

陈小雨笑了笑,就把绮红的事说了,说绮红是他老婆的一个亲戚,刚从监狱出来,觉得没脸见人,想找个陌生的地方躲起来。说听说他在市县当副局长,以为有权有势,就找到他了。他陈小雨不帮又不好,想来想去,只能求汪书记帮忙了。他认为,能不提李向东还是不提最好。

汪书记问:“她因什么事进去的?”

陈小雨说:“也不是什么大事,就是做生意出了点麻烦,人家不放过她,进去蹲了几年。”

汪书记说:“不会是经济诈骗吧?”

陈小雨说:“没那么严重,工伤死了人而已”

他说,你想想,一个女人,能干出什么坏事。就是办了个企业,管理不善,亏了,又出了死人的事,不能满足人家的赔偿条件,进去呆了两三年。

他说,这事你可以不用跟其他人提。我是信得过你,又要你帮忙,才实话跟你说的。她在财会方面很有一套,所以,我想教教小学的数学应该没什么问题。

汪书记说:“一定就要当老师吗?干点别的不可以?”

陈小雨说:“她就想去偏僻的地方。这么跟你说吧,她本来是一个很漂亮的女人,因为进去后,想得太多,一下子衰老得面目全非了,所以,很自卑。”

汪书记说:“现在哪还有民办老师?能转的都转了,不能转的都辞退了,就是村一级的小学,也没有民办老师了。”

陈小雨笑着说:我又不是来检查你的教育工作,你跟我说这些假话干什么?其实,各个镇都有一些民办老师,只是藏着掖着不让人知道。”

汪书记说:“这事有点麻烦,那些民办老师都不是新招的,他们都是一些老大难问题,要转他们,又转不了,但他们又干了那么多年,辞退又不行,征求他们意见后,才留下来的。待遇很一般。”

陈小雨说:“待遇没问题,她不在乎。她只要避开世俗,回归大自然。”

汪书记说:“希望你能理解我,我们不能口口声声说,要提高教育质量,却又偷偷招聘民办老师。以前招聘民办老师,是一种无奈之举。那时候,镇里的老师都是靠镇财政吃饭的,镇财政困难,就想招聘些民办老师来代课,节省教育方面的开支。现在,老师的工资由市财政统发了,谁都不想干这种事了。”

陈小雨说:“你一个镇委书记,这点小忙也帮不了?”

汪书记说:“真不行,我不能破这个例。”

陈小雨也不客气了,说:“那好,你不能帮我,也就别怪我不帮你了。”

汪书记问:“你想怎么样?”

陈小雨说:“那三十万的事有点玄。”

汪书记说:“你怎么能公私混在一起呢?”

陈小雨说:“怎么不能混在一起?刚才,你不也说,这是一件事吗?”

汪书记想了想,说:“我们干脆点,你也给我交个底,她躲起来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不会是藏起来逃债什么的吧?”

陈小雨说:“你的警惕性也太高了吧?没有这些麻烦事。我骗你干什么?我要隐瞒你这些,不是自己和自己过不去吗?我为什么为帮一个不太沾边的亲戚,欺骗你汪书记,给你找麻烦,得罪你汪书记。”

汪书记想了想说:“好吧,这事我帮你。”

陈小雨问:“什么时候给我答复?”

汪书记说:“你这不是欺人太甚吗?难道还想明天就上班?”

陈小雨笑了笑,说:“为什么不?”

汪书记手指着陈小雨说:“你是不放心我,担心我拖这事,等拿到那三十万,就不管你的事了。”

陈小雨也不客气,说:“有这个意思。”

汪书记说:“你这算什么?”

陈小雨说:“其实,这点小事,对你汪书记来说,也就是一句话的事,她又不要你多少待遇,即使,暂时不给她待遇,也没关系。先把她安排进学校,再谈其他,其他的事都好谈。”

汪书记说:“你这也太急了吧?”

陈小雨当然急,这事越快解决越好。汪书记说,没见过你这种人的,求别人办事,还要赶时间。陈小雨笑着说,我这是求你办事吗?本来,是求你办事的,谁叫你节外生枝?你这一节外生枝,我这事也就办得理直气壮了。汪书记沉默了好一会,突然问,你老实说,这是你的事吗?陈小雨愣了一下。

汪书记笑了笑说:“这要是你的事,你敢这么理直气壮?敢这么要求我?”

陈小雨不得不笑起来,想这汪书记到底曾在市委书记身边呆过,自己还想察他颜观他色呢,反到被他察颜观色了。他说:“就当是他的事吧!”

汪书记当然知道这个“他”指谁,说:“你这陈小雨,在我面前耍滑头。你有必要跟我兜那么大的圈吗?早说实话,早把内情告诉我不行?我看你是没把我当自己人。”

陈小雨说:“这不是替领导保密吗?”

汪书记问:“是他吩咐你的?”

陈小雨忙说:“那里,那里,他怎么会怀疑你,都是我一个人的主意,你可别误会了。”

汪书记说:“我要不问你,把这想法闷在心里,你想想,我会怎么想,还不认为他不信任我?你这陈小雨,小心是对的,但也要看人,有必要对我小心吗?”

他说,明天吧,最迟后天给你答复。回去告诉他,这事只有我知道,学校校长知道。当然,那校长也就知道有这么个人,其他一概不知。

他说,这事落实后,我就不出面了,由你带她去找那校长报到,还把她当你的亲戚。这样不会太惊动。

陈小雨被汪书记数落得连连点头,不过,心里想,这家伙想得比自己还周到!

第七九零章提高待遇

杨晓丽到江边市工作,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和自己分管的有关部门单位的领导进行一次单独谈话。这个谈话从职务高往职务低谈,分管的各个局主要和局长副局长谈,本部却是全体人员都谈,反正本部人也不多。当然,跟本部的人谈,尤其是科长主任以下的同志谈,都是工作之余见缝插针地谈,且小明又是最后一个谈的。那天,把小明叫到她办公室谈话时,已经是她上任两个月以后了。

开始,杨晓丽也没想会从他那谈到什么新问题。或许,小明刚涉足官场,还没有太多事故,或许,小明觉得杨晓丽就像大姐姐一样,有什么就说什么。他说,大家对杨晓丽来担任这个部长都不看好。说杨晓丽怎么也比不上前任。工作方面不好评定,待遇肯定没有前任那么能关心他们。政治上的待遇,杨晓丽是外地人,又是年青的女同志,在市委常委里哪有说话的位置?所以,大家想要在政治上再有多大进步,靠她是很难的。经济上的待遇,杨晓丽在市县一点根基也没有,能从哪弄钱?前任已经算不错了,还留给她几十万,等这几十万用完了,本部发给大家的待遇就会出现下滑,或者说,就会停止发放。

小明说,我们的经济待遇主要分两部分,市财政发一部分,本单位自筹发一部分。他说,市财政那部分是可以向外公开的,本单位这部分叫补贴,只是内明不公开的。市府大院里的单位,自发补贴多少,主要看本部首长的能耐,能弄到钱的就多发一点,弄不到就少发,甚至不发。他说,以前,本部的补贴就发得不多,但前任到任后,每一年都往上涨。原因是他能弄钱,所以,大家干活积极性都很高。

小明说,这次庆典活动,大家都在议论,特别是解决经费问题的分工,似乎更证明了大家的看法。

小明说,以前,开展活动,前任布置工作时,从不谈经费的事,他总对大家说,活你们干,经费我想办法。他说,前任总是能筹到比预算还要多的钱,用剩的部分,就用来发补贴。

小明说,你来这已经两个多月了,听说,还没有一笔经费入帐,补贴发的都是前任留下来的钱。他说,有个接待什么的,都要向市接待办打报告,吃顿饭手续繁杂,大家都很不习惯,上面有人来,或下面有人来,大家都不想出面接待。他说,现在,你又要副部长去各部门单位筹钱,副部长和科长主任都在议论,人家只给你常委面子,支持你一两万没问题,但是,他们副部长出面,人家却只是应付一下,最多也就给个三五千。

杨晓丽苦笑了笑,说:“大家的意思是,最好还像以前那样,所有的经费都由我想办法解决?”

小明说:“可能是这个意思吧!”

杨晓丽说:“很好,小明,我觉得跟你谈话能谈到真实情况。”

小明反而脸红了,说:“我只是随便说说。”

这时候,杨晓丽才知道,那次会议,分工要那几位副部长到各部门单位筹集庆典经费时,他们为什么会有思想抵触了,开始意识到,为什么总感觉本部人员的工作热情没那么高了。

钱虽然不是万能的,但是,有时候,钱却能衡量一个领导者的能力和水平,衡量一个领导者对下属的关心程度。更何况,大家已经习惯于用这把尺去衡量一个领导的能力和水平,对下属的关心,你就很难改变这种状况,你就只能也用这把尺来衡量你自己。

大家还像以前那么干活,或者干得更多,你发放给他们的补贴与前任比较却下滑,试想想,谁还有那积极性?

她不得不检讨自己,作为一个部门的领导,你不能只想着工作,你还要多多关心大家的待遇问题,这包括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人家跟着你,尝不到甜头,谁还会努力去工作?

她召开了一个部长会议,专门研究大家的待遇问题。办公室主任也参加了这个会议,她问办公室主任,按编制规定,本部还有没有可用的职数?比如,各科室的科长主任的职数是否都任命了?办公室主任说,都任命了,一个也不剩了。他又补充道,还有一个主任科员一个副主任科员的职数一直放在那里没用。

杨晓丽感兴趣地问:“为什么一直没用?”

办公室主任说:“机构改革的时候,规定凡是超过五十五岁的领导都要退居二线,所以,各部门都安排了两个非领导职务的职数,但是,当时,我们单位的领导层没人超过那个年龄,所以,那两个职数就一直空在那里。”

杨晓丽问:“我们能不能利用政策,用尽这两个职数?”

这是她没想到的状况。如果,只是科长主任的职数,那动的只是某个科室,如果,是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动的就是领导职务以下的干部了,或者说,几乎是在她的权力范围内,整个部都动起来了。杨晓丽当然希望动起来,希望那些科长主任、科员们感受到她对他们的关心,希望那些副部长们有一种被冷落的威胁。

那位资格最老的副部长却提出了反对意见。他说:“这两个职数是不能用的?以前也不是没考虑过这个问题。大家都知道,那是特意安排给领导退居二线的职数,如果用了,我们这些人退居二线时怎么办?”

办公室主任附和道:“是的,以前也考虑过,担心市委常委会上通不过。”

杨晓丽开始明白这两个职数为什么一直留着没用了,原来是副部长们留给自己的。她笑了笑问办公室主任:“我们的副部长退居二线后,不当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这待遇会不会少?”

她是故意这么问的,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级别是不降的,待遇也不会变。她说,如果把这两个职数让给我们的科长主任,就不一样了,他们的级别和待遇都会提高。她说,我有这样一个想法,从科长主任里特色一个主任科员,一个副主任科员。这样,可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而且,主任科员可以协助副部长分管部分工作,减轻副部长的工作压力。

说出自己的想法后,杨晓丽看了看大家,仿佛在等大家表态,那位资格最老的副部长脸色有点不悦,但几副相对年青的副部长到也无所谓的样子,毕竟,他们离退居二线还有好些年,这几年总时不时有些机构改革方案出台,谁也不知道几年后,又会玩出什么花样?因此,他们没必要与部门一把手争执这个未知的二线职数。

何况,他们也未必就一直呆在宣传部到退居二线,说不定那一天,就有机会到某个局当一把手呢?现在因这个事与杨晓丽发生不愉快,等有了机会,杨晓丽虽说帮不了多大的忙,在市委常委会上提个反对意见,却是能坏事的。

一位姓陆的年青副部长先旗帜鲜明地站在杨晓丽一边。他说:“我完全支持杨常委的意见。”

他说,机构改革后,我们科室的科长主任都降为股级了,但有相当一部分是原来的科级、副科级干部,这几年,正科级的科长主任也退得差不多了。可以考虑,提拔一位同志任主任科员,像杨常委说的那样,我们的领导职务虽然没有增加,却增加了一位正科级干部。这位同志不用担任什么具体职务,也像副部长一样分管某个科室的工作,这样,他原来的职务又可以用来提拔其他的同志。这一动,大家都动了。

他说,我建议那位副主任科员在副科级干部中特色,也不担任具体职务,可以让他担任我们本部的工会主席,这样,又可以空出一个职务。

他说,为什么这个副主任科员要在副科级干部中特色呢?我是从有利于运作上考虑的,现在,提拔一个科级干部不容易,都要通过常委会。如果,一下子提拔一个正科一个副科,我担心会有点阻力,我们只是提拔一个正科,或许就容易通过了。

杨晓丽点头肯定,说:“这主意不错。大家还有什么好建议?”

其他几个副部长已经领略过这位女常委的固执了,见有人表态,自己不表态,倒有点像是站在杨晓丽的对立面了,于是都纷纷表示支持,最后,那位资格最老的副部长也不得不投赞成票了。

第七九一章需要这么一个帮手

下一个议题便是讨论筹款方案。几个副部长又沉默了。杨晓丽拿着办公室主任拟定的筹款方案说,我先谈谈自己的意见。她不想再拖下去了。她很清楚,想要他们支持这个筹款方案是可能的。

她说,这个方案需要再修改完善。

她说,现在拟定的单位再最新划分一下,我认为,我们希望这些单位都能支持我们的工作,但是,不一定每一个单位都给予资金上的支持。

她说,这些单位大致分三大类。一类是我分管的单位,这些单位是庆典活动的主力军,许多具体工作都要他们去干,钱就不要他们的了。

杨晓丽说,我在这里宣布一条纪律,凡是我分管的单位,以后,你们可以叫他们干活,可以叫他们出力,但不能叫他们出钱,我会用另一种名义叫他们每年把调钱上来。这是我们的资源,也是我们部里各项经费开支的主要来源。

杨晓丽说,我承认,和前任相比较,我弄钱的办法并不多,但是,我可以肯定地告诉大家,我来当这个部长,大家的补贴待遇不会比他低。主要的经济来源,就是每年要我分管的单位调一部分钱上来,他们总不会为难我吧?

杨晓丽说,其他的开支,我还是提倡能节省就节省,尤其是一些必要的接待,能向市接待办解决的还是要他们解决,不能嫌麻烦,嫌手续繁琐,多跑跑,能节省一笔开支,也是一件好事。何况,也不用你们跑上跑下,由办公室处理就行了。我们的车辆开支是不是也应该要争取市政府支持?这个事,办公室主任想想办法!

她说,还有一类单位,我们只安排任务,只要他们能完成任务,怎么化钱,我们不管。

她说,文艺巡游的队伍最花钱的地方就是要制作十台八台花车。我们选出十个八个单位,比如,经贸局,就制作发展近年来工业发展的花车,农业局,制作反映农业发展的花车,建设局,制作近年来反映城市新变化的花车。他们怎么想办法,找企业赞助也好,向下面单位筹也好,自己出钱也好,那是他们的事,我们只下任务,抓好检查监督。

她说,到时候,办公室起草一个文件,向这十个八个单位提出具体要求,再通知召开这个十个八个单位领导参加的会议,我亲自布置这项工作。

杨晓丽说:“最后一类单位就是筹款单位了。除了我分管的单位,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