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官途沉浮-第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沈桐下车后,周海生伸出肥大的双手紧紧地抓住沈桐的手道:“欢迎县领导远道而来指导工作。”

    沈桐急忙摆手道:“周书记,你可千万别怎么叫,沈桐我初来乍到,还需要您多加指点提携。”

    周海生得知此人就是刚才给自己打电话的小伙子后,上下打量了一番,暗道:“这小伙子气度非凡,小小年纪就得到吴书记的倚重,此人能量不小,前途无量啊。”他一副很老练的样子道:“小老弟,指点谈不上,提携就更谈不上了,说不定以后还需要你提携我呢,你是带着吴书记的指示下来指导工作的,在清朝你就是钦差大臣啊,哈哈哈……”

    沈桐刚才还对周海生的外貌有些厌恶,但几句交谈后,周海生豪爽的性格倍感亲切,不由得投来仰敬之意。暗道:“看来还真不能以貌取人。”于是沈桐道:“周书记,我就是县委办的一名小科员,跟指导二字扯不上任何关系,张主任让来配合您,共同搞好后勤服务,初次见面还希望多加海涵。”

    周海生依然憨厚地笑着,有意识地往沈桐身后一站,然后往前一指道:“沈老弟,你看看这街面上卫生搞得还行吧,我计划每隔10米就挂一条横幅‘欢迎蒋厅长到东关镇指导工作’,你看怎么样?”

    沈桐蹙了蹙眉头,他想起张立伟交代的三个字“要低调”,于是道:“周书记,我听张主任说蒋厅长此行不是公事,而是私事,想必他也不想让大张旗鼓搞迎接,我觉得没有必要挂横幅,您觉得呢?”

    周海生的小眼睛,眼珠子一转,似乎恍然大悟一般,拍着脑袋道:“沈老弟说的是,你说我怎么没想到呢。”说完,指着前面挂横幅的一个**声吼道:“喂,你们几个,赶紧下来,不挂了。”

    谁知那几个人耳朵不好使还是怎么的,依然我行我素,不紧不慢地站在梯子上挂着。这一幕让周海生脸上挂不住了,他气急败坏地骂道:“喂,你们几个,没听到我说话吗?告你们说不要挂了,怎么还挂?妈个巴子的。”

    几人倒也火气大,被周海生训斥了一通,嘴里不怀好意地嘀咕着。一个男子把老虎钳子往地上一扔,然后用劲一扯,刚刚挂好的条幅“刺啦”从中间拦腰撕开了。

    这一下周海生更加恼怒了,气得一蹦三尺高,跺脚骂道:“你们几个败家子就不能稳当一点,知道不知道一个条幅要5块钱,算了,这个月的值班补助扣了。”

    一旁的沈桐听到周海生如此节约,并且生气的样子十分可爱,更加对他有了好感。

    这时,周海生转身笑道:“让沈老弟见笑了,这些机关干部个个都是大爷,吃饭要钱的时候一个顶一个,你要让他干活,怨声载道得直骂娘。”

    沈桐笑笑问道:“周书记,村里面准备的怎么样了?”

    周海生拍了拍袖子上的灰尘道:“韩镇长在村里布置了,要不我们现在一起去看看?”

第0133章 醉翁之意(四)

    东关镇以清江河而闻名,而清江河的源头则就在清江村。驱车往进深入,满目的秋景映入眼帘。道路两旁的白杨树伸出慵懒的身躯,抖落着身上金黄色的树叶,片片随风飘向碧波艳滟的清江河水中。山谷四周的松树依然苍翠挺拔,一副秋的美景呈现在沈桐面前。

    沈桐虽是东泉县人,可从来没有来过如此醉美怡人的地方,这里简直就是人间天堂,没有了城市的喧闹,只有静怡。沈桐忍不住摇下了车窗,闭上眼睛伸出脑袋拼命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似乎唇齿间都流淌着秋的清香。

    远处山上有一座寺庙,神似一位历史老人,左手携清江河,右手抚双塔山,静静地注视着清江人家早出晚归。秋的天空,秋的野草,秋的丛林,秋的小溪,秋的色泽,秋的气息。在迷蒙的烟雨中摇曳着几许禅意的孤舟徜徉于黛色的青山秀水间,眉宇中写不尽的恬淡与悠闲。

    沈桐回头问道:“周书记,这么美的景色怎么不开发呢?要是在这里建一个度假山庄,我想很多人都会慕名而来的。”

    周海生挪了挪肥大的身躯,苦笑道:“沈老弟啊,你是有所不知,我周某何尝不想开发清江河呢,县里年年支持,并纳入了东泉县的九五规划,但苦于没有资金,空有再好的景色,再好的想法,也是无米之炊啊。”

    沈桐为之惋惜,但自己也无能为力,说了几句宽慰的话,又把话题转向了省财政厅副厅长蒋维升。

    说起蒋维升,周海生又换了一副面孔,略显兴奋地道:“要说从东泉走出去的名人,蒋厅长虽不是最有名的人,但也是屈指可数了。尽管他不是东泉县人,可这些年来我们却一直把他当做家乡人。”

    “听村里的老人说,当年插队的时候,蒋厅长一行来了七八个分配到东关公社,当时的革委会主任就把他们安排到清江村外的一个废弃工厂里。蒋厅长他们没有任何怨言,与清江大队的农民一起干活,一起劳作。但一下子来了这么多张嘴,粮食很快就不够吃了。”

    “为了填饱肚子,后来蒋厅长他们翻过双塔山,去山的那一边去采摘野果,挖掘野菜。有一次,一个知青不小心翻下了山沟,永远地埋在这里。”

    “再到后来,蒋厅长考上大学返乡了,其他知青也都陆续回城了,单单留下那个死去的知青与双塔山,与清江河作伴。”

    听完这个动人的故事,沈桐的思绪也跟着回到了那个质朴的年代。尽管自己没有经历过那段血雨腥风的岁月,但能切身体会当年知青们在广袤的田野中,挥洒青春的金色年华。

    车子快速地行驶着,沈桐倚在车窗上,用心灵去触及这片怀有梦想的灵魂沃土。快到清江村时,一排废旧的房子已经没有了门窗,只剩下残垣断壁。周海生激动地坐了起来,指着那房子道:“沈老弟,你看,这就是当年蒋厅长住过的地方。”

    沈桐回过头道:“周书记,一会你安排人把房子周围的杂草清除一下,我想蒋厅长一定会去看一下自己曾经战斗过的地方。”

    周海生仔细一想,道:“沈桐说的是,一会我就安排人去弄。”

    沈桐又问道:“那个死去的知青的坟墓在哪里?”

    周海生有些莫名其妙,扬手一指道:“不远,就在村子里的后山上。”

    “好,一会我去看看,我想蒋厅长也会去拜访一下故友的。”沈桐庄重地道。

    周海生对眼前的沈桐再次刮目相看,没想到这个小伙子想的如此周到,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呢。

    “对了,张主任特意交代,蒋厅长可能要在这里吃午饭,不知周书记准备了没有?”沈桐补充道。

    “啊?”周海生张大了嘴巴,额头渗出一丝冷汗,摇了摇头。

    沈桐道:“哦,那你一会在村子里找一家稍微大一点的房子,我们就把饭安排到村里。”

    “好好好,下车后全听沈老弟安排。”周海生似乎有些着急,快速地回答道。

    车子进了村子,正在搞卫生的村民驻足观望,对于他们来说,外来人就像珍稀动物一般好奇,更别说难得一见的小轿车了。

    这时,一个年轻精干的年轻人跑了过来,和周海生的反应一样,急忙过来开车门。周海生摆弄着肥大的身躯,很费劲地下了车,抓住那惊诧的男子介绍道:“沈桐,沈老弟,县委办的,吴书记派下来指导工作的。”

    然后又对着沈桐道:“韩乐飞,东关镇镇长,和你一样是大学生,都是年轻有为的后备干部。”

    韩乐飞走过来与沈桐握了下手,似乎有些激动,差点摔倒。笑呵呵地说道:“沈老弟,初次见面,请多加指点。”

    韩乐飞年纪不大,顶多也就30冒头,让沈桐大吃一惊。暗道:“如此年轻就当了正科级镇长,此人不简单啊。”他回敬道:“韩镇长,我一个无名小卒,千万别说指点,我是来给你们跑腿的,有什么事还需韩镇长吩咐。”

    不等韩乐飞回话,周海生就着急忙慌地对着韩乐飞说道:“韩镇长,你赶紧带上几个人去村外的房子那里清除杂草。”说完,又往村子里望了一眼道:“怎么就来了你一个人,其他领导呢?”

    韩乐飞苦笑了一声指着远处的一间房子道:“都在那里喝茶呢。”

    一听这话,周海生有些怒不可遏,一跺脚就往里面走去。走了几步又回头对韩乐飞说道:“不用你去了,让他们去,还反了他们了,妈个巴子的。”

    望着周海生远去的背影,韩乐飞与沈桐挤了下眉眼,双手一摊,有些无奈。

    通过来了东关镇以后的几件小事,沈桐直观地感觉到,机关领导干部似乎并不怕周海生,反而有些和他对着干。

    不一会儿,两男一女跟着周海生走出来了。周海生背着双手气呼呼地走在后面。

第0134章 醉翁之意(五)

    周海生撵着几个干部去除草后,撸袖看了下表后,对着韩乐飞说道:“你现在就回镇里,去饭店买上十几个菜回来,记住,一定要挑硬菜。”

    韩乐飞指了指旁边的自行车道:“周书记,你看我这破自行车估计回镇里就不早了。”

    刚才一阵小跑,周海生累得满头大汗,扭动了下身躯掏出手机,一看没有信号,气得又骂道:“鬼地方,妈了个巴子的。”

    沈桐突然奇想,建议道:“周书记,我到觉得大可不必到镇里饭店去炒菜,你想啊,蒋厅长天天出入各大酒席,估计对大鱼大肉已经吃腻了。而我们清江村,应该多的是野味,何不来一次忆苦思甜呢?”

    周海生被沈桐一下点醒了,拍着脑门道:“还是沈老弟有想法,你看我都忙糊涂了。告诉你啊,清江村什么都缺,就是不缺野味,河里有清江鱼,山上有野鸡,还有地皮菜,蘑菇等等,数不胜数,你看这些怎么样?”

    沈桐频频点头道:“就要这个,蒋厅长肯定喜欢,不知道这么短的时间内能不能准备好?”

    周海生拍着胸脯道:“完全没有问题,鱼可以现抓,野鸡可以现打,地皮菜,蘑菇都有现成的,这个沈老弟大可放心。”

    说完,对着一旁发呆的韩乐飞叫道:“你还愣着干什么,没听沈老弟安排吗?你赶紧去找人抓鱼打野鸡。”

    韩乐飞被没有被周海生的训斥而感到生气,反而脸上露出了笑容,对着周海生道:“周书记,那老百姓的工钱怎么算啊?”

    “你是镇长,你问我干什么,该干嘛干嘛去!”周海生不耐烦地一扬手。

    韩乐飞朝着沈桐吐了下舌头,悻悻离去了。

    看着远去的韩乐飞,再看看有些可爱的周海生,顿时对这种其乐融融的工作氛围所感染。想当初在石河镇时,书记镇长的思想从来没有统一过,经常斗得不可开交。反观周海生,一点架子也没有,与机关干部又打成一片,沈桐甚至有些错觉,但事情却真实地摆在了他眼前。

    沈桐掏出烟递给周海生,周海生连忙摆手道:“不抽了,戒烟了。你看看我这体型,三高,再抽就不要命了,呵呵……”

    沈桐回头找了一下司机老陈,只见他悠闲地坐在清江河大坝上,享受这一难得的清闲。沈桐看着老陈佝偻的背影,想到了自己的父亲,伤感油然而生。

    沈桐似乎又想到了什么,急忙把前面疾步行走的韩乐飞叫住,跑上前去说道:“韩镇长,要去抓鱼打野鸡多准备点,走得时候给蒋厅长,吴书记还有张主任带上一份。”

    韩乐飞脑子快,立刻明白了。有点佩服地对沈桐说道:“沈老弟,不愧是县委办的,想的就是周到,没问题,我这就办。”

    跑上来的周海生也附和道:“幸亏沈老弟来了,要不然我们这工作就是抓瞎,找不北了。”

    沈桐谦虚地道:“不敢,不敢,只是个人建议而已。周书记,那我们现在去找那个知青墓去。”

    周海生找了个村民,带着他们上山去了。翻过双塔山,在一处寂静里的松林里,那村民指着一个微微隆起的土包道:“里面躺着的就是那个知青了。”

    坟墓周围长满了杂草,几块石头围在周围,一块竖着的木板经过风雨的洗礼,已经有些腐烂了。但依然能依稀地看到一行斑驳的小字:“陆新之之墓。”落款:“1964年4月13日。”

    沉默了片刻,沈桐对着身边的周海生道:“我想蒋厅长一会肯定要到这里来,我们要准备几把铁锹和一些鲜花。”

    面对逝去的人,周海生也有些沉重,对着沈桐点了点头。

    从山下下来,在老乡的指引下,沈桐找到了当年曾经照顾蒋厅长的徐婆婆。看着这位将近80岁的老奶奶,沈桐想起了离开桥北村时,给自己送鸡蛋的张老太,虽然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但当时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

    沈桐对着周海生道:“周书记,我看午饭就安排到徐奶奶家吧。想必蒋厅长也是个念旧的人,要不然他也不会再次到此故地重游。”

    事情一切安排妥当后,沈桐看了看表,已经上午十点多了,估计蒋厅长他们已经在路上了,对着周海生道:“周书记,我们现在赶紧返回东关镇,准备迎接蒋厅长他们。”

    周海生似乎习惯了听从沈桐的安排,每说一件事,他都频频点头。

    车子刚刚到了东关镇,就接到了张立伟电话,询问这边的情况,并告诉他马上就要到东关镇了。又告诉沈桐,不必让周海生下车迎接,看到车子后前面带路,直达清江村。

    等了大概有5分钟,两辆黑色的越野车出现在后视镜上,前面的一辆是吴江凯的,后面的那俩应该就是蒋维升的。司机老陈对这种迎来送往十分熟练,按下了泊车灯,打开双闪,方向盘一转,拐到马路中央。后面的车大灯闪了一下,司机老陈一脚油门,飞快地驶了出去。

    到了清江村后,果然不出沈桐所料,蒋维升的车子在村外的排房旁边停了下来。沈桐和周海生迅速跳下车,紧紧地跟在了后面。

    只见蒋维升穿着藏青色夹克,脚上的皮鞋十分刺眼。高大的个子梳着大背头,白皙的皮肤下有一双深邃的眼睛,气宇轩昂,官威十足,强大的气场让人望而生畏。

    沈桐冲着张立伟点了点头,紧跟在后面一同进了排房。

    只见里面脏乱不堪,几缕阳光从破旧的房顶上射了进来,刚好打到蒋维升脸上。蒋维升用手轻轻触摸着墙壁,已经是热泪盈眶。

    走到一个角落里,他蹲下来寻找着什么。过了一会,他激动地叫道:“江凯,你快过来看,这是我当年刻在墙壁的名言警句,居然还在。”

    一群人呼啦一下子围了过去,周海生也尽量收着肚子凑到前面。沈桐仔细一看,依稀看到了几个字,连贯起来一念,应该是诸葛亮的名言:“志存当高远。”

    蒋维升感慨地道:“在这里,我度过了3年,现在想想,我都不知道我是怎么过来的。”

第0135章 醉翁之意(六)

    第135章醉翁之意(六)

    告别了排房,蒋维升在众人的簇拥下来到村子里,见到每一个老乡都热情的握手,甚至有几个年龄相仿的人,他还是叫出名字来。他拉着老乡的手,围坐在村头的一个大槐树下,拉起了家常。

    蒋维升是今天的主角,吴江凯全程陪同,也跟着在一旁笑着点头。而张立伟有些坐不住,站了起来,走到一边,再次询问午饭的事情。

    当得知沈桐的精心安排后,张立伟很是满意。让他没想到的是,自己的担心完全是瞎担心,沈桐虽然没有经历过这种大场面,居然安排的井井有条,还能想到忆苦思甜这种点子,看来自己真没有看错。他拍了拍沈桐肩道:“好好干。”

    寥寥几语,是对沈桐最大的肯定。

    蒋维升询问完老乡们的生活后,自然地回忆起自己当年在村里的景象。聊着聊着,不禁潸然泪下。看着堂堂省里的高官也会触景生情,沈桐也被感染,不自觉地眼眶湿润。

    似乎与沈桐想的一样,蒋维升果然提议要去看一看留在清江的老朋友。沈桐和周海生急忙在前面开路,上山后几位老乡已经拿着铁锹在那里等候了。沈桐从一位老乡手里接过刚刚采摘着野花,递到了蒋维升和吴江凯手里。

    看到沈桐的精心安排,吴江凯也很是满意,但没有显露出任何表情。蒋维升接过老乡手中的铁锹,铲了些土盖到坟墓上,又把周围的杂草清理了一边,站在原地默哀了一分钟后,把手中的花放到了墓前。

    透过凝重的神情,沈桐感觉到蒋维升似乎有说不完的话,叙不完的情。那段刻骨铭心的岁月伴随着他走过了大半辈子,或许以后,他再也没有机会再次回来了。

    下山后,在周海生的带领下,蒋维升走进了徐奶奶家。徐奶奶看到当年的蒋维升已到中年了,婆娑的双眼滴下了眼泪,双手紧紧地攥着蒋维升的手,一起回忆地当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