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官途沉浮-第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这也成为现代银行的雏形。

    晋商的没落,不外乎国家的衰微,外敌的侵略以及政府的**等等,但从自身找原因,“以末致富,以本守之”的传统观念,墨守成规,思想保守,也是导致晋商衰败的重要因素,走上了利润封建化的道路。

    西方资本主义一般积累资金后都会转为产业资本,而晋商后期则不同,大有回潮之势,小农思想表露无遗。大量捐输助饷,为晚清政府筹备军饷;大量购置土地,修建各式各样的大院;发放高利贷,举利放债,守着吃老本;窖藏黄金银两,货币不能得到有效流通;生活奢靡,一些商人开始贪图享乐,抽烟土,玩戏子等等,这些都是利润封建化的直接体现。

    晋商已远去,现如今留给后人的精神价值观似乎荡然无存,只剩下一座又一座冰冷的“大院”,供人们瞻仰曾经的辉煌。

    煤老板们显然没有很高的思想觉悟,更不会汲取沉重教训,重蹈覆辙走上了先人老路。有了钱的煤老板挥金如土,特别是在购置房产上,体现了惊人的喜爱度。有个不恰当的比喻,京城房价的上涨与煤老板囤房炒房有直接关系。

    回到东江省,煤老板们同样如此。他们可以不在乎吃穿,但对居住房屋绝不含糊,花大量金钱修建自家房院,绝对是一道靓丽风景。出手十分阔绰,买几十万上百万的豪车犹如买玩具车似的,眼睛都不眨一下,让人着实既羡慕又心疼。

    张小石说,何运昌别看穿的不怎么讲究,甚至有些其貌不扬,丢到农民堆里,你绝对辨认不出那个是农民,那个是富翁,但出手绝对是大手笔。

    据说有一次,何运昌到京城开会,无聊中闲逛百货大楼。走到一家买电器的商铺跟前,对一台新上市的大彩电十分感兴趣。服务员对这位长相一般,穿着简朴的“农民”很是看不起,于是就冷嘲热讽他可以到地摊上去看看,这里的你买不起。没想到服务员的态度激怒了何运昌,于是他立马打电话叫来了一大帮子人,一声令下,把整个电器店砸了个稀巴烂。

    砸完后,询问服务员店里的所有电器值多少钱,服务员哆哆嗦嗦叫来了老板。老板恼羞成怒,狮子大开口要了40万元。没想到,何运昌眼睛都不眨一下,吩咐小弟从车后备箱里提出一麻袋钱,扔给老板50万元,拍拍屁股走人,让在场的人都见识了东江煤老板的财大气粗。

第0218章 风起云涌(十九)

    还有一件事,更加把何运昌神化。何运昌的老婆想在省城买房,于是何运昌陪着一起到隆中市新开发的高档楼盘去选房。没想到与上次如出一辙,售楼小姐怎么看都不想能买起房的人,于是一再强调这里是高档小区。

    这次何运昌并不恼,而是不停询问房子的位置和结构,售楼小姐不情愿地翻着白眼解答着,后来干脆直接躲得远远的。

    何运昌左挑右选,始终不急于表态,以至于后来惊动了保安。何运昌这下上了脑子,直接把经理找来质问。最后的结果让谁都想不到,何运昌居然把整个单元都买了下来,同样让在场的人惊诧万分。

    另外,何运昌嗜赌如命,在当地赌的不过瘾,直接跑到澳门赌场豪赌。前前后后输了几千万,但他满不在乎,好像花几块钱似的。

    还有,何运昌迷信成瘾,在果子沟修建大量寺庙。他总以为他今天的财富是得到上天的眷恋和保佑,不惜重金建成连篇的庙宇楼台。一些人打趣道:“何老板将来不挖煤了,完全可以把他的寺庙开发成旅游景点。”

    关于这些类似的趣闻还有很多,其真假有待考证,但可以直接说明,一夜暴富的何运昌正如当年的“晋商”,并没有把挣来的钱转化为产业资本,而是大肆挥霍,贪图享乐。

    其实,如果分析东江煤老板的发家史,从一穷二白,到日进万斗,只不过是在短短的十几年内。十几年内,国家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快速的经济发展离不开源源不断的能源动力,而在这条产业链的上游,也间接地扶持了一个又一个的煤老板涌现。他们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也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诞生的“怪胎”。

    以前沈桐也听说过这位东泉首富的一些惊人举动,张小石的话让他叹为观止,也蒙上了一层更加神秘的色彩。

    车子驶进富川乡,一辆接一辆的拉煤车川流不息,虽然已是冬季,但道路两旁的草木上覆盖了一层厚厚的灰土,甚至已经结冰的河面上都能透过肌理看到嵌入的黑色沉着物,远处的山上一个连一个私挖滥采废弃的口子,好比一个貌美的女子脸上长满了痤疮,满目疮痍,让人扼腕叹息。

    经济的发展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石河镇的狮头山就是血淋淋的例子,没想到富川乡要比想象的严重得多,怪不得吴江凯痛下决心要打击私挖滥采,简直是暴殄天物,涂炭生灵。十年前的东泉县与十年后的东泉县,不可同年而语。

    沈桐刚才还回味着何运昌的惊人壮举,可看到眼前的情景,顿时觉得吃了苍蝇般恶心,这些煤老板宁可把资金花费到自己的喜好上去迷信修庙,都不舍得栽一棵树为子孙后代造福,实在令人痛心。

    还没进入果子沟村,沈桐远远地就看见一家白墙红瓦,建筑颇为气派的三层小洋楼,与周边低矮破旧的房屋形成鲜明的对比。张小石告诉他,那就是何运昌家。就是张小石不介绍,沈桐也能猜得到。

    车子在何运昌家门口停了下来,沈桐更加直观地感受东泉首富的家。典型的北方四合院,坐北朝南一栋具有现代特色的小洋楼,墙面贴满白色的瓷砖,在阳光的照射下十分刺眼。而东西两侧高高的围墙则采用东江省传统工艺手法,一排溜仿明清青瓦显得古色古香。再看朱红色的大门,上面如同故宫一样嵌入鎏金铆钉,极具视觉冲击力。

    门口两侧面目狰狞的石狮子静卧在原地,伫望着远方。大门上方悬挂着一幅门匾,上面写着“时华第蔚”,立柱上攀龙附凤,蓬荜生辉。仔细一看,在门匾下方居然还有早已消失的门当,看来外界传他迷信一点都不假。

    沈桐暗叹,谁说何运昌没有文化,就凭门口的这一景,就用了石雕、砖雕和木雕,精湛的工艺,良好的品相,足以看出何运昌的用心程度。传统技法与洋楼遥相呼应,中西合璧,让人惊叹。

    张小石悄悄告诉他,光门口的这对大狮子就花费了将近50万元,据说加工原材料是不远万里从云南拉来的大理石,并聘请东江有名的雕刻大师细细打磨了将近3个月才完工。

    50万是什么概念,相当于沈桐不吃不喝60年的工资,沈桐抚摸了一下狮子的头,暗暗叹息。

    张小石敲了敲大门,不一会儿一个中年妇女走了出来,不耐烦地道:“敲什么敲,大早上的,不让人安宁,你找谁啊?”

    沈桐从妇女的着装和年龄判断,此人应该不是何运昌的老婆,不过那一副不屑的表情和盛气凌人的傲姿大有狐假虎威之势,让人极其厌恶。

    张小石不同,堆着笑脸道:“彩琴姐,你不认识我了?我是国土局的小张啊,上次我来何老板家你还给我们做了一顿丰盛的午餐,你那精湛的厨艺让我现在回想起来都直流口水,这不今天得空,再次登门尝尝你的手艺,不知可否赏光?”

    那妇女顿时脸上乐开了花,脸上挤满褶子,也不管想起没想起对方是谁,笑着道:“是小张啊,我的厨艺有那么好吗?”

    “那当然,你的厨艺就是放到那东泉酒店当总厨都不为过,何况你那么年轻漂亮,再加上一双巧手,我想生意不火都难。”张小石继续恭维道。

    那妇女心里甭提多高兴了,用手抚摸着脸,道:“都老婆子了还年轻漂亮,这话要让我那口子听到了还不知道惹出多少事端来,其实我年轻时候长相也还说得过去……”被张小石一夸赞,妇女完全沉浸在甜言蜜语中。

    沈桐不得不赞叹张小石嘴皮子功夫厉害,三言两语就把一个刚才还凶煞的妇女捧上了天,怪不得吴书记要把这种人拉到身边,确实每个人都有一定长处,这也是沈桐要加强学习得地方。

第0219章 风起云涌?

    闲扯了一会,那妇女缓过神来,问道:“你是来找何老板的吧?今天正好他在,我进去通报一声,你等着。”说完,洋溢着一脸笑容走了进去。

    张小石冲着沈桐挤了挤眼,低声道:“面对这种女人,你只要无限地放大她的优点,然后在缺点上添盐加醋,加上些溢美之词,绝对来一个倒一个,收拾得她们服服帖帖,哈哈。”

    沈桐虽对张小石的行为嗤之以鼻,但这套言论确实让自己受益匪浅,看来今后要多跟张小石接触,来弥补自己的短处。

    片刻,那妇女跑了出来,道:“小张啊,快进来吧,何老板正好闲得无聊,想找人聊聊天,你的出现他很高兴啊。”

    沈桐心中窃喜,看来这趟来对了,必然会有收获。

    在路上,沈桐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张小石,但并没有说明真正目的。不过,张小石是何等聪明之人,就在吴江凯告诉他陪沈桐见何运昌的那一刻,就猜到了吴江凯的用途。

    张小石在国土局时,就能够准确判断出吴江凯的每一步打算,包括要打击私挖滥采,要先从谁下手等等,他基本猜得八*九不离十,而如今想借何运昌之手,扳倒陆昊放,这到不失是一着妙棋。能想出这条策略的人,也算是一位谋略高手。

    沈桐跟在张小石身后,掀起厚厚的门帘进了何运昌的家。只见何运昌穿着红秋裤,上身搭着一条毛毯,懒洋洋地躺在沙发上,无聊地拿着遥控机来回切换台。阳光透过玻璃正好倾泻在何运昌脸上,那凹凸不平且富有沧桑感的脸上留有岁月痕迹,尤其是抬头纹如刀刻一般,让人生畏。如果是躺倒一户普通农家炕上,绝不会想到眼前的此人就是东泉的首富。

    看到张小石,何运昌依旧躺在那里,抬了眼皮,面无表情地道:“是张局长啊,好久没见你了。”然后指了指旁边的沙发又道:“坐,彩琴,给两位客人倒茶。”说完,拿起一个硕大的罐头瓶喝了一口茶水。

    家里供了暖气,加上阳光充足,沈桐顿时觉得热得喘不过气来,额头也渗出一些汗来。

    张小石坐定后,解开衣服扣子,道:“何老板,您老最近可忙不?”

    “忙,怎么不忙,每天进入冬季都忙得不可开交,直到过年前才能消停下来,正好今天有些感冒,就躲到家里清闲一下,哎,天生就是劳苦命,身不由己啊。”何运昌感叹道。

    “是这样啊,那何老板要多加注意身体啊,毕竟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钱没有了可以再挣,要是身体垮了,就得不偿失了啊。”张小石道。

    何运昌掀开毛毯,坐了起来道:“这话说得在理,我也觉得我这段时间身体大不如从前,尤其是到了冬天,我膝盖痛的厉害,这都是年轻时落下的毛病啊。人老了,各种毛病都出来了,过两天干脆去海南买套房,安安心心疗养一阵,眼不见心不烦。”

    张小石眼睛一转,道:“你说起这个,我到想起一个隆中市的老中医,他对风湿关节炎颇有研究,要不改天我带你去看看?”

    何运昌来了劲,道:“真的?好哇,这毛病缠了我多少年了,如果真能治好,钱不是问题,他要多少我给他多少。”言语之间都透露着对钱满不在乎。

    沈桐插不上话,只能一边听着二人的谈话,一边观察着何运昌的一举一动,最后沈桐把目光盯到了那只何运昌喝水用的玻璃瓶上。

    从质地看,应该是很普通的玻璃,从形状看,应该原先是盛装水果罐头的,就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玻璃瓶,首富何运昌居然用来喝茶,可见他对生活细节不拘小节。

    再看玻璃瓶里面的茶叶,沈桐通过颜色判断,应该是红茶无疑。再看茶叶的舒展度和成色,以及飘出来的香气,极有可能是安徽产的祁红大红袍。

    吴江凯是嗜烟酒茶之人,沈桐跟着也学到不少知识。像普通老百姓一年四季都是喝着廉价的花茶,但领导颇为讲究,春天喝花茶,夏天喝绿茶,秋天喝青茶,冬天喝红茶。花茶可祛寒邪,绿茶有败火功效,青茶则除去体内余热,红茶则养胃御寒之功效。

    冲泡红茶,以陶瓷茶具较为适宜,紫砂系列更为上等。用沸水冲洗茶具提高温度,再冲泡茶,盖上壶盖,以免释香味。午后的冬天,慵懒地躺在沙发上,晒着太阳,吃着点心,拿一本杂志观读,品尝着这馥郁红茶,暖意融融,好不享受。

    在东泉县有喝红茶的传统,大多数人买一个便宜的陶瓷壶,抓半把扔进去,泡好后放到炉灶上不断加热,那美妙的滋味实在让人嘴馋。

    再看何运昌,一个大玻璃瓶,泡着上等的茶叶,就好比时装女郎佩戴廉价首饰,屠夫手上戴着江诗丹顿手表,极其不搭。从这个小细节就可以看出,何运昌是个对生活不太讲究之人,这也正与东泉县百姓的习俗较为吻合。

    在东泉县,百姓可以不讲究吃,不讲究穿,唯一讲究的就是居住场所,这点是不能丝毫含糊的,这也是因地理环境、自然因素以及历史原因造成的。

    东泉县位于黄土高原,山大沟深,土壤贫瘠,且交通不便,祖祖辈辈生于斯,长于斯,一眼望不见的边际,似乎翻过山的那一头就到了尽头,那种望眼欲穿对外界的渴望,但朴实善良的东泉人并没有勇气尝试走出大山。

    一辈子勤勤恳恳劳作,过着十分清苦的日子。食物多以土豆、玉米等为主食,而穿戴自产自销,都以自家纺织的粗布为主,直到改革开放后,外界的新鲜事物才涌了进来。就这样的保守的思想,人们却热衷于修建自家小院,宁可节食缩衣都要把房子建的漂漂亮亮。

    这么做是为了什么?家是避风的港湾,是爱的巢穴,有了家才有安全感,归属感,这种恋家情结根深蒂固,直至条件富裕了,都没有勇气走出大山,而是推倒旧房重建新房。以何运昌的条件到哪不是他随便挑,可那种情怀只有切身体会才真挚感触。

第0220章 风起云涌

    “这位是?”何运昌疑惑地指着沈桐问道。

    张小石光顾说话了,都忘记介绍沈桐了,于是歉意地道:“何老板,忘记给你介绍了,这位是县委吴书记的秘书,叫沈桐。他可是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啊。”

    沈桐从凌乱的思中拉回到现实,站了起来,快步走到何运昌跟前,伸出手道:“何代表,久仰您的大名,今天冒昧拜访,还望勿怪。”

    何运昌上下大量了一番沈桐,心里暗道:“这个精干的小伙子年纪轻轻,身上却透着一股让人捉摸不透的气场,既有亲切感,又有敬畏感,确实不简单。但依然有些书卷气,有待历练。”

    何运昌缓慢伸出手敷衍了一下,紧接着问道:“你叫我什么?”

    沈桐笑道:“您是全国**代表,隆南市只有4人,东泉县就您一人,叫您‘何代表’才能凸显您的身份尊贵,才能凸显您的社会地位啊。”

    “哈哈……这小伙子,嘴巴可真甜,我喜欢。”何运昌被沈桐这么一解释,心里甭提多高兴。自从当上全国**代表以来,这还是头一次听人这么叫,虽然有些不适应,却要比“何老板”更加悦耳动听。

    “快坐,快坐,彩琴,茶怎么还没上来?”何运昌态度立刻转变,急忙催促着佣人上茶。然后笑呵呵地道:“这吴江凯很会选人,不过他就是秘书出身,当年我与邱志国打交道的时候,他还是俯首帖耳地跟在邱志国身后,今天摇身一变居然成了县委书记了。”

    何运昌因财大气粗,加上头顶上的光环,根本不把县里的官员放到眼里,从他直呼吴江凯的名字就可以看出来,俩人的关系谈不上好,也谈不上坏。

    沈桐好奇的是张小石与何运昌的关系,从谈吐之间似乎何运昌对张小石十分客气,而张小石显然随便很多。

    张小石接茬道:“吴书记虽然年轻,但是位有个性,有魅力,有魄力的领导,我们在他的领导下深刻感觉到东泉的巨大变化和快速发展,东泉要想改变也正需要这样的领导。”

    何运昌脸上露出了不屑表情,拿起玻璃瓶牛饮一般喝了口茶道:“有什么变化?我怎么没感觉到?我怎么觉得他来了以后成绩平平呢,这当领导的要么当屠夫,红刀子进白刀子出,眼睛眨都不眨一下;要么当菩萨,关心民间疾苦,普度众生;看他那副秀才样,除了写写画画,还能干什么?”

    何运昌直言不讳地批评吴江凯,让张小石和沈桐面面相觑,但出于维护领导的颜面,沈桐力挺道:“吴书记他有真才实学,且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就说他在人事任用上面的创新,就足以看出他的能力非同一般。另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