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铁楼-第2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围着四周的墙壁转了一圈没有发现什么结果之后,又拿着手电,将注意力放在了墙角处的一排石棺之上。

    棺材这东西,一般都是木质的,好的材料,像阴沉木金丝楠,都是极为昂贵的,便宜一点的,那就多了去了,可用石头做棺椁的,确实不多,将尸体藏入棺中再放在山间的洞穴里,这样的事情在湘赣地区好像也有,但是在北方,却极是少见。

    再说了,谁家的棺材会这么摆着啊?棺材头冲外,棺材尾的对着那僧人的后背,仔细数了数,不多不多,九个,依次排开弄得跟一根根扇子股儿似的开出一个半圆来,要不是气氛不太对,我还真觉得,有点孔雀开屏的意思呢。。。。。。

    九这个数字,在中国是有特殊含义的,说汉字当中,哪个数最大,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国学大师们一般比较同意两种说法,一种是三,另一种,是九。

    说三这个数字最大的,最多考量的是老子李耳当年说的一句话:“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说的是,事物初始,是混沌一体,后来在某种力量的作用下,又分成“阴”和“阳”这两个极端,而更多的东西,在介于这两个极端之间,偏属不同,变化万千,以此为基础,衍生出了天地万物,所以,很多人觉得,三生万物,三这个数,是最大的。

    但是,我们也知道,汉字里头,除了三之外,还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等等等等,说三是最大的,未免过了,于是,古人就又找出了一个数字,“九”,九这个数,说是“阳数”里头最大的,过去,帝王宫殿里的大门上面,都是八十一个钉子,横着九个,竖着九个,一个不多一个不少。

    现在,眼前出现了九口棺材,是不是跟这数字有什么联系呢?摸着下巴想了想,没敢确定,于是走上前去,拿着手电在棺椁上面照了一下,这不照不要紧,一照,更疑惑了,虽然这棺椁,大小形制完全相同,可具体的材质,却有区别,而且,棺椁之上的雕花的手法也不统一,看起来,好像不是一个朝代的人镌刻出来的。。。。。。

    尤其是在最左边的这一个,这一口棺材,有明显的水浸的痕迹,那种像是水锈一样的东西泡得石棺的颜色都发生了变化,而且,上面的花纹也在一定程度上被腐蚀掉了,看别的,也有类似的情况,由此观之,这些石棺,似乎,是被人从外界搬到此处的。

    可是,谁有这么大的能耐呢?

    那石壁上的石阶,只能容纳一人通过,石阶的尽头,距离地面少说也能有十米左右,别说是扛着石棺上来,就算是自己一个人硬生生地往上爬,都极难做到,当初,有人这么设计此处,难道就没想过这里头的困难么?是说,有软梯一类的东西可供攀爬,还是说,进出此地的人,有那飞檐走壁的本事呢?

    微微皱眉,我有些不解,寻思了一下,后退几步给那坐化了的老者鞠了两个躬,随后说道:“这位前辈,在下乃是茅山弟子陆离,途经此处,有些疑问想不明白,现在想要打开您身后的石棺看个究竟,如有惊扰,还请见谅。”

    说完这话,我看看那干尸,对方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并没有表现出什么很奇异的举动来,我点点头,走到一座石棺的旁边,伸手一扣石棺的盖子,卯足了力气试图将它挪向一边。

    这东西,厚重宽大,着实不是一两个人能够搬动的,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堪堪地,挪出一个拳头大小的缝隙来。

第752章 尸解

    缝隙一开,当时吓了一跳,不知是怎么一回事,那石棺之中,竟然有一道冷气升腾而出,白蒙蒙的,激起一身的鸡皮疙瘩。。。。。。

    这种情况,着实少见,几乎是在一瞬间我就变得警惕起来,拿出手电往里一照,里面躺着的,是一个男人,衣着样式,极是奇特,看起来,像个巫师,又像个神官,一身不知道什么朝代的丝绸的古式礼服穿在身上,看衣着打扮,似乎是一个什么朝代的公职人员。

    他的双手,扣在身前,十指交错地扣着一个象牙笏板,指甲很长,足有一寸多,从他的皮肤上看,褶皱丛生,却不腐不灭,伸出手来在上面按了一下,他胳膊上的衣服已经糟得像是一团碎纸一样,一碰,就扑簌簌地凋落下去。。。。。。

    又是一个千年不腐的尸体。

    要是以前看到这样的人,我肯定会非常无语,可现在看时,却觉得,也没什么了,从开始到现在,类似的东西我看了那么多,在心底里,早就见怪不怪了。

    想到此处,将棺材盖子重新推上,又去推另外一个,一口气推了三个之后,突然觉得哪里不太对。。。。。。

    站在原地,愣了半天,我又翻过来重新去推那几口石棺,此时才注意到,这些石棺之内,没有多余的东西,有的,只是一个个穿着不同朝代的服饰的人,这本身,没什么,但是,所有的人,都是尸身不腐的,虽然一个个都跟腊肉似的躺在里头,跟正常人完全不同。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更为骇人,仔细观瞧会发现,里面这几个人的长相,竟然无比相似!!!

    虽然,棺中之人,在死的时候的年纪完全不同,但是,那骨骼相貌,五官鼻口,都特么像得有些过分了,心中存着疑问,我重新往后推去,推开一个,心里头就跟着翻个个儿,推开一个,自己的猜测就跟着确定三分。

    一口气推了八个,已经通身是汗,自己也不确定是累出来的还是吓出来的,反正,这小心脏砰砰砰地跳个不停,已经很难安稳下来了。

    所有的棺材里头躺着的,都像是不同时期的同一个人,所有的尸体,都是千年不腐的奇特状况,回过身来再看那坐在石室中央的那个狗搂着身子正在打坐的老僧,我似乎明白了什么。

    这,果然不是一个和尚,最少不是常见的佛门中人,如果我所料不错,这,应该也是一个一心求道,想要修炼成仙的道门高人。

    他身后的石棺里头,都是一些不腐不灭的尸体,这些尸体之所以长相极为相似,是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同一个灵魂的转世之人。

    传说中,想要成仙,凡人是需要修炼的,有的用内丹法,有的用外丹法,还有的,在天地之间惩恶扬善,以功德证道,不同的修炼方法,得到的结果有所不同,也正因如此,逐渐地,出现了道家的五仙之说。

    所谓的“五仙”,指的是仙人的五个种类或是五个等级,具体来说,也就是“天地人鬼神”这五种,其中,天仙的境界最高,修为也要比其它的强大许多,其次,神仙,其次地仙,最后是人鬼两仙。

    人仙是不是仙,这不好说,因为,一部分人认为,这是仙人得道飞升之前的一个过渡阶段,所谓的人仙,其实是半人半仙,这一类,虽然有神通威能,但是,还是有躯壳有**的,比如,真武一脉的张三丰,之前说过的袁李二人,甚至是全真初祖王重阳,这些,都是看起来是人,实际上已经不是人的奇葩存在,他们死后,会有真神出窍飞升而去,活着的时候,就是所谓人间仙人。

    人间仙人有多少,我不清楚,但是,据陈老爷子说,他年轻的时候,确实见过,不过,想想的话,单论修为,隔岸观火殷白眉,心知肚明陈瞎子,这两位高人也有飞天遁地未卜先知的本事,勉勉强强,也能算在人仙的种类之中了。

    以上的几个仙人,都是人间正道,从低到高逐渐演化,可除了这四种之外,还有一种仙人很是特别,就是这个所谓的“鬼仙”。

    鬼仙是不是仙,这个历来有争议,要说的话,这一类东西的本质,只能算是一种有神通有法力,不入轮回不受困苦的鬼,因为他们的本事很大,又时常在人间徘徊,所以,茅山一脉跟这类大仙打的交到最多,之前简单提过的,五鬼运财的那五鬼,就在鬼仙之列。

    鬼仙,在五种神仙里头,算在最下之品,总的来说,并非仙家正道,但是,在以前,很多人是将这种东西当作成仙得道的捷径来看待的,修炼的人,也着实不少。

    信奉此道的人认为,一般的神仙,都是功德圆满拔宅升天,而这种所谓的鬼仙,却要简便得多,他们觉得,通过一定的方法脱去这一身形骸,自己的灵魂,就可以获得永生,而脱去形骸的这个过程,在他们看来,就叫“解”。

    根据他们所采用的方法不同,这种所谓的用来实现自己成仙的目的的“解”可以分成若干种,用火烧死的,叫火解,用水淹死的,就叫水解,总的来说,就不管怎么死的,只要是能够让他们肉身离开精神的,都叫“解”。

    “解”跟“解”,是有不同的,弄不好,火候不到的人就白白死掉了,我听说,有一种“解法”在世间独树一帜,施法者,需要找出自己的前世今生或是挚爱血亲,然后通过对自己前世今生的超度和祭祀,对现在的自己达到一种间接的辅佐,并以一系列的流程,逐渐结束自己的生命,等这个人死了之后,他的灵魂,便可以挣脱轮回之苦,不生不灭。

    此时,这获得了永恒的生命的灵魂,就变成了鬼仙里最为普遍的一种,也就是传说中,人们俗称的。。。。。。“尸解仙”。

第753章 睁眼

    “尸解”成仙的例子,自古以来便多如牛毛,虽然说出来可能有些不尊敬,但,实际来说,一些门派的祖师,一些出类拔萃的手艺人,甚至是,隔着几代还能庇佑子孙的家中长者,之所以对后世之人拥有一定的庇佑作用,其,原因,大多来源于此。

    这一种尸解成仙的高人,在生前的本事,一般并不算大,最少,显露出来的本事并不算太过突出,但是,人只要一死,便会魂出体外,展现出一些生前从未有过的大本领。

    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三国演义里的关羽,关羽生前,冲锋陷阵勇冠三军,确实是个有本事的人,可他真的变得很无解的时候,还是在死后,三国后期,经常看见关羽显圣,动不动就拎着一把大砍刀从半空杀出,逮谁干谁,比活着的时候可是牛逼多了。

    在今人来看,这些桥段虽然畅快淋漓却略显荒谬,连拍电视剧的导演都不愿意给镜头,可在有些本事或是懂些方术的道门的人看来,这种显圣的手段,却着实跟传说中的尸解成仙带来的结果异常相似。

    关羽是不是尸解成仙的例子,这个不好说,但是,眼前这个和尚的路数,却着实是奔着这个方向去的,比较让人惊讶的,是这人身后的九口石棺,若真有转世轮回之说,那,这个人将自己的前世今生尽皆弄来,还真算的上是苦心孤诣,让人不得不佩服呢。。。。。。

    他是怎么做到的呢?先不说这些尸体为什么一个个全都是不腐不灭的奇怪模样,光是想要找到这些东西,就不是正常人能够办到的,想到这里,心中的疑惑更是多了几分,正寻思下一步如何是好呢,突觉周身一冷,转头看时,正看见两只青虚虚的眼睛正死死地盯着自己。

    嗡地一下,脑袋大了三圈,脚下一软差点坐在地上,我直勾勾地盯着那个突然睁开了眼睛的老僧的尸体,惊声道:“你是人是鬼?”

    “自然是人。”对方说着,脑袋一歪,当时,颈骨处,便发出了咯啦咯啦的一串响声,这老头子,微微仰着头,像是重新活过来似的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胸腔阖动,很疲倦似的。。。。。。他的声音很奇怪,就像是声带都干掉了似的,一说话,就感觉都是铁叶子摩擦发出的吱吱的响声,有点别扭,但是,总的来说来勉强能听清。

    “你小子,是干什么?我没请你过来,为何扰我修行?”对方说着,清清嗓子,我赶紧拿出身上背着的水壶给他,对方见了,迟疑了一下,随后用那带着一寸多长的长指甲的手将水壶接了过去,说真的,当时,我还真怕这个完全不像人的老者突然露出尖牙抓我一把,可他这长相虽然凶恶,却不曾弄出什么很不友好的举动来。

    见他似乎真的是个人,我算松了一口气,赶紧走上前去躬身施礼:“前辈您好,我叫陆离,茅山天师道北宗第二十九代嫡传弟子,此次进山,着实有时相求。。。。。。”

    我说着,想要将这次的来意原原本本地跟他说一下,因为,我觉得,我们要找的人,应该就是他了,可对方不等我讲完,便摆摆手问我:“你说,你说茅山弟子?”

    “对。”点点头,我道。

    “你叫什么?”拿着水壶在喝水,他用那略显沙哑的声音问我道,可能是壶水起了浸润作用,此时听来,声音已经好了很多。

    “我叫陆离。”一躬身,我带着一百二十分的崇敬对他说,对方听后,却怪怪地笑了一下,随后指着我的胸口问我:“你说你姓陆?这怎么可能?老夫看你,周身上下龙气环绕,背后真火也有五柱之多,再加上你身上的龙纹护佑,这分明,是北宗金家的家传秘法,你小子,何德何能,竟然拿了金家的宝贝?”

    对方说着,盯着我的胸口一阵猛瞧,随后用那拿着水壶的手掌指着我的胳膊对我说:“把你的法器,让我看看。”

    “您说这个?”我说着,一反手,一条龙纹盘至手心,青幽幽的冥尺立即出现在掌中,对方点点头,将冥尺接了过去,将那一尺多长的冥尺拿在掌中一阵查看,这才自言自语地点头道:“没错,没错,果真是燕北妖楼里的东西,你这宝贝,从哪里得来的?”对方说着,转头看看我。

    “这是家师传下来的。”苦笑了一下,我道。

    “你师父是谁?”对方听后,微微一怔。

    “茅山天师,金九龄。”不敢怠慢,我赶紧到。可对方听了金九爷的名字之后,直勾勾地看着我,有点天然呆。。。。。。我一寻思,从这老人的口气来看,他的辈分,应该比较高,虽然,金九爷在行内也算大名鼎鼎,但是,保不齐人家牛逼的时候九爷还是一无名小卒,于是便说:“在下的师祖,是北宗的金道清,叔祖呢,是陈道陵陈老爷子,我的本事,大多是陈老爷子传授的。”

    我说着,憨笑一声,可对方闻言,依然一副很迷茫的样子。。。。。。这下子,轮到我不知道该怎么说了,我哑然失笑,问他道:“老爷子,您没听说过?”

    “燕北金家,传到第几代了?”摇摇头,他像是刻意回避了我的问询似的。

    “几十年前,金道清金老爷子带着金九爷来的北方,到现在,应该有三代人,不过,我听说,在此之前,金家的先祖也是在北方的,只是,有一部分南下了,现在又跑了回来。”我说着,耸了耸肩,这时候,老人将手里的冥尺重新还给我,又问:“现在的茅山掌门,是哪一个?”

    “不清楚。。。。。。”有点尴尬地笑了笑,我说。。。。。。因为跟总坛的人没什么交往,当年的一些事,也让我对那些人没什么好印象,所以,我真的不知道神秘兮兮的茅山总坛里,究竟都有哪些牛逼人。。。。。。

第754章 地仙

    “不知道?呵呵,你这小鬼倒是有点意思。”对方说着,难得地露出一个笑容来,趁着这会儿功夫,我看了一下,这老者的牙齿,是平整的,并不像是婴灵那种细细密密的小尖牙,也不像是僵尸之类的东西那样,有四只很明显的犬齿,由此观之,这货,可能真的是个人。

    “前辈,您认识这件东西么?”手里托着他还给我的冥尺,我问,对方闻言,点了点头,随后也不隐瞒,指着我手里的东西对我说:“此物,名为量天尺,相传,是道德天尊分身下界时,从一套巨大龙骨之中提炼出来,其本身,共分九把,九九归一,又可以凝练一起,老夫年轻那会儿,曾经跟金家的人交过手,自然知道,此物非同凡响,不过,说来也奇怪,据我所知,这东西,一向被当做道门秘宝而格外珍视,为何,金家的人会将这名一个传家宝交于你手?”

    对方说着,摩挲了一下快要耷拉到地上了的乱蓬蓬的胡子,随后又说:“莫不是,燕北金家气数已尽,没有子嗣可以驾驭此物了?”

    对方说着,掐着指头在那里算了半天,一边算,一边皱眉,很明显自己推算得并不顺利。

    “老爷子,您不用算了,九爷一家,传到今天,只剩下一个小姑娘了。”我说着,苦笑了一下。

    “哦,那就对了。”对方说着,点了点头,将我的水壶扔过来,双手交叠地坐在那里,沉吟道:“我记得,师兄曾经说过,金家人的血脉,于常人不同,难得的,是与生俱来便有驾驭火焰的能力,昔年,金家的老祖偶然求得天书一卷,逐渐修成一门不传秘法,以此术示人,却没有一个可以熟练掌握,到最后,只能在家族内部逐渐地传承下来,可每个人资质秉性都不相同,习练之人的法力,有高有低,师傅他老人家早就说过,百年之后,此法衰微,金家再无焚天一术,看样子,又让他老人家言中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