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铁楼-第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一些规矩,我们遵照着九爷的吩咐,在两个小时之内都没有立刻将那火盆拿走,相反,我们用了另外一个火盆翻过来将它倒扣在上面,一直等那东西完全冷却下来才将它连同那些灰烬一起搬上车子。

    当天晚上,赵女士给我们算了钱,另外还在当地很有名的一家九楼里请了一顿饭。

    饭菜很丰盛,也很高端,在吃饭的时候我们证实了一点,和我们想象的一样,那粉红衬衫果真是他的男朋友。

    因为我一直很纳闷那仙人掌是从哪里来的,更奇怪仙人掌的花盆里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殷红血渍,当然,最奇怪的是那么一盆植物究竟是怎么变成那副模样的。

    所以,趁大家高兴我很委婉地问了一下,哪成想,这话一出,又引出了另外一个故事。

    赵女士说,那仙人掌是自己的祖父养的。

    老人是官宦世家,在民国的时候就是当地的名门望族了,新中国成立,作为地主阶级的整个家族迅速走向衰亡,几个儿子也落得颠沛流离,想混口饱饭都不容易。

    赵女士的爷爷是家里的孩子当中最小的一个,改革开放的时候也是个老头子了,可就是这样一个老头子,竟然非常气派地靠着祖辈的关系成了第一批下海经商的牛逼人,几经辗转,一夜暴富,这期间经历了不少的传奇事情,外人很少知道。

    退休后的老人笃信佛教,对往事只字不提,这时候的他一直过着居士一样的清修生活,很少与外人来往。

    除了几双子女偶尔回来看看,只有赵女士这个从小在他身边长大的孙女对他的生活比较了解。

    前不久,还在外地上班的赵女士突然得知,吃斋念佛十几年的老头子突然就去世了,作为老人的财产继承人之一,赵女士和一众家人不远千里赶了回来,丧事操办完毕,每个人都得了不少好处。

    无意之中,赵女士发现了那老人养的一批花卉,因为没人要,所以都很随便地摆在那里了。

    赵女士一看,那些东西长得奇特珍贵,也就心血来潮随便挑了两盆搬回来,却没想那些花儿大多病死,只有这一株仙人掌长得分外茂盛。

    赵女士平时比较忙,也没时间照看,一直放在阳台上让它自生自灭,谁成想,天长日久,居然弄出这么一个事情来。

    “您祖父,活了多久?”听完这些话,九爷问。

    “享年的时候。。。。。。有九十多了吧。”想了想,赵女士说。

    “卧槽。。。。。。”一听这话,我就是一愣,我不是感叹他活了多大,而是怀疑,他这孙女是不是亲生的。

    不过这也没必要,成功人士中老牛吃嫩草的不在少数,我只能说,他们三代人还真特娘的精力旺盛,从民国到现在,这特么活了将近一个世纪了吧!

    见我们目瞪口呆地不敢相信,赵女士莞尔一笑,随后放下酒杯,用纸巾擦擦嘴角轻声道:“很奇怪吧,我也很好奇他老人家为什么那么健康,可能跟饮食心态有关系吧,我听说,老人家走的时候也是毫无预兆的,应该是寿终正寝吧。”

    “哦,那真不错,很多人,临死前都很痛苦的。”小胖说着,憨笑一声。

    “恩。”赵女士闻言,很礼貌地点了点头。

    “他是道门中人?”意味深长地看了赵女士一眼,九爷问。

    “不是不是,不过。。。。。。他经常会看那方面的书,而且,据我所知爷爷有很多炼丹采药的老朋友,那些人都挺古怪的,这几年就没怎么见过了。”想了想,赵女士说,“您问这个做什么,怎么,您觉得这里头有什么问题么?”

    “不不不。”九爷说着,连忙摆手,随后双手一扣放在嘴边笑着说,“如果我没说错,他老人家去过南洋吧。”

    “哟,您怎么知道?”赵女士一听,眼前一亮,随后跟我们讲了一段老头子那不为人知的传奇往事。

    在谈话的过程中,我们对她的爷爷有了大体的了解,听赵女士介绍,老人确实去过南洋,而且,老头子最辉煌的那段时间也是在南海一带度过的。

    前文说了,改革开放之后,老爷子成了第一批下海的商人,因为一些原因,老头子选择在沿海一带做的生意,那时候广东深圳还没有现在这么繁荣,可是,机会什么的总是不缺,当时的他具体是做什么的即便是自家的人也说不清楚。

    只知道,最开始那两年赵老爷子过的并不顺利,几次买卖都是血本无归,到后来,几个合伙儿做生意的全都走投无路了,只能拼在一起靠些船舶运输来艰难度日。

    这事情还是从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开始的,那一天,突然有一伙儿人来找他租船,给的价钱相当高。

    赵老爷子一听这价钱,当时就觉得这里头肯定有问题,果然,从船舱里一出来,就看见一个一身黑西装的外国人带着十几个渔民模样的男人站在码头上争论不休呢。

    他听不懂那些洋人在说什么却能看出他们的躁动和不安。

    在人群里有一个当地的水手,和赵老爷子早就认识,两个人打了一声招呼走到一起,赵老爷子问那人这些外国人究竟想干嘛,那人闻言,支支吾吾地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赵老爷子虽然没什么钱,但是生来小心得很,一见这样,疑心大起,可他又舍不得摆在面前的一笔大买卖,当下便有些为难地一再追问。

    那水手也不是什么之情人士,怎么问都问不出个结果,这时候一个翻译模样的金毛老外走了过来,听得问询边连比划带使眼色地对他说:“窝们,去,猜胆——”

第072章 采蛋

    “干啥?”小胖一听,当时就是一愣。

    “猜胆。”赵女士闻言,开玩笑似的重复了一下。

    “采。。。。。。蛋。”正襟危坐,我看向她。

    “对,就是采蛋。“赵女士闻言,莞尔一笑,随后端起酒杯抿了一口继续说道,“听我爷爷讲,当时他也不确定那些人说的是不是真的,反正他们说那穿西装的外国人也是一个有点落魄的大老板,他们的情况和爷爷差不多,同样是做生意赔了钱想要赌一把,听说这行当赚钱才打算叫几个人去一起去南海“采蛋”碰碰运气的。

    “哦。”听她说完,我就明白了。

    采蛋采蛋,采的并不是蛋。

    那是当地人的说法,其实就是出海去采珍珠的意思。

    当时的科技水平相对落后,要到深海采珠并不容易,加上一些深水猛兽的各种侵害使得深海作业具有很高的危险性,很多时候,那些采珠的“疍民”都是有去无回的。

    人死的多了,那些世代在海上生活的人就开始害怕,于是有人就认为,在南海之中,珍珠什么的都是大海的宝贝,那些人会死,是因为他们拿了大海的东西,一并惹怒了海中的各种精怪。

    也正因如此,出海的人是很忌讳在出海的过程中提到“珍珠”一类的词汇的,一旦说了,很容易招来“海神”的敌视,弄不好,不仅那些含着珍珠的东西不容他,因采珠而死的冤魂也会因为嫉妒而故意要将他们拖下水的。

    在此基础上,“蛋”这东西也就成了深海里的大珍珠的隐晦说法。

    抛却这些不着调的传说,我们也不得不承认“采蛋”是一个非常危险的行业,过去的几十年里,被深海里的大蚌活活夹死的疍民就不在少数,然而,深海珍珠的市场价值非常之高,一旦弄到几颗够分量的,足可以保证一家三代衣食无忧了。

    所以,在当地人看来,采蛋是一个高回报与高风险并存的一个行业,要不是走投无路或是财迷心窍,谁也不愿意铤而走险的。

    赵老爷子在南海一带呆了很长时间,对当地的事情了如指掌,一听这话也觉得挺合情理,跟几个兄弟商量了一下也就将这活计应了下来,当时的他们,就是一个租船的,把他们送过去再拉回来也就算了,弄好了,有些功劳的他们或许还能分上一杯羹,弄不好,他照样会拿到自己的那份钱。

    赵老爷子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心中窃喜,没想到的是,尽管他自认聪明,可还是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

    时隔很多年,赵老爷子才将这件事情说出来,说道动情处,时常是泪流满面。

    这里头经历了多少事情,只有他自己清楚,我们知道的只有一个不算结果的结果。

    他们去的时候,老老小小加在一起,一共二十一个,回来那天,却只有孤零零的他和两个受了重伤差点就死了的好兄弟,其他的人全都没了踪影。

    在当时,这件事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连上面的人都被惊动了,然而,出乎意料的是那些过来调查的人并没有跟赵老爷子多做纠缠,了解了一下情况之后,他们很快就走了,于此同时,另外几个金毛洋人出现在了赵老爷子的视野里。

    他们对赵老爷子的事情很有兴趣,一边缠着赵老爷子问这问那,一边还派出不少的人手调查了事情的始末,就连赵老爷子那艘破破烂烂的木船都让他们花重金买了去。

    当时,除了当事人之外的所有人都不明白那一艘眼看就要报废的破船究竟有什么值钱的地方,直到很久很久以后,那个买船的老外从那受到严重损毁的破船里拆出一具尸体,又以一个更加惊世骇俗的价格将它拍给了一个蜚声海内外的大收藏家,那时候,大家才明白,赵老爷子一夜暴富的真正原因。

    自始至终,那些人要找的都不是什么鸡蛋大的大珍珠。

    他们要找的,是一个人。

    说是人也不恰当,一定意义上说,那根本不是一个人。

    很多人都怀疑那东西是否真的存在,却很少有人能够说清楚。

    有人说,他是河童的近亲,有人说他是亚特兰蒂斯的神秘后裔,还有人说那是南海中古已有之的海中一族。

    当然,在古往今来的各种典籍里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鲛人。

    听到这里的时候,在座的所有人都给赵女士的话吸引住了,不是因为这故事有多离奇,而是因为,鲛人这东西,实在是太有名气了。

    上学的时候,我在图书馆的一本破书上看到过这样一段话,那一页上夹着一个书签,所以,我对这段话的印象很深很深,书中说:“南海之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泣,则能出珠。”又说,“东海鲛人,黑鳞牙口,其性最yin,其膏可为烛火,万年不灭。”

    当时我就很好奇,能被如此描述的东西究竟是个什么样子,结果回去一搜,第一张出来的相关图片就是一个正跟一长发女子在海边xxoo的半兽人。。。。。。

    以当时的我来说,好奇心大过天,遇到这种又黄又暴又颇具传奇色彩的神秘生物又怎能轻易错过,毫不夸张的说,在这种生物的身上我可是花了不少的心思在里面。

    前不久遇到水猴子那件事,更是让我对那传说中的神秘生物多了几分兴趣,尤其是那个关于八百比丘尼的传说更是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一些印象,在住院的那段时间,我对鲛人这东西做足了功课,一番推敲之后,对它的种种特征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鲛人是一种海洋生物,原本是活在传说中的,据说世界各地已经有多只鲛人的尸体被发现,美国海军还曾经抓到过一只活的,因此,大家普遍认为这东西确确实实存在过,至于它是从何而来,这个问题就有争议了,总体来讲,大约有如下几种说法。

第073章 猜测

    第一种是幻觉说。

    这种观点认为,人鱼其实是并不存在的,古代的海商船客对海洋生物的了解十分有限,很容易将自己并不了解的海牛一类哺ru动物当成妖怪。

    其实看看这东西游动嬉戏的身姿和人类确实是有一些相似之处的,更兼此物主要生活在鲛人频繁出没的中国南海,所以这种观点更容易被学术界所接受。

    第二种是古猿说。

    这种观点依托达尔文的进化论,认为人在进化到古猿的阶段时,分成了两个支流,一个向陆地发展成了现在的人类,另一个向水下发展,成了一个新型的海洋生物——鲛人。

    在漫长的进化历程之中,二者交流越来越少,最后俨然成了两个独立的系统。

    第三种是避难说。

    这种观点认为,人鱼这个物种就是消失的文明——亚特兰蒂斯的后裔。

    关于亚特兰蒂斯的描述最早出现于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对话录》里。

    据称其在公元前12000年至9600年左右被一场超强的自然灾难所毁灭,其残骸随陆地一起沉入海底。

    希腊神话里,亚特兰蒂斯的居民是海神波塞冬的后裔,波塞冬在这块领土上有十个儿子,分别掌管不同区域,其中大儿子阿特拉斯扮演者类似诸侯盟主的角色,亚特兰蒂斯这个名字也是因他的存在而命名。

    但是,按照原本的说法,强盛的亚特兰蒂斯的统治阶层因为某些原因,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不断地腐化堕落。这种腐化甚至激怒了主神宙斯,为了对之表示惩戒,宙斯在一夜之间引来地震洪水海啸之类的自然灾难,顷刻间就将这个富饶的城市淹没在了海洋里。

    身为海神的后裔,亚特兰蒂斯的居民中还是有相当一部分的人表现出了无以比拟的适应性。他们长出鱼鳃,生出鱼尾,逐渐演变成了海洋中的土著居民——鲛人(人鱼)。

    根据现在的研究表明,在淹没在水底的亚特兰蒂斯遗址的确发现了大量的建筑残骸,按照相关学者的推断,这里确确实实存在着高度发达的史前文明,这也为生存在柏拉图式神话之中的亚特兰蒂斯后裔学说增添了颇多的神秘因素。

    当然,除了以上三种说法之外,还有第四种说法,我们暂且称之为“本土居民说”。

    因为在一些资料上看,南海鲛人在早期和沿海居民有着相当多的贸易往来,他们通常会用丝帛和珍珠去交换商品。多的时候一年几次,少的时候数年一次。

    于是有人提出,其实所谓的鲛人并非是特殊的海洋生物,只不过是生活在海洋中的异族人口而已,因为他们在服饰、肤色、样貌上都和当地居民迥异而被人误会成海中生物。

    这种说法的合理性在于:

    首先,人,作为智力高度发达的生物不会轻易和野兽做贸易,你想想一个狮子拿狐狸皮和你换羊腿,你敢不敢接受?既然能够有贸易往来,就证明最少在一定程度上,二者之间是能够实现良好交流的。

    其次,古人采珍珠并不像现在这样容易,没有氧气瓶游下深海是挺不靠谱的行为,所以面对手中掌握着大量珍珠的异族,大部分人都会心生疑惑,以讹传讹的情况也不是不可能发生。

    再次,为什么这种交易绝大部分出现在南海一带,也是需要考虑的一个大问题。翻出中国地图,很容易就能看出在我国沿海地区,面对最多的就是海南岛和南沙群岛的附近的东南亚国家,这些国家中善于捕捞纺织的不在少数,因而在这种说法在商贸交流这个问题上更具有可行性。

    除了这第四种观点以外,还有一种是龙女说散见于江南各省的奇闻异事里。

    这一类主要记录的都是些才子佳人的故事。

    譬如说你救了一只鱼,她变成一个姑娘回来给你做媳妇,最后龙王派人把他抓走,你才知道她是龙王的女儿。哭喊挣扎中化了真身,一条大尾巴呈现在了你面前。要么就是一些客商官吏在一个不适当的时候坐在船头,看见一个半鱼半人的东西坐在石头上跟他眉来眼去,他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到处打听,最后的结果又是三个字:“龙女也。”

    但是这类的说法毕竟凭空杜撰的可能性居多,而且,他们所描述的东西和我们所说的鲛人也有一些明显的出入,因而,这样的说法不在我们探讨的范围内。

    不管这些推测有多少的合理性,最少,有一种事情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这种所谓的鲛人的商业价值非常非常高。

    抛却那个长生不老的神话不提,跟鲛人紧密联系贵重物品就不少,一个是鲛人贡献的入水不湿的丝织品,另一个是万年不灭的人鱼“鱼膏(脂肪)”,除此之外,还有那么用眼泪化成的奇特珍珠,这三种东西,在当时看来都是千金难求的宝贝,能得到一样就是一笔巨大财富。

    放在今天,单单那一具鲛人的尸体标本,恐怕就不止几千万人民币的市场价值了。

    我很好奇赵女士的爷爷是怎么逮到它的,更好奇那些洋人究竟是怎么死的,明明中有一种直觉,让我觉得这里头的事情肯定没有那么简单。

    一来,一个一夜暴富的老头子为什么突然间就看破红尘做了半个和尚,二来为什么这么多年来,深居简出的他依然对此事讳莫如深?

    我想,他是有些亏欠在里面的。

    要知道,这世间的事,没有无果的因,也没有无因的果,在我们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