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末英雄-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会懂得无线电报,而且按照历史,无线电报就是在这个时候才被发明的,具体是哪一年他可就不知道了,他只知道马可尼和一个俄国人在弄这个东西,后面马可尼还开了个马可尼电报公司,在电子领域一直是很强的。

旁边的两个学生其中有一个应该是听懂了他们的英语对话,他涨红了脸犹豫了一会说道:“先生,我按照计划书的办法试过了。”杨锐一听来了兴趣问道:“怎么试得,有什么结果?”

那学生见杨锐问话,回道:“按照先生的图纸把他们连接起来,然后按照按了电键,那个缝隙就会出现电弧,通过那个电容之后,然后这边接收的电铃就响了,可是……”杨锐赶紧问:“可是什么?”

“可是那个地方,”他指着电容的说道:“这里就冒烟了,我开始以为是短路了,但检查之后没有发现哪里有问题,后面又换了新的电容上去,结果还是这样。后来我把电池去了一个,再做实验的时候还是这样,我就不知道怎么办了。”说完拿出一个记录表来,递给杨锐。

杨锐接过看到上面按照格式写的很清楚的,把调整也写在上面,只是找不到实验失败的原因,他深深的点点头说:“你做的很好,我们每次实验都要好好的记录,实事求是的去找原因,现在看来是电容不行,电压太高了,所以光减少电池是不行的,真的是原因在变压器这里,调整线圈把电压降下来,再试试电容是不是还会烧掉。”

杨锐其实也是个二把刀,但是在这些学生面前还是可以冒充导师的,根据这个学生的实验记录,应该是电流或者是电压太强所以把手工制作的电容给废了,至于是因为电流还是因为电压,他就不知道哦,二把刀吗,不说中学物理教材上的东西很简单,就是很不简单他也早就忘记了,都多少年了。

趁着两个学生调整变压器线圈的时候,杨锐跟麦克尼尔说道:“威克,D实验是个非常重要的任务,你知道电报吧?”见他点头,杨锐接着说:“这个也是电报,只是它是不需要电线的电报。”

麦克尼尔听了之后一副吃惊的表情:“哦,上帝,您说的是真的吗?老板。”忽然他又想起了什么,大叫一声说“哦是的,是的,我知道,我知道……我在美国的时候是听说过这个东西,好像是有个欧洲人在研究这个,他们都说他疯了,没有电线怎么可以发报?”他说完马上想到杨锐就是正要做这个实验的人,立马把嘴闭起来了。

杨锐倒是没有去责怪他,但他也没有太多的理论去告诉他为什么无线也可以发报,只能是以事实说话:“这份实验记录不是记载了这是件可以做好的事情吗,没什么不可能的,只要我们花精力去不断的试验,你做的灯泡不就是爱迪生先生做了一千多次实验才成功的吗?”杨锐感觉他按照书上给出的设计是一种比较先进的设计,特别是现在还做出了电子二极管,这就要比马可尼他们更有底气,他们现在应该还用那个什么金属粉末做的检波器吧。

麦克尼尔见杨锐说的也是事实,如果无线发报确实可行,那么他很乐意去研究这个神奇的东西,电报可是利润非常丰厚的行业,如果没有电线,那么就没有电缆这笔庞大的投资,利润将更为丰厚,虽然说现在有线电报都是有人在经营,很有可能会干涉无线电报网的建立,但是假使不能建立无线电报局,只是卖无线电报机也是一笔回报及其丰厚的生意啊。

杨锐可不知道麦克尼尔在YY,只是又想到了电子管上面,说道:“威克,我们还要把这个小玩意做的更好,按照我说的,再在里面加个栅极,把他变成三个极,这个东西就是要用无线电报上的,他能够把接收的信号放大,代替那个粉末检波器,这样无线电报的传输距离就可以更远。还有那个电容,可以承受的电力太小了,我们还要想办法怎么把它的承受力变大,功率增大了那么电波的传输距离也会增加。”杨锐几乎说出了他所知所有关于无线电报的知识,再说就不知道说什么了。

麦克尼尔却是认真的记录下了,表示加强电容和在玻璃管理加入新的栅极都是可以实现的:电容只能是更换材料了,之前用的是绝缘纸,看来这些绝缘纸的效果不是太好,这也是电容报废的原因,通电的金属倒没有什么问题,只要有更好的绝缘材料那么会有更好的电容;而在真空的玻璃管加入栅极也没有问题,灯泡是他的老本行了,但是干这些事情都要时间,而且现在是中国圣诞节,学生们都回家了,现在的这两个学生后天也来不了,他们最快回来的人也要在一个多礼拜之后,他没有助手,可很多事情需要两个人的配合才能完成的。

他正在抱怨的时候,那两个学生已经把变压的线圈弄好了,示意可以开始新的试验,杨锐点点头,他们其中一个按动电键,另一边接受的机的电铃响了,麦克尼尔顿时不抱怨了,立马扑了过去,说道:“哦,上帝,成功了!太好了。”这次电容没有什么问题,一直正常的发挥作用,但是杨锐知道现在的信号传输距离一定比之前的信号传的近的多了,见他们几个都是很兴奋也笑了笑,这次是成功了,但是现在的无线电报基本没有实用价值,还是要花时间改进,好像无线电报能传递几千公里的,但是只有十几,使用距离上了一百公里,那么它才有些价值。

麦克尼尔几个在不断的折腾那个简易电报机,还用莫斯密码发报,弄得不亦乐乎,之后又让学生把收报机弄到楼下去了,然后再发报,一会下面的人跑上来拿着张纸记录发报的内容,再后来又把收报机搬个更远的一个学生家里,半个小时之后只见他气呼呼的跑回来说道,兴奋的大声嚷嚷:“收到了收到了。”

杨锐听后只是一笑,经自己的手发明一种新的东西总是很兴奋的。他没理这茬开始画图——其实就是画一个矿石收音机,虽然耳机还不知道怎么个做法,但总的线路图在物理课本里是有的。在无线产业里,这是除了电报服务之外还有一个可以挣大钱的好东西,无线电报机贵是贵,但是你不能每个人都买啊,这矿石收音机可就是每家都可以买一个,味精的例子让杨锐明白,真正赚钱的产业其实是日常用品,在科技还没有完全普及的今天,高科技是不能带来高利润的,只有大家都用的,通过办法达到垄断才是真正的利润大户。

麦克尼尔玩这个已经很上瘾了,他甚至还建议杨锐把他的朋友哈利从美国请过来,哈利是他偷师灯泡工厂的工程师,读过大学,对电和磁很在行,以前据说还研究过无线电报。如果他加入的话那么研究的进展会更快的——他现在已经迫不及待的想把这个神奇的电报进行深入研究,以期待可实用化的那一天。杨锐对此表示同意,把选人的权利交给他,但要求来的人一定要专业,如果不专业来了也不能有什么帮助的。麦克尼尔拍着胸脯说到:“老板,我以上帝的名义起誓,我找来的人一定是可以推进这个研究的。”

&;amp;lt;/a&;amp;gt;&;amp;lt;a&;amp;gt;手机用户请到m。xuanshu。阅读。&;amp;lt;/a&;amp;gt;

第二十七章十六铺

处理完物理实验室的事情后,杨锐就回家了,走在路上四处都是过年的味道,有一种说不出的温馨。各处都在唱大戏,什么地方都能听见唢呐锣鼓声,那种独具韵味难以形容的昆曲强调,听众们的喝彩声,好不热闹,让他不是戏迷的人也很想进去看看,体验体验看戏的味道。

杨锐终究还是没有耐住寂寞,进了大马路上一家叫做菁华楼的茶馆,茶馆颇大有四层,进去里面还个狭长的天井,每层茶客都可以坐在窗户边,看天井里的戏台,杨锐在堂倌的引领下在两楼坐下,叫了壶茶和一些吃的也开始看戏,下面戏台上旌旗招展、锣鼓喧天,还有那种柔柔的说不出来的江南腔调,每当唱的精彩处,这几楼的看客都会大大地说一声:“好,好。”真是悠闲有趣的日子啊,难怪有那么多人怀念这样的生活。

明天就是除夕,杨锐还没想到怎么过这异世的第一个新年,学社的老师学生都回家了,住处那里除了黄太太一家还在,其他的房客也都回家过年了。也幸好黄太太一家还在,要不然杨锐自己一个人住那个楼还是很心慌的,特别是半夜里如果有人上大号走楼梯发出的咯吱咯吱声很有鬼片的调调,搞得他晚上的油灯都不敢灭,因为一灭在房间里黑的伸手不见五指——这时代可没有光污染,晚上灭了灯就看不清东西,以致他买油特别多,幸好油不贵,要不然就麻烦了。

晚上在茶馆吃了饭才回去的,进了院子那只流浪狗就扑上来了,现在这狗是看不出半点流浪狗的样子,全身干干净净的。因为租界里现在在打狗,杨锐就只好和黄太太通融把它弄到院子里面,黄太太起初有点怕狗咬人,接触几天后发现这狗还是很乖巧的,也喜欢上了,那个徐太太的女儿就更不得了,每天都在和狗玩,她妈打她都拦不住,后面只好听之任之了。平时杨锐是记得就自己喂狗,不在或者忙起来就是黄太太喂了——杨锐每天都让弄堂口饭馆给弄些剩菜剩饭骨头送到院子。看来只能和你一起过年了,杨锐摸着麻花说道。

晚上爬了一会格子就停工了,然后拿了笔记本躺在床上看电影了——平时笔记本都不看电影的,主要是怕影响笔记本寿命,一般使用的时候也是四个小时就关机休息,这天因为过年就破例一次了。睡到半夜的时候,杨锐被一阵“嗯嗯…伊库…亚麻爹…啊啊…”的声音吵醒了,他迷糊的醒来吓了一跳,原来笔记本一部美片放完之后就自动的往下播了,不知道怎么就把以前下的A片给播出来了,杨锐大骇,赶忙伸手过去想把它关上,谁知道……谁知道“砰”的一声,用力过大把笔记本推下床去了,那“嗯嗯…啊啊…”的声音顿时不响了。

杨锐顿时睡意全无,用力捶了一下床,回过身平躺在床上半天不动,半响才起来把电脑从地上拿起来,打开然后开机,没动静,再把电源线插上,再开机,这下电脑“嗡”的启动了,显示灯也亮了,杨锐心里说声谢天谢地,马上把小日本的片子都删了,省的再祸害自己,完事后看了下桌面的时间已经是三点多了,于是就穿起衣服接着爬格子。笔记本电脑最多也就是用个十年,虽然自己的这个才买半年,又是商用机,但是也不能完全打包票,还是要加快里面文件输出速度。

让别人知道笔记本,杨锐是不敢的,他不想杀人灭口,也不想被人灭口,最好的办法还是找人抄,自己念,而且必须是隔着帘子,这样的话就必须找写字非常快的人,杨锐知道后世有一种速记的东西,可是这里没有,看来还是要登报找人啊,现在每天撑死也就写个两三万字,太少了,要是念的话最少能有个七八万吧。改天要做做实验,一个人念,几个人抄看看能不能好些,其他不是很关键的东西就是做笔记了,特别是那些以前下载的穿越小说,里面还是有很多对技术、历史的记录,这些都是要翻一遍才能找到。总之A片门事件让他做出了一个决定,就是尽快的把里面的资料弄出来是现在的首要问题。

抄着抄着他又感觉困了,衣服也没脱就上了床。再次醒来的时候已经是九点多了,洗漱之后下楼,发现院子多了几个人,黄太太正抱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在说话,杨锐打了招呼,黄太太说这是我儿子,刚刚让人从老家送过来的,杨锐夸了几句,笑着逗了逗小孩,那小孩却是怕生,躲到妈妈后面去了,那只狗他倒是很喜欢,不断的拉着它的尾巴。杨锐知道自己不是个讨小孩喜欢的人,一脸死板的大人也很少被人喜欢,也不在意。

除夕的街道人流明显的减少了,商户有很多都是大门紧闭,只开着小门,孩子们都是新衣新帽,一群一群的嬉嬉闹闹。杨锐直接往江边走了,从居尔典路走到江边其实还是很近的,又顺着江岸往南走,进了法租界,这边都是码头区,因为过年往日的苦力都不见踪影。看到前面已经要出租界了,就止步了,现在这幅样子过去要是被官兵找麻烦的那就别想过年了,回转间忽然看见了靠江边有水果行的招牌,好奇之下就准备过去看看,沪上最早的十六铺水果批发市场就是这里,这个市场可是一直到世博会才拆迁的,沪上大亨杜老板可就是从这里出来的,不过杜老板是民国的牛人,现在是清末却就不知道他在哪里了。

临江的这边是一排货栈,都是挂着水果行的招牌,有的同康水果行、同富水果行、江北水果行,每家门前的大棚子里都堆满竹筐或者木箱装的水果,杨锐闻到这种带着烂水果味道的空气就感到很亲切,后世他每次去水果批发市场也是这么个味道的。因为过年市场没有什么人,他只好顺着市场里小路往北走,准备出了市场再转回到主街道上,可走到半中间心里却忽然有种不好的感觉,杨锐顿时心提了起来想往后走,这时只听有个人大叫一声,然后一个黑影从空中飞了过来。杨锐本来就心里发毛的,见忽然跑出包东西,马上就往后撤,谁知道还没来得急撤,那个黑影就散开了,然后一件衣服落在肩头上,又顺势掉在泥地了。杨锐仔细一看,原来扔过来的是一个包袱,半空中包袱散了,里面的衣服落了一地。

“册那,浓个瘪三,浓再闹拉浓去洋人的号子里,让浓起西,要钱是没有,出去!出去!”随着包袱里衣服的落地,一个女人的沪上国骂喷薄而出,然后一个青年人被两个伙计推出来了。杨锐被刚才的包袱吓了一身冷汗,根本不想惹事正想避开,那两个伙计那人推出来之后就回去了,还拿了个稻草搭子把进店的小路给拦起来了,只见那个青年人长衫打扮,见满地衣服摇头长叹之后就蹲下捡起衣服来,杨锐见那些伙计都回去了,就把落在自己脚边的衣服捡起来给他拿过去,那人接过起身施礼道谢,见那人面貌清朗不由的多问了句:“这些兄台,所谓何事啊?”

那人听了之后嘴唇挪动却不说话,只是叹了口气,半响才道:“我在这水果行卖货,货卖完可一直不肯结钱,先说欠,后面就说帐已经清了。”他说的浙江那边的方言,杨锐天天和浙江人混在一起,这话还是听得懂的,听了点点头,这水果行欠钱还是很正常的,但是赖账说没有却是很少见的,估计是老板见他势单力薄所以就赖上了,杨锐和这个叫张翰庭的水果贩子一聊一聊的就走一起了,时近中午两个人就随便找了家饭馆吃饭,当然这饭是杨锐请的,张翰庭可是身无分文的。

这个张翰庭是浙江台州的,说的具体些应该是黄岩的,杨锐一听他说地方就知道,心下有了计较,黄岩蜜桔历史很是悠久的,日本蜜桔就是隋朝的时候从黄岩传过去的,虽然到了后世,对水果需求的旺盛和气候的变暖使得各地都开始种蜜桔,黄岩蜜桔的名字少有听见,但在民国之前真正高品质成规模柑橘种植地区的还是黄岩。

故事很老套,张翰庭读过点书,还在洋人的教堂里上过新学,家里有个一百多亩地,其中一半水田是种稻子了,其他的旱地就种了柑橘,今年蜜桔丰收,家里的桔子就卖不动,只在早期卖了一半,后面的就没人要了,他读书之余见到家里的蜜桔卖不动,就自己把家里的亲戚没卖掉的蜜橘都拉来沪上买了,当时找的就是这个南北水果行,后来水果行付了一些钱后剩下的就拖着不给了,他说:“我这次就是来要账的,本想过年要到钱回去的,但是现在钱没要到,自己带的钱可就一文不剩。要不是认识仁兄,我就……”

杨锐在旁听完就知道怎么回事了,这水果行应该是账目上做了手脚,所以敢这样利落的说没钱,再去要应该是要不到的,看这话又不能直接说出来。只好让他先吃饭,吃完安顿下来再说。他看他的衣服鞋帽,也不像个农民,看来家境还是不错的,不知道为什么要出来干这个。

两人吃了饭杨锐就带他去上次自己住过的宝善街张记客栈了,回到这那掌柜还记得他,见他带人来住,万分高兴啊,这大过年的钱上门对他来说可是吉兆啊,麻利的安排了住处,两人倒没有马上就上去,又坐在店堂里,喝着掌柜泡的茶聊起了黄岩蜜桔的情况。黄岩那边柑橘的总产量什么的他是说不清的,但是黄岩那边每家都种,少的几亩,多的十几亩,像他家这样几十亩还是不少的,桔子每年七八月就上市,柑子能放到过年,年后就少有人存了。今年产量太多价格早些时候还有三块多一箱,后面跌倒二块,再后面到一块就不行了。

“一箱有多重?”杨锐搞不懂他的一箱是多少,每个地方的一箱多少是不一样的。

“有的大些,有的小些,基本都在四十斤。”张翰庭虽然不是专业水果贩子,但是今年拉来的货都是他组织弄的,有些东西心里还是很清楚的。

“一箱四十多斤,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