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末英雄-第4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亨利亲王说着自己想到的办法,很为自己的聪明自豪。殊不知这正是杨锐找德国而不是找美国的原因,只有专制国家才能切实的保密,而在民主的国家。很多东西不得不公开。“如果是这样生产的话,那么造价大概是多少?”

以德国海军的名义招标生产,这已经是最佳的模式了,德雷克道:“殿下,因为是大规模批量制造,潜艇的造价可以节省不少,小潜艇大概在一百五十万马克到一百八十万马克之间,每个船厂不太一样;而大潜艇将在五百万马克一下。殿下,中国人将怎么支付造舰费用,他们需要贷款吗?”

“他们想贷款。但是……”亨利亲王说到此不知道怎么启口了,德国虽然富裕,也因为造舰扩军弄得财政紧张,中国要是能和德国结盟。在关键时刻进攻俄国以延缓德国的压力,那么贷款几亿马克给中国不是不可能,可是现在中国先把日本当作敌人,把俄国当作朋友,这洋的形势贷款给中国又有何益。“我只答应给予他们货款十分之一作为贷款,你在报价的时候。记得把价格提高百分之十。”

“我明白了!”德雷克点头道,“可是这样中国能支付吗?他们虽然借了不少钱,但花了更多钱,我担心他们……”

“这笔钱他们一定会付出来的,不说美国人和俄国人的借款,就是凭借这个国家本身的税收,两年时间支付这五亿多马克也是能做到的,中国毕竟是一个大国。”亨利亲王叼着烟斗道:“我只是好奇,我们为他们保守秘密将会有什么样的回报。”

“或许他们希望在价格上体现。”德雷克说道,“殿下,基于对方的要求,我觉得我们把报价增加到两百五十万马克是合理的。”

“我会考虑这件事的。”亨利说道,“在明天面谈之前我会想好怎么获取最大的利益。”

既然外交上不能获得利益,那么就在商业上获得收益,毕竟这是一件需要一个国家瞒天过海的工程。在第二日面谈的时候,亨利亲王承诺德国完全可以在保密的情况下,两年之年交付第一期一百六十艘潜艇,但是因为保密,价格将会略显昂贵,甲型潜艇将要达到两百八十万马克,而乙型潜艇为七百万马克。

听闻随同谈判的克虏伯公司代表德雷克先生报出这个价格,杨锐只是冷笑,并且不置一词,不过在他心中已经骂开了。德国潜艇应该算是在中国的资金下研发出来的,技术专利费用等于零,并且在德国的潜艇工作组在美德两国都试造过潜艇,像这种小潜艇的造价也就是两百万马克左右,而与所有的工业品一样,一旦标准化、规模化,那么其造价就会急剧下降,毕竟固定资产的损耗被平摊了。他本以为德国再黑也就是报出两百万或者两百万出头的价格,谁知道出来的价格居然接近三百万了。

“殿下,昆明湖是北京最美的地方,没有之一。”杨锐把话题很生硬的引向了四周的风景,这一次的谈判不是在总理府,而是在颐和园。

“是的!我完美能感受到她的美丽。”亨利亲王迎合着杨锐的发言,专心欣赏起四周的风景来。时节已经是春末夏初。北京的天气不再寒冷,反而在某些时候有些炎热,昆明湖水绿波荡漾,湖畔绿荫成林、青山如黛。加上那些点缀得恰到好处的亭台楼阁,即便亨利是西方最古板的德国人,也不得不赞叹这座皇家园林的美丽。

看着德国人开始看着湖边的风景,杨锐压住了怒气,转而笑道:“殿下。我想您一定很好奇为什么我们一定要造那么多潜艇。”

“是的!”亨利把注意力从风景上转了过来,“对此我非常好奇。我的军官们告诉我,制造这么多潜艇是一件错误的事情,所以我很想知道总理阁下为什么要建造那么多潜艇。”

“今天带殿下来这里,就是为了解释为什么我们需要那么潜艇的原因。”杨锐打算不理德国人的价格,还是按照之前的计划谈。“众所周知的是,要想在海战中获得胜利,那就需要更厚的装甲、更大威力的火炮,而更厚的装甲和更大威力的火炮,那就需要更大的平台。这也是战舰为什么越造越大的原因。二十年前,镇远舰三百零五毫米的主炮已经是巨炮了,可现在任何一艘无畏舰的火炮都要比他大,任何一艘无畏舰的装甲、马力都要比他强。

这是更大火炮对更大火炮的战争,但大家都忘记了,除了炮弹之后,还有一样东西对战舰也有着致命的威胁,那就是鱼雷。这种武器的威力并不比炮弹逊色,甚至它的威力还强于炮弹。潜艇正是运用这种武器的最佳平台,虽然它有那么多的缺点。比如速度缓慢、水下活动时间短,但是它隐蔽,造价低廉,很适合海上力量薄弱的国家使用。

而鱼雷本身。虽然已经发明了热动力鱼雷,速度已经上升到了三十五节,甚至是三十八节,但依然有不少缺点,同时不管是使用压缩气体为动力,还是用煤油为动力。它们都只能是直线前进。”说到此杨锐看着不明所以的德国人道:“殿下,如果鱼雷没有航行轨迹,并且,并且他还能跟着战舰拐弯追击,那会如何?”

“这不可能!”亨利亲王喊过之后又后悔了,复兴会和德国交易的几个技术都对战争有极其重要的影响,现在杨锐既然当面说有一种没有航行轨迹、并且还能拐弯追击战舰的鱼雷,那一定是有所把握的。想着整个昆明湖周边警戒的士兵、在湖面上游弋的几艘大船,亨利亲王带着歉意道:“阁下,请原谅我的失礼,只是这件事情太难以让人相信了。”

“我并不介意。”杨锐笑道,“今天来这里也是想请殿下欣赏我们新研发的长吻鱼雷。”

“长吻……鱼雷?”亨利亲王、德雷克、海军黑乃尔不但好奇杨锐说的新型鱼雷,更对这个充满情人意味的名字很是诧异。

“长吻是南中国的一种海蛇,剧毒。”杨锐简单解释道。因为自导鱼雷可能会泄露鱼雷的特点,所以总参决定给它换一个名字,可没想到那些人最后选出来的名字会如此浪漫。

简单的解释完鱼雷名字的由来,杨锐对身边的李子龙示意,而后一个类似当初千岛湖的试验就开始了。为了让德国人看到鱼雷下水,潜艇发射船就停泊在杨锐所乘坐游船的旁边,随着指挥官一声令下,鱼雷从鱼雷发射管中弹出入水,和其他的鱼雷不同,仿佛一条鱼一般,鱼雷入水之后便悄无声息,唯有其尾部树立的小红旗表明鱼雷在快速的前进,一千多米外的机帆船在鱼雷进入视线之后开始机动,只是已经冲到被动声纳范围内的鱼雷是怎么样也甩不掉的,于是,短暂的挣扎之后,鱼雷击中船只并发生一起小小的象征性的爆炸。

爆炸不是看点,当德国人看到毫无轨迹的鱼雷跟着机帆船拐弯的时候,眼睛一下子就直了。亨利亲王只想到他的皇兄要是看到这种鱼雷,那一定要高兴的跳下湖去抢过来看看,真是奇迹!真是感谢上帝!他心中默默念叨,而后待神色如常的时候,他才礼貌的问道:“总理阁下,请问这种鱼雷已经可以实用了吗?”

“当然!”杨锐很肯定道,“鱼雷已经定型了。就如殿下所见,它是没有轨迹的。并且可以跟着舰船拐弯追击。当然,它有这样的优点,自然有有那样的缺点,和热动力鱼雷相比。同样速度下,他的射程只有七分之一,当然如果射程增加,那么他的速度就要减慢。”

在军舰速度最快只有二十多节,正常巡航只有十几节的当代。鱼雷三十节至三十五节的速度是够用的,只是杨锐说这种鱼雷的航程只有热动鱼雷的七分之一,激动过后的海军上校黑乃尔道:“阁下,也就是说三十五节下鱼雷的航程只有一千六百多米?”

“确实如此!”杨锐答道,“鱼雷从发射到停止只有九十多秒的时间。这也就是说,如果所攻击战舰的速度只有十二节,那么可以在一千米发射鱼雷;如果是十五节,那就是八百米;二十节,那就是六百五十米;二十五节,那就是五百米。对于鱼雷艇或者驱逐舰来说。这个距离太近了,它只适合潜艇使用。”

看着德国人的目光黯淡了下去,杨锐再道,“如果是舰用鱼雷,那么他可以造的更大一些,航程可以增加一倍或者更多,还有,我们并不需要它全程没有轨迹,所以鱼雷可以拼凑,在前半程我们可以使用压缩气体或者煤油。等压缩气体或者煤油用尽的时候,我们可以去掉后面那半截,让它重新变为一个没有痕迹的长吻鱼雷。实在没有办法,那就让他有轨迹吧。只要它能盯着敌人的战舰就行了,只要它的速度足够快,即使有痕迹,那又能怎么样呢?”

杨锐为了增加德国人的兴趣,一些其他的主意抛了出来。他才不管这些是不是能实现,反正他并不需要太长航程的鱼雷。潜艇和飞机使用目前这种鱼雷就足够了,干完日本,再用上二十几年功夫研究锂电池镍电池之类,他相信二战的时候电动鱼雷已经是够用了。

“真是感谢上帝!”亨利亲王兴奋的自顾自叼起了烟斗,“杨,这是我见过的最聪明的东西,和长吻相比,炮弹和鱼雷全是傻瓜。”他赞扬完毕而后摘下烟斗正式道:“杨,我希望凭借着中德两国美好的友谊,能容许德国引进这种长吻鱼雷。”

“殿下,请先不要着急。”杨锐给了武器,依然想教德国人更多东西以给英国人制造些麻烦,他温言道:“鱼雷只是我们配备潜艇的一种武器,但对于潜艇或者海战而言,最重要的是制海权。无畏舰是通过击沉对方战舰获得制海权,但潜艇因为他的隐蔽性,他可以在不击沉敌人舰队情况下,也能达到一定的制海效果。或者更确切的说,他可以在敌人舰队存在的情况下,击沉敌人的商船,断绝敌人的海运和物资补给,从而使敌人所掌握的制海权只有部分价值。

用潜艇加入战争,最终的结果就是我们的商船被敌人的舰队遏制,敌人的商船被我们的潜艇遏制,双方对于海洋的利用重现平衡。这种平衡虽然是两败俱伤,但所达到这个目的的成本是不一样的,一艘两百万马克的潜艇,可以让敌人耗费几千万马克的水面舰艇苦寻不得,很多时候,即使知道潜艇就在水下,敌人也对其毫无办法。

而一支强大的舰队,需要花费几十亿甚至上百亿马克建造,同时,为了使舰队有战斗力,还需要几十年甚至是上百年的时间去培养军官和塑造舰队的传统。可是对潜艇而言,不需要这么麻烦,只需要不到十亿马克,五百艘潜艇就能遍布大洋的每一个角落,而舰队的传统,就目前看,六个月的时间就可以基本培训出潜艇部队,两年到三年的时间就能使其变成精锐。这十亿马克和三年时间,可以使敌人花费上百亿马克、几十年培养的水面舰队毫无用处。因为到时候展现在所有人面前的是,敌人的舰队依然耀武扬威,但他们的商船队不断被潜艇击沉,并且最终断绝海运,他们所获得的制海权其实只是一片空荡荡的大海。

中国的兵家孙子说过,凡战者,以正和,以奇胜。正和,就是日本造无畏舰,我们也要造无畏舰;而奇胜,则是他们造无畏舰,我们造潜艇,用非对称战争打倒他们。现在两百多艘潜艇只是能保护中国的近海,只是初步具备报复日本遏制中国海路的筹码。如果资金允许,我愿花十亿马克,造五百艘潜艇,让全日本的航运断绝,因为是岛国,一旦失去航运,那么两年之内就会被困死而投降。殿下,这就是我们造潜艇的逻辑,希望你能理解,或者能对德国有所帮助。”

己卷第七章借不过

杨锐想在理论上让德国人重视潜艇之于海权的作用,使其改变之前轻视潜艇的观点。但很显然,他是错误的!在一个所有君王都为马汉海权论痴迷的时代,威廉二世当然也不例外,并且因为俾斯麦下台之后德国政府连续多年的外交失败,皇帝的才能、皇族统治的合法性已经受到一定程度的质疑,再此情况下,大张旗鼓的建造一支大舰队以凝聚民心,是威廉二世的最佳选择。即便是杨锐所说的是正确的,即便潜艇被证明真的有效,霍亨索伦家族为了获得民众的支持,也不会改弦更张,不造无畏舰而去造小不起眼的潜艇。

杨锐的话亨利亲王听后微微皱眉,他只认为中国人夸大了潜艇的作用,最少,没有一支舰队那么北海沿岸是无法保卫其安全的。杨锐也看出自己所说的话德国人根本听不见去,可他毫无气馁,因为这本来就是他料想的结果。虽然他并不完全了解德国社会阶层的复杂性,可他知道德国人现在不造无畏舰转而造潜艇是不可能的。这其实正是他敢劝诫的原因,德国船厂的产能是有限的,真要德国造潜艇,那中国潜艇放哪里造。

他之所以这么说,只认为亨利亲王德皇亲近的人,现在在其心中播下潜艇重要的种子,那么当来日和日本开战的时候,亨利亲王会从中国运用潜艇的战例中,再次回味他今天说的这些话,从而使得德国在战争中早一些重视潜艇,以让英国更加虚弱,一战进行的更长。

在充分消化完杨锐话语之后,亨利亲王在德雷克、黑乃尔上校、以及自己的随从耳边低语几句,而后对着杨锐说道,“阁下,我希望您能允许他们去靶船那边看看那条鱼雷。”

“当然,”杨锐明白他想支开这些人,“我们还有另外一个鱼雷可供他们试验。如果速度放得慢一些,那么鱼雷可以航行很久,他们能充分的了解鱼雷的性能。”

“您真是太慷慨了,非常感谢。”亨利亲王站起身微微鞠躬表示谢意。心中对于杨锐好感忽然间直线上升,他看得出,中国人是准备把这种鱼雷技术转让给德国。

杨锐看到他如此感谢只是好笑。他虽然不知道:历史上在朗之万振子发明之后,因为大块水晶的稀有,欧洲市场上的石英晶体被抢购一空。就连地质博物馆和珠宝店的石英晶体也被各国政府搜罗而去,直到二战前夕发现可以培育的酒石酸钾钠晶体之后,晶体缺乏问题才被解决,当然最终完美解决还要靠1950年左右发明的压电陶瓷,但实验室告诉他,全世界现有的石英晶体最多只能制造两千枚长吻鱼雷,而按照石英矿的现有产量,每年可供制造的长吻鱼雷的数量不会超过五百枚。

以实验室的观点是,在压电陶瓷没有研究出来之前,长吻鱼雷因为数量的限制其作用并不会太大。并且它还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容易被干扰。事实也确实如此,二战的时候德国使用过声控鱼雷,但因为有几枚没有爆炸的声控鱼雷被苏联俘获,丘吉尔亲自写信给斯大林,请求送一个鱼雷给英国,而当鱼雷被送到英国彻底的解剖之后,英国人设计出一种用两根钢管做成的叫做Foxer的简易反声制导装置,使得声导鱼雷完全失效。

长吻鱼雷,或者叫第一代长吻鱼雷只是一个噱头而已。但是能唬到德国人杨锐还是很满意的。他微微的对着亨利亲王回礼,而后道:“殿下不必太客气,德国友人对我们的帮忙,是任何一个复兴会会员都不会忘记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不应该忘记的。”

听着杨锐把话说的这么亲近,见四下无人,亨利亲王沉声问道,“阁下,如果在不久的将来,德国和俄国发生战争。您,或者说大中华国是不是可以帮助德国在远东牵制少部分俄国军队?我相信凭借中德两国的实力,战争一定会获得胜利。并且,众所周知的是,俄国侵占中国领土是最多的,不但如此,他们现在还想着把蒙古吞入口中,斯拉夫人对于领土的欲望永远是无穷的。为了表示对中国出兵的感谢,我可以说服陛下把山东的权益还给中国,并且可以支援不少于十亿马克的军费或者武器。”

德国人拉拢中国一起对抗俄国的心还是不死。不过也是,在远东也就是只有中日可以牵制俄国,日本不但名义上是英国的盟友、被名存实亡的第三次英日同盟限制着,而且德日两国的关系从甲午三国还辽时就已经恶化,更恶劣的是,日俄战争的时候德国完全倒向俄国,想促使俄国专注东方而减轻西方的压力,这些都使得德日之间积怨甚深。是以在第一次会面的当天,德皇威廉二世就从柏林急急发来电询问谈判进程,并开出了一个价格,那就是十亿马克以上的援助,至于山东权益,则是亨利擅作主张加上去的——公使们对杨锐的分析他显然是听见去了,与其被中国抢回山东,那就不如主动送还,这样还有一份情谊。

感受着德国人的急迫,杨锐沉声道:“殿下,不久的将来是什么时候?”而后又装傻道:“难道真的要世界大战了吗?”

亨利亲王一听世界大战只是一愣,“阁下,德国现在并没有开战的打算,我只是担心以后国际形势发生剧变;,一旦开战,德国需要您的帮助。”

“即使一切都允许,中国也要在1918年或者1920年才能做好战争准备。”杨锐忽然给了德国一点希望,“但是如果日本还是那么咄咄逼人的话,中日开战之后就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结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