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末英雄-第6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我们装甲部队的训练手册……”李萌培脸上很是严肃,但骨子却是笑着的,“它主要是由我国两千多年前多位兵法大家的著作凝练而成,非常实用……”

“沃特?”‘两千多年前’让富勒的脸色变得很难看,他绝不相信中国人在两千多年就有了坦克,那时候欧洲连罗马都还只是一个小国家。

“中校先生。请问您在突破德军堑壕时,战车应该采用什么队型?”明白洋人的吃惊,李萌培于是问了一个问题。

“当然是……”富勒语气微微的一顿,他不想说三角队形,而是说道:“我一般使用长方形队型,它能比三角队形更好的破开德军防御。”

“那就对了,我们在研究战车进攻队形时,也认为这种队形更利于大部队突击。”李萌培煞有其事的点头,而后又道:“你我是今天才知道的事情,可两千两百多年前中国古代兵法家孙膑就知道了这一点,他在他的著作孙膑兵法中。十阵里说:‘方阵者,所以截也!’,‘截’,就是撕裂的意思;另外一本同时期的逸周书。大明武解也说:‘方阵并攻,何云能御?’大意是说方阵无坚不摧,不可抵挡。”

没有估计洋人的目瞪口呆,李萌培再道:“除了方阵、中国古代还有雁行阵、鱼丽阵、荆尸阵、钩行阵……,这些阵法和用法给了我们很多现成的战术,可以说,战车对于复兴军来说并不是此时发明的,而只是刚从博物馆里整理清扫出来的。”

李萌培话说的半真半假,不过终究还是没有说‘洋毛子,我看你天赋异禀、骨骼精奇,想来必是百年难得一见的车战奇才……’之类的语言,在洋人呆傻间他又关切问候了几句就告退了,只留下他们拉着翻译,捧着那本两千多年前的战车训练手册苦心钻研。

辛卷第三十七章试验上

两个洋人就被一本小书打发走了,当雪花开始在洛林高原上飘洒时,各部的武器装备终于随同随军民工一起运到,神武六年九月十五,远征军正式接收圣迪济耶以东法军的所有防线。而在此之前,装甲1师拆分编成的小分队就进驻沿线各处,即便只是小规模编队,但这支超越这个时代的彪悍武力还是让所有人侧目。

圣迪济耶以东第一战区,第11军司令段祺瑞抓着马鞭,却坐在了一辆猛士军用越野车上,此前,他非要将他的爱马和马夫随同部队一起装入集装箱,跨洋过海的运到马赛,可不想红海太热,海上的颠簸也多,那马没到马赛港就死了,之后到了圣迪济耶前线,驻守此地的法国殖民军司令送了一匹座骑给他,不想等装备到了后,这马倒是无用武之地了。

今年的雪才刚刚下,树叶落尽的灌木丛中,一条千疮百孔的烂路横穿期间,法军虽然有轻便铁轨,但少量一吨半卡车以及购自中国的三吨卡车还是把路面压的稀烂。秋季总是多雨,第11军接手防线的时候,趁着秋雨停歇还整修过一次路面,各处岔路还特意的立上汉字路标,可这雪一下,路面再湿,随着卡车的碾压,人工压实的路面又开始凹凸不平。

“这条路是要大修的!”车体摇晃间,紧抓着把手的小扇子参谋长徐树铮费力说道:“要用那种大型压路机械来修,不然到明年春天可又要全毁了。”

“嗯。”段祺瑞中将倒享受这种越野车带来摇晃,他现在想的倒不是路,而是新来的那个战车营,好家伙,一夜之间就来了六十多辆战车,十六门自走炮,还有相应的卡车越野车,总司这次估计是想在自己的防线上来一次大进攻。“又铮,你说总司怎么会选在我们这里做突破口呢?还搞的这么隐蔽。消息封的这么死,要不是明天就进攻,我们还不知道呢。”

“按照总司电报里说的,这只是一次试验性进攻。他们大概是怕打不好洋人笑话吧。”徐树铮虽然多智,但也猜不透总司这一次进攻的真正意图,他只能从国威、军威上动脑筋,毕竟,现在全国民众、乃至全世界都在睁大眼睛看中国人的表现。林文潜虽负盛名,可要是仗打不好,造成的影响还是很恶劣的。

徐树铮的回答只是让段祺瑞又不痛不痒的‘嗯’了一声,他考虑的不是什么国威、军威,而是觉得如果那些铁甲战车真能打破敌军堑壕,那驻守此段的曹锟的33师倒是可以跟进,追着战车营从德军身上咬下一块肉来。弄得好,要是33是能攻占巴勒迪克山,那攻占其前沿的圣迪济耶突出部就如探囊取物了。

军长、参谋长各怀着心事到了33师师部,早就接到电话通知的曹锟带着师部数人正在指挥部外面候着。当见军长段祺瑞下车,他们几个人要对段祺瑞敬礼时,却被徐树铮一句‘前线不得敬礼’给拦住了。这弄得曹锟好不尴尬,幸好旁边一旅长吴佩孚解围,他笑着对段祺瑞道:“军帅亲至,师长及全师将士感佩五内,这才……”

“这没事。”段祺瑞可没空在乎曹锟的无心之失,他来此刻不是来看曹锟33师的,他看着曹锟道:“新来的战车营在哪?进攻计划确定了吗?”

“报告军帅,”不能敬礼。曹锟只能立正,他大声道:“新来的装甲营在我师驻守防线后的一处灌木林子里。作战计划也已确定,我师只是在打开决口后快速跟进,1师的李师长是想占领巴勒迪克山。占领这里,那其前方的圣迪济耶后路断绝,指日可下。”

“好!”马鞭兴奋的在段祺瑞手心里狠狠的抽了几下,整个人都透出喜意。马恩河畔的圣迪济耶是德军中部和东部防线的转弯处,也是一个致命的突出部,而巴勒迪克山在其后方二十四公里处。如果能从东部防线上较为薄弱的利尼昂巴鲁瓦往西突破,那还是有很大可能占领巴勒迪克山的,真要是那样,圣迪济耶就像撬出来的肥肉,等着入11军的口。

曹锟这边一说,看了两个多月地图的段祺瑞一瞬间就明白了其中的关键,他大声道:“你这边的敢死队要保护好战车,切勿让让其遭受损失,还有,全师的轻重机枪也收集起来,交由敢死队使用……”

“军帅,战车营自己带了一支敢死队。”曹锟之前也如段祺瑞说的这帮安排,但看到随战车一起过来的突击步兵,他也就放弃了这个想法。

“不是说只来了一个战车营,还有一些自走炮吗,他们哪来的敢死队?”段祺瑞问道,“他们随便找来的部队,能比我们北洋三镇的精锐还精锐?”

33师前身就被北洋新军第三镇,这是段祺瑞亲手带出来的队伍,炮兵他不敢说什么,但要说步兵,他敢说绝不比复兴军第1师差,特别从全师挑选出的精锐,那就更不在话下。战车营随便抓一把人去做敢死队,那还不如在33师里头挑。带着这样的怨念,段祺瑞师部的门都没进,转而直奔灌木林中的战车营。战车和自走炮他是看不懂的,他一到地方便向装甲1师师长李萌培提议由33师组成敢死队随同战车进攻,并保证自己的人绝对保护战车的安全。

段祺瑞是军中老人,又是北洋政变过来的,总政对各部军官的统一口径是:管理上对这北洋系要绝对提防,言语行动上绝不能轻视。因此,若是其他军长来,李萌培可以把车、炮、步三者的编制简要介绍,以使对方知难而退,可对段祺瑞这些人他又不敢说装甲师的编制是融合了车、炮、步三个兵种。一边不能说实话,一边又不能轻视,正挠头间,一边的摩步营营长出去随手拿了一杆步枪进来,他道:“段军长可能不知道,随车保护步兵装备的都是这种半自动步枪,我就怕33师的弟兄用不习惯。”

外面拿进来的步枪非常短,大概类似卡宾枪一般只有一米多一些的长度,但此枪却比复兴军所用的1896式7mm毛瑟制式步枪‘胖’一些,两者枪托基本类似。可枪身处的护木更加厚实,奇特的是本应藏在枪身内部的弹夹却因为子弹装的太多,怪异的突出来一笑块,而且它的护手是用钢板冲压而成。却又不像一般步枪那样延伸到枪口,而是枪管伸出护手一部分。

段祺瑞拿起枪的时候,感觉这枪似乎要比制式7mm毛瑟重了一些,再看枪机也发现它和普通的毛瑟步枪很不一样。看到段祺瑞的诧异,营长说道:“报告长官。保护战车的前提是火力一定要密集,而我部是最早装备神武四式半自动步枪的营。该枪使用九发弹夹,每分钟射速在三十到五十发之间,这种相当于三到四支普通步枪。射速虽快,但用惯了栓动步枪的老兵在初期难以适应这种步枪的射速,所以明日保护战车的任务只能我部完成。”

“每分钟三十到五十发……”包括段祺瑞在内,33师的军官吃了一惊,真要是这个射速,那真是一个兵顶三四个兵,毕竟保护战车可不是讲究拼刺刀。真要等敌人近到身侧拼刺刀了,那战车还保护啥?

战车可以造,但一颗子弹中国却是造不好的。枪的设计基于子弹的性能,可一颗子弹的设计研制没个四五年难以成熟,所以现在复兴军用的依然是德国人的7mmx57mm步枪弹。围绕着这颗子弹,为求简化后勤,步枪、机枪、乃至现在的半自动步枪用的都是这种步枪弹,甚至6。5mm狙击步枪也想改,但狙击专用弹需求量少,狙击手们也反对只为了换口径而换枪。所以最终不了了之。

半自动步枪的需求在于摩步旅需要更强大的火力,这种火力更不能只靠机枪数量堆砌,而是需要每一名士兵武器射速的增加,所以基于7mmx57mm步枪弹的半自动步枪、以及基于9mm手枪弹的冲锋枪研发很早就开始了;至于杨锐所提供的某种名为‘47’的全自动步枪图片(来自后世著名电影战争之王中的那段特写)。则因为要重新开发半威力弹最终放入了长期计划。

观看过那些图片的枪械设计师认为,要想达到上面的性能要求,不光子弹发射药要重新研发,甚至连枪管材料也要重新研发,最为严重的是,中国缺镍缺铬。可大规模战争必须立足于本国资源,因而枪械不说、半威力弹选型不说、新型发射药研发不说,就自动步枪枪管材料这一样,没有十五、二十年的研究怕难有成果。

其实这话的本意就是:大人,半自动步枪也就够了,你搞全自动步枪,那岂不是要全军都装备机枪枪管?这得费多少钱?中华人多,一千万支半自动也就够别国的受的了,真要是弄出一千万支机枪,您老人家准备打谁啊?

当然,这种基于本国国情理性思考之话语半句也落不到权势日重的杨锐耳中。于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半威力弹、全自动步枪步枪的研究都已立项;而半自动步枪、冲锋枪的研究最终是半自动步枪最先解决——情报局弄来了俄M1912半自动步枪样枪和全套的设计图纸照片,这种由俄国著名枪械师费德洛夫设计的半自动步枪,在1911年俄国轻武器委员会对于国内外十四种半自动步枪样品所组织的测试中,它是唯一一款通过所有测试的步枪。

既然它已是最优秀半自动步枪,同时俄国又是敌人,借鉴抄袭其设计并将其7。6mm口径改为7mm口径便是总后装备局的最佳选择,很快,山寨版的M1912半自动步枪于神武四年初定型生产,该枪正式命名为神武四式半自动步枪。该枪继承了原枪的枪管短后坐式自动原理,卡铁摆动式闭锁机构,回转击锤式,弹仓由五发增加至九发,发射7mmx57mm毛瑟尖头步枪弹,射速每分钟三十到五十发,初期使用摩步旅士兵感觉非常不习惯,因为他们总会下意识的每开一枪便拉一次枪栓。

人家的枪真是比自家的好。段祺瑞等人只能收回之前的提议,转而提到火炮,他道:“李师长,如果进攻能推后一天,11军所有的火炮都可以调过来,特别是那个150mm重炮团。我可以向你保证,调动绝不会走漏半点消息!”

“不必了段军长,我部此次是奇袭,不需要做炮火准备。”李萌培不得不再次微笑,“33师还是在我部打开堑壕缺口后跟进好了,但这种跟进要非常快速、而且更要小心。为了快速,我部这次连步兵也配备了卡车,有车的话进攻快撤退也快,真要是德军反扑及时,而且巴勒迪克山又久攻不下,那我部会见机后撤的。

真正能支援此处行动的,就是在明日拂晓后,31、32两个师可以佯攻圣迪济耶,这样敌军难以知道我军真实意图,他们会以为我部的突破是为了迂回到圣迪济耶后部,包围圣迪济耶,而不是去占领巴勒迪克山。”

“可德军飞机一定会对战场进行侦察……”段祺瑞早年是在德国柏林军校留过学的,能以德军为对手、学生打老师,他既高兴也忐忑,但骨子里却是想有所作为的,奈何这一次装甲突击只是一种奇特的试验。

“段军长不必担心,我们的空军会和德军飞机抢夺战场制空权。”李萌培道,“他们不光驱逐德军飞机,还可以部分的支援地面战斗。实话说吧,我们这一次打得下巴勒迪克山就打,打不下就撤。这战车部队犹如古时的骑兵,纵横驰骋,绝不争一城一地之得失,所以说33师跟进途中要有撤退的准备,处处留有后路,不能太过突前。”

段祺瑞本有毕成功于一役、占领圣迪济耶的想法,但听闻李萌培说到‘战车部队犹如古时的骑兵,纵横驰骋,绝不争一城一地之得失’,心中便歇了这个心思,黯然的去了。

辛卷第三十七章试验下

段祺瑞等人的离开并未给李荫培带来什么遗憾,他并不在指望11军能帮什么忙。虽然总司还是不顾反对还是将装甲师拆分使用,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他知道如果要想少损失战车车组,那只能是进行装甲游击战,这既遵循了总司的计划,但进攻却不定死,真要是无法占领目标,那凭借装甲部队的机动性还是能退回来。

给兄弟们留条退路是李荫培个人的想法,可即便如此,从战车营、到自行炮营、再到摩步营,不管军官还是士兵,都抱着誓死占领巴勒迪克山、切断圣迪济耶后路的念头。白天他们在检修车辆、添加油料弹药,晚上则紧张的进行最后一次各部战术协同、敌域情况的讨论,看着军中逐渐酿来的大战气氛,临睡前,李荫培不得不把一些部队的主官叫过来开会。

“我知道装甲师肩负总理和国家的重托,你们压力很大,担心此战有失,愧对国人;我也知道你们很多人都写下了遗书,只求马革裹尸,但是……”看着忙活了一整天,依旧处于亢奋状态的各级军官,李荫培停顿了好久才道:“……你们要记着,我们这次不是决战,只是一次试验性的进攻,打不进去就想其他办法。诸位一定不要忘记了,我们其实是铁甲骑兵,机动才是制胜的根本,在一个地方困死,那还不如一支步兵。

这次进攻是从利尼昂巴鲁瓦西侧发起,目标是西面十六公里外巴勒迪克山,占领这里,那么其西南二十四公里处的圣迪济耶突出部就将被‘撬’出来,陷于被我们包围吃掉的境地。这种战术的思路是什么?这就像拿着一把小刀的人面对一大块肉干,因为刀子小、力量弱,要想吃到肉只能用刀子撬。这里我不想多说什么,但你们得记住机动是装甲部队的第一战斗力,再则是,这不是决战。不必做无谓之牺牲。好了,我就说这些,散会吧!”

李荫培的话点到为止,这番话在他心里屯了一整天。现在虽不能尽兴把事情说透,但这样说一样让他的心中一松。只是,正是因为他没有说透,与会的军官都不明白师长要表达什么意思,他们大多以为是师长不放心自己。怕自己盲干,所以训话。倒是战车营的营长留了下来,看样子是想师长面授机宜。

“我没什么意思,我只是舍不得大家,怕大家不按照操典,又担心大家按照操典。”在被问到还有什么指示的时候,李荫培点烟的同时只是泛泛而答。

“那还请师长放心,二营绝不给1师抹黑!”战车营长叫张六吉,这名字一听就喜庆,年纪不到三十岁。说话也很能反映山东人的憨厚和爽朗。听完师长简短的话语,他根本没有往其他的方面想,只担心部队的表现会给1师丢脸,要知在平时的训练比拼中,装甲1师四个战车营中,二营就如其名称一样,素来是千年老二,从没得过一次第一。

“抽一支吧!”张六吉的话让李荫培心中一酸,无奈中他掏出一支烟递给他,趁着熄灯号吹响前的这段时间。他拉起了家常:“你上回说你老家是山东哪的?”

“报告师长,老家是沂水的。”说到家乡,张六吉少校不自觉的抬起了胸膛,沂州和严州、辽东一样。是复兴军起家的地方,以前常被人看不起的辽东木把子、嵊县强盗、鲁南土匪现在可是新朝新贵。

“家里还好吗?”李荫培终于想起来张六吉的家庭情况来了,和他一样,一样是小户人家出身,读了几年私塾可却没个好出路,最终不得不投笔从戎。走上了另外一条路。

听问到家庭,少校本已明亮的目光眨巴了一下,正要弹烟灰的手也是一滞之后才把烟灰弹了出去,他有些发干的笑:“报告师长,家里都好,地给我大哥在种,几个孩子都上学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