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末英雄-第69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迅速靠向了协约国。

临到今日,如果协约国将欧洲的数百万兵力调去支持白军,帮着俄临时政府复辟是有可能的,可协约国根本不会亲自下场。英法已残,威尔逊再正义也无法说服国内民众,让美军去冰天雪地里打一场干涉战,所以领土不是大问题。

新闻发布会只是放风,总理府内部却是在处理其他事物。七月初三例行的部长会议上。户部和工部是主角,户部在意两件事,一为商船队的处理;二为俄国黄金的赎买;而工部则着急如何与德国重建外交关系,以实施工业计划。

商船队的处理是一个大问题。除去击沉的部分,中国现有四百八十万吨商船,委托日本订造的停战后还剩三百一十多万吨。近八百万吨商船,除去自用的两百万吨,剩于六百万吨最好的办法是卖掉。日本需要其中的一百万吨,英国人则需要全部。只是这个价格……

日本人好歹看在一起赚钱的份上,给了三百华元一吨的适中价,而英国人在考察标准船的质量后,只愿意出一百八十华元的超低价,这还是看在战后商船依旧紧缺、特别是英国远洋船只奇缺的情况下,真要是不着急,这种垃圾船根本没人会要。一百八十华元每吨的价格在战前是较为正常价格,但战时船用钢板的价格涨到了五百华元每吨,这就等于每吨位光钢材就要花两百到两百五十华元,战时造船工价本来就贵,五百华元一吨已是良心价,像美国,有些船的造价高达四百美元一吨。

五百华元的船虽然是二手的,但怎么说也不至于卖到一百八十华元,所以从户部和英国人谈判以来,一直在犹豫。总的来说全世界商船并不饱和,只是中国手里的太多,因为没有那么大的商业网和航运码头,在失去超额利润后,八百万吨商船在中国手里是玩不转的。

“一百八一吨实在是太低了!”杨锐知道今年年初开始,户部就和英国开始谈商船买卖,只是中国一直要求战后交货,气的英国人牙痒痒。“这可都是柴油机船,即使船壳不行,可到时候换一个壳子不就和正常商船没两样了吗,这还比蒸汽船省油。”

“我们不停的说商船只是船壳和工艺粗糙,但动机是一流的。不过他们每吨加了三十块后就不再往上加了,两百块都不行。”虞辉祖摇头,“这么算下来,每吨损失一百二十块,五百万吨就是六亿华元,是今年税入的一半了。”虞辉祖摇头完毕,他又看向谢缵泰和杨锐,有些期盼的道:“以后的国际局势还会反复吗?协约国不是说要对俄国动兵吗,那时候要用船吗,这商船到底何时出手才最为合适?”

“现在就是时候,越快卖掉越好,那怕价格再低。”杨锐也不想和英国人较真了,虽然现在美国的商船还在下水,他那边一千多万吨商船对英国是一个极大压力。

“我们就不能留着自用吗?”盛宣怀死后,前年任命为运部尚书的颜德庆问道。

“我们在世界各地没有贸易公司,没有殖民地、没有码头、没有军事基地,金融网也没有遍布全世界。还有海军也不行……”商部尚书杜亚泉说道:“商船只是世界贸易体系中很小的组成部分,现在的贸易网掌握在英国人手里,即便我们和美国人造了那么多船,可只要英国战后将那些军用船坞转为民用。那他的船也还是会淘汰我们的船,这就是英国人不着急的原因。

我们的标准船比美国人的商船更有诱惑力的原因在于:英国打完战没钱了,标准船虽然不耐用,可它便宜,两三年后英国船东就能用赚来的钱到船厂换一个船壳。这等于是分期付款,而美国人现在不说不想买,就是卖价钱也不低,他们的是能用十多年的好船。”

“一百八就一百八,能不能加一条,买的时候英国人出两百华元,其中二十华元置于汇丰银行,利息归英国船东所有;几年后他们换船壳的时候,来我们的船厂换,这二十华元就在船价里扣。”徐华封想从一头牛身上剥出两张牛皮。加了这么一条。

“我提过类似的方案,但英国人表示拒绝。”剥两张牛皮的功夫户部早就会了,英国人更是老手。虞辉祖说完再道:“能想的办法全想了,但是那帮英国人油盐不进,只表示要换船将综合考虑,并不需要我们给予特别优惠。”

“别纠结了,还是早些卖掉吧。”价格虽低,但时候到了,再怎么想办法都不要和局势对着来。杨锐说完不想再讨论卖船一事,只问道:“高尔察克那边的黄金正盯着吗?会不会给协约国带了出去?”

“高尔察克已经被围住了。只要黄金从我国过境,那就一定能截下来。”说到黄金虞辉祖立即一改颓势,眼神只是发亮。俄国国库里的黄金全部掌握在高尔察克手里,如果能把这些黄金收入国库的话。那这个国家就真正的富裕了。“可红俄怎么办?他们已经知道了这批黄金,而且想用这些黄金作为准备金发放新卢布,”

“反正一百五十吨黄金才一亿美元,即便是一千五百吨,也只要十亿美元。我们现在的纸币这么多,能换成黄金那再好不过了。”杨锐说罢又道。“我们的金融策略是想尽一切办法多给国库里存金子。现在这一千多吨实在是太少了,纸币会贬值、货物会掉价,可黄金数千年下来却依旧坚挺。用外汇买入黄金,然后再把以这些黄金做准备金的华元花出去不是更好嘛?想办法,想办法从国外、从金矿多弄一些黄金,我们要在不动民间黄金的情况下,每年最少增加一百吨黄金。”

人多口杂,有些话不好直说。高尔察克的黄金,如果从中国过境,那必定要卖给中国,捷克人也好,俄国人也好,只能带着各种钞票过境,黄金必须留下;而布尔什维克要发行新卢布,并不一定要金本位制,以英镑、美元为准备金的金汇兑本位制照样可行,这样中国还能高出市面价格若干收购布尔什维克的黄金——一俄国产金,直到苏联解体,出卖黄金之事布尔什维克一直在做;

最后就是情报局派出去的夺金小队,真要能弄回黄金来,那就是闷声大发财,自己偷着乐了。在金本位时代,黄金是货币的核心,也是货币坚挺的保证,在户部计划中,十年后将与日本货币一体化,即发行亚元,到时候中国要是没绝对数量优势的黄金作为支撑,亚洲银行就会压不住日本人,拿不到完全的控制权。

户部的两个事情简单议过,接来下是工部的事情,见商议自己的事情,徐华封当下道:“现在德国的情况很不好,几年蔓青吃下来,现在就只剩树皮了。既然已经停战,那我们能不能支援德国一批粮食?不管和约怎么签,赔款多少、割地多少,总是得先救人啊。”

他这话一说完,杜亚泉就道:“华封先生,合约没有签完,英国人还封锁这北海,我们即便运粮食,也送不到德国的。”

“啊!还在封锁啊?”徐华封不知道是这么个情况,他有些无助的看着杨锐。锦上添花真不如雪中送炭。现在德国天天都有人饿死,真要把粮食送进去想来德国人一辈子都不忘。

徐华封老早就念叨援助德国,见他看来,杨锐只好道:“现在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用潜艇,钻过北大西洋封锁线,往德国运粮,可这运不了多少,加上我们自己造的。海军只有十二艘运输潜艇,十二艘一次只能运五千吨,这简直是杯水车薪。”

想到事情的复杂程度,杨锐想吃了一个酸橘子一般摇头,“这事情真是太难了。这样运过去,五十块一顿的粮食怕是要变成两百块。”

“两百就是两百,不要说一百万吨粮食,二十万吨也可以救不少人。”徐华封坚持道:“竟成你就想想办法吧。咱们工业的还是要靠德国人来建设的,现在正是延揽人才的好时候,这二十万吨粮食之价值。可比平日里两千万吨还宝贵啊。”

徐华封点出了关键,杨锐打着的打火机又关灭了,他道:“真这么重要?”

“当然重要,现在德国举国混乱不说,饥荒遍野,工人闹革命,工厂全部停工,那些技术人员惶惶不可终日。我们粮食运进去,人才、技术、图纸抢出来,再没比这更好的事情了。这二十万吨粮食才多少钱。就算两百块一吨也才四千万,四千万能换多少东西。”徐华封说罢就掏出一封名单,道:“就按照这份名单援助、找人,绝对错不了!”

工部真是早有准备。名单上第一类是德国的各国大学,标示为免费援助;第二类就是那些骨干工厂、船厂、研究所,标示为重点跟进。显然,这不但要卖人情给德国大学,还要趁德国饥荒将德国国内有价值的东西一网打尽。

看到这份名单,其他事情简单处理后就结束了例会。不过徐华封留了下来。另外情报局的张实也被叫了过来。

“你能把粮食运进德国吗?”张实还没有坐下,杨锐劈头就问。

“能!”张实眼睛转半圈,直勾勾看向右边半天才给出一个字。

“说说你的办法。”徐华封的笑容中,杨锐接着追问。

“如果数量不是太大的话,比如几万吨,那直接可以从远征军的防线上运过去。”张实的办法居然就这么简单,真是让人没想到。

“哦……”杨锐惊讶之后不由点头,这确实是一个办法,而且是现成的,只要把远征军防线和德军防线间隔的几十公里铺上铁轨便成。“可这样很可能会被法国人知道啊。”

“远征军卡车不少,洛林和阿尔萨斯任何一个山口,卡车只要能过去那粮食就能过去。只要到了铁路线,或者到了莱茵河,那谁也不知道这些粮食是哪里来的。”张实道。“这样的办法就是量不能太大,以远征军的补给来算,一个月两三万吨一定是没有问题。”

“那要是几十万上百万吨呢怎么办?”杨锐再问。刚才等待张实的时候,他发现对德国的封锁必定要持续到合约签订,而合约签订最少要半年甚至更长时间。历史上1919年7月德国才最终在条约上签字,而停战则是在1918年11月,中间有八个月的时间;如今是7月停战,再考虑到几个月之后就是冬季……,真是一个机会。

“只能求助俄国了。”张实道。“我们援助俄国的粮食一直输送到莫斯科,因为当时说的是运多少算多少,所以铁路从奥伦堡到喀山、水路从里海到下诺夫哥罗德,港口车站全做了改造,使其可以适用集装箱运输。”

“可现实俄国和波兰正在开战。”从俄国是一条路,但波兰却堵住了,所以杨锐再次犯难。

“我们可以把粮食运到彼得堡,再从彼得堡还运至德国,这并不需要我们商船,德国自己就有船。”张实道。

“那保密怎么办,谁出面比较好?”办法确实是一个办法,杨锐就担心事情被协约国得知。从法国运粮是不被考虑的,走俄国却安稳多了。

“先生,克里斯蒂安伯爵并没有回国,他还在北京。”张实道。他这么一说,杨锐才想起来,南非军校的德国教官中,那个卖枪给自己的奸商还在北京。

辛卷第七十六章乱想

克里斯蒂安伯爵,确切的说应该是克里斯蒂安。布吕克伯爵之前只是德意志第二帝国军队的后勤参谋,曾誓死为德意志付出一切,只是后来的不幸遭遇让他对战争不再感兴趣。雷奥带着一干爱国人士回国的时候,唯有他留了下来——从生活和喜好上说,常常提笼遛鸟、逛窑听戏的他已经做一名中国贵族而不是德意志军官。

在吩咐张实去安排后,杨锐想到在京城养尊处优、胖了整整一圈的德国人,真有些担心他会离不开北京这个安乐窝,可他才刚刚德国担心的时候,又有事情临头了。

“竟成,还有个极为重要的事情……”商部尚书杜亚泉带着农部陶成章的继任陈振先,运部的颜德庆,还有商情局的俞子夷匆匆的来,他是有大事的。

“说罢。”杨锐见他神色上有些焦急,有些不明白是什么事情。

“竟成,现在全欧洲都缺粮食,特别是同盟国这边,既然最远、最不好弄的德国都可以运入粮食,其他几国是不是也可以运入粮食?”杜亚泉道。

他说罢看了一侧的陈振先,陈振先立即道:“总理,国内粮食年年增产,照说是会谷贱伤农的,可欧洲正值大战,粮食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国内价格虽然限制了,可出口价格在收回关税后采取提高关税同时对农业合作社退税的办法,维持在高价位,所以百姓种粮的积极性一直很高,去年粮食产量为一亿四千八百三十余万吨,今年因为大部分合成氨厂转产,产量预估将有一亿六千万吨……”

“居然有这么多?”杨锐吓了一跳。良种、水利、化肥、农药,多方作用下,平均粮食亩产增加绝对不止八公斤,说到底,这农业还是要有钱投入的,没钱没产出。

“确实有这么多。”陈振先扶着自己眼镜。很是认真的点头。“这几年我们给的粮食收购价都很高,谷子每担……”说到这里陈振先忽然想起总理一般是说吨,便改口道:“谷子每吨在三十八华元,小麦三十五华元。大豆就不要提了,连最低高粱都有三十华元。”

“我们的产量怕是和美国俄国差不远了吧,百姓现在能天天吃到肉了没有?”国内军需品涨价,但日常生活用品只要不是进口洋货,价格还是平稳的。谷子三十八每吨,那就等于一块九每担,合银一两三钱六厘。单看数字不会高,可问题是这是农户收购价,和以往相比真是天差地别,那时候高利贷一盘剥、丰收的时候粮商们再一压价,收购价连一两都不到。对于农民来说,真是再没有比现在更好的时代了,皇恩浩荡真不是嘴上喊喊的。

杨锐随口的两句话让陈振先不知如何作答,前面那句根本就是错的。因为中国从一开始粮食产量就是世界第一,俄国即便是神武二年大丰收,算上马铃薯也只有九千六百万吨(四斤马铃薯折粮一斤);美国,即便战时大量种植小麦,其粮食产量也只有一亿两千万吨'注111';而后面那句问百姓是不是能吃到肉,只让陈振先心里热流涌动。

“回总理,咱们的……咱们的产量已经是全世界第一了,俄国现在战乱不止,美国今年粮食产量只有一亿三千五百万吨,没我们多。”陈振先道。“全国百姓不能说天天能吃得上肉,但只要离铁路线、离运河边不远的,总能花不多的钱吃上蒙古那边运来的冷冻肉食……”

真要扯现在的农村和以前的农村有什么不同,百姓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多大的改善。那是扯上三天三夜都扯不完。杨锐对下面报上的东西根本、一概、完全就不相信,他早就想亲自去农村看看,只是大战没结束,一直没有时间;而杜亚泉此来不是做农民生活改善汇报的,所以两人同时咳嗽了一声,那陈振先才从冗长的介绍里惊醒过来。

“总…理……。”陈振先看了看杨锐,又迷糊的看了看杜亚泉,在其示意下终于想起此来的目的,立即道:“总理,农部提请重点组织商船运输粮食销售于奥斯曼、保加利亚、奥匈帝国这三国,英国人可以封锁北海,却没办法封锁地中海和红海。我国粮食销售到这些地方,不但可以使农民增收,还能获取黄金硬通货。”

陈振先一说黄金,杨锐眼睛就是一亮,“这个好!怎么刚才不说呢?”

“刚才不是有美国人在吗?”一边的杜亚泉道。杨锐第二次组阁,依然任命美国人裴义理为土部尚书,虽然他的专业只是种树,矿产和水利由丁文江和武同举在负责,但作为尚书他是要参加每月一次的部长例会的,除非这一天刚好是礼拜日。

“嗯。”杨锐点头,感觉这美国人确实是越来越碍事了。

他这边正想着,商情局局长俞子夷却道:“先生,现在战争结束,日本海军对商船队还有保驾护航的义务吗?”

“有啊,去年下半年和今年上半年的钱都还没有结算呢,怎会没有?”杨锐有些奇怪,“你不会说我们和法国人意大利人产生什么冲突吧?”

“先生,不是法国人和意大利人。法国人只对严惩瓜分德国有兴趣,对其他几个同盟国他们不在乎;意大利人不说什么事情都可以用钱疏通,现在他们真正关心的是巴黎和会上英法会不会履行之前的那些承诺,让他获得亚得里亚海重港阜姆还有大片奥匈领土,”俞子夷道。“我担心的是美国。为了支援缺粮的欧洲,美国频频贷款给英法意三国购买粮食,国内不但要求国民省吃俭用,进行食物管制,还要求农场主扩大种植面积。

这就造成了现在的情况:一亿人口,可粮食却有一亿三千多万吨,人均一吨有余;而价格,即便土豆在战前,也要二十二美元'注112',合四十四华元每吨;而小麦,根据神武六年美国政府的战时食品控制法,政府保证小麦的价格不会低于每蒲式耳两美金'注113',美制一蒲式耳小麦为二十六公斤。粗算就是七十六美元一吨,合一百五十二华元……”

“居然这么贵!!”杨锐有些咋舌,他随即看向陈振先,道。“你刚才说小麦收多少钱?”

“小麦农户收购价每吨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