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末英雄-第7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待诸人的掌声落下,又问道:“项目组的要求我完全批准,除了实验室地点要搬迁外,其他都没有问题。另外我想知道项目组的长远规划和资金需求是多少,当然,这只是一个大概,你们尽量往高里估,以免到时候准备不足。”

杨锐是对崔朝庆和何育杰几人说的,听闻实验室项目要搬迁外,崔朝庆问道:“请问总理,实验室要搬到哪里?搬迁的话将产生其他的费用。”

第一阶段因为只涉及到实验,地点选在西北,照说以后是要转移到沙漠的,但现在情况大变,实验室自然不能放到其他地方。杨锐见崔朝庆问,笑着道:“新的地点已经选定了,将搬到东北的蒙江县。那里是革命老区,保密工作不成问题,且山清水秀、人烟稀少,头道松花江就在境内,以后建大型混元堆的时候,绝对不会缺水。”

听闻地点放在东北,崔朝庆等人并无反对的点头,他们根本不知道杨锐将其放在东北的真正目的——核弹这样的大杀器,还是离自己封地越近越好。见诸人都无意见,杨锐接着刚才的问题道:“项目组今后规划是什么?是不是目前只能走钚路线,无法走铀路线?”

“是的,总理。”项目实际负责人何育杰点头道,“我们尝试过直接分离铀235,也就是遵循质谱仪操作原理'注128:该种质谱仪为A。J。登普斯特于1918年首先使用。',通过电磁法分离,但效率非常之低,同时有太多技术细节没有解决,所以通过反应堆产生钚,再通过化学办法分离出钚是可行而且高效的。除了电磁法之后,其他诸如扩散法、离心法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听何育杰说道自己之前强烈推荐的离心法,杨锐笑道:“离心法也不行?”

“是的,总理。根据计算,离心法的要点是使一个直径二十厘米、长七厘米左右的铝制圆筒以每秒五百转的速度运行,而且还要处于蒸发的高温下。以目前的技术看,这是难以做到的,他的难度比电磁法还要高。”说话的是王季绪,他负责项目的机械部分。

“那扩散法呢?”杨锐不死心的再问另外一个,按照资料,后世中国用的就是这种办法。

“也存在很多不确定。”这次是饶毓泰作答,他是项目第二负责人。“多孔膜是扩散法的关键,现在实验室还没有找到可实用的多孔膜。相反,从混合物里用化学沉淀法分离出钚相对比较简单,技术上也更稳定。”

“我明白了。”现实如此,杨锐不得不妥协——未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将是钚弹。

何育杰再道:“总理,对于整个项目的规划我们已有大致的草案,整个项目将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只是理论和相关外延技术准备,第二阶段则是混元堆技术、钚分离技术的试验和改进,计划耗时五年;第三阶段则利用第二阶段的铺垫,建设一座可自持的大型混元堆,这也需要不下于五年时间,当彻底掌握大型混元堆技术和钚生产技术后,项目将进入最终阶段,建造数座大型混元堆以生产足够的钚,而后合成制造出混元弹。

按计划,第二阶段需要五年时间,项目资金为五百万华元;第三阶段为大概需要五千万华元,项目时间也是五年;第四阶段只是合成混元弹、也就是引爆问题,需要的时间估计也在五年左右,但因为涉及到数座用以生产钚的大型混元堆,投资将极为惊人……”何育杰说到这里看了饶毓泰和崔朝庆一眼,没有马上说话。

杨锐见此大概猜到这个数字极为庞大以至何育杰不好开口,但他早就有心理准备,美国人二战用五年时间造出原子弹,花了二十亿,即便考虑到美元1933年曾百分之四十的贬值,那也在十二亿美元以上。现在按何育杰的规划,混元弹项目从立项到研发成功大概耗时三十二年,时间是美国人的六倍,且不走弯路,一门心思走钚路线,可再怎么省也要六七亿美元吧。

“你们说吧,再怎么也比打仗便宜。”杨锐很是轻松的点了根烟,对着诸人说道。

“总理……”还是崔朝庆开的口,“以目前估计,第四阶段光建造混元堆就需七亿华元,而其他重水工厂、石墨工厂、铀矿、铀冶炼工厂、还有高能炸药工厂、以及最终合成混元弹的各种技术研究,想来资金也不会少于五亿。最后一个难以估量就是配套工程工厂的投入,若将整个项目完全立足于国内,那就得看十年后国内工业的发展情况,如果国内工厂不能解决配套问题而要专门建设相关配套工厂,这笔钱很可能要比打仗还贵。”

“比打仗还贵?要多少?”杨锐心头忽然有些忐忑,他明白崔朝庆的意思:美国人二十亿美元弄出数颗原子弹,那是建立在国内工业发达的情况下,中国要想白地起家,那自然要把基础工业这个窟窿给填上。

“如果按照之前计划的那样,最终是要生产铀弹,同时国内配套工业要专门建立,全部资金加起来大概不会少于五十亿华元。”崔朝庆道。在他的概念中,复兴军劳师远征参加欧战可能都要比这个便宜,中日、中俄战争那就更加便宜。

“五十亿应该是说在一片空白的情况下研发铀弹吧?”杨锐问道。他的概念和崔朝庆不同,真正的全面战争,那最少要花掉上千亿华元,五十亿真不贵。

“是的,总理。”见杨锐没把吓到,崔朝庆松了一口气。“若是钚弹,从开始到研发成功,整个项目大概十五亿华元就够了。不过这只是之前的研发费用,后续生产仍需投入。如果混元堆的效率无法提高,以现在的成本估计,每颗混元弹的成本不会低于两亿华元。”

“这个不必担心。”杨锐笑道:“混元弹不是用来打仗,而是用来威慑的。到时候手中有数颗就能把人吓住了。吓住之后不打仗,我们就有时间改进效率、降低成本。”他说罢又想到刚才何育杰说的三个五年,再想到华盛顿条约还有十四年到期,便道:“我提一个要求……”

杨锐一说要求,再坐的诸人都看了过来,杨锐道:“务必在神武二十五年爆炸第一枚混元弹。”

没几天就是神武十二年大年了,神武二十五年就是十二年之后。若是这样,那每个阶段只能压缩到四年。崔朝庆只是一个局外领导者,真正项目的进度还是掌握在何育杰和饶毓泰手里,所以闻言他只能看向这两人。何育杰见他看过来,只能看向饶毓泰,两人对视之后,还是饶毓泰开口道:“总理,我代表项目组接受这个要求。”

“好!很好!”杨锐和王季同也对视了一眼——如此当下的国策转变就大致无忧了,他转而对着诸人高兴笑道:“这样我就心安了!”

壬卷家与国第五十四章心安3

入夜的时候,地安门侧的信国公府华灯初上,黑沉沉无止境飘落的雪花落到之前,被各处耀眼的灯光一照,仿佛有了些晶莹剔透的光彩。接到杨锐电话的徐华封无心吃饭,只在书房看着一本闲书,不知道为何,他总觉得今夜像极了十九年前的那个夜晚——那一夜,刚刚回国的杨锐直奔自己府上说服自己加入复兴会参加革命;而今夜,杨锐也是来做说客的,说服自己改换立场,从革命到不革命、从复兴会会员到信国公——历史犹如轮回,转了十九年后又转了回去。

在得知整件事情的原委后,徐华封认为一切的诱因都怪秋瑾这个女人知情不报,若不是她怀有私念,杨锐绝不会莫名将大家忽然拉去通化开会;而蔡元培,只要杨锐没有被囚禁,他是干不出那些天怨人怒的事情来的,乱命下死的十数万人,应该说都是被秋瑾的私心和蔡元培的臆想一起害死的。

可万万没想到的是:杨锐从山东回来之后就像变了个人,从最近一些日子的表现看,他原来支持的,完全变成他反对的;原来亲近的,突然变成他疏远的。徐华封弄不明白这是为什么,按照他的设想,秋瑾不光要像现在这样退出常委会,甚至还应该开除出会;而农会的徐贯田,虽然有错误,但不应该失去常委资格。

他不明白杨锐到底要干什么,这个国家以后应该往何处去。至于章太炎鼓吹的什么文明、什么先秦,他不懂,也不需懂,他唯一明白的就是:洋人唯一能打进来耀武扬威的原因,就是他们的炮管子更粗。文明不能当饭吃,更不能当炮使。先秦周初、分封贵族,那不过是些文人骚客的梦呓幻想,在这个枪炮为王的世界上,弄这些东西将会像施行周礼的鲁国一样,分分钟被强敌掐灭……

“老爷,总理来了……”徐华封瞪着书根本就没翻一页,待管家通报,他才微微的哦了一声。

“请到书房来吧。”徐华封说道,而后把书轻轻合上。

“竟成来了啊……”一会见杨锐就出现在门口,徐华封只是站起招呼了一句,而后示意上茶。

“祝三兄好雅致。”走近的杨锐微笑,他显然是看到了书桌上的书名——海底两万里。

“呵呵,一本闲书而已。”徐华封注意到了杨锐对自己的称呼,这是表示两人亲切的举动,但他不以为意,他只是淡淡问道:“听说宪法过几日就要表决了?”

“是,再过几天就封衙放假了。”杨锐显然明白这是他在旁敲侧击,修宪是国策转变的一个根本,和军制改革一样是最先铺垫的几件事情。他答应后不想什么绕圈子,于是直接说道:“祝三兄,本来很多事是要和你商议,不过之前都是未定……”

“那么说,今日是定了?”徐华封端着热茶喝了一口,他已经习惯杨锐的开门见山了。

“嗯,定了。”杨锐也跟着喝茶,只是茶水烫极了,他差一点就吐了出来。吞下一口滚茶后,他忍着不适道:“崔聘臣负责的混元弹项目最近有了进展,所以……”

“哎!”徐华封开早年从王季同那里接收实验室时,就知道混元弹项目,上个月也得知了项目进展——被杨锐素来倚重的留德博士、闽侯人侯致本领导的化学分离实验室居然成功提取出了几微克的九十四号元素钚,这等于是打开了通往混元技术的大门。

“竟成,整个国家不会就像筹码一样押在混元弹上面吧?这可不是儿戏啊!万一失败了怎么办?!”徐华封看着杨锐,满脸苦笑。虽然复兴会能有今天都是赌出来的,可在还有另外一条路的情况下,他认为这是没必要的冒险。

“不会失败的。”杨锐坚定道,“时间也差不多了,并不是什么逆天的事情。”

前一句徐华封明白,可后一句则是杨锐的自言自语——在德国人奥托。哈恩发现放射性物质、并找到中子源轰击铀核之前,整个科学届都在为原子裂变技术做理论铺垫。而发现核裂变现象到原子弹在广岛上空爆炸,中间只用了短短七年。但中国的情况是:1905年就知晓了核裂变原理和原子弹研发路径,这十八年来做的全是人才和技术准备工作,在此基础上再花十二年造出原子弹,整整三十年时间真的不算短,差不多了。

“要是失败,那就是亡国灭种!”徐华封没去想杨锐的自言自语,他只有一种冲动;他说罢又再次指责道:“你这是在赌博!一旦输了就万劫不复。再说,纵使我们造出了混元弹,美国和俄国不需多久也会造出来,你怎么能肯定到时候就不会打一场混元弹战争?”

不得不承认,徐华封说的并不是没道理,这也是杨锐心中的隐忧之一。原子弹作用是威慑,可没有经历二战,美俄未必会认核讹诈这个帐。很大程度上,苏联是因为二战死的人太多,所以后面的举动极为克制;而美国,既然欧洲工业和日本工业都已经毁灭,欧洲成为自己的婢女,全世界除了苏占区——这些贫瘠的地方能不能买得起美国商品还是一个问题——全是自己的市场,真的没有必要再打一场核战争,和苏联默契的把英法殖民地瓜分掉才是他最好的选择。

共产党人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对死亡无所畏忌;而美国的清教徒们,既然能在二战中先于日本玩出神风特攻,那就不应该怀疑他们打核战争的勇气。什么样的人最可怕,有信仰的人最可怕!极为不幸的是,包括伊斯兰世界在内,中国正被这三种人包围。

“祝三兄,我觉得这个国家还有希望才决定这么做。”杨锐坦言道:“要是真的没希望了,那其实最好解决,最先用军队把各地的刺头碾碎,这不但能诛杀异己,还能发一笔横财;而后再用强有力的官僚组织把已散成沙的百姓重新组织起来,所谓集中力量办大事;再然后则是发展经济,来一个什么神武盛世、永乐盛世。可最后呢?国家必定会重走历代王朝的老路——国势随着吏治的腐败而衰败,然后等待下一场革命……

不!不会再有一场革命了,只会是一系列的颠覆。当这个国家衰败到面临革命的时候,洋人和日本人绝不会放过这千载难逢的机会,沿海一带将成为美日等国的仆从国,内陆变成一个华北共和国、中原共和国,西北共和国……

还是让这个国家长些草、活些树吧!把深入到每一个村、除了压制只会榨取的官僚机构撤销,空出地方让那些头面人物出来。我知道他们也不是什么好人,说不定会比官僚更可恶,可再怎么可恶也只针对外姓人,本族本宗反而能更好活下去。当那些零星的民众或全部死光、或也死死抱成团的时候,整个国家就能全部组织起来了。这种组织是至下而上,不似官僚机构至上而下,它只会把这个国家越托越高,而不是越压越低。

只有这样的组织存在、只要这样的组织强大,这个国家才有希望。到时候国家只是这些组织身上的马甲,即便马甲破了,随时可以更换,只要有这些组织存在,我们就不会灭种……”

杨锐是想和徐华封说理的,不过他才开了个头就被徐华封反驳:“竟成,你说的道理我都懂,可我们真有时间到那一步吗?”

“没有时间那就想办法挤出时间!”杨锐说的斩钉截铁。“祝三兄,想象以后吧!如果复兴会复兴的仅仅是一个王朝,那等这个王朝覆灭后,我们所做的一切和以前的王朝还有什么意义?!而且我非常肯定的是,我们将是华夏最后一个王朝,虽然没有挂王朝的招牌,可她事实上就是!这个王朝之后就不会再会有新的王朝了,那时候华夏说不定已不复存在,更不会再有中国,民众要么皈依伊斯兰,要么皈依基督教……

呵呵,说不定那时候所有人都会以说英语为荣,大学生不会洋文根本就不能毕业,平时说话不混几个洋文就显得土气;即便是小孩子,牙牙学语的时候就开始教授ABCD,父母对他们最大的期望就是长大后移民到美国去,然后再把自己也捎带上,因为他们总觉得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他们恨这个国家,他们会写下文章,发誓来生绝不再做中国人!

能怪他们吗?不能!因为是我们这一代人把事情搞砸了,没有开好头。我们建立的官僚体制让他们备受不公,我们的统治让他们只知国而不知家,我们的压制和打击让他们变成散沙彼此无法信任,更无法团结。当官僚组织彻底腐朽且再也不能重建的时候,这个国家就完蛋了,这个民族也彻底完蛋。

孙汶说他要先军政、再训政,最后是宪政。真的完完全全按这个模式来,他的宪政不会比我们现在更好,只会更差。因为军政绝对会把地方上一些可以支撑宪政的人剪除,这其实和明末皇太极在辽东大肆搜杀生员儒生的做法毫无二致。为何要杀?因为这些人活着,满人就无法控制农村,无法控制农村就无法建立有效统治,即便建立,也流于表面;而且这些生员往往会依靠自己的声望团结一批人跟他作对,没有可以团结民众的生员儒生,民众就会是一盘散沙,任满人或者其他统治者予取予求。

我们现在组织也深入农村,可这仅仅是一副铁枷锁,当以后这道枷锁锈的被异族轻而易举打烂时,不需要再费多少力量,只要把乡间有名望的人全部枪毙,百姓就会向他们跪拜进贡;再稍微的做做样子,说自己永不加税、或说自己是最先进文明的代表,那文人们立马会像八大胡同的一样争先恐后给他们歌功颂德,把他们的屁股洗干净。祝三兄,你觉得这样的国家真的是我们要建立的吗?”

杨锐说完就直视沉思的徐华封,见他不答话,便再道:“复兴会要的绝不是一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伟大王朝,复兴会要的是敢于反抗暴政、敢于抗击侵略军的无畏民众!贵族不是这个国家的压迫者和剥削者,他们是辽东那些被皇太极搜杀处死的前明儒生!封地更不是什么割据政权,它只是官僚体系下被跨省巡警追的无处可逃民众的避难所!祝三兄,你说的对,时间来不及。既然我们都来不及,那以后的人连来不及的机会都没有……”

杨锐不断的说,徐华封则静静的听。当他最后说的太累只能疲惫喝茶时,徐华封终于开了口,他问道:“竟成你以前为何不是这样说的?”

“以前……”杨锐摇头,他不好说自己以前只把这当作策略游戏。按照规则,他将榨取这个国家最后一丝力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