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末英雄-第7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这终究是男人的豪情,任何一个有智识的人都知道,俄国农民外逃绝不是饥荒的缘故,而是强制推行集体农庄所致。俄国农村有悠远的村社传统,这使得斯大林的集体农庄推行的极不顺利,确定必须加入集体农庄后,胆小的富农杀掉自己将要入社的牲口、卖掉种子和农具以消极反抗,胆大的那些就持械造反了。

这些情况频频被国内报章披露后,全国知识阶层几乎是谈俄色变——若说电影喀琅施塔德中所发生的一切勉强能用革命事情权宜之计来洗白,那集体农庄政策则让经历过土改平叛的国人目瞪口呆,他们本以为土改是复兴会的污点,不想俄布党更犯天下之大不违,一点补偿意思直接就没收,连人家朝鲜都比如——人家还知道扣一顶日奸的帽子。

更黑的乌鸦显得灰乌鸦雪白无比,杨锐一句苏俄集体农庄就让陶守和闭口不言农民生计,他拿出本子提过嗓子道:“小麦去年产量为两千四百余万吨,其中用于出口两百三十万吨,出口均价东岸为七十华元每吨,北庭为七十二华元每吨,价格比美国小麦低十元;棉花产量为六百九十余万包,出口三百七十万包,每包出口均价东岸为一百七十华元,北庭为一百七十二华元,同期美棉出口价为两百华元每包;

大豆总产为五百九十四万吨,用以出口四百四十万吨,出口均价为六十五华元每吨;玉米总产量两千一百万吨,出口一百九十万吨,出口均价六十华元每吨;生丝出口十万公担,出口均价每公担两千一百华元……”

农产品出口中,小麦、棉花、大豆、玉米、生丝五者为出口大项,出口额分别为一点六亿、六点三亿、二点八亿、一点一亿、二点一亿。其中,生丝出口因为集中在美国,美国一完蛋,桑农肯定是保不住的,这已不是价格腰斩的问题,而是腰斩腰腰斩的问题。

“小麦……”杨锐心算着,听完陶守和报的价格后,他感觉现在粮食的价格比前几年高多了,记得以前小麦似乎是四五十块每吨。“小麦每市担三块五,棉花每斤三毛九,玉米三块,大豆三块二毛五,生丝每斤二十一块……。中立,生丝真的没办法,只能通知桑农……,通知桑农减产也不是办法,桑树可不是说砍就砍的。其他如果腰斩一半,小麦每担一块七毛五、棉花一毛九分五、玉米一块五、大豆一块六。这个价格,除了棉花太低,农民收成未必会太坏啊。”

“伯父,这只是出口价。像大豆,如果是是走洋行,那洋行要占一成六,其中包了报关费、利润等等;如果是合作社,那除了合作社自己花的钱,就基本没有费用了。另外运费也是一个大头,铁路每吨百公里一块二,水路便宜,只要三角钱,可不是所有地方都能通河,运费一般要去掉三成,再减去包装费、装修费,最后到农民手里大概只有五至六成。小麦的情况很类似,不过因为单价高,运费比例一般在二成,棉花同样因为单价高,运费占的比例不到一成”陶守和道。

“五成算,那大豆每担就是八毛,以现在的平均亩产一百八十斤算,也就是一块四毛二;小麦……”杨锐此时翻出以前东北时做的笔记,看着这上面的数据,笑道:“这好像又倒回去了,增产的部分抵消了价差,以前每亩也就百来斤产量,如果华元和洋元购买力相对的话。”

陶守和不想杨锐是这样看问题的,当即就发愣。只听杨锐再道:“现在取消了百分之八的农业税,佃户不要再交三成多租子,而一旦经济危机,工业品的价格也是暴跌,所以对佃户来说就是没前几年好过而已。佃农无忧,自耕农的情况要好一些,不过这些人满脑子想着钱,怕要更加节省了。”

“伯父,这难道就不能想什么办法吗?”和杨锐的乐观不同,陶守和是忧愁的。

“能想什么办法?”杨锐斜看着陶守和,水果贩子经历使他很明白生意是不能做死的,除非买卖双方货钱两请,所以提前和洋人签合同定价钱全然无效。唯一有用的是抢先机抢渠道,好比别人提前出货,因为越往后价格越低。经济危机下的农产品生意,就像清明后去超市等半天、然后陪着笑和采购老爷谈一次苹果促销——到了这时节,常温库存的果子再不出就要完蛋了。

“现在能做的就是减产,可除了大豆能真的减外,我看其他都难。”杨锐有些自豪的道,东北此时已经是他的老窝了,整个东北都是有组织的系统,一说减产那就立即减产,毫不含糊。“棉花、小麦家家都种,生丝各省都有,就是政府发文减产,底下真的会照做么?

可行的办法就是农贸公司和各家大合作社密切和商情局、沪上期货市场保持密切联系,股市崩盘前如果能收割,那就赶快出货,用火车出货。像棉花、鸡蛋、茶叶、桐油、花生油、豆油、猪鬃,凡是这种出得起钱的货,不要海运了,直接走波斯西域铁路,越快卖出去越好。至于小麦、大豆、玉米这种,那就听天由命了。”

想着抛货的场面,杨锐微微摇头,“还有就是全国的榨油厂、氢化油厂,都要二十四小时连轴转,毕竟油可通过铁路快速运走,大豆就只能海运了;再最后……,就是一个不太好的办法,先是和气象部门密切联系,想办法尽早栽种;再则是控制水肥,以免庄家生长期太长,最后就是在农技员的指导下大面积喷撒乙烯利了,这样一套做下来,粮食大约能提前个把月上市……”

“这能成吗?”陶守和很是动容,他想了许多办法,其中就有想办法和洋商提前定价的措施,可从未从作物生长期上想办法。

“技术上说完全能成的。”杨锐点头。这是他以前去大理宾川收橙子的经验——就全中国来说,除海南因为缺少昼夜温差出来什么绿橙外,云南柑橘最早熟。在大理收五万斤,包装厂里褪绿打蜡,包上拷贝纸,英文标英文箱——‘Topsweet’,一到北京新发地就变成进口南非橙,一车挣几万;或是趁国庆中秋档跑去江西,赣南地区不准采就去隔壁万安,捣腾一车在当地褪绿,后拉到嘉兴包装厂里打蜡包装,英文标英文箱——‘Sunkist’,一到沪上曹杨路市场就变成进口新奇士橙,一样好几万。

水果如此,农产品亦然,一头一尾价钱高,做早不做晚。经济危机第一年,若是中国农产品能比美国加拿大提早一个月上市,即便有期货交易,价格也要比后上市的美国面粉卖得高;至于经济危机第二年……,粮食棉花不是水果,放一年是没问题的,所以第二年照旧抓瞎!

想到这里,无比怀念水果贩子生涯的杨锐摇着头,道:“不过这只能管第一年,第二年全世界都是滞销的农产品,大家就听天由命吧。

立中啊,经济危机不是坏事。全世界卖粮食的也就加拿大、美国、阿根廷、澳大利亚、巴尔干地区、印度,还有我们;俄国现在经济还未复原,所占的量非常少,甚至还要进口粮食……”

杨锐想着这几个主要粮食出口国,猛然觉得阿根廷太过显眼。他有点明白为何阿根廷以后怎么也好不起来的原因了,这分明是被人做掉的缘故。有她在,美国粮食和英国殖民地粮食、牛肉根本就不好卖,做掉她,市场倒可以空出来——全世界小麦出口他占了两成,畜牧业占的比重也极大。

“……,经济危机其实是一轮洗牌,小麦我们不求扩大销量,只求棉花的出口量上去。你自己算算,三百七十万包棉花就卖了六亿三千万,要是出口七千四百万包,那不就是十二亿六千万?其他几样加起来也不如这个多吧。”杨锐想着棉纺前景,觉得确实是劳金利器。

“那样美国的损失就大了,印度也会不同意。”陶守和想着世界棉花贸易,觉得这很难实现。

“先不管同意不同意,我们的成本是多少?”杨锐问。

“我们……”陶守和再次打开了他的本子,道:“西域、北庭、河南、山东、直隶这几个是产棉大省,其中尤以西域北庭为最。那边一亩田均产皮棉四十斤以上,棉质也好,每亩地能收四块五以上,比种粮食的收益高一倍。不过关内的粮食运过去每吨运费要三十,粮食价钱不下掉下来种棉的人就会很少。”

“那成本呢?”杨锐明白农民的选择,种田即挣钱,要是种粮挣钱,他们马上会该种粮食,

“几乎和种小麦相同,但人工就多了。”陶守和道,“和种麦子比,种棉花的工时是种小麦的五六十倍。种的少农户自己可以干,种的多了雇工就很不划算了。以小麦和棉花比,一担小麦所耗费的工时,美国加拿大是三点九,我们是六十六点七;每包棉花的工时,美国是两百六十八,我们是一千四百二十个。'注136'

以工时算,五口之家四个劳动力,也就只能种五亩多棉花。这样种了如果不再雇工就不能种别的庄稼,所以一般农户都只种一两亩棉花,然后再种些小麦玉米,农忙时就雇个短工,一年才能忙过来。要想棉花大增产又不失去效益,还是要在人工或者机械上想办法。”

“记下来了吗?”杨锐看着陆眉,高兴的说道。

“嗯。”知道男人对数字最感兴趣,尤其对中美农业的对照数据更感兴趣,陆眉早就记下了。

“立中啊,你那本子上还有什么数据,待会都抄给我,我要用。只有有这些数据,一些想法才能切实有效。”杨锐欣慰道。“既然种棉花费时费力,那我们就上小型农业机械。美国人的农场一个比一个大,我们一家一户才二十多亩,根本就不能比。不过通过这次经济危机,让那些有能耐的去租赁别人的地,而后连片成上百亩,这样机械才能用得上。这和农业合作社是同理的,小户人家自愿走在一起,凑钱买机器,雇工反而尔能省下来,和苏俄的集体农庄也很类似。”

没想杨锐将此比作集体农庄了,陶守和道:“伯父,这和集体农庄…能一样吗?”

“大体上是相同的,唯一的不同就是:集体农庄是斯大林同志养的母鸡,这些母鸡下的蛋一个不剩、全被他拿去换钱买机器实现苏维埃电气化了。布尔什维克把全世界看做敌人,自然要处处提防,以防敌人反攻倒算。不实现电气化,飞机大炮战车就造不出来,政权就不能稳固。我下台还能赋闲,斯大林那些人下台可要死无葬身之地了。”杨锐说着布尔什维克的电气化,有些感叹。

“好了,立中,你先出去,我和行健谈一会。回头你把你的数据整理一份给我。”杨锐道,“政府内部的数据我是有,可我担心那些人造假。”

“是伯父。”听杨锐吩咐,陶守和站起身走了出去,客厅里只剩下张坤。

陆眉记录表翻页的时候,张坤道:“先生,国内股市经济危机期间应该……”

张坤一开口就是大事,杨锐点上烟抽了一口才道,“三年了,地主们手上的股票应该可以上市交易了吧?”

“已经有人不顾法令要把股票放到交易所交易,不过被虞先生挡了回去。”张坤道。

“嗯,他们就这么等不及。”杨锐笑。国有公司股票补偿给了地主,但规定三年后才能上市。这本就是算计好的——天字号和国家银行下面的各大银行将趁世界经济危机,市场无比低迷时吃进那些人的股票,而后再通过一系列复杂的股权交易彻底控制国有公司,到此时,从金融到工业,复兴会重新拿回了大部分权力。

“是有些等不及了。”说这话的张坤不得不看了杨锐一眼——是杨锐在离职的时候说有世界经济危机的,以杨锐的威信,这话出口后大家立即人心惶惶了。

“不着急,经济危机好几年,有的是机会。”杨锐笑道。“千万记得吃香不要太难看,嘴上还要多谦虚些,省得被人记恨。”

“学生明白。”张坤赶紧点头。

“不过对那些不听话的……”杨锐想起张静江为代表的那些湖商,“也不要太手下留情,大家要和和气气,这没错,可有些人太嚣张就不好了。”

壬卷家与国第七十一章运河

从复兴会革命开始,甬商就已介入,得益是最大的,湖商也想捧个人,可孙汶不给力。除了甬商,侨商对革命出力也多,他们从杨锐和程莐夏威夷结婚时正式融入复兴会系统,侨商银行的成立是一个显著标志,但是这些侨商除了经济利益外还有政治利益诉求——美洲华侨的要求是移民,南洋华侨则是立国或建立南洋自治区,这两个要求都是杨锐无法答应的。

现有的国际体系和二战后的国际体系存在重大差别,这就相当于老国王下台,新国王上台。作为新秀且是异种异教的中国,最好的选择还是维持现有国际体系,配合英国遏制想上台的美国,同时自己韬光养晦、不去触碰老欧洲的殖民地利益。

在杨锐计划中,未来的世界是英国为天下共主的世界,此时衰弱的英国不但没有力气扩张,反而将战略性的撤退,在亚太,她所放弃的就是中国得到的。杨锐相信,讲究实利的英国人,终有一天会让自己介入南洋和太平洋,然后坐看中美互博,就像在欧洲看着法德互殴一样,在这种‘平衡’中,英国绝不会让中美任何一方坐大,就像他不会让法德任何一方坐大一样。

平心而论,杨锐这是太高看自己了。当初英国决定放弃遏制美国而重点打击德国,其根源在于欧洲离他太近,而美洲离他太远,德国帝国海军几乎要把炮口架到英吉利海岸了;而对于中美,同文同种且远距离的美国,一样享受着优待,反观中国,一则是陆权国家,这足以威胁印度,二则华侨众多,不进行遏制的话,南洋最终将变成中国附属国,海岛上懒惰散漫的土著根本就不能与宗族化、且常常自相残杀的华侨竞争。

虽然复兴会政府表示对印度、南洋绝无兴趣,可西藏杨锐是不同意其独立的,藏区沿袭前清惯例,驻守了一个旅的部队;南洋这边,华侨中居然有稽疑院海外代表,而复兴会又竭力制止华侨内斗,后来甚至通过宗族法并确立国教,明摆着要用法律约束宗族冲突,扶持宗族往海外开拓。这种做法显然会加速南洋的‘黄化’,而因欧洲大战时期的许诺,南洋华人和白人地位几乎相等,他们靠正常合法手段是难以阻止这一趋势的,所以只能通过战争,通过自己不参与且还能乘机发财的战争才可重回常态。

可世界终究不是仅有法德、中美四个大国,苏俄也是一股可怕的新力量,若说中国人和白种人争夺仅仅是亚洲,那布尔什维克和资产阶级争夺的则是整个西方世界。遍及整个欧美的工会和布尔什维克分子频繁发起的罢工、游行、骚乱,使得绅士们的生命财产岌岌可危,从这个角度看,毁灭苏俄甚于打击中日。因此,如果中国能转变其一贯亲俄的立场,转而敌对布尔什维克俄国,那么毁灭苏俄的战争将先于太平洋战争发生,如果继续亲俄,那战争的顺序就将相反,太平洋战争先于俄国战争发生。

在威斯敏斯特就世界局势的讨论中,历史的走向就是如此确定的。太平洋战争的主力是美国,而苏俄战争的主力则是和苏俄接壤的东西各大国,英国只要默许便够了。至于杨锐主动示好要求共同遏制第二次世界大战,这并不能从根本上动摇威斯敏斯特的决心。

杨锐知道的是另一个历史,并不懂得威斯敏斯特的决心,他现在思考的是如何使中国在世界经济中受创最少。就行业来说,生丝、大豆、棉纺、粮食(食品)将是受创最严重的地方,工业因为国家建设正处于高潮,受打击最小。唯有家用电器、如冰箱、空调、烤面包机、电熨斗、吸尘器、洗衣机的销量会急剧减少——每年六十万台出口冰箱中,有近五十万台出口美国,一旦不可外销,那么一百多华元每台的冰箱国内市场无法消化,唯有汽车、摩托车、收音机能在降价并削减产量的前提下勉强支撑。

于是,问题就来了,从钟光观开发通化算起,工业建设已经有二十四年,经过这二十四年,全国工厂达八十四万家,工人总数已接近一千万,如果包括筑路、清淤这些铁公基项目上的民工,那必定超过一千万。保守估计,经济危机会造成两百至三百万工人的失业或半失业。

虽根据终身聘用制工厂不会裁员,只会轮岗——假设工厂只需一半工人,那工人将被安排为半年(或一年)上班、半年(或一年)休息,休息时发放之前积累的保险金,直至经济好转或工厂最终破产,但家电行业显然轮岗也轮不来,工厂将在数年的危机中破产,特别是那些毫无根基的个人小厂,股东一定会申请破产以保留更多财产,那怕按股份工人能分得总股本的一成五。这些人破产后的工人明显就是社会隐患了,他们虽然来自农村,可家乡的地显然不需要他们种,不安排好肯定会出乱子,可又该怎么安排呢?

“先生,超发货币扩大基础工程建设,这种做法其他人一定会反对的。”对于失业工人,张坤明白杨锐之前的考虑,说到底就是铁公基拉动就业。按照以前他或许会在犹豫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