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娱乐鬼才-第1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什么?”王启年不由大为惊讶。

    接下来。王启年体验了一款《罗达世界历险记》的测试网游。这款由此,仅仅是三名游戏制作人员,用了一周时间就做出来的游戏。

    王启年登录游戏进行体验,却觉得似模似样。进入游戏后,选择角色。然后,开始进入新手人物阶段。出城猎杀狼群,取回狼尸交任务,获得经验和任务奖励。接下来,又提示试炼任务,解救一名被强盗绑架的商人小姐……

    一个多小时过去了……

    不知不觉之后,王启年居然玩到了11级,笑道:“这款游戏还是挺不错的,一点也不像粗制滥造的感觉。”

    “本来就不是粗制滥造!”一名二十出头的少年说道,“这个游戏。我已经策划了三年;各种设定都很完善了,只不过用公司的模版,速成做出来的。”

    “难怪我觉得游戏剧情主线环环相扣,技能、金钱、升级体系也比较好。”王启年笑道,“我觉得,这款游戏都可以拿出去试水运营了!”

    “真的吗?”这名青年显得很激动。

    接下来,这名小青年激动的介绍《罗达世界历险记》500多页的设定。现在做出来的仅仅是一部分,后续的地图还未开发出来。

    当然了。《罗达世界历险记》其实是一本模仿西幻风格写出来的故事。王启年草草的看了几章撇了撇嘴,并没有对这个故事给出什么评价。

    因为。王启年重生之前就是一个“阅历”百亿文字的老书虫,什么类型的书没有看过?西幻类型的火速,也许他不太擅长写,但看的太多太多了。

    不说别是,光是说不得大师的《佣兵天下》,烟雨江南的《亵渎》。可读性就远远超过了这个故事。

    但王启年不好伤了这个文学爱好者的心,另外,这个故事好歹都改编成为了网络游戏。弄不好,还可以赚钱。即使王启年不欣赏这个故事,也看在潜在的利润份上。不去伤害员工的自尊心。

    至于为什么叫做《罗达世界历险记》。

    小青年自恋的说道:“因为,我名字叫做罗达啊!”

    “……”王启年感觉到,真尼玛的是个人才,把自己名字,写成小说和游戏设定,并制作成了游戏。

    在询问了这款游戏的一些问题后,王启年开始转而问一些技术上的疑惑。

    “后续新地图增加上去麻烦吗?”王启年问道。

    “一点也不麻烦!”林小树得意的操作鼠标,把《2d西幻游戏模版1。0》打开,然后,点击地图编辑器,生成了一块地图。然后,就像拼积木一点,点击了《罗达世界历险记》的世界地图,点击——加入新地图。

    然后,新地图就加入了进去,之后,需要设定新地图进入方式。

    林小树再度点击“人物等级满60级,打败看守关卡npc,即可进入新地图!“

    接着,就是设定看守关卡npc,林小树选择造型狼人,武器,剑。名称,狼人剑圣。技能……剧情对话设计。

    然后,动一动鼠标确定,保存。

    “这就做出新资料片了?”王启年感觉很雷。

    “呵呵,实际做出来的过程,可以更精细一点。但是如果要图简单,我们可以非常的简单!”林小树笑道。

    王启年意识到——潘多拉魔盒打开了!

    有了这种牛逼到极点的模版,小伙伴公司做出风格雷同的量产游戏,理论上,一年可以做几百几千款!

    当然了,这种量产游戏,威胁不了那些精品级别的游戏。但是,质量水平很一般的游戏,可能会被在这些量产游戏冲击下,失去存活空间!

    一旦不限制数量的向市场供货,可以把网游市场洗牌无数次。(未完待续。。)

第二百九十三章 潘多拉魔盒(二)

    《网游大师模版》小伙伴公司投入的研发费用大约是7000万元人民币。也仅仅相当于开发一款精品网游所付出的研发成本。

    如果说原本网游产品,相当于是一台印钞机。那么《网游大师》这种可以批量制作信游戏的模版,就相当于是制作印钞机的机器。

    原本小伙伴公司制作一款网络游戏,一般是要百人团队,一年左右的事件去开发。一款游戏的制作预算是在500万~4000万元之间。

    但是用模版进行制作,如果偷懒的话,只需要动一动鼠标,就可以做出一款网游。即使认真一点,也是在游戏的美工、设定、剧情等等方面下功夫。至于,技术上就变得非常简单,几乎不需要编程,只需要动一动鼠标,熟练操作《网游大师》这款软件,就可以将一款游戏做出来。

    游戏模版的出现,让小伙伴公司开发低端的游戏,周期缩短到两三个月以内。

    一款游戏的开发成本,也降低到难以想想的地步。可以说,20人团队花费100万元人民币,就可以开发出一款糊弄一些不太挑剔的菜鸟的网游。

    模版做出来的游戏,最大的工作量,甚至,不是策划和制作,而是——测试!

    游戏做出来之后,需要内部组织一些员工当玩家去测试,测出一些bug,或者是发展问题,增强游戏体验。

    发现问题之后,修改游戏程序,也是非常简单。毕竟,都是《网游大师》这一个模版做出来了,核心源代码都是差不多了。即使后续加入了一些程序,让不同游戏有差异性。但至少90%以上的程序是一样的。

    这样公司里面精通《网游大师》这一款游戏开发工具的程序员。就可以对公司绝大多数的模版制作出来的游戏进行技术维护。

    可以说,这不不仅仅是开发过程中省钱省时间,后续游戏的技术维护和升级,也变得更简单了。

    ……

    2003年11月,小伙伴游戏网低调的推出一款新游戏——2d版本的mmrpg网游《罗达世界历险记》。

    对于这个模版制作的游戏,到底能不能被玩家买账。大家心理都比较悬。为了避免烂游戏,大张旗鼓宣传,影响了小伙伴公司的品牌口碑。

    所以,这款游戏的出品方,也以“罗达游戏工作室”的名义推出。一旦这款游戏遭到如潮恶评,把罗达游戏工作室这个马甲拿出来背黑锅即可。

    如果反响还不错,则是承认“罗达游戏工作室”是小伙伴公司旗下的。

    “万万没想到啊!”王启年不禁摸着下吧。

    “小白玩家,真的那么不挑食?”林小树也是惊讶。

    在模版做出来的游戏《罗达世界历险记》,被公司拿出去试水之后。玩家们居然并没有认为是一款粗制滥造的游戏。

    相反测试服务器吸引大量的新老玩家,让《罗达世界历险记》没有大费周章宣传,就拥有了一定的人气基础。

    由于这一款游戏推出仓促,连官网都没有建设。仅在小伙伴游戏网的平台上搭建了一个客户端下载网页和论坛。甚至,小伙伴公司心里有鬼,都不敢宣传《罗达世界历险记》,可以说,是有史以来最低调上线的一款产品。

    但是出乎意啦的是。这款游戏人气也超乎想象!

    由于游戏的资料介绍的空白的,无数玩家居然开始讨论起游戏的任务和攻略。魔法、弓箭、斗气、神术。各种西幻设定,让一部分玩家,感觉很是带感。

    可以说,《罗达世界历险记》这种速成的游戏,其人气一点点也不比精品游戏要差。仅仅开通的一组试水测试服务器,至少有3万名玩家。已经轮番进入游戏中试玩。由于这款游戏的服务器,也是最低配置的,所以,最高在线人数仅为2500。小伙伴公司,也仅仅开设了一台服务器。并且,做好了随时准备关闭服务器的准备。

    结果,《罗达》推出后,几乎没有任何宣传,就红了!

    大量的玩家纷纷抱怨,《罗达》仅设一组服务器,强烈要求这款游戏多设几个服务器……甚至,还有数百名玩家,提前在小伙伴通行证账户上存了钱,等着游戏收费之后,充值点卡。

    这让王启年不禁感慨——现在的玩家,真不挑食啊!

    当然了,游戏玩家既然愿意买账,小伙伴公司则是把《罗达》测试服务器增加到4台。预计测试三个月之后,《罗大世界历险记》也将会收费运营。

    受到这款游戏试水比较成功激励,小伙伴公司投资了3000万元,上马15款量产版本的速成游戏。这些游戏预计开发周期是3个月左右,在2004年上半年,陆续的投入市场运营。

    可以说,速成版的游戏,开发成本和周期已经是非常短了。未来主要的成本开支,应该是服务器和网络成本,以及运营过程中的团队工资开支。

    当然了,小伙伴公司战略中的内容,可不仅仅是这些量产游戏。其他各具特色的精品游戏,也是重中之重。

    为此,王启年投资了一款预算1亿级别的精品游戏大作——《歌舞青春ol》、《坦克世界ol》。

    除此之外,小伙伴香港分公司,已经开始在跟温瑞安谈,以5000万港元天价,把温瑞安小说的独家游戏改编权和独家电影改编权,都一口气大包买下来。今后,温瑞安小说的游戏版权和电影版权,都是小伙伴公司独家承包了。

    因为,温瑞安的小说,虽然改编过电视剧。但目前还未大量进行电影改编,也很少进行游戏化改编。正是因此,他的小说版权,还未充分开发。所以,一旦改编成为电影和游戏,至少新奇感会有的。

    当然了,小伙伴公司不仅仅对温瑞安的小说版权感兴趣,曾经武侠时代公认的大师们的作品改编权,他都非常感兴趣。

    金庸、古龙、黄易的版权,小伙伴公司也在谈,但并不是一下子就谈完。比如,像金庸大师根本就不差钱,在90年代明报集团上市后,金庸套现了股票,保守估计,拥有不下于10亿身价。

    其后,金庸虽然没有主动去追求财富上的增长,但无论怎么想,其财富也不可能原地踏步走。

    毕竟,金庸平均每一部小说版权,改编都不下于10次。平均每年靠着版权授权就不低于数百万元入账。

    更别说,金庸还有一位御用的股票经纪人董伟,这个人是很低调的投资理财高手。投资股票五十多年,只给很少一名富豪理财,但收益率却是非常惊人。很多富豪感慨,拿少量的给钱董伟理财,结果,收益率比他自己经营一辈子的生意还要厉害的多。

    从60年代开始,金庸、邵逸夫等人就向董伟不断的递支票,委托董伟给他们理财。结果,董伟自然是让他们满意,几十年来稳稳当当,从未有过暴利。但是……几十年的滚雪球,却足以让开始的投资增值了数百倍。

    别的不说,董伟70年代帮助客户买入长江实业、汇丰银行、九龙仓之类的股票,三十年来回报率几百倍,长期持股没有卖出。加上这些公司分红的利益,持股可以达到千倍回报率。由此可知,金庸不缺钱。光是董伟给他打理的股票资产,就已经增值到了令人难以想想的高度。

    也正是因为金庸不差钱,所以……用钱购买金庸的小说版权,貌似,并不是那么的顺利。所以,香港蓝梦公司的负责人,则采取了长期策略,与金庸的家人和朋友交好,保持一定的联系,获取了金庸先生的好感之后,再谈生意合作就比较容易了。(未完待续。。)

    ps:  第一更,感谢魔残枫、查在安 月票支持!

第二百九十四章 七君子(一)

    2003年11月,王启年接到北影校方通知,参加一次学校的会议。

    “会议,什么会?”王启年不解。

    “还不是那些被操碎了心的第六代导演。”校方的教师说道。

    “貌似,我也算第六代。”王启年说道。

    “怎么说呢,我是说第六代里面拍地下电影的导演,一个个都上国内的黑名单。在你之前,张元、王小帅、贾樟柯他们走的路,都很让人操心。”这名老师说道,“不过,那也是特殊年代,导演没有出路,没办法的事情!”

    “怎么没出路?去剧组打工,拍拍广告,拍拍电视剧,甚至,当话剧导演,怎么就没出路呢?”王启年不以为然的说道。

    “能拍电影的,谁愿意拍广告和电视剧?”

    “说的也是!”

    即使在电影市场最萧条的时期,电影导演毕业就等于失业。但大电影的逼格还是远远超过赚钱的电视剧和广告片。另外,目睹第五代导演,一出道就是天之骄子,就能直接拍电影。所以,第六代导演心气很高,让他们到剧组给别人打杂锻炼,多半是不情愿的。

    所以,不少导演纷纷硬是要走大电影之路。由于,国内商业片没有市场,政府出资拍摄的主旋律电影,又不可能找他们这些新人。最终,不少的导演,接受海外资助,拍摄被国内称之为“地下电影”,国际上称之为“独立电影”的路子。

    独立电影,是20世纪末在美国兴起。

    因为,美国电影行业被好莱坞巨头垄断,电影题材受到商业因素影响太深。与此同时,一名新人导演。想要获得投资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一个简单的数据——好莱坞电影公司每年会收到几万个剧本投稿,最终,只会拍几百个。往往是几百个爱好者中,只有一个人能出头。其他大多数人,都是颗粒无收,混的很惨。

    正是因此。美国的独立电影运动爆发了,一些电影爱好者,用很简陋的工具,很低的预算,自己拍摄电影作品。往往几千美元、几万美元,就拍出了一部作品。这种小成本的独立电影,大多数都是拿去电影节参展,如果能获奖了,甚至。可以在一些小众的电影院线上映。

    有些小众的独立电影,甚至成为了票房市场黑马。几万元成本,斩获了几百万、几千万,甚至有上亿票房的逆天存在。

    这就更吸引很多电影爱好者,纷纷开始拍摄独立电影。独立电影,就像是草根创业一般,绝大多数,都是血本无归的。但有些成功的案例。激励者无数爱好者,前仆后继的参与。

    在中国电影市场。虽然不存在好莱坞八大电影巨头那种存在。但是,独立电影同样兴盛起来。第六代导演们开始登上电影舞台,是从独立电影开始。

    中国第六代导演,按照时间算起,应该是从85年开始。其中,85年的青年导演王小帅、张元、唐大年、娄烨、路学长、管虎等等北影毕业的学生为主。后来又把中戏的一部分导演也划分在内。

    这批导演绝大多数都拍摄独立电影,参与海外电影节和电影奖,拿奖之后,国内就被禁。

    之所以,第六代导演海外拿奖之后就被禁。因为,他们的电影大多数没有得到电影局的批准和支持。

    当年,第五代导演是拿着国家的钱,拍摄个人的片子,荣誉归个人所有。张艺谋、陈凯歌都是赶上好时代。

    而第六代导演时期,国内经济转型,国产电影公司自身难保。新毕业的导演,很多人毕业等于失业,已不像第五代导演可以那么走运。更不像后来的国内电影市场大兴,无数商人争抢新人导演那么不愁市场了。

    所以,第六道导演们毕业后,最大的困惑是自身的出路问题。国内电影制片厂没有给他们安排工作,由于电影厂效益很差,老员工的工资都发不出了。更不会招新人,也不会给他们这些菜鸟的电影投资。

    而商业片,他们试过了。由于,他们大多数都是艺术片导演,拍不出观众爱看的片子。所以,走国内商业片路线,更是不可能。

    因为,国内电影教育体制,并不是教商业电影的。所以,很多导演出道时,如果是学院派的,往往很难拍出观众喜欢看的电影。

    比如,在80年代,张元拍的一部电影《妈妈》仅仅几万块钱投资的小成本电影。对于普通观众而言,这部电影非常糟糕,仅在国内制作了6个拷贝。这证明了,第六代导演刚刚出道,商业上是一败涂地的。

    但这部很冷门的电影,却是参加了欧洲电影奖项,拿到了大奖。在几十个电影节参展之后,张元似乎踏上张艺谋、陈凯歌等等第五代导演的老路,成为国际电影节中关注度很高的中国导演。

    但……问题是,张艺谋和陈凯歌他们当年参展,是国家支持和批准,他们出去拿奖是文化交流和为国争光。

    张元的电影《妈妈》在国际上参展,却从未获得有关部门批准。按照政策法规,这是不允许的。所以,张元就成为禁片导演。

    但国内被禁,貌似并不影响他海外参展拿奖,甚至,还拿奖的电影,还可以在海外文艺院线上映。一部小众电影,对于大公司而言是鸡肋,但赚几十万元甚至百万元,还是有可能的。能赚这么多,对当时的国内的导演们而言,已属于天文数字。

    张元尝到甜头之后,又拍出《北京杂种》、王小帅拍《冬春的日子》,何健拍《悬恋》、贾樟柯拍《小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