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涨到两块钱,并不是多么了不起的涨幅,嘉禾十年前,就是这个价格。只不过。这些年混的太惨,以至于不被看好。
至今涨到2块钱一股,甚至,还未涨到净资产以上!
可以说,几十涨十倍,嘉禾还是很低估,由此可见,嘉禾在过去,几乎是超过了普通的烟蒂股的境界!
格雷厄姆形容的烟蒂股——净资产打五折,再打五折。也就是说用25块钱,买入100块钱的资产。这种投资机会,在二战之后的繁荣市场,已经是越来越罕见了。
但在香港,由于资金少而投资标的比较多。以至于,资金故此失败,大量不被关注的公司,长期罕有成交量。股价低的不可思议,也是常见的。
嘉禾在以前,几乎快被市场遗忘!
但在被收购之后,市场迅速的开始狂热起来!
无论是机构投资者,还是一些散户,都开始买入嘉禾。虽然。更多投资者犹豫,但仅仅是上千万资本涌入,就足以把嘉禾股价炒上天。
它可一度便宜的不可思议!
即使跟很多垃圾的壳公司比市值,嘉禾也是比那些垃圾股市值要低的多!
当然了,股票价格上涨,上市公司也有义务要解释。嘉禾娱乐是需要解释的:“对于我公司股票近期大涨,董事会和公司并不了解原因。公司并没有应该披露而未披露的信息。如果,希望了解本公司经营状况,可以登录我公司网站。关注最新动态。任何影响到未来经营的事项,只要有义务披露,我们都会最快速度披露!”
这种解释,其实就是废话。
当然了,香港股市里面并不强迫上市公司披露信息,仅仅是出季度报表和年报的时候,按照港交所要求填一些数据表格。
至于其他什么的,上市公司没有必要跟其他投资者废话。也更无需向投资者解释任何东西。
当然了,一些负责任的大公司。还是会很认真的解释一些问题,非常重视投资者和舆论界的意见。
嘉禾规模虽然不大,但还是挺正规的。消息披露方面,至少比其他的娱乐公司要严肃认真一些。
在王启年抵达香港不久,嘉禾董事会开始换届。
邹文怀保留名誉董事长和嘉禾公司的顾问。
邹重珩女士女士被聘用为嘉禾公司副总经理,因为。她长期担任嘉禾的高管,对于公司现状是比较了解,有助于小伙伴公司更好的掌握嘉禾公司现状。
至于邹家,依然持有1000多万股嘉禾公司的股权,而不是向历史上。橙天娱乐入主之后,邹家不留一股。保留邹家的股权,其实也是为了利用邹家的人脉关系。
王启年获得了成为嘉禾娱乐的董事会主席身份,于冬则是担任嘉禾公司总经理。
而小伙伴公司也将会改组,成立小伙伴影视娱乐集团,把明星经纪、影视、院线等等资产,整合在一起,于冬也卸任小伙伴集团总经理,而担任小伙伴影视娱乐集团的总经理。实际上,小伙伴集团不少的业务,于冬虽然在努力的学习,但只有影视相关的做的比较专业。所以,他虽然长期担任小伙伴公司总经理一职,实际上,主要是担任影视业务的负责人。
提出卸任小伙伴集团总经理,担任新成立的影视集团总经理兼嘉禾总经理,也是于冬主动要求。
而于冬卸任之后,王启年将会任命投资部门的张伟担任小伙伴集团总经理。这意味着,小伙伴集团公司,将转型为投资和控股业务为主。子公司产生提供现金流,然后,集团母公司负责用投资控股的方式,扩大集团的版图。
这种做法,将会让母公司越来也精简。而旗下的子公司,都会独当一面,拥有更大的自主经营权。
简单说,小伙伴文化娱乐集团公司,集团转型方向是伯克希尔…哈撒韦类型的公司。只不过,小伙伴公司投资的方向,会更集中在文化娱乐产业中。
当然了,小伙伴最上层的母公司,逐渐变成了类似于伯克希尔…哈撒韦,用投资、控股、参股等等方式,掌控一堆的企业。但是,母公司内部的人手,会变得极度的精简。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其实只有十几个人。小伙伴公司未来的集团公司人可能更多一些,但不会超过100人!
而小伙伴母公司仅管理100人,显然比管理上万人,以及未来可能会越来越多的人,更为轻松。
至于新成立的小伙伴影视娱乐集团,虽然是子公司,但放在娱乐圈,也是一个庞然大物,毕竟是一个集团!这个集团公司里面,还有一家上市公司呢!
影视娱乐集团目前拥有小伙伴院线、小伙伴明星经纪公司、小伙伴影业公司、小伙伴影视投资基金、bilibili视频网等部门,再加上,新加入的嘉禾娱乐公司。小伙伴影视娱乐集团,手头一堆的资源,另外,还有集团母公司拨给20亿元现金。
也就是说。小伙伴影视娱乐集团,按照资产规模计算,至少也是一家40亿规模的巨头。而如果整体上市的话,在比较乐观的a股市场上市,保守估计也得给出300亿估值吧。当然了,假设在香港这样的悲观的市场上市。可能只能有20亿估值。估值比公司实际的价值还要低,在这香港股市里面很常见。
华语电影公司里面,小伙伴影视娱乐集团,从任何的角度来看,都是一艘巨大的航母。而这艘航母,仅是小伙伴集团里面一部分,而且,还不算比较强的一部分。
当然了,考虑到小伙伴影视娱乐集团手中。持有一家上市公司,这也是小伙伴文化娱乐集团旗下,唯一的上市公司。尽管是收购来的,相当于在外收养的干儿子,而不是小伙伴公司自己培养出来的亲儿子。
但王启年保证,比疼亲儿子还要疼干儿子。所以,嘉禾未来的发展,绝对没有问题。
不过。现在小伙伴公司持有3700万股嘉禾的股权,虽然成为第一大股东。但控股权却并不稳定。
接下来,小伙伴影视娱乐集团,也宣布开始以不超过10港元一股的价格,在市场上公开增持流通股,以增强控股股东地位。
市场对此有点迟疑!
不少的散户,开始抛售股票。落袋为安。毕竟,嘉禾在复盘后,股价涨了十倍,很多的散户,都不知不觉中暴赚。
再涨下去。很多人都觉得心里没底。
但是,投资者仅仅以价格来衡量嘉禾的股票价值,而小伙伴公司考虑的是格局。所以,宣布伺机增持股票不久,小伙伴公司就立即出售,连续的买入。
斥资4000多万元,增持了1000多万股,将嘉禾的股价拉上了6港元一股。
而此时小伙伴公司持有的嘉禾的股票,也增到了4700多万股。控股权已经比较牢固,毕竟嘉禾的总股本,一共也才1。268亿股。
当然了,一口气增持这么多,市场上短期的投机客们,该卖的基本都卖了,小伙伴公司想要继续增持,有买不到多少筹码了。
好在目前小伙伴公司是嘉禾的大股东,接下来,召开董事会议,宣布配股计划。持有嘉禾股票的老股东,都可以以每股4港元的价格,参与配股。
配股采取1配1,也就是手中持有一股嘉禾娱乐的股票,如果愿意参与配股的话,则可以出资,以4元一股的价格,买入新股。
当然了,配股计划抛出手,大多数的股东都反映并不是很激烈。因为,嘉禾娱乐公司的最新的财务报表显示,每股的净资产在3。1港元。
配股计划,并不是低于净资产给大家送钱,反而是有限像是圈钱!
所以,参与配股的老股东反映冷淡,也只有也只有300多万股的老股东,掏钱参与了配股的计划。
当然了,小伙伴公司根本就不是打算圈钱的,而是通过配股,增加大量的新股,来巩固控股权的。别的投资者不参与更好,小伙伴公司自己参与配股,显然更符合公司利益!
小伙伴公司原本配股计划,就是为自己增持股票量体裁衣——4750万股的老股票,全部参与配股。
在配股计划顺利实施之后,嘉禾娱乐公司的总股本增加到了1。785亿股。小伙伴影视娱乐集团,持股嘉禾娱乐公司股票翻倍,持股比例增加到了53。2%!
这样以来,小伙伴公司对嘉禾的控股地位,已经彻底得到了巩固。
通过配股计划,嘉禾娱乐公司也增加了2亿元的现金。有了这笔现金之后,嘉禾娱乐公司显然也可以放开手脚,进行一系列的大动作了!
这个动作主要集中在对于院线的布局上,而且,跟小伙伴公司的院线布局一样,租不如买!
香港未来的房价还会涨,房租还会涨!直接买下院线物业,长久算账,绝对比租要划算……(未完待续。。)
ps: 第一更,感谢tigerhill 月票支持!
第三百七十七章 嘉禾新气象
在完成了大股东和董事会的换届,以及通过配股增发,既巩固了小伙伴公司的控股权,又增强了嘉禾公司的现金储备。
有了现金之后,嘉禾自然会展开一系列的大动作!
历史上嘉禾电影公司动作最频繁的时期,并不是早年李小龙时期,又或者是许冠文、洪金宝、成龙等等人带领嘉禾冲锋陷阵的时期。反而是嘉禾在94年上市之后的三年,那三年之间,嘉禾电影产量最大,市场份额强劲的令人仰视。那是因为,当初嘉禾上市融资获得了一大笔资金,所以,大当家邹文怀和二当家何冠昌,信心满满的采取了激进的投资,来巩固嘉禾的市场地位。
那三年确实是嘉禾有史以来产量最高,收入最强劲的三年。可惜好景不长,嘉禾二当家何冠昌去世。以及嘉禾的片场租约到期被政府收回,将军澳新片场,遭遇了老对手邵氏联手六大电影公司阻击,以报二十年多年,邵氏和嘉禾之间的恩怨!
老片场被政府收回了,新片场又被对手们以更高价格买下。这样,嘉禾就失去了片场,于是,从九八年开始,电影产量逐年下降!
不仅仅是片场,就是电影院嘉禾在香港的电影院数量,这几年也是在减少。因为,香港的物业太贵了,买又买不起,租又租不起!
现在换了新老板,并且开始有钱了,嘉禾就有点像94年刚刚上市时期那样,充满了霸气!
2006年1月20日,嘉禾电影公司宣布,将会巩固在香港院线市场的地位。
在80年代的嘉禾曾经有20多家电影院,现在只剩下7家。这7家电影院。有三家是嘉禾自己买下的,剩下的4家是签署长期租约。
买下这些物业之后,每年至少可以给嘉禾节省1200万元的租金。节约了成本,将来是会反映到财务报表上。
更何况,目前香港的地产还在涨价,租金年年看涨!
最夸张的中环。居然有10几平米的店铺,地产涨到了每平米几百万港元的天价。如此天价的店铺,当年的店主是在卖冰淇淋、面包,到现如今,还是在销售类似的商品。
有个感慨,有些一个破破烂烂的冰淇淋店铺,可能房产价值就上亿港元。一平方米上千万元的地产,你见过没?在香港就有!
至于10多万一平米,在香港已经常态化!
有地产商发神经的说。香港的地产是艺术品,不仅仅是居住价值,还有收藏价值……这着实让人吐槽无力!
当然了,房价上涨,租金自然也会涨!
租金一涨,百业凋零!
香港这些年,唯一屹立不倒的商家,主要就是地产商!其他的行业。都得靠边站。
很多原本生意还不错的店铺,因为房价和租金的变态。居然也变成了亏本生意!
嘉禾这些年,票房收入其实是在涨的,单个的影院收入比以前至高不低,为什么不断的关闭香港的电影院?
还不是因为收入上涨,涨不过租金,租金越来越高。经营持续的亏本。
而能买下的电影院,谁会选择关闭?
把4家原本的长期租的影院的产权买下来之后,这些影院就可以长期经营下来了。
这几家电影院,面积都不是很大,相对于内地新建立的“影城”而言。这些电影院,小的只能容纳两三百,多的也不过是三四个观影厅,容纳前名观众。
不过,价钱却是不菲,买下来足足话费了1。7亿元!不过,王启年认为必须要买,光是冲着省租金,也要买下来!
另外,嘉禾娱乐公司宣布,对其他的电影院线进行改组,增加了咖啡厅、网吧、游戏厅、商场等等多元化经营,来增加院线的经营效率。
未来的嘉禾娱乐公司经营思路是——立足香港,辐射世界。充分发挥,香港是中国与海外文化交流纽带的地位。
而盘点嘉禾的家当,着实让王启年感觉到惊喜!
原本,嘉禾已经入股的台湾华纳威秀院线公司,在台湾拥有5座影城,60多银幕,占据台湾电影市场份额超过两成。这条院线因为是美国、澳洲院线巨头和嘉禾联手入股,三者的股权比例都差不多。嘉禾股权偏多,稍微占据优势,反倒是大股东,但三大股东互相牵制,谁也不能搞一言堂。当然了,未来威秀影院公司也是会在台湾股市上市,预计上市后,可能市值不亚于嘉禾。
另外,嘉禾在新加坡拥有9座影城,在新加坡的市场份额为5成。目前,嘉禾主要的营收,其实不是香港产生的,而是新加坡!
在马来西亚跟当地的公司联营的院线,拥有10座影院,在马来电影市场也属于老大的地位。
与此同时,嘉禾对内地也有所布局,在sz的嘉禾影城因为品牌口碑的因素,在当地票房市场份额已经是各大影城中领先,嘉禾在sz市的票房市场份额超过两成。
当然了,扩张所需的资金来源,一方面是嘉禾公司经营创造的利润,另一方面则是小伙伴公司对子公司提供的无息贷款。此外,就是嘉禾公司利用资本市场的优势,进行发行新股、发行债券,以及银行融资的方式获取资金。
当然了,香港的汇率和利率长期跟美元绑定,所以,港币贷款的利率普遍很低。过去的嘉禾公司很少找银行贷款,但王启年入主后,以香港的一家电影院作为抵押,向汇丰银行贷款了5000万港元的资金,继续用于在香港购买物业,再布局一家电影院。
至于贷款利率才不过是2。7%,让王启年直呼便宜。当然了,这也跟香港的存款利率接近于0利率相关。
虽然,香港储户存款还是有一点利息的,但目前也不过是千分之几的存款利率。正是因此存款利率太便宜了,所以贷款利率价格才如此的低廉。
王启年都考虑不断在香港融资,然后,将这笔资金投资到内地去了。不过,目前内地的外汇方面是受到管制的……如果不管制的话,美国、欧洲、日本等等利率很低的地区,纷纷把资金拿到中国这个利率中等,但又比较安全的市场去套利,那岂不是爽死了?
即使是把海外的外汇,拿到中国市场存银行,对于那些低利率的国家而言,也是占了老大的便宜。(未完待续。。)
第三百七十八章 股神王启年
王启年这次来港,tvb、亚视、凤凰卫视等等电视台,先后派人来访谈。不过,考虑到凤凰卫视的节目,在国内会有更多人关注。
毕竟,凤凰投资了门户网站,新闻在互联网上传播更广泛。所以,王启年还是选择了接受凤凰台的专访。
“王先生您好,大家都挺关心,您是一个导演,但生意规模做的这么大,甚至收购了嘉禾娱乐这样的老牌影视公司。您是出于什么目的,收购嘉禾的呢?”访谈节目中主持人问道。
“投资嘉禾,不仅仅是一笔生意,更重要的是,是为振兴岗港片而来!”王启年在某次接受香港凤凰卫视采访的节目中,显得比较装逼,“香港这么多影视公司中,我觉得现在还存活的公司里面,只有价格更能代表港片。李小龙、许冠文、成龙、徐克、李连杰等等,大多数都是嘉禾的电影,将他们捧红。把中国功夫电影推广到世界,嘉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至今,嘉禾还是一家了不起的公司!这样历史上很了不起的公司,从老前辈手中接手,再振兴它,更有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吧!”
“您会帮嘉禾找到下一个李小龙或成龙?”主持人问道。
“这个,我们当然会希望找到这样的人,如果发现有这种人,肯定会捧!无论是过去被埋没的人才,还是刚刚出道的年轻人,我们都希望发现他的才华!”王启年认真说道,“但更重要的是,嘉禾未来会加大电影投入,给更多人机会。如果发掘出下一个李小龙,下一个成龙。我们会捧,但不仅仅是捧他一个人。我们的目标是,找到100个、1000个未来之星,帮助他们成长,给更多人带来工作和成长机会!”
“王先生,自从您入主嘉禾。嘉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