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1处特工皇妃-第9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不是;”秋穗微微咬着下唇;说道:“太子和洛王当初都跟着皇后住在铅华殿里;这座宓荷居;是芙公主的寝宫。”

    楚乔眉梢轻轻一挑:“芙公主?”

    “恩;芙公主不是真正的公主;是镇国公慕容老将军的孙女。慕容一族是我国的军方大族;慕容老将军一生报国;所生的四个儿子都在战场上为国捐躯了;慕容老将军也在最后一次北伐战争中血染疆场。当时叛徒作祟;大夏的军队攻破了白芷关;当时大夏领兵的蒙阗下令坑杀我国的三万降军;为了保护全城父老;已经六旬慕容老夫人带着四个儿媳妇率领慕容一族的家族军与敌对抗;拖延时间;终于等到了边镇援军;但是慕容氏却在此一战中举族覆灭。家族的子弟兵当时护着十一个家族少主逃亡;等到见到帝都城门的时候;已经就剩下只有四岁的芙公主一个人了。皇上褒奖慕容一族的忠勇;就追封慕容老将军为镇国公;慕容老夫人为一等华荣夫人;几个儿子全被封侯;而芙公主也被册封为章义公主;养在宫中;和太子洛王等享受一样的供奉。”

    这一段话说来简短;可是楚乔却听得暗暗惊心;这慕容一族;也可以说是当代的大宋杨门了。她听得入神;就问道:“那后来呢?”

    “后来……”秋穗咬着下唇;默想了一会;才小声说道:“后来芙公主就死了。”

    楚乔一惊:“死了?”

    “芙公主和太子殿下同年;自小玩在一处;皇上和皇后有意赐慕容一族殊荣;不计较她家族的没落;于是在太子殿下和芙公主十七岁的那年;亲自为他们赐婚;封芙公主为太子妃;家族上奉皇室宗庙。”

    楚乔静静听着;心下却不以为然。慕容氏一门忠勇;虽然整族没落;但是在军中却拥有无可替代的影响和号召力;芙公主嫁进皇室;也算是对皇室的巩固吧。

    “可是后来;就是大婚的当日;芙公主却上吊自尽了。”

    “什么?”楚乔顿时色变;皱眉问道:“自尽?”

    “是啊;”秋穗面色也有些苍白;低声说道:“皇家的诏令上写着是芙公主因病去世;但是秋穗自小长在宫中;却亲眼目睹了一切。当初太子迎亲的马车已经到了宓荷居;太子殿下穿着一身大红锦袍;手捧着蔷薇彩球;兴高采烈的跟在礼官后面进了寝殿;结果却没看到芙公主。众人一下就慌了;四处去寻找;最后;还是太子殿下第一个找到了芙公主;大家跟着跑到后殿;就见芙公主一身嫁衣;头悬三尺白绫;就挂在窗外的那棵梧桐木上。”

    夜风吹来;带着浅浅月华;冰冷刺骨。

    “太子殿下当时大叫一声;就昏过去了。我当年跟着娘亲;是迎亲队里的小花娘;母亲和其他的宫廷姑姑急忙跑去把芙公主放下来;我害怕的往后退;一下就绊在一块石头上;摔倒在地。哭着叫人;却一眼看到石阶下的石榴树下;洛王一身青紫色长袍;脸色白的像鬼一样;静静的站在人群之后;眼睛通红的望着那株梧桐树;一言不发;拳头紧握着;好像要捏出水来一样。”

    秋穗眼睛发红;轻轻的抽了抽鼻子:“后来;所有迎亲队的礼官宫女姑姑都被秘密处死了;我当时因为还不到九岁;才得以幸免。娘亲死去之后;我就一直在宫里伺候;可是从那以后就见不到洛王了;只有每年皇后生辰的时候他才会回宫一次;也很少外出。我听人说;他被发往眉山了;说是代天子守灵;一晃眼;这也六年多了。”

    楚乔缓缓点了点头;只觉心中一阵抑郁。又是一桩宫廷秘史吗;她已经见了太多了。

    “其实太子殿下以前不是这样的;都是芙公主死去之后;才日渐消沉。姑娘没见过芙公主;那真是神仙一般的人;不但身份高贵;对人也极好;性格很是温柔;我们当年这些宫里的小女官;没有没受过她恩惠的。只是没想到;那么温和的一个人;最后竟然有勇气走这样一条路。”

    楚乔淡淡摇头:“那样一个满门忠烈的名门之后怎会温和如水;恐怕骨子里流的血都是沸腾滚烫的;她是个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人;只可惜;她当年没有自保的能力;并且也没有托付给一个有能力保护她的人。”

    秋穗听得似懂非懂;楚乔拍了拍她的肩膀;笑着说道:“秋穗;你喜欢皇宫吗?”

    小丫鬟有一瞬间的迷茫;她喃喃说道:“我也不知道;我娘亲是宫廷里的女官;被太后指给文史馆的馆正爹爹;后来生了我。我生来就在这里;从来没出去过;见惯了各宫的娘娘夫人们争宠欺诈;一生见到的两个不同于她们的主子就是姑娘和芙主子。奴婢也说不上来喜欢不喜欢;可是不论喜不喜欢;日子不是都得这么过吗?”

    楚乔微微一愣;随即轻笑道:“你说的对;不论接受如否;日子都得这么过。因为没见过;所以只能选择安于现状。”

    她低下头;轻拂着小丫鬟的头;说道:“秋穗;外面和这里不一样;你可以大声说话;可以大步走路;你想去哪里就去哪里;只要你工作;就可以得到报酬;就可以过你自己想过的生活;在外面;连风都是自由的。”

    小丫鬟有些迷茫;她喃喃的问:“那;我早上不想起来;想睡懒觉;也没人管吗?”

    楚乔失笑:“当然;不过你要被扣工钱的。”

    “哇!”秋穗突然兴奋起来;一把抓住楚乔的手;问道:“姑娘;燕北就是这样的吗?是吗?”

    楚乔看着她;那眼神那般悠远;远不像一个十七岁的少女;好似透过了秋穗看到很远;看到了燕北的青青暮草;看到了洁白的羊群;看到了圣洁的雪山……

    “我不知道现在是不是那样的;因为我也没有去过;可是我跟你保证;总有一天;一切都会变成真的;所以;你要好好活着。”

    楚乔站起身来;望着窗前那棵枝叶茂密的梧桐木;想起那个一身青衫的落寞男子。

    “桐花万里路;连朝语不息。下一世;不要生在帝王家了吧。”

    —*—*—*—*—*—*—*—*—

    第二天一早;护送马车的辗转车毂声就惊碎了清晨的好梦;楚乔没有惊动任何人;收拾简单的行装;就上了那辆马车。

    铁由对着楚乔一笑;说道:“姑娘;天儿冷了;马车里有干粮;你还没吃饭吧。”

    楚乔点头:“多谢你了。”

    铁由显然知道她的真实身份;憨厚一笑;说道:“楚姑娘在大夏干的那几场仗;已经成为讲武堂上课的范例了;我儿子很喜欢你;整日念叨。”

    楚乔看着男人;微微一愣;问道:“你儿子?你今年多大?”

    铁由笑道:“我今年二十五;我儿子十一;我十四岁成亲;刚刚又得了一个女儿。”

    楚乔暗暗乍舌;十四岁……

    李洛说的不错;这里的风果然是很大的;楚乔戴着风帽;撩开马车的帘子;只觉风声呼啸而来;恍若风车。清晨的阳光带着金黄色的温暖;洒在整个金吾宫里;那远处的楼台水榭;巍峨宫廷;好似一场繁华的迷梦一般;渐渐运去。浮云款款;浅浅相依;满园桃色;绯红柳绿;怀抱着一汪清澈碧水;雾气迷蒙间透着皇家的祥瑞;大理石广场上一片幽静;只有这一辆马车;在清晨的晨光中缓缓前行;透着斑驳的影子。

    楚乔抬起头来;仰望着天边的浮云;想起李策斜倚在海棠树下的眉眼模样;眼神渐渐迷蒙。

    “欢行白日心;朝东暮还西;但愿你真的能这样。”

    马车渐远;终于隐没在重重宫阙之中。无法起早的李策;此刻正站在揽雀宫的一处假山上;那假山极高;上面遍种青竹;清风吹来;姝姝而动;山上有一座竹亭;匠心独运;造的十分精巧。李策一身青绿色长袍;头戴金冠;手持一只紫笛;横在嘴边;几次想要吹奏;却终不成曲。

    天上浮云淡淡;笼罩着下方的万千楼台;还有远处的一行车轴;拉起了淡淡烟尘。

    “殿下;”

    一蓝衫男子快步走上假山;面色是少有的凝重;沉声说道:“前殿早朝有事;您快去看看吧。”

    李策转过头来;脸上再无方才的清淡温和;他微微皱起好看的眉头;沉声说道:“什么事?”

第187章

    孙棣也是神色严肃;眉头紧锁;一字一顿的沉声说道:“大夏的和亲公主出事了。”

    白苍历七七五年九月发生的这件事;其内在的复杂性和各方势力面对此事的态度;注定了此事在后日成为了最大的一件无头公案。史学家们众说纷纭;甚至成立了不同的学派;终生翻查典籍;想要拂去历史的灰尘和迷雾;看清事实的最终真相。

    然而;这种想法注定是不现实的;因为就算是在当时;能够真的洞悉一切的人也并没有几个;就连处在漩涡中心的当权者;也是随波逐流的观望试探。但是;却无人可以否认;正是那一日所发生的一切拉开了卞唐太子大婚的这场序幕;随后;一场腥风血雨洗劫了古老的唐京城;好似一场闹剧般;以这样乌龙的方式将多年安逸的江南百姓们拉进了西蒙大地的这出大戏之中。

    很久之后;西蒙本纪上记下了这样一段血泪斑驳的话语:

    “九月初三;大夏八公主赵淳;于宫外寝殿之内被人奸污;死者于死前高呼燕北大同之口号;夏唐两国相继哗然;一时间;灭燕之呼响彻大江南北;横扫整片大地。”

    空旷的国子大殿上;站满了卞唐的文武百官;唐皇李易州高坐在金碧辉煌的重重暗影之中;年过五旬的帝王显现出一种超越年龄的苍老;须发斑白;皱纹深深;一双眼睛细长的;早已没有年轻人的锐利和戾气;好似深渊古井;幽幽的反射着外面一切探询的目光。

    一名七旬儒官怆然跪伏于地;大声说道:“北虏胆大包天;无视我大唐天威;以区区一弹丸之地蓄意挑衅东陆正统;若不是以雷霆之力加以训教;我大唐国威何在?我大唐军威何在?我大唐何有和面目立足于西蒙?立足于三国之列?”

    此言一出;众人争相应和;却见一名年轻的官员出列;言辞恳切的说道:“大夏此时正与燕北开战;微臣以为我国实不宜冒然加入。”

    那名七旬儒官顿时大怒;勃然喝道:“薛昌龄!你口口声声不宜出兵;到底有何居心?我卞唐立国千载;何曾受过如此奇耻大辱;一旦此事在大陆传开;我国将如何立足如何自处?你一味袒护燕北;可是和燕北私相授受;有不可告人的往来?”

    “陛下!”一声哭号声顿时传来;另一名白须老臣悲声高呼道:“如此奇耻大辱;亘古未有!先祖开国;历时千载;以德政立国;以孝廉治朝;以儒道平天下;以教化服四方;堪称三国之首;何曾被人如此挑衅;此风若开;我大唐颜面扫地;愧对友邦;国颜羞愧啊!”

    薛昌龄上前一步;激动的说道:“皇上;大夏公主被侮辱一事疑点重重;我们不能只凭大夏官员的一面之词就倾国之力参与到他国的内乱之中!”

    “大胆奸佞小人;于国子大殿上还敢胡言乱语;一国公主的名节何其重要?宫廷嬷嬷已经验明正身;大夏八公主刚刚与我大唐定下婚书;如今在我境内;甚至是在国都之内被人侮辱;我等难辞其咎!若是不给大夏一个交代;要如何收场?难道只凭你薛昌龄三寸不烂之舌所言的疑点重重吗?”

    “罗大人!下官并没有说不对此事加以惩办;下官只是怕我们操之过急而落入有心人的圈套之中!”

    “圈套?”齐将军冷笑一声:“什么圈套?圈套就是燕北害怕我们与大夏联姻;妄图加以破坏!”

    “我不排除有这样的可能;可是却也不能杜绝没有其他的可能性。若真是燕北所为;他们为何要在临死前高呼表明自己的身份?这样不打自招的激怒卞唐;对燕北有何好处?”

    罗大人冷哼一声;说道:“大同死士行事向来癫狂;怎能以常理度之。”

    齐将军身边的一名少将说道:“说不定他们就是为了迷惑我们;让我们怀疑是嫁祸之举;大家看;薛大人不就怀疑了吗。”

    薛昌龄怒道:“军国大事;自然要考虑周详;怎能一句不以常理度之就下结论。下官在朝为官;领着朝廷的俸禄;自然要将所有的情况都考虑周详!”

    “是吗?本官却觉得;薛大人已经考虑的够周详了;再周详下去;大夏的边疆军可能就要打过来了!”

    “徐参将;你!”

    “陛下!中央军三万兵马枕戈待旦;愿为国一战!”

    “陛下!血债还要血来尝;下命令吧!多年未战;老将的刀已经生锈了!”

    “陛下!臣等誓死请求一战!”

    整座大殿密密麻麻的跪满了卞唐的臣子;只有薛昌龄一人孤身而立;年轻的官员脸孔胀的紫红;气的嘴唇发抖;却说不出话来。

    就在这时;殿外突然传来一声吊儿郎当的嬉笑;众人顿时回过头去。只见李策一身青绿华服;头戴金冠;腰环玉带;狭长的眼睛好似狐狸一样;一边笑着一边走上大殿;满不在乎的笑道:“今日的人好齐全;连柳阁老都来了;有什么新鲜事吗?怎么;是西域送来了宝马?还是南丘又进贡了美人?”

    人群分水般两撤;李策带着孙棣昂首从人群中走过;在下首拂袍下跪道:“儿臣起的晚了;给父皇请安。”

    “恩;”略显苍老的声音在上面缓缓响起;唐皇淡淡道:“这里的事;你知道了吗?”

    “这里?哦!”李策恍然大悟;面色顿时愤怒了起来;一下站起身来;怒声说道:“简直欺人太甚;儿子就是为了这件事来的!”

    满朝文武们生怕这个标新立异的太子又有什么新花样;此刻听他一说;顿时心花怒放;连忙附和道:“对!简直欺人太甚;太子所言极是!”

    李策怒气冲冲的点头说道:“大夏连送两名公主;第一位不修妇德;第二位不守妇道;给我戴了顶大大的绿帽子;真是岂有此理!父皇;儿臣觉得大夏对和亲一事毫无诚意;我们还是把他们的公主赶回去吧;儿臣觉得怀宋的长公主不错;据说她还有个妹妹;也是个美人……”

    全场顿时一愣;年过七旬的柳阁老顿时悲呼一声;几步上前跪拜道:“太子殿下;此事万万不可!”

    李策回头;皱了皱眉说道:“哦?有何不可?”

    “大夏两次送公主前来和亲;可见其和亲的诚意。如今大夏公主在我国境之内受此大辱;我们若是不追究燕北的责任;定会被千夫所指;被万人唾骂;被八方所不齿。如今之事罪在燕北贼子;不在夏国公主;望殿下明鉴。”

    李策轻轻挑了挑眉梢;说道:“哦?你说的也有道理。”

    柳阁老擦了一把额头的冷汗;长出了一口气:“太子殿下圣明。”

    李策怫然道:“既然这样;父皇;儿臣的未来妃子被燕北侮辱了;儿臣虽然不才;但是也不能坐视自己的女人被人欺负。请求父皇发兵燕北;儿臣愿意亲自领兵;誓将燕北灭于刀下!”

    此话一出;满堂皆欢;众人兴高采烈的交相互望;眼神中无不透露出巨大的欣喜。

    太子顽劣了这么多年;没想到关键时刻还是颇有一国之君的风范;卞唐大国;就是应该拿出这样的气势啊!

    “另外;父皇;儿臣还有一点小小的请求。”

    唐皇微微皱着眉;却并没有多说什么;而是示意他继续往下说。

    李策侃侃而谈;一身锦衣华服;朗然站在大殿之上;剑眉星目;俊美倜傥;高声说道:“既然八公主已经和我定下婚书;就已是我卞唐的子民;儿臣希望可以拒绝大夏共同发兵的要求。区区燕北弹丸之地;只要给我十万精兵;生擒燕洵剿灭燕北余孽儿臣不在话下。”

    众人一听;顿时一愣;可是还没说出话来;李策的重磅炸弹就一个接一个的袭来。

    “另外;从我国出兵燕北;沿途要经过大夏国境;绵延万里。儿臣记得;我们的军队最远曾到达过真煌;当时动用了三十万大军和二百万民夫;如今虽然军队数量不足当时一半;但是路程却极远;所以请求户部为我征调三百万民夫;二十万匹战马;二十万配套的兵器战甲;还有御寒的棉衣;随行的医官、伤药、马匹的草料;粮部筹集三十万旦粮草;以供北征军所用。”

    户部尚书邱世海顿时头大如斗;好似被火烧到一样;腾地一下跳出来连忙说道:“殿下;微臣以为;燕北是大夏的叛臣;战事的起因又是大夏的公主;大夏理应出兵相助作为战事的主力。而我们虽然出兵;但是只能作为辅助;而且大夏也应该为我们提供粮草和军需。”

    李策笑着转过头来;眨巴着狭长的眼睛说道:“哦?邱大人刚才不是叫着国家气节;叫着卞唐国威;声音很响吗?怎么;难道我堂堂大唐太子被人戴了绿帽子还要靠别人出兵为我讨回公道?柳阁老刚刚说的很对;我们卞唐立国千载;从未受过此等奇耻大辱;什么被大夏打的抱头鼠窜退守江南割地赔款朝贡都是小意思;红川十八州也不必放在心上。北边那些强盗现在太嚣张;不出手治治他们他们不知道大陆上是谁人主事。我相信各位将军们和我的想法一定一致;绝不会口口声声要征讨燕北;心里却打着希望跟在大夏的屁股后面摇旗子呐喊这样的窝囊主意。而且大夏刚刚经历大战;自己吃饭都成问题;还要向我国购买粮草;诸位觉得他们会怎样接应我们的口粮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