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功就像一个导游一样,介绍着一座古老宫殿的由来,兴盛和衰败,顺便讲了讲这宫殿中自己联想到的香艳之事,几女都在戏哈打笑着,享受着一起的幸福时刻,不过有一个人,一直高兴不起来。
赵艳丽这几天都闷闷不乐,虽然陈功问过她,她也装出一副高兴的样子,不过谁都看得出来,她是有心事。
几人来到一棵巨大的黄果树前,陈功指着它那粗壮的身躯,“这棵树有上千年的历史,他在这宫廷之内,可是见证了很多朝代的兴亡,你们看这黄果树的样子,好像这一切都是以它为中心,它才是主宰一样,霸气对吧。”
当一阵狂风吹过,几人都不约而同的理了理领口,将衣服包裹得更严实一些,不过黄果树好像一个威风的皇帝一样,站在那里纹丝不动,狂风仅仅能将它身上的一些“衣物”吹动。
这阵风吹过去了,陈功笑嘻嘻的说道,“怎么样,这树经历这些风吹雨打多了,对了,这黄果树还有一个外号,叫作许愿树,大家有什么愿意都可以向它许下,命中率很高的哦。”
秦怀玉第一个跳了过去,摸着黄果树,“树爷爷,您一定要保佑我长命百岁,要让陈功一辈子必须对我很好很好。”
陈功一听,还有这样许愿的,“你给我让后面来,就你一个人许呀,按年龄大小,大的先许。”
秦怀玉走到陈功旁边,愤怒的看着他,心想,就我最小,居然敢欺负我,不过没关系,我已经许完了,哼,一甩头走到了后面。
“赵姐,你先来吧。”陈功见赵艳丽面无表情,所以想让她开心一下。
赵艳丽听了陈功的话,便走到了黄果树面前,“哎,好,我先来吧,黄果……”
“等。赵姐,这树许愿不能念出来,右手与肩平行,摸着大树的皮上,用心去想,这样才能灵验。”陈功提醒着,这大树许愿也是有些要求的。
秦怀玉这时也听到了,“陈功!有你的,刚才我许愿你居然告诉我!”
第四十三章赵艳丽离开
最后一个才是秦怀玉,轮到秦怀玉许愿时,她捏了捏拳头,“不许了,我没兴趣了,全是些封建迷信,我才不信呢,陈功,你敢对我不好,我把你耳朵给拧下来。”
“好了,又不是你一个人的,你拧下来,我们可不同意。”萧星雅按着秦怀玉的肩膀。
陈功心想,哎,还是雅儿好呀,这秦怀玉怎么越来越沷辣了,再不收拾一下这小妮子,以后还不爬到我头上去。
“怀玉,行了,去找找你赵姐,找到人以后,咱们让司机来接我们,我们找地方吃饭去。”陈功命令着。
秦怀玉可不吃这套,“不去,你刚不是说岁数大的……”本来刚想说是年纪大的先,不过一看周围,赵艳丽说是上洗手间,剩下三人年纪稍大的是萧星雅,对于她,秦怀玉心中还是有些敬畏的,所以没把话说完,正好萧星雅的眼睛已经往她看来,秦怀玉更是紧紧闭着嘴巴。
“老爷子找人帮你忙了,是不是我让你做点儿事情你都不想啊?”陈功拿前几晚的事情威胁秦怀玉。
秦怀玉没办法,谁让欠别人家的多,“好好,我找行了,你们在这里等着我。”
萧星雅走到陈功身边,“怀玉呀,她有时候太任性了。”
陈功笑了笑,这是性格原因,太开朗了,“呵呵,不过有时候又很成熟稳重,我觉得挺好的,她生活很开心、很乐观。”
萧星雅看着陈功,“那我也学学她?”
“不,那怎么行,雅儿,我就爱你的镇定和机智,你要是任性起来,凭你的头脑,我可管不了你,你非把我的骨头给拆了不可,算了算了。”
陈功想着,怎么好的方面不学,想去学这么坏脾气,那可不行,如果都这样,那自己岂不是完蛋了。
“吴男,去买些饮料过来。”萧星雅指使着旁边的吴男,吴男正在用手机上着网,听到萧星雅在叫她,马上去找小卖铺。
就剩下陈功和萧星雅两人在这黄果树下,“雅儿,你称呼吴男为妹妹就行了,别叫她名字,大家都是一家人。”
萧星雅眉头一动,“我说,你把我原来两名手下都给泡到手了,我没和你算帐,你还管起我来了。”
陈功其实也知道萧星雅也有她自己的尴尬,一个堂堂大老板,自己收了她,还收了她两名属下,陈功也有些歉意,“雅儿,这有时候,真说不准,事情我们本身并不能控制。”
“好了好了,我只是说说,早没当回事儿了,看你那悔过的样子,以后不敢,我……”
萧星雅本想说几句玩笑话,来刺激一下陈功的,不过此时陈功已经将她紧紧抱住,“风又来了,抱着就不那么冷,人来了咱们就找个热和的地方吃饭去。”
“不好了不好了!”
两人分开了,因为他们听到了秦怀玉的声音,这小妮子又怎么了,陈功看着秦怀玉匆匆跑来的样子,“你又什么事情大惊小怪的。”
不过这次秦怀玉表情十分严肃,“赵姐姐不见了,我去了洗手间没看到人,四处找了一下,也没有找到,还有,我刚拨打她的手机,是关机的状态。”
陈功也掏出手机,“对不起,您所拨打的电话已关机,请稍后再拨,Sorry……”
怎么了,陈功想不明白,刚才不是还好好的吗?
吴男拿着水过来了,见三人怎么神色紧张,“怎么了?”
“赵姐不见了,手机也关机,这样,我们再分头找找。”陈功知道,赵艳丽是不会突然将手机关掉的,肯定有内情。
这时一个小朋友跑了过来,拉着陈功的裤子,“叔叔叔叔。”
陈功心里很急,不过看到是小朋友,弯着身子摸摸他的头,“小朋友,什么事情?是不是找不到妈妈了。”
萧星雅一听,哟,这还真会联想呀。
吴男可见过这小朋友,“陈功,他是小卖铺老板的儿子,我刚才还见过他的。”
小朋友接着从小包包里拿出一张折叠好的纸,“叔叔,这是一位阿姨让带给你的,她说让我半小时后给你,我先走了,叔叔阿姨再见。”
“半小时?万一我们走了怎么办?”陈功自言自语。
不过秦怀玉这时可是无比的清晰,“你傻呀,赵姐没有回黄果树这里,我们怎么走呀。”
“有道理有道理。”陈功也佩服起来,秦怀玉认真起来,那可不是省油的灯呀。
萧星雅提醒着陈功,快点儿打来纸来看呀,还愣在这里干什么呀,陈功马上反应过来,快速将纸打开,里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字,不过陈功一眼就看到了右下方的签名,赵艳丽。
“陈功,当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请不要担心,我并没有出什么事情,只是得了心病,你也不要到处找我,我已经决定了,收拾好东西,就去国外。从认识你开始,就有一种莫名的好感,记得那次是在新桥发生地震的时候,你这个傻小子居然敢开起我的玩笑,……到了京市,我觉得压力太大太大,我承受不了,你的家世令我望尘莫及,我和你根本不是一个世界中的人,而且,我根本配不上你,与其赖在京市,赖在你身边,不如离开,这样我才能过自己的生活……,你爷爷挺好的,因为秦怀玉的原因,赵建行这次肯定难逃法网,我高兴得不得了,终于能出口恶气了……最后一句话,刚才我许愿了,希望你和妹妹们都能和平相处,幸福一生。你的老红粉知己:赵艳丽。”
陈功当然能理解赵艳丽的想法,赵艳丽已经写得很明白了,她知道她的岁数大,虽然陈功家人并没有说什么,不过她有感觉,家里人肯定会用一种怪怪的眼神看待她,为了让陈功不要再找她,所以她决定离开华夏国。
陈功放开纸,告诉三个女人,“赵姐离开了,她或许永远不回来了,走,我们吃饭去。”
陈功知道,这么多女人中,和这赵艳丽的关系确实很牵强,所以赵艳丽的离开,对她来讲,或许不是坏事儿,她可以去追求她想要的东西。
吴男本想问几句,必竟一起呆了这几天,不过被萧星雅阻止了,“好了,希望赵姐有幸福的生活,吃什么?我建议吃火锅,这么冷的天儿,找家南方正宗的味道。”
第二天,陈功一早便独自出门散心去了,宋惠云带孩子,秦怀玉和吴男睡懒觉,萧星雅一早便健身去了。
其实陈功是想到处看看,一些她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附近走走,看能不能发现赵艳丽,陈功知道,她不可能留下,不过能和她再说上一些道别的话,陈功也会心安的。
确实,走得太匆忙了,几乎没有任何的征兆。
陈功开着车子,嗯,那人怎么这么面熟,妈的,是邓大勇,这厮怎么来京市了。
此人正是富海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邓大勇,他夹着公文包慢慢的走着,目的地应该是他前方的一座房。
难得在这里遇上富海的人,陈功将车子停在路边的停车线内,从后面慢慢追着邓大勇,不过距离有些远,邓大勇已经消失在那座房中之。
陈功快速跟了上去,这里是一间中型的旅馆,这邓大勇难道是来旅游的?不会,他这人,会甘心住在这种地方?而且大过年的,谁跑这么远来玩儿呀。
陈功在这旅馆登记的地方站了一会儿,给邓大勇打个电话?算了,管他的,放假期间,算了算了,陈功准备离开了,“老金头,回去了,你经常这样闹,这大过年的,家里人也不要了,跑到京市来,你们,把他抬下去。”
陈功听到二上面,邓大勇的声音传来,抬人下来,怎么回事儿呀。
“你们慢点儿呀,他岁数大,伤了筋骨的话,你们可就摊上事儿了。”邓大勇一边说着,一边走下来。
没错,是邓大勇,陈功笑嘻嘻的看着他,“邓局,你这是干嘛呀。”
邓大勇很意外,虽然知道陈局长的老家是在京市,但这里很大,可没想到会碰上,邓大勇很严肃的迎了过来,“陈局,哎呀,你倒好,你是在休假。”
“嗯?什么意思。”陈功听邓大勇说的,好像他不是来玩儿的。
“陈局,我这可得算加班儿,过完年把加班费发给我,我昨晚就到了,一会儿就回富海,真扫兴,浪费我两天时间。”邓大勇摇着头。
此时两个人已经抬着一名老人在一边,等着邓大勇的进一步指示。
陈功倒是很有兴趣听邓大勇讲事情,指了指那老人家,“邓局,这是怎么回事儿?说说看。”
原来这老人家是老金头,姓金,不知道名什么,多年前买了一套房子,不过一直没有能办理双证,所以近年来经常上访,这次更加严重,因为他到了京市,目标更是国家信访总局。
说来这责任,开发商和政府都有,市区里的一块生产用地,一家开发商把这厂子给买了下来,私自搞成了商品住宅开发,这下可以,房子倒是买得光光的,不过开发商在卖光房子以后,跑了。
什么维修基金、营业税这么该缴的,一样也没有缴,也没有到国土部门把土地用途调整的出让收入给缴了,所以没有哪个部门敢为业主们办这分户手续,便一拖再拖。
老金头这次也是拼了,家里本来环境就差,辛苦一辈子,和老婆子存够了钱,买了一套六十平米的房子,这下可好,什么证也没有,那可不受法律保护呀,该享有的权利没有,老金头终于气得上京市来了。
第四十四章王骞出事
在这过新年期间,维稳工作和信访工作很重要,各地为了不让群众上京信访,都安排了一些专人紧盯老上访户,老金头就是其中一个。
不过老金头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还是悄然上京,这不,马上就被人发现了,市里下了命令,必须将人给带回来,陈功离开了富海,是给市政府请了假的,所以市政府马上安排副局长邓大勇亲自赴京拿人回来。
邓大勇接到市里的命令便是,用尽所有办法,将老金头接回富海,送到一家学校中去,好好伺候着,过完了新年,便将他老人家请出来。
陈功听别的领导提过有这些事情,不过自己还真遇到了,“邓局,咱们可不能这么干呀。”
邓大勇一听,不会,这局长又什么毛病犯了,怎么每次都要和上面的指示进行冲突,自己也是奉了命令,邓大勇很为难,自己到底听谁的呀。
“走,邓局,我们打个出租车,送金大爷去信访。”陈功语出惊人,直接将邓大勇惊讶的愣在那里。
回来神来以后,邓大勇说道,“陈局,这样不行,政府的意思是把老金头带回富海去,你这样做,也太……”
陈功就呐闷了,“邓局,这些黑心的商人,就得受到制裁,别人管不管我不知道,我碰到了,我非得管一管。”
陈功前些日子已经开窃了,为了什么而活,为了什么而做这官儿,不就是为了家人朋友生活得更好,为了公平和正义,为了群众的满意,当官儿不为民,那得天打雷劈。
邓大勇想了想,告诉陈功,对,陈功说得都对,这责任开发商肯定是有责任的,不过老金头的矛头可并非全部指向开发商,老金头的房子没有双证,政府将他推去找开发商,人家老金头话已经挑明了,对开发商是黑,不过,政府不批准,这开发商能将房子建起来吗?政府有相关的监管部门了,一砖一瓦,项目建了一年多,难道这些部门全是瞎子?
邓大勇的话再明显不过,如果带去上访,那富海市政府也是有责任的,这是自己搬石头砸自己脚的行为。
陈功认真分析了此事,确实如此,不过陈功想得很客观,不是说两方的责任,而是三方的责任,老金头也有责任,买房子不是要看五证吗?他看了吗?就算开发商有五证,这五证也不可能是住宅用途,明显的不合规定,不过人家是受害者,陈功也没有当场指出,既然问题出了,现在要做的就是解决,而不是拖延时间。
“邓局,走,我们送金大爷去,错了就得认,既然已经成了事实,我们作为政府部门,就得解决,我们是站在群众一方还是哪一方。”
陈功严厉的说着,邓大勇只能回答是站在群众一方,有些东西只能心只知道,不能讲出来。
邓大勇没办法,这局长也太固执了,反正有什么事情他去承担,他官儿比自己大嘛。
一栋大里,外面有一个很大的国徽,一的门大开着,一看就知道里面有人正在办公,大家都忙着过年,不过这里的工作人员仍然在别人团聚时忙碌着,这里便是华夏国家信访总局。
陈功和邓大勇,带着老金头走了进去,这第一层便是一个大厅,类似于一个受理业务的窗口部门,大厅里很安静,看来这大过年的,信访的人确实没有。
不过陈功想了想邓大勇的话,或许有很多,只是被“接”回所在地了。
工作人员也没有料到会有人来,以为这几天坐在这里办公,也就是个制度,一名三十几岁的工作人员走了问来,问三人的来意。
陈功知道老金头不怎么会说话,便主动告诉那工作人员人,他们是来上访的。
口说无凭,叙述了整件事情,也得留下一些材料,老金头只是带了他的购买合同,陈功借来一只笔和纸,帮老金头写下了“状纸”。
程序很简单,而且上班的几名工作人员也作不了主,这些材料他们会贴上公文处理单以后,转到相关领导处批示意见。
不过陈功倒是将他的意见写在了材料上面:建议富海市政府为项目的购房业主限期完善两证手续,由富海市政府从各方面入手,限制那家企业,由企业出钱缴纳相关的费用,必要时请南部省政府加以援助……
陈功的建议,意思很明确,办理两证手续和让企业完善手续互相进行,不能再让业主的利益受到伤害了,两证必须特事特办,国有资产该收的也必须收到。
出了总局,陈功倒是深深出了一口气,帮助群众的感觉就是不错,自己现在是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回到富海,自己还得以一个局长身份继续将事情处理到底,直到业主拿证,企业缴钱。
邓大勇跟在后面,你这个局长算是开创了历史,回到富海有你好看的,不知道有多少领导把你给恨透了。
陈功搀扶着老金头,“邓局,现在可以将金大爷送回富海了,直接送到家中,过完年,或许我就能接着帮金大爷处理具体的事情。”
陈功看出了邓大勇那怪异的眼神,陈功说道,“邓局,回到富海,有什么说什么,我怎么做的你便怎么汇报,没你什么事儿。”
老金头虽然没有问陈功的身份,不过他已经知道了,这陈功肯定是个大官儿,说了一通感谢的话,邓大勇才缓缓将老金头扶着离开。
看着老金头那瘦弱的身体,联想着刚才的事情,陈功想着,其实这些事情富海市政府完全能够处理,为什么一直不办,企业不完善手续,给业主办了分户的权证,虽说有些违规的嫌疑,不过怕个鸟呀,政策规定是为谁服务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群众,为群众办事情,有什么好怕的,上面要查就查好了。
现在或许各地都有此情况,没有领导愿意为了这些毫不相干的群众,而违规办理,由个人来承担这个责任,导致了群众从乡镇到区县,一直到市里,仍然解决不了这些很简单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