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沈熙的身份特殊,有人会打他的主意以达到一些不可告人的目的,这其实并不奇怪,但偏偏,在这流言之中,亲手将沈熙送到危险的边缘的,竟然是沈熙的至亲,也就是成国公府的三老爷沈兆临!
这个消息传出来之后,京城可算是炸了锅了。
虎毒尚且不食子呢,成国公府的这位三老爷平日里看着风光霁月的再是儒雅不过,又怎么会是这样一个冷血无情之人?
但那流言又实在是太过逼真了一些,就犹如是人亲眼目睹的一般,叫人都有些不得不信了。
于是,大部分人立刻就倒向了沈熙这边。
要知道,先前因为沈熙明明回京了去一直不肯回成国公府,就连家中年迈的祖父母再三让人相请都置之不理,京城里可有许多人都在暗地里嘀咕着沈熙不孝呢。
而现在,京城百姓们可算是明白沈熙为何宁愿被人议论成不孝,也不肯踏进成国公府一步了。
这样一个连亲生父亲都时刻为了利益而算计着自己性命的家,换了谁也不乐意回啊。
就算沈兆临是沈熙的生父,但沈熙还是皇室血脉呢,更是穆宗一脉唯一的骨血,论起身份贵重,沈兆临一个并无官职在身的成国公府三老爷,可是远不及沈熙的。
在这个流言之后,成国公府现在可不就成了京城百姓眼中的狼窟与虎穴了么?
徐玉见听了心中惊讶不已。
重阳之后,那也就是沈熙被她踹入水中生病的那两日了。
而沈熙当年遇险之事……
第一次,也就是徐玉见重生那日发生的事,当是桃姨娘做的无疑。
那么,这流言之中沈兆临算计沈熙一事,应当是指的第二次,也就是徐玉见在五年前的七夕灯会上碰巧救了沈熙的那一次。
原来,竟是沈兆临所为?
虽然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但很是奇异的,徐玉见却并点也没有怀疑这件事的真实性。
可是,沈兆临无论如何说也是沈熙的亲生父亲,纵是再没什么父子情,又何至于就要让自己的亲生儿子陷入那样的危险之中?
徐玉见想起在庄子上时时都表现出一副痞痞的模样,往自己跟前凑的沈熙,心里不知为何有些微微的疼。
“母亲,虎毒尚且不食子,沈家三老爷为何会如此狠心?”徐玉见问。
姜氏又哪里能知道沈兆临为何会做这种事。
不过……
听徐玉见如此一问,姜氏面上便微微一动,“其实,那流言还不只这些……”
话才说了一半,姜氏就按住了话头。
她突然想了起来,另外那些不知真假的流言,可不适合徐玉见这种未出阁的小姑娘听。
便也不打算再继续说下去了。
徐玉见虽然看出来姜氏的神色有异,但她也知道,姜氏不想与她说的话,她是怎么也套不出来的,也就没再继续追问。
真想知道,她也可以差了丫鬟去打听便也是了。
笑着将这个话题揭过,徐玉见又问起了徐玉初的情况,“母亲,您这段时间可去看过二姐姐了?”
姜氏摇了摇头。
自从上次程氏四十生辰之后,姜氏这段时间倒也没有去东宁伯府探望徐玉初。
虽然姜氏自己就是姜家女,但她毕竟已经出嫁了,若是回去得太频繁,而且还是为了看徐玉初,难保不会让程氏觉得姜氏这是信不过自己能照顾好徐玉初。
为了不引起什么不必要的矛盾,姜氏就算心里念着徐玉初,也顶多就是写信勤了些,再隔三岔五的给徐玉初送东西。
徐玉见自然能理解姜氏的心思,于是道:“母亲您且宽心,二姐姐是个有福气的,定能好好的,等过上几日,女儿陪您一起去看二姐姐可好?”
第195章
姜氏自然是点头应好的。
母女俩随后又说了会儿闲话。
徐玉见说起在庄子上的这半个多月的日子,姜氏则谈及徐玉见和老太太不在府里的这段时间,府里的一些琐事。
比如说,这段时间,徐玉见的长嫂文氏,就被孙氏极为严厉的折腾得快没了人形。
也正因为有了文氏分担着,庄姨娘和徐玉蕊的日子倒比以前要好过了许多,也不知道对她们来说这算不算得上是意外之喜了。
据说,文氏这段时间下来,看着倒比以前要端凝沉稳了一些了。
徐玉见倒是没见着。
不过,姜氏在提到文氏时,神色之间有些淡淡的,摇了摇头道,“别看你大嫂现在对你大伯母毕恭毕敬的,也再不敢像从前那样鲁莽行事,但到底是装出来应付你大伯母的,还是确实有了长进,只怕还是两说。”
徐玉见若有所思地点头。
她自是明白自己母亲的,姜氏从来都不是个爱嚼是非的人,更不会说出不负责任的揣测的话,既然在徐玉见面前这样说了,显然也是看出来什么了。
不过……
文氏如何,徐玉见和姜氏其实都不太关心。
虽然同住一个屋檐之下,但母女俩其实都有种无欲则刚的心态,无论如何她们的日子都不可能因为文氏而有什么变化,既然如此,文氏到底是装的还是真的有了改变,又有什么重要的?
姜氏体恤徐玉见坐马车累着了,也没有多说什么,就催着徐玉见回屋休息。
徐玉见也没有坚持。
她们是母女,又天天都在同一个府里,想要见面与闲聊本就是再容易不过的事,自然不是非得今天一次将话说完,于是便也依言向姜氏道了别,自回了碧水阁。
虽然主人半个多月没在,但碧水阁里仍被留下来的丫鬟们打扫得干干净净的,徐玉见才一进了院子,就被一群丫鬟簇拥着,这么些人围在一起叽叽喳喳的,虽然有些吵,但无疑也很热闹。
坐了半上午的马车,又在府里走了这么一圈,徐玉见身上见了汗,便也就让丫鬟们送了热水沐浴,之后换了身家常穿的衣裳。
自有小丫鬟拿了干毛巾替徐玉见绞头发。
徐玉见微闭着眼,想到姜氏先前那未说尽的话,便问道:“关于京城最近关于端郡王和成国公府的流言,你们谁知道得清楚些?”
屋里静了一静。
然后,有个叫梨儿的二等丫鬟轻声道,“回姑娘,奴婢倒是略知一二。”
这梨儿一家都是侯府的家生子,她的娘正管着大厨房的采买,时常在外走动着,对京城的这些动向自然也就知道得比较清楚。
有这样一个娘,梨儿这个做女儿的消息灵通一些便也就极为正常了。
徐玉见睁开眼看向梨儿,“说说看。”
梨儿低声应了诺,然后将自己知道的都一一道来。
她所说的这些,有姜氏已经与徐玉见提起过的,当然也有姜氏刻意没有提及的那些。
就比如……
沈兆临为何会忍心对自己唯一的儿子下毒手。
原来,沈兆临早在好些年以前,就瞒着安阳郡主在外面偷偷养了个外室,而且那外室还给他生了一儿一女,如今大的女儿已经有十岁,就是小的那个儿子,也有七岁了。
既然不是唯一的儿子,分量自然也就轻了许多?
许多人都猜测,这就是沈兆临的想法。
虽然这只是个流言,却将沈兆临的那个外室姓名年龄都描述得清清楚楚,只差没有将这外室身上哪里有颗痣都说出来了,就是这外室生的一儿一女的模样,那也按着这流言所描述的,那也能让人直接画张画像出来了。
若不是确有其事,又如何会有这样细致的描述?
毕竟,若这传言为假,当事人只需要站出来否定便能破了这流言了。
应该没有人会做这样无聊之事才对。
也正因为如此,这段时间下来,成国公府的人因这流言之事可谓是焦头烂额的。
就算沈兆临是三房的人,但怎么说也是成国公府的三老爷,如今出了这么一回事,王氏身为成国公府的女主人,又哪里还能有什么闲功夫往武定侯府来?
“……安阳郡主前两日还在成国公府里大闹了一通,听说沈家三老爷出门之时脸上都顶着一个巴掌印呢。”梨儿道。
徐玉见听到这里便微眯了眼。
这几年来安阳郡主待徐玉见可是实打实的好,而徐玉见也与沈熙有那么一些些的交情,所以在听到这些有七八成的可能是事实的流言,徐玉见对那位沈家三老爷自然也就没了什么好印象,尤其是听到了梨儿这最后一句话。
这年头的士族子弟谁不是最重脸面的?
就算沈兆临平时表现出他的豁达与大度,但徐玉见可不相信,顶了那么一个巴掌印出门他不会有任何的难为情。
但偏偏,沈兆临还真就顶着这样一张脸出门了。
这是……
在从另一个方面让人知道安阳郡主的彪悍?
纵是郡主,但既已嫁为人妻,却如此对待自己的夫君,在那些卫道士老学究的眼里,安阳郡主此举只怕是极为不贤了。
徐玉见心里便又多了几分厌恶。
微微拧了拧眉头,徐玉见又吩咐梨儿,“这些日子我问问你娘外面的事,再回来说与我听。”
还赏了梨儿一个大红封。
梨儿面上立即就露了喜色。
当然,不是为了那个大红封。
在府里的姑娘身边做丫鬟,每月的月例自是不少的,平时逢了年节或主子高兴时都会有打赏,再加上梨儿又是有娘老子护着的,一个红封自然不会让梨儿如此欣喜。
她高兴的是在徐玉见这里有了用处。
对于做丫鬟的人来说,不怕主子交代事情给你,就怕主子什么事都不吩咐你做。
如今徐玉见对梨儿有了吩咐,可不就让梨儿高兴么?
徐玉见随后就挥手让丫鬟们退下了。
正准备午睡一会儿,就突然想起了她从庄子上带回来的小鸽子扑扑,连忙召了锦年问话。
第196章
“扑扑可带回来了?”徐玉见问。
扑扑找不着回家的路了,徐玉见自然也不能就这样扔下它,只不过总不好将扑扑带到马车上,于是就让姚嬷嬷寻了个笼子,暂且让扑扑进了笼子,再由小丫鬟带了回来。
一回了府就先是去荣寿堂用膳,然后又被姜氏拉着说了这会儿话,一时间倒是将扑扑给忘了。
锦年可是知道徐玉见对扑扑的喜爱的,闻言连忙回道:“回姑娘,一回了府奴婢就让人将扑扑带回了碧水阁,只不过才将笼子打开,扑扑就自己飞走了,下面的小丫鬟急得差点没有哭出来……”
徐玉见闻言倒也没有什么生气的。
扑扑可没少来往于碧水阁与它主人所在之处,想来也是之前迷了路,现在又识得路了,这才会自己飞走了吧。
有些遗憾的是,徐玉见原本还打算写封信让扑扑带回去呢,没成想这小东西竟然就这样飞走了。
罢了,便也就这样吧。
徐玉见于是也没有再计较扑扑的事,让锦年下去之后,伸了个懒腰就自去午睡了。
没有了王氏三天两头的相请,徐玉见回到武定侯府之后的这几日倒也过得极为悠然,每天除了去覃先生那里,就是去荣寿堂陪老太太说说话,若是去丝竹苑与姜氏闲聊一番。
要说起来,这些日子以来武定侯府里变化最大的,大概就要数文氏了。
文氏从前最是个不会说话与处事的,上次程氏过生辰时更因此而惹怒了老太太,老太太直接就唤了孙氏过去痛斥了一番。
自己的儿媳妇让自己在老太太跟前没了脸面,孙氏又如何能再由着文氏?
是以每日都要求文氏到熙风院去立规矩,若是文氏有哪里做得不合孙氏的意,更是会毫不留情的施以惩罚。
在这样的重压之下,文氏就算是再怎么委屈,但到底也只能咬着牙撑下去。
毕竟,做婆婆的乐意指点,这对儿媳妇来说可是一件好事,文氏就算将这件事说与了娘家人听,只怕文家的人也只会感谢孙氏的。
这近一个月下来,文氏的改变又如何能不大呢?
就比如看到徐玉见时的表现。
因为安阳郡主婉拒了文月的事,文氏自打嫁进徐家之后就一直看徐玉见不顺眼,平时也没少拿了各种事试图给徐玉见添堵。
当然了,她一次也没有成功过。
就算是没有成功,也足够说明文氏对徐玉见的态度了。
但现在,徐玉见回府这几日,每次见着文氏,文氏却都能面带微笑,轻言细语的与她寒暄些家常,就算再长的时间也看不出任何的不耐烦。
就好像……
以前的种种,都只是错觉一般。
虽然不知道文氏如今是真的被孙氏调教得圆滑了许多,还是为了应付孙氏而故意装出来的,但只这不露声色的功夫,比起以前来就不知道要高明出多少了。
文氏有这样的长进,孙氏当然也是极为开心的。
而之后,孙氏就开始操心起另外一件事了。
孙氏有两个儿子,长子徐承信请封了世子,而且已经娶妻生子,次子徐承智今年已经十八岁了,却尚未定亲。
徐承智虽然年纪不算小了,但却是徐家几位少爷之中性子最活泼外向的,就算眼看着马上要到及冠之年了,身上却看不到任何的成熟稳重,反而整天都飞扬跳脱的。
身为母亲,孙氏为此而忧心也是极为正常的。
“……母亲,儿媳想着,智哥儿若是娶了媳妇,知道了什么是责任,这性子说不定还能定下来一些,而且成亲之后总有个人能稍稍管着他,母亲觉得如何?”
这天一早,徐玉见才到了荣寿堂,就听到孙氏如此道。
三哥徐承智的媳妇?
徐玉见眼前立即就浮现出一个看着怯生生的,似是连话都不敢多说一句的身影。
前面几世,武定侯府后来的光景每况愈下,徐承信倒是早早的就与文氏定了亲,虽然因为武定侯府后来的没落,这桩婚事还经历了许多波折,但最后文氏好歹还是进了徐家的门。
但其他几位少爷的婚事,却都不怎么理想。
徐承智的妻子,就是一个七品小官的女儿,因为是丧妇长女,又有个极为厉害的继母,徐玉见的这位三嫂就算嫁了人也改不了那副受气包的模样,说起来是极为拿不出手的。
不过,那时的武定侯府少有人敢往上沾,能娶着这样一个媳妇已是不易,自然不会有人去挑剔。
前面几世是如此,但这一世,武定侯府没有出什么问题,孙氏自然不可能再替徐承智选那么一个媳妇。
心里极快的闪过前面几世的这些往事,徐玉见一边往屋里走,一边笑道:“大伯母,这么说来府里用不了多久又要办喜事了?”
然后与老太太、姜氏等人行礼。
孙氏想到次子的婚事,自然也是高兴的,面上的笑容都因此而加深了几分。
老太太见状便道:“老大家的,你心里是不是已经有合适的人选了?”
“回母亲,儿媳倒也确实看中了一位姑娘。”孙氏道。
她原想继续说下去的,但这时正好有丫鬟进屋禀报,道是早膳已经准备好了,孙氏便也先打住了话头,众人一起用了早膳。
早膳之后,徐玉见也没有在荣寿堂里多呆。
虽然她是挺想听听孙氏到底看中了哪家的姑娘,但她每日上午可是要准时去覃先生那里报道的,总不能为了这个就迟到,于是也只能带着遗憾离开了。
直到好几日之后,徐玉见才从姜氏那里知道了孙氏看中了哪家的姑娘。
“钱家?”徐玉见有些惊讶。
说起来,这个钱家在京城还真的挺有名气的。
钱家是皇商出身。
钱家人似乎天生就极擅做生意,因而经过这一代代的积累攒下了偌大的家业,而且钱家人对危险更是有着极强的洞察力,因而就算这江山经历了无数次的易主,但钱家还是那个钱家。
而钱家最辉煌的时刻,就是太祖建立了大梁朝之后。
第197章 钱家
虽然建立了大梁朝,但太祖的出身极低,当年为了活命甚至还去寺里做过一段时间的和尚,就算后来一点点得了势,在当时的许多人眼里,也只不过是一介草莽而已。
无权无势,更无万贯家财,可想而知当时的太祖要面临多少艰难险阻。
就在那时,钱家的祖上就做了最大的一次豪赌。
大梁朝立国之前的那十来年,群雄割据,匪寇四出,那可是十足的乱世。
但当时,钱家日子其实并不难过。
毕竟,钱家有的是银子,更是训练了一大批的死士为自己所用,就算是处于乱世,也绝不会让人打了钱家的主意。
但钱家的当家人并没有满足于这乱世之中的好日子,而是认准了太祖的潜力,不顾所有人的反对,几乎散尽家财支持太祖。
也正因为有了钱家的那些家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