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超级能源强国-第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过了一天,中国石油大学的宋志军教授,就在钻井采油研究院的秦世维教授陪同下,也来到了胜利机械厂。

秦世维用孔武有力的胳膊,搂住公鸡般骄傲的宋志军教授,介绍道:“苏城,宋教授是林书记特意请来的专家,在石油地质学、油藏地球化学,以及你说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方面造诣很深,你有什么问题都可以询问。”

“宋教授好。”苏城未能成功的伪装出欣喜若狂的模样。虽然这位宋教授,似曾听说的样子。但是,他其实并不真的需要一位石油地质学的专家。

宋志军的工作,是将勘探面积从960万平方公里,缩小到数千乃至数百平方公里范围内,水平和苏城的记忆力差不多,误差大概只高数十倍。

在宋志军的一生中,能蒙对一次大油藏就算好运气了,苏城实在不想指望他。

秦世维则有点奇怪,在他印象里,苏城是少数非常重视研究的管理者,现在的模样,不免让人失望。

他理解错误的地方在于,懂技术的人是尊重研究的,神棍巫婆是讨厌研究的。

7月的苏城决定卖先知药剂,自然对求知没有兴趣。

宋志军装作不以为意的样子,还笑呵呵的问:“我在路上听说苏董知道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不知是哪位名师高徒?”

自认为在此领域有着绝对权威的宋志军,看着对面的苏城,准备狠狠的打击他一下。

苏城全然不知,老老实实的回答:“金明。”

“哦?哪个大学的?”宋志军窃喜:没听说过。

“北大。”

“名校!”宋志军开始紧张的思索,赞叹之后,但还是没想起名字,遂问:“他的代表作是?”

“《从自然景物叙写考察中国大陆小说的诗性流变》。”

第一百二十四章滴油不下海

宋志军以为苏城在耍他,生气的道:“你们若是不需要我,何必把我弄到山东来,玩人吗?”

他转身欲走,秦世维扯住不让,连声道:“苏城没有骗你,他的确是北大毕业的。”

“哼?在北大读中国小说?”

苏城奇道:“在北大不读中国小说,又读什么!”

好歹有秦世维拉住宋志军,才没让他走了。

两人虽然同是研究员,身形体积却是截然不同。宋志军的小胳膊小腿,就是爆发4个小宇宙,也挣脱不开秦世维的魔掌,只能乖乖的听他的解释。

苏城由此悟出一个道理,男人要想说服男人,或者说服女人,强壮的身体和甜蜜的语言是缺一不可的。

哪怕是再生气的男人,只要被另一个强壮的男人卷入臂弯,然后不断的解释来解释去,他终究是会屈服的。

只见,宋志军先是愤怒,再是惊讶,再是愕然,继而忍俊不禁,最后笑了出声,且用讶异的口吻说:“苏城,你竟真的是中文系的?”

“没错。”

“那你怎么知道‘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

“读书读到的。”

“哦,那你知道,highresolutionsequencestratigraphyanalysis有三种来源吗?”宋志军突然来了精神,道:“analysisofhigh…resolutionsequencestratigraphy,还有highresolutionstratigraphicsequenceanalysis两种都可以用,是未确定词。为了将他翻译过来,还是挺费了一番脑筋。”

宋志军是文化人,虽然很想炫耀说:“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就是我翻译的,就是我介绍到中国来的。

但是,没有人问,他就不好意思直接说。

于是,他睁大了眼睛,竖起了爪子,各种委婉,就等着人反应过来,称赞了。

苏城轻轻的“哦”了一身,就没了下文。只是心想:这种老家伙,是没法收做小弟的吧。

有念与此,他也就没有太多的心思去敷衍宋志军了。

要说大牛,大华研究室的孙立宪,动力机厂的刘秋,都比他牛多了。等到20年后,中国真正开始自己玩技术,而不是跟在外国人的屁股后面搞追踪研究的时候,宋志军早都落到第四集团去了。

宋志军哪知道苏城已经将他放在“微牛”与“喂牛”之间了,等了半天,还等不到赞扬的话,再次不爽的对秦院长道:“你是玩笑吧,你是从哪里读到‘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这么迟钝的学生,放在学校里,我直接从班里踢出去。”

换言之,不认识自己的人,明显是不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人。

秦世维轻轻的咳嗽了一声,道:“小苏,你读书的时候,没有注意著作者?”

宋志军昂然。

苏城轻声道:“我读的是外国原文的。”

他也没有撒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是研究生教材,但在后世已经相当普及。对苏城这种写论文的本科生来说,读一整本的国内翻译教材,远不如直接读国外论文来的轻松。

事实上,到了苏城要毕业的时候,就算是看不懂专业英语,也可以看翻译过来的专业论文,这比中国教授出于个人原因,而进行混乱重编的论文和书籍要好的多。

宋志军登时哑然。

秦世维重重的咳嗽一声。

苏城憨厚的看着他们。

诚实的孩子是无敌的。

秦世维夹在中间,只好打圆场,道:“苏城,你们有准备地图吧,拿出来大家参详一下,听说你勘探队也准备好了,咱们早一天开始,也早一天把事儿做好。”

苏城说了这么多,就是不想和宋志军讨论科学问题,于是只道:“我准备先顺着埕岛预设的勘探井挖下去。”

胜利油田每年都要挖一些勘探井,埕岛就有埕岛1号,埕岛2号,埕岛3号……等油井。

若是没有意外的话,到明年,这些油井中的某一个就会产出工业流。但是,因为勘探方向已经转变,要到90年代中期,胜利油田才对其进行了正式勘探,开发更是再次延后。

到那个时间,黄花菜都凉了。

苏城不记得埕岛几号产出了工业流,但他只要提高勘探速度,自然能有收获。

除此之外,将目光放在规模以上的油藏也是很重要的地方。在苏城眼中,找到油田根本是毫无疑问的,重点在于找到油藏之后的详细勘探。只有确定了埕岛油田的大储量,才能吸引到国家投资,从而更早更好的将之开发出来。

这样到了90年代末,中国开发浅海油藏的技术水平,说不定就能达到波斯湾标准了。

宋志军则迫不及待的用学术角度批判道:“预设的勘探井的目的,是开采海岸油田,不是开采浅海油田,你这样弄,在统计学上就是一个错误,看似省力了,实际上是费力了,既然将目标定在浅海油田,就要有专门的规划才行。而且,为什么要从埕岛开始,从地形地貌上来说,首先应该考虑渤海湾东南部地区。”

苏城“嗯”了一声,却没往心里去。

等见了勘探队,苏城仍然坚持从预设勘探井打下去。

宋志军是客人,再怎么反对也不能影响正常工作。

于是,3名勘探队长接令去做事了,宋志军一言不发的回到旅店,铺开草稿纸,就开始写稿子了。

学霸和官员做事的方式是完全不同的。官员是用帽子压死人,学霸是用笔杆子压死人。

第三天,苏城顶着猎猎的南风,观察勘探现场。

宋志军带着20页的稿子来了就说:“苏厂长,这是我的意见,你如果不能采纳的话,我希望你能拿出合适的理由。否则,我会向胜利油田管理局递交这份报告。”

苏城见秦世维不在,也懒得装模作样,将稿子拿在手里就看。

只见第一页,就写着长长的一段“渤海湾地质有中生界、沙河街组、东营组、馆陶组和明化镇组含油层系……埕岛地区并非浅海油藏的最佳诞生源……出于节省国家经费的考虑,应当首先进行科研性勘探,并选择在渤海湾东南部地区……”

苏城快速的翻阅过去,见他写的够多,不免道:“宋教授,我希望首先从‘埕岛’开始勘探,在这方面,你有什么意见?”

“埕岛?埕岛不行,你看这里的地质构造,产出大油田的几率很低……”

如果他只是重选勘探井的话,苏城倒不会坚决反对。但是,要将勘探目标换在渤海湾东南部地区,就完全没有意义了。

因为苏城非常清楚的知道,埕岛油田在南部地区,而东南部地区,啥都没有!

即使宋志军将东南地区说出花来,将埕岛贬成渣,苏城也不能认可他的判断。

相反,只能说明宋志军功夫不到家。

他现在的模样,在苏城眼里,就像是说中国是贫油国的老外。偌大的地盘不经勘探,纯凭不完善的理论进行推导,就算偶尔猜对一次,也不过是瞎猫碰到死耗子。

苏城微微摇头,将报告递回给宋志军,道:“你想往哪里递,那就往哪里递吧。”

“苏厂长,勘探井是很有讲究的,勘探地区的选择更是如此……”

苏城“唔”了一声,自去勘探井那边,不理他了。

宋志军想直接走人,想了一下,依旧跟了上去。胜利油田对他这样的专家教授是大金主,若能证明他的判断,学霸的身份就更稳固了。

埕岛9号井前,就是一片碧海蓝天。

极浅沿海是非常漂亮的,沿岸地区的水深往往不足5米,清澈的水质可以看到海底的泥沙,若是放在20年前,还能看到游动的鱼。

面向大海,苏城的心情也一下好了起来。

工人师傅们围着勘探井忙碌着,有的在操作机油,有的在搬卸设备,井然有序中自然展示着力量。

宋志军很少到勘探第一线,此时也好奇的打量着。

就在他面前,几名工人完成了压力仪的安装和核对工作,打了盆水,将满是机油的手洗干净,又将飘着油花的水,倒入了塑料大桶中,拧紧盖子。

宋志军不由走上前去,问道:“师傅,我们看你把洗手水倒进桶里了,这是要回收?”

“不回收。”

“那为什么要把水带回去?”

“滴油不下海,这是苏厂长的命令。”几个工人做完了事,围城一圈,用搪瓷缸吸溜着开水。

“这是为了……环保?”宋志军总算是翻译过外国文献的人。

“好像是。”

“就地倒沙滩上不是更方便,这个政策,你们愿意?”

“倒个水的事,不算什么。苏厂长给补助的,另外,地上干净点,做活不是也轻松。”在所有工种中,工人是最讲纪律的。因为不讲纪律,就容易出安全事故,车工戴手套,女工不戴帽,采油工抽烟,铁路工迟到,都是要人命的事儿,由不得大家散漫。

多年培养下来,一支精干的工人团队,纪律性不比军队差。像是苏城挑选的勘探队,执行的各种纪律极多,补助只是一种强化措施罢了。

宋志军却想的多了。

“滴油不下海”在勘探时期容易做到,漫长的采油期,难道也执行这样的政策?

他不由看向苏城,心想:这家伙,心还不小。

第一百二十五章决不动摇

渤海湾沿岸,最多的是粗大的沙砾和硌脚的石片。虽然无法感受赤脚奔跑和日光浴的快乐,但是,干净的沙滩与明亮的光线,仍然令人心情愉快。

工人们哼着哥儿,将钻井从无到有的竖了起来,钻机的轰鸣声对他们来说,就像是交响乐团的奏鸣曲,熟悉、深沉、伴随一生。

宋志军虽然是石油勘探专业的教授,但他很少到一线勘探队来。40岁以后,来的就更少了。当年拼死拼活的留在大学里,为的不就是少出现场。

坐了两三个小时的车才到埕岛,宋志军也不着急回去了,就跟在勘探队长沙鸣印身后,先是观察他们的作业现场,发现无可指摘之后,才问:“你们这一口井要是探不出油的话,接下来去哪里?有地图吗?”

“什么叫探不出油!”沙鸣岩不满的说了一声。他常年在勘探现场工作,声音洪亮且富有穿透性,跟前的几个工人都听到了。

勘探队员常年在外,各种唱腔张口就来,立刻有工人回道:“勘探不怕慢,就怕对不准,找洞不要太着急,着急了就快!”

用方言唱出来的黄段子,别有风味,沙鸣印也嘿嘿的笑了。而且是看着宋志军下身笑。

宋志军有种被人揭了伤疤的恼怒,好在修养不错,强忍住了,抄起报告,去找自己的驾驶员,道:“老驼,咱们回去。”

“等会嘛。”老驼嘴里塞着东西,筷子还在那里夹罐头里的鱼肉。

此时的驾驶员地位比教授还高,宋志军无奈道:“那你快点吃,咱们回去再弄好的。”

老驼“哼”了一声,道:“你别看人家的东西简单,好吃!跟你吃的那些小饭馆,没滋没味的。”

宋志军脸上挂不住,道:“我就是个穷教书的,哪能比得上人家油田的老板。”

老驼古怪的笑了两声。胜利油田给这些客座专家伙食和住宿补贴的,宋志军自然不会都拿出来吃喝了。

“你吃的什么?”宋志军有点不好意思,岔开来了。

“这是人家工人的午饭,我弄了一份,饿了吧?自己到前面弄去。”老驼让了一块石头给宋志军,指指桌面上的筷子,道:“咸鱼罐头,热猪油浇饭拌黄豆酱油,还有一碗紫菜汤。”

宋志军这才注意到,一个搪瓷缸里是紫菜汤。

要说起来,这餐饭用不了几个钱,只有咸鱼罐头和猪油是要花点钱的,酱油和紫菜都不值钱。

不过,闻起来味道却不错。

宋志军摸了一下肚皮,默默的到伙食厨房领饭去了。眼下的情景,自然不能期待苏城给他准备什么大餐。

进到蓝色小板房中,正有工人在给自己弄饭。

他从铁盒中舀了一人份的猪油,放进锅里热一下,浇入凉米饭里,再拌上黄豆酱油,主食就算是做好了。紫菜汤的大铁锅就放在地上,同样弄一勺到锅里,热好了倒入搪瓷缸,再拿走自己份的咸鱼,一餐饭就成了。

房间内都飘散着油滋滋的饭香味。

宋志军犹豫了一下,才堆起笑脸,问道:“师傅,我是外面来的,有没有碗用?”

“桌子下面有。”工人把咸鱼揣兜里,看看他,笑道:“你就是那个找洞的快手?”

宋志军尴尬的笑笑,却问:“你们这个猪油,就放在这里随便舀?”

“嗯。”

“那个,多舀了怎么办?”

“你这个问题问的好。”工人用文化人常用的语调,笑道:“我们当时也问了,苏厂长就说了一句,大家就明白了。”

“哪一句?”

“能吃多少吃多少,吃多少干多少。”

“那你们伙食还真不错。”宋志军笑说了一句。1988年,中国正在进行价格大闯关,国家放开了物价,并竭力抑制通货膨胀,最终未能成功。因此,这一年,钞票以25%的速度在贬值,而且是全国范围内的贬值,这比后世的房价要涨的快的多。

政府虽然很努力的平抑物价,但实际上没有多少效果。像是宋志军这样拿工资的教授,几乎立刻感受到了生活压力。

若是从86年算起的话,他的收入等于降低了三分之一。虽然不至于没有猪肉吃,但除了在外宴请之外,也没什么机会肆无忌惮的吃了。

他等那工人走了,就给自己舀了大大的一勺猪油,在锅里化开,突然想到:这小小的勘探队厨房,竟然能一天24小时供应伙食,谁想什么时候吃,就能什么时候吃,想吃多少就吃多少,这可真是不容易。

一餐饭只用三四分钟就弄成了,宋志军端出去的时候又想:这要是每天都吃一样的东西,总会腻味吧。

一边想,他一边喝了口紫菜汤,暗自评价:味道偏淡,估计要就着咸鱼才好吃。

“小心!”

不知什么时候,一辆皮卡停在了伙房门口,两个棒小伙甩开膀子卸车,另有工人过来帮忙,将箱子运到屋内。

宋志军伸头看了一眼:黄桃罐头。

这可是好东西啊!

一瓶估计要2块钱吧,难道也是任吃?

宋志军想想笑了,暗忖:怎么可能,现在到医院看病人,也就提两瓶黄桃罐头。

“嘭!”一个工人搬完了货,当场掀开一个木箱,打开一瓶黄桃罐头,当场喝完了里面的甜水,笑道:“爽,今天我加班,谁都别和我抢。”

“你小子,罐头都喝了,今天的加班给你,明天就没有了。”

“嗯嗯。”工人用手刨着,把罐头吃了,一抹嘴道:“可惜苏厂长不是咱勘探队的,要是天天有这福利,谁还坐办公室啊。”

“听说美国人的蓝领工人就是这样?咱也是蓝领对吧?”

“可不,都蓝了。”那工人揪着自己的领子,笑道:“等这几月的野外补贴拿到手,我就弄个新自行车去,越野的那种。”

宋志军一言不发的走回桌子那儿,暗想:苏城对工人倒是挺好,要是从他手里揽一个勘探项目,这厮估计不会舍不得钱。到时候,咱也能弄些野外补贴。

转瞬,他心情又不好了:这厮明明有钱乱福利,竟然不花钱搞项目,这不行。

于是,宋志军匆忙的把饭吃完,就请驾驶员开车往回赶。

到了东营,就找到油田管理局,把这报告递了上去。

浅海油田勘探,好些人都盯着呢。

办公室收到报告,没等传到上面,就有三四个复印件流了出去。

宋志军的报告写的专业,但并不妨碍领导们看结论。也正是因为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