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之民国明珠-第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苦的很,不能吃。”

    农人解释:

    “这是药材,能卖铜板的。”

    他们借了一些清水,用自己带的铁锅烧热了喝,临走给了半斤咸盐答谢,农人感激涕零。

    三十里的土路不好走,幸好几人都身强力壮。埋头赶路不说话,到了雷神医的墓地,已经是过午了。

    有个皮包骨头的老头是看墓人,弯着腰引路。

    墓地只有石头墓碑前的方寸地方,是收拾干净的,再远一点,就是枯草和荆棘。

    雷家小辈不高兴,用土话叱骂了几句。

    看守的老人声音嘶哑的解释:

    “少爷们是吃穿不愁,就不懂乡下的事情,这些不止是枯草荆棘,打磨碎了,就能做成草团子,有这些东西在,就饿不死人。”

    荒草荆棘也是粮,天地做粮仓。在八冬乡下人的眼里,今年也是能过下去的。真正的饥荒年,是赤地千里的,草根子都没有,树皮也没有。

    钱主任从容的祭拜过雷神医,生火吃过干粮。留了一些咸盐红糖给守墓的老人。

    天色不早,耽搁不得,很快就起身往回赶。

    路过上午歇脚的农家,钱主任想让自己骑得驴子歇口气,就又过去讨水喝。给了一包红糖做答谢。

    糖是一种稀罕的吃食,农家的两个小孩子瞪大眼睛看着,把乌黑的手指头放进嘴巴里咀嚼。

    农人夫妻用土话骂小孩子,不管用,就扇一巴掌,直接拉扯出去。转身回来把脑袋埋到裤裆里,低声支吾着请求:

    “乡下人那里配吃那样金贵的东西,贵人收回去吧,要能再给些咸盐才好,吃了咸盐才有力气。”

    糖虽然好,没有也能熬着,盐却是必须品。

    钱主任已经没有盐了,指着雷家的小辈说:

    “你们家的玄参就直接卖给县城的雷家,再问他们白要五斤咸盐,就说是我答应的,我姓钱。”

    早上五点出门,到晚上**点才回到八冬县的客栈。

    客栈的店家送上饭菜,等吃好收拾完了。

    又让一个小少女端着木盆热水进来,店家弯着腰献媚:

    “贵人走了远路,要泡脚的。让她给贵人洗脚。”

    那种怪异的腔调,说一些男人都懂的理由。

    又来这一套,钱主任摆手让人出去,脸色有些不好看。

    小少女放下木盆,忽然就跪了下来。

    “还敢和我僵持上了!”

    钱主任嗤笑一声,让她抬起头来。

    小少女十四五岁的年纪,眉目五官清秀,面皮微黑,双颊盖着两团红,是冻出来的,却均匀的胭脂一般。

    “客栈里不是有包工头吗?活不下去,怎么不去找他们签卖身契?”

    小少女的声音是清晰的,没有太多悲伤。

    “搞不清白(不清楚情况,),有两个姐姐,出去一两年,都死在外面了。”

    八冬县的冬天,是一种阴寒的冷。夜里停了风,可是月亮又变得毛毛的,周围是一圈红色的晕。到了半夜,电压闪烁的更加厉害了。客栈的白炽灯忽然就啪的一声,黑掉一只。

    客栈的店家走出来,就把另外几只也熄灭了。

    钱主任的差事办完了,收拾行装回上海。留下三十只银元给八冬客栈的小少女。

    一个中年的妇女站在门口等他,行很标准的万福礼,塞给他一方白色的粗布手帕。

    钱主任黑着脸,坐上马车走出去一里地,只觉得心脏被一只大手攥住了一样,呼吸艰难。终于还是让马车回转客栈。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钱主任交游广阔,多年以后,一身兼任亚洲二十多个国家的大使。国际上的惯例,有些场合,总是要大使夫妻一起出席。

    钱大使的夫人总是推脱,实在应酬不过的,才勉强露面一两次。有个记者竟然能采访到一次,在报纸上吹的天花乱坠:

    “中国的古老礼仪中,贵族的妇女是不能露面的,她们住在很大的宅子里,一辈子不出门,相夫教子。”

    ……分割线……

    感谢小天使“因家宝”赠送的平安符!

    感谢亲爱哒“妹妹不乖打屁屁”赠送的平安符!

    摸摸哒,平安如意。

092城里人下乡(五)

    钱主任办完差事,心里想着上海的一大摊子事务,所以就着急回去。他带了内眷,亲随和药商李四,先是坐马车,又换了几次水船,到了重镇武汉。

    药商李四是导游,他提议休息一日,看怎么回去方便,是坐火车还是坐洋轮沿着长江而下?

    钱主任也早有计划,他就在电报局呆了半日,用电报处理一些事务。收发几十封电报。

    俗话说,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跟着钱主任打杂凑趣的药商李四,竟然就在电报局遇到一个叫做王五的药商。

    李四和王五都是靠着做药材药品生意吃饭的,以前也打过几次交道,两人寒暄了几句。

    王五话语中透露出来,他是到八冬县帮平安药厂办点差事的。

    李四纳闷,自己刚跟了平安的一个大人物到过八冬县,这个王五又去做什么?

    他就把这个疑惑告诉了钱主任。

    事关药厂的事情,钱主任谨慎小心,肯定都是有兴趣的。

    他让药商李四约了王五到附近一家老字号热干面馆子里,随便吃个饭。

    生意人讲究结交应酬,药商王五很给面子,果然就跟了过来。

    李四是中间人,给他们两个做了介绍。

    王五就上下打量钱主任一眼,棉布袍子,风尘仆仆,神态气度尚好,就呵呵笑着说话:

    “平安制药厂的钱主任?以前倒是远远见过一面,恕我眼拙了。”

    钱主任呵呵笑着拱手:

    “钱某失敬,以前真是没有留心过王兄。”

    李四赶紧解释:

    “平安药厂姓钱的主任有好几位。”

    王五立刻明白了,家族商号工厂中这样的情况很多,赶紧拱手,做出诚惶诚恐的表情来:

    “失敬失敬。”

    钱主任言语和气,一副很容易打交道的样子。

    大家坐下喝茶,说些天气和行路的话。

    王五又小心试探几句,确定了钱主任确实是平安制药的,而且刚从八冬县过来,就很吃惊的说: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李老板也对八冬这个地盘有兴趣?”

    李四先看了钱主任的眼色,才迟疑的说:

    “只是陪同钱主任去拜访那里的一位名医,那边很是贫瘠,不过就是一味玄参。”

    李四也是一个做大生意的药商,有些看不起一些地方的零碎小买卖。

    几人又互相试探几句,终于还是因为钱主任是货真价实的高层的缘故。

    药商王五就说了实话:

    “就是最近几天得的消息,平安药厂要大量生产几种中成药,发了一份名单,写了最重要的四十多种中药,和最适宜种植这些药材的地区,其中最适合大量种植玄参的,就是八冬县。而且,平安药厂是可以签合约大量收购的。所以兄弟我不才,就打算过去八冬县呆一年,种药收药。”

    玄参是一种一年生的中药材,选对地方做种植,一年就能有大收获。在平安制药这种工业庞然大物工厂之前。中药材大多还是野生和靠采集的,需求量不大,如果路途遥远的地方,一般都选择使用替代品。

    李四听他终于交底,难免有些哭笑不得:

    “这样的事情,只怕各地的药商,想分一杯羹的人很多,八冬小地方,王兄想要独占,倒是也难。”

    这个人这是贼精,这点小事,还压着不说。

    王五这才表现出讨好巴结的意思来:

    “我真是运气,今天能够遇到贵人,以后还请钱主任和李兄多多照顾。”

    钱主任一看,原来是这样的事情,具体的事务,他离开上海这么多天,也不清楚,所以也不多做承诺。

    话题转换,几人拉了点交情,更加亲密了一些,就叫上热饭热菜,吃饱喝够,互相别过。

    第二日,各奔东西。

    平安制药这次的手笔很大,全国都算,四十多个地方,适合种植四十多种中药材。他们签了大量的收购合同,只要能通过品质鉴定,几乎就是来着不拒。

    正是因为还有药材品质一关卡着,药商们倒是不敢签的太多量,这样能分到这杯羹的人就很多。

    盯上八冬县玄参的,药商王五是第一个,后来还陆续有大小的药商赶来。

    这些药商到了八冬县,就和当地的大户们勾结起来,开始实验种植玄参。

    药商王五是个人精,他联系的八冬县大户都是地精。

    听说下雨天,人精和地精是很配的。

    但是不管怎么说,种植药材需要大量人手。上海的包工头们是再也骗不到一份卖身契了。农民开始被雇佣的时候是又受了人精地精的联合欺骗,然而几年后,他们都成了种植玄参的农民工程师,吵吵闹闹之中,地位就越来越高了。

    八冬县,就迎来了它的繁荣昌盛时期。

    张美溪知道,做中成药的流程和材料收购,其实要比西药困难。但是那些后世已经验证的配方,又对地方上的小民百姓有利,自然是要先努力发展中成药事业的。

    玄参,八冬县的气候和土质特点最适合种植。

    五味子,辽宁新宾。

    板蓝根,大庆大同。

    附子,四川江油。

    延胡索,江西抚州。

    平贝母,黑龙江伊春,铁力。

    人参,吉林抚松,吉林集安。

    头花蓼,黔东南州。

    款冬花,重庆。

    当归,甘肃宕昌。

    山药,河南武陟。

    地黄,河南武陟。

    龙胆,辽宁清原。

    天麻,陕西略阳。

    山茱萸,河南南阳。

    板兰根,河北玉田。

    黄芪,乌兰察布。

    广藿香,广州萝岗、江市。

    川芎,四川彭州。

    泽泻,福建建瓯。

    白芷,四川遂宁。

    苦地丁,河北玉田。

    银杏叶,江苏邳州。

    太子参,福建柘荣。

    何首乌,贵州施秉。

    太子参,贵州施秉。

    桔梗,山东沂源。

    党参,山西陵川。

    薏苡仁,浙江泰顺。

    绞股蓝,陕西安康。

    铁皮石斛,浙江天台。

    三七,云南文山。

    麦冬,四川绵阳。

    栀子,江西樟树,新干。

    青蒿,重庆酉阳。

    黄连,重庆石柱。

    ……

    就这样,平安药厂大规模成产中成药。

    在近万名药厂职工之后,十几万的药农绑在了平安制药这艘战船之上。

    张美溪那小小的肩膀,几乎要压垮。

    然而,同呼吸共命运,平安制药厂一系列的相干人员,都不是吃素的。星星之火,尚可燎原。

    巨无霸的平安制药,将驶向何妨?

    第一件,这么多药生产出来,有人吃吗?

093开阔通风地带的实验

    答案当然是,有人吃,不够吃。

    张美溪曾经看过一份制药行业从业人员的分析报告,里面表示的数字,是如今这个平安制药集团的几百倍。

    后世国内的人口是现在的四倍,后世人人能吃饱穿暖,后世的药品保健品消费能力惊人。

    可是现在,平安代表了全球最先进的制药水平,全球的市场是面对平安制药敞开的,仅仅是这一项,在人口和消费能力上,就是可以抵消的。

    即使带着十几万的农民日日奔忙,产能还是不够。

    最重要的是,制药业只是大工业的一部分,是不能单独存在的,是可以随时转化的,那些流水线,随时可以进行修改,生产饮料或者保健食品。

    张美溪不想做成大而全的集团,她对付各种麻烦有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包出去。

    在国内,包出去的部分,可以富民强民。

    在国外,包出去的部分利益可以分化几个集团,坐山看虎斗。

    在一个人,缩在小屋子里,瑟瑟发抖的时候,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恐惧。可等真正的站出去的时候,就会发现,列强是很厉害。中国也不是没得玩。

    我们曾近落后一百多年,都追上了,现在才只不过落后几十年,还带了加速器。

    ……

    上海郊外,浩浩荡荡的黄浦江水,被呼啸的北风吹出翻滚的波澜。

    长江水混合了泥沙,是黄色。黄浦江江水从市区经过,就变成了青灰色。近岸边的东海水,是浅绿渐变蓝色的。

    张美溪找了好久,才选定一处上风口,地势空阔,北风萧瑟。

    她远看近看,发了一会儿呆。

    视力好像有些下降,等忙完这几天,就该放松一下了,劳逸结合。

    周二少爷被限定站在了很远的地方,和周三少爷说着悄悄话:

    “我们大小姐,这是祭神的仪式么?”

    周三少爷忠厚,没有接他二哥的笑话:

    “这个是化学实验。”

    几个人都带了口罩,傻乎乎的郊外吹冷风。

    张美溪此刻穿了一身白色的实验服,头脸都包了好几层,戴着玻璃眼镜。用一只玻璃棒搅拌几个玻璃容器。把几种液体慢慢的融合在一起。

    过了几分钟,又慢慢的后退几米远,身子晃了晃,直接坐到了地上。

    “怎么了?”

    “大小姐!”

    周家两个少爷和杏子一起向前冲,忽然觉得头脑昏沉,眼睛发黑。

    噗通噗通噗通,连着跌倒三个。

    张美溪听到喊声,已经回过神来,手脚并用的往回爬:

    “都不要过来。”

    午后的太阳把金色的光线撒下来,洒在黄埔江水中,虽然没什么温度,却增加了一丝飘渺的美。

    北风越来越急,吹散了天上薄薄的几片云。

    才十几分钟的时间,就好像过了很久一样。

    杏子和两个周少爷互相看看,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张美溪已经除去了口罩,黑着脸,坐在地上不说话。

    杏子抱着她一只胳膊,努力想把她扶起来,声音里带着哭腔:

    “大小姐,我再也不敢了,你起来吧,以后你说什么就是什么。”

    周三少爷也在那里不停的道歉:

    “我刚才着急了,以后记住了,再也不会靠近了。”

    周二少爷直接摸了一只盒子枪出来:

    “军法处置,如有再犯,一枪崩了。”

    张美溪这才爬了起来,地上太凉了。

    “不听我的话没关系,不听科学的话,可真是死路一条。”

    三个人团团围住她,一再保证不敢了。

    张美溪收拾完了实验器皿,抱着往回走的时候,那三个还呆在一边迟迟疑疑的不敢上前。

    倒让她不由的嘴角往上翘,一个失败的麻醉药实验,还有这么大的威慑力那。

    从古至今,制药师都是杀人不偿命的。仙丹毒药,只在一线之间。

    ……

    平安制药厂的格局,就是一排排高大阔朗的厂房,铅皮屋顶,红砖围墙,铁艺大门,出入都要检查工牌,规矩繁多,戒备森严,宛如军营一般。

    在这层层严密之外,还有几座红砖的简陋小楼,是负责招工,杂务和销售的,这些部门对外开放,每日车如流水马如龙。

    新亚药厂的许家七少爷,带着一个穿趿拉板的东洋老板宫崎候在外面。

    大约是等的太久了,宫崎老板有点昏昏欲睡,脑袋一点一点的,嘴角有口水溢出。忽然听到办公室门口的保安和文书们齐声问好:

    “钱主任回来啦!”

    宫崎老板小跑着冲上去,趿拉板也很给力的响了几声,果然趿拉板民族,穿这种鞋子跟脚的很。

    “钱主任!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宫崎老板拦住那个钱主任,然后怔了怔,他印象中的钱主任年纪要稍大一些,五官豪迈,喜欢锦绣珠玉的打扮。

    眼前这个明显年轻很多,气质儒雅温和,是简单的棉布夹袍。

    钱主任笑着拱手:

    “这位老先生,是不是认错人了,我们这边姓钱的最多,要不您先回去搞搞清楚。”

    许家七少爷上前拱手道歉,又给宫崎老板解释:

    “这边是很多钱姓,听说有四个钱主任,两个钱经理,两个钱厂长。”

    那位钱主任就随意弹了一下衣衫袖子,进了办公室。

    宫崎老板心烦的很:

    “中国人小气,一个单字这么多人用。”

    许七少爷苦笑,心说这怎么算是小气,许家也有十来位许少爷,七八位许小姐。

    倒是他们东洋人,早期是没有姓氏的,后来又传命令让普通人起性质,那些没文化的,就随便起一些松下,田中之类的。

    来平安药厂商量进货的事情,一份几千字的药品说明书,翻译成日文,来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