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三百一十二章 吴国公下落不明
马秀英脱去朱元璋的外袍正要穿上,逊影赶了过来,“夫人快把衣服给奴婢,奴婢来假扮国公,您和国公先走。”
恰在此时,韩成也赶过来说道:“夫人且慢,敢请夫人将国公的衣冠交付于属下,还是由属下来假扮国公。”
马秀英抓住衣服不松手,“这太危险,你们掩护国公先走,我来吸引敌人注意。”
韩成毫不在意地笑道:“正是因为这里太危险,所以属下才劝夫人和国公先走,只要国公能逃出生天,属下死又何妨?”
听到韩成的话,马秀英微微动容,朱元璋怔了怔,若有所思。
韩成又对还想开口的逊影劝道:“姑娘和夫人不要再耽误时间,你们是女子假扮国公并不像,反而会引起敌人怀疑,还是属下来吧。属下与国公身形相差无几,一定能迷惑住敌人。”
朱元璋立刻把衣服递给韩成,劝道:“夫人,韩将军说的对,我们快走,留在这里无济于事。”
韩成更衣完毕,回头看着朱元璋拱手道:“国公保重!韩成去了!”说罢登上船头,高声喊道:“贼子听着,我朱元璋在此!”
汉军齐声鼓噪,全部向船头涌去,“朱元璋在那里,快抓住他!”
“还不放下武器束手就擒!”
“别放箭,抓活的……”
“妄想本国公投降,等下辈子吧!”韩成仰天大笑,抬手一箭射中前方冲来的一个汉军。
霎时箭镞如蝗虫密密麻麻地射来,不过为了留下朱元璋的活口,汉军只是射击“他”的四肢,并未伤及要害。
然而韩成却在轻蔑的笑声中“噗通”跳入水中,他决计不能让敌人抓住,否则假冒朱元璋的事迹就会败露。
马秀英心中不忍,无奈情况危急,只好趁敌人都被韩成吸引的时候带着朱元璋和逊影从船尾悄悄潜入水中。为了不被敌人发现,三人都是在水下憋到极限才探出水面快速换气。
逊影在一次探头换气时,看到被射成刺猬般的韩成从船上一头栽进湖里,心中一时激动,不由岔了气,呛出水花。
汉军正在水上大肆搜寻假扮朱元璋的韩成的下落,一个士兵被水花惊动,发现了他们,立刻高声叫道:“水里有人!”
“射箭,无论死活!”张定边下令,船上的人顿时对着水里一阵乱射。
逊影懊恼不已,把朱元璋和马秀英往远处一推,自己浮出水面向另一个方向游去,想要吸引敌人的注意。
此时已经顾不得暴露不暴露,三人亡命般地向远处划,忽然一众乱哄哄的声音喊道:“不好,张将军中箭了!”
原来在这紧要关头,常遇春驱赶小船奋勇杀到。他看见张定边在巨舰上指挥,便张弓拉弦射出一支冷箭,正中张定边右额。
汉军见主将受伤,一下乱了阵营,谁也顾不得水下逃生的三人了。亏得他们不知道这三人中有真正的朱元璋,否则肯定会不顾一切射杀朱元璋。
张定边身受重伤,又见常遇春、俞通海等人陆续到来,后面还有许多敌人驶舟支援,只好下令挥船倒退。
此时已快接近黄昏,水涨船高,俞通海、廖永忠等人火速去追张定边。
无奈张定边借助水势竟轻舟逃脱。
徐达、常遇春等人在朱元璋的战舰附近四处搜寻,只找到了肩膀中箭、疲惫不堪的逊影,却始终不见朱元璋和马秀英。他们听说朱元璋潜水而逃,也有可能中箭,心里愈发担心,继续召集心腹将士搜寻。天色慢慢转暗,却怎么也找不到两人,绝望渐渐涌上众人心头。
这时,士兵来通报:“太史令请诸位将军做好准备,马上就要起风了。”
话音刚落,忽听风声作响,旗幡转动,旗脚竟飘西北,霎时间东南风大起。
徐达怔了怔,“果真起风了。”
常遇春暴躁地吼道:“这时候还打什么陈友谅,找国公要紧啊。”
徐达拉住他,“常大哥切勿自乱阵脚,如果陈友谅知道国公下落不明,一定会趁势反扑。我们必须在他察觉之前将他击溃,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到时候不仅国公安危无法保证,就是我军都有可能全军覆没。”
常遇春作战英勇,但脑子没有徐达灵活,闻言踌躇道:“那该怎么办?如今国公不在,谁来督战?”
“国公下落不明的消息绝对不能走漏,我们就说国公受伤在船舱休息,先打赢这场战役歼灭陈友谅再派人搜寻国公和马夫人。”
徐达其实比常遇春还担心朱元璋的安危,毕竟他们是穿开裆裤一起长大的发小。但是大敌当前,他权衡利弊,还是决定先以大局为重。此时朱元璋在哪谁也不知道,若是他们胜利,才能扩大地域继续寻找朱元璋;若是他们战败,就算朱元璋出现,也拿陈友谅没有办法了。
众将齐聚船头,刘基问道:“国公呢?是否现在就下令进攻敌军?”
徐达眼神游移,“国公受了伤,腿脚不便,在船舱休息,他请太史令主持这次战役。”
刘基眼睛微眯,很快说道:“既然如此,下官逾越了。”他马上命人放出装载火药柴薪、涂满桐油的渔船。
这些驾驶渔船的战士都是死士,明知此去绝无生还,还是义无反顾地冲向陈友谅的舰队。
陈友谅不知江左军的火攻之计,下令炮轰渔船。
谁知渔船遇火即然,风急火烈,迅速蔓延到敌舰。舱板里面的死士用铁钩搭住了敌船,纷纷将硫磺、火药、蘸着油渍的芦苇等东西抛向敌船,大火燃烧得愈加旺盛。
陈友谅发现中了敌人的火攻之计,急令士兵扑灭,然而船只是木头制造,加上有硫磺、火油等易燃物附着,即使全军拼命往船上舀水也来不及了
此时的鄱阳湖,虽是夜晚却亮如白昼。只见湖面烈焰飞舞,映得天空赤红,湖水如同煮沸的开水一般翻腾。许多燃烧的渔船像离弦的火箭飞速冲至陈友谅的舰队,转瞬之间烧毁数百艘巨舰。
一些汉军想跳水逃生,然而水中的高温却成了他们逃生的障碍,上天无路,下地无门,他们只能在甲板上无助地奔跑。即使徐达等人的战船离陈友谅的舰队很远,依然能听到不绝于耳的哭喊声、嘶叫声……
第三百一十三章 珍珠翡翠白玉汤
火攻一战,汉军元气大伤,死伤过半,陈友谅的两个兄弟陈友仁、陈友贵及大将陈普略均被烧死。侥幸逃出来的汉军无不焦头烂额、丢盔弃甲,军器旗幡皆都残缺破损,陈友谅只得仓皇逃离康郎山湖段。
许多江左军将领嚷着痛打落水狗,乘胜追击。
徐达无法隐瞒刘基,因为刘基下令火攻后就要去请示朱元璋下一步计划,进了船舱必然露陷,他索性直接告诉刘基朱元璋中箭潜水而逃,目前不知生死,同时他也希望足智多谋的刘基能想出解决办法,稳定军心,搜救朱元璋。
此时刘基已经从徐达口中得知实情,知道朱元璋下落不明,虽心急如焚,面上还是波澜无惊地说道:“穷寇莫追,况且国公有伤在身,我等先回军营休整,再容国公决断。”
等将士返回军营,刘基立刻以商量对策的借口把朱元璋的所有心腹将领聚在一起,悄悄告诉他们真实的情况。
众人闻言大惊,纷纷叫道:“快救国公。”
刘基沉声道:“国公是一定要救的,但是消息不能走漏,否则军心不稳,陈友谅势必反扑。这几日我们假装休整军队,悄悄派最信任的士兵暗中寻找国公下落。”说到这里,他又给众人吃了一颗定心丸,“大家不要惊慌,我曾经端详过国公面相,国公这次必然有惊无险,定能化险为夷。”
绝望的众人听了这话好似注入一针强心剂,刘基能算擅卜,他说国公没事就一定没事。大家不再耽搁,赶紧派出最信任的亲兵悄悄沿江搜寻朱元璋下落。
那么朱元璋和马秀英究竟在哪儿呢?
当时他们在湖里被汉军发现,因为水的阻力让他们无法|像在陆地身手敏捷,三人在敌人密集的扫射下避无可避。若非马秀英及时把朱元璋和逊影拖到水底,恐怕他们会被射成刺猬,但是三人还是不约而同受了伤。
危急时刻,逊影把他们推开,自己吸引火力。可是朱元璋腿部中箭无力游动,马秀英更是被一支箭射中腰部,两人精疲力尽,马秀英只好拖着朱元璋顺江漂浮,边游边向岸边划动。
幸得常遇春等人反剿张定边引起汉军混乱,汉兵无暇顾及其他,马秀英和朱元璋乘乱游远找机会上了岸。然而此处地势偏僻,两人不曾来过,拔掉箭稀里糊涂找路逃,竟是离营地越来越远。待找到有人烟的地方,两人乔装成逃难夫妻(也确实在逃难)一打听,居然跑到陈友谅的辖地波阳县了。
朱元璋又惊又惧,当即发起高烧,胡言乱语。
马秀英全身疼痛,似要断裂,却还强打起精神连背带扶把朱元璋弄到一处破庙。
刚巧庙里有两个乞丐把捡来的烂菜叶子、残羹剩饭、潲水进破罐里熬煮,热气腾腾的香味四处飘散。
昏昏沉沉的朱元璋闻见味道,不停喊饿。
马秀英就请求两个乞丐分给他们一点食物。
乞丐见他们面色发白,浑身又脏又湿,男的还病得不轻,就动了恻隐之心,分给他们一碗食物。
马秀英把食物倒入朱元璋口中。
朱元璋也是饿急了,狼吞虎咽,几乎嚼都不嚼就咽进肚里,吃完又要,不一会一碗食物就被他吃得干干净净。他吃了热食,身体顿时暖和起来,渐渐恢复精神,张嘴问道:“这是吃的什么东西,如此美味,我竟从来都没吃过。”
马秀英咽咽口水,忍住疼痛和饥饿哄道:“这是珍珠翡翠白玉汤。”
朱元璋贵为国公,饮食无一不精致,如果告诉他这是残羹剩饭,只怕他会恼羞成怒,为了不影响他的心情,马秀英就撒了一个善意的谎言。
两个乞丐听了直咂嘴,他们吃了大半辈子的残羹剩饭,还不知道有这么个好听的名字呢。其中一个方脸乞丐说道:“汉子,你媳妇把食物给你吃了她自己都没得吃呐。”
朱元璋这才警觉旁边还有外人,挣扎着想要站起来,然而腿上的伤让他根本就无法站立。
马秀英赶紧扶他坐下,安慰道:“别急,我们会有办法。”
另一个长脸乞丐说道:“汉子,你们不是普通人吧,你这伤口不像普通的伤啊?若不赶紧医治,说不定这条腿会废掉。”
马秀英见乞丐肯对他们施以援手,料想他们也是良善之辈,就说道:“我和夫君原本是从老家投奔亲戚,谁知途中遇到江左军和汉军作战,夫君误中流矢,身上钱物也不慎落水,我们只好暂时找个破庙落脚。”
“可怜啊,这打仗,那打仗,都没有我们老百姓的活路了。”乞丐忍不住抱怨,也只能抱怨,兵荒马乱的年代,除了发发牢骚还能做什么呢。
“两位大哥若是觉得没有活路,不妨跟我们去余干投亲,我夫君的大侄子是当地的大户,向来尊敬我们。今日|你二人帮助了我们夫妻,我一定要他加倍酬谢你们,重金答谢。”
马秀英早从朱门那里获悉朱文正打算阻拦陈友谅溃逃,正率军驻扎在余干县。此时她和朱元璋想要返回湖口必须先穿越陈友谅的战线,而汉军几乎人人都见过朱元璋的画像,难保不被人认出来,这个计划显然行不通。她就想到干脆反其道而行之先抵达余干,陈友谅的大军还在康郎山作战,波阳到余干的这段路程应该相对安全些。
然而他俩有伤在身,朱元璋腿不能行走,她自己也再没有力气背负朱元璋,就想到了面前的两个乞丐,如果这两个乞丐肯帮助他们,事情就好办了。
听到有福享,两个乞丐双眼放光,可是看到马秀英和朱元璋摇摇欲坠的模样又猛摇头,“你夫妻都这样了,还怎么去余干啊?”
“两位大哥若是信任我,可以先帮我雇一辆马车,到了余干|我那侄儿再付车资。”马秀英说话越来越吃力,她觉得自己快要撑不住了,连忙趴在朱元璋肩头断断续续低语,“文正在余干……我们先去他那里……再与大军汇……”话还没说完,整个人就昏死过去。
朱元璋豁然一惊,来不及想马秀英怎么知道朱文正在余干的消息,慌忙抱住她,从腰上扯下一块玉佩,“两位大哥帮我雇辆马车,我只求能和妻子顺利找到侄儿,剩下的钱都是你们的。”
方脸乞丐接过玉佩打量,“哥,这玩意是个好东西,看来他们没说谎,家境估计不错,我们要不要帮帮他们?”
也不知长脸乞丐是被玉佩和马秀英的承诺打动还是真心同情这对夫妻,他思索了一阵,说道:“那就去吧,反正这波阳城我早就不想呆了,没准汉军和江左军哪天就打到这里来,还是早走为妙。不过你们身体撑得住吗?要不先找个郎中看看。”
“不必了,多谢两位大哥,若是有条件帮我买点金疮药,我们这就赶往余干。”朱元璋不敢进城去找大夫医治,他和马秀英中的是箭伤,万一被大夫捅出去,引起汉军的注意就糟糕了。趁着这时候陈友谅还未察觉他失踪的消息还是先赶到余干见到朱文正才能安全啊。
第三百一十四章 彻夜狂奔到余干
此时陈友谅在康郎山大败的消息已经传开,波阳百姓惶恐不安,唯恐战火会弥漫到波阳,纷纷携带细软往城外逃。
方脸乞丐不知从哪里雇了一辆马车,车夫只当朱元璋和马秀英也是逃难的百姓,倒是对他们没有起疑,只要肯出钱,哪里都去的。
一打听波阳县离余干县不是很远,两天车程就能赶到。然而朱元璋的腿伤已经开始恶化,马秀英更是在破庙昏倒就没有醒过,朱元璋心急如火,许诺车夫十倍车资请他连夜兼程。
这年头能遇到个大买主不容易,车夫也是拼了,扬起鞭子使劲抽马,跑了一天一夜终于赶到余干。
远远看到城墙上头插的是朱字大旗,朱元璋放下心,对城门的守卫说道:“小哥,我是你们大都督的亲戚,烦请帮我通知一声,就说朱重八求见。”
守卫一听是朱文正的亲戚,吓了一跳,赶紧层层上报。
两个乞丐也吓得不轻,他们一直都以为这对夫妻真的是来余干投奔有钱亲戚,那知人家投奔的直接是城里最大的官。
朱文正刚收到江左军大捷的消息,他完全想不到这场战役是在朱元璋失踪情况下打赢的,正在高兴庆贺的时候,忽然听闻有个叫朱重八的人求见,吓得他差点从椅子上跌下来。
朱重八,那不是朱元璋以前的名字吗?他连衣服都来不及换,慌慌忙忙策马奔至城门,一干将领面面相窥,不知大都督为何会如此惊慌失措。
到了马车前,朱文正瞧见那张熟悉的面孔就要参拜。
朱元璋担心行踪暴露会被陈友谅的细作知晓,忙出声道:“大侄子,可算找着你了,你婶婶身体不好,快请个大夫。”
朱文正一怔,回过神来应道:“是,我这就去请大夫,”他看了看车夫和两个乞丐,手一挥,命令守卫,“把他们一起带走,回去再说。”既然朱元璋不愿暴露行踪,那这些人一个都不能放走。
车夫和乞丐吓白了脸,颤声道:“大哥,大哥,你给将军说下啊,我们没有对不起你夫妻二人呐。”
朱元璋皱眉道:“我答应付这车夫十倍车资,你把钱给他,让他在这小住一段时日,莫要伤害他。那两位大哥是我的救命恩人,你给他们安排起居好生照顾。”
朱文正一一照办,乞丐和车夫暗暗心惊,这马脸汉子是什么来历啊,居然把一个大都督喝来唤去。直到后来朱元璋彻底打败陈友谅,消息传开,他们才知道朱元璋真正的身份。
马车进入府邸,没了外人,朱元璋这才说起经过,“我和你义母误中流矢没有力气游回营地,只好顺江漂流,幸得遇到两个乞丐相助。我腿上中箭,你义母伤势可能更严重……”说到这里,他声音有些颤抖,“她是为了救我才受伤,你一定要叫人把她救过来。”
水中的那一幕,朱元璋至今都记忆犹新。当密密麻麻的箭镞如蝗飞至,将阳光都遮住时,马秀英突然游到他的上面,把他拼命往水下按。尽管有水的阻力,他还是能看到箭镞像标枪一样凛冽地扎入水里,他在下方都被流矢射中,何况是在上方的马秀英。
后来上了岸也不知怎么就到达一处破庙,还是乞丐告诉他,他们亲眼看到马秀英连背带扶把他弄进来,又把仅有的一点食物全都喂给他。
想到这里,朱元璋愈发难受,哽咽道:“我上岸后就昏迷,可怜你义母比我伤势更严重,还要照顾我,好不容易等我醒过来了她却又昏倒……”
“义父,你别急,我已经找了几个大夫,先让他们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