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抗战之中国远征军-第1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战争发展到现在这时代那就完全不一样了……就比如仰光,一个靠近海岸的城市,敌人军舰飞机一上来就直接轰炸首都,如果拿下仰光就可能使整个缅甸的指挥系统瘫痪,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打击缅甸军民的士气,这其实就是把自己的要害摆在了最前面,也难怪缅甸在将来要迁都。(未完待续。)

第一百四十八章 劳力

    “谈判还顺利吧!”张弛随口问了声。

    “总体还算顺利!”史迪威点了点头:“大体上就是根据你的想法,政治及经济上给予其足够的独立,军事上也正如你所料……我们稍做出一点想要撤出缅甸的姿态,那些缅甸人就急了!他们希望我们能够留下并帮助缅甸组建一支军队,直到他们有能力防御自己。做为补偿,他们会在政治及经济上给我们一系列的特权,甚至愿意为我们在缅甸作战提供经费!”

    “嗯!”这一点完全在张弛的意料之中,事实上这是一种双赢的模式,缅甸和美国两个方面都会很乐意接受。

    只是缅甸方面不知道的是,按照这样的模式下去……缅甸是很难真正脱离中美联军的保护的。

    道理其实很简单,有句话叫“温水煮青蛙”,还有句话叫“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世界上如果有哪支军队能打仗尤其是能打硬仗,那一定是在忧患中成长起来的,比如说越南的军队、以色列的军队等等,而在美军保护之下成长起来的军队,那就像是温室里长大的小花,这种小花虽然知道打仗的道理但一走上战场则很快就会被严寒酷暑给摧毁……这一点可以从韩军看得出来,抗美援朝战争之前韩军就是美国佬培养起来号称打遍亚州无敌手的“亚州之虎”,但抗美援朝战争一暴发……却发现这个“亚州之虎”原来是只一打就跑的病猫。

    再往后,到了2010年的延平岛炮战,拥有先进的自行火炮的韩军竟然被朝鲜的老式火炮给打得落了下风。

    同样的,近代日军也是在美**队“保护”下成长起来的,许多人总是习惯性的相信日本自卫队因为人数少所以是精华中的精华其战斗力肯定不容小觑,或是对日本自卫队还留有二战时那种强悍的、疯狂的印像……但让全世界大跌眼镜的却是,在地震发生核泄露时,自卫队却几次因为“安全问题”而拒绝执行实施抢救的命令。

    如果是这样。那么在打仗时……是不是也可以因为“安全问题”而拒绝上战场?!

    “但是这其中也有一些问题!”史迪威叹了口气后接着说道:“你知道的,经过这一场大战及日本人的劫掠,缅甸的工农业受到了极大的破坏,土地大面积荒废,百姓中已经出现许多饿死及营养不良而死亡的现像,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很有可能会在缅甸暴发大面积的饥荒。”

    对于“饥荒”这个词张弛并不陌生,这在中国国内是常有的事,其主因当然是战乱及日本对中国长时间的封锁,此时在缅甸发生的事也差不多。日军在用缅甸封锁中国的同时也可以说对缅甸实施了部份封锁,就比如现在,印缅之间的通道就没有了,只留下海上运输通道。

    “美援也很难同时满足中**队及缅甸百姓吧!”张弛说。

    “当然!”史迪威回答:“要知道缅甸人口有四千多万,要是这四千多万人都需要救援的话,那么我们可能永远也得不到足够的补给再次走上战场,同时美国方面也无法提供这么多物资……这会把美国给拖垮的!”

    “我们可以恢复缅甸的生产!”张弛说。

    “这一点我们也想过!”史迪威回答:“可因为日本人的屠杀以及对劳力的大量征用,缅甸青壮年已经严重不足,恢复生产必定是个缓慢的过程……”

    “不一定!”张弛说。

    “什么?”

    “将军。你手里不是有十余万劳动力吗?”

    “你是说……”

    “对!”张弛点了点头:“中国士兵,他们放下枪就是很好的农民,你可以用他们帮助缅甸人恢复生产!”

    闻言史迪威不由一愣,接着就点了点头:“这或许是个好办法。一方面可以迅速恢复缅甸的农业解决补给问题。另一方面还有可能为军队提供补给!”

    “更重要的还是……”张弛补充道:“还可以增进中美军队与缅甸百姓的感情!”

    “说得对!”史迪威点了点头,接着就感叹道:“张,你真是个天才,你是怎么想到这个的?”

    张弛不由一阵苦笑。这对美国人来说或许不可思议,美国大兵只负责打仗,他们顶多会给战争地区的小孩一些巧克力来收买人心。从来都没有美国大兵帮助百姓种田的事。

    但是在中国……当兵的就地帮助百姓生产早在汉朝时就有了,那时叫做“屯田戍边”,也就是军队打下老远的一片土地时,为了不致于给后勤造成太大的负担,于是就让当兵的就地屯田,这么做一来可以得到充足的补给,二来也会因为带去了更为先进的灌溉技术和种植技术增大当地粮食的产量而得到当地百姓的支持和拥护。

    “还有一个问题!”接着史迪威就在地图上指着缅北说道:“几天前日本人占领了雷多,彻底截断了我们与印度的通道。虽然我们可以从海上得到补给……但是很难把补给运到缅北。”

    “是铁路遭到日军破坏吗?”张弛问。

    这应该不会是什么大问题才对,仰光到密支那有铁路,而且美军还掌握着制空权。

    “不不……”史迪威摇头道:“铁路的问题不大,就算铁路遭到破坏……我们的工兵也能很快将其修复。问题在于火车……”

    “哦!”闻言张弛就明白了。

    “缅甸的火车被日本人用来构筑工事了!”史迪威说:“就算有剩几架,在日本人撤退时也把他们炸毁了。更糟糕的是,这种窄轨火车就只有英国方面才有生产,所以……”

    张弛明白史迪威的意思,虽然英国现在是盟友,但与英国佬打了这么久的交道,他们是个什么德性谁都知道,想从他们手里扣出点东西就必须得付出代价,否则英国佬就很有可能虚以委蛇的拖个几个月。

    所以最明智的做法,就是不要向英国方面提出要求。(未完待续。)

第一百四十九章 吉普车

    而运送补给,尤其是运送美式补给,那又非得火车不可……因为火车相比起公路运输来有运力大、速度快等优势,而美式装备和补给又是以量为先的。

    这原本是件让人很头疼的事情,但张弛却轻松的回答道:“这好办!”

    “好办?”史迪威简直就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

    “我们不是有许多吉普车吗?”张弛说。

    “你说的是……威利斯吉普车?”史迪威问。

    “对!”张弛点了点头:“这种吉普车的轴距刚好跟铁路的宽度一样……把它当作火车头就可以了!”

    “什么?”史迪威难以置信的看着张弛:“把吉普车当火车头?”

    “哦,对了!”张弛补充道:“就这样当火车头当然是不行的,必须得把吉普车车轮的外胎拿掉!”

    “你是在开玩笑?”史迪威有些啼笑皆非的看着张弛。

    “不!”张弛回答:“我是认真的!”

    史迪威愣愣的看着张弛,过了好一会儿才说道:“那么……我想试试!”

    张弛当然不反对,于是带上几个兵开着一辆吉普车就奔向了铁轨。

    让史迪威吃惊的是,当吉普车开上铁轨时一对比……吉普车的轴距还真是跟铁轨的宽度一样,一分都不差。

    接着几个兵先用千斤顶将吉普车悬空,三下五除二的拆下了车轮的外胎,完了后再小心翼翼的把吉普车放下……吉普车就刚好架在铁轨上,就跟一个小火车头没多大区别。

    史迪威半信半疑的让司机爬上去开了一会儿……发现这玩意在铁轨上开得很顺畅,后来史迪威甚至还在这“火车头”上挂了几个火车车厢,结果还是很顺利的就带动了,这让史迪威觉得不可思议:“天哪,没想到真的可以这么做……”

    “当然可以!”张弛回答:“它甚至比火车头还好用得多!”

    张弛说的倒是事实,缅甸的窄轨火车头已经使用多年了。不但马力小还故障多,多拉上几节车厢就跟老牛拉破车似的,开起来就跟人慢跑的速度差不多……就因为这,在八莫之战中,日军搭乘火车的援军还遭到了中**队的伏击而受到了惨重的损失。

    而美军使用的这种威利斯吉普车,却是威利斯公司生产的四驱车,拥有60匹的马力,是同类车驱动力的三倍。

    当然,这样的驱动力还是很难带动装满货物的一节节车厢,但美国佬有的是吉普车。只要根据车厢的节数相应的增加几辆吉普车……比如前面一辆拉后面一辆拖,再不行中间再加两辆,那么这“火车”开起来都要比小火车还要快而且还更顺畅了。

    “这真是太棒了!张……”史迪威点头道:“这一来,我们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上帝,你是怎么想到这方法的?”

    “呃……”张弛回答:“我只是发现这吉普车的轴距十分巧合的与铁轨宽度一样,所以才想到的!”

    这当然不是实话,事实是……现代时张弛就见过缅甸人这么玩过,用吉普车当火车头,当时张弛只是觉得新鲜。没想到现在却正好用上。

    于是在缅甸就出现了一副很奇怪的现像:铁轨上跑着的不再是火车头,而是一列列由吉普车带动的火车,鸣叫声也不再是火车的“呜呜”声,而是吉普车的汽笛声。

    而在火车两侧的农田里。则到处都是放下枪在田地里忙着耕种的远征军战士……他们耕种起来就比缅甸百姓效率高得多了,这一个是因为中国士兵绝大多数都是农民出身的,个个都是种庄稼的好把式,相比起来。缅甸百姓在佛教的熏陶下普遍有种顺其自然的那种思想,所以在种庄稼或是劳作时也不太用心,很多人只求够吃就行了。不太要求效率,哪里会像中国农民那样又是引水又是挖沟,想尽一切办法尽可能的让有限的土地种出最多的粮食。

    另一方面,则是这些“中国的农民”们在耕地时甚至都动用了工兵……推土机挖掘机一上,哪里还有什么耕不好的地,甚至有些美国大兵也觉得这事好玩,不亦乐乎的参与其中。

    当然,也并不是所有的部队都被派到农田里去干活的,位于泰国的日泰军及驻守在阿拉干山脉的日军依旧对缅甸虎视眈眈,所以在一些重要地区及边境地带还是需要部队防守,比如仰光。

    但张弛却觉得新一师很有可能另有任务,因为新一师不仅负责驻守仰光,还展开了一些新项目的训练,比如爬网绳、抢滩登陆等。

    为什么要进行这些训练就不用说了,当然就是为了应对将来有可能的岛屿战斗。

    张弛猜得没错,事实上这时史迪威已经与蒋校长那边达成了协议:史迪威会逐批的将远征军的一部份送回国去,而蒋校长则允许美国将远征军投入到太平洋战场中。

    蒋校长原本还不想答应……虽然将中**队投入到太平洋战场中去对中国也有利,但蒋校长考虑的却是在中国国内的燃眉之急都解决不了,哪还顾得上太平洋那么远的地方,何况太平洋还是美国佬自个的事,蒋校长当然犯不着用自己的兵为美国佬打仗!

    但转念一想:美援还掌握在史迪威手里呢,如果不答应的话,史迪威只需要在美援方面拖延一下,而另一边日军方面又在对中国发起大规模的进攻……万一全线崩溃那就不妙了。

    于是也就不再多想,咬了咬牙就答应了史迪威的条件。

    所以,世上的事有时很奇怪,河边正三只怕怎么也没想到,他想出的一条“围魏救赵”的计谋,却正好促成了中国远征军远征太平洋战场。

    史迪威对新一师的训练,其实并没有什么针对性,因为此时的美军暂时还没有什么反攻计划。史迪威只是抱着有备无患的心理,想着能够提前训练,万一真要用得着的话也不至于手忙脚乱。

    只是让史迪威没想到的是,战事来得比他想像的还要快。

    (未完待续。)

第一百五十章 战事

    史迪威这段时间可以说是难得清闲。

    当然,这个清闲并不是实际意义上的清闲,事实上史迪威一都很忙,开会、谈判、补给、美援……一会儿是英国那边的问题,一会儿是中国方面的要求,再有就是缅甸的各种困难,这使得史迪威几乎一刻都没有停下。

    但他还是感觉到轻松,甚至还可以说是一种享受。

    究其原因,史迪威认为是因为他已经成功的拿下了缅甸,日本人虽然没有被歼灭,但只能困守一隅起不了太大的作用了。

    至于说这是一种享受……则是史迪威充分感觉到手中的权力,或者也可以说是感觉到自己的重要性。

    英国、中国、缅甸……这些国家的命运似乎都只在自己的一念之间,这让史迪威这个六十多岁的老人觉得自己依旧充满了活力和能量。

    所以,他就把现在的这种忙碌,当作是在缅甸战场上击退日军的胜利果实了。

    比如说现在,他看着地图的目的就不再是像以前一样想着从什么方向进攻日军,而是在找下一块还可以让中**队去哪里开荒种地。

    “将军!”就在这时一名通讯员走到史迪威面前,递上一封电报后报告道:“这是华盛顿方面的电报,总统要求将军的部队做好到太平洋岛屿作战的准备!”

    “什么?”闻言史迪威不由愣了。

    他开始还有些不信,但当他戴上眼镜看了电报的内容后才不得不接受这个事实……原本他还以为自己至少还有几个月的准备时间,没想到这场战事就在眼前了,而新一师甚至只训练了两个星期,他们中许多人甚至还会晕船。

    史迪威不知道的是,这种状况不仅是他没想到的,就连华盛顿方面也就是美**方都没有预料到。

    原因是美军根本就没想到被日军占领的瓜达尔卡纳尔岛会那么重要。

    自从日军偷袭了珍珠港正式向美军开战后,日军几乎是精准的执行其南下计划……横扫东亚、东印度群岛和美拉西亚群岛的大部份地区。又占领了菲律宾群岛、威克岛、关岛和新加坡,接着又以锐不可挡之势夺取了位于新不列颠岛的港口城市拉包尔。

    拉包尔不仅有该地区最佳的港口,还有建造大型机场的有利地形,这也就是意味着日军海空军可以以拉包尔为基地,对附近的新几内亚及所罗门群岛进行控制,进而切断美国与奥大利亚之间的海上生命线。

    事实上,在日军占领拉包尔时美国方面就意识到日军的战略意图并决定要对日军进行反击了。

    但一方面是以为情况不会这么快就恶化,日军虽然占领拉包尔,但发展和准备还需要时间,所以美军还有时间筹备。

    另一方面。则是美国海军与陆军方面始终意见不一致。

    陆军方面是以麦克阿瑟为代表,他的意见是“直捣黄龙”……也就是日军在这片地区的依托是拉包尔,如果能够拿下拉包尔,那就可以将日军赶出这片区域,于是日军对奥大利亚的威胁也就不存在了。

    海军方面则认为麦克阿瑟这个计划过于冒险,因为麦克阿瑟这个计划会海军的航母暴露在日军从拉包尔机场起飞的轰炸机下,这对航母来说是很危险的,何况拉包尔一带的水域十分狭窄,航母施展的空间十分有限。甚至反而容易使其成为日本飞机的靶子……这样就有可能使美军要在没有空中力量掩护的情况下登陆,而这对美军来说是无法想像的。

    所以海军方面就主张先进攻外围岛屿,在外围建立美军海空军基地,为进攻拉包尔做好准备。

    客观的说。这两种战略都是切实可行的。

    麦克阿瑟的战略是一种冒险的战术,虽说很危险但却有可以速战速决一战定乾坤。

    海军的思路则是步步为营稳扎稳打,虽说危险较小但必定是耗时久的消耗战。

    但更符合美国人的作战方式显然是海军的作战思路,而麦克阿瑟的想法……应该说是属于一种另类。

    于是美国人在经过长时间的讨论和磋商后。最终还是决定以采取海军的作战思路从外围打起。

    原本海军还以为他们有充足的准备时间,但因为一个偶然的事件,使美国方面意识到他们不得不提前对日军发起反击。

    那是在会议结束后的十几天。海军才刚刚开始着手准备反击,一名美军飞行员驾驶着一架b17轰炸机从新几内亚起飞,他的任务是例行巡逻并对日军有可能的活动进行侦察,因为没有觉察到危险,所以这架执行侦察任务的轰炸机甚至都没有战斗机护航。

    结果在途经一个叫图拉吉的小岛时遭到日军三架水上飞机的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