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宋闲王-第3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四年前,也就是大宋的仁宗皇帝在位的最后一年,大理本来的权族杨氏不甘心势力日衰,于是铤而走险。族长杨允贤公开叛乱,大理皇族段氏竟然无力平叛,由此可知段氏之衰弱,最后段氏不得不向高氏求助,这才平定了杨氏的叛乱。

    不过通过此役之后,高氏的权势日盛。大理国内再也没有任何可以钳制高氏的势力,皇族段氏也正一步步步入傀儡的深渊,事实上也就在十几年后,段氏的确变成了高氏的傀儡,甚至为了保命,段氏皇帝先后出家为僧,这也成为历史上的一大奇观,可惜后来高氏还是夺位自立,只是后来因为一些原因。高氏又再次把皇位还给了段氏,当然高氏依然把持着大理的军政大权,世称其为“高国主”。

    也正是因为国内各个豪强氏族的争斗,使得大理国力日衰,甚至连交趾都打不过,不过正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大理国的真正潜力其实要比交趾大的多,特别是大理拼命学习汉文化。导致国内工商业十分发达,国内的冶铁业更是十分有名。大理刀在大宋就是好刀的代名词,所以在大宋看来,大理对大宋的威胁其实比交趾大的多。

    不过大理立国以来,因为国内各个豪强氏族的牵制,使得大理一直无力向外扩张,对于大宋的态度也十分恭敬。甚至数次请求内附,再加上两国民间的往来也十分频繁,所以在刚开始时,大理与大宋之间的关系还是十分不错的。

    但是也就在十几年前,侬智高在南方作乱。最后兵败之后逃入大理,当时大理虽然把侬智高的人头送给了大宋,但是却把侬智高的部族却全都留在了国内,而且还被大理重用,当然这些大都是高氏所为,但是皇族段氏也同样没有反对。

    也正是大理的这种做法,使得大宋对大理十分不满,甚至当时不少人都怀疑侬智高是否真的死了,也许送到大宋的那颗人头只是个替身,为此大宋数次派人去质问大理,甚至最后还阵兵边境,两国几乎为此大打出手,可惜大理却是咬死了那颗人头就是侬智高的,再加上大宋也不可能一直在南方保持重兵,所以最后只得不了了之。

    不过也正是因为侬智高的事,使得大宋与大理之间的关系出现了裂痕,甚至高层之间一度断绝往来,民间的商业往来也受到影响,这次大宋朝廷忽然给郭逵的大军下达去大理边境转一转的命令,估计也正是想借此报复一下当年侬智高的事。

    明白了朝廷的用心,郭逵等人也就放下心来,当下带着大军向西南进发,然后耀武扬威的在大理边境转了一圈,结果把大理吓的举国震动,大理皇帝段思廉急召高智升入朝商议,随后大理就调派重兵到边境防守,可惜郭逵的大军只是转了一圈就走了,却是让大理上下都是虚惊一场。

    不过大宋虽然没有真的进攻大理,却是也让大理十分的担心,毕竟当年因为侬智高的事,导致大宋对他们十分的不满,这次让郭逵带领着刚刚灭掉交趾的大军到大理边境转一圈,其实就是一个警告,要知道连北方的西夏都被大宋灭掉了,现在大宋不出兵,是因为大宋需要恢复实力,但等到大宋恢复过来后,谁又敢肯定大宋一定不会出兵大理?

    也正是带着上面的担心,大理在郭逵离开后,也迅速的做出反应,首先就是主动向大宋派出使节,并且上书请罪,然后再次向大宋称臣,并且恢复了原来的朝贡,另外对于侬智高的族人,有些人已经在大理担任官员,但这次却全都被辞退,以此来表示大理谢罪的态度。

    赵曙向大理炫耀兵力要的就是这种结果,因此他在接到大理的请罪文书后,也是大笑着召集百官议事,因为现在大宋的主精力都放在北方,所以对于南方主要还是安抚为主,若不是交趾做的太过分,也不会有这次出兵的事,所以对于大理的臣服,大宋也没有太过为难,很快就派出使节回应,并且册封段思廉为大理国王、云南节度使等,虽然都是些不要钱的虚衔,但也表明了大宋的态度,这才让大理上下都是松了口气,两国也再次恢复了以前的交流。

    “三哥儿,征讨交趾的大军都要回来了,但是大姐的归程却还是遥遥无期,到时看你怎么向殊儿交待?”赵颜的别院之中,曹嵩一边品茶一边对赵颜笑道。

    德宁公主夫妇本来是想回来的,但却被赵颜举荐给赵曙担任与交趾谈判的使节,本来谈完了应该没事了,但是交趾把深水港割让给大宋后,大宋就要派官员前去管理,另外深水港的管理混乱,港口也十分的糟糕,所以大宋肯定需要朝廷整治,德宁公主夫妇负责的海贸行正是这座港口的主要使用者,所以他们自然也要留下来参与其中,这下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京城。

    “不回来就不回来吧,大不了我把殊儿当成儿子养就是了!”赵颜半躺在椅子上懒洋洋的道,“对了,你平时不是忙的要命吗,怎么今天有空来我这里?”

    “嘿嘿,今天寿康公主说城外的护城河上来了一群北方的巧匠,竟然可以把冰块雕成各种动物,实在是十分的漂亮,所以我们今天要去先睹为快,若是景色不错的话,到时三哥儿你也带着一家去看看?”曹嵩一脸兴奋的笑道,他现在可谓是春风得意,银行已经到了最后的准备阶段,随时都可以开业,不过最让他高兴的是,他与寿康公主的关系也越来越亲密,虽然还谈不上什么男女之情,但至少比一般的朋友要强多了。

    赵颜看到曹嵩得意的样子,心中却感觉有些不舒服,其实这也是人之常情,毕竟自己的姐姐眼看着要被眼前这个家伙拐走了,身为这个家里的男人,自然都有种不舒服的感觉,所以赵颜当下打断了曹嵩的臆想道:“九哥儿,听说你这几天经常和三姐跑来跑去,如此一来哪还有时间管银行的事,现在银行准备的怎么样了,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

    “嘿嘿,三哥儿你就放心吧,之前我也是犯了傻,非要什么事情都自己去做,结果倒是让手下的管事清闲了许多,不过现在我明白了,银行的规模这么大,我只需要掌握一个大方向就是了,具体的事情就交给那些管事和伙计去办,结果他们也做的很好,现在银行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正打算打个吉日开业呢。”曹嵩当下笑着开口道,虽然在他心中寿康公主更重要一些,但银行的事他也没敢落下,毕竟这可是他洗刷恶名的好机会,日后他若是真想娶寿康公主,就必须将银行成功的开办起来。

    听到银行已经准备完毕,赵颜也终于松了口气,本来按照他原来的计划,银行应该早就开业了,但是曹嵩却一再改变计划,将银行设计的更加完善,这也让赵颜没有办法,现在总算是可以开业了。

    “九哥儿,银行开业之前通知我一下,到时我再请一些朋友前去道贺,顺便也给银行增加一些声势,另外你也用点心,不要总是一天到晚的缠着我三姐。”赵颜当下郑重的开口道,银行并不仅仅是他为了洗刷曹嵩的恶名而创建的,最重要的还是银行在经济上的重要作用,这也是赵颜影响大宋变革的关键一节。(未完待续……)

第五百八十三章 银行开业

    “啪啪啪啪……”东京的御街之上,随着一串长长的鞭炮声响起,大宋银行东京总部终于开业了,只见银行的大门前是人山人海,其中道贺之人络绎不绝,而且大都是东京城有名的人物,其中有商人也有权贵,能够请动这么多人前来,由此可知这间银行的实力。

    曹嵩笑呵呵的站在银行的大门前,迎接着前来道贺的宾客,从早上到现在他脸上的笑容几乎都没断过,到现在他感觉自己的脸都快僵了,不过今天是个大喜的日子,所以他不但要笑,而且还要笑的真诚,免得让人觉得他慢待了客人。

    好不容易等到宾客们都来的差不多了,银行开业的吉时也马上就要到了,曹嵩正准备回去喝口水就宣布开业,但也就在这时,只见两辆马车停在银行门前,紧接着只见赵颜带着苏轼、张载、沈括等人一起下了马车走了过来。

    曹嵩虽然知道赵颜会来,但却没想到他竟然一下子带来这么多人,要知道苏轼和张载、沈括等人要么是文名赫赫,要么是身居要职,可以说他们在读书人中极有声望,今天前来道贺的人虽然很多,但唯独缺少像苏轼他们这样的读书人,所以曹嵩也是即意外又兴奋,当即兴奋的上前迎接,脸上也露出真诚的笑容。

    “九哥儿,恭喜你了!”赵颜看到曹嵩倒是没什么废话,直接一句恭喜就行了,倒是他身边的苏轼与张载等人都纷纷上前说了些恭贺的话,这让曹嵩也十分高兴,不过同时他也有些困惑,按说以苏轼等人的身份,参加这种银行开业的活动好像有些不太适合。甚至还会被读书人认为算降了身份,毕竟读书人对于商人可一向没什么好感,真不知道赵颜是怎么说服他们的?

    曹嵩本以为赵颜他们已经是最后一批宾客了,当下刚想把他们迎进去准备开业,但也就在这时,忽然只见又是一辆马车前来。而当赵颜和曹嵩看到这辆马车时,却都是一愣,因为他们一眼就认出来这是赵顼的马车。

    果不其然,只见马车刚一停下,长身玉立的赵顼就从马车上跳了下来,紧接着一个身材高大的中年人和一个比较单薄的年轻人也从马车上跳下来,看到这两人时赵颜也不禁眼睛一眯,因为这两人正是才入京没多久的王安石和王雱父子。

    说起来王安石被赵曙任命为翰林学士后,外面读书人虽然都觉得朝廷是在浪费人才。以王安石的能力,最少也要担任一个实权职位发挥他的才能,而不是翰林学士这样的清贵官,为此那些年轻的士子差点再次闹出上书的风波,幸好赵颜用交趾转移了这些人的视线。

    不过相对于外界的风浪而言,王安石本人却显得十分平静,对于朝廷的任命也没有任何的异议,甚至在听到外界对他的议论时。他还主动和朋友说,变法并非小事。朝廷对变法怀有谨慎的态度也很正常,所以大可不必因此而怀疑朝廷,他相信总有一天朝廷会明白他的苦心的。

    当然王安石也并没有消极的等待,至少赵颜就知道,王安石这段时间一直在了解着大宋的各方各面,为他的变法做着积极的准备。另外王安石与赵顼也是交往甚密,甚至传说王安石有时会与赵顼彻底交谈,今天赵颜见到赵顼与王安石父子同乘一车,心中也不禁担忧起来,看来王安石已经把变法的希望放在了赵顼身上。万一赵曙有一天去世了,恐怕变法也就要拉开序幕了。

    虽然心中十分的担心,不过赵颜脸上并没有表现出来,反而十分热情的上前迎接赵顼,曹嵩看到赵顼和王安石竟然也来了,当下也更加的高兴,毕竟这两人的身份更加不凡,他们今天能来这里,肯定也会在京城造成不小的轰动,这也更加利于银行名气的传播。

    “大哥,你怎么有空来这里?”赵颜当下走上前笑道,事实上赵颜和赵顼都是银行的大股东,反倒是曹家在银行中占的股份并不多,只是暂时委托曹嵩管理罢了,今天的银行开业,曹嵩也给赵顼去了请帖,不过那只是礼节性的,因为谁都知道赵顼很忙,恐怕根本没时间来参加银行的开业。

    “呵呵,银行中可是有我不少的股份,今天开业我当然要来看看,另外临川先生在听说了银行的事情后,也对银行十分感兴趣,于是我就陪他一起来了。”赵顼微笑着回答道,不过他前面的话肯定只是敷衍,后面关于王安石的那句才是他来这里的真正原因,特别是最后他说是陪王安石来,而不是带王安石来,由此可知来这里正是王安石的意思。

    想到王安石竟然已经可以左右赵顼的决定,赵颜也不禁眉头一皱,不过随即他又向王安石笑道:“没想到临川先生对这小小的银行也感兴趣,实在让本王有些意外啊!”

    “郡王殿下客气了,太子和我闲谈时,曾经聊到过郡王在西夏时对银行的构想,对此老夫也十分的赞同,认为银行将对我大宋的各方面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今日银行开业,所以老夫才建议太子殿下前来一观!”王安石对赵颜也十分客气的道,他现在已经知道赵颜对自己变法的事并不怎么支持,不过这只是政见上的不同,对于赵颜的才华,王安石也是十分的佩服,甚至一直还存着想要说服赵颜改变想法的心思。

    对于王安石,赵颜也十分佩服他的人品,因此这时也客气了两句,然后曹嵩上前请他们一同进到银行观礼,毕竟这时吉时已到,若是错过了吉时可就不好了。

    开业典礼这东西也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反正宋朝这时的商家开业时,都要热闹一番讨个好彩头,有钱有实力的商家甚至会请一些舞龙舞狮或杂耍艺人前来表演,以此来吸引一些人气,就算是小本生意的商人,至少也会拉上一挂鞭炮图个吉利。

    当然像银行这样的商家,自然是大宋最顶级的商人,甚至连赵颜和赵顼兄弟都在其中有股份,因此开业典礼自然也不会小,光是舞龙舞狮的队伍就请了不少,另外还有杂耍艺人表演,吸引了不少的百姓围观,等到典礼结束时,曹嵩亲自点燃了一根长达十丈左右的鞭炮,最后半条街上都是鞭炮的红纸屑。

    随着典礼的结束,赵顼和赵颜带头存了一笑钱到银行,这也算是对银行的支持,既然连他们两个都表态了,那么今天来的其它宾客自然也不会空手而来,纷纷在银行中存了钱,甚至还有些手头比较紧的商人,直接在银行中贷了笔钱,他们也都听去过西夏的商人朋友说了,银行可以对外放贷,而且收取的利息要比寺庙放的贷低上数倍,再加上银行雄厚的背景,所以他们自然都愿意来银行借钱度过难关。

    福瑞绸缎庄的许掌柜就是前来银行借贷的商人之一,他家的绸缎庄本是京城有名的绸缎庄之一,不少达官显贵都喜欢在他家的庄子里订些绸缎,只是前段时间他走背运,从蜀中和杭州定的两批绸缎竟然先后出了事故,其中蜀中的那批绸缎走水路,竟然遇到百年难遇的大风浪,导致船翻到江里,一船的绸缎都泡了水,根本卖不上价钱,至于杭州那边的货更惨,刚出杭州就意外失火,几十辆大车的绸缎都烧成了灰。

    本来以许掌柜的家底,两批货物出了事故顶多让他伤筋动骨,但还不至于借贷,但前段时间他看到西夏那边有商机,于是投了不少钱进去,现在手中正是最紧的时候,若是找不到钱的话,说不定他的绸缎庄就会垮掉。

    商人一时周转不开也是很正常的事,许掌柜本想向几个生意上的朋友借钱的,但是很不巧的是,这几个朋友和他一样,同样在西夏投了不少钱,现在想抽身帮他也是无能为力,结果在这种情况下,许掌柜只能去借贷,大宋的借贷行业一直被寺庙把持着,只要是大一点的寺庙,都设有专门经营高利贷机构,而且还美名其约“长生库”,借出的钱自然也就是长生钱,名义上为了修葺寺庙而筹钱,实际上却是寺庙的主要财源之一。

    佛祖虽然一向以慈悲面目示人,但是大宋寺庙经营的高利贷可是一点也不慈悲,不少人都因为借了寺庙的高利贷,经过利打利之下,最后根本还不起,搞的家破人亡的也是大有人在,所以许掌柜对此也十分担心,生怕向寺庙借了高利贷后,身上就多了几条吸血鬼,万一中间出了什么差错,恐怕他们许家也就完了。

    不过也就在许掌柜踌躇之时,却无意间听到银行的消息,而且他派去西夏的管事也和他提到过银行在西夏的事,甚至他的管事在西夏就已经向银行借过一笔钱,利息比之寺庙的长生库要低的多,所以他在知道银行在京城开业时,立刻第一时间跑来道贺,随后就借了一笔钱用于周转,而且如此低的利息,就算出了什么意外,他也可以顶的住。(未完待续……)

第五百八十四章 王安石与银行

    类似于许掌柜这样的商人还有许多,这也多亏了之前银行打下名声,所以在银行刚一开始,他们就很自觉的选择前来银行贷款,以便度过难关,当然银行不是慈善机构,想要从银行贷款,必须有相应的抵押,这样万一贷款收不回来,银行就可以收回商家的抵押品,比如许掌柜就以他在京城的一座大宅子做了抵押。

    得益于许掌柜这些商人的支持,使得银行的开业第一天就做了不少的业务,有了这些人的带动,再加上以前积累下的名声,以及银行开业那天的浩大声势,所以银行的名气也很快在京城打开了,刚开始只是一些商人前来存钱取钱贷款,慢慢的开始出现一些普通的百姓,虽然这些百姓存取款的数量不多,但他们的数量却是极为庞大,所以对于银行来说,他们才是整个银行业务的主体。

    刚开春的汴河河畔虽然还有些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