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宋闲王-第4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清者自清,我也懒得再解释。不过李谅祚死了,这件事可大可小。等下王朝他们搞清楚李谅祚的死因后,就让他们把这件事报上去,由太后他们处理吧!”赵颜不想在梁皇后的死因上再争辩什么,当下转移话题道。

    听到李谅祚去世的事要交给高太后处理,赵煦的小脸立刻一垮道:“又是交给太后处理,什么时候我才能真正的做一些事情啊?”

    看到赵煦满脸都是不满的表情。赵颜也禁不住有些好笑,当下上前拍了拍他的小脑瓜道:“你今年才十岁,就算是把朝政交给你打理,恐怕你也处理不好,所以对于你来说。最重要的还是学习各方面的知识,等到你再年长几岁,就算你不愿意,我也会要求太后安排一些政务给你处理。”

    说到这里时,赵颜的表情忽然一怔,过了片刻这才忽然长叹了口气道:“当初你父亲还是皇子时,我和你四叔都是无忧无虑的,整天也没一点正事,但是你父皇却被你祖父安排了不少的政务,每天跑来跑去,连我这个弟弟也经常月余见不到他,可是他却是乐在其中,到现在我都想不明白那些政务真的就那么吸引人吗?”

    听到赵颜提到自己的父亲,赵煦的小脸上也露出几分黯然的神色,不过紧接着他脸上又露出几分迟疑的神色,似乎是有什么话想说,但又不好意思说出口。

    赵颜这时也发现了赵煦脸上的表情,当下开口道:“怎么了,有什么话要说就说吧,难道你对三叔还有什么隐瞒的?”

    看到赵颜主动问起,赵煦也终于鼓起勇气,当下沉吟了片刻这才开口道:“三叔,当年父皇他刚刚开启变法时,您为何要离开京城啊,若是当时您能够留下来协助父皇,也许变法就不会搞成后来的模样?”

    听到小小年纪的赵煦竟然问起这个问题,赵颜却是心中一沉,虽然赵煦话中没有明说,但其实已经有些怪罪赵颜的意思,毕竟他虽然与赵颜亲厚,但对于自己父亲的感情也更加深厚,所以对于赵顼变法失败这件事,也一直耿耿于怀。另外更让赵颜感到生气的是,以赵煦的年纪,恐怕还想不到这些,也就是说,他的这些话很可能是有人在背后挑拨。

    想到背后有人搞鬼,赵颜心中也不由得有些恼火,不过他表面上倒没有表现出来,而是考虑了片刻这才对赵煦道:“煦儿,当初变法的事十分复杂,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得清楚的,不过我当初之所以离开京城,除了因变法这件事与你父皇发生分歧外,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想要开发南洋一带,对此你父皇也对我十分支持,现在你看南洋一带,每年都可以给朝廷提供大量的税收,也正是有了这些税收的支持,才使得我大宋在变法失败后,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过来。”

    小小年纪的赵煦对赵颜当初离开京城的事的确有些心结,不过现在听到赵颜直言不讳的说出他与自己父亲的确因变法而产生分歧,但却因为这个分歧使得南洋得到开发,这让他也感觉到赵颜的光明磊落,心中的心结也一下子消灭了,毕竟三叔与父亲虽然发生过分歧,但也并没有影响到他们兄弟之间的感情,在自己父亲病重之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召自己三叔回京主持政局,而且也正是三叔的支持,才让自己登上了皇位。

    想到上面这些,赵煦也不由得对赵颜产生几分歉意。不过也就在这时,只见王朝忽然脚步匆匆的走过来,然后上前禀报道:“殿下,李谅祚的死因已经查明了!”

    “哦?什么死因?”赵颜听到这里也急忙开口问道,他想知道李谅祚之死到底是一个意外,还是其中有什么阴谋?

    “据仵作刚才解剖发现,李谅祚应该是冻饿而死的!”王朝当即回答道。

    “什么?冻饿而死的,而且还是在厨房?”赵颜听到这里也不禁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若非他了解王朝的为人,恐怕还会怀疑他是不是在糊弄自己?

    “殿下,属下知道这个结论可能有些让人无法相信,不过这的确是事实,刚才仵作除了发现李谅祚的死因外,还发现李谅祚在生前得了一种病。”王朝再次开口道,刚开始他也怀疑仵作的检验结果,不过当听完仵作的解释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

    “哦?什么病?”也有些急忙的开口问道。

    “中风!”王朝抬头吐出两个字,然后这才又解释道,“据仵作的检验,李谅祚很可能是在厨房准备做饭时忽然发病,结果全身瘫痪躺在地上,不过这种病并没有要了李谅祚的命,之后他肯定清醒过来,但是因为发病之后全身不能动,整个府邸又只有他和那个老仆,刚才那个老仆的样子您也见到了,按我的估计,很可能是那个老仆先因病变得痴傻,这才使得李谅祚不得不自己做饭吃,却没想到他也突然发病,结果使得李谅祚呼救无门,最后竟然躺在地上活活的冻饿而死。”

    听完王朝的推断,赵颜也露出沉思的表情,整个事情虽然有许多的巧合,但也完全解释了李谅祚的死因,而且他也相信王朝的能力,所以李谅祚的死因很可能像他推断的那样,完全只是一个意外,怪只怪看管李谅祚的人只给他安排了一个老仆人,而且平时也不经常进来看一看李谅祚的死活,若是多几个仆人,或是中间有人进来看一下的话,也许就不会发生这种惨剧了。

    不过想想也不能怪看管李谅祚的人太大意,毕竟他都被软禁十几年了,能派一个人照顾他的生活就不错了,而且十几年都没有出过事,看管李谅祚的人也不可能十几年如一日的保持当初的警觉,更何况李谅祚本来就是个囚犯,他死了倒也干净,免得那些残存的西夏作孽心中有什么想法。

    当下赵颜让王朝去找负责看守的军队和皇城司的人商量,把这件事给报上去,然后他带着赵煦离开了西戎公府,不过李谅祚一死,估计这座西戎公府也将要成为历史了。

    第二一早,赵颜把赵煦送走,看着赵煦的马车慢慢的消失在街角,赵颜的脸色却慢慢的阴沉下来,昨天赵煦问他当初变法时为何离开京城的那些话,让赵颜忽然警觉有人在背后搞鬼,对于这样的人,赵颜必须要把他尽快的查出来,否则他睡觉都觉得不安稳。(未完待续……)

第八百三十一章 魏王赵颢

    李谅祚的死并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高太后得到下面的禀报后,甚至都没有与几位相公商议,直接就指派礼部的官员给李谅祚办了一个草草的葬礼,至于安葬李谅祚的地方却十分有趣,高太后亲自指定的地点,竟然就在赵曙的永厚陵中。

    对于大宋的臣子而言,能够与皇帝陪葬在一起是一种无上的荣耀,每位帝王的丘陵里都有大片的陪葬区,只不过对于李谅祚这位西夏原来的帝王来说,陪葬在赵曙的陵墓旁却是一种无比的屈辱,因为他就你是赵曙的陪葬品一样,后世人见到他的陵墓时,第一个就会想到赵曙灭掉西夏的功绩。

    说来也是巧了,就在李谅祚刚刚安葬,一直寄住在赵颜那里的黄五德也终于不行了,毕竟他年纪本来就不小了,再加上太监因为身体的缺陷,一般的寿命都不长,所以黄五德能够熬到今年的冬天已经十分不错了,而且他走的时候十分安详,头天晚上还让人给他准备了热水,自己洗得干干净净的,等到第二天照顾他的人叫他起床时,却发现黄五德已经安安静静的离世了。

    当下人跑来向赵颜禀报黄五德的消息时,他听后把自己关到书房里,等到再出来时,两只眼睛却已经变得红肿,也许在别人看来,黄五德的身份并不怎么光彩,但是在赵颜看来,黄五德却是一个难得的老朋友,现在连他也走了,他身边的老朋友又少了一个。

    对于黄五德的葬礼,赵颜是亲自出面操办的,前来参加葬礼的人大都是皇城司的一些老人,另外赵颜还亲自进宫求见高太后,经过她的同意。终于为黄五德争取一个在赵曙的永厚陵中陪葬的名额,说起来黄五德的功劳并不比任何一个大臣小,但是他是个太监,本来是没有资格进陪葬区的,但奈何赵颜的面子大,就连高太后也不得不给他几分面子。

    黄五德下葬那天。赵颜带着家人都去了,虽然妻子儿女们都在旁边,但是当看到黄五德的棺椁被抬进墓室里时,他也禁不住再次泪流满面,赵颜与薛宁儿的儿子赵信与黄五德的关系最好,平时经常跑去黄五德那里听他讲故事,现在看到黄五德去世,也是哭得喘不过气,谁劝都没用。而且葬礼结束了还不肯走,最后还是赵颜劝了几句,这才把赵信劝回去。

    就在黄五德葬礼结束的第二天,赵颜在书房中接见了一个皇城司的人,只见这人身材干瘦,长相也十分普通,扔到人堆里属于根本找不到的那种,不过他唯独与常人不一样的则是这个人少了一条手臂。其实这个人也是赵颜的老熟人,那就是当年随同他一起流落到女真人那里的许山。他的手臂也是在女真人那里丢的。

    本来许山就是皇城司的人,后来随同赵颜从女真人那里回来后,赵颜担心他少了条手臂不方便呆在皇城司,于是就给他在军校中安排了一个教官的职位,专门教授学员们一些与情报有关的课程,不过后来许山觉得自己还是更适合在皇城司。于是就再次回到皇城司,经过这些年的努力,以及赵颜的扶持,许山现在也是皇城司的大头目之一,而且他与薛狼不同。这些年他一直呆在京城,对于京城的事务最为熟悉。

    “殿下,已经查清楚是谁在背后搞鬼了!”只见许山向赵颜躬身行了一礼道,一张精瘦的脸上也满是严肃之色,前段时间赵颜发现有人在背后挑拨自己与赵煦之间的关系,所以才让人知会一下许山,让他暗中的查探一下,现在总算有了结果。

    “是谁?”赵颜这时也是沉声道,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但若是有人敢主动招惹他,那可就别怪他不客气了。

    “是……”许山这时迟疑了一下,接着这才开口道,“是魏王!自从先皇去世后,魏王就经常找理由入宫,以前只是去太后那里请安,但是前段时间忽然开始接近陛下,据陛下身边的人说,魏王曾经在陛下面前讨论过殿下!”

    “二哥?原来是他!”赵颜听到许山的话也有些意外,魏王是他二哥赵颢的封号,说起以前赵顼在世时,赵颢表现的倒是十分老实,每天把自己关在家里读书写字,似乎对外界的事一点也不关心,但是等到赵顼去世后,赵颢就表现的有些异常了,不但频繁进出皇宫,而且还主动结交一些大臣,只不过赵颜万万没想到他竟然敢挑拨自己与赵煦之间的关系。

    “殿下,魏王这段时间十分活跃,不但经常出入宫中,而且还结交大臣培植势力,恐怕是有什么想法啊!”这时许山再次开口道,他与赵颜出生入死过,这几年又极受赵颜的重视,所以有些话他说起来也没什么顾忌。

    赵颜听到这里也露出沉思的表情,过来片刻这才开口道:“许山,你能不能监视我二哥平时的动向?”

    听到赵颜的这个问题,许山却是露出一脸难色,过了片刻之后这才开口道:“殿下您也知道,皇城司完全听命于皇家,一般没有特别的命令,皇城司是绝对不能监视皇族中人的,之前我帮殿下调查一下魏王的行踪也只动用一些自己信得过的人手,若是让人监视魏王的话,恐怕会被别人察觉,万一把这件事捅到上头,我倒是不怕,就怕连累到殿下身上。”

    许山倒不是有意推脱,而是事实就是如此,皇城司现在的大头领是高太后的人,内部也被高太后安插了不少人手,许山虽然是几个大头目之一,但他们这些大头目之间也是明争暗斗,一不小心就会被人给搞下去。

    赵颜也知道许山的难处,毕竟今时不同往日,同时这也让他又想到黄五德,当初黄五德主管皇城司时,只要他开口,什么样的情报都可以拿到手,要办的事情也只需要吩咐一声就会办得妥妥贴贴,哪里会像现在这么束手束脚。

    想到上面这些,赵颜也不禁叹了口气,当然又询问了一下许山一些关于赵颢这些天的动向,然后这才让他回去,至于赵颜自己则独自一人在书房里坐了许久,一直在考虑着赵颢这样做的目的。

    对于赵颢这位二哥,赵颜平时虽然与他交往不多,但也知道他并不像表面上那么简单,而且赵颜还知道,当初赵顼还在世时,也同样不怎么喜欢赵颢,别看他们两人都是高太后的儿子,但是赵顼反倒是与赵颜的关系最好。

    赵顼之所以不喜欢赵颢,主要还是赵颢此人的性格有些阴沉,表面上赵颢一心只喜欢读书,每天呆在家里闭门不出,但实际上在赵颜他们四兄弟中,就数他对皇位的事最为上心,当初赵顼还是皇子时,赵颢就在赵曙面前表现的十分活跃,只是赵曙一心培养赵顼做接班人,这才让赵颢慢慢的死了心。

    当然若仅仅是因为赵颢对皇位有兴趣的原因,以赵顼的脾气还不会那么不喜欢自己这个弟弟,主要还是因为赵颢这个人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表面上好像表现的超然物外,但其实暗中经常做一些小动作,这让赵顼大为不喜。

    另外赵颜还知道一件事,那就是在赵顼最后病重之时,忽然有一天让人给赵颢送去不少书,并且叮嘱他好好的在家读书。这件事在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是赵顼对赵颢这个弟弟的关心,但其实背地里的意思是警告他好好的呆在家里,不要暗中捣乱,后来赵顼把赵颜诏回,还特意叮嘱过他要小心赵颢,万不可让皇位落到赵颢手中,因为赵顼知道自己那二弟根本不是做皇帝的料,一来他没有帝王的气度,二来也没有帝王的才能。

    “看来二哥他还是不死心啊!”赵颜这时自言自语道,赵颢现在这么活跃,无非就是看到自己的亲娘高太后掌权,而赵煦的年纪又小,最关键的是赵颜退下来不管事,这对他来说自然是个绝佳的机会。

    不过从赵颢挑拨赵煦与自己之间关系的这件事上,赵颢也许并非是冲着皇位来的,毕竟赵煦已经做了三年皇帝了,他未免有胆子敢对赵煦做什么,所以对于他来说,很可能是想提前与赵煦打好关系,好为日后做准备,只不过他看到赵颜与赵煦的关系这么亲近,所以才暗中挑拨,这样他才更有机会接近赵煦,甚至取代赵颜与赵煦之间的关系。

    想明白了赵颢的打算,赵颜也是长舒了口气,不过这也让他对赵颢更加鄙视,估计他也只懂得用这种些背后搞鬼的小伎俩。不过赵颜这时转念又一想,赵颢的这些小伎俩虽然成不了什么大气候,但若是放任他这么搞下去,也足够让人感到恶心的,看来得想个办法给赵颢一点警告,免得他再给自己添一些恶心事。(未完待续……)

第八百三十二章 大朝会

    年关将近,东京城比以往也更加的繁华,大清早东方的太阳才刚露出一线,街道上就已经十分的热闹,早起的并不仅仅只有一些卖力的下苦人,另外还有大宋的高官,今天是大朝会的日子,他们也要进宫参加朝会。

    苏颂坐在马车里,手捧着暖炉脑子中考虑着今天要上朝的事,前几天越王赵颜来找他,两人商议了一件大事,这件能否做成就看今天他与其它几人的表现了。想到这里,苏颂禁不住伸手摸了摸袖子中的那道奏折。

    前段时间陈升之终于从相位上退了下来,于是苏颂补了他的缺,正式成为大宋的宰相之一,同时也是赵颜在朝中的代言人,不过赵颜轻易不会让他们帮自己做什么,一切只需要按照他们本心去做就行了,不过这次却是个例外。

    马车进到宣德门,一直来到大庆门外,苏颂这才下了马车,正准备赴紫宸殿参加大朝会,却没想到刚一下马车,却看到苏轼正笑呵呵看着他,这让苏颂当下也是笑着上前道:“子瞻,你今日来得很早啊!”

    “哈哈,我来这么早就是为等你这位宰相啊!”苏轼当下也是笑道,他与苏颂当初在军器监时就是老朋友了,而且又在琼州那里共过事,彼此间的交情自然十分深厚。

    大庆门距离紫宸殿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距离,所以苏颂与苏轼就结伴而行,边走边聊一些政务,周围也有不少官员前来参加大朝会,遇到相熟之人时也彼此打个招呼。按照大宋的规矩,每五日举行一次大朝会,在紫宸殿举行。而每日则举行一次小朝会,也叫内朝会,则是在垂拱殿举行,当然能够参加内朝会的都是比较重要的官员,称为常参官,也叫日参官。而能够参加大朝会的人官员则被称为六参官,因为大朝会每月只举行六次。

    “子容兄,殿下交待的事情你可准备妥当了?”等到周围没什么人时,苏轼这才小声的询问道,前几天赵颜与他们这些人都通了下气,所以他也知道今天要做的事。

    “放心吧,奏折已经准备好了,等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