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晋霸天下-第2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华安抬步轻轻走了过去,并推开了大门,里面空荡荡的。除了正前方高处的龙椅和一些简单的物品,剩下的什么都没有。

    由于光线还是不足,里面墙壁上的华丽装饰基本看不见,仅能看到刷了金漆的一些反光装饰。

    前方高处的龙椅是纯金打造的,上面镶嵌了几枚葡萄大的夜明珠,因此,在光线不足的夜晚,仍能发出耀眼的亮光。

    华安轻轻走进大殿,在发着光的龙椅旁停了下来,伸手抚摸龙椅之上镶嵌的夜明珠,感觉手指滑腻滑腻的,这些夜明珠全部被镶嵌在金龙的嘴里,看上去颇为精致。

    为了坐上这把龙椅,蜀中不知发生了多少次叛乱,每一次叛乱都是一场腥风血雨,看着眼前的龙椅,华安闻到了一股鲜血的味道。

    “蹬蹬蹬……”就在这时,华安听到了大殿外的台阶上,传来了众多士兵的脚步声。

    华安连忙走了出去,却见王三和陈霆父子等众将领,正在赶来,心头不禁一惊,连忙迎了过去。

    “王三,不是让你追击叛军吗?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华安厉声问道。

    “大哥,叛军在撤退的道路上,每隔一里便设置几道绊马索和不少铁蒺藜,我军战马很难快速追击,如今,已经折了二十余匹战马了。”王三连忙解释道。

    华安闻言,点了点头,道:“原来如此,看来叛军真够狡猾的,不但兵分六路,扰乱我军的视线,而且,还在撤退的道路上设置这么多的障碍,罢了,你们都辛苦了,都回去休息吧!”说完挥了挥手,示意众将离开。

    “是,将军。”众将抱拳一礼,转身离开。

    众将走后,王三上前一步,低着头,道:“大哥,是我没能办好差事,还白白损失了二十余匹战马。”

    华安摇了摇头,轻声道:“这怎么能怪你呢?叛军在撤退的道路上设置大量障碍,纯属意外情况,大哥事先不是也没预料到吗?二十余匹战马而已,你就不必自责了。”说完拍了拍王三的肩膀。

    见华安丝毫没有怪罪自己的意思,王三便放下心来,随即转身返回营帐方向。

    此时,天色更加晚了,已经快要到夜半子时了,华安中军大帐外站了片刻,转身走进大帐。

    由于还没想好该怎么写奏折,华安决定先睡上一觉,第二日再写不迟。

    ######

    第二日午后,派往叛军撤退方向的斥候,都先后返回了成都,并将探查到的准备情报,向华安汇报。

    通过斥候的汇报,华安总算将叛军的撤退情况搞清楚了,原来叛军居然是兵分两路撤退,另外四路人马都是临时组建的乌合之众,主要负责迷惑自己。

    至于撤退的两路人马,一路向东南方向撤退,另一路则向西北方向退走,两路大军的撤退方向是完全相反的。

    撤往西北方向的叛军,华安通过张育前一日的分析,得知其目的是为了进入吐谷浑境内,从而借助吐谷浑的力量,与大晋为敌。但撤往东南方向的叛军又有什么企图呢?华安看着案子上的蜀中地形图,思考了起来。

    此时,张育和谢思明就在大帐内,并站在自己的身后。

    华安指着成都东南方向,看向张育和谢思明,开口问道:“叛军主力七千人马,向东南方向而走,二位觉得,其目的是什么,他们要前往那里落脚?”

    谢思明看着地图,犹豫了一会儿,开口道:“成都东南之键位、江阳、朱提三郡距此不算很远,我军容易控制,而最远处的牂牁郡,我军不易控制,且处在五州之交界,山川纵横,最有利于叛军躲藏,而不利于我军追剿,所以,下官以为,叛军可能是要进入牂牁郡躲藏,以悄悄积聚实力,从而相机对我军发起进攻。”

    张育闻言,补充道:“叛军另一支人马若是进入吐谷浑,很有可能会说服吐谷浑进犯蜀中,这样叛军便可东西夹击,共同杀回成都了。”

    华安闻言,觉得很有道理,顿了顿,问道:“叛军情况如此,以二位大人之见,我军当下应该如何应对,是追击其一路人马,还是分兵两路追击,或者两路都不追。”说完看向二人。

    张育首先抱拳道:“将军,就目前的形势,我军只能放弃追击,放任叛军离去。”

    “将军,下官也是这个意思。”谢思明同样如此表示。

    “哦,这是为何。”华安惊问其故。

    张育抱拳,解释道:“将军,叛军早有准备,大大超出下官原先的预料,昨晚王将军和陈将军的遭遇,下官都听说了,既然已经追不上了,就没有必要再追了,眼下我军的当务之急是尽快控制益州西部的富庶之地,并发展生产,训练募集兵力,只要我军强大起来,就算叛军与吐谷浑合流,也不是我军的对手。”

    谢思明补充道:“还有一点,将军要以益州的乱局为理由,尽快取得都督益州诸军事的职位,以名正言顺的在益州招兵买马,组建益州军团,此事刻不容缓,将军必须立即决断。”

    华安点了点头,正色道:“好吧!就依二位之言,本将这就给朝廷写一封奏折。”说完拿起案子上的毛笔,开始书写。

    经过一番仔细的斟酌,华安终于将奏折写完了,在奏折中,华安首先诉说了大晋先祖统一华夏的各种丰功伟绩,而后,以自己深受皇恩,表示要誓死效忠大晋,随后,便说出了邓定、隗文等叛军作乱,击败益州刺史周抚,祸乱益州的种种罪行,并表示自己未得到朝廷允许,私自出兵救援益州,是效忠大晋心切的缘故,并请求皇帝原谅。

    紧接着又说出了叛军残余势力仍在蜀中肆虐,并有与西北吐谷浑合流的趋势,自己身为大晋将领,必须暂时驻守成都,方可保住大晋好不容易得到的半壁江山。

    最后,强烈要求朝廷派遣一位能打仗的将才坐镇成都,并都督益州军事,以保证益州的稳定,若朝廷无人可派,自己愿意鞠躬尽瘁,亲自都督益州诸军事,为朝廷守好西南边陲。

    写好奏折之后,华安轻轻用嘴吹了吹,并交给身后的张育和谢思明观看,二人看后大为称赞,并表示,按照华安如此表述,朝廷任命其都督益州诸军事的可能性极大。

    见张育和谢思明都没有什么意见,华安便放下心来,随后,又写了几封战报,打算与奏折一起,送往成都。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华安亲自叫来了五名可靠的亲兵,将信件交给他们,并告诫五人,一定要以最快的速度赶往建康城方向,为了防止马力不足,华安特意为他们五人配备了十匹战马,以保证马力。(未完待续。。)

第五百零一章 坐镇成都

    华安自荐的奏折,已经送往建康城方向,接下来的当务之急便是尽快控制益州的膏腴之地,并收拢民心。

    益州在梁州的西南部,地势较好,良田众多,人口是梁州的两倍,控制了益州,华安都督区域的实力将会大大增强,从而可以招揽更多的人马。

    在中军大帐之中,华安与张育、谢思明二人,根据益州的实际情况,开始商议控制益州的具体事宜。

    由于叛军的残余势力仍在蜀中活跃,因此,派遣大军屯驻益州,除了驻防的任务,还有清缴叛军残余的需求。

    经过一番仔细的分析,华安得出在益州的西部,最靠近蜀郡的汉嘉、汶山和键为三郡,是叛军最为活跃的地区,同时,这里也是益州人口最为密集的区域,因此,华安决定着重控制这三个郡。

    对于东部的江阳、朱提、牂牁,暂时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毕竟,那里的人口很少,道路崎岖,一旦将大军派驻过去,则短时间内很难返回,万一梁州方向有战事,也难以回军救援。

    况且,叛军的主力人马撤向了牂牁郡方向,派遣大军围追堵截,一定会耗费极大的时间和精力,大军的伤亡也不会小,在如今兵力并不是很充裕的关头,只能放弃益州东部,待实力逐步发展起来,再收复益州东部不迟。

    在派遣大军控制益州西部的问题上,华安与张育、谢思明商议了一段时间。决定让李亮率领五千人马屯驻汉嘉城,以控制成都西南的汉嘉郡,并严密监视南部的越隽郡,李奕率领五千人马进驻成都东南的阳武城,以控制键位郡,并监视东南方向的江阳郡和朱提郡,铁牛的一万北伐军主力驻守成都,并派出部分兵力进入西北方向的汶山城和东北方向的雒城,以控制汶山郡和新都郡。

    如此一来,在以成都为核心的益州膏腴之地。将完全处于华安的控制之中。仅凭现有的土地和人口,只要不经历战乱和严重的自然灾害,要不了几年,益州的富庶将会让天下人羡慕。若是合理分配生产资源。情况可能会更好。

    华安占据益州。毕竟还未获得朝廷的正式认可,因此,建设重点仍然是梁州方向。尤其是汉中郡距离关中最近,日后北伐关中,必须以汉中为根据地,因此,汉中的战略地位,永远都是最重要的。

    只是,此时益州方向还很不稳定,因此,华安还不能立刻率领部分兵力返回梁州,还需要在益州多呆一些日子,以便震慑蠢蠢欲动的叛军残余势力,并顺便等候朝廷的回音。

    以成都和建康城之间的距离,朝廷的回复至少要在一个月以后,而华安也打算在成都坐镇一个多月,并顺便整顿益州的吏治,提拔一批人才充当益州的各级官吏,以填补叛军离开后,益州官吏的严重缺乏。

    对于官吏的选拔和任命这一块,华安不是很精通,也不是很感兴趣,但好在有张育和谢思明帮助自己,而华安也很信任二人,并将选拔和任用官吏的各种事情都交给张育和谢思明打理,只有五品以上的大官,华安才会亲自过问,并写奏折向朝廷推荐。

    虽然很多寒门子弟被破格提拔了,但由于士族对知识的垄断,因此,获得提拔的大多数官吏,仍然都是士族出身,寒门被提拔的不过是少数罢了,因此,华安的提拔官员行动,并没有遭到士族的反对,寒门子弟就更加感激华安了。

    处理各种政务是一件极其劳心劳力,而且很枯燥的事情,在成都的这段时间内,即使事情再忙,华安时不时的也会带上张育和谢思明,以及一众将领前往成都的郊外,名义上是视察农务,实则有游玩,放松身心之意。

    毕竟,紧张劳累的工作,需要多接触大自然,以缓解紧绷的神经,这样劳逸结合才能保持精力的旺盛,从而让人有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

    此时,春耕已经过去,郊外的田地里,到处都是青绿色的庄稼幼苗,看上去让人的心情颇为舒畅。

    这些庄稼都是嫩苗,很脆弱,根本经不起战马的践踏,因此,华安下令,让麾下所有人马不得践踏幼苗,违者严惩不贷。

    在一处隆起的小山包上,华安一行人策马登了上去,远处的庄稼苗尽收眼底,看上去颇有大草原的气势。

    “益州刚刚经历邓定、隗文之乱,然而庄稼却并未因此受损,这真是不幸中的万幸啊!”华安看向前往的庄稼幼苗,轻声感慨道。

    张育点了点头,抱拳回道:“益州农时不因叛军而受到影响,这还应该感谢叛军首领王誓啊!”说完意味深长的看向华安。

    “哦,庄稼好坏,还要感谢王誓,为何?”华安有些不解的问道。

    张育笑了笑,回道:“将军有所不知,叛军原本打算早日起兵,以尽快攻取成都,从而避免夜长梦多,但王誓力排众议,决定在春耕之后再起兵,以不违反农时,他这么做,固然有私心,但确实避免了农田大规模的荒芜,算起来倒是一件功劳。”

    “这件事情,你是怎么知道的。”华安蹙眉问道,毕竟,这种事情是叛军的机密,知道的人一定不多。

    张育回道:“回禀将军,昨日我军将士在成都抓住一位藏匿在此的叛军小校,经过下官的反复讯问,他什么都招了,其中,就包括这件事。”

    “哦,原来如此,这么看来,本将还要给王誓记上一功了,哈哈!”华安说着大笑了起来。

    众人见华安大笑,也都跟着笑了起来。

    行军司马谢思明,笑了两声,看向华安,轻声道:“将军,益州的良田远多于梁州,但各种水利设施都已经老化,许多大的河道,深度不足三尺,上游的百姓为了个人的私利,随意改造河道,阻止河水流向下游,更让这里的水利愈加混乱,甚至多次引发百姓械斗,死了不少人啊!若不早日整治,要不了几年,这里的许多良田就将再次成为荒地。”

    华安闻言,点了点头,轻声回道:“这个问题的确很严重,必须要彻底的整治一番,待本将返回汉中,便会派遣李疏渠带上一众水利人才前来益州,以改造这里的沟渠设施,务必要让益州成为蜀中最大的粮仓,为日后主力大军北伐关中,提供足够的粮草。”

    谢思明闻言,点了点头,并又提出了一些更加具体的建议,华安听了觉得有理,便全都答应了。

    一行人马,在成都郊外绕了一个大圈,随后返回成都之中,开始处理城内的各种政务。

    ######

    大半个月后,在建康城方向,华安派遣的五骑人马,将奏折和军报呈给了皇宫内的官员,随后便在驿馆等候。

    华安的奏折和军报,第一时间被呈给了辅政的会稽王司马昱和大臣蔡谟,二人看完华安的奏折,觉得非同小可,决定立即向太后褚蒜子汇报,并研究处理的办法。

    在建康城的太极殿之中,已经三岁的皇帝司马聃,站在皇太后褚蒜子的两腿之间,等待着司马昱和蔡谟的到来。

    很快,司马昱和蔡谟,带着几位朝中的重臣来到了太极殿,并首先向皇帝和皇太后行了一礼。

    褚蒜子轻轻挥手,示意各位重臣平身,并询问道:“各位爱卿这么着急要见哀家,不知有何重要的事情。”

    司马昱拿出手中的奏折,拱手道:“启禀太后,梁州刺史华安送来一封奏折,臣和几位大臣都看过了,但觉得此事事关重大,还是要禀告太后才好。”说着将奏折双手呈上。

    一名太监接过奏折,并转交给垂帘后方的褚蒜子。

    褚蒜子一听是华安送来的奏折,连忙翻开并仔细的看了一遍,随即,嘴角露出了一丝淡淡的笑意,不过隔着垂帘,对面的臣子是完全看不见的。

    “华将军果然英勇,这么快就击破了叛军的主力,有华将军坐镇益州,哀家也可以放心了。”褚蒜子如此表态,等于是同意了华安都督益州诸军事的请求,至少在心里是不反对的。

    一名大臣见状,抱拳道:“太后,益州自成体系,远离江东,若非特别可靠之人,绝不可让其都督益州军事,以防万一。”

    他嘴里的以防万一,自然是说万一华安占据益州造反,后果将极其的严重,并且必将给大晋朝带来难以预料的灾难。

    蔡谟闻言,看向这么大臣,反问道:“以你之见,何人才是特别可靠之人?”

    这名大臣也不掩饰,直接回道:“以下官之见,非桓驸马不可,桓驸马是天子亲戚,对大晋朝必然忠心耿耿,且文武兼备,足以胜任都督益州诸军事的能力。”

    蔡谟闻言一笑,轻声道:“桓驸马文武兼备,对大晋朝忠心耿耿,本官并不反对,但其主力需镇守襄阳、武昌一带,以抵御强大的赵国,从而保证我大晋荆州的安全,对于益州根本就是鞭长莫及,此次邓定、隗文等人叛乱,荆州军主力救援不及,便是最好的证明。”(未完待续。。)

第五百零二章 单车刺史

    蔡谟说的都是实情,此次益州发生叛乱,桓温在接到周抚求援信件的时候,成都已经被叛军攻破了。

    就在桓温筹措兵马钱粮,准备率领部分兵力增援益州的时候,周抚溃败的消息传来,同时,赵国的豫州军团也有异动,大有进攻荆州的趋势。

    桓温审时度势,决定暂且不去增援益州,以防止赵国的豫州军团突袭荆州,毕竟,一旦荆州有失,大晋将会被懒腰切成两段,从而首尾不能相连,荆州的战略地位远胜益州,桓温必须保重舍轻,亲自坐镇荆州,以震慑蠢蠢欲动的赵国大军。

    见蔡谟提到桓温的荆州军团,对益州鞭长莫及,这名极力推荐桓温的大臣,顿时哑口无言,但仍坚持另派他人都督益州诸军事,以防备华安独自掌握益州和梁州的广大区域。

    见臣下意见不和,皇太后褚蒜子看向会稽王司马昱,轻声问道:“关于都督益州诸军事,皇叔有何意见。”

    司马昱连忙抱拳回道:“禀太后,臣下以为,桓驸马镇守荆州,责任极其重大,荆州失则大晋亡,为了全力守护荆州,益州之军事必须委托他将都督,眼下益州叛乱还未平定,都督益州之将领,必须是通晓军事的名将,方可胜任。”

    司马昱的回答并没有指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