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晋霸天下-第3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物极必反,即便华安表现的再好,但当其麾下的实力发展到足够强大的时候,还是不可避免的引起了朝廷官员的恐惧和不安,在华安从梁州挥师北进,相继占领秦州和雍州之后,朝廷的官员就开始对华安特别留意了,并派遣了诸多卧底,潜入华安军中担任不同的职位,如此便可观察华安的一举一动。

    好在华安并没有任何不臣的举动和言论,因此,在占领关中的这段时间,朝廷并没有为难华安,如此,华安通过一番努力,将经历战火破坏的关中,改造成了八百里鱼米之乡,以生产足够的粮草和各种物资。

    在华安兵出潼关,并分兵两路,迅速攻占并州和司州的大片土地之后,朝廷的士族官员对华安再次恐惧起来,他们没有想到,在关中修养一年有余的华安军团,居然有实力兵分两路,分别向司州和并州同时发起进攻,并在极短的时间内攻占了并州和司州的大部分土地,并对河北之地形成了钳形包围。

    至此,朝廷的官员便开始研究如何削弱华安的实力,只是,没过多久,燕国二十万精锐大军突然南下,并一举生擒战无不胜的魏国皇帝冉闵,威震河北,这同样让大晋朝廷的官员感到无比的恐惧,他们害怕燕国会携胜利之势力,一举打到江南,为此暂时将华安的问题放在了一遍,并有意让华安军团与燕国大军一较高下,从而同时削弱燕国和华安的实力。

    只是,事情的发展并没有按照,这些朝廷大臣的想法进行,华安军团与燕国主力大军,隔着两百余里的距离,陷入了对峙之中,谁都没有主动发起进攻。

    如此情况,便让这些朝廷大臣,再次萌生了削弱华安的想法,与此同时,在建康城方向,也发生了非常不利于华安的谣言,如此,这些大臣便顺水推舟,将华安都督的梁州和益州拿下,并很快派遣自己的心腹进入梁州和益州,抢占属于自己的地盘。

    从朝廷卸下自己都督梁州和益州的军务之时,华安就预感到朝廷要对自己下手了,毕竟,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尽管燕国和代国的实力仍旧很强悍,但总体实力却在大晋朝廷之下,因此,这些朝廷股肱大臣有些迫不及待了。

    即便预感到自己的危险,华安仍旧没有表现出,对大晋朝廷一丝一毫的不满,这并不是因为华安软弱和愚忠,而是时机还不成熟,况且,朝廷的动作并不大,还没有触碰华安的核心利益,也没有触碰其麾下将领的核心利益,在这种情况下,华安必须隐忍不发,淡定的观察朝廷的一举一动,并暗中安排一切。

    “启禀将军,建康城散步谣言的源头查出来了。”一名心腹小校走进中军大帐,抱拳说道。

    华安闻言,眉头一皱,大声道:“快说,究竟是何人散布谣言,要对本将不利。”

    心腹小校抱拳道:“回将军,据安排在建康城的细作探查,谣言的源头是一伙来自辽东,贩卖人参的商人。”

    “哼,商人,商人怎么可能会做出有损本将的事情,这伙人来自辽东,想必是慕容俊耐不住寂寞了,要与本将玩反间计,这招真够损的。”华安恨恨的说道。

    “将军的意思,是燕国人搞的鬼?”心腹小校说道。

    华安点了点头,下令道:“你下去吧!告诉建康城的细作,继续盯着这伙商人,一定要确认他们的身份,到底是不是燕国的细作。”

    “是,将军。”心腹小校抱拳一礼,转身前去传令。

    心腹小校走后,华安在中军大帐之中,踱起了步子,此刻,得知散步谣言之人,是辽东的商人,华安已经基本可以确定,是慕容俊暗中搞的反间计,目的是为了让大晋朝廷与自己之间不和,从而引发大晋内部的动乱,这样,燕国便可坐收渔翁之利。

    一想到这里,华安就非常的担心,如今,大晋朝廷算是中计了,并已经开始着手削弱自己,若自己不反抗,就会落得和祖逖一样的下场,但若是自己反叛朝廷,也必然会引起大晋的新一轮内乱,如此一来,燕国大军便可趁大晋内乱之机,横扫中原河北,并最终统一整个天下,如此一来,华夏乐土都将被鲜卑铁骑所蹂躏,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华安既要阻止朝廷对自己的削弱,同时,也要避免引起大晋的内乱,至少,在燕代联军被击败以前,华安不能与大晋的另外两支主力,荆州军团和扬州军团有摩擦,否则,慕容俊的奸计就会彻底的得逞。

    当然,有一句话叫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事情的发展,有时并不一定会按照原先的轨迹运行,除了平衡大晋朝廷与自己的关系,华安还要做最坏的打算,那便是,一旦与大晋朝廷的关系彻底的失控,扬州军团和荆州军团与自己敌对,自己就必须当机立断,率领主力大军退回关中,凭借潼关的险峻,守住关中八百里秦川,如此,倒是还有翻盘的机会。

    当然,这仅仅是最坏的打算,不到万不得已,华安不会放弃辛辛苦苦打下的土地,让慕容俊白捡这么大的便宜。

    “嗯嗯。”就在华安蹙眉苦思的时候,聪士虎候走进了大帐之中,并抱拳向华安行礼。

    华安点了点头,用手语询问虎候发生了什么事情。

    虎候用手语流利的汇报了梁州和益州发生的事情,他告诉华安,雷暴和铁牛在接受朝廷的册封之后,并没有表现出任何的反常,他们先是表现的欣喜若狂,而后又非常的疑惑,并不明白朝廷为何要突然提拔自己,心里多少有些忐忑。

    华安得知这一消息,嘴角微微笑了笑,这才是真实的铁牛和雷暴,他没有想到,这么多年没见,雷暴和铁牛还是这副德行。

    原来,华安早在多年前,便在雷暴和铁牛的府邸,安插了数名聪士,当然,除了他们之外,华安麾下的主要将领和文官都被聪士监视着,就连建康之中,都有华安秘密安排的聪士,邺城、蓟城、龙城、姑臧,这些重要的城池自然也是必不可少了,在一些重要的城池,华安甚至安排了多路互不统属的聪士,以增加探查消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除了聪士之外,由军中优秀斥候组建的大量细作,也分布在各个重要的位置,为华安秘密收集情报,从而让华安可以尽可能的多了解天下的形势。

    华安相信,凭借聪士和细作这两张完全独立的情报网,便足以让自己先知先觉,在乱世之中,立于不败之地。(未完待续。。)

第七百一十四章 可恶的士族官员

    在蜀中方向,朝廷派遣的近百名官员,在抵达益州和梁州之后,很快便进入了各自的岗位,并立即开始搜集蜀中官员的过失与罪名,以便进行弹劾,并最终取而代之。

    这些官员皆是朝廷重臣的心腹,他们的出身大多是江南士族和北方士族,因此,他们代表的自然是是江南士族和北方士族的利益,此时,益州和梁州经过多年的发展,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良田的亩数更是增加了一倍,新出生人口的夭折率大大降低。

    如此物产丰富、人丁兴旺的鱼米之乡,让这些新来的朝廷官员心动不已,他们自然不会错过大捞一把的机会。

    仅仅数日,他们便接连弹劾了几十名蜀中官员,并没收了这些官员的房屋和田产归自己所有。

    当然,这些没收的房屋和财产,是远远不能满足他们胃口的,这些朝廷派遣的官员,又以各种理由相继霸占老百姓田产,就连华安赏赐给麾下有功将士的田产,他们都没有放过。

    要知道,华安为了激励麾下将士效命,将梁州和益州新开垦的部分土地,赏赐给了麾下的众多将士,而这些土地都是新开垦的,因此,华安将其赏赐给麾下诸将的时候,并没有向大晋朝廷进行汇报,这便直接导致众将领拥有的土地不合法,从而让这些朝廷官员,可以以这些土地不合法为由,将其没收。并最终将其变成自己名下的田产。

    在这些血统高贵的士族官员眼中,那些只会厮杀的贫贱武夫,怎么配拥有大片的良田,况且,他们大多都在河北一带,就算心里不忿,也只能干瞪眼。

    当然,为了不引起驻守蜀中将士的反叛,这些官员并没有侵吞雷暴和铁牛麾下将士的田产,从而使得他们的行动没有受到太大的阻力。顺顺利利的就赚了个盆满钵满。

    这些官员大肆侵吞良田。他们是赚足了,但蜀中的老百姓可就遭殃了,凡是拥有新开垦良田的百姓,在一夜之间就失去了所有的田产。沦为一无所有的佃农。从而过上奴隶般的生活。

    这些老百姓非常的想不通。这些田地都是他们辛辛苦苦开垦的,这么多年来,一直都是他们的田地。为何换了一批官员之后,这些田地就莫名其妙的不属于他们了,这让他们感到愤怒和不满。

    众多失去田地的老百姓聚在一起,要与这些士族官员理论,不过,官字两张嘴,一群没有文化的老百姓,与官员理论,岂不是与虎谋皮,结果可想而知。

    当然,这些士族官员精通驭民之道,他们是不会把事情做的太过分的,为了安抚这些失去土地的老百姓,他们明确表示,这些田地仍归原有的老百姓耕种,只是,在收成之后,要交纳一部分收成而已,并且,除了交纳一部分收成之外,剩下的收成足够这些老百姓活命。

    他们抓住了老百姓的弱点,那便是,只要吃得饱穿得暖,便会相对满足,从而不会铤而走险,做出过激的行动。

    得到如此结果,所有的老百姓都非常不满,但也就是不满和愤怒而已,他们中的大多数,还是选择了无奈的接受,毕竟,抢占他们土地的是官家,只要不挨饿,他们大部分不会冒着杀头的危险,与朝廷官员作对。

    当然,也有少量百姓,完全不愿妥协,他们有的直接与朝廷官员发生了冲突,并被抓进了大牢之中,也有的聚集在一起,拿起简陋的武器占山为王,打算与朝廷彻底的决裂。

    一时之间,在整个蜀中,时常发生百姓与朝廷的冲突,占山为王,据坞堡自保的百姓比比皆是。

    尽管这些冒险的百姓所占的比例很小,但在蜀中也引起了不小的波澜,并很快传入了建康城之中。

    建康城的朝廷重臣,详细的了解了蜀中所发生的事情,总体还算比较满意,虽然派往蜀中的官员,侵吞老百姓的田产,引起了部分百姓的反抗,但这也是在所难免的,毕竟,若是不能得到好处,这些血统高贵的士族官员,才不会前往蜀中做官呢?更不会效忠他们这些元老重臣,况且,这一小撮老百姓是成不了什么大气候的,蜀中被他们这些士族势力控制,已经成了板上钉钉的事情。

    进入蜀中的这些士族官员,动辄获得良田万亩,这让那些没有前往蜀中的士族子弟眼馋不已,他们纷纷要求前往蜀中,以为朝廷效力的名义,分得一杯羹。

    但此刻派往蜀中的官员已经足够,为此,当朝的这些元老重臣并没有同意,但经不住这些士族子弟的苦苦请命,不得已,冒险让他们分别前往关中和司州,负责控制这两处的经济命脉,从而让华安麾下的大军仰他们的鼻息。

    当然,朝廷的重臣,还是担心这么做会进一步刺激华安,从而有可能让华安铤而走险。

    不过,益州和梁州皆是鱼米之乡,是华安起步的地方,算得上是华安的根基,如今,朝廷将其根基拔除,而华安却并没有任何异常的举动,甚至连一句抱怨的话都没有,安插在华安军中的卧底,更是传出了一句‘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话语,这让朝廷的重臣们放心了不少,同时也让他们胆大和放松了不少。

    为了尽快遏制华安的实力,同时,也为了快速扩张自己的利益,这伙朝廷重臣,便答应了众多士族子弟的请求,派遣他们进入关中和司州,让他们管理那里的户籍和田地等事物,并排挤华安的心腹,一步步的完全控制这两个地方。

    在这些士族子弟之中,按照门第和名望,分别被授予监察御史、水衡、典虞、牧官、司盐校尉等大小不等的职位,以便可以更好的控制关中和司州。

    不过,思来想去,朝廷重臣们,还是有些担心,于是,告诫这些即将出发的士族子弟,凡事一定要适可而止,做人千万不可太过贪心,尤其不可过分刺激华安军团的将领,以免引起激变。

    这些士族子弟,自然欣然答应,并信誓旦旦的保证,一定会不辱使命。

    朝廷重臣很是欣慰,便立即进入皇宫之中,将派往蜀中官员,所取得的功绩,添油加醋的向褚蒜子做了汇报,并要求继续派遣士族子弟前往关中和司州。

    褚蒜子觉得如此大规模的进入华安军团控制的区域,似乎有些不妥,但经不住这些老臣的苦苦劝说,最终点头答应了,并下达圣旨,将即将出发的士族子弟全部封官,让他们带着朝廷的圣旨,前往关中和司州,管理那里的各项事务。

    在准备数日之后,一众士族子弟在数百将士的保护下,离开建康城,浩浩荡荡的向关中和司州方向行进。

    ####

    在邺城方向,华安端坐在中军大帐之中,蹙眉忧虑了起来,据安插在蜀中的聪士回报,朝廷派遣的近百名士族官员,已经深入了蜀中的各种机构,并大力排挤自己扶植起来的官员,甚至将这些人打入牢狱之中。

    最要命的是,这些士族官员,为了自己的利益,将众多老百姓的田产兼并,并引起了部分老百姓的反抗,在整个蜀中,聚众占山为王的百姓有近万人。

    如此一来,蜀中的生产环境变得恶劣了不少,长此下去,必然会造成生产力的下降,甚至,会造成人口的流失。

    梁州和益州,是华安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是华安起步的根基,如今,却被这些士族官员如此糟蹋,华安心里很难过,同时,也证实了自己的判断,朝廷果然又有了进一步的行动。

    最让华安担心的是,按照这些士族官员,如此的手段,要不了多久蜀中的税收和粮饷都会被他们所掌控,如此一来,铁牛和雷暴麾下的大军,就必须仰人鼻息生存,就算他们与自己感情很深,但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也一定会服从朝廷的旨意,并成为士族控制之下的一支军队。

    若真的出现这样的情况,对华安来说是极其不利的,为此,华安显得忧心不已。

    “大哥,大哥,大营出现骚乱。”就在华安忧心不已的时候,王三大步走进了中军大帐。

    华安闻言大惊,忙问道:“究竟怎么回事?”

    王三抱拳道:“大哥,是因为部分将士的田产被朝廷官员侵吞,这些将士的家人,还被打了,将士们收到家书,心里不忿,借着酒劲,扬言要带兵杀回蜀中。”

    华安仔细一听,在大营内的确有异常的喧哗声,于是,立即起身离开中军大帐,向喧哗声响起的方向走去。

    “敢夺我良田,打我爹娘,这兔崽子,老子一定饶不了他,将士们,拿起你们的刀剑,随本将杀回蜀中。”一名满嘴酒气的小校,大声吼道。

    “对,杀回蜀中,杀回蜀中。”麾下的将士全都举起手中的兵器跟着附和,显然他们都极度的愤怒。(未完待续。。)

第七百一十五章 关中遭殃

    “干什么,你们这是要造反吗?”华安大步走上前去,大声斥道。

    “将军,将军来了。”众将士连忙将手中的兵器放下,并围成一圈,注视着华安。

    “将军,我等皆收到家中来信,一群狗官抢了我们的田地,还打伤了我们的亲人,这口气我们咽不下。”带头的小校,大声说道。

    “将军,您要为我们做主啊!”众将士皆大声附和。

    华安闻言,蹙起了眉头,此刻,麾下将士群情激奋,若是不为他们做主,一定会让这些跟随自己许久的将士感到寒心,但若是凭借这一点小事,与朝廷全面对抗,则又有些小题大做,毕竟,就目前来看,麾下将士受到的波及还不是很大,只有不足两成将士的田产受到了朝廷的没收。

    在这种时候,华安要做的便是一个字忍,待到了忍无可忍的境地之后,才可以对大晋朝廷发起反制。

    华安看向麾下将士,大声道:“将士们,你们家中的遭遇,本将都已经知晓了,你们放心吧!本将一定会为你们做主的,今日午后,本将便会派遣亲兵前往蜀中,解决这件事情,若是将士们的良田收不回来,本将会把自己的田地补偿给将士们。”说完一脸真诚的表情。

    其实,华安知道这些田地,是自己私自赏赐给麾下将士的,若是按照大晋的律法,这些官员完全有权利将这些田地没收,所以。对索回这些良田并不抱太大的希望,但为了给麾下将士一个交代,华安只得暂时敷衍他们。

    “将军都说了,一定会帮助将士们索回田地的,都散了吧!”王三大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