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晋霸天下-第3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上,末将愿意戴罪立功,亲率麾下将士,为王上开路。”前锋主将大声请命道。

    拓跋什翼键摆了摆手,轻声道:“你们都起来吧!是本王轻敌在先,怎么能将罪名都推到诸位将军的头上呢?”说完让前锋军团的众将领全部起身。

    “谢艾率全军在盂县设伏,重创我军前锋兵团,是要警告本王,让本王莫要过分逼迫,否则便会让我军再次遭受巨大损失。”拓跋什翼键轻声猜测道。

    “王上,我代国勇士岂能被谢艾吓住,末将建议,全军主力迅速追击,追上晋军主力之后,将其全部歼灭,一举拿下并州。”一名部将大声说道。

    “王上,从盂县前往晋阳城,山谷、断崖等险峻地形越来越多,若是晋军利用险峻地形,再次设伏,难保我军不会再次中伏,末将以为要缓步推进,多派斥候,切莫再中埋伏了。”另一名将领说出了不同的意见。

    拓跋什翼键闻言,陷入了犹豫之中,若是全速追击,很有可能再次遭到谢艾的埋伏,若是稳步推进,则有可能让晋军主力逃入晋阳城,从而与张平麾下的兵马汇合,形成一股很难对付的力量。

    代王拓跋什翼键自然不希望,让自己麾下的兵马再次遭受埋伏而受到损失,为此,下定决心要稳步推进,就算因此造成晋军主力退入晋阳城,与张平麾下的兵马汇合,他也不怕,他相信自己麾下大军的实力,完全可以攻破晋阳城,从而重创晋军主力,进而占领 整个并州。

    在进行一番准备之后,拓跋什翼键与麾下的主力兵马,继续向南追击,并相继占领沿途的城池,兵锋直指并州首府晋阳城。

    ######

    在关中方向,王猛麾下的将士,在得到王猛的飞鸽传书之后,将朝廷派遣到关中的官员全部逮捕,并搜集了他们鱼肉百姓的不法证据,而后,派遣一支人马,押送这些朝廷派遣的官员前往洛阳,准备与洛阳方向先期被捕的官员一道,全部押送到建康城,交给大晋朝廷,并献上他们所有的罪行记录。

    在王猛抵达长安城之后,便开始重新掌管关中的所有事物,并将被朝廷官员削职下狱的官员,全部重新启用,虽然这些人的确有些过错,但瑕不掩瑜,为了关中各项工作的顺利运行,这些人必须回到他们原先的岗位。

    为了尽快稳定军心民心,王猛到任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将所有被朝廷官员没收和吞并的良田,全部物归原主。

    在王猛的努力下,关中的百姓再次拥有了自己的土地,民心逐渐稳定了下来,军中将士的家属,见田地重新回到了他们的手中,自然非常高兴,并立即写家书,告诉前方的亲人。

    为了进一步稳定民心,让关中完全恢复以往的稳定,王猛对那些受到损失的百姓,给予了额外的优待,对于那些在保护田地过程中,不幸死去的百姓,给予了一定的抚恤,并让下级官员好好安抚这些百姓,以免生出乱子。

    见关中方向逐渐趋于稳定,王猛心下颇为高兴,并开始研究下一步的工作,以让关中更加的富饶。

    王猛心中初步的想法,是要在官吏,民风、农耕、水利、军队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的改良。

    为了让关中持续富强,首先要整顿吏治,让所有的官员,时刻牢记为百姓服务的宗旨,对于鱼肉百姓的官员,要给与相应的处罚,严重的要处死,以起到杀一儆百的效果。

    另外,人才的培养也是繁荣关中的重要因素,只有具备了足够的人才,才能让关中的各行各业都顺畅的运行下去。

    民以食为天,农业是立国之本,因此,农耕和水利的改良,也是迫在眉睫。

    关中民风强悍,内斗比较严重,因邻里结仇、村与村之间争夺农业用水等问题,引发的械斗比比皆是,这一点也必须要改变。

    而为了增强军队的战斗力,军事装备的研发和换装也不可懈怠,必须加紧准备。(未完待续。。)

第七百二十七章 燕国大旱

    王猛将自己的计划想好了之后,经过再三斟酌和修改,然后派遣心腹亲兵,将这个改造关中的计划送往邺城,以让华安尽快批准。

    而就在此时,在邺城的华安得到了聪士的密报,大晋朝廷已经决定册封自己为北王,同时,为了制衡自己,在同一时间,册封桓温为南王。

    得到这个消息,华安微微松了口气,朝廷果然是服软了,没有向自己采取过激的行动,否则,事情会向何处发展,真的很难判断。

    华安庆幸这个结果,同时也庆幸桓温做出了有利于自己的决定,要知道,在桓温的身旁,也是有华安秘密派遣的聪士,通过聪士的汇报,华安得知桓温最近向朝廷上奏了紧急奏折,而这份奏折被送出的时间,恰好是自己麾下心腹将信件交给桓温之后,也就是说,桓温送往建康城的紧急奏折,是一定与自己有关的。

    而朝廷在收到这封紧急奏折之后,立马就做出了同时册封自己和桓温的决定,如此一来,华安便可以大胆的猜测,桓温在奏折中一定是站在自己这边的,否则,朝廷不会这么快下定册封两个王的决定,毕竟,按照大晋的祖制,不是司马氏子孙是不可以随意封王的。

    像燕王慕容俊、凉王张重华之所以被封王,是因为他们拥有大量的军队,且远离江南,封他们为王,只不过是赐予一个名号而已,就算大晋朝廷不封王。他们自己也会自主称王的,而华安和桓温却是大晋朝廷的将领,让他们称王,大晋朝廷自然是一万个不愿意,不过,以目前的情况看,华安和桓温掌管了大晋大半的军队,实力极为强大,此二人只要站在一起,大晋朝廷就不得不封王。以维持江山的稳定。

    华安知道。按照册封使团的行进速度,抵达邺城,至少也需一个月的时间,为此。他仍以将军自处。并利用这段时间。好好的安抚麾下将士,以尽快让麾下大军恢复士气,并严格训练。以在燕军主力返回襄国城的时候,有足够的实力,可以与之对抗。

    “大哥,好消息。”王三大步奔入华安的中军大帐,高兴的说道。

    “什么事情,这么高兴?”华安问道。

    王三喘了口气,大声道:“关中方向刚刚传回消息,王猛将军麾下的将士,已经将朝廷派遣的官员全部逮捕了,并将这些人全部押往洛阳城方向,还有,王将军返回长安之后,将关中的田产问题,处理的井井有条,被朝廷收回的田产,已经全部返还到老百姓的手中了,大哥赏赐给将士们的田地,也都归还给了他们,还有最让人高兴的是,梁州和益州的朝廷官员,听说我军将士要杀回蜀中,都吓得半死,并逐步开始归还侵占的土地。”

    “好,真是太好了,想不到事情进展的会如此顺利,照这种情况发展下去,要不了多久,我军将士的愤懑情绪就可以平息,在燕军主力返回襄国之前,我军一定可以做好全面的准备。”华安高兴的说道。

    “是啊!大哥,邓将军麾下的将士,已经陆续收到家书,三万关中骑兵已经恢复士气,只需稍加训练,便可恢复之前的战斗力。”王三轻声应道。

    华安点了点头,轻声道:“我军主力恢复战斗力指日可待,不过,河北一直缺粮不是办法,关中距离太远了,洛阳、荥阳、上洛、弘农、河东等数郡的农业要尽快发展起来,以补充大军所需的粮草。”

    “大哥,这些郡县的农业,已经在加紧发展了,所有能动用的人力都用上了,倒是显得人力有些不足了。”王三轻声说道。

    “这很好办,河北一带的百姓足有数百万,可以动员这些百姓渡河南下,加入开垦农田的行列,如此便可大大加强人手,尽快让河南成为下一个关中。”华安正色建议道。

    王三闻言,微微摇头,轻声道:“大哥,河北一带缺粮是不假,但这里的子民皆是魏国的子民,他们不愿意离开家乡,不愿意离开魏国,我军动员的效果,只怕不会很好,况且,我军持续向邺城方向供应粮草,邺城方向的缺粮问题,已经基本上解决了,这里的子民就更加不愿意离开家乡了。”

    “哦,这么说是我军供应过多的粮草,导致了这种情况的发生,看来,要适当减少粮草的供应了。”华安轻声说道。

    见华安如此说,王三有些惊讶,顿了顿,抱拳道:“大哥,你真的要这么做吗?这样一定会引起魏国朝廷的反感。”

    华安犹豫了一下,轻声道:“不用担心,魏国朝廷现在是仰我军鼻息,就算心里有意见,也只能忍着,你要知道,我军只要一撤,魏国很快就会被燕国攻灭。”

    “是,只要大哥决定了就好,我这就吩咐下去。”王三应了一声,转身离开中军大帐。

    其实,华安逐步将河北的百姓逼向河南,一是为了发展河南的农业,让河南的农业尽快的发展起来,以就近为河北的主力大军提供粮草,二是为了让河北的老百姓可以自给自足,从而减轻华安向河北供应粮草的压力,三是为了逐步削弱魏国的实力,并最终吞并魏国,让魏国成为自己麾下一个郡。

    华安的计划考虑的不可谓不长远,而且是温水煮青蛙的方式,让魏国在不知不觉中逐步削弱,并最终成为自己的一部分。

    #####

    在蓟城的王宫大殿内,燕王慕容俊陷入了焦虑之中,在以蓟城为核心的大片区域,已经连续三个月没有下一滴雨了,而那些种在地里的庄稼,自然都干死了一大片,这将造成大量百姓颗粒无收,如此紧急的情况,慕容俊怎么能不忧虑呢?

    为了搞清楚老天一直不下雨的原因,慕容俊召集了众大臣进宫,并询问他们,为何会发生这种怪事。

    慕容俊看向众大臣,问道:“各位爱卿,蓟城方圆五百里,连续三个月滴水未下,老百姓种的庄稼干死了大半,如此天灾,是何原因引起,各位爱卿知否?”

    “王上,此乃天灾,上天之意,我等凡人如何能得知。”一名大臣回道。

    慕容俊闻言,显然有些不悦,并继续看下群臣,询问天灾的缘故。

    “王上,微臣倒是略知一二,不知当讲不当讲。”一名大臣抱拳道。

    “但说无妨,但说无妨。”慕容俊连忙问道。

    这名大臣,抱拳说道:“王上,此天灾是因为王上斩杀冉闵所致,若要补救,必须拜祭冉闵,以平息上天的愤怒。”

    “什么,让本王祭拜冉闵,像冉闵这样的奴仆之才,怎么会得到上天的垂青?”慕容俊有些愤怒,并大怒着说道。

    “回王上,冉闵武功天下无双,乃上天战神转世,因此王上斩杀冉闵,触怒了上天,所以,才有了这三月大旱。”这名大臣抱拳说道。

    “简直一派胡言,王上千万不可相信这心痒之人,三月未降甘霖是天灾而已,与斩杀冉闵能有何关心?”大臣阳婺,大声反对道。

    一时之间,大殿之上争论了起来,有的支持是普通的天灾,也有的支持是因为斩杀冉闵所致。

    慕容俊思索了一下,看向那名大臣,正色道:“爱卿说这三个月上天未降甘霖是因为本王斩杀冉闵的缘故,那若本王即刻祭拜冉闵,甘霖几日可下。”

    “回王上,祭拜之后,上天便可消气,三日之内必降甘霖。”这名大臣抱拳说道。

    慕容俊闻言,点了点头,大声道:“好,既然如此,本王就册封冉闵为武悼天王,今日午后,便举行祭祀大典,不过,若是三日之内,上天不降甘霖,本王可不会轻饶了你。”说完瞪向这么大臣。

    随后,慕容俊让属下官员准备祭祀之物,并决定在蓟城郊外的山中祭祀冉闵,并向上天求取甘霖。

    正午过后,燕王慕容俊亲自带领群臣,在众多精锐士兵的护卫下,前往蓟城郊外,开始祭祀冉闵。

    慕容俊与众大臣祭祀了冉闵,并向上天求取三尺甘霖,祭祀完成之后,便准备返回蓟城。

    突然,天上飘起了乌云,紧接着狂风呼啸不止,让慕容俊都有些站立不稳。

    “下雨了,一定是要下雨了。”一名大臣激动的说道。

    “下雨了,下雨喽!”见天空出现下雨的征兆,所有大臣和将士都兴奋了起来,毕竟,久旱逢甘霖,是一件让人欣喜的事情。

    慕容俊嘴角终于露出了轻松的微笑,并立即返身跪下,以虔诚的姿态,让上天快些降下甘霖。

    “啪啪啪……”慕容俊的膝盖刚刚跪到地面上,巨大的雨点便不停的砸向地面,并将地面的尘土带向空中,让所有人都能闻到湿润的泥土气味。

    “下雨了,终于下雨了。”慕容俊一边小声的说着,一边跪在大雨之中。

    “王上,雨太大了,快回城吧!”见雨下的实在是大,一名大臣撑着雨伞走了过来,劝说慕容俊立即返回蓟城。(未完待续。。)

第七百二十八章 三喜临门

    慕容俊伸手推开了身旁的大臣,仰头淋着瓢泼大雨,自言自语道:“下雨了,上天终于下雨了。”说完以虔诚的姿态,继续跪着求雨,以希望雨水能多点。

    瓢泼大雨下个不停,一刻之后,地面上的雨水,由于来不及流淌,已经积了厚厚的一层,周围的树木也苍翠了不少。

    慕容俊缓缓起身,一名亲兵立马打着雨伞走了过去,为慕容俊遮挡雨水。

    “回宫。”慕容俊轻声下令道。

    祭祀的位置就在城外不远处,因此,慕容俊与麾下的众大臣,很快就返回了王宫之中,由于淋了一身的雨,慕容俊返回王宫之后的第一件事,自然就是洗个热水澡,而后换上一套干净的衣服了。

    洗漱完毕之后,慕容俊大步走向王宫大殿,他要好好的赏赐那名提出祭祀冉闵的大臣,是他的建议让上天降下甘霖,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蓟城周边的旱情,保证了燕国老百姓的收成。

    在王宫大殿内,仅有几名燕国重臣,见慕容俊走了进来,他们依次抱拳参见。

    当慕容俊提出要封赏那名解决了燕国旱情的官员时,几名燕国重臣皆没有反对,毕竟,那名大臣的预言实在是太准了,刚刚祭祀冉闵,天上就降下了瓢泼大雨,如此功臣,自然是要大加封赏的。

    “王上,鲁口方向刚刚传来喜讯,在我军南北两路夹击之下,王午与麾下的主力大军抵挡不住。鲁口城已经被我军攻破,魏将王午率领部分残兵败将,向邺城方向逃去,我军兵马已经进驻鲁口城。”一名大臣大声汇报道。

    慕容俊闻言大喜,兴奋道:“好,太好了,蓟城刚刚下了大雨,鲁口城就传来了捷报,真是双喜临门啊!”

    “王上,既然鲁口城已经被我军攻破。我军主力当立即返回襄国。并相机攻取邺城,先灭了魏国,而后与晋国争夺天下。”一名大臣建议道。

    慕容俊点了点头,下令道:“好。传本王旨意。让辅国将军慕容恪。立即率领麾下主力大军返回襄国,辅弼将军率领所部兵马占据鲁口,并相机攻取章武、河间、博陵、安平数郡。”

    “是。王上。”一名官员领命道。

    “报,启禀王上,并州方向传来最新消息。”一名小校奔入大殿,抱拳道。

    一听是并州方向的消息,慕容俊不敢大意,忙道:“并州方向什么情况,快说。”

    “回王上,并州方向,代国十五万大军长驱直入,将晋军打的打败,定襄、九原、盂县、狼孟、阳曲等几十座城池,皆被代国大军攻破,晋军主力如丧家之犬,一路逃向晋阳城,如今,代国前锋大军已经兵临晋阳城附近,随时准备攻下晋阳城。”小校兴奋的汇报道。

    慕容俊闻言,是既兴奋又吃惊,前些日子,他就收到了代王拓跋什翼键的亲笔信,得知了代国主力大军要突袭晋军的计划,但他却没有想到,代国主力大军的进展会如此的迅速,居然可以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连续攻占晋军驻守的几十座城池,并迫使晋军主力退入晋阳城。

    他不明白是代国大军太勇猛了,还是晋军主力已经不堪一击,不过,代国是燕国的盟友,代国取得了如此辉煌的胜利,慕容俊心里非常的高兴,同时,也有了跃跃欲试的心里,他要让慕容恪率领麾下主力大军进攻邺城,从而取得与代国大军一样的胜利,如此,才能在代国的面前,展现领导者的姿态。

    慕容俊看向身旁的众大臣,大声道:“代国大军取得了如此辉煌的胜利,我大燕国岂能落在人后,本王打算让辅国将军麾下的人马,在返回襄国之后,稍作休整便南下邺城,以在代国攻取晋阳城之前,攻下邺城,各位爱卿以为如何?”

    “王上圣明,不过,辅国将军麾下的兵马是十三万,而魏晋联军的兵力足有十六万,魏国败将王午,所率领的近两万人马,要不了多久也会抵达邺城,兵力优势就更加明显了,是否应当增加兵力,以让我军稳操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