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皇帝分身-第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昌平县!攻,还是不攻?”扬古利问道。

    扬古利父亲郎柱原是辽西的库尔喀部落族长,后金起兵叛明后,其依附哈赤,其部落被收编入正黄旗。

    而郎柱部族很多人心向大明,并不愿意归顺后金,起兵反叛,杀了郎柱。

    扬古利成为孤儿后,哈赤将其收为贴身护卫,其后,因为立下不少功劳,因为哈赤将女儿赐给他,让其成为了额驸。

    至皇太极登基后,扬古利被封为贝勒。扬古利虽然也是贝勒,但是毕竟不是爱新觉罗氏,没有夺取皇位或者是八旗旗主的资格。所以,扬古利能够左右逢源,在八旗中,与各人皆交好。…;

    至于,阿济格是和多尔衮、多铎等人是同父同母兄弟,所以他们三人同气连枝,控制了满八旗的三分之一兵力。

    而皇太极、豪格父子两人,直接统帅的兵力也仅仅与多尔衮三兄弟旗鼓相当。因为皇太极父子,对于他们也是逐渐有了警惕和提防,不断想法子削减其势力。

    而混的更惨的,则是阿巴泰等等出生比皇太极早的诸位兄长。皇太极是家中的第八子,继承汗位也是运气使然。

    因为,原先哈赤立长子褚英为太子,并且逐渐将军政事务转移给他。不过,当年的废太子褚英心胸狭隘,不将各位叔叔、弟兄们放在眼里,因此触了众怒,哈赤被迫解除其兵权,废其太子之位。

    随着哈赤病逝,并未确立太子,哈赤众多兄弟、子侄还是陷入了汗王之位争夺中。

    而哈赤的二子代善,原本非常有希望获得汗位,但是为了避免八旗内耗,却是推荐实力不凡的皇太极继承汗位。并且,代善出谋划策,让皇太极拉拢多尔衮三兄弟,用以压制众多比皇太极年长的哥哥们。

    皇太极登基后,众多的哥哥中,除了代善混的不错之外。其他的,纷纷遭到打压,不能获得重用。

    比如,哈赤第七子阿巴泰,便是经常遭受打压。不但老奴生前许诺阿巴泰一旗之主的地位,未能够兑现。

    而且,阿巴泰曾经以其立过的功劳,向皇太极讨要郡王封赏。皇太极断然拒绝,并对人说:“我要给阿巴泰做了郡王,他又会得寸进尺,要做亲王和旗主!所以,干脆不理睬他,断绝他非分之想!”

    正是因为皇太极明目张胆的打压他,阿巴泰才会如此郁闷。否则,在哈赤生前,以勇猛著名的阿巴泰,到了皇太极时期,怎么就成了庸才?

    阿巴泰嘀咕一句:“蠢材!攻?老子才不做炮灰呢!”

    独石口战役,阿巴泰损失了两个牛录,使得他痛在心里。也不知道,回去后编制能不能获得补充。

    甚至,最坏的结果——皇太极借机削他兵权,阿巴泰也想过了!

    阿济格冷冷道:“老七,才不过损失了两个牛录,在这里一边呆着去,别丢人现眼!”

    “呸,得瑟!”阿巴泰心中冷笑,以你多尔衮、多铎、阿济格三兄弟的强势,皇太极能容忍你们到几时?

    皇太极、豪格父子两人掌握的直属军队。仅仅与多尔衮三兄弟持平,换做是谁在君王,也会对这种强势的臣子们忌惮三分。

第一零二章 与虎谋皮(四)

    阿济格冷笑道:“昌平自是要攻的!有两万名大明官兵在昌平,如果咱大清兵深入内地,而昌平的大明守军断绝我军后路,那可不妙!”

    扬古利点头,赞成说道:“武英郡王所言甚是!不过,那昌平应该怎么攻?毕竟2万人在据城而守,强攻的话伤亡可能会比较大,不符合我军此次的出兵的目的。。。。。。”

    阿济格沉吟一番道:“强攻?不!要麻痹腐蚀巢丕昌,让他以为我大清不会打昌平即可。其次,王老板。。。。。。”

    王登库精神一震道:“郡王爷,尽管吩咐!”

    阿济格点头,说道:“我需要你帮忙,只要昌平内乱,甚至有人从打开城门,让咱们大军进去,巢丕昌的两万人,不过是土鸡瓦狗,不足为虑!”

    王登库笑道:“对于昌平,咱家经营多年,策反一些大明兵将打开城门,我也不敢打包票。不过,尽力而为吧!”

    阿济格笑道:“王先生谦虚了!有先生在,便抵得上数万大军!”

    王登库被阿济格一夸,心中万分得意道:“咱只能给大清办点小事!我大清以水德克大明火德还是要靠郡王爷这般的猛将!”

    阿巴泰见状,心中厌烦,闷声道:“咱身体不适,先回营房休息!”

    阿济格淡然看着阿巴泰离去,压下心中怒火,道:“这个阿巴泰越来越不像话了,皇上之前可是下了圣旨,此次领军作战,一切皆要听本王安排!但是,阿巴泰还是仗着以前那么一些功劳,桀骜不驯!哼,过去后,我定会汇报给皇上。扬古利,到时候,你可要给我作证。。。。。。”

    爱新觉罗家族之间的内部纷争,除了争夺皇位之外,还争夺旗主。这种利益之争,是是非常残酷的。父子兄弟叔侄相残,多不胜数。而卷入过深的外人,也多半不会有好下场。

    扬古利不欲卷入这场风波,连忙道:“如攻打昌平县,我愿意做前锋!”

    阿济格面色变暖道:“好!扬古利听令!届时,你领本部兵马,我的镶白旗也拨给你四个牛录。蒙古人拨给你3万。一旦昌平内乱一起,你便率军攻破昌平!”

    “遵令!”扬古利肃容道。

    令扬古利去打昌平,而阿济格自己也并不准备闲着。而是开始不断派蒙古炮灰,去居庸关佯攻,牵制大同总兵王朴的军队。

    而阿巴泰,则被打发去乡下抢粮食、钱财。

    八旗兵历次出战,仅仅带少量的口粮。

    入关之后,粮食补给,多是从大明抢劫获得。除了抢劫粮食、财货之外,满清更会对一些村庄进行屠戮。

    皇太极前两次选择从喜峰口附近入关,那边的数千个村子,都成为了残破、空荡荡的鬼蜮。

    而阿济格从独石口入关,自然是同样执行类似的屠杀任务。

    ————————

    天津。葛沽镇的棱堡,已经非常的壮观。

    哪怕是不懂得军事的,也觉得葛沽城池之坚固,已经超过了天津卫城。

    当然了,比起北京城的三十多米宽的护城河,以及有二十米多米高的城墙来说,还是显得渺小了一些。

    不过,肖图白相信,其实葛沽反而比北京城安全!

    因为,北京城池虽然高大,但是设计并不像棱堡结构那么合理,存在不少的防御死角。只要敌军有二十万精锐大军,便有可能攻破北京城。

    而葛沽的设计标准是,冷兵器战争时期,坚不可摧的堡垒。黑火药时代,需要数百吨的弹药,才能够摧毁这些防御工事。…;

    当然了,葛沽的防御虽然是非常的坚固,但是肖图白还是不断的想方设法,增强葛沽的防御力。

    棱堡防御以火器为主。

    火枪、火炮之外,肖图白又开始对大明的传统火箭类武器产生了巨大的兴趣。

    中国最早应用于战争的火器,并不是火铳、火炮,而是先发明了火箭!

    在唐朝时期,已经将火箭应用于战场上。之后,宋、元时期,火箭的研发与火铳、火炮是齐头并进的。

    到了明朝时期,装备军队中的火箭武器,数量并不比火枪、火炮要少。

    茅元仪的大明军事百科全书——《武备志》记载了数十种火箭——五虎出穴箭一次射5只箭,七星箭一次发射7根,九龙箭发射九根,火弩流星箭一次发射10之箭。不过,一次性发射低于10只箭簇的火箭,已经被淘汰了。

    在明军的神机营中广泛装备的火箭武器有——一次发射二十支的“火龙箭”,一次发射三十二支的“一窝蜂”,一次发射四十九支“飞廉箭”,一次发射一百支的“百虎齐奔箭”等等。

    这些多发火箭,多是木箱装载,可以装入战车中,在野战中使用。也可以,放置在城池中,增强城市的防守能力。

    肖图白了解到火箭车之后,便开始迅速的去工部,令其赶制一批过来。经过实际的检验,“火龙箭”、“一窝蜂”、“飞廉箭”,火力密度太低,射程也赶不上床弩、大炮。所以,肖图白对于这三种火箭,看不上眼。

    只有“百虎齐奔箭”,才让肖图白稍微有点动容!在现代机枪没有发明之前,“百虎齐奔箭”可谓是机枪的替代品!

    “百虎齐奔箭”以木箱装载,点燃火绳发射之后,100多根箭簇从箱中破空飞出,如同飞蝗一般,声势不凡。一具“百虎齐奔箭”的威力,瞬间输出的火力密度,简直如同机枪一般疯狂。

    只不过,机枪可以持续发射。而“百虎齐奔箭”是一次性消耗品。

    肖图白观看“百虎齐奔箭”的威力后,准备从工部订购1000具。一具“百虎齐奔”不包括战车这种装载工具的话,工部制造成本要50两银子。

    由于战争的阴影,京营、前线都争抢这种大杀器。

    皇家新军报价200两一部,给工部提供300%的利润。因此,工部自是顶着巨大的压力,将库存的1000具“百虎齐奔箭”送至了天津。

    ————————

    ps:强推中,求收藏、推荐票。

第一零三章 总督(一)

    战争态势迫在眉睫。为了在战争中,获得更多的指挥权限,肖图白再次利用皇帝分身的便利,给封个拥有更多实权的官。

    天津巡抚之类的,肖图白不用妄想,这是文官集团的特权。不过,除了巡抚这种固定的父母官之外,还有“总督”这种临时委派的军政长官。

    一般来说,明朝战时委派的军政长官,有总督、督师、提督、经略、总理、赞理、巡视、抚治等等。最初这些临时官位也必须是拥有进士功名担任。到了后期,武将、宦官都担任了。

    肖图白想了想,给自己加封一个“天津总督”。

    崇祯九月六月二十五日。

    北京来了一队宣旨的队伍,直奔葛沽。

    一番隆重的宣旨仪式,宣旨的太监卢维宁,满脸奉承的说道:“国师大人,恭喜您了,现在您已是天津总督!”

    说着,卢维宁手掌下意识的伸着,显然是想要讨要好处。

    肖图白却仅仅对他点头,道:“你回去禀告皇上,臣肖图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如鞑子敢来犯天津,臣必帅天津军民给予严厉打击!”

    卢维宁见到没有拿到分文好处,颇露出失望之色。

    肖图白淡然,并未理会。

    贿赂太监这种事情,档次太低、格调太低,与顾问党人的宗旨不符,此时的肖图白已经不屑为之。

    太监最大的能量,不过是向皇帝告状,指鹿为马、颠倒黑白。大明朝的文臣武将,都怕这一套。

    肖图白不怕!

    宦官的权利来自于皇帝,而肖图白可以随意掌控皇权,将皇权作为实现自己政治目标的道具。

    如果小心眼的太监,敢于阴他。那么,太监会把自己玩死,而肖图白的一根毫毛也不会伤到。

    有句经典的话语:“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肖图白的回答是:“只需阴他、整他、抽他、扇他、揍他、撞他、找人搞他、再拿板砖你且拍他。”

    令人送走了传旨的太监卢维宁后。

    肖图白的嫡系下属们已经纷纷的道贺了:“恭喜大人,现在天津军政已经完全由您做主了!”

    肖图白点头道:“我接受这天津总督的职位,并不像巡抚一般是永久性质的,只在战事有效。而这一次虏变,也是我党的重要的考验。我党能不能够获得民心支持,就要看我党我军有没有能力抵御鞑子入侵,有没有能力保护好咱乡亲们!这一点,并不是我一个人就能做到,而是需要所有的党员、群众共同努力!”

    众人觉悟都已经非常高,齐声&道:“同心协力,众志成城!抗击鞑虏,保家卫国!”

    “总督天津”战时委派,战后便会被撤掉。

    类似的战时总指挥官,还有很多。比如,洪承畴剿匪在西北,就被任命为西北的五省总督,五个省份的军民,都要接受其领导。

    卢象升剿匪在东南,也是总理东南5省军政大权。

    肖图白的天津总督,仅仅负责一个天津府而已,而崇祯年间的北直隶,可是有八个府。比起卢象升、洪承畴总督5省的巨头,肖图白掌握的权利,简直像一只蚂蚁,

    肖图白也不重视那些虚名,仅仅是为了方便调动天津的军政资源,布置好此次的防御,才担任这个天津总督的。

    历史上,太监卢维宁并不是仅仅到天津宣旨那么简单,而是被任命为总督天津、通州、临清、德州各府的总督,负责在各地布置防御,抵御满清。…;

    不过,卢维宁也是一个贪生怕死之辈,手中掌握数万的军队,却坐视鞑子派出数千人的偏师,肆掠天津攻破宝坻县。

    肖图白担任了天津总督。

    卢维宁自然是歇菜,宣读了圣旨之后,便闷闷不乐的去北京复命!

    获得了“天津总督”这个临时的职位,其实也标志着,肖图白对于整个天津都是拥有野心的。葛沽是根本盘,咸水沽不远的将来也会成为新的基地。

    但是,肖图白的计划,天津将是肖图白势力在北方的最佳立足点。

    哪怕是将来,准备撤到南方,天津也是不会放弃的。选择天津作为北方的立足之地,肖图白主要是考虑到天津的交通畅通。

    天津拥有海运、漕运两条水上交通路线。

    海运和漕运能够起到的运输作用,其实并不逊色后世的铁路运输。拥有了交通的便利,发展工商业经济非常便利。

    而只需建立一直强大的海军,掌握制海权之后,南方的兵力、资源,也能够通过天津港口,源源不断向北方输送。

    海权方面,肖图白目前准备依靠郑家的势力!

    郑家既能称霸南洋、日本航海,自然也能够将满清在旅顺港口建立的5000多人的水师埋葬掉。

    肖图白可以忍受鞑子骑兵在塞外破关而入,但是不能容忍那个旅顺港的数千人的水师。因为,旅顺的水师是大明的一大耻辱啊。

    旅顺港的水师,原本是大明皮岛东江镇的为主力水师。起初是从南方福建、广东调集水师精华,之后又在全国各大沿海省份抽调水师骨干。到了崇祯年,东江镇水师已经属于东北亚最强盛的海上霸权。

    东江镇水师规模最强盛时期,拥有上万水师官兵、上千门大炮。实力其实并不逊色荷兰东印度公司。

    不过,大明东江镇总兵黄龙镇守旅顺时,被鞑子陆上突袭,陆上的军队几乎被全歼,而海上的舰队,大多数被鞑子招降。

    由于,东江镇的位置,是在大明、满清、朝鲜三者之间的位置。

    在毛文龙草创东江镇时期,曾经不断登陆辽西,袭扰鞑子腹地。而黄龙临危受命,担任总兵时期,曾经充分海上舰队的机动性,不断炮轰鞑子的任何船只,并且利用火炮,炮轰鞑子在鸭绿江一带的城池、兵营,给鞑子先后造成超过万人的损失。

    直到黄龙与皮岛副总兵沈世魁不合,负气离开皮岛,登陆再岸上的旅顺作为基地。结果被鞑子大军,突然在陆上将其剿灭了。

    此后,皇太极招降了旅顺的东江镇水师大部,并且,将东江镇水师中威望甚高的的尚可喜招降,用以统帅旅顺水师。

    此后,叛变鞑子的旅顺水师,又因为山东作乱失败,逃亡到辽西的孔有德等人的带来的造船、造炮工匠,实力不断的膨胀,拥有百余艘战舰,五千多水师,三百多门火炮。

第一零四章 总督(二)

    天津有谚——“先有大直沽,后有天津卫”,直沽是天津的古名,而明朝的天津建卫城,也是在直沽附近建设。

    明朝自永乐皇帝定都北京,便是在直沽一带建卫城,用以拱卫北京、防御来自海上的袭击。

    而在崇祯年间,鞑子突袭旅顺,招降了东江镇水师,从而使得鞑子拥有了规模庞大的旅顺水师。

    为防备旅顺水师从海上偷袭登陆,所以大明在天津大直沽,选择高地大建炮台。到了崇祯九年,天津卫的直沽炮台有7座之多,拥有万斤红衣大炮15门,三千斤红衣大炮60门,其他的一些比较小的佛朗机,更是有两百多门。

    围绕着直沽炮台防御体系,天津屯兵8000多人。

    在天津巡抚贺世寿,以及总兵巢丕昌调到昌平县之后。

    天津镇海防游击宋威,成为了天津镇的实际上的军事统领。宋威算是魏忠贤的阉党余孽,因为在崇祯朝时,见风使舵投靠了王承恩。与王承恩有一定的交情,使得宋威从京营调到天津做了十年海防游击。

    此时,王承恩是顾问党一员干将,宋威见到肖图白,显得毕恭毕敬,以肖图白党羽自居。陪伴肖图白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