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皇帝分身-第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露出美人胚子的模样。肖图白心中赞许——这个一个无可挑剔的真正公主,无论是容貌上,还是气度上。

    见到肖图白打量她,公主脸上一红,不过却是落落大方的施礼。道:“肖哥哥也无需将媺娖看的太尊贵,就当媺娖是平民家的女孩儿一般吧。国家不宁,媺娖和母后,皆是要劳作,好为父皇解忧。母后时常和宫女一起织布,用以补贴日常用度不足。而媺娖也常常手抄宫廷书籍。派人卖到宫外呢!”

    朱媺娖原本是顺妃所产,不过其生母早逝,所以自由周皇后抚养。…崇祯的几个妃子,也多数是比较节约简朴的。比如,平民家庭出身的周皇后懂得织布,商人家庭出身的田贵妃则常用针线帮皇帝缝补衣物。

    这种家教下,公主也不至于太过刁蛮。

    肖图白比较和蔼说道:“那么肖某便将公主当做小妹妹一般看待,平日在府中吃穿用度和柔娘、馨予她们一样标准,你需在葛沽进行和军民子女一般上学读书。不过,学校中需隐瞒身份,不能让同学知晓你是公主。。。。。。”…;

    小公主乖巧的握着裙角,道:“媺娖晓晓得了,断然不会让肖哥哥为难。”

    公主被安置在府中之后,柳馨予、赵柔娘开始有点担心,会被公主殿下排挤。不过,很快她们发现,公主是一位很好相处的小孩子。

    尤其是赵柔娘,年龄才不过十四岁,玩心颇重。多了一个八岁的小公主作为玩伴,更是显得开心异常,每日将府中饲养的一些小动物,折腾的鸡飞狗跳。

    好在,两女贪玩也是有分寸的,在府中闹出再大的动静,也不会影响到市井。而公主上学的时候隐瞒身份,以“朱美欣”为化名,一名皇家新军士兵乔装成其哥哥护送其上学。

    葛沽军区小学,大多数就读的,皆是军队子弟家中的孩子。而里面,不少退伍官兵在里面担任校工,而附近也有军队巡逻。学校的里面的安全,仅次于军事重地。

    而对于坤兴公主而言,这种奇妙的生验,显然比是比沉闷的宫廷有趣多了。在宫廷中,她是一名公主,每天仅仅是在小范围内活动,能够见到的脸孔不超过百人。而在葛沽,公主除了能够在国师府、学校活动之外。还能够在在有人护送下,在市区进行逛街。

    在国师府上,公主的生活质量,显然是超过宫中的。虽然,坤兴公主自小不为衣食担忧,但是在宫中是崇尚节俭的,平时她的一些衣裙,如果破旧了也是缝补后继续穿戴。也只有出席一些对外的礼仪,公主才会被打扮的比较隆重、典雅。

    而当公主通过逛街了解市面的物价,了解到在葛沽,一石大米也不过是2两银子。而一套崭新的丝绸衣裙,也不过是3两多银子。各类玻璃器皿,甚至只要几十文钱。而一名百姓,一天的消费约莫是20文钱,这令公主不禁有点吃惊。与此同时,心中产生节约银两,将来找机会捐献给父皇的念头。

    对于小公主的心思,肖图白了解到之后,又觉得可爱,又是觉得心疼。崇祯多年施行抠门教育,以至于一个公主,拥有十两银子的零花钱,第一念头也是攒起来。捐给皇帝,补贴国家用度不足。

    对于公主的心思,肖图白则对她说道:“哪怕节省十两,起到什么用处?大明的问题是人口繁衍过多,传统的农业经济不足养活过多的人口。就如大明有1万万子民,而地主的土地是有限的,大约只要3000万佃农足够。而现在则是3个佃农种过去1个佃农所耕耘的田亩,而佃农人均种租种的田地少了。交租之后,勉强只够自己喝喝。也不能攒下更多余粮筹备荒年所需。所以,稍微天灾加剧,佃农交不起田租。只能逃荒。此时,持续的天灾,造成整个国家莫约有3000万人失业或者半失业,朝廷如果能养得起这3000万失业者,自然能够安稳。若是养不起,那么他们只能选择揭竿而起。”

    公主首次吃惊道:“要养得起三千万人?那得需要多少银两?”

    肖图白道:“一名破产农民不饿死,每年需要1石粮食。3000万人,便是需要3000万石粮食,以三两银子一石来计算,需要9000万两银子每年。。。。。。。”

    公主显然被这一个难以想象的数据吓的沉默了。明廷每年能够收到中央的银两。不过是500万两。凤阳皇陵被焚后,国家无钱去重修。后宫中,皇后等人搜刮了箱底的私房钱,勉强凑出了一万两银子。听闻到肖图白讲述,每年需要9000万两银子才能够让国家真正的安稳下来。她只能深深感觉一股无力。…;

    “肖哥哥认为,媺娖应该怎么做,才能更好的为父皇分忧?”公主也是非常的聪慧,年仅八岁,就能拥有不错的书底,并且抄写书籍。拿到宫外能够卖钱。除此之外,她还经常将自己书写的书法,呈现给崇祯去鉴赏,用其书法的明显进步,让皇帝心情舒坦一来。由此可见,年仅八岁的公主,就是一个懂事的小人精。

    肖图白道:“解决天下的困局,本质上是要创造财富和创造除了农业之外,其他行业相关的就业。创造财富和非农就业,这两者其实也是一致的。自古以来,很多人认为天下财富是土地、田租,所以有定数,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实际上,财富的本质是人类通过劳动,改造自然界、创造自身需求物资的能力。”

    “理论上,自然界的财富,如同江河中的水一般无穷无尽。而人类创造财富能力,相当于挑水的水桶,水桶越大、越多,从江河中获得的水的能力便越强。”

    “以粮食生产为例。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每亩粮食最高亩产0。5石。汉唐时期,通过努力改进了农业技术,最高亩产达到3石。宋朝时期又有了一定进步,江南地区最好的农田,最高亩产有8石。而我葛沽改进良种、肥料,最高亩产创下20石记录。这便充分说明一个道理。天下财富并无定数,完全可以通过改进自身的生产技术,获得更多的财富。。。。。。”

    小公主连连点头,肖图白从粮食亩产的角度解释财富,这年代任何人都懂得。哪怕是皇家,为了表示重视农业,皇帝每年会在春耕中,带领自己后妃、子女,体验一下亲自务农。虽然,这些不过是形式主义,但是通过这些实践,一个正统王朝的皇家,一点不懂农业常识,是很罕见的。

    肖图白又从农业,阐述到了工业。他举例子说明,大明1名工匠生产的棉布,出口到了海外能够换取二十名农民一年的生产所得粮食。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工业能够获得的财富,比之农业更为丰厚。

    “为什么会这样?”小公主不禁皱眉,显得不解。

    肖图白笑道:“因为吃饭是人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所以,全世界列国的百姓,不约而同的摸索出了一套农业技术。但是工业却是满足更复杂的需求,里面含有的道理,更为艰深一些。有些国家,技术积累不足,只能生产低端的产品。所以,我军与那些技术水平较低的国家,进行贸易,往往能够占大便宜。” 公主道:“这和我的零花钱之间有关系吗?”

    “当然有关系,农业的问题是天下田亩有限。地主视田地如生命,不到万不得已。只会通过购买增加田亩,而不会售出。而工业是暂时是不存在瓶颈的,只要不断的盈利、便可以扩大规模。假设,公主你一年的零花钱是100两,投资在工业项目中,每年收益率50%。并且,将收益全部继续投资工业生产。十年后这笔投资会变成多少?”

    公主拿着算盘,愁眉苦脸。虽然,她自小就开始接受启蒙教育。能够写出不错的书法文字。但是,古代的教育中并不重视数学,而且她才八岁。数学功底也仅仅限于数数。

    肖图白给她答案道:“财富增值了57。66倍,100两银子10年时间变成了5766两。再过十年332525两,增值了3000多倍。因为工业的投资,前景暂时是没有瓶颈的,百年以内,是可以不断获得这种爆发式的增长。而如果投资田亩,由于天下田亩有限,赚取的银两只能藏在地窖中,不能无限的扩展增值。。。。。。。公主如果想要更好的为皇上分忧,那么可以选择将零花钱投资到工商业上。”…;

    后世的学过工业历史的。一般皆是知道。第一次工业100年时间内,赚取的财富比之过去1000年人类创造的财富更多。而第二次工业,创造的财富比之第一次工业更发达数倍以上。第三次工业,比之第二次工业,创造财富的能力。又有爆发式增长。。。。。。。

    可以说,300年后的人类社会一年创造的财富,比之古代社会3000年创造的财富更要庞大的多。

    也正是因为人类生产力水平可以用如此残暴的速度狂飙,肖图白向来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永远是无尽的!

    人类社会遇到一切大的困境,皆是生产力不足。每年创造100亿财富的生产力不足解决问题。变成1万亿呢?还不够,将生产力发展到100万亿呢?如何还不能解决问题,再生产力再发展到1万万亿。。。。。。。

    这种野蛮的生产力思维,才是真正唯物主义、生产力崇拜者应该拥有的情怀!而将小萝莉公主,调教成生产力崇拜党人,是肖图白任重道远的任务啊。

    公主目光露出了喜色,道:“谢谢肖哥哥指点。”

    ——————

    崇祯九年十月的京师,显得无比的热闹。

    先后迎来了卢象升率军献鞑子的首级和俘虏,光是首级,就摆了一百五十车,每车100具用石灰保存好的头颅。

    除此之外,鞑子的俘虏送上京师的有数百人。其中,还有一名被活捉的牛录额真谭泰,更是令京师数十万军民感觉到民心振奋。

    众多的鞑子的首级,也被皇帝令人堆放到皇陵中,用以告慰被被掘陵墓。

    在鞑子的首级、俘虏被送到京师不久。陕西巡抚孙传庭也率领3000多名士兵,将闯王高迎祥押送到了北京进行献俘。

    与历史上,立即判处高迎祥腰斩不同。崇祯亲自与高迎祥进行交谈,让高迎祥答应归顺明廷,封其为“顺义伯”。

    这高迎祥本身不过是马贩子出身,而后来陕西灾荒,土匪们纷纷下山,召集流民造反。高迎祥这个马贩子,也带着一帮兄弟们造反了,由于高迎祥手头拥有数千匹战马,所以一开始班底就无比雄厚,因此在王嘉胤兵败后,被推选为各路起义军队的总盟主。高迎祥甚至做过皇帝美梦,但是随着如今被俘后,其美梦清醒,贪生怕死的念头不断的涌起。

    历史上,崇祯皇帝没有给他机会,一见面不久就下令斩了,连劝降的兴趣都没有。

    如今,崇祯露出了招降的姿态,高迎祥不禁喜极而泣道:“罪臣叩谢吾皇恩典!”高迎祥却是不断的表示忏悔,并且一力保证,劝说旧部向朝廷自守,接受朝廷招安等等。招降了高迎祥后,崇祯将焚烧凤阳皇陵的责任完全推给张献忠、李自成两人。

    至于,高迎祥的官方表态,当年烧凤阳皇陵时,其本人不在场。被焚烧后,高迎祥内心受到巨大谴责,如此云云。。。。。。

第一五三章 迁都之议(三)求订阅

    崇祯九年十月下旬,天气转寒。

    五更过后,天色蒙蒙亮。众位大臣多已来到皇极殿中上朝。此时,皇极殿中,已经挂着灯笼、燃着一些香炉,虽然带来一些温度,但是一些出身南方的大臣,还是冷的直跺脚。

    太监喊道:“皇上驾到!”

    众位朝臣恭迎皇帝,早朝便正式开始不久。户部禀告,山东布政司申请免除五年以内未缴纳的赋税。

    考虑到山东这些年,屡次遭到兵乱天灾,各地元气大伤。五年之前积欠的赋税,恐怕也是交不上来。

    崇祯道:“准了!”

    “皇上,臣有奏!”

    一眼扫去,又是罢温体仁的奏折,崇祯道:“唔,知道了,待朕看过再说。”

    崇祯将奏折让王承恩收好。实际上,崇祯打定主意,近期关于罢温体仁的奏折,一概采用“留中不发”。所谓留中不发,便是皇帝把臣下的奏章留在宫禁中,不交议也不批答。

    在汉朝的《史记》中,已经有“留中不发”的记载。明朝最擅长“留中不发”的皇帝是万历爷。万历大帝是明朝涵养最好的一位皇帝,大臣与他商议问题,他哪怕是持反对意见,也会一本正经的听完。同样,万历对于一些不好公开表明立场的奏折,皆是锁在柜子中,奏折发霉后,也不会答复。

    “留中不发”也是一种非常没有节操的做法。设身处地为大臣想想,他们写给皇帝的奏折。往往是左思右想,改了又改,确认毫无疏漏之后才会上书。递出了奏折后,大臣自然会期待皇帝的反应。

    但是,“留中不发”这种做法,让大臣绞尽脑汁构思的奏折文章,如同石落大海一般。毫无动静,也太不尊重臣子的劳动成果了。

    当然,皇帝将奏折“留中不发”。也等于将自己的立场隐藏起来,与群臣博弈中,心理气势上会占据上风。

    除此之外。对于每天雪花片一般递来的奏折,批量采取留中不发。也是节省精力,提高工作效率的手段。

    比如,此时弹劾温体仁的奏折,已经占据了每天奏折数量的三分之一。崇祯一概“留中不发”,便是省下三分之一的批阅时间。

    处理了一堆奏折后。

    崇祯与王承恩、温体仁等人使眼色,忽然道:“诸位爱卿,这些天朕反复做了同样一个梦,不知何解!众卿家,饱读诗书。想必也精通解梦吧?”

    众位大臣纷纷好奇道:“吾皇请讲!”

    “朕梦中见到一个神人,他见到朕后一言不发,仅是写了一个‘有’字在朕手掌心,朕一直百思不得其解!”崇祯故弄玄虚道。

    众臣纷纷道贺道:“恭喜圣上,从有字的含义上看。这是大吉大利!”、“这个年年有余的朕兆!”、“这是大明中兴的朕兆!”

    半晌后,王承恩忽然大哭,众臣愕然。

    崇祯道:“王大伴为何而哭?”

    王承恩道:“皇上赦奴婢不死,始敢言!”

    崇祯道:“朕赦你无罪,直言无隐!”

    王承恩抹着眼泪道:“以奴婢推测,神人显告我皇。大明会损失半壁江山!”

    众臣纷纷责骂道:“阉人放肆!”、“皇上,诛杀这阉人!”

    崇祯摆手,沉声问道:“王大伴为何会如此解梦?”

    王承恩回道:“盖‘有’字,上半截是大字,少一捺;下半截是明字,少一日。合而观之,大不成大,明不成明,殆大明缺陷之意。神人示以贼寇可虞之几矣。愿皇上熟思之。”…;

    崇祯不采纳其意,转而道:“众位爱卿,有谁来解梦?”

    温体仁道:“此梦半凶半吉!”

    崇祯笑道:“凶在何处,吉在何处?”

    温体仁道:“前段时日,臣在街上遇到一游方道士,该道士道骨仙风,不类凡俗,径自绕着宫外观测半晌曰,北方龙庭,龙气散矣。说完之后,道士快逾奔马一般,踏步而走。”

    “臣大惊,令人骑马追上,赠与10金,求详解。道士曰,大明三都,中都凤阳,乃明太祖兴盛根基,凤阳龙气根基淡薄,只够太祖起家之用,不足以供一朝所消耗。至崇祯八年,凤阳皇陵被掘,此地龙气更已耗尽。”

    “后太祖以金陵为都,我华夏龙气,古时集中在北方,但是随着朝代更迭,越来越向南迁移。原本金陵龙脉不逊色北方,但是开国时受太祖大诛功臣影响,建文帝登基时,南方龙气已经受损,压不过北方龙庭之气,才会有靖难之役。”

    “永乐帝定都燕京后,大明两百多年,皆是消耗燕京龙气。阿济格掘天笀山皇陵,燕京龙脉之气进一步涣散。”

    “唯今,大明三都城,只有金陵两百多年龙气未耗,反倒是不断生聚。那道士曰:南迁金陵,大明或有生机。根据此节,臣认为这是‘有’字中的吉兆含义。”

    崇祯问道:“那另一半凶兆呢?”

    温体仁道:“凶兆,王承恩方才已经说出。大明北方残破,无论是北虏,还是流贼,皆是大敌。朝廷重心灭北方鞑虏,则流贼死灰复燃。而兵力集中剿匪,则鞑虏又长驱直入,攻入我大明腹地。因此,都城守在燕京,大明长期陷入两线作战困境,永难恢复元气。。。。。。。”

    温体仁头上留着汗珠,战战兢兢。

    果然,众大臣纷纷破口大骂道:“奸贼!”、“好你个温体仁,想要做秦桧不成?”

    温体仁跪道:“皇上明鉴,除了这些怪力乱神之语。燕京立都,本身就多有不便。就舀粮食来说。帝都粮食补给,皆是仰仗南方。每年需要从南方漕运400万石、海运50万石粮食。”

    “漕运、海运的运输成本,不算在户部的收支,但是实际上,漕运有一万四千多只漕船,运输400万石粮食至京师。路途中,却要消耗上千万粮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