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皇帝分身-第9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于船工们非常穷,并不佃农要好到哪去。

    天津运河公司成立之后,员工月薪最低为1两银子。如果效益高,完成订单数量超过了任务规定,还能够获得超值的奖励。

    这一番的拉拢之下,原本大多数中立的漕帮分子,纷纷打心底觉得,跟着肖国师混,比漕帮更有前途。

    关于漕帮这个臃肿机构,经过一系列的整顿。天津地区搞漕运的船工,只剩下5000人。

    被淘汰下来的船工,大多数是老弱妇孺,不能适应这种体力劳动很强的活动。所以肖图白将之安排在咸水沽——2000多名儿童,安排入校读书。而3000多名妇女,则是安排到纺织企业,或者是服务业,从事劳动。老年人也并紧紧纯粹的赡养,而是安排环境卫生工人之类的辅佐工作。

    经过了一系列的安置后,咸水沽的人口、劳动力资源,迅速的飙升到了3万多人。咸水沽的住房,暂时容纳不下如何多的新增人口。不过,咸水沽政府早就准备了5000多个帐篷。新增居民,被安置在帐篷里面暂居,居住环境至少比船工们往日居住狭窄的船舱中更为适宜人居。(欢迎您来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一九三章 防旱、防蝗

    关于漕帮的动乱,不过是一个小插曲,发生的突然,镇压的迅猛。等到民众反应过来时,这一起事件已经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

    更有众多的说书先生,将之编成新的段子,吸引听众关注。

    “那巢智信何人?他可是大汉奸巢丕昌的侄子,话说这汉奸曾担任天津镇总兵,虽然是酒囊饭袋,领军打仗的本事很差,但是却擅长投机做生意。在职期间,倒是捞取了大把的金银。为了贩卖私盐,巢丕昌曾令他侄子巢智信率领数百家丁加入了漕帮,利用漕帮的势力,从事贩运私盐等等走私勾当。”

    “话说去年阿济格率军侵明,巢丕昌率领一万官兵投降了满清后,其留在天津的家产自然是被朝廷抄没。但是巢大汉奸还留下一名在漕帮当龙头的侄子巢智信,那巢智信听说叔叔投降满清获得高官厚禄,不免准备心中意动,准备投清。但是,投清总要有一点本事,才会被鞑子重视吧?于是,巢智信便策划造反,准备洗劫整个天津,之后再夺海船,杨帆出海……”

    “巢智信的计划可谓周密,起事前可未曾泄露丝毫风声。谁想哪,国师爷那可是谪仙人下凡,稍微掐指一算,算出了这一劫。便迅速令皇家新军的张瑜张肥猫将军、将道子将军等等诸将,在咸水沽军械厂门前,设下了九天十地诛仙灭神大阵。那巢智信虽请了一些得道高人指点,但是怎能破神仙大阵。因此。转眼间数以万计的贼军,纷纷化为血水而亡。”

    经过说书先生的改编,段子里面总是充满了封建迷信色彩。

    虽然荒诞不经,但是经不住这年头娱乐资讯太少,普通的百姓太过无聊。

    于是,这类充满封建迷信的段子,在街头巷尾广为传播。进一步神话了肖图白的威望。

    当然了,封建迷信也有封建迷信的好书。比如,利用这种封建迷信色彩。肖图白在经济特区的《党报》、《新军报》、《天津报》、《特区经济新闻报》等等众多的特区报纸上,发布了“预防今年山东、直隶等地爆发特大蝗灾”的专题文章。

    文章中,肖图白提到了利用春天时间。兴修水利,利用地下水对土地灌溉,提前杀死一些蝗虫卵。

    与此同时,肖图白简述蝗灾爆发后,可以通过大量养鸡,来对抗蝗灾。

    夜晚也可以在田间用柴草烧火,蝗虫夜晚有趋光性。会像飞蛾扑火一般,扑向火堆中,以此手段杀伤蝗虫。

    除此之外,肖图白也建议蝗虫爆发后。官府可以鼓励百姓捕捉蝗虫。比如,用一斤蝗虫5文钱的价格,吸引百姓捕捉蝗虫、降低灾害。

    综合利用各种手段,杀灭蝗虫,减少蝗灾对于农作物的损害。

    事实上。自古的蝗灾,皆被乡民认为蝗神降下的灾难,非人力能抵抗。

    不过,唐朝时期就出了一个叫做姚崇的地方官,在河南任职时,爆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蝗灾。姚崇则是提出。蝗灾不过是自然灾害的一种,只要齐心合力去灭蝗,总能将灾害的威胁降低。后来,姚崇抵住了各方面的压力,实施了“姚崇灭蝗”的政策,卓有成效的降低了百姓的损失。

    但是,姚崇灭蝗依然被许多腐儒诋毁,认为杀虫太多,以伤天和。姚崇则是泰然自若,反问如果不杀虫,百姓死伤遍地,难道就不伤天和了?…;

    姚崇灭蝗遭遇重重的困难和置疑,但是肖图白预测蝗灾,并且制定了灭蝗预案,却是得到了民众的支持。

    果然——

    二月开春,天津地区很多的田地,与去年相比,显得比较干燥,这是蝗灾爆发的征兆之一。

    肖图白开始令人加快部署,防旱、灭蝗的计划。

    在葛沽特区的农场中,肖图白令人进一步加强水利建设。除了引河水灌溉之外。更充分利用地下水,进行灌溉。

    田间平均一百亩开焀一个灌溉井,灌溉井采用风车作为动力,将地下水提到蓄水池中。一旦田间出现了干旱,能够迅速的利用地下水,进行灌溉湿润农作物。

    此时的华夏北方地区,虽然气温下降,土地干旱严重。但是,地下水资源,还是非常充沛的。如果合理的汲取地下水,足以对抗天灾。

    随着去年葛沽地区的马铃薯和红薯丰收,并且在市场上赚取高达300万两银子的销售额。所以不免吸引了田地地区地主们的注意,至少去年市场中销售的10多万石的马铃薯被一些跟风的地主们当做种子收购,准备在今年跟风种植。

    马铃薯与红薯,除了高产之外。由于植物的果实生长在地下,比较抗旱抗蝗,遇到了旱灾蝗灾,损失会比稻、麦、高粱等等作物要轻微。

    不过,特区的大管家将岸就觉得有点郁闷:“国师爷,正所谓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天津、山东、直隶很多的地主,皆是买了我们的红薯、马铃薯作种,今年我特区的农产品销售价格,不容乐观啊!”

    肖图白笑道:“没有关系!大明整体而言,粮食存在巨大的缺口,哪怕北方的粮食产量,再多增加几百万石,也不会太多余冲击我们的传统市场。再说了,马铃薯和红薯,没有仙家肥,产量至多不多是两三石,如何能与我们亩产20石相比?”

    将岸想象也是,转而建议道:“今后恐怕种植高产作物的地主,会越来越多。哪怕是有仙家肥,将来每亩粮食的收益,也会越来越低。不若转种棉花,有仙家肥,棉花能亩产200斤以上,这一亩便是20两银子的效益,比之种植马铃薯更赚钱。”

    肖图白摇头道:“粮食为先!现在国家最缺乏的是粮食,如果都改种更赚钱的经济作物。我们粮食的安全,谁来保证?谁能保证,我们要吃粮食的时候,便能够随时买到粮食。谁又能保证,我们买粮食的时候不会涨到10两、20两的天价?”

    手有粮食心不慌,这是乱世的真理。

    而乱收中,哪怕拥有再多的金银财宝,但是缺乏足够的粮食储备,也是非常危险的行为。天津经济特区,虽然以发展工商业经济为主,但是也必须要保证粮食安全。只有粮食供应能够充沛的前提下,人们才有心思赚钱、牟取更多的利益。

    将岸也是明白这个道理,但是眼下天津却不断获得丰收,一年的粮食产量,够三年食用。再加上,还能够在日本不断进口廉价的粮食,进一步使得特区粮食储备充沛。当然了,这些都是建立在,日本不断向天津敞开供应,廉价销售粮食。将来,日本会不会出口粮食,或者说粮食会不会涨价,却是不好说……(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一九四章 南北朝鲜

    二月中旬,郑芝豹率领一只20艘战舰、200多艘运输船的大型舰队返回港口,一瞬间令天津大直沽码头拥挤起来。

    码头上。

    数千名来自皮岛的男女老幼,从船上下来后,纷纷显得激情不已。

    “爹爹,这就是大明吗?”一名十多岁的小丫头,怯生生的望着周围繁华热闹的景色。

    “是啊。这就是大明,被万国来朝的大明天朝。”一名一只脚残废,拄着拐棍的中年汉子,目光中流露出晶莹的泪珠。

    自崇祯年间,朝廷不断削减对皮岛的支援。

    尤其到了东江镇前任总兵黄龙兵败旅顺后。朝廷与皮岛之间海上运输线,被尚可喜的旅顺水师所截断。皮岛上的军民,日子过的越发苦起来。别说是军饷了,能勉强不饿死,已经是老天庇佑。

    而在艰苦的环境中,不时有军民偷偷叛变至满清那边。叛变者带走了大量的渔船、战舰,进一步加深了皮岛残存军民的困境。

    最可怕的日子里,甚至每天饿死几十人、上百人!

    能够坚持在皮岛上的,除了部分无奈、无能的底层军民之外,更多是心存忠义,不愿意叛变者。

    中年汉子,名叫黄灭虏。原是辽东人,鞑子判明后,杀戮辽地三百万土著汉人,其中便包括了黄灭虏的父祖。年轻时候,便改名为灭虏,发誓与鞑虏势不两立。然而,这些年来。鞑虏日盛、明军日衰,避免令这些忠义将士们痛心疾首。

    “黄大哥,这便是天津了。国师大人,在天津开府建牙,设立了天津特区。特区到处都缺人,去了特区后,小娥能免费读书上学。你也能找一份工作。”

    一名天津水师官兵,热情的介绍道。

    黄灭虏愕然道:“我这个残废,谁要我?”

    那官兵笑道:“你虽废了一腿。但是双手俱全。也是能够做一些手工相关的活,再不行为人看家护院,也足以!毕竟。你可是从死人堆里面爬出来的勇士,哪怕残废一腿,也比一般人要厉害的多!”

    “看家护院?我怯于为之!”黄灭虏忽的笑道,“祖上曾是木匠,复杂的木器,我制造不了。但是简单的桌椅,却比较擅长。”

    “成啊,老哥!在特区,木匠能做好,一年甚至能赚几百两银子。胜似县官老爷!”

    黄灭虏连连点头。

    直到丫头拽着他的袖子道:“爹,我要吃糖人……”黄灭虏心中发苦,在皮岛上,根本赚不到钱,多年下来也积攒不了身家。刚刚来天津不久,如何能买得起糖人?

    那名水师官兵见状,笑道:“黄哥,侄女要吃糖人,我请了。”说着,他豪气的舀出30文钱。购买一支小糖人,递给女孩,赢得了女孩连绵说叔叔好。

    黄灭虏见到女儿已经将糖人舔在嘴里,不由苦笑道:“老弟,这……”

    “不用客气,糖人才30文钱,小意思。现在天津水师也归国师爷管,哪怕是不打仗,一个月也有2两银子的军饷。而此次抗清援朝之战,水师立下大功。恐怕百十两的赏银是少不了的。”那官兵颇为豪气。

    在天津,士兵从来不是苦巴巴的军汉,而是一批高收入、高福利的群体。

    收入最高的要属皇家新军,月薪达到3两以上。其他的,水师和预备役官兵,也达到1。5两~2两银子,民兵们此时也能够达到1两银子的月薪。这些仅仅是和平时期的月薪,而战争时期的月薪则是翻一番。与此同时,战功、缴获等等各方面的激励,皆是能够吸引官兵们英勇拼搏。…;

    高收入,也吸引了人们以参军为荣。至少是国师爷手下的新体制的军队,在天津本身就属于非常光荣的职业。

    这3000名迁移回内陆的皮岛老弱妇孺,仅仅是第一批。特区的官府非常欢迎新增人口,更需要这些人口快速的融入特区,成为特区发展的重要劳动力。

    郑芝豹护送这批皮岛军民,安全回到天津之后。便迅速赶到了肖图白府邸,汇报此行的成果。

    “大人,幸不辱命。末将此行辽西,向皮岛输送了大量的军器和粮食,解决了皮岛上的困境。而且,击溃了鞑子的旅顺水师,此时尚可喜手下能够航行出海的战舰,不超过10艘,可用的水兵只剩下1000余人。尚可喜只敢躲在旅顺港,接着岸上的炮台上的火炮、投石机等等利器,防御我军。而旅顺水师——呵呵,基本上名存实亡!”

    郑芝豹面色中,海商气息逐渐淡去,露出了一副充满杀伐的海军将领气息。

    肖图白问道:“这么说,渤海的制海权,已经彻底掌握在我军手中?”

    郑芝豹自信道:“是的!鞑子的海船,差不多皆的被我军击毁。而以鞑子的造船能力,想要恢复旅顺水师之前的实力,至少要三年时间。”

    击败了旅顺水师之后,鞑子三年以内,失去了制海权。

    而海权主动被夺回后,便能够源源不断的从渤海,运输物资增援皮岛和朝鲜,从而遏制满清的发展速度。并且,朝鲜、日本等地的海上商路,也更畅通。给特区带来的经济利益,显然是庞大无比。

    “朝鲜局势,现在怎么样了?”肖图白忽然问道。

    郑芝豹露出了忧色,说道:“不容乐观!虽然,末将遵从国师大人之命,向朝鲜售出了大批的火器,并且帮助朝鲜发展火器部队。但是,朝鲜军队的底子太薄,遇到满勤的精锐,皆是不堪一击!只有汉城那边,集中了5万朝鲜军队,拒城而守,阻击了满清大军一个半月,但是也差点城破。如果不是我皇家新军,击破满清的重围,救出困守汉阳城的仁祖大王君臣,估计朝鲜已经亡国了!”

    肖图白点头道:“现在的态势如何?”

    郑芝豹说道:“汉阳城以北的朝鲜,被满清占领,满清宣布废仁祖的王位,拥立一个叫做李范的朝鲜王族,登基为顺祖大王,那个傀儡顺组,已经宣称奉满清为朝鲜的宗主国,并与大明为敌。而仁祖被我军救出后,则在汉城以南,召集勤王军队。目前仁祖麾下已经聚集了30万朝鲜军队。这30万大军,仅仅是从属地位。与清军作战的主力,还是我大明的援军为主。”

    汉阳城以北被满清占据,而汉阳城以南则是明军扶持的仁祖朝鲜。战略态势,与后世以三八线为界的南北朝鲜非常相似。在明清大国博弈中,朝鲜被分裂成南北两个朝鲜。

    北朝是尊满清为宗主,南朝继续尊明为宗主。

    与此同时,两朝为朝鲜的道统大义,恐怕会成你死我活的敌对关系。

    不过,朝鲜分裂与否,是否自相残杀,肖图白并不关心。

    最重要的是,朝鲜不能彻底臣服满清。

    维持南北朝鲜分裂状态,事实上更有利于大明。南朝的仁祖,想要恢复朝鲜的疆域,必会更加以来大明,以及更重视发展南朝的军备。那么,天津军械厂的军火,便找到了长期稳定的倾向对象。与此同时,朝鲜与大明的战略合作关系,也会进一步得到加强!(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一九五章 军火倾销、耽罗岛半殖民地

    在肖图白的干涉下,历史再次出现了一丝的转折。历史上,朝鲜皇太极伐朝鲜,朝鲜国都汉阳城几乎是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便被满清军队里应外合攻破。

    而肖图白的搅动下。整个满清先期也是势如破竹,连续攻破十多股朝鲜军队,并且包围了汉阳城。

    在满清攻汉阳城之前的一个月,郑芝豹已经与朝鲜达成军火销售协议,帮助朝鲜的仁祖国王,训练3万朝鲜火铳兵。而那三万火铳兵,也被仁祖委托给皇家新军的教官们指挥。在整个汉阳城攻防战役中,皇家新军教官们指挥的朝鲜火铳兵,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不是这支火器部队的出现,汉阳城也不能在满清十万大军的攻势下,撑住长达一个月。

    靠着3万火铳兵和汉阳城墙的城防,汉阳军民大约支撑了一个月,但是也已到了弹尽粮绝、军心不稳的境地。

    而正好在1月份的时候,皇家新军派遣至朝鲜的军队在汉阳城附近登陆,杀出一条血路,救出了朝鲜仁祖和五万臣民。

    而皇家新军和民兵部队,仅仅数小时之间的战斗,至少杀伤了5000多名清兵,震慑了清兵不敢过分追击。

    而皇家新军则是应仁祖君臣的请求,将他们送到了江华岛。汉阳城与江华岛,对于朝鲜来说,大约类似于大明朝的北京和南京之间的地位。两个都可以算做是都城,只不过朝鲜历代王室。以汉阳为都的居多。

    江华岛与汉阳城仅仅隔海相望,里面拥有规模不小的王宫建筑。而朝鲜的王室,遇到兵灾战乱,也经常逃亡之江华岛。比如。仁祖国王的父亲,在倭乱时期,便躲到江华岛上避难。

    时隔多年,仁祖君臣再次因为躲避兵灾而逃难至江华岛,朝鲜君臣也并不觉得意外。毕竟,朝鲜本身战略空间狭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