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贞观帝师-第10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夏鸿升也站起了身来,抱拳回礼道:“李将近谬赞了,李将军能够看破局势,通晓大义。还朔方百姓一个安居乐业,这才是将军高义!”

    既然已经亮明了身份,两人也就开诚布公的坐下来谈了。夏鸿升对李正宝说道:“李将军想必对如今之局势,也看的十分清晰了。隋末炀帝三征高丽,耗尽天下民力,引得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如今,大唐已然统御四海,天下大定,百姓重归田地。再事生产。陛下自登基以来,费尽心里。只想给天下百姓一个太平盛世。陛下励精图治,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广开言路,虚心纳谏;以农为本,四民并举;厉行节俭,休养生息。如今政通人和,百废待兴,天下既定,唯有梁师都,冥顽不灵,置朔方百姓于不顾,拒不归降。如今,天下之敌,唯有梁师都而已,以一己而违天下,梁师都的覆灭是注定的。陛下如今是珍惜臣民,故而不愿用兵,岂不知忍无可忍,无须再忍?若是天子一怒,举兵压境,凭朔方兵力,又岂会是天下兵锋的对手?这一点,我想李将军比我更要清楚吧。”

    夏鸿升说完,没等李正宝开口,便又立刻肃声说道:“我知道,陛下也知道,朝中大臣都知道,梁师都之依仗,无非就是突厥人而已。以朔方为突厥之唇,唇亡而齿寒,故而料定突厥定然会前来援救。且不说他梁师都留着汉人的血脉,却自甘情愿的做突厥蛮夷的走狗,暗中以父子、君臣之礼讨突厥欢心,得突厥册封“大度毗伽可汗”、“解事天子”之号,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引突厥兵马进犯关内之地,掳掠自己的同族,已经是汉人之公敌。就算是突厥想要驰援朔方,也是不行了。李将军怕是还不知道吧?突厥如今内乱,始毕可汗之弟颉利,与其子突利为争大汗之位,已然相互攻讦,两方自顾不暇,又如何驰援朔方?也不瞒着李将军,此番突厥内讧不止,若非陛下仁义,念有渭水盟约在前,否则,如今哪里还有什么突厥!”

    “什么?!”李正宝终于变了脸色,突厥之中颉利与突利不合的传闻他也有所耳闻,只是不知道两人竟然已经发展到了互不相容的地步了,而更令他惊讶的是,若非念在有渭水之盟,攻伐盟友乃是不义,李世民竟然就要趁机攻伐突厥了?!看对面那人的神色自若,似乎不是在说谎,李世民的军队,竟然已经强大若斯,连突厥都不放在眼里了?!

    李正宝觉得自己的心跳加快了一些。

    却见夏鸿升又收回了脸上的肃然,笑了笑,又说道:“李将军啊,如今天下既定,兵强马壮,粮草足备,陛下非是不敢举兵朔方,而是亲历隋末天下之大乱,深知天下安宁来之不易,实在是不愿意百姓再受那战乱之苦,故而才对梁师都一忍再忍,不忍再动兵戈。李将军,您是个明白人,当今陛下选贤任能,从谏如流,唯才是举,不计出身,不问恩怨。魏征大人,原本曾替人出谋划策,要杀掉陛下,如今呢,还不是深得陛下倚重信任?大将军尉迟恭,本是一打铁之匠,又是降将,却非但没有收到排挤,反而受到重用,屡建军功,如今已是大唐吴国公。梁师都冒天下之大不韪,大势面前冥顽不灵,是注定要失败的。可是您乃一代将才,用兵遣将,连李靖、李世積两位大将军都交口称赞。这些年来,若是没有您一次次力挽狂澜,哪里有他梁师都如今终日纵情声色?可是他梁师都是如何对待将军的?在下可是听说了一些风声,梁师都如今已然对将军及与将军几位交好的将士多有猜忌了啊。李将军一身将才,难道就甘心无所发挥,难道就不想在那汗青之上留下一个大唐名将李正宝的名声么?!”

    说完,夏鸿升不再开口,只是两眼诚恳的看着李正宝。李正宝默不作声,低头沉思。夏鸿升也不打扰,只是静静等待着。

    良久,方才听到李正宝开口:“唉,非是在下不想投靠天子,只是,到底心存顾忌。说来也不怕夏将军笑话,某之家眷,俱在朔方城中,若是某家归降出城,梁师都必定要将某之家眷尽数斩杀。某之家眷随某半生辛苦,实在不忍其再因某而死于非命。另外,某家归降过去,到底还是降将,终是落得个贪生怕死,卖主求荣的名声。”

    “李将军如此想法,在下怎会笑话将军?!在下只会认为将军是一个重情重义的好汉!”夏鸿升对李正宝说道:“将军不知,得知将军有意归心的消息,陛下高兴的从御座上跳了起来,临行之前,陛下亲手书写诏书,让在下交给将军,以示陛下之诚意。”

    说着,夏鸿升从袖中掏出一袭黄绢,抬手递向了李正宝。

    李正宝一愣,立刻双手接过了绢布,展开看了起来。

    看到最后,再三确认了那上面的章印,然后收起了那绢布,一咬牙,突然猛地一下站了起来,一步跨到了夏鸿升的跟前。夏鸿升身后的齐勇和高手哥立刻欺身向前,却被夏鸿升拦住,就见李正宝刷的一下跪倒在了夏鸿升的跟前,口中说道:“罪将李正宝,愿意归降陛下,为陛下效犬马之劳!”

    “李将军快快请起!这可折煞在下了!”夏鸿升赶紧一下搀住了李正宝,将李正宝搀扶了起来,笑道:“李将军深明大义,心系百姓安危,此番弃暗投明,日后前途无量,在下岂敢在李将军面前造次?!哈哈,在下回去便书信一封回报陛下,想来,不日李将军的封赏便就到了。”

    “某家惭愧!”李正宝连连摆手:“无功不受禄,某家初降,寸功未立,怎可当得陛下封赏?且请夏将军宽限某家几日,待某家回去安排了家眷,便带着兄弟来降!”

    “呵呵呵,李将军,此事在下都已经替将军安排好了。若是李将军愿意,只消在下一声令下,李将军家眷现下便就能带出城来。”夏鸿升笑道:“不过,李将军方才说起不愿落得个背主的名声,那在下就替将军解决了这个问题。还请将军再在朔方城中待上几日,再下自有计策,定教天下皆知,将军忠心耿耿,却为梁师都所迫害,不得不离开朔方,弃暗投明。”

    李正宝心中一凛,只消一声令下,现下立刻就能带出家眷……这说明,他的人岂不是已经控制了自己的家眷?!一念及此,李正宝登时一头冷汗,若是方才自己没有归降,这会儿,恐怕家中妻儿就已然被他的人所制,逼的自己不得不反了吧!

    此人年纪轻轻,想不到却有如此心思!

    李正宝暗自庆幸,却又听夏鸿升能够保全他的名声,顿时又是大喜,在这个时代名声有多么重要,不言而喻,夏鸿升明白。

    “哦?夏将军要如何做?”李正宝问道。

    夏鸿升笑笑:“李将军只需在家中静候佳音便是了。”(未完待续。。)

第185章 一箭双雕

    李正宝的归降,让夏州众人都异常兴奋。李正宝乃是梁师都手下大将,深得军心,又同梁师都手下的辛獠儿、冯端等领军大将私交甚好,他若是能够鼓动这些将领一同来降,那在梁师都的军中就会产生大厦将倾一般的影响。一旦这些将领归降,那么那些普通的兵卒们就会更加没有斗志,甚至会引发那些普通士卒大量出逃归降,如此一来,梁师都手下的军队便再无战斗力可言。

    同李正宝会面之后,夏鸿升回去夏州便立刻以密文书信一封将这个消息传回了长安城。夏鸿升现在需要一个榜样效应,所以需要李世民对李正宝大肆封赏,让整个朔方的人都知道,归降的人会得到真正的荣华富贵,从而让朔方的将士眼红,激起他们归降的心思。

    “将军,李正宝顺利回到了家中,傍晚就开始见他的心腹手下往辛獠儿、冯端等人的住处去了。”夏鸿升面前,一个间谍向夏鸿升汇报道:“卑职已经遵照将军命令,开始在朔方城中传开李正宝等人欲图反叛的消息了。”

    夏鸿升点了点头:“很好。也不必传的过于快,过于广,过于详实,捕风捉影就好。另外,通知那些特战队员,让他们随时在李正宝府邸附近待命,以防梁师都听到传言之后有什么过激的动作。”

    “卑职遵命!”那人应了一声,然后便立刻转身离开了,匆匆消失在了夜色之中。

    那人走了之后,就见刘旻从后面走了出来。到了夏鸿升的跟前来。对夏鸿升笑道:“将军好谋划。如此一来,李正宝必受梁师都猜忌,就真的是不得不反了。”

    “毕竟李正宝的归降对咱们意义太过重大,所以必须保证万无一失。他相反,自然咱们要帮他反,他不想反,咱们也要逼着他反。”夏鸿升转身向刘旻说道:“况且,我已答应李正宝帮其保全名声。我令间谍散布李正宝欲图降唐的传闻。梁师都捕风捉影,必然对李正宝起疑心。如此一来,既可保全其名,令世间以为李正宝乃是被梁师都逼迫之下,不得不反。又可以寒了朔方将士之心,以为梁师都猜忌忠良,更令朔方将士与梁师都二心,一箭双雕。”

    刘旻点点头,捋着胡须笑道:“不错,李正宝此人在朔方军中深受拥戴。若是让朔方将士和百姓以为梁师都竟然将李正宝逼反,则梁师都必定众叛亲离。届时。只需陛下再下一道招降诏书,朔方便可不战而定!”

    夏鸿升与刘旻相视而笑。

    而在同一时刻,朔方城中,同样是一处窗前,窗外一样的清冷月色。一个女子轻悠悠的一声叹息,然后将目光从窗外收了回来,看向了那个悄无生意,如同一个幽魂一般出现在了自己背后的身影。

    女子脸上露出一个笑容来,问道:“如何?夏州可有甚子动静?”

    “与平常无二,不过,州府衙门里面却多了几个生面孔来。”那个一身黑蓝劲装的身影低声说道:“整日就待在州府衙门里面,只有十多岁的样子,另外两个则一直寸步不离的跟着他,似乎是那个少年的护卫。”

    “十多岁的少年郎?”女子脸上露出了一丝迷惑来,歪了歪脑袋:“十来岁的少年郎……莫非是哪家的公子哥儿?”

    “像是,最多不超过十四岁,还是个黄毛小子呢!”带着面罩的劲装女子点了点头,说道:“整日里不是在州府衙门里面乱逛,就是抱头大睡,也不知道是谁。不过看刘旻对他的态度却似乎很是尊敬,却不知道究竟是什么身份了。”

    窗前的女子低头蹙眉想了想,又抬起了头来,说道:“兴许是我想错了,李世民怎么可能派一个小孩子来。此举应该是疑兵之计,真正派来的人定然另有其人。幽飒,你且再去夏州一趟,密切留意州府中的人,特别是作为那个少年郎君护卫的那二人。我怀疑,李世民派来的人极有可能便是此二人之一,故意扮作那个公子哥的护卫,以免引人注意。”

    带着面罩的女子点了点头,说道:“真是,若是宫里的人能知道派了谁来就好了。”

    窗前女子摇摇头苦笑一下:“李世民很是警惕,能知道派了人过来,就已经是极限了。”

    “姐姐放心,我这便出发,连夜潜入夏州。”带面罩的女子说道。

    窗前的女子脸上突然绽放出了一个极为妖艳的笑容来,莲步轻摇,几步到了带面罩的那个女子的脸前,抬手覆上了面罩女子的面颊,笑意吟吟的说道:“明日再去吧,又不急在这一晚上。”

    “姐姐……”带着面罩的女子声音立刻变得娇羞了起来,低下了头去。

    窗外夜风仍旧料峭,裹挟着一丝西北特有的苍凉,室内,却是一片春色,几点莺啼,两树海棠。

    夜行的人们却依旧悄无生意,朔方城门下,悄悄的闪出了几个身影来,缓缓的靠近了城门口。

    “谁?!”守门的兵卒一声低喝,手中的兵器就只向了来人。

    “我!”其中一个身影一边答应着,一边往火把旁边站了站,好让火把的光亮照见了自己:“子时已到,换人了!”

    “原来是兄弟们!”守门的兵卒立刻大喜,放下了手中的兵器来,搓了搓手,笑道:“可算是换人了,这城门楼子下面灌风,冻死老子了!”

    来人嘿嘿笑了两声:“那老哥儿快回去烤火,来的时候火正旺呢!”

    交接了人之后,目送着守门的那些个兵卒渐渐离开,来人的眼中蓦地一凛,立刻朝身后一摸,摸出了一枚火折子来,用力一吹,火折子就明亮了起来,就见那人看似甩动火折子让它烧的更猛一些似的,拿着火折子凌空挥舞了几下。

    很快,就见一行人悄然溜进了城门楼子下面,守门的几个人兵卒相视一眼,然后立刻闪身到了门后,将城门轻轻开了一道缝隙来。

    那几个人迅速的从拿到门缝中迅速的鱼贯而出,守门的人重又合上城门,继而站去了自己的位置上,不再动作了。

    一个看似平静的夜晚过去,没人知道,这个平静的夜晚里面,那些不平静的事情。

    等到第二天一早,夏鸿升出现在了府衙的后堂里面的时候,面前就多了几个人来。除了刘旻,其他人夏鸿升一个不认。

    “这位是李将军的母亲,昨夜被特战队员悄悄弄出了城,送了过来。”刘旻向夏鸿升解释道。

    老太婆还是一脸的惊恐,从昨天晚上有人突然出现在她的面前,将她带到了李正宝的面前的时候,她就是这副神情了。李正宝比她也好不了多少,看到几个人带着他的老母亲出来的时候,差点儿就拔刀喊亲兵了——若不是那几个人立刻拜见了他,并且拿出了一封书信来呈递给他的话。

    信的大意,是要一个一个将他的家眷运送出城,以防梁师都对其家眷不利。虽说夏鸿升提前已经告知过李正宝,可当看着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老母被人找到了也不知晓,还被带到了他的面前来,李正宝心中不禁后怕。这若是不安好心,就这么抓走了他的家眷,他恐怕连是谁做的都不知道!

    不禁就又对夏鸿升的手段多了几分敬畏。

    若是家里人突然少了许多,很容易被人发现。所以两天一个,也不着急着一次弄走太多家眷。昨晚是李正宝的老母,明晚便是他的发妻与小儿。

    “老夫人,莫要担心,朔方恐有变故,李将军担心您的安危,故而才将您悄悄送出城来。”夏鸿升做出一个笑脸来,利用少年郎的面善,对李正宝的老母说道:“您老放心,到了这里,您就是安全的了。而且,明晚,您的儿媳、孙儿就也送过来陪您了。不能一次送出来太多,否则容易被人发现,那样李将军就危险了。”

    “你,你们是我儿的人?”老太婆仍旧有些惊魂未定,被吓住了,一路上那几个人都交代她,一定不要发出半点儿声响,否则便是要了李将军的命了。吓得她大气都不敢出一个,生怕因为自己,让这帮歹人害了儿子。可听这话,眼前的这些人又像是自己儿子的手下呢?

    夏鸿升点了点头,说道:“不错,老夫人,我等正是奉了李将军的命令,特意将李将家眷带出朔方保护起来了。您放心吧,过不了多久,李将军就也会来了,到时候,老夫人一家自会团聚。”

    李正宝的老母亲突然一愣,继而猛然失声道:“你们是要逼我儿造反?!”

    “哪里,梁师都冥顽不灵,李将军是弃暗投明。”夏鸿升摇了摇头,又说道:“刘大人,劳烦派人带老夫人前去休息,好生伺候、保护着。最好单独僻处一处院落,等李将军的其他家眷过来。”

    “下官得令。”刘旻施了一礼,然后便匆匆带着李正宝的老母亲离开了。

    派特战队员去接李正宝的家眷出来,既是拉拢,也是威慑。将李正宝的家眷留在州府衙门,既是保护,也是人质。

    双管齐下,李正宝必然的归降,已成定局。(未完待续。。)

第186章 梁师都受辱

    这世间上传播最快的,不是学问,不是诗歌,而是谣言。

    且在传播过程之中,会被传播者加入自己的臆想,而将原本模糊的谣言自动补完,使其“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所谓三人成虎,传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作事实。

    为此,梁师都此刻正一脸的铁青,双目之中闪烁着一抹阴婺与狠辣,相互交织着,令那双眼神看起来分外骇人。

    “城中果真如此传言?”梁师都的呼吸粗重,咬牙切齿的问道。

    面前跪着的人点了点头:“城中百姓的确是如此传言的,说是李将军正要杀……杀了大丞相您,拿去归降……”

    “你下去吧,传李正宝来见我。”梁师都冷声说道。

    底下那人一愣:“啊?!大丞相万万不可!李将军乃是我大梁名将,军中极有威信,大丞相万万不可因为几句市井流言,而……”

    “我自然知道,用得着你来提醒我?”梁师都冷哼一声:“速去!”

    “这……末将遵命!”那人见梁师都态度坚决,只得应承下来,匆匆的下去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