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贞观帝师-第1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嗦而掉落在了地上,四分五裂。但是夏鸿升和幽姬都没有去管碗打碎的声音,他们被头顶那黑压压遮天蔽日的一片给惊呆了。

    那黑烟一般的东西,竟然是由一只只蝗虫组成!无数的蝗虫聚集在一起从空中飞过,扑打翅翼所发出的巨大声响如同急风骤雨一般,数不清有多少只蝗虫从夏鸿升等人的头顶上飞过,整片天地之间好似就只剩下那一只只密密麻麻的蝗虫,铺天盖地劈头盖脸的冲了过来!

    “快进屋!”夏鸿升最先反应过来,两只手一手拽住一个惊呆了的人往屋子里面冲去。身后的蝗虫已经到了,夏鸿升能够感觉到那些蝗虫撞到他背上的力道。被夏鸿升这么一拽,幽姬和女婢这才反应了过来,随夏鸿升一同往屋子冲。

    冲到门口,夏鸿升立刻将幽姬和女婢两人先推了进去,自己在后面将门用力合上,只听见外面噼里啪啦的声音,是那些蝗虫撞到了门上发出的。

    一转身将门栓插上,夏鸿升立刻跑到窗边放下窗子,只听见外面一阵密集的如同暴雨般的撞击声,一只只的扑打到了窗纸上面。

    “快拿书来!”夏鸿升一看窗纸,裂开喊道。幽姬和女婢马上拿了书过来,夏鸿升立刻将书本按上了窗户,外面的窗纸被密集的蝗虫撞破,一个个飞了进来,夏鸿升连忙用书本去堵,幽姬和女婢赶紧过来帮忙,几人手忙脚乱的用书本在窗纸后面按住,好大一会人,方才听着外面的声音渐渐远去,又过了一会儿,不再有声音了。

    夏鸿升松开书本,登时就跳进来了几只蝗虫来,被夏鸿升几脚踩死在了地上。

    夏鸿升走到了门口,再次将门打开,就见门外地上还有不少落群的蝗虫,立刻抄起门边靠着的扫把过去,用力在地上拍打起来,将那些落群的蝗虫拍死的拍死,惊飞的惊飞,然后眉头紧锁,神色严峻的看着飞到了远处的黑压压一片。

    蝗灾!

    夏鸿升的心头狂跳,呼吸也变得粗重了起来,心头涌起了一片肃然来。该死!贞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唐太宗吞蝗的故事后世里听了无数次,还跟人说笑过李老二这个秀作的可以给十分,怎么穿越回到唐朝了反而忘记了呢!

    一场蝗灾,会引发一系列的严重后果,尤其是在眼下并没有农药、天敌等消除蝗灾的有效办法,以及各种技术都严重落后的时候,更是会造成一连串的灾难。一旦发生蝗灾,大量的蝗虫会吞食禾田,不知道要被蝗虫吃掉多少粮食,使农产品完全遭到破坏,引发严重的经济损失以致因粮食短缺而发生饥荒。去岁至今本就干旱,粮食的收成并不算好,此时一场蝗灾,那是要出人命的!而一旦发生饥荒,必然伴随大量百姓饿死。大量百姓饿死,产生无数的尸体,又会引发疫情,大灾之后必有大疫,造成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更加严重的是,它还会产生更加深一层的,能够动摇甚至颠覆国家的危机。

    天人感应!

    在天人感应说的倡导下,有了“变复”之论。所谓变复,乃指一切的灾祸都是天意,是上天对君王无德的惩戒。只有通过祭祀祈祷,才可以转变灾异而恢复正常。再加上百姓愚昧,面对蝗灾不知缘由,以为是蝗神降灾,只知道祭拜,坐视蝗虫食苗而不敢捕杀。任由蝗灾猖獗,将禾稼啮食无收,百姓饥饿死亡。这种情况下的灾民十分容易受到煽动,若是有心之人进行诱导,极易发生民变和叛乱!

    回头看看,果然就见幽姬虽然惊惧未定,但是眼中却暗藏了一抹惊喜之色。

    幽姬神色激动且惊惶的走上了前来,对夏鸿升说道:“公子方才看到了?!李世民失德,害死兄弟,又逼父退位,以至于如今天降蝗神,随后必有瘟疫,此乃上天之意,惩罚于斯!公子难道还要继续违逆天意,为李世民效力么?!”

    夏鸿升心念电转,觉得自己的思绪从未有如现下转动的更快的时候,吞咽了一口唾沫,转头对幽姬说道:“幽姬,如今天降蝗灾,必定民心大乱,你想要趁机收取民心,为你所用么?!想不想,告诉我,我帮你!”

    幽姬先是一愣,继而蓦地睁大了眼睛,惊喜的用力点了点头,然后深深躬身了下去:“公子之计谋略天下,若公子愿意助我等成就大业,幽姬情愿侍立公子身侧,看公子智乱天下的英姿!”

    “不用谢我,我只帮你,也只做你幕僚。”夏鸿升摇了摇头:“既有蝗灾,必定会有饥民,若是要收拢人心,此时正是最好时机。”

    “不错,蝗神降临,饥民遍地,若是我周济饥民,收拢流民,当可收起民心,为我所用!”幽姬点了点头,说道。

    说完看向夏鸿升,却见夏鸿升脸带蔑笑,仰头盯着方才蝗群飞过的地方,说道:“若是如此,又何须我来出手?”

    幽姬一愣:“公子认为妾身的办法不妥?”

    夏鸿升没有回答,却是面带诡笑:“幽姬,你告诉我,百姓怕不怕蝗神?”

    “怕,自然怕!”幽姬用力点了点头。

    “那若是有人能除掉它呢?”夏鸿升笑了起来,转头看了看幽姬,然后朝着蝗群飞走的方向轻蔑一笑:“幽姬,随我去灭蝗!”(未完待续。。)

第211章 天下士子之心

    天是愈渐暖和了,京城之中,远远的已经能够看到柳树泛青,人站在远处看,地上已经是朦胧胧一片青意,走到了近处,却反而有瞧不清楚了。冬日里的裘子都已经褪去,换上了春衫。

    大街上出现了一群人,喜滋滋的,一个个眉飞色舞,眉开眼笑,围聚在几辆马车的周围,护送着马车慢慢的走了过来。当头朝前的是几个头发花白的老者,眉宇间都带着激动,脸上也是一片红光,笑意收都收不住。这么一群人,惹得路人们纷纷停下了脚步,站在了路两旁看起了热闹来。前头的那几个老者,见到众人围观,于是脸上的笑容更甚,喜气洋洋的,若要是再加上一身大红袍,那感觉就像是娶亲一般了。

    那些人簇拥着那几辆马车,走过了朱雀大街,到了朱雀门外。

    朱雀门下守卫的监门卫将士远远的看见一大群人朝这边走过来,心里就有些紧张了,纷纷走出了门楼,站到了朱雀门前。等到那些人再走进了一些,却又是大吃一惊。早已闻讯现身出来了的监门将军瞪大了眼睛,确认了来人之后,赶紧松开已经握上了武器的手,迈着大步就急匆匆的迎了上去,跑到了那一群人的前头,很是恭敬的双手抱拳弯下了腰:“末将拜见李老大人、颜老大人、孔老大人!不知三位老大人这是……”

    “呵呵,速速去禀报陛下,就说老臣等待着天下士子之心,前来觐见陛下了!”李纲捋须而笑。对监门将军笑道。

    “天下士子之心?!”监门将军直愣愣的看了看三人身后的那几辆马车。足足有七八辆之多。监门将军有判入之责。可眼前的三人却是连皇帝见了都要礼让三分的,那马车他不敢去查啊!不过,看这三位老大人面色上的喜意,和那些拥簇着马车的人眉飞色舞的高兴劲儿,想来应该是好事?那些人里面有他面熟的人,多数都是国子监和弘文馆里面的学士,也有礼部的人,都是书生。不知道要干什么。

    “末将这就亲自前去禀报!”监门将军再次抱拳行礼,然后一转身匆匆的跑进皇宫里面去了。

    李纲、颜师古和孔颖达三人站在朱雀门前等待着,颜师古笑着捋须说道:“如今弘文馆与国子监中所用典籍,皆以标点符号断之,不拘是我等讲解,还是学子们自己行参悟,都是明白清楚。有劳孔大人领着一众学士重新注解典籍,若是以此重新刊发至各地学馆,推行开来,以后便可不必为曲解先贤之意而苦恼。也无需担心后人曲解今人之意,大善矣!”

    “依老夫来看。那活字印刷之法才真是最最大善,若非此法,今番如此多的典籍,光是刻板就需数年之久,之后刊印,只有一套刻板,速度又受到限制,又得几年。如今呢,只消多准备上几套活字来,三五匠人自成一组,操持一套活字,便可日夜不停的刊印出来。如此经年之后,该当印出多少书来?天下学子,哪个还需要为无书可读而忧虑!”李纲一把年纪了,如今是人逢喜事,心中高兴,精神头就变得极好了,此刻一直脸带笑意,捋着胡须说道。

    “只可惜此子还未归来,按说朔方之事已了,梁洛仁与李正宝已然入京,朔方还能有甚子事情需要此子留下的?”孔颖达也很高兴,他是孔子后人,巴不得看到全天下人人都学儒学,如今有了活字刊印,而且成效卓著,天下书生皆可有儒家典籍可读,哪里能不高兴。

    “朔方初平,想来还需此子善后,又濒临突厥,须得提防突厥进犯。”颜师古说道,然后又叹了口气:“此子精通格物之道,又如此机变善谋,最难得仍保一片赤子之心,真是我大唐之福啊!此子从朔方归来之日,便是陛下数功并赏之时。三十人平叛南越,震慑冯盎,贡献标点符号断句之法与练兵锻体之法,陛下念其年少,恐招他人嫉妒,故而并未有所封赏。如今此子又有拼音之法与活字印刷之术献上,且又不动刀兵而收复朔方,立下奇功,却是不得不赏赐了。数功并赏,陛下之封赏定然不薄,只愿其能固守本性,万勿迷失才好!”

    “此子聪慧,异于常人,世所罕见,其心智成熟,并非心性未定之辈,想来也不必太过担心。”李纲笑道:“而且,有陛下与你这位师尊看着,从旁加以引导,又何须担心。”

    说话间,就加方才的监门将军已经跑了过来,到了三人面前,行礼后说道:“陛下在太极殿等着三位大人!”

    三人点点头,然后向后示意,领着那些马车进入了皇城之中。

    太极殿中,李世民端坐御座,三人在下面见了礼。

    “几位老大人一同前来,不知所为何事?”面对这几个老人,李世民的态度很好,笑着问道:“方才听樊兴来说,三位老大人说携天下士子之心前来,朕就好奇的紧,不知道三位老大人何出此言?”

    三人对视一笑,由孔颖达朝前一步,躬身说道:“回禀陛下,早在数月之前,颜大人从其门生夏鸿升处得了一套汉字韵法,老臣等共同究研之后,都深觉此韵法简单易学,注音准确,容易掌握与传播,若是用于官话推行,则可使我朝各地同音同言,天下再无言韵之差异,若是推行开来,使我朝各道借通此韵法,则无论走到何处,只要在我大唐境内,便再无语言不通之苦。老臣等不敢贸然推行,于是先行令夏鸿升教授国子监与弘文馆学子,以为试验,如今数月已过,成效斐然,臣等认为已可交由陛下,推行天下了。”

    “哦?我朝之韵法,沿用前隋《切韵》,自前隋以来,多方推行,然却终究还是无法在民间推开。”李世民听到夏鸿升三字,心中一动,不过面色上却无所流露,说道:“这套韵法比之《切韵》,有何不同?”

    “此法名曰拼音注音之法,以二十三声,二十四韵,以及其他诸个音节,将其进行组合,不同组合辅以四声,可对汉字准确注解读音。学子只消学会认得这些音节,日后自会以音节拼读之,这些音节不同于汉字书写,以免混杂。当初在国子监试行,只需二、三日时间,学子们便都掌握了。夏鸿升又以此法教授其麾下八百将士,那八百人俱是白丁,学此法也用不过十天。十日之后,便可自读著有此音之书籍了。”孔颖达向李世民说道。

    “十天?!”李世民大吃一惊:“孔大人是说,那些白丁士卒以此法教授,仅用十日时间,遍学会了读书?!”

    “正是,那些白丁十日遍学会了认字,又用月余时间学会了书写。”孔颖达说道。

    “好!好啊!”李世民大为欣喜,兴奋的从御座上走了下来:“此法何在,朕要亲自看看!”

    “呵呵,陛下勿急,以陛下之才,此法不出半日也就学会了。”李纲在旁边笑着说道:“老臣等带来天下士子之心,说的可不是这韵法。”

    李世民一愣:“哦?难道三位大人还有其他让朕惊喜的事情?”

    三人相视而笑,躬身请到:“请陛下移驾院内,容老臣等示于陛下。”

    李世民点点头,四人出去了太极殿,就见殿外阶下听着七八辆马车来,李世民看看三人,见三人眉目间喜不自胜,于是匆匆亲自走了下去,等在下面的那些立刻拜见里他,李世民让他们平身,然后命人掀开了马车的帘子。

    立刻,便有一股墨香袭来,里面只见一本本书籍整整齐齐的摆放着,李世民伸手拿出一本来,翻开之后,但见刊印的书籍便是儒家典籍来,不同的是,那上面多出了标点符号来,不由的一惊,回头讶然道:“这,这是以标点符号之法断句重修的典籍?!怎么如此之快便刊印出来了?!”

    “此便是老臣等带来的天下士子之心。”李纲笑着说道,然后看向了孔颖达。

    孔颖达后退一步,躬身行礼:“老臣恭贺陛下,从此大唐学子再无无书可读之苦,陛下尽可收天下士子之心矣!”

    “孔卿,到底是何事,快速速道来!”李世民眼中的惊讶之色不断,一本本翻开那些书籍,但见上面墨香残留,统统都是新刊印出来的。

    “自古以来,皆以雕版刻印,若需刊印,必先雕版,费时费力,雕版又是极易受损,印过几次便需重刻,又不易保存,数年之后便要有所损坏,致使书籍难以刊印。”孔颖达向李世民解释道:“老臣等得夏鸿升所献之活字印刷术,大大提升了刊印之效率,如今本来需数年之久方才能够刊印出来的新修典籍,如今只用了不足三月的时间,便全部刊印成了!有了活字印刷之术,陛下便可大肆刊印书籍,天下学子皆有书可读,谁人不感念不下恩德?此举尽收天下士子之心矣!”

    “什么?!”李世民惊讶的长大了嘴巴,回头看了看那几辆马车里面的典籍,需要耗费数年之久的刊印,不足三个月就完成了?!又是夏鸿升所献!

    李世民脸上骤然阴沉了下来,咬进了牙关。(未完待续。。)

第212章 灾异之本,国家之失

    太极殿中,李世民阴沉着脸坐在御座上,殿下的李纲、颜师古和孔颖达三人面面相觑。方才李世民的脸上瞬间阴沉下来,三人不明所以,本该是一件天大的功绩,一件天大的喜事,李世民为什么会面色阴沉,咬牙切齿。问之,李世民将三人重新领入殿中,才将实情告知给了三人,原来夏鸿升并非是留在朔方善后,而是在回转长安的半道上被一群乱党所劫,为保住李正宝和梁洛仁而被那货乱党刺客给掳走了!而且,那伙乱党极其小心,至今也没有找到什么有大用的线索来,连夏鸿升被劫至何处也还没有探查出来!

    三人面面相觑,本来好好的一件事情,可是现下也顾不上高兴了,这个消息实在是过于意外,以至于让三人一时间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了。

    良久,孔颖达才出声说道:“陛下,此子心思机敏聪慧,又机变善谋,想来自能逢凶化吉,顺利脱身。为今之计,陛下还是需要派人多加留意各地动向,以防漏过夏都尉传出的信息。”

    “哼,这帮乱党实在嚣张,竟敢在官道上劫持夏鸿升。那个夏鸿升也是,既已平定朔方,为何不速速返回,非要在半路上让护卫兵卒入林打猎,说什么犒劳兵卒,让那些刺客趁机得手!”李世民眉头紧锁:“如今又逢关中大旱,须得抽调人手,可夏鸿升之事……”

    “启禀陛下,户部急件!”李世民的话没有说完,从外面传来了黄门的声音。

    李世民一愣。转头看向了王德。王德立刻高喊一声:“觐见!”

    大殿外面。黄门带着一个人匆匆的走了进来,那人一进来立刻拜见了皇帝,然后承上了手中的信筒。户部急件,说明是户部的官员通过驿站呈送的八百里加急,是要直接呈送给皇帝的。王德匆匆的走下去,将信筒拿给了李世民。李世民拧开信筒,取出书信来,上面的火泥还在。

    打开信卷。李世民几眼看下去,便顿时眼中猛地一凝,一把死死攒住了手中的绢纸,重重的拍到了面前的案几上面。

    李世民的一张脸几乎黑了,眼中的凝重肃然令整个太极殿里面的空气都好似凝结了起来,李世民发出一阵粗重的呼吸声,然后才从牙缝里挤出一句话来:“传长孙无忌、杜卿、房卿、魏卿,高士廉、虞世南、褚遂良前来!”

    王德立刻躬身行礼,然后前去找人传召去了。

    “陛下既有要务……”李纲三人互相看看,然后李纲躬身说道。

    “三位老大人也请留下。详情等其他众卿到了之后再说。”李世民打断了李纲的话,面色阴沉。眉头紧锁。

    三人便留了下来,很快,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