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贞观帝师-第1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极殿里面鸦雀无声,众人都惊愕的看着夏鸿升,他说出来的话实在是太令人震惊了,他们完全没有想到过,战乱居然还能够有如此般往好处的作用。可一时间又觉得夏鸿升说的很有道理,突厥人——不止是突厥人,还有曾经的匈奴人,曾经的铁勒人,曾经在那片草原上称霸的所有人,他们为什么都那么喜欢劫掠汉人城镇?以至于不管被打的多狼狈,被杀的多惨绝,甚至于不管是谁在这片草原上当了家,就都改不了劫掠中原的毛病!今日听了夏鸿升之言,方才惊觉恍然,果然如此,每劫掠一次,每战争一次,就能够让他们获得许多的好处,正是这些好处,驱使着草原上一代又一代的人继续去劫掠,去叩关!

    说完之后,夏鸿升自己也是心潮汹涌,激动澎湃,微微的喘着粗气。自古以来,中国所有的战争全都是为了报仇、为了地位、为了雪耻、为了赶走侵略者……太多太多的理由,里面却唯独全然没有一个理由是为了财富,为了好处,为了利益!这样的战争,不越打越穷才怪!

    反观后世里,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大航海时代的降临,西方的枪火随着航船,在从东方传过去的指南针的指领下,开始对全世界所有他们的航船能够到达的地方进行殖民战争,如同关内道的蝗群一般,所过之处,无不成为他们利益瓜分后的残渣!而这些殖民帝国,却全都成为了富裕而先进的列强!

    强权即是真理,内圣而外王!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才是大唐今后对待其他敌对国家的时候,应该有的教条!

    李世民大约是心里受到了很大的触动,随后也没有再同那些大臣再行商议,只是说自己仍需好好考虑一下该如此处置此事,便叫众人退下了。

    夏鸿升知道,自己今日的一番话,会让李世民对于战争有一个全然不同于以往的认识,而这,必将在李世民这个雄才大略的帝王心中开辟出一个关于战争的新的世界。

    众人一路上都没有怎么说话,一直低头沉思着。夏鸿升知道自己的这番话是有些太过超前了。今天没有人跳出来指着自己说自己有辱圣人道,有辱儒家教诲,就已经算是幸运的了。不敢想象倘若今天的这群人里面要是有褚遂良之类的腐儒,会是怎样的一番场景。今日的这番话若是传了出去,恐怕自己会被那帮儒生给骂死,被那些言官给弹劾的头都抬不起来吧。

    夏鸿升摇摇头苦笑了一下,可是不说却又憋屈。为什么每次打了胜仗之后,反而要给战败的一方金银牛马财帛,还放归俘虏,让他们重新回去修养生意,重新再次侵略呢?就为了那天朝上国圣人之训的面子?被劫掠的汉民,被杀死的唐人,为了战胜他们而献出了生命的那些将士,难道就该白死了么?!就为了一个所谓的圣人恩德,那些牺牲了的性命就要变得毫无意义么?!

    夏鸿升朝前看看,然后几步追上了魏征,躬身行了一礼,说道:“魏伯伯,方才大殿之中,小侄心中冲动,言语之间多有冒犯,还请魏伯伯恕罪。”

    “罢了,都是为陛下,为大唐谋划,老夫怎会跟你置气。”魏征摆了摆手,然后又不禁问道:“不过,静石啊,你如今也算是儒林名士,却为何有如此违背圣人之言的话呢?尔心中所想,又是如何?”

    夏鸿升再次躬身,答道:“回伯伯的话,小侄不才,有面皮两张,一曰君子,一曰小人,君子见我,自然以君子见之,小人见我,自然以小人见之。他突厥是何等货色,小侄对其便是何样脸色。孔老夫子曾言,以德报德,以直报怨!”(未完待续。。)

第239章 试验品很成功

    李世民需要时间来消化夏鸿升关于战争能够让国家获得财富的理论,所以接下来的几天都没有听到宫里有什么消息,中间有过一次朝会,皇帝和那些大臣也像是约好了一样,绝口不提突厥的事情。

    这日里夏鸿升仍旧到东宫陪李承乾学习。李纲在前面讲授课程,李承乾老老实实的坐在下面,两手覆在案几上面,认认真真的盯着案几上面书籍——顺便说一句,那书籍正是由孔颖达带着一众学士们重新以标点符号进行了断句,通过活字印刷术刊印出来的。如今官家的印刷作坊里面正在日夜不停的刊印,大量的新典籍会陆续发放至各州县的官学之中,供士子使用。

    夏鸿升今天没有心情去写三国,因为庄子上的玻璃窑要烧出第一批东西了,他心里挂念着玻璃窑的产出,急于等到赶紧结束之后好赶回泾阳看看,还有水泥窑,看看烧出来的水泥能不能投入使用,若是能够使用,就可以用来建设军校了。

    所以这会儿夏鸿升无心写三国,更无心听讲了。满脑子都是在想着玻璃窑和水泥的事情,甚至都开始构筑起应该把军校建设成什么样子的了。

    “太子殿下!”一声低沉,但是却充满威严喝声响起在夏鸿升的身边,将夏鸿升从臆想中惊醒了过来,转头一看,就见李纲满面严肃的站在李承乾的身边。李承乾明显是被吓了一跳的样子,赶紧用两只手臂捂住了案几上面的东西。

    “拿来!”李纲严厉的盯着李承乾,说道。手中已经踮起了戒尺来。

    李承乾脸色变得有些白,哀求的眼光看看夏鸿升,又看着李纲。不过李纲却并没有绕过他的打算,一伸手。一把抓住李承乾两手捂着的东西就给拽了出来。

    夏鸿升这才看清楚那是什么,正是李承乾从他这里借走的那些章回。这货竟然敢在李纲讲课的时候偷偷看课外书啊!完了,李纲不会把它给撕了吧?

    李纲冷哼了一声,盯着李承乾,沉声道了一句:“太子殿下,请抬手!”

    李承乾一听这话。顿时跟蔫了的萝卜似的,垂头丧气的低下了头去,伸出了手来。李纲毫不留情,手中的戒尺高高抬起,然后重重的落下到李承乾的手心上,发出了清脆的一声响声。连打十记戒尺下去,李承乾的左手心就红肿起来了。

    “是学生错了,请师尊恕罪!”被打完了手,李承乾深深地作揖下去。向李纲谢罪道。

    瞅瞅,多么的尊师重道啊!放后世里面要是哪个老师因为学生违反上课纪律而把学生的手给打肿,那可就摊上大事儿了。记得以前有个同事,也就因为学生上课的时候把前座女生的头发辫子给剪了,于是就朝他屁股上踹了两脚,结果学生回家里告诉了家长,家长就带了一群人去学校把那同事当着全校学生的面儿给狠揍了一顿,弄到最后。学校还给那个同事记了处分,说是他先打学生了……天壤之别啊!

    李纲让李承乾坐了回去。自己却也没有在讲课,告知二人可以结束了。二人恭敬的送走了李纲,扭过身来,夏鸿升就一把揪住李承乾的领子了。

    “呃,静石,息怒……息怒……”李承乾讪讪的笑着对夏鸿升说道:“我昨晚上看的正酣。实在是收不住,这上课的时候就想知道后面怎么了,一时没有忍住……”

    “别给我说这些没用的,你去找李师给我要回来去!”夏鸿升对李承乾横眉冷对:“那可是我数个月的心血,我还指望着能写完之后集结成册刊印出来呢!这可倒好。上去一下子被你给搞没有了!以后还怎么写出来?!”

    “啊?!”李承乾一听,立刻拍胸脯说道:“静石放心,抱在我身上!我一定给你讨要回来!大不了被李师臭骂一顿便是!”

    夏鸿升鄙视的看了一眼拍胸脯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的李承乾:“本来就是怨你,你就得给我要回来,管你是被臭骂还是被毒打!”

    李承乾讨好求饶,二人又说了几句,夏鸿升就急着走了。

    “静石,这么急忙作甚?对了,昨日三弟还跟我说长安城里面有了个好去处,今日天气甚好,不若你我一同去找三弟过去看看如何?”李承乾见夏鸿升急着要走,于是说道。

    “刚挨过打就想着出去玩耍,不愧是长安大纨绔!”夏鸿升翻了翻白眼,说道:“今日怕是去不成了,我得回庄子上一趟,今日玻璃窑里面出第一批成品来,我得去看看成色。”

    “玻璃窑烧出东西来了?”李承乾眼前一亮:“说起来孤也是玻璃窑的股东之一,恩,今日既出成品,孤自然也要前去视察一翻。走,同去!”

    夏鸿升更加鄙视,想出去放风就直说,干脆让李纲把刚才的事情告诉给李老二,让李老二给他禁足几个月算了!

    等李承乾换了一身便装,带了侍卫,二人一起出去了朱雀门之后,却是正好瞧见了李恪晃着步子慢吞吞的往这边走了过来,身后还跟着一个小小的李泰,俩人似乎还在说着什么,李泰一脸的高冷,李恪一脸的讨好,叫夏鸿升和李承乾好奇不已。

    待到近处,李恪看李承乾穿着便装,于是问道:“大哥要出游?今日本来是要叫大哥去看看那个好去处,熟料青雀死活跟了过来……我让他先回去,他也不回!”

    “恩,今日静石的玻璃窑出东西了,我正准备前去看看。”李承乾看了看二人,说道。

    看那俩人眼中一亮的样子跟李承乾简直一个样,夏鸿升就知道此行又要多俩人了。

    四人一道离开了长安城,此时已经是近午,夏鸿升急着赶回去,也就干脆没有吃东西,快马加鞭的,至于后半晌总算是赶回了庄子里。

    径自奔去了窑上,老远就看见前面铺开了一块十步见方的水泥地来,夏鸿升立刻翻身下马,走了上去。其余几人也都下来,好奇的走了上去,跟夏鸿升一块儿蹲在了地上,学着夏鸿升的样子在地上扣扣摸摸了起来。

    “齐勇,刀来!”夏鸿升抬头冲齐勇说道。齐勇立刻解下了佩刀递给了夏鸿升,夏鸿升拿刀在水泥上面用力劈砍了几下,又拿刀把用力砸了好几下。看看水泥地上,却是一点儿痕迹也没有留下。

    “太好了!”夏鸿升兴奋的一挥拳头。果然用坚硬的碎石混合水泥铺成的路面十分解释,虽然不如沥青,可去比如今的沙土路要耗上太多了。

    抬眼起来,有见水泥地的后面竖着一截一人高的砖石墙壁来,砖石墙壁中间却不是常见的黄泥之类,而是用水泥砌在了一起。

    夏鸿升走过去推了推那截墙壁,然后又对齐勇说道:“齐勇,你来用力踹踹试试!”

    齐勇点点头,有点儿人来疯似的摩拳擦掌的跑到了那半截墙壁的跟前来,两腿一沉猛地一声高喝,一腿就抽到了那半截墙壁上面。墙壁连半点儿反应都没有,齐勇自己却被弹回来退开了好几步。

    “齐勇啊,交给你个任务。”夏鸿升因为自己被弹回来而感到有些丢脸的齐勇说道:“改天你带几个人来,那撞墙的东西撞他,撞塌了为止,明白么?”

    “是!”齐勇应承了下来。

    这时候在一旁看了半天了的老李家的三人组终于忍不住了,李恪过来对夏鸿升说道:“我说兄台,你这是什么玩意儿?”

    夏鸿升神秘的笑了一笑,说道:“这是宝贝,比琉璃可要宝贝多了!”

    说完,夏鸿升便径自离开了那里,往窑上走了过去。

    几口窑上正在热火朝天,家里面管家和账房等人全都来了,还要其他作坊里的匠人也都围聚在那里看热闹。老窑头正在不停的吆喝着指挥那些窑工,夏鸿升过去的时候,正看到窑工正在将窑里的东西往外退。

    “退火了没有?”夏鸿升走上前去问道。

    老窑头回头过来,才发现夏鸿升来了,赶紧行了礼,然后答道:“回公子的话,昨个就烧成了,一只退火到现下,才开始往外面取。中间照着公子的吩咐,逐渐降低窑里的温度。不过这头一批是试窑的,没做吹制呐,出来可不成形的。”

    夏鸿升点了点头,等窑工从窑里退出东西来,就赶紧走了过去,就见一块块还算透亮的晶块儿被挑了出来。

    “真是琉璃!”李承乾惊呼了一声,看着面前摆着的一大堆晶块儿:“透亮!比胡商卖的可透亮不少。”

    嘿嘿笑笑,夏鸿升转身命令道:“去,拿滚水和冰水过来!”

    这是夏鸿升早有交代的事情,管家立刻就令了俩人去提溜了过来。找来了两个木盆子,里面各放入了几块儿那种晶块儿,然后一盆子滚水,一盆子冰水立刻就浇了进去。

    片刻之后,夏鸿升立刻就眉开眼笑起来了。

    没被激碎!

    果然是退火的问题,原先的琉璃没有经过退火这倒工序,盛了热水就会被激碎掉,这些晶块儿就都完好,没有碎掉!

    “妥了!”夏鸿升笑着对老窑头说道:“很好,都去管家那里领赏去!下回开始试试吹制,先不用太复杂的形状,吹几个杯盏就行,到时候再以沸水试之!”(未完待续。。)

第240章 修建军校的问题

    夏鸿升的庄子上,窑洞外面的李家三人组看看跟前堆积如山的筛出来的河沙,很是感叹的摇了摇头:“唉,还真是……谁会知道价值连城的琉璃珍宝,原料却原来就是如此普通,随处可见的河沙呢?”

    “那些胡人真是可恨,竟然用这河沙做成的东西来欺骗我大唐的钱财!”李恪看着眼前的那些沙子,有些恨恨的说道。

    “这就叫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夏鸿升对李家三人组说道:“所谓技术,其实也就是技艺,就是指那些在长期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知识、经验、技巧和手段,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方法、技能和手段的总和。谁拥有了技术,谁就拥有了一切。打个比方来说吧,就好比西市里的那两家医馆。一家门庭若市,另一家则鲜有人问津。就是因为一家的医术好,另外一家的医术不行,所以就导致了一个生意好,一个关了门。于人是如此,于国也一样。为何陛下会严谨向突厥售卖兵器?就是因为咱们有百炼钢的技术,能做出来坚硬的兵器。咱们有这种技术,就能做出来好兵器,突厥人没有,所以他们不得不花费大力气从咱们大唐来买,得到一件铁质的兵器就爱护的不得了,陛下禁止卖给他们兵器,他们就没有好武器可以使用,打仗的时候就会因为武器不如大唐的兵卒而战败。这就是技术的重要性。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技术尤为重要,有了领先的技术。就保证了这个国家能够拥有领先的地位。”

    夏鸿升对李家三人组说道。希望可以借此让他们提前认识到技术的重要性。在他们的心里埋下种子,潜移默化的让他们重视技术,等以后他们长大起来,就能够对大唐技术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

    “不错,技艺的确十分重要。正是因为咱们有蒸馏酒的技术,所以只有咱们能够做出白酒来。正是因为茗香居有制作新茶的技术,所以也只有他们能做出新茶来。恩,如今静石又有了烧制琉璃的技术。整个大唐恐怕也只有咱们的窑上能烧出琉璃来。恰若静石方才所言啊!”李承乾若有所思的感叹了一句。

    对,夏鸿升点了点头,回去记得把这话告诉你爹,赶紧提高匠人待遇,提升工匠的地位,重视技术的研发和保密工作啊!夏鸿升心里想到。

    玻璃窑出来的头一批东西,虽然不甚完美,但是却仍旧令夏鸿升感到十分满意。因为总归还是烧出来了,而且头一次就能够烧出东西来,还是十分值得庆幸的一件事情。毕竟这些东西夏鸿升也就是一知半解。提起来了听说过,可到底具体要怎么做却并不甚知晓。

    夏鸿升觉得真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啊。自从回来长安之后,这事情怎么就这么顺呢?烧玻璃,一次就成功了,想要修军校,窑上就误打误撞的弄出了水泥,是不是很顺?

    眼看天色已晚,众人就在夏鸿升的庄子上度过了一夜,第二天一早起来返回了长安。

    到了长安城外,李承乾几人回城去了,夏鸿升则径自去了军校营地。那里的面积非常大,甚至周边还可以通过伐木继续扩张,建立起来一个军校,地方是足够的了。三百军士的课程和训练每天都在继续,这三百人都上过战场,真正经历过战阵厮杀,有作战经验。军校的学生定然不会只从军伍中选择,往后,抱着投笔从戎,或者想要通过军队找出路的人势必会成为报考军校的主要生源,而他们是没有经历过战阵的厮杀的。所以这三百人的战争经验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夏鸿升将他们的课程安排的十分繁多,因为这三百人夏鸿升并不是将他们作为学生来培养的,因其战争经验的宝贵,在夏鸿升的计划里面,待到军校的建设完成,这三百人会收到一次综合的考核,从中会选择出来少部分的人留在军校之中任教。其余的人,才会按照之前同李世民商量好的,安排到地方的军伍之中,成为一名中下级军官。

    夏鸿升也没有往营地里面进去,而是骑着马绕着营地走了一圈,心中暗自规划着如何去建设一个能够体现出先进化的军校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