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贞观帝师-第20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吃灰。干脆这一次就拿出来,现在军校之中试行军功章,再慢慢往全军队中推广——就像煮青蛙,军队中的保守派是青蛙,那些对于军队的变革和尝试像是滚水,把青蛙扔进滚水里,它就会立刻猛地窜跳出来,还将滚水溅到到处都是,所以一直没有动手。不过现在有别的办法了。夏鸿升正是看到了这一点,也明白李世民心中的顾虑,所以就赋予了军校“温水”的职能。那些不便于立刻推行的措施或新方式,都在军校中试行,军校自成一个小天地啊,所以威胁不到谁,且执行力强的多,能够落实贯彻。等到出效果了,人人都说好了,在慢慢推行开来,阻力就会小得多。

    物质奖励也不乏钱财,忒俗。既然是军校学员,以后出去就是军官,那就发武器嘛!军机坊下属的兵器作坊用的可是改良过的炼钢技术,流水线上不仅出钢的速度快,而且出来的钢质地比百炼钢还要好的多,打造出来的兵器在其他人眼里那就是削铁如泥的神兵利器了,比钱财值当的多了去了。那可是有钱都买不到的。

    夏鸿升没在回去。就在自己的院正办公室里面起草了一份活动实施方案和章程。一边起草,一边歪歪着,到时候把朝中的大佬们能请来多少就请来多少,让他们见识见识什么叫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什么叫军事素质过硬,思想素质过硬的“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时代大唐军人!

    凭借李靖、段志玄和牛进达三人的面子。军中的那些将军们应该能来一大批吧!最好能想法把李老二给忽悠来,只要李老二一来,那些文官中的大佬就肯定要被带着来,哇哈哈哈!……

    这种活动方案和章程夏鸿升后世里面支教之前做机关文书的时候写了无数,所以轻车熟路,很快就完成了。继续铺开几张纸,开始从记忆里挑选准备教给学员们的歌曲。

    先列了一张歌名清单,然后再一首首的改词。

    改着改着,就发现了一个问题。

    军校没有校歌。军队没有军歌,国家没有国歌。

    不要小看了音乐的力量,实际上,一个国家的国歌,一支军队的军歌,一个学校的校歌——说起来很小的事情,区区一首歌曲而已,既不流行。也不一定动听,甚至有时候你觉得它老土。跟不上时代——可是这些歌曲,所发挥出来的作用,却是十分巨大的。国歌和军歌,既反映了一个国家、一支军队的民族精神,又是一个国家、一支军队的象征。作为国歌或者军歌的歌曲,往往都是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歌曲。尽管岁月消磨。尽管历史变迁,尽管物逝人非,唯精神永存,歌声不老。

    首先就是凝聚力。它歌颂与鼓励一个民族的信心与凝聚力,能够通过特有的历史意义。将一个国家、一支军队的人凝聚到一起,成为一体,激发其为一个共同的信念而奋斗。

    然后就是鼓舞精神。代表着国家和军队的国歌和军歌,能够激发起人心中的爱国情怀,和一种认同感与归属感,从而唤起人们心中的力量和勇气。

    实际上,在中国古代,还是有一些类似后世军歌的歌曲的,如乐府中的“鼓吹曲”,开始就是军乐,后来又扩大为朝廷的朝会、田猎、道路、游行之乐;“横吹曲”,原也是军乐,用为军旅马上之乐,后来还在赏赐有功边将时使用。这些军旅音乐,一般也都有歌词与之相配。有些歌词现代还保存在宋代郭茂倩所编撰的《乐府诗集》中。

    只不过,中国古代军歌并没有形成系统的发展。

    在歌曲的音乐形式上,没有出现过进行曲这种音乐形式;在歌曲的功能上,没有形成各种各样的歌曲品种;在歌曲的影响上,没有形成社会性认可。

    而从根本上说,中国古代军歌普遍缺乏“发扬蹈厉之气”,也就是缺少“尚武”的精神内核。于是缺乏鼓舞性,不能给人以昂扬向上的精神振奋,也没有引人于无畏、勇猛境地的素质。

    基本上说,中国古代军歌中类似于楚辞中《国殇》这样的歌曲是太少了。中国古代军歌中以写怨恨、忧伤之情为主,还有很多是以写战争的残酷为其创作基调。虽然,其中有很强烈的反战意识,和对战争的清醒认识,但是它往往不能适于在军事生活,如行军冲锋,敌军阵前鼓舞斗志和士气。及社会生活,如节日庆贺等方面的具体之用。尤其是在一个危机四伏的年代,古代军歌并不能起到鼓舞人们精神的作用。

    夏鸿升对照着自己方才列出来的清单来回看了许久,也没有从中挑选出来哪一首作为军校的校歌,更没有觉得堪得作为大唐的军歌的。

    夏鸿升铺开一张纸,上面写下了“大唐国歌”四个字,想了想,放到了一边。又在下一张纸上写下了“大唐军歌”四个字,想了想之后,也放到了一边。这两首歌所代表甚大,必须慎重选择,仔细考虑。

    最后一张纸上,夏鸿升提笔写下了“大唐皇家军官学校校歌”,仔细想了许久许久,然后缓缓落笔录下:

    “向前!向前!向前!

    军校的学员向太阳!

    脚踏着大唐的土地,

    背负着人民的希望,

    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我们是百姓的子弟,

    我们是大唐的脊梁,

    从无畏惧,绝不屈服,英勇战斗!……”(未完待续。)

第392章 马周的左右两难

    夏鸿升用了几天的时间,来考虑用什么作为军歌,可是却仍旧没有个头绪。后世里部队的军歌,被夏鸿升用作了军校的校歌,因为他觉得军校的学员到底是学生,需要一种朝气,需要一种希望,同解放军军歌正好契合。而大唐军队的军歌,则需要一种血性,一种能让人一边高吼着,一边将手中的障刀和长槊往敌人的身上奋力砍下,刺去的血性和豪壮。解放军军歌,更多的是强调一种责任感和一种民族希望,相比较之下,这种血性却不如抗战时候的抗战歌曲多。只是那些抗战歌曲,却并不太适合大唐的军队。

    夏鸿升晚上在家中回忆和改编金庸大师的小说,让其附和大唐的时代背景。白天就在军校,在课余之外的时间让军校的学员集中学习一些新的歌曲,当然,其中最重要的一首就是《大唐皇家军官学校》校歌了。

    夏鸿升特意让印刷厂的匠人拓印了一块巨大的竖幅,然后用一大块双层玻璃框表了起来,竖在了军校之中,等以后那边的军校广场建成之后,就竖一石壁,再行镌刻其上。

    这首充满了自信、朝气与希望,充满了责任感,热情奔放的《大唐皇家军官学校校歌》一经出世,就立刻受到了军校学员和一众教员的喜爱。原本,这种进行曲式的音乐形式就因其雄劲刚健的旋律和坚定有力的节奏,而感染力更加巨大。这种形式是学员们没有见识过的,所以原本就新奇不已。更重要的是,此首乐曲专为大唐皇家军官学校。专为军校学员所做。是歌唱他们的心声的歌曲。此曲形象鲜明,旋律流畅,音调坚实,节拍规整,集中展现了大唐皇家军官学校学员们所具有的爱国使命感与民族责任感,充满了自信与希望,深切的感染了这一群年少热血,同样自信与充满希望的学员们。与他们心中的理想契合,因而让他们感同身受,产生了深切的精神共鸣。

    这几天走在军校中,总是能够听见嘴里哼唱着军校校歌的学员,也让夏鸿升心中倍感欣慰。

    学员们喜欢校歌,这是学员们对军校的热爱和向心的一种体现,也证明了军校的凝聚力。

    “呵呵,夏兄之才,周实在是佩服的五体投地了。”走在夏鸿升身边的马周刚听见了哼唱着校歌过去了的几个学员,回过头来向夏鸿升笑道:“这首校歌用词直白通俗。却鼓舞人心,旋律去繁就简。却震荡心绪。不仅朗朗上口,易于传唱,更是令人振奋不已,犹如春之朝晖,夏之雷震,叫人满怀希冀,精神抖擞。”

    夏鸿升摇头笑笑:“宾王兄过誉了。军校从去年开始筹备,眨眼间这头一个学期就已经要过去。这中间,多亏了宾王兄在此主持,若非宾王兄,这军校恐怕不能如此快的的建立起来,走上正轨,须得多等几年了。不知宾王兄对这军校之中的日子,可有何感触?”

    马周摇了摇头,叹道:“周在接触这些人之前,一心为求取机遇,施展抱负,以造福天下寒门为己任,一心要干出一番造福万民的大功业来。当初常将军将周推荐于太子,太子又将周带至此处。实不相瞒,最开始,周报的却是获得太子殿下青睐的心思。而后接触的多了,方才认识到军人之于国家,于百姓的作用,才知军人为国家,为百姓之付出,比于文人毫不逊色,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及之后军校成立,周承蒙夏兄看重,托付军校之事,渐渐到了今日,如今反而喜欢上了军校之中的日子。军人赤诚,周在此也无需思量那朝堂上面官场之间的勾心斗角。且,周做好军校的事情,学员成了将才,也是周为百姓、为大唐做出的功业,军队强大,国家才会安定,百姓才能有人保护,得到安居,所贡献者,却并不比出仕小。如此,想想此前对出仕的执著,反而有些可笑。一叶障目啊,殊不知为民谋福之道千千万万!”

    夏鸿升笑了起来,说道:“我已与李将军议定,由李将军作为军校祭酒,下次向陛下汇报这一阶段军校之事的时候,会共同举荐马兄代替我作为军校院正,统管军校日常事宜。”

    “什么?”马周大吃一惊,顿时摆手:“夏兄不可!万万不可!此举不妥,非是周推脱自矜,而是对军校,对陛下都不利。军校乃夏兄一手缔建,军校之中夏兄名望无人可及。若是此时换了院正,对下,学员们难以理解,必然生出芥蒂,军校人心不稳。对上,夏兄对军校之贡献,朝中有目共睹,陛下若是真的换了院正,难免会令百官生出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之感,对陛下心寒。所以此举万万不可!”

    夏鸿升有些吃惊的看看马周,不愧是历史上执宰的人物,眨眼间立刻就想到了这一点。这也是李靖告诉夏鸿升,皇帝一定不会换别人做院正,就算是将祭酒给换了人,也不会换院正的话之后,思绪了多时才想明白的,马周却脱口而出了。

    夏鸿升于是摇头笑笑:“马兄莫急,且听我把话说完。正如马兄所言,我与李将军提出让马兄作为院正,陛下是定然不会同意的。而宾王兄对军校之贡献也是有目共睹,军校如今井然有序,离不开宾王兄。所以我与大将军便可退一步,举荐宾王兄入仕。宾王兄在管理军校中所展现出来的能力,陛下也看在眼里,十分赏识。以宾王兄的能力,入仕之后正如锦鲤入水,尽以驰骋。”

    马周愣了愣,笑了笑,拱拱手:“多谢夏兄了。”

    夏鸿升有些意外,因为马周笑的看上去有些勉强。

    难不成他刚才说的都还是真的,真的在军校待的时间长了,反而喜欢了军校,对仕途无意了?

    想了想,夏鸿升说道:“这几日宾王兄且好生思量,若有所要求,且来告知于我便是。”

    马周点了点头,之后也并未多言。只是神色却已经有些恍惚了。(未完待续。)

第393章 狭路相逢勇者胜

    见马周有些心不在焉了,后面的路上夏鸿升也就没有再跟马周搭话,让他自己思量去了。一边是已经生出了感情,获得了自我价值感的军校,一边是之前的执念,之前毕生追求的目标。两相之下,也的确是让人两难。夏鸿升心知若是放在自己身上,也是要纠结很久的。

    于是夏鸿升也不再多言,自己在教学楼上慢慢过去,隔着窗户往里面看看,亦或是听几句里面教员的授课。

    转了几座教学楼,夏鸿升正要下楼,却忽而听见了不知道从哪一间教室里面传出来了一阵大声叫好的声音。

    那阵叫好的声音连一直跟在夏鸿升身后低头沉思的马周都惊醒了,同夏鸿升相视看看,夏鸿升饶有趣味,抬了抬下巴,循声过去,想要看看为何那些学员会发出如此大的叫好声。

    循声过去,站在门外借着墙壁挡着自己,仔细听里面讲了几句,发现这个班级里面的教员正在讲大唐建国以来以少胜多的的战役,方才的叫好之声,就是在他讲的间隙里发出来的。

    “……好了,同学们安静一下。方才,我给诸位讲了咱们大唐几次经典的以少胜多的战争,同学们,咱们大唐的军队屡屡能够以少胜多,大家有没有想过原因?大唐的士兵,同其他的士兵也是一样的,两只眼睛一张嘴,没有什么不同。用的兵器,也并无多大的差别。即便是与突厥等民族相比,大唐的士兵在兵器上占据了优势,可是突厥人在战马和人数上也占据了优势啊,可为什么我们大唐的军队,就能够屡次的以少胜多,有时候。甚至能够凭借相差了近一半的人数,却最终获得胜利呢?为什么?”夏鸿升站在门口,听里面的教员说道:“接下来,以小组为单位,咱们讨论讨论这个问题。之后,咱们来交流一下。”

    夏鸿升同马周在外面听了一会儿。就听见里面那个教员叫停,然后找了几个人起来谈谈。

    军校的课堂氛围还是轻松的,在传统道德的框架下,这些学员十分尊重教员,不会起哄和故意作对捣乱,十分珍惜军校学习的机会。而另外的,在夏鸿升所要求的教员的教学方法之中,又是鼓励学生主动提出不同意见,只要有理有据的。所以军校的课堂上学员自己站起来发言探讨的情形很常见。

    那几个学员分析的头头是道。综合考虑了种种因素,听得夏鸿升和马周在外面直点头。夏鸿升感到更加欣慰了,原本,这些人可都是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的啊!现如今,已经可以引经据典,结合实际战力头头是道的分析战役了!这就是成果啊!

    “师尊,学生以为,先前几位同学所言。都十分有道理,也说明了大唐军队以少胜多的原因。不过。学生还有一点觉得也十分重要,想要补充。”这时候,又一个学员自己站了起来,先是对讲台上的教员躬身行了一礼,然后直起了身子,说道:“学生以为。方才几位同窗所言,都是外在的,客观的条件。学生以为,大唐将士内在的斗志也十分重要。同样是士兵,为什么大唐的士兵就能够以几乎相差一半人的悬殊差距。反而击溃人多的一方呢?学生以为这是因为大唐将士的心中有一种勇气,不会被对方人比自己多而吓住,反而面对比自己多的人数,会更加振作,更加勇武,从而发挥出来了超出平常的战斗力!这种勇气非常重要,若无这样的勇气,就算是装备在精良,战马在好,人数再多,也仍旧会溃不成军的。大唐军队,胜就胜在了这种勇气,这种即便是对方强大,也敢于冲杀上去的勇气!这才是大唐军队以少胜多的根本原因!”

    “不错,有见地!继续讲!”讲台上面的教员击掌鼓励道。

    “谢师尊!”那个学员得到了肯定,立刻十分兴奋,又激动的说道:“《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之中,曾讲过这么一个典故:秦伐韩,军于阏与。王召廉颇而问曰:“可救不?”对曰:“道远险狭,难救。”又召乐乘而问焉,乐乘对如廉颇言。又召问赵奢,奢对曰:“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王乃令赵奢将,救之。学生以为,正如其所言,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道远地险路狭,就譬如两只老鼠在洞里争斗,哪个更勇猛,哪个得胜!我大唐军队乃为猛虎,勇武之至,故而即便与超出许多人数的敌人斗于穴中,也能胜利!”

    “好!”夏鸿升在外面禁不住叫了一声好,这个学员看的十分准确啊!

    既然已经出声了,夏鸿升也就不在偷听,走了进去。

    “院正大人。”讲台上面的教员拱手抱拳。

    “打扰你上课了,对不住。”夏鸿升同样拱手抱拳回礼:“上课期间,本是不该被打扰的。只是从外面路过,惊闻此生言语,深以为然,故而现身打扰。”

    “不敢,此生所言的确入木三分。”那教员笑道。

    夏鸿升转头过来,看看那个学员,问道:“这位学员,不知如何称呼?”

    “回院正大人,学生高侃!”那个学员躬身行了一礼,答道:“些许小家之言,不敢当得院正大人夸赞,盖因师尊教导之功!”

    夏鸿升点了点头,神色肃穆而庄重,说道:“你说的非常对,一支军队的斗志和勇气,有时候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若是斗志昂扬,将不怕死,兵不惜命,区区百二十人,能破数万之众,正是当今陛下之武功。而若是贪生怕死,勇气全无,便纵有数十万大军,也仍旧是土鸡瓦狗,不堪一击。我希望诸位同学记住一句话,狭路相逢勇者胜!有一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